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范本: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
科学实验报告范本: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1. 引言1.1 概述本实验报告旨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并通过实验结果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植物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环境条件、养分供应和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观察植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1.2 文章结构本实验报告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实验目的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文章的整体框架。
接着,我们将介绍实验设计,包括背景介绍、研究问题和实验假设。
随后,我们会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步骤,并说明数据收集和记录方法。
在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我们将描述观察到植物生长的过程,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展示来支持结果解释和讨论。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和未来研究建议。
1.3 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探索植物生长所受到的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植物对环境条件和养分供应的响应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生态学和农业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实验报告也旨在提供一个科学实验报告范本,以指导其他研究人员进行类似实验和撰写报告。
2. 实验设计:2.1 背景介绍: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例如光照、水分和营养等。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深入探究这些关系。
2.2 研究问题: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回答以下研究问题:- 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水分供应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不同营养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有何差异?2.3 实验假设:基于我们对植物生长和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初步了解,我们提出以下实验假设:- 充足的光照会促进植物的生长。
- 适量的水分供应会保证植物正常的水分需求。
- 营养丰富的土壤会促进植物更好地吸收其他所需养分。
根据这些假设,我们可以设计一组实验来验证它们。
观察身边植物实验报告
观察身边植物实验报告观察身边植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身边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探究一些植物的特殊性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小型植物盆栽- 水- 日光灯- 放大镜- 相机2. 实验方法:1) 考察植物生长环境:将植物放置在有适宜光照和温度的地方。
2) 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片、茎和根部等部位的特征。
3) 拍摄照片:使用相机对植物进行拍摄,记录下植物在不同阶段的发育过程。
4) 观察和记录生长过程:定期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观察到了一棵小型盆栽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下是我的观察结果:1. 种子发芽:在植物盆栽中播下种子后,几天后种子开始发芽,出现了一条细长的幼苗。
2. 幼苗生长:幼苗逐渐长高,出现叶片。
幼苗的茎变得更粗壮,有了更多的侧枝。
3. 根系发育:同时,幼苗的根系也逐渐发育,往下延伸,收集水分和养分,以支持植物的生长。
4. 开花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开始开花。
花朵的颜色和形状各异,有些花朵形成果实,逐渐成熟。
5. 枯萎和死亡:植物的生命周期不同,有些植物可以长时间存活,而有些植物会在一段时间后枯萎和死亡。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具有良好的适应机制,以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
植物的根系能够收集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茎能够提供结构支持,叶片能够接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这些特征使得植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四、实验总结通过这次观察身边植物的实验,我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光照、温度和水分等因素。
通过根系的发育,植物能够吸收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茎和叶片提供支撑和光合作用。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最后,植物的生命周期也是有限的,会在适当的时间枯萎和死亡。
通过这次观察实验,我不仅学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还体会到了植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科学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结果分析
科学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结果分析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份关于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来探索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植物生长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并分析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具体目标包括:1.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2.比较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3.分析植物对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应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3个相同品种的植物幼苗•3个相同规格的花盆•不同光照强度的灯具(如日光灯、LED灯等)•不同水分状态的土壤•注射器或喷雾瓶(用于调节土壤湿度)•PH试纸或PH计(用于测试土壤酸碱度)方法1.将3个相同品种的植物幼苗种植在3个相同规格的花盆中;2.将植物分别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如日光灯下、LED灯下等,并设置相应的光照时间;3.调节土壤湿度,使其分别保持潮湿、适度湿润和干燥状态;4.根据需要,可以对不同花盆的土壤进行酸碱度测试;5.在实验开始时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并在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颜色等;6.实验结束后,收集和分析所有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首先观察了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分别将植物放置在日光灯和LED灯的照射下,并设置相同的光照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组植物的生长状况有所不同。
在日光灯的照射下,植物呈现出较为健康的生长状态,茎干坚挺,叶片绿色鲜亮。
而在LED灯的照射下,植物的生长情况相对较差,茎干较为柔弱,叶片颜色较浅。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日光灯所产生的光线更接近自然光线,具有更好的光合作用效果,能够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植物生长实验报告单
植物生长实验报告单西南大学20xx年野外实习报告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师范)20xx年野外实习报告———植物学部分一、总述:1、实习时间:20xx年7月10日————20xx年7月19日2、实习目的:(1)、通过对当地常见植物的认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2)、通过野外实习,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方法;(3)、通过野外实习,学会植物学野外工作方法;(4)、巩固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3、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2)、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3)、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丰富同学的大学生活,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同学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4、实习内容:(1)、认识当地的常见植物,掌握常见植物所在科的特征;(2)、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制作方法;(3)、了解植物的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性。
5、实习地点及其生境概述:(1)、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其生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次野外实习的地点包括:①、重庆市北碚缙云山②、重庆市江北花卉园③、重庆市南山植物园(2)、生境概述:①、重庆市北碚缙云山:海拔在350~~951m,总面积76km2。
雨水、阳光充足,良好的条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了保证,所以山上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植被覆盖率极高,。
②、重庆市江北花卉园:园内具有较多的植物种类,且提供了适宜植物生活的人工条件,为植物生长给予保证。
③、重庆市南山植物园:重庆市南山公园亦即直辖后的重庆南山植物园,座落在省级南山风景名胜区群山之中,最高海拔681米,面积8000多亩。
与重庆主城区夹长江面峙,是一个以森林为基础,花卉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6、实习用具:(1)、记录工具:笔、笔记本;(2)、采集工具:标本夹、草纸、枝剪、绳子;7、标本采集及制作标本:(1)、标本的采集:标本的采集是我们植物实习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既考我们的专业知识,又考我们的动手能力,更考我们的观察能力,下面是植物标本的几种采集方法:①、木本植物的采集——木本植物一般是指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植物而言,采集时要选择生长正常无病无害的植株为采集对象,并在这植株上选择有代象,并在这植株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小枝作为标本。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范本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FS-DY-20892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2.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实验原理】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
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3-),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6H5)2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3-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
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6H5)4〕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钾〔KB(C6H5)4〕【实验材料和试剂】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Ⅰ、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实验方法】1.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区域的概念和测定方法;2. 掌握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生长区域与植物生长环境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区域是指植物在其生命周期中,表现出生长活跃的区域。
植物生长区域的大小、形状和分布与植物种类、生长阶段、环境因素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测定植物生长区域,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玉米、大豆、小麦等;2. 实验容器:塑料盆、土壤、水;3. 测量工具:卷尺、直尺、绘图纸、彩色铅笔;4.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植物,将种子播种于塑料盆中,置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中;2.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叶面积等数据;3. 在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将植物从土壤中取出,用卷尺测量植物地上部分的长度;4. 用直尺测量植物地上部分的直径;5. 将植物地上部分绘制在绘图纸上,用彩色铅笔标出植物的生长区域;6. 将植物地下部分从土壤中取出,清洗干净,用卷尺测量植物地下部分的长度;7. 用直尺测量植物地下部分的直径;8. 将植物地下部分绘制在绘图纸上,用彩色铅笔标出植物的生长区域;9. 对比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区域,分析植物生长区域与植物生长环境的关系;10. 实验数据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植物地上部分生长区域:以玉米为例,玉米地上部分生长区域主要集中在茎部和叶片部位,茎部生长区域较大,叶片生长区域较小。
(2)植物地下部分生长区域:以玉米为例,玉米地下部分生长区域主要集中在根系部位,根系生长区域较大。
2. 实验分析(1)植物地上部分生长区域与植物生长环境的关系:植物地上部分生长区域主要受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分条件下,植物地上部分生长区域较大。
(2)植物地下部分生长区域与植物生长环境的关系:植物地下部分生长区域主要受土壤肥力、水分、通气等因素的影响。
幼儿园花园种植: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报告
幼儿园花园种植: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报告1. 概述在幼儿园的花园里,我们进行了一项植物生长观察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让孩子们能够亲身参与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领大家深入探讨植物生长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共享我的个人感悟和经验。
2. 实验过程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我们首先在花园里选择了几盆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向日葵、小番茄和百合花。
我们组织孩子们一起播种并负责每天的浇水和观察。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扩展等等。
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耐心和责任,还锻炼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实验结果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和呵护,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向日葵在阳光下长势喜人,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散发着清新的花香;小番茄结出了鲜红的果实,孩子们兴奋地品尝着他们亲手培育的果实;百合花也绽放出洁白如雪的花朵,给花园增添了一抹优雅的色彩。
通过这些成果,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快乐和成就感,还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次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我们不仅在知识上为孩子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感。
在将来,这些品质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我们也意识到植物生长观察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品德,还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验,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是一种极具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这个实验,不仅能够给孩子们带来知识上的收获,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品格和情操。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热爱自然、关怀生命的未来公民。
6. 结语在这篇文章中,我详细地介绍了幼儿园花园种植的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报告。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次难忘的体验,更为他们的成长和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下一代的成长添砖加瓦!在这篇文章中,我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了幼儿园花园种植的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报告,以便您能更深入地理解。
环境植物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长和分布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展了本次环境植物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2. 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布特点;3. 探讨植物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如乔木、灌木、草本等;2. 实验环境:模拟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3. 实验步骤:(1)设置不同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2)将植物种植在模拟环境中,定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3)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布特点;(4)评估植物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分布特点。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生长旺盛,叶片颜色鲜绿;而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黄或脱落。
这说明植物对温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 植物对湿度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分布特点。
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旺盛,叶片保持湿润;而在干旱或高湿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黄或出现病斑。
这说明植物对湿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3. 植物对光照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分布特点。
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旺盛,叶片光合作用效率高;而在光照不足或过强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黄或出现病斑。
这说明植物对光照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4. 植物对土壤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分布特点。
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植物生长旺盛,根系发达;而在土壤贫瘠或盐碱化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良。
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实验报告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植物生长区域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1. 引言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是研究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定植物生长区域的环境因素,可以了解不同植物对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为植物的栽培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设计选取了三种常见的植物,分别是向日葵、仙人掌和常春藤。
在实验过程中,分别测定了它们的生长区域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为了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实验采用了相同的土壤和水分条件,放置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中。
3. 实验结果3.1 温度测定实验中测定了三种植物生长区域的温度。
结果显示,向日葵生长区域的平均温度为25摄氏度,仙人掌为30摄氏度,常春藤为20摄氏度。
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3.2 湿度测定湿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中测定了三种植物生长区域的湿度。
结果显示,向日葵生长区域的平均湿度为60%,仙人掌为40%,常春藤为80%。
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对湿度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3.3 光照测定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
实验中测定了三种植物生长区域的光照强度。
结果显示,向日葵生长区域的平均光照强度为10000勒克斯,仙人掌为5000勒克斯,常春藤为2000勒克斯。
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4.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向日葵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光照的要求也较高。
- 仙人掌对温度和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对湿度的要求较低。
- 常春藤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对温度和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弱。
5.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植物生长区域的环境因素,探究了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存在差异,这对于植物的栽培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作物学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作物学实验报告篇一:作物栽培学实验报告小麦生长分析不同播期小麦幼苗的生长分析摘要:生长分析是指通过定量测定来分析生长过程。
作物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通过作物的生长过程实现的。
生长既能描述植物大小的不可逆性,还能描述数量的变化,如用重量表示,干物重即是干物质生产量的指标,作物生长过程中,植株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的增长与增长速度、光合器官生产的干物质能力等有关。
对作物进行生长分析时,主要通过相对生长率(RGR)、净同化率(NAR)、叶面积比率(LAR)、比叶面积(SLA)等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关键词:生长分析、干物质、光合器官、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作物生长率、叶干重比一、目的意义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通过本实验,要求既要掌握作物生长分析方法,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2·1 光合器官性状2·1·1叶面积指数(LAI)2·1·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LAR):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即叶面积对植株干重之比。
LAR?L2?L1L1nw2?1nw1?? Ww2?w11nL2?1nL1单位为米2/克。
2·1·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反映出叶片的厚度L(LW 为叶片干重) SLA?Lw2·2干物质生长指标2·2·1干物质积累动态2·2·2干物质分配特征2·2·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 表示单位重量干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作物干物质的增长是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来株体越大,其生产的效能就越高,形成的干物质就越多。
植物田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及根系发育等方面的差异,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试验地:选择肥力中等、土壤质地均匀的农田,面积为1000平方米。
2. 试验品种:选用当地主栽玉米品种“XX玉米”。
3. 肥料: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磷12%)、氯化钾(含钾60%)。
三、实验设计1. 试验设5个处理组,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不施肥)- 处理2:NPK(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 处理3:NP(尿素、过磷酸钙)- 处理4:NK(尿素、氯化钾)- 处理5:P(过磷酸钙)2. 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种植20株玉米。
四、实验方法1. 试验地于播种前进行深耕、平整,然后按试验设计要求进行施肥。
2. 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防治病虫害。
3. 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播种深度为5-7厘米。
4. 适时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表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处理组 | 玉米产量(kg/亩) || ------ | ----------------- || 空白对照 | 350 || NPK | 680 || NP | 550 || NK | 530 || P | 400 |从表1可以看出,NPK处理组的产量最高,达到了680kg/亩,其次是NP处理组,产量为550kg/亩。
空白对照组产量最低,为350kg/亩。
2. 植株高度分析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植株高度的影响| 处理组 | 植株高度(cm) || ------ | -------------- || 空白对照 | 70 || NPK | 90 || NP | 85 || NK | 80 || P | 75 |从表2可以看出,NPK处理组的植株高度最高,达到了90cm,其次是NP处理组,植株高度为85cm。
空白对照组植株高度最低,为70cm。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文档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文档Experimental report document of plant growth area det ermination编订:JinTai College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文档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2.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实验原理】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
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3-),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6H5)2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3-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
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6H5)4〕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钾〔KB(C6H5)4〕【实验材料和试剂】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实验方法】1.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种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2. 掌握植物种植的基本技术。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玉米种子、大豆种子、黄瓜种子。
2. 容器:塑料花盆、玻璃瓶。
3. 肥料:复合肥、腐殖酸肥。
4. 水源:自来水、蒸馏水。
5. 工具:铲子、喷雾器、温度计。
三、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玉米种子、大豆种子、黄瓜种子分别用清水浸泡6小时,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
2. 肥料准备:将复合肥和腐殖酸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底肥。
3. 容器准备:将塑料花盆和玻璃瓶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4. 种植过程:a.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装有底肥的塑料花盆和玻璃瓶中。
b. 用铲子轻轻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2厘米。
c. 浇透水,使土壤湿润。
d. 将塑料花盆和玻璃瓶放置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
5.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病虫害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种子种植实验结果:a. 种植后第7天,玉米种子发芽,生长速度较快。
b. 第14天,玉米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叶片颜色正常。
c. 第21天,玉米幼苗长到20厘米左右,开始抽穗。
2. 大豆种子种植实验结果:a. 种植后第8天,大豆种子发芽,生长速度较慢。
b. 第15天,大豆幼苗长到5厘米左右,叶片颜色正常。
c. 第22天,大豆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开始开花。
3. 黄瓜种子种植实验结果:a. 种植后第7天,黄瓜种子发芽,生长速度较快。
b. 第14天,黄瓜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叶片颜色正常。
c. 第21天,黄瓜幼苗长到20厘米左右,开始开花。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1. 玉米和大豆的生长速度较快,黄瓜的生长速度较慢。
2. 玉米和黄瓜的叶片颜色正常,大豆的叶片颜色稍黄。
3. 玉米和黄瓜在生长过程中未出现病虫害,大豆在第15天出现少量蚜虫。
五、实验结论1.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条件。
2. 种子处理、底肥施用、合理浇水等种植技术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植物生长特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包括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以及植物激素对生长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分析植物生长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玉米种子- 豌豆种子- 水稻种子- 鹅掌柴- 绿美人-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营养液(含硼和不含硼)2. 实验仪器:- 培养皿- 植物生长灯- 电子秤- 滴定管- 显微镜三、实验方法1. 向光性实验:- 将玉米种子、豌豆种子、水稻种子分别种植在培养皿中,置于光照和黑暗环境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2. 向水性实验:- 将鹅掌柴、绿美人分别种植在土壤和沙土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3. 向肥性实验:- 将鹅掌柴、绿美人分别种植在含硼和不含硼的营养液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4. 植物激素对生长的影响实验:- 将鹅掌柴、绿美人分别喷洒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向光性实验:- 在光照条件下,玉米、豌豆、水稻种子均表现出向光性,茎叶向光源方向生长。
2. 向水性实验:- 在土壤中,鹅掌柴、绿美人生长良好;在沙土中,鹅掌柴、绿美人生长较差。
3. 向肥性实验:- 在含硼营养液中,鹅掌柴、绿美人生长良好;在不含有硼的营养液中,鹅掌柴、绿美人生长较差。
4. 植物激素对生长的影响实验:- 喷洒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鹅掌柴、绿美人生长加快;喷洒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鹅掌柴、绿美人生长受到抑制。
五、实验结论1.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基本特性。
2. 光照、水分、土壤肥力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
3.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六、实验讨论1. 向光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特性,有助于植物获取更多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2.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水分不足会影响植物生长。
3. 土壤肥力是植物生长的重要保障,缺乏必要的养分会影响植物生长。
幼儿园小班植物生长实验报告 幼儿园植物生长
实验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这项实验可以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以幼儿园小班为例,介绍一次植物生长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引导幼儿探究植物生长的原因。
二、实验材料1.小花盆或塑料杯2.土壤3.种子(例如小麦、豌豆等)4.水壶三、实验步骤1.将土壤填入小花盆或塑料杯中,土壤高度约为杯子的一半。
2.在土壤中种植种子,注意种子的位置与土壤的深度。
3.给植物适量的水。
4.将种植好的小花盆或塑料杯放置在日光充足的地方。
四、实验记录1.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每一天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种子发芽的时间、幼苗长出的时间、幼苗长高的速度等。
2.拍摄植物生长的照片,制作成相册或海报。
3.观察并记录植物受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影响的情况。
五、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观察与记录,可以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加旺盛。
2.可以观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比如阳光照射时间的不同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方向和速度。
3.可以从实验结果中引导幼儿讨论植物为什么需要光合作用、为什么需要水等问题。
六、实验总结1.本次实验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2.实验结果让幼儿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引导了老师和家长们与幼儿进行了有趣的讨论和互动。
通过以上实验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小班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引导幼儿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增加了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希望学校和家长能够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多举办这样的实验活动,为幼儿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七、实验带来的启发通过本次实验,幼儿们不仅仅是参与了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悄悄地学会了观察一切事物,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
【试验目的】
1.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办法
2.把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试验技能
【试验原理】
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
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土壤内N、P、K变动的状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协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3-),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6H5)2NH的办法,这个办法的原理是在NO3-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
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6H5)4〕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钾〔KB(C6H5)4〕
【试验材料和试剂】
在彻低培养液、缺乏N、P、K、Fe的养分液中培养四面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试验办法】
1.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
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快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
第1页共3页。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研究目的在植物生长研究中,确定植物生长区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和定量测定植物生长区域。
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的植物为一种型号为“Arabidopsis thaliana”的拟南芥。
通过实验,我们尝试利用半透明试管盖和试管的方式来测定植物的生长区域。
我们首先取出一株拟南芥种子,在生长培养地中进行孵化。
在种子萌芽出后,将其移植到含有培养液的试管中。
接下来,我们用一个半透明的试管盖来覆盖试管,在近红外光源下将其生长8天。
在生长期结束后,拆开试管和试管盖,将试管中的植物用扫描仪扫描成数字图像。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植物茎部开始生长时的最低生长区域和根部开始生长时的最低生长区域。
实验结果通过对试管中生长的拟南芥进行实验,我们得到了植物茎部开始生长的最低生长区域和根部开始生长的最低生长区域。
在本次实验中,植物茎部开始生长的最低生长区域为3.5mm,而根部开始生长的最低生长区域为5.2mm。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半透明试管盖和试管来测定了拟南芥的生长区域,并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其他植物的生长区域,并可以对植物的生长进行精确的研究和定量测定。
参考文献1.Zhang, J., Zhang, Y., Du, Y., & Chen, S. (2019).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for measuring plant root growth under nutrient-rich conditions.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37, 53-60.2.Kuijken, R. C., van Eeuwijk, F. A., Marcelis, L. F., & Bouwmeester, H. J. (2015). Root phenotyping: from component trait in the lab to breed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66(18), 5389-5401.。
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实验报告摘要:
本次实验旨在测定植物生长区域,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了标准的摩尔比色法进行测定,得出植物生长区域为XX cm。
实验方法:
1.六片新鲜的植物叶片,放在一张透明的玻璃上。
保持相对湿度大于80%和温度在25℃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
2.用一条铝膜条轻轻覆盖叶片,并将其固定在植物表面。
3.将叶片放到硫酸的冷的、新鲜的橙色溶液中,持续5小时,在洗涤和用醋回切之前洗涤干净。
4.将溶液放入光度计中,测定其吸光度。
结果:
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本次实验得出测定结果植物生长区域为XXcm。
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植物生长区域受到铝的抑制
作用。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铝对植物的负面作用。
因此,在植物生
长过程中,应该减少铝的污染,避免其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2023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实验报告
2023 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试验报告试验一:收集观看各种植物的种子,观看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观看预备:花生、玉米、绿豆、红豆、小麦、蚕豆、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
观看方法:(1)用肉眼观看种子的颜色、大小、外形及其他显著特征。
(2)用手摸一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
(4)用放大镜观看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观看记录:观看结果: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一样。
试验二:观看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观看目的:观看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有什么不同。
观看预备:蚕豆、水、镊子、放大镜、记录本观看方法:(1)将几粒蚕豆放在水中,浸泡一天。
(2)取一粒干的蚕豆和一粒浸泡一天的蚕豆。
(3)从整体观看浸泡一天的蚕豆,并跟没有浸泡过的蚕豆进展比较,观看它们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
(4)用镊子轻轻剥掉浸泡过的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的种皮,从有缝隙的一侧分别将”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看“豆瓣”相连的局部有怎样的构造,浸泡过和没浸泡过的种子内部构造有什么不同。
观看记录:观看结论:(1)蚕豆的外形呈肾形,接近长方形,有较硬的种皮保护种子。
蚕豆的内部构造包括种皮和胚两个主要局部,其中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构成。
(2)浸泡过的蚕豆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相比,从外部看,浸泡过的蚕豆体积更大,种皮裂开,发出嫩芽;从内部看蚕豆的胚根长长了,子叶更饱满。
试验三:种植凤仙花的方法(1)选种:选择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预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中按 23 个洞,深度约 1 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潮湿,然后将它放在温和的地方。
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看种子在水中的沉浮。
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
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3-),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6H5)2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3-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
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6H5)4〕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钾〔KB(C6H5)4〕
【实验材料和试剂】
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实验方法】
1.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
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组织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因每克鲜组织稀释了10倍。
2.硝态N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的混合标准液1滴,然后将待测液(植物浸提液)分别滴入其他凹内,最后每个凹内各加5滴二苯胺硫酸溶液,用毛细玻璃棒搅匀,3-5分钟,观察标准液与待测液蓝色变化,待测液的蓝色近似于某标准液的蓝色,就是待测液的硝态N含量。
3.有效P和无机P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混合标准液和待测液各5滴,然后加入钼酸铵硫酸溶液1滴,用毛细玻璃棒搅匀后,加入氧化亚锡甘油溶液1滴,搅匀,比较标准液和待测液的蓝色,求出待测液的有效P的含量
(ppm),蓝色愈深,有效磷含量愈高。
4.速效K测定
在透明凹玻璃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 混合标准液和待测液1滴,然后加四苯硼钠溶液1滴,十分钟后在阳光下比较标准液与待测液的白色混浊,找出相应的钾含量。
【实验结果】
(在制备浸提液时每克植物鲜组织稀释了10倍,所以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
【实验结果分析】
1. 缺氮条件下培养的玉米苗生长缓慢,但叶绿素含量并未显著降低,但硝态氮含量明显少,说明大部分氮以有机态存在,而同时磷元素的含量非常低,说明氮元素影响磷的吸收,这可能是因为植物生长时,高氮素水平下的根系需要更多的NAD(P)H和ATP参与氮的代谢,从而增强磷的吸收,反之则减少磷的吸收,同时植物根系过低的代谢水平影响了钾离子的吸收。
2. 缺磷条件下培养的玉米苗磷含量相当低。
是因为植株缺磷时,根保留其所吸收的大部分磷,地上部分发育所需的磷主要靠茎叶中磷的再利用,营养器官中的无机态磷含量明显下降。
又因为缺磷时,作为抗逆机制,光合产物运到根系的比例增加,根部呼吸作用增强,吸收的其它的元素反而多,植株长势也好。
3. 缺钾情况下,磷含量降低,首先多种酶的活性取决
于细胞质内钾离子的浓度,稳定的钾离子含量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保证,更重要的是,钾的吸收可以使氢离子泵出,导致根外PH值降低并建立质子驱动力,同时使磷酸根载体质子化,促进磷的吸收,但钾元素不足,就影响了磷元素的吸收。
4. 缺铁情况下,磷的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一种抗逆机制,因为无机磷的存在会进一步降低铁的有效浓度。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