高中化学论文:化学校本选修课程的系统化开发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区县:顺义区单位:顺义区第二中学姓名:赵建冉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变革时期。
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要能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就得有开发利用的意识,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原则,还要看清挖掘、开发的方向和潜力,并积极行动起来,研究怎样去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
这是落实校本课程的关键。
开发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是当前实施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校本课程化学课程系列一、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社会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新成就不断涌现,这为开发化学校本课程提供现实的土壤和拓展空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校本课程体系。
2、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有机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有机教学探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选修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了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有机教学建议,以求对课程改革的进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高考需求与学生兴趣的冲突从现实情况看,无论高中进行怎样的课程改革,都避不开高考这一问题,高中化学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在课程设置上就一定会考虑到高考的需求,因此学校在进行化学的选修模块课程设置时就必然要考虑到高考,而学生在选择选修模块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将高考的需求考虑在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选修课程的开设和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都会产生高考需求的模块与自己感兴趣的模块相冲突的烦恼,同时也有许多学生为了适应高考的需求而不得不放弃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这样就使得课程改革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选修模块的设置就失去了其原本应有的意义。
2.师资与教师素质等方面制约着选修模块的发展由于选修模块相对于必修模块来说内容更加专业化,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将全部6个模块都进行开设以供学生选择,这对于教师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课程改革刚实施时,很多地区以及学校都是不具备这样的师资力量的,以“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这个模块为例,这两个模块的难度相对来说较大,对教师的素质就有了新的要求,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是无法引进专业教师的,这就需要对学校原有的化学教师进行培训,同时也需要教师进行自学,但在现今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能够进行自学,这就让学校无法开设这两个选修模块,及时勉强开设了,由于师资的问题,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3.课程的不确定性和衔接问题影响教学质量选修模块在逻辑上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在时间顺序的安排上也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可以在必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意安排,这样做是想让学生获得主动权,对学习任务进行自由的分配,这就给选修课程的实施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地区和学校对于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都无法做到很好的衔接,这就使得选修课程相对孤立,无法与必修课程进行很好的融合,给学生增加了许多负担,影响教学质量,但各个模块的融合又会影响选修课程功能的实现,不利于课程结构的多样性。
浅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浅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者:徐扬帆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19期(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本文结合本校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例,探讨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措施,为其他学校开发同类型的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这标志着我国从国家集中管理的课程体制转变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被正式提到了政策层面。
什么是校本课程呢?郑金洲博士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它的理论支撑来自于约瑟夫·施瓦布的“实践与折中模式”课程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实践兴趣,明确了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设计者与开发者,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共同解决课程开发中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实际上就是依托于学校的现有条件,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参与主体是学生,它将与国家课程共同承担培养合格中学生任务,以期达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依据学校的资源,确立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笔者所在的化学教研组,深入贯彻课改精神,以生、师、校共同发展为最终目标,初步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化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本文试图通过总结我校的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成果,分享其中的经验,探讨其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化化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起到参考意义。
一、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化学校本课程的原则校本课程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上极大的责任感和自主权,但是,它与选修课、活动课等课程产生了概念上的混淆,结果就是,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上,常常出现操作随意甚至流于形式,不了了之的现象。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 . 必 须 注重 高 中化 学 课 程 的 开发 和利 用 。 就
38一
化 学教 与 学 2 1 0 1年第 4期
・
课 程 改革 研 究 ・
三 、 践 与 思 考 实
根 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江苏省普通 高中 和《
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主的 自然科学 . 化学实验是启
迪 学生科学 思维 、 培养学 生探究能力 的重要 手段 . 而对 于高 中化学教学 ,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的情况来看 .
对 实 验 教 学 的 重 视 程 度 真 是 不 敢 恭 维 。新 课 程 的教 材 .
一
况 . 了不 把学生 当作考试 的机器 , 为 而把学生 当作人来
3 办化学晚会 , . 举 激发 学生兴趣 可 以利用迎接 或庆祝节 日之际 ,面 向全体 学生 . 每 学年举办一次化学晚会 . 由兴趣小 组的 同学 以演 出形式
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重要作用 . 学会解决 与化学有关
的实际 问题 。利用校外 资源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
充 。 化 学 教 学 独 特 的形 式 和 组 成 部 分 . 具 有 内容 广 是 它
块, 从我省模块选择的情况来看 , 选择选修 6实验化学》 《 模块的人就很少 . 其原 因 , 觉得一是对 化学实验 重 究 我
成了关在“ ” 笼 的一只“ 小鸟” 。从而也使得实验 室的利
主陛较强等特| 化学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 。 生活, 而且可以配合课堂教学 , 实行因材施教 , 使学生扩大 知识 面、 经受实践锻炼和发展智能 , 让学生通过直接经验 活动积极建构 自身内部经验结构 , 发展科学素养 、 能力和 情感的交往实践过程。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 有利于他 们发展特长和全面发展。因此 , 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化学课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作者:潘倩倩来源:《教育界·中旬》2015年第06期【摘要】本文对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展进行了探究思考,并以《走进化学诺贝尔》校本课程的开展为例,探讨了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学的课程目标、实施方法及课程评价机制等内容,为其他教师开发同类型的校本课程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高中化学 ; ; 校本课程 ; ; 评价机制一、化学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学校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确立了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力图做到既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又能造就出一批专家型教师,把学校建设成研究型学校。
《走进化学诺贝尔》校本课程,是我校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改变课程单一的结构模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我校教师不断学习、进一步提升化学素养和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施《走进化学诺贝尔》校本课程开发对我校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教学的技艺和能力,学会研究并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学会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走进化学诺贝尔》校本课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策略,学会求知;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学会发展;有利于学生加强人际交往,学会合作。
二、校本课程的界定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刘旭东、张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以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
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中化学 课程标准 的前提 下 , 学校根 据 自
身 性 质 、 点 和 条 件 , 国 家 层 面 上 规 特 将
,
。
…
。
二 ‘ :; ) < 色 程 安 , 教 。。 一一 ’ ;… 。 。 } 排 裹 安 :) 三 排(每 1周 下虿: 午。 兰 翥拿 磊 。
。
三
:
~ l 丁 ^
.
、
高 中 化 学 校本 课 程 建 设 的 总 体
2O1 ・ 19
L U AY I MIO U H
4 7
关键 词 :观察 能力 动手 能 力 自
学 能 力 归 纳 记 忆 能 力
中学化 学教 学 中学 生能力的培养
吉林 省长 岭 县 巨宝 一 中
现象 , 实验 动手 操 作 能 力较 差 。 因此 在 中 学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中注 意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动 手 能 力 十 分 必 要 。 如 在 做 氯 气 的实 验 例
划 的高 中化 学课 程 转 变为 适合 本校 学 生学 习需要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 :高 中化 学 发 实施 校 本课程 开
近几年来 , 学校 根据《 基础 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 > 的文件精 神 , 立了开发具有 确
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力图做 到既
能全 面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 实践能 力, 又能造就 出一大批专 家型
设计
校本课程建设和 管理是本次国家课 程改革 的一大 创新 ,它赋 予 了学校在培 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上极大的
高一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
师帮助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 甚至 自己根据所学知识 设 计 实验并 完成 实验 , 就是进行 探究 性 的实验 ; 时 也 同 学生也希望能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 . 如性质实
1 高学生对化学 实验 的兴趣 . 提
笔者对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 调
查 表 明 , 生普遍对 化学实 验 比较 感兴趣 , 学 并且 与初 中
笔者通过对苏州市 1 所高中学校教师进行访谈和 2 问卷调查 。 了解不 同学校 化学校本课程 的开发情况 。调
查表 明 . 不少学校及其教 师都 已经认识 到校 本课 程开发 对于学生成 长 、 教师专业 发展 以及学校 特色发展具有重
所学校 现行 的校 本课程 在科 目设 置上 相对 比较集 中和
施他们原本没有 参加编 制的课 程 : 由外界 的评价人员 或 督导人 员 承担课 程 的评 价工作 。课 程 编制者 ( 专家 学
者 )课程实施 者 ( 、 学校教 师 ) 和课程评价者 ( 价人 员或 评 督导人员 ) 之间的脱节现 象以及 由此产生 的各 种弊端 暴 露无遗 。在以后 的 2 多年 中 , 0 澳大利亚 、 加拿 大、 美国 、 英 国等许 多 国家 的政府 曾经先 后把全 部或部分 课程 编
一
时主要被化学实验有趣的现象吸引相 比. 高一学生不仅 关 注实验 现象 . 更注重通过化学实验 帮助 自己理解 和解 决化学问题 : 而且学生不仅仅满足于动手做已知现象的 验证性实验, 更希望能先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 在教 化 学教与学 2 1 年第 1 期 01 1
2一
・
教学研 究 ・
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促进 学生学 习能力的提 高和情感 的发展 , 甚至对未来的人 生规划产生影响。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背景高中化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开发和实施一套符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校本课程,以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兴趣和研究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建立学生对化学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方案课程设计1. 根据教育部的课程标准,制定符合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的校本课程大纲。
2. 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每个学期的研究内容和重点。
3.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研究能力,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4. 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
5. 引入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6.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自主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师资培训1. 为化学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 加强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的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
3. 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让他们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化学知识。
评估机制1. 设计合理的评估方案,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期中期末考试等评估方式。
2. 引入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 定期进行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和评估机制的具体时间和步骤。
2. 分阶段实施,逐步完善和提高课程质量。
3. 监测和评估实施效果,及时修正和改进方案。
结论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和评估机制,我们相信这一方案能够为高中化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郑晓宇
【期刊名称】《新潮电子》
【年(卷),期】2024()5
【摘要】新高考制度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学校需要在国家课程的指导下合理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此,本文主要针对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必要性和相关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247-249)
【作者】郑晓宇
【作者单位】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2.高三化学利用校本教材高效复习——基于省级课题《面向艺术类高考学生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探讨
3.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学科核心素养关照下的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校本课程“高中化学科学实践”为例
5.“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金溪县第八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1·04数字化实验校本课程对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文章以“化学数字化实验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例,基于目标模式进行课程开发,探讨了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用与编排、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问题,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了反思。
摘要关键词数字化实验;化学核心素养;目标模式;校本课程高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王成秩(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建福州35000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实验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融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实验进入了化学课堂教学。
数字化实验是指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及相应软件进行的实验。
[1]与传统实验相比,它能够借助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实验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呈现可视的图像信息,具有实时性、准确性、直观性等特点,可以弥补某些传统实验操作不便,实验数据不易采集的特点,使化学实验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感知模式。
因此,数字化实验得到了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被研究开发。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要注重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深度融合。
[2]数字化实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
综合研究数字化实验的文献观点来看:数字化实验其数字、曲线图像的同步表征能力,为化学学习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证据来源,将数字化实验引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建构化学概念,理解反应原理,发展学科思维,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相对传统实验手段在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更高水平的素养上有独特的优势。
[3]虽然数字化实验优点突出,但实际上数字化实验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其优点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及思考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及思考传统的课程和教材由国家统一要求、统一内容,因而缺乏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课程结构过于单一,不能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地方性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自此,校本课程作为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形态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研究课题。
一、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化学校本课程是以中学化学新课程内容为知识载体,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开发出的学科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并强调要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是我们从化学学科角度去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依据。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可表示如下:组织建立一情境分析一目标拟定一文案编制-解释与实施一评价与修订在这个操作流程中,学校在完成第一个步骤之后,可以从其余五个中的任何一个步骤人手,也可以几个步骤同时进行。
教师或学生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教材中的问题、学校本身的问题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制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构想,并付诸实践,得出结论,最终把这些问题提升为有价值的校本课程课题。
在实践中,可以将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初高中化学教材有机整合,形成以下几种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1.激发兴趣类在学习活动中,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
化学实验现象、反应原理等非常引人人胜,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强烈地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案例一:校本课程《魔术中的化学》。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摘要:在新高考制度改革下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凸显它的作用在于补充和丰富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向教师寻求帮助。
基于此,本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以及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探索;实践1 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由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而是从国际课程研讨会上引进的。
该词结合我国的教育特色以及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因此,社会上对它的定义比较多。
比如,经济组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特色并且结合地方的教育政策对课程进行开发,是属于学校的一种自发性活动。
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是由学校所主导的,同时还要其他社会人员,包括家长、学生以及行政工作者的辅助。
简而言之,高中化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主要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对化学教育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以此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整个开发过程当中,学校必须遵循合作、民主以及多样性的原则,做好课程的设计工作、评估工作,不断提高高中化学校本教材的科学性。
2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策略2.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其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系统的交流体系。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且困难的研究,由于校本课程的编排涉及的方面多、内容广,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需求,所以,只有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才可以顺利进行校本课程的编排。
为了深度了解校本课程开发进程,及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必须积极利用网络传递和交流校本课程开发信息。
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拥有自己的腾讯账号,通过互联网可快速进行沟通联系,而且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这些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校园内部资源平台。
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
、
首先, 我们 要 认识 到 , 国家 课 程 是基 础 , 它 的权 威性 , 校 有 而 本课 程 的开 发 只 是 为 了弥 补 国家课 程 的局 限 性 它 以 国家 课 程 为依托, 并对 国家 课程 进 行 补 充 和发 展 , 能违 背 了 国家 课 程 。 不 其 次 . 本 课 程 是 学 校 自己研 制 开发 的 . 自己 的 自主性 . 校 有 同时 也 有 很 大 的随 意性 . 比 较 国 家 课 程 来 说 . 本 课 程 就 显 相 校 得不那么权威 了 所 以 . 们 的校 本 课 程 的 课 时设 置要 合 理 . 我 不
校 本 课 程 研 发 理 论 程 度 不 高 . 性 成 分 较 大 . 而 限制 了 它 的 感 因 进 一 步发 展 。 四 、 践 中 应 加 强 环境 教 育 。 养 社会 责任 心 实 培 进 入 2 世 纪 . 学 及 化 工 生 产 技 术 得 到 进 一 步 发 展 . 其 J 化 和 他 科 学 技 术 一 起 为 人 类 创 造 了 巨大 的 财 富 . 因 此 促 进 了 人 类 也
能 取 代 国 家 课 程 . 不 能 挤 占 国 家 课 程 的 时 间 . 与 国家 课 程 更 要
性 , 以要 摒 弃 填 鸭 式 教学 , 采 用 启 发 型 、 所 要 讨论 型 以 及 调 查研 究 等各 种教 学 方 法 这 样 . 但 让 学 生 乐 于 学 . 且 教 师 也 教得 不 而 轻 松 . 容 易 就 处 理 好 了教 学 的 内容 和 形 式 的 关 系 . 教 学 方 很 让 法 和 教 学 内 容得 到 了最 佳 的组 合 . 免 了 教 学 模 式 的 单 一 化 和 避
高中化学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展
浅谈高中化学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展[摘要] 本文结合高一年级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展进行了探究思考,并以《身边的化学》和《趣味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展为例,探讨了高中化学选修课教学的课程目标、实施方法及课程评价机制等内容,为其他教师开发同类型的校本课程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 高中化学校本选修课程一、化学校本选修课程提出的背景及意义高中化学校本选修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框架下,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发的学科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按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中学化学除开设必修课外,还应开设选修课。
必修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所必须开设的课程,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的一种学习课程,它们共同承担培养合格中学生的任务。
将选修课纳入高中化学课程计划,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性学习、参与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多样化,促进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本选修课程的界定校本课程简单地讲就是依托于学校现有的师资而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实际上就是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高中化学选修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及浙江省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以满足高中生自主性拓展课程的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教师按一定课程设计进行的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开发和实践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
三、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展1.课程目标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生活联系的事实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
作者通过对高一年级实施的高中校本选修课程《身边的化学》和《趣味化学》的开发,主要达到这样几个目标:1、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3、使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4、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5、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
-027-2020年第9期(总第209期)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在设置上既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现今时代发展做出的选择。
校本课程遵循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根据学校学生的社会环境、成长特点进行课程设计,能更好地针对学生个性化的特点,满足学生追求发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更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化学课;校本课程中图分类号:G633.8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9-0027-02一、核心素养的含义和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个体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新课程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指的是要使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使之能适应未来和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
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发展目标提出了更加全面具体的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梁昌祝1,莫子英2,丘益德1(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广西 贵港 537104;2.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 贵港 537100)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创造符合课程培养目标,适合学校学生发展的课程,是由学校教师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流程:确定课程开发方向,选择合适的内容,选定采用的方法,将课程开发的结果编写成书籍。
1.确定课程开发方向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是为了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文献标识码:A都是根据教师提前写好的实验流程开展实验,对学生的思维有所约束。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流程记录、现象验证、总结规律等实验环节。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于学生对 知识的接受 ,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3 . 爪l 化 。 学 生 的 个性 发 展 是 化 学 校 本 课 程 的 出发 点 和 立足点。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 内容都是建 立在尊重学生个 性差异的基础 它是对 国家课程 的弥补。同时 , 化学校 本 课程还应该体现趣 味性 , 增强学生学 习的动机 , 促使 达到开 发化学校本课程的预期效果。 三、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 的措施 1 . 校本与教研相结合 。在开发化学校本课 程 的过程 中, 要形成 以校本与教研相结合为思路 ,以课题 为依托 的化学 校本课程。化学校本课程更加着重于学生探究性学 习, 合作 性学 习, 鉴于此, 我们 以研究课题为依 托 , 通过建 立课 题 , 引 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 最终形成化学校本课程。这与国家课 程的章节不同 , 国家课程重视 的是知识 点 , 而 这种方式形 成 的校本课程重视的系统性 ,在学生头脑 中会建 立化学学科 的整体观念。这种 以课题为依托形成 的化学 校本课程就需 要 与教研相结合 , 通 过教 研活动 的开展 , 共 同探讨 , 确保每 个课 题 的有 效性 。 2 . 对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进行整合 。 课程整合是课程开 发 的一个趋势 , 从纵 向 } , 它要 求各个年 级之 问要合 作 , 避 免 各 个年 级 的课 程 有 重 合 ,并 且 要 做 好 化 学 校 本 课 程 在 各 个年 级的衔接 。从横 向 } , 它要求各 个学校之 问进行合作 , 避免 与国家课程 的重合 ,并且做好 L q主开发 的课 程与 国家 课程之间的衔接 通过对校 内与校外资源的整合 , 同完成 对 化学 校 本 课 程 的 开发 。 3 . 不断修 正 , 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化学 校本 课程在实践 的过 程 中 , 并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 它 需 要 我 们 不 断 的 完 善 和 充 实。我们 在使用过程 中 , 需要经常反思校本 课程使用情 况 , 根 据 使 用情 况 总 结 出优 缺 点 , 在教研活动时进 行研 讨 , 并 及 时更 正, 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 ,中学 化 学 校 本 课 程 的 开 发 是 一 项 复 杂 而 艰 巨 的 T程 , 是新课程改革 的一项重要 内容 和组成部分 。如何能够 开 发 优 质 的 中学 化学 校本 课 程 , 是我们教 师的』 同 课题 , 我们 要 以薪 课 程 改 革 为 契机 , 加大校本课程 的开发力度 , 促 进教 师的专 、 I 成长. .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刍议
而职业技 力要求相对较低 , 程 中, 笔者遇到 了许多的 困难 , 进行 了仔 拓展类往往侧重于知识性 目标 , 放在制备实验之前。制 笔者在编写本 备实验取材 于生活和 生产 实际 , 细的思考 , 也产 生了些许 的感 想 , 现分享 能类则侧重于技能性 目标 。 对操作能 培养 学生学习化 力要求较高 , 给各位 同行 , 希望 能为广大教 师进行选修 课程时将课程 目标定为 : 放在最后。 具体内容上 , 每一 课程 的开发与实施提供参 考。
量大面广, 应有尽有 ; 二是 浙 修课 的性 质和 内容对学 生的适 用性 , 大的精 力。一般主题的确定要基于学生、 近亿份 资料 , 如竞 江省普通高 中选修课 网络课程平台 , 现 有 赛类知识 拓展类~般 对象就 是参 加竞赛
4 2 9门网络选修课程 , 可 以了解并 比较 省 行的各种教材 , 可以明确选修课程 的知识 辅导的 , 高考类的知识拓展就可 以面 向所
内教师开发选修课的方 向和 内容 ; 三是现 有学生。 本课程所涉及知识来 自 《 必修 1 》
《 必修 2 》 《 化学反 应原理》 等模块 , 建 议在
高 二 或高 三年 级 开 设 。
合学校 办学 宗 旨, 能促进 学校发展 , 且学 储备要求和适合对象。
校能提供课程所需的硬件设施。 一般情况
( 2 ) 编写要 素。 教材需要具备封面、 作
2 . 授课要Βιβλιοθήκη 求。授课地 点通 常为一间具 教材简介 、 目录、 正文 以及思考题 备多媒体 投影设备 的教室 , 本课程属于涉 下, 是依 照学校 的总体课 程规 划 , 根 据教 者声明、 排版上要 有一定 的格 式 , 笔者就 及实验操作 的实验课程 , 师 自身的特点和特长选定 备选 主题 , 在学 等要素 , 直接在具备相关 浙江省普通高 中选修课程 电子教 实验仪 器和药 品的标准实验室进行授课 ; 生 中进行问卷调查后 , 经综合考虑而确定 参考 了“ 和现 行的一些教材 , 在统一 授课方式和 必修课 大体 相 当 ,可 以采 用 的。 因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精髓所在 , 也是 材 编排格式 ” 封面需要反映该 “ 学生 的兴趣所在 , 实验不仅能巩 固各种化 的基础上体现美观大方。 预 习——上课—— 总结反馈 ” 的模式 , 本 目录可 以设置总 目录和章节 课程采用“ 学知识 , 也能培养学生 良好 的习惯和思考 课 程的特色 ; 学生预 习——教师讲解并演示
新课程标准下开设化学校本选修课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开设化学校本选修课的探讨作者:陈继联来源:《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1年第06期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独立探究”,“以人为本,促進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高中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如何既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运用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呢?校本选修课的开设就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在这里,笔者就近三年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开设校本选修课的具体做法与大家分享与探讨。
一、针对教学对象,选择恰当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又不影响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合理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各种假设或预见,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培养学生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
但因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探究能力差异较大,学校实验设施不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在开设校本选修课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容,适应活动对象。
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四)“pH值的相关计算”时,由于概念枯燥、抽象,计算烦琐,又不知学了有何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骤减。
在这种情况下,我校高二年级化学组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高二下学期每周五下午开设了一门颇具云南特色的“普洱茶与pH值”的校本选修课。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教师让学生收集有关普洱茶的资料和在冲饮过程中茶水pH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其次,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经过两周的准备后,学生到数字实验室按自己设计的方案亲自做实验,并绘制pH与时间的坐标图,结果发现实际的测定结果与资料上所述的“普洱茶在冲泡半小时后pH值为5.5~6.5左右,随时间增加pH减小”有很大出入,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的一些细节入手,寻找原因所在,两周后学生书面汇报。
校本选修课程系统化开发的整合路径
校本选修课程系统化开发的整合路径
林海斌;颜海斌;梁凌志
【期刊名称】《化学教育》
【年(卷),期】2016(037)003
【摘要】通过整合学科资源、教师资源和地方资源,开发并实施与国家课程相协调的系统化、层次化、多样化的校本选修课程,真正发挥校本选修课程的作用.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林海斌;颜海斌;梁凌志
【作者单位】浙江温岭市新河中学浙江温岭 317502;浙江温岭市新河中学浙江温岭 317502;浙江温岭市新河中学浙江温岭 3175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活用多种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校本选修开发案例 [J], 王晓琳
2.开发高中地理选修II校本课程的探讨——以《厦门海洋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J], 杨思窍
3.开发高中地理选修Ⅱ校本课程的探讨——以《厦门海洋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 杨思窍
4.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技能类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实践--"金属冶炼与玉环冶金工业"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J], 高丽丽[1]
5.学科核心素养关照下的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校本课程“高中化学科学实践”为例 [J], 欧阳志斌;林秋霞;林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校本选修课程的系统化开发摘要: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各类学校在实施新课改实践中的分化点。
纵观选修课程实践的历史及当前学校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存在着异化、淡化或泛化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理念与行动的失调,没有厘清校本选修课程与国家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之间的关系,课程开发中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化思想,导致校本选修课程生命力的缺失。
从分析校本选修课程功能、管理及实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提出校本选修课程系统化开发的实践途径,让校本选修课程与国家课程各显所长、相得映彰。
关键词:高中化学;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系统性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使课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是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色。
教育部制订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1]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规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且选修课分为国家选修课程(6个模块)、地方选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学校自主开发),供学生自由选择。
当前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的选修模式,但在不少学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基本处于被忽略或被取代的地位,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
1 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的历史沿革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基本上是简单划一的必修课程,虽然间或也有设置选修课的做法[3],但也是时起时落,或名不符实,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修,也未能真正发挥选修课程的作用。
1963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及说明》,规定高三年级可以酌设《历史文选》、《逻辑》、《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立体解析几何》和《制图》等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但不进行考试。
但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只有极少数高中进行了试验,没有大面积推广,更没有推向全国。
198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高中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
但当时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教学大纲》及其后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对此均未反映,因此所谓开设选修课也就无果而终。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规定在高一、二年级开设单课性选修(拓宽与加深必修内容的课程、与必修无直接相关的知识类课程、技术类课程),在高三年级开设分科性选修。
而实际上在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绝大多数学校根本无意、也无精力开设,高中二、三年级都分文、理科,即使是分科性选修也因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而变成了部分学生的必修课程。
上世纪90年代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全日制普通高中教学大纲》甚至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学大纲》关于选修课的规定也都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启动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于2006年正式全面启动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很好地承继了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的基本精神,即留出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以确保学生主体的自由发展——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历次教改与课改中最为突出的一大亮点。
然而,反思新课程实施的艰难历程,亮点在选修,异化亦在选修,更在校本选修。
2 化学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现状解读2.1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校本选修课程的异化高中化学学科论文高中化学新课程按模块组织设计选修课。
模块是指为实现一定教育目标,围绕某一主题,通过整合学习领域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经验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稳定的学习单元。
从理论上讲,它具有相对独立、开放灵活、内容丰富等优点,有利于加强学科内的联系,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但从课程的实施现状来看,这一美好的理想很难实现。
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普通高中的选修课程空间是十分有限的。
往往是学校在选择所修模块,而不是学生根据个性发展来选择。
由于升学压力的不断增大,课程评价的狭隘化,校本选修课程落实十分困难。
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就怎么教,这是绝大多数学校的应对之策。
这种“应试化”的常规教学不仅窄化、功利化了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培养目标,也违背了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的课程基本理念。
按新课程的理念,最终考查的应是学生的基本素养,素养提高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高考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知识重现,而是体现能力与素养的考查。
但就目前的高考方式和考试内容来看,在平时的教学中唯高考马首是瞻,题海战术不可避免。
由于受教育功利化的侵蚀,化学教学的科学教育功能被削弱,被异化为单纯的化学知识的教学,过于追求知识层面、技巧层面的东西,满足于“作业知识”(work knowledge),关注于概念、定律、公式和繁琐虚构问题的求解,导致了学生好奇心的泯灭、问题与创新意识的缺乏、怀疑与批判精神的淡薄。
2.2 认识与评价的矛盾:校本选修课程的淡化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属于基础教育序列。
但现实情况却是,其“升学”的价值取向超越了其基础性的功能。
因此,高考必考的科目成了核心课程,而未进入高考范围的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多么重要,也摆脱不了被边缘化的命运,这就是当下中国的国情。
不少学校简单地认为校本选修课程是类似于“第二课堂”的活动,可有可无,在教学中缺少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学纲要,缺少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与深入的研究,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随便聊聊,学生随便说说,形式大于内容。
以化学为例,目前校本选修课大多局限于应付高考的解题训练,或是用于“赶进度”,甚至连“辅优补偏”也成了校本选修的课程,也有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空课”。
这种看似热闹的校本选修课,根本无法实现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学生也不可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其实校本选修应该大有可为。
校本选修课未必一定要编写教材,但又不能停留在“课外活动”的层面上,每个模块应尽可能课程化,编写相应的“课程纲要”,准备必要的教学材料,规范课程的实施。
要做到这些,就应认真研究校本特色、学科特色、周边特色并且建立健全的校本选修制度。
2.3 个体与整体的矛盾:校本选修课程的泛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可见,开发校本课程必须统筹规划、通盘考量。
然而,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由行为,或者说是教师的自主行为,根本没有考虑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顺利完成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从最易处着手,其开发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经验。
其实,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但是,有两点需要思考:一是课程开发是否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诉求,是否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体现了学校的特色;二是开发校本课程是不是就是编写校本教材,在“编写”与“开发”、“教材”与“课程”之间能否画等号。
有些学校为了体现本校的校本课程成果,喜欢在校本课程的数量上做文章,吹嘘有上百门校本选修课程。
然而是否想过,如果一个年级有一千学生,平均下来每门课程十来个学生甚至不足,这样的课程如何实施?这样的课程的成本会是多少?倘若打破年级界限,这样的课程或许可以实施,但这显然是不符合当前分年级教学的现实情况的。
有些学校竟然将“辅优补偏”也列入了校本选修课程的目录,其用心良苦可想而知,但是这样的课程如何实施?如何实现辅优同时又能实现补偏,这简直无法让人理解。
有些学校的化学类选修课程有:“电影中的化学”、“化学与实验”、“化学与药品”、“趣味化学实验”、“舌尖上的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等,先不论各个选修课程之间是否有交叉重复的问题,就是课程开设也需要考虑一个先后顺序,如此课程,实施起来难道真的那么有效吗?2.4 本体与个性的缺失:校本选修课程的瓶颈新课程实施中最大的“瓶颈”在选修课——旨在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开放多元的自主合法课程空间,但最终依然无法使学生摆脱接纳必修课的“被选择”困境。
纵观各地,必修课被高度重视且有教、考、评的系列配套,均有充分的时间确保,而选修课却往往被“高高挂起”,流于形式秀,最后在作秀中无形流失。
这种不争的事实,固然有其考试、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为根本的因素在于教师——学校普遍缺乏具有学科特长的专家型教师。
由于几十年来指令性课程范式的严厉禁锢,教师已经不自觉地沦为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整齐划一的执行指令的工具,以成为合格的铸造“教育产品”的工匠。
而且,比教学个性之缺乏更为严重的是学科特长这种教师本体性素养的深度匮乏。
小而言之,这直接束缚了新课程持续深入的推进;大而言之,这深度钳制了中国教育富有创造活力的发展。
这种长期存在的严峻现实,使我们在面对完善新课程的历史时刻,油然而生一份沉重的清醒和审慎。
3 系统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的现实意义3.1 课程定位的视角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的最基层,是由学校依据教育目标,根据当地的课程资源、学生实际等情况,自行开发研制的课程,强调课程的特色性与自主性。
在我国三级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是主体,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补充。
选修课程是相对于必修课程而言的,它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延伸、拓展与提高。
因此,化学校本选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需要依托于对国家课程特别是必修课程的研究。
3.2 课程功能的视角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有着引导学生“分流”的功能(升学与就业),同时更要为学生的发展起到初步“定向”的作用(升什么学、就什么业),在此基础上应重点凸显“着力培养”的功能。
当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了某门选修课程之后则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感受进行新一轮的选择,系统化的校本课程设置则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方便。
否则,各个学期“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化学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一个课外活动来操作,也不单单是几节课的问题。
3.3 课程实施的视角国家课程中已经对化学设置了2个必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教学的进度也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进行了相应的划分,因此,校本选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必须系统化地考虑与国家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开设系列化的校本选修课程,并在不同的学期设置遥相呼应的教学内容,才能取得长足有效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成为国家课程、必修课程的有效补充。
4 系统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的实践途径校本选修课程最能体现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教师有最大的创造空间,但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要求也最高。
开发课程,研究是前提。
要对本校近年来的学生情况、教师情况、教学与考试情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与总结出具有明显共性和个性的学校特色。
例如,高一入学成绩,文、理分科以后理科生总体学习水平与能力,国家规定选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点,学校自主选修课程的开设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