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
城乡二元结构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城乡二元结构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二元结构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城乡二元结构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首先,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发展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由于城市拥有更为先进的产业和技术,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投入。
因此,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较高。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这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失,农村空心化加剧,导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下降。
同时,城乡二元结构还加大了贫富差距,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其次,城乡二元结构对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在社会保障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相对较窄,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另外,城市居民由于享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高,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乡二元结构使得社会公平的实现变得更加困难。
第三,城乡二元结构还对农村和城市的人口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村地区年轻人口流失严重,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同时,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也对城市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压力。
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导致了大城市不断扩张,乡村人口流失和市郊农村负担加重。
最后,城乡二元结构对文化传承和多元发展带来了问题。
城市的发达文化和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才和知识产业的发展,使得城市的文化更加繁荣多元。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相对贫乏,传统文化受到挤压。
这种文化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造成了农村地区人才流失、文化传承困难等问题。
综上所述,城乡二元结构对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分析
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经济差距也逐渐加大。
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本文将从城乡生活水平、教育机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的关系。
首先,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异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显著特征。
城市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相反,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和发展滞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依然较低。
据统计,城市居民人均收入高出农村居民50%以上。
这种差距导致了城乡居民面临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存在较大分歧。
城市居民享受着较多的便利设施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交通不便、医疗资源缺乏等问题,这使得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城乡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社会经济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拥有一流的学校和教学设施,教育质量较高。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却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陈旧。
这就导致了城乡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小学升入优质中学的比例要高于农村小学。
这种教育差距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发展机会,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最后,城乡二元结构对公共服务的供给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如交通、医疗、文化等方面,人们享受到了较好的服务。
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资源配置不均,很多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
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的问题,需要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条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近些年来,中国城镇化不断加速,城镇化率也随之提高。
城镇化对人口分布、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中一大关键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本文将探究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背景和现状。
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存在着城乡收入差距。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经济的差异也逐渐扩大。
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67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757元,两者之间相差将近2.6倍。
因此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为明显。
首先,城镇化会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由于城市的规模和消费市场更大,所以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进而,刺激城市内经济活动的发展,提高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市场相对封闭,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对有限。
这就是为什么城市的收入水平通常比农村高的原因。
同时,城镇化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
其次,城镇化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增加了人们对文化娱乐、旅游、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城市中的居民一般会消费更多的文化娱乐产品和高端服务,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类型则通常较为单一和低端。
这也导致了城乡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再次,城镇化加速了全球化和现代化趋势,强化了城市中的知识和技术优势。
城市中的人才更容易接触到新的知识和前沿技术,具备更高的科技素养和职业技能。
这使得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收入也更可能高于农村居民。
因此,城乡居民的知识结构差距也变得更为明显。
总之,城镇化水平确实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尽管城市化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发展,但同样也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生计等方面的压力。
而且,它也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愈加严重。
因此,为了实现社会全面繁荣和共同富裕,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逐步消减收入差距。
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以湖北省1981~2010年为例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O 7期
城镇化 、 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人差距影响分析
一
以湖北 省 1 9 8 1 ~2 0 1 0年 为 例
即农 业 和 冲击对 经济变 量 形 成 的影 响 。本 文考 虑 将 城镇 化 、 城 乡 二 产值 比重与 劳动力 比重 之 差 的绝 对 数 的 平均 值 ,
二 元 反 元经济 结构引 入 向量 自回 归模 型 , 综 合 考 虑 这 些 因 素 对 城 工 业 产 值 比重 与 劳 动 力 比 重 之 差 的 绝 对 数 平 均 值 ,
差系 数越小则二 元经济结 构就越不 明显 。 ( 4 ) 城 乡居民收入 比( g a p ) 。 此 指 标 主 要 反 映 城 乡 居 民
采 用城镇居 民 可支 配收 入/ 农 村 居 民 人 均 纯 收 式( 1 ) 中, t 表 示时 间变量 ; u r b表 示 城 镇 化 水 平 ; d l 、 d c l 、 的收入 差距 , g a p 分 别表示 城乡二元 对 比系数 、 城 乡 二 元 反 差 系 数 和 城 乡 居 民收 入 比 , 其 它 未 纳 人 的 变 量 和 不 可 观 测 的 因 素 作 为 残
林瑶瑶 李 亮
(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4 )
摘 要 : 为探 讨城镇 化 、 城 乡 "T L经 济 结 构 对 城 乡居 民收 入 差 距 的 影 响 , 以城 镇 化 率 、 城 乡二 元 经 济 结 构 相 关 系 数 作 为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随着中国持续加大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涉及到经济、社会、政策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探究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城市,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社会价值。
城市就业岗位相比农村更丰富,工资也更高,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的收入会有所提高。
这种情况下,城乡收入差距有望缩小。
城镇化加速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城镇化的核心是推动城市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耕地效率、优化农产品流通等措施,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农民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这样一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会有所减小。
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能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到开发商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减少,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增长。
大城市的发展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员涌入,导致城市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无法与城市居民相比。
由于城镇化进程不够均衡,一些地方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不够理想,农民的收入增长受限,城乡收入差距也难以缩小。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理论上看,城镇化有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实际情况可能受到就业市场、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具体的影响需要根据地区和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为了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应当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并注重解决农民土地收益问题、提高农村就业质量、改善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化进程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成就斐然。
与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渐加大,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究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提供参考。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和成因分析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307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392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6247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之间差距较大。
2. 成因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具有较多的复杂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分割导致的社会资源不均等、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的差异等。
城市化进程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城市化进程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较低的收入待遇,这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1. 增加就业机会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各类劳动力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些就业机会的增加,可以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提高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 促进收入增长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居民进城就业或者农村改革的发展使得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上升。
加强城市化进程也可以促进城市内生产力的提升,增加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来源,最终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三、建议1. 完善城市化政策政府应加大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度,完善城市化政策,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进城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随着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而这
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地位和不均衡的发展机会。
因此,加速城镇化
建设,降低城乡差距,一直是中国政府的战略目标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城镇化水平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关系。
首先,城镇化水平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
城市中聚集了更多的教育、技术和人力资源,这使得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并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
同时,城
市的经济活动较为发达,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这也促进了城市居民的薪资提升。
而在农
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市场较为闭塞,同时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居民的
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因此,加速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引导人口向城市集聚,进而提高他们的
收入水平,从而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
其次,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也有助于实现
他们的收入增长。
当我们讨论城乡收入差距时,不能忽略城乡转移就业问题。
越来越多的
农民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这使得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增加,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
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随着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资源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农村居民也可以通
过开展农产品加工、旅游等活动实现小规模的商业运作,进而增加收入。
因此,城镇化水
平的提高不仅直接对城市人口的就业和收入增长有利,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发
展机遇和商机,从而带动其收入的提高。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城镇化,农村居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村居民有机会进入非农行业,获得更高的工资。
农村居民可以通过转型就业、创业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城镇化也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中高收入群体的增加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城市中的高收入岗位集中在金融、科技等行业,而农村居民往往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难以进入这些高收入行业。
其次,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农村居民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更高的生活开销,这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来说,增加了负担,加大了他们的收入差距。
然而,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还与地域发展差异密切相关。
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更加迅速,相应的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落后地区的城镇化滞后,机会有限,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大。
因此,地域发展差异是影响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解决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需要综合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培训和教育支持,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使农村居民能够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多的农村产业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护和权益维护,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综上所述,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城镇化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给予了农村劳动力更多的机会。
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出现在城市。
农村居民具备一定的技能和劳动力,通过进入城市工作,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城市工作相对于农村工作而言,通常会支付更高的薪水。
这样一来,城市化为农村人口的收入提供了一个增长的途径,减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然而,城市化也会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首先,城市的高薪职位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居民手中。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更容易获得高学历和技能,这使得他们更有竞争力。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这些城市人口通常能够从城市的高薪职位中获益,而农村人口则往往被局限在农村低收入的工作机会中。
因此,城市化可能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此外,城市化对农村经济的直接影响也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农村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主,而城市化可能导致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的人口和资源流失。
这会导致农村经济的减速,农村居民的收入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相比之下,城市居民在城市发展的红利中将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收入。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机会,有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会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将推动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也逐渐覆盖到农村地区,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这些公共服务的提供可以帮助农村居民改善生活水平,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最后,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导致房价的上涨。
这使得城市的住房成本不断增加,加剧了城市居民的负担。
与此同时,农村的房地产市场较为冷清,房屋价格相对较低。
这会导致城市居民财产的稳定增长,而农村居民的财产增长较为有限。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复杂的。
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分析
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城乡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教育资源分配、医疗保障等方面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的关系。
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是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重要表征。
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则相对较低。
根据数据统计,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远高于农村居民。
这种收入差距给城乡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差异。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资源,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更多的生活压力。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分布,高水平的学校、丰富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优势等,都使城市的教育质量更高。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时常出现。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直接导致了城乡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差距,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机会和人生出路。
再次,医疗保障是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另一个矛盾点。
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先进的医疗设备、专业的医务人员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简陋、医生数量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在就医过程中往往面临着高昂的医疗费用、医疗技术不先进等问题,加大了他们的医疗负担。
综上所述,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也与社会经济差距密切相关。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教育资源分配、医疗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
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教育资源和医疗保障条件。
同时,也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操作,使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时,需要注意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不仅要注重城市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的发展。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
研究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务工或就业创业的机会增加,通过参与城市经济活动获得收入的途径扩大。
相对于农村地区的传统农业劳动所获得的有限收入,城市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工资普遍较高,自由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的城市居民也能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更高收入。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可能缩小。
城镇化带来的机会和福利不均衡也可能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的增加,而农村地区的农民受限于教育、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很难获得城市中高薪职位的机会。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也导致部分城市的房价上涨,居住成本增加,可能使一部分低收入人群难以负担,进一步加大收入差距。
城镇化过程中的户籍制度限制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使得农民难以获得城市居民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包括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均衡分配。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在福利待遇方面的差异,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城镇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有可能缩小收入差距。
城镇化也带来了机会和福利不均衡,使得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
户籍制度限制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待遇,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和薪资水平。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
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探究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突出。
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这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本文将探究中国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
首先,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
同时,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工业、服务业等行业,这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使得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其次,城市化带来的服务业和工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消费机会。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消费品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完善,不仅有更多的高档商场和购物中心涌现,还有更多的文化、娱乐等消费方式出现。
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所接触到的消费品种相对较少,消费方式也相对单一,导致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第三,城镇化进程中,公共资源和社会保障设施的供给也得到了提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先进的医院、高端的学校等。
城镇居民通过享受这些公共资源和社会保障设施,可以提高生活品质,同时有效缓解社会矛盾。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往往因为地域、交通等原因,很难享受到城镇居民所拥有的公共资源和社会保障设施,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疾病、教育等方面更加困难。
综上所述,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城镇化的进程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保障,但是它也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为了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平等化,应该采取措施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设施的建设,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持续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本文将对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读。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低收入劳动,而城市中的岗位多集中在高技能、高收入的行业,这导致了城乡收入水平的不均衡。
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投资热点多在城市,城市的商业机会和资源优势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
城市资本的集中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
此外,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价值上涨,也使得土地富有成为城市中少数人的专利。
这种不平等的资源分配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农村人口和城市农民工因为低收入难以得到生活的保障,不得不背井离乡走向城市。
这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增加了社会治安的隐患。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也会加剧社会阶层分化。
城市中的高收入者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福利,而农村人口和农民工往往无法享受到这些权益。
这种社会阶层分化将导致社会的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矛盾。
然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并非无法解决。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培训和教育,农民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城市中获得更高的收入。
其次,可以通过税收的调整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对高收入者进行适当的财产和所得税调整,减轻低收入者的经济负担,实现财富再分配,从而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此外,政府还可以引导和支持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自身的经济收入。
总结起来,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城市化过程中,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岗位集中、资本集中等因素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它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结构和社会格局。
其中,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备受关注。
城镇化,简单来说,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和聚集,以及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日益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愈发活跃,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城镇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首先,城镇化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城镇中的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相对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工作,不仅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工资收入,还能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
例如,在工厂工作的工人,其工资往往比在农村务农的收入要高得多。
而且,城镇中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更为优越,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收入。
其次,城镇化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人口向城镇聚集,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也随之集中。
这种集中效应使得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
这些利润和价值最终会以工资、奖金等形式分配给劳动者,增加他们的收入。
再者,城镇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城镇中,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这些产业往往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能够为从业者带来丰厚的收入。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附加值较低,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通过城镇化,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高附加值产业转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
然而,城镇化在一定时期内也可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一方面,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的优质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效率下降。
这可能会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长。
另一方面,城镇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在征地过程中,如果补偿机制不完善,农民可能无法获得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从而影响他们的财产性收入。
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
CATALOGUE目录•引言•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迅速提高到2020年的近61%(国家统计局数据)。
这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不仅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也对农村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因此,研究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制定合理的城乡发展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01 02 033. 研究城镇化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4. 探讨如何通过政策调控优化城镇化进程,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处理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定义特点城镇化的定义与特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一般以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来衡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人口流动效应公共资源配置效应数据来源与处理数据来源数据处理采用回归模型、协方差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变量选择选取城镇化率、人均GDP、产业结构、教育水平等作为解释变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
模型构建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VS实证结果与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市场扭曲劳动力流动障碍就业歧视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享受不到同等的保障待遇,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在城镇化过程中,财政支出往往偏向城市,忽略了农村地区的投资和发展,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我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Vol.36No.2 Apr.2021第36卷第2期2021年4月我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杨春明,韦思成,刘家林(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通过分析城乡收入比与城镇化率,检验1983-2019年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机制,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符合“倒U 型”规律。
建议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乡村经济,实施区域差异化战略。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规律DOI:10.3969/j.issn.1674-5035.2021.02.003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35(2021)02-0013-05一、我国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现状(-)我国城镇化现状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人口转移的过程。
城镇化的程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产业化以及现代化的水平,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考标准。
城镇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的发展情况,城镇化进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1949~1957年的初始阶段、1958-1978年的波动阶段、1978-1991年的过渡阶段、1992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发展速度稳步提高。
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城镇人口达到84843万人,城镇化率60.6%,但我国的城镇化还存在着城镇化整体水平较低,地域性差异明显等问题。
我国城镇化率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收稿日期:2021-01-08作者简介:杨春明(1973-),女,安徽怀宁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限购令政策对合肥市住房市场价格影响研究”(编号:SK2019A0665)、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面向SSGF的工程总承包商选择研究”(编号:SK2019A0641)的部分成果.图1我国城镇化率发展趋势(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图2是我国1983-2019年的城乡收入比。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还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城镇化意味着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大规模迁移和聚集。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劳动报酬。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收入水平也普遍较低。
一方面,城镇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这些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中往往能够获得比在农村更高的工资收入。
他们在城镇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业等领域工作,通过辛勤劳动赚取相对丰厚的报酬。
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收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然而,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可能在短期内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在这方面则存在明显的不足。
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农村居民在发展机会和生活质量上与城镇居民存在差距。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还可能导致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中。
一些农民失去了土地,而土地流转的补偿机制如果不完善,可能会使他们在短期内面临收入减少的困境。
同时,那些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由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经营收入增长缓慢,也会进一步加大城乡收入差距。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城镇化使得城镇的工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
这些产业通常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能够为从业者带来较高的收入。
而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的产业附加值相对较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农民的收入增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教育方面,城镇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培养出具备更高素质和技能的人才。
这些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获得更高薪的工作。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居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元结构、城镇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探讨
二元结构、城镇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探讨内容摘要:本文基于V 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证实了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城镇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协整检验表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城镇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动态分析了以上三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效应和影响程度.文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二元结构系数城镇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协整检验模型构建、变量与数据说明(一)V AR模型简介V AR模型由Sims C A提出,即在一个含有n个变量的V AR模型中,每个变量都对自身以及其他变量的若干期滞后值回归,若令滞后阶数为k,则V AR模型的一般形式可用下式表示:其中,Gt表示由第t期观测值构成的n维列向量,Ai为n*n系数矩阵,Vt 是由随机误差项构成的n维列向量,其中随机误差项vi(i=1,2,…,n)为白噪音过程(邹高禄,2002)。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GINI)。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该比值越大,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二元结构系数(URDS)。
二元结构系数主要用于衡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程度。
国际上通用的二元结构系数算法是城市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第二、三产业总产值/第二、三产业劳动力人数)/(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来表示二元结构系数。
实践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二元结构系数会下降,城乡二元结构必然会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率(URB)。
城镇化是由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目前学术界对城镇化的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用城镇人口的占比表示,另一种用非农业人口的占比来表示,城镇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了统计口径的一致,本文选取城镇人口占比来衡量城镇化水平。
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城市与农村形成了明显的二元结构。
这一结构不仅在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造成了一定影响。
2. 农村经济的现状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首先,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开拓。
其次,农村的资源禀赋相对单一,农业产业链条较短,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和农业综合开发利用不足。
再次,农村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3. 对策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我们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农村的交通、通信、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促进农产品运输和市场开拓,增加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4. 对策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业深加工、农村旅游等方式来提升农村经济的附加值。
此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社的模式,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5. 对策三:提升农民素质农民素质的提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应当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同时,注重引导农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业和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6. 结语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并非不可逆转。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升农民素质等一系列对策,我们可以逐步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更加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只有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为探讨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城镇化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关系数作为研究变量,结合湖北省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未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标签: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湖北省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
就湖北省而言,城乡收入差距从1981年的1.67:1持续扩大到2010年的2.75:1。
考虑到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和部分高收入阶层不透明的灰色收入,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该还会更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成为困扰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大社会难题,并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是由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城镇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因素。
2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2.1研究方法向量自回归(V AR)是西姆斯(C.A.Sims)提出的使用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本文考虑将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引入向量自回归模型,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它们之间的V AR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lngapt=αlnurbt+βlndlt+γllndclt+C+εt(1)式(1)中,t表示时间变量;urb表示城镇化水平;dl、dcl、gap分别表示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城乡二元反差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其它未纳入的变量和不可观测的因素作为残差ε。
进行实证分析的目的是考察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采用分析步骤如下:首先,建立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以揭示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较为量化地看到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影响及其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2.2变量的选择与数据的说明考虑到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选取1981~2010年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各年的《湖北统计年鉴》。
(1)城镇化水平(urb)。
对于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有多种观点,主要有单一指标法、综合指标法等。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2)城乡二元对比系数(dl)。
也被称为二元劳动生产率差异系数,主要用于衡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程度。
本文采用(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人口)/(非农产业产值/非农业劳动力人口)来表示二元对比系数,当其值为0时,经济的二元性最为显著;而当其值为1时,经济的二元性消失。
(3)城乡二元反差数比(dcl)。
二元反差系数是两部门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数的平均值,即农业和工业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数平均值,二元反差系数理论上在0~1之间,与二元对比系数相反,二元反差系数越小则二元经济结构就越不明显。
(4)城乡居民收入比(gap)。
此指标主要反映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采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衡量,值越小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有的协整关系,并能消除数据的剧烈波动和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故本文对所有研究变量序列取自然对数,记为lnurb、lndl、lndcl和lngap,相应的一阶差分记为dlnurb、dlndl、dlndcl和dlngap。
3实证分析虽然某些经济变量的本身是非平稳序列,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序列,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就称作协整方程。
协整方程表达的多个线性变量之间的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更是多个线性经济变量相互影响及自身演化的动态均衡关系。
进行协整检验的目的是揭示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1单整检验在有关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中,如果随机变量是非平稳序列时,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否则可能出现“伪回归”现象,以此做出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
本文采用ADF检验对原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表1为检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原序列lnubl、lnubs、lnufm、lnufl都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原序列各自的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值均小于1%置信水平的临界值,这表明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时间序列,即lnubl、lnubs、lnufm和lnufl都是一阶单整的。
3.2协整检验由单整检验可知,与序列的一阶差分是平稳时间序列,因此根据模型(3)建立各研究变量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V AR模型,如式(2)所示。
从式中的AR2、F、AIC、和SC值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对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
对式(3)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发现其序列ADF值为-2.39,其5%临界值为-1.95,P值为0.0187。
因此,可以判定残差序列VECM不存在单位根,即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
协整关系式反映的是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3)表明,湖北省城镇化对城乡二元结构系数的弹性效应是0.67、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弹性效应是0.99、城乡二元反差系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弹性效应为1.63。
从长期看湖北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经济结构二元性的扩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产业资源和人力资源向城镇聚集,促使城镇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而农村则相对萎缩,导致了二元结构系数的增长;而城乡居民的收入随城镇化的提高都呈现出绝对增长,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持续拉大。
基于此我们发现研究期内湖北省城镇化并未给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带来积极的影响,现阶段的城镇化模式并不能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3.3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为了进一步探索湖北省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比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利用Cholesky分解方法进行脉冲响应及其方差预测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是基于模型(2)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横轴代表追踪期数,纵轴代表因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响应程度,设置追踪期为10年。
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其自身新息的响应在起初就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衰减,在追踪期内一直保持较强的正向响应,这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受自身的影响较强,并且持续期很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来自城镇化冲击的响应也呈现正向,并且能一直持续下去,这说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来自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冲击的响应表现出波动状态,在第4期时表现为负向的最大值,第8期表现为正向的最大值,但总体上看,城乡二元对比系数的扩大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来自二元反差系数的冲击也呈现出波动状态,在第4期时表现为正向的最大值,在第9期时表现为负向的最大值,总体上看城乡二元反差系数的扩大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以上分析说明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关系,这与协整分析的结果相符。
图1脉冲响应函数曲线预测方差分解可以将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即方差分解给出的是每一随机信息对V AR模型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通过比较这个相对重要的信息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就可以估计出该变量的作用时滞和效应程度。
本文应用方差分解方法对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各个变量的不同预测期限误差的方差进行分解,以期了解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
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城乡收入差距的波动一直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其它因素对它的影响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强,但强度都不超过其自身的影响;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预测误差的贡献度呈现出上升趋势,从期初的微不足道到期末的53%,其中城乡二元反差系数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城镇化。
这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受到自身的影响较大,并且持续期长;城乡二元反差系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影响持续稳定;城镇化对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存在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
从长期看,研究变量中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是城乡收入差距自身,其次是城乡二元反差、再是城镇化、最后是城乡二元对比系数。
4主要结论和启示根据上述基于湖北省1981~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非平稳时间序列lngap、lnurb、lndl和lndcl在经过一阶差分后平稳,均为一阶单整。
在此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对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比进行了动态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1)按可比价计算湖北省在1981~2010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从1.67扩大到2.75;城镇化水平也从22.7%增长到49.7%。
从此可以看出,城镇化的推进未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主要是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水平还不够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未完成转移。
(2)湖北省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为长期均衡关系。
由协整方程可知,湖北省城镇化对城乡二元结构系数的弹性效应是0.67、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弹性效应是0.99、二元反差系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弹性效应为1.63。
(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化、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城乡二元反差系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有长期的影响,影响力排序结果为: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反差系数>城镇化>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因此湖北省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打破对于农村的种种不合理限制,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应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让城市、工业反哺农村、农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1]陈宗胜,周云波.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J].经济研究,2001,(4).[2]唐礼智,刘喜好,贾璇.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11).[3]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