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染色单体

合集下载

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

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

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
等位基因是在一种基因型中,两个同型染色体上都有的某种基因型,每种基因
型之间在形态或者功能上有所不同。

在哥哥姐姐染色单体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等位基因,这是因为父母生来可能已经携带着某种等位基因,比如某个位点可能携带A或B两种基因型。

当子女继承父母双方基因时,可能会出现随机情况:哥哥获得
A基因型,而姐姐却获得B基因型。

为了此类等位基因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说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等位基因会引起遗传病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的等位病,比如黑痣病。

另外,等位基因也会影响外形的变化,如肤色、脸型等,比如说有时哥哥和姐
姐会出现相差很远的外貌,有可能就是等位基因的影响,由此可见,等位基因对人类基因型有一定影响,有时会使得哥哥姐姐发生不同的体征,这就是等位基因出现的原因。

归根结底,变异性才是人类种族赖以演变的原动力,而等位基因的出现,也是
一种自然现象。

因此,我们不必再太过担心孩子们出现不同的外表,因为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孩子得到良好的养育,发展出自己的潜力,就能把自己的人生开创得更好。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Sister chromatid differentiation,SCD)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染色体处理技术。

Latt(1973)在培养的细胞中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当用Hoechst33258 荧光染料染色时,发现了姊妹染色单体的色差反映和它们之间互换的现象。

1974年KO Renberg和Froeed-Lender改进了这一技术,建立了较简易的BrdU-Giemsa技术。

这种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周期、染色体半保留复制、染色体的分子结构和畸变,以及DNA的复制、损伤与修复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还可以用于分析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频率。

由于SCE能灵敏地检测染色体的变化,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

因此,目前已把SCE列为检测致突变物、致癌物地常规指标之一。

一、原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dine, BrdU)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掺入新合成的链并占有胸腺嘧啶(thymidine, T)的位置。

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规律,哺乳动物或人的细胞在BrdU的培养液中经历了两个周期后,它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的DNA双链在化学组成上有了差别。

当染色体的DNA链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都被BrdU所替换,Giemsa染色显示浅色,如果染色体的DNA链中仅有一条多核苷酸链被BrdU所替换,Giemsa染色显示深色。

应用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SCD)研究来自一个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之间在同一个位点发生同源片段的交换,称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二、用品和试剂45℃水浴,紫外线灯(20W)。

余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试剂:BrdU溶液:用无菌青霉素瓶,在普通条件下称取BrdU 2mg,然后在无菌室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4ml,用黑纸避光,4℃冰箱保存,新鲜配置。

1×SSC溶液:0.15mol/L NaCl,0.015mol/L 柠檬酸钠。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DNA双链
TT型
复制第一周期
TB型
TB型
复制第二周期
TB型
BB型
未掺入BrdU的为白链,掺入的BrdU的为黄链
选择染色体分散良好、长度适中、轮廓清晰、数目完整、分化良 好的的第二周期的分裂相进行计数。人体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 的计数方法: ①凡是在染色单体端部出现互换,记为1次交换; ②在染色单体中间出现互换,记为2次交换; ③如果在着丝粒处发生交换,需判明是否为扭转,不是扭转的为着丝 粒部位交换,记为1次交换。每一份标本至少需要计数20~50个细胞的 染色体,计算SCE平均交换频率。 SCE平均交换频率(次/细胞)= 交换总次数 / 细胞数
DNA双链
TT
复制第一周期
TB
TB
复制第二周期
TB
BB
未掺入BrdU的为白链,掺入的BrdU的为黄链
实验步骤
1、SCE染色体标本片制备
BrdU掺入:细胞培养24h后于培养液中加入BrdU,最终浓度 10μg/ml,避光条件下继续培养。 ↓ 培养终止前2.5h加秋水仙素,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2μg/ml ↓ 染色体制片
紫外灯照射:取标本玻片置于饭盒盖内,正面朝上,覆盖擦镜 纸,加入2×SSC缓冲液降纸浸湿,移入56℃水浴锅内,紫外灯 距离10cm,照射20min ↓ 染色:取出照射后标本,缓流水冲洗,pH6.8 2%Giemsa染液染 色10min,自来水冲洗晾干
2、SCE观察计数 镜下(油镜)观察中期分裂相时,注意区分各细胞周期分裂相的染 色特点:①染色体的两个单体均为深染的细胞记为第一周期的细胞;② 染色体的两个单体染色一深一浅的细胞为第二周期细胞;③部分染色体 的两个单体染色都为浅色的细胞为第三周期的细胞。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染色体是一种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细胞器官,它们通过几何联合单体化合而成。

在生物学中,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能够通过传递给下一代来维持生命的连续性。

在进化史上,新的基因通过突变而产生,随后被保存在染色体中,并在后代中传递下去。

在染色体中,相同的形态和构造的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对于高等生物来说,常常会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一起出现在细胞中。

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同源染色体有可能会发生结构变异,造成染色体的异源性。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几何联合单体会被解开,成为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DNA带又称作是表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的表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应基因在结构上是相同的,但它们有不同的遗传信息,所以它们的表达方式有可能是不同的。

DNA是构成基因的化学分子。

它是一种由四种不同碱基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能够携带生命遗传信息并传递给下一代。

在染色体中,DNA会被紧密地缠绕成为一个紧凑的结构,称作染色体的核小体。

核小体在染色体的几何联合单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防止染色体的损伤以及避免DNA的丢失。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研究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内容,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还有一些其他的关系。

染色体中的DNA序列可以被分成两个主要的区域:表观遗传区和基因区。

表观遗传区包含着丝粒附近的DNA序列,而基因区则包含了与遗传信息相关的DNA序列。

基因区中包含了对生物体功能的调控信息,例如启动子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等。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DNA序列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重组。

重组是DNA序列的交换或重新组合,它能够造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遗传信息变化。

重组是遗传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染色体中,还存在着一些特定的DNA序列,称作端粒。

端粒位于染色体的端部,它们能够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和丢失。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高中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分裂期内绝对存在不会消失,在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判断染色体个数:[有一个着丝点就有一个染色体!]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

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在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单体的存在要么是染色体的两倍,要么是0。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为零。

(染色单体出现个数为偶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

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

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如果不考虑件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那么姐妹染色单体完全相同。

[.]说得简单些,你看到一个像有两条中间黏在一起的油条,那么这就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黏在一起的部分叫着丝点。

每一条“油条”就叫染色单体,又叫姐妹染色单体。

而没经过复制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
也可以说当看到一个有两条“油条”的染色体就有染色单体。

而要知道染色体数目,就要看着丝点的数量。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姐妹染色单体互换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姐妹染色单体互换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
简介: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是近年来细胞遗传 学研究的一个新方法。其原理是,当细胞 接触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时, Brdu可作为核苷酸前体物,专一替代胸腺 嘧啶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只要通过 两个细胞复制周期,就可使姐妹染色单体 中的一条单体的DNA双链中,有一股链是 掺入有Brdu
相关疾病:
血友病甲、血友病乙、获得性血友病、血 小板型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咽部异感症、 腭裂、血管性血友病、小儿血友病、小儿 血管性血友病。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
简介:
的,而另一条单体的DNA双链中,两股链 全掺入有Brdu.这样的细胞经过分化染色 处理,即可见到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 染色单体有明显的差异,有一条单体为深 色,另一条为浅色。

医学检验·各论: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
临床意义:
接触或服用某些有致变作用的药物或 化学物质,以及某些病毒感染和短波射线 辐射后,可致SCE升高(与正常对照比 较)。在研究一种新药的致变可能性时, SCE为一有益的指标且优于对染色体畸变 的观察。
医学检验·各论: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
正常值: SCE升高。
医学检验·各论: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
相关检查: 羊水细胞性染色质检查、羊水细胞培养染 色体检查、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查、染 色体。
医学检验·各论: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
相关症状: 贫血、休克、吞咽困难、咽炎、舌炎、龈 炎。
医学检验·各论: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

染色体与DNA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PowerPoint演示文稿

染色体与DNA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PowerPoint演示文稿
染色体
染色体
2
染色单体
0
DNA分子数
2
4
分裂末期
染色体
1
染色单体
0
DNA分子数
1
5
染色体与DNA、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
复制
着丝点分裂
__1_条染色体
__1_条染色体
1_+_1_条染色体
__0_条姐妹染色单体 _2__条姐妹染色单体 _0__条姐妹染色单体
__1_个DNA
__2_ 个DNA
1_+_1_个 DNA
分裂前期
染色体
1
着丝点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2
DNA分子数
2
一条染色体由两
条染色单体连接而成, 每条染色单体上各有 一个DNA分子
染色单体
染色体
1
分裂中期
染色体
1
染色单体
2
DNA分子数
2
2
分裂后期3Fra bibliotek裂后期染色单体→染色体
着丝点分裂,一条 染色体分裂成两条染 色体,每条染色体上 各有一个DNA分子
注意:染色体数 = 着丝点数 DNA数 = 线条数
染色体复制后才有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后又无染色单体
6

姐妹染色单体课件

姐妹染色单体课件
姐妹染色单体课件
目 录
• 姐妹染色单体概述 • 姐妹染色单体的结构与组成 • 姐妹染色单体的复制与分离 • 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 姐妹染色单体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 姐妹染色单体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
01
姐妹染色单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姐妹染色单体是指染色体复制过 程中产生的染色单体,它们在复 制过程中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 来。
延长阶段
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解开 的单链模板为模板,按照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终止阶段
复制终止后,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
分离过程
着丝粒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 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开始 分离。
纺锤丝牵引
纺锤丝的牵引作用将姐妹 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分离完成
姐妹染色单体最终在赤道 板位置完全分开。
防止染色体断裂
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过程中,能够防 止染色体的断裂和丢失,确保染色体 的稳定性。
对基因组重组的影响
促进基因重组
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促进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产生基因重组,增加生物多样性 。
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确保基因组的稳定性,避免因重组错误导致的基因组变异。
遗传重组
姐妹染色单体的X形结构为遗传重组提供了基础。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形成新的遗 传组合,为生物多样性的产生提供可能。
03
姐妹染色单体的复制与分离
复制过程
起始阶段
姐妹染色单体复制的起始阶段需 要依赖DNA复制酶和相关蛋白质 的参与,通过解旋酶的作用将双 螺旋DNA解开,形成单链模板。

遗传性疾病检验技术—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检验

遗传性疾病检验技术—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检验

遗传性疾病检验技术—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检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是指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之间的同一位置发生同源片段对称性相互交换。

显示SCE的染色体技术亦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技术。

它不仅能从细胞水平上研究检测染色体的结构变化和增殖周期动力学,而且能从分子水平上为DNA的损伤、修复、复制和细胞突变、癌变和畸变等,提供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下面介绍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法。

(一)检验原理在细胞培养的第一细胞周期,DNA发生自我复制。

当此时在培养液中加入BrdU时,作为胸苷的类似物在DNA链的复制过程中可取代胸苷。

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机制,在第1周期时,两条单体的DNA 双链中各有一条DNA单链被取代,因而两条单体没有什么不同,用Giemsa染色均为深色。

但到了第2次复制之后,两条单体就有了差别。

因为此时染色体的一条单体的双链中仍有一条未被取代的链,而另一条单体的两条链却已被BrdU所取代,并且这条DNA链具有螺旋化较低的特性,因而降低了该姐妹染色单体对Giemsa着色的亲和力,着色很浅,呈现两条染色单体一深一浅,形成鲜明对比,如果此时两条单体之间若有互换,就可以很清楚显示出来。

产生SCE的机制目前虽尚未完全阐明,但它显然与DNA损伤和修复过程有关。

作为一种简便和敏感的遗传学指标,它可以用来研究诱变的各种因素,在突变、肿瘤研究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二)检验方法学1.器材与试剂(1)器材:同外周血培养染色体技术。

(2)试剂:①5-溴脱氧尿核苷(5-bromo deoxy uridine,BrdU)冷冻保存液:称取2mg溶于0.85%NaCl 4ml。

②Hoecst 33258液:称取1mg,溶于10ml蒸馏水中,即成100μg/ml原液,充分溶解后,避光冷冻保存。

使用0.01mol/ L PBS液50倍稀释,即成2mg/ml工作液。

③2×SSC液:称取氯化钠17.54g和枸橼酸钠8.82g,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备用。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Sister chromatid differentiation,SCD)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染色体处理技术。

Latt(1973)在培养的细胞中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当用Hoechst33258 荧光染料染色时,发现了姊妹染色单体的色差反映和它们之间互换的现象。

1974年KO Renberg和Froeed-Lender改进了这一技术,建立了较简易的BrdU-Giemsa技术。

这种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周期、染色体半保留复制、染色体的分子结构和畸变,以及DNA的复制、损伤与修复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还可以用于分析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频率。

由于SCE能灵敏地检测染色体的变化,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

因此,目前已把SCE列为检测致突变物、致癌物地常规指标之一。

一、原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dine, BrdU)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掺入新合成的链并占有胸腺嘧啶(thymidine, T)的位置。

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规律,哺乳动物或人的细胞在BrdU的培养液中经历了两个周期后,它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的DNA双链在化学组成上有了差别。

当染色体的DNA链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都被BrdU所替换,Giemsa染色显示浅色,如果染色体的DNA链中仅有一条多核苷酸链被BrdU所替换,Giemsa染色显示深色。

应用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SCD)研究来自一个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之间在同一个位点发生同源片段的交换,称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二、用品和试剂45℃水浴,紫外线灯(20W)。

余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试剂:BrdU溶液:用无菌青霉素瓶,在普通条件下称取BrdU 2mg,然后在无菌室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4ml,用黑纸避光,4℃冰箱保存,新鲜配置。

1×SSC溶液:0.15mol/L NaCl,0.015mol/L 柠檬酸钠。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PPT精选文档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PPT精选文档

四、细胞分裂方式、所处时期及细胞名称的识别与判断 1.前期:
同源染色体 联会,出现 四分体
减数第 一次分 裂前期
初级精 (卵)母 细胞
有同源 染色体
有丝分 裂前期
体细胞
无同源 染色体
无同源 染色体 染色体 为奇数
减数 第二 次分 裂前 期
次级精 (卵) 母细胞
或第一 极体
9
2.中期:
有同 源染 色体
有性生殖细胞
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1个卵或4个精子
染色体数目减一半
2N
N
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发5 生
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
三、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及核DNA变化规律 (设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
有丝分裂
染色体行为变化: 决定
染色体 复制
出现染 色体和 纺锤体
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一个核内DNA
1、实际产生卵细胞的种类: 1
(含N对同源染色体)
2、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 2n
1个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 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种类 :2n
13
练习
1(1)A图表示 动物 细胞,判断的依据是无细胞壁有中心;体
(2)图A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体的是图 A、B 。
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含四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赤道板与细胞板细胞周期基本概念55区别区别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形成细胞类型形成细胞类型染色体复制次数染色体复制次数细胞分裂次数细胞分裂次数形成子细胞数目形成子细胞数目染色体数目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的行为体细胞有性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亲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2n2n染色体数目减一半2n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发生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66染色体复制出现染纺锤体着丝点排在赤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染色体又变成染色质2n2n2n4n4n2n2a4a4a4a4a4a2a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遗传学名词解释解析

遗传学名词解释解析

遗传学名词解释第二章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两条完全一致的染色单体,由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着丝粒:染色体内部的特殊结构,是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染色体和纺锤体的部位。

动粒:位于着丝粒处的蛋白质复合物,内侧与着丝粒结合,外侧与纺锤体丝结合,发挥桥梁作用。

端粒:染色体末端的结构。

杂合体:基因座上含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

纯合体:基因座上含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

回交:杂交的子一代与亲代的交配形式。

测交:杂合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的交配形式。

性状: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显性:杂合子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杂合子个体被掩盖的性状。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对位置上决定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表型:生物个体性状的表现型。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

孟德尔分离定律:杂合体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互相不影响地分到雌雄配子中去的规律。

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各自独立地分开和组合,在杂交时各种基因型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可以预测比例的表型和基因型的群体。

单基因遗传:由一个基因表达差异引起的性状趋势的遗传方式。

特征:有显隐性关系;后代有可预测的基因型和表型理论比例。

家系:根据遗传亲缘关系绘制出来的家族成员系谱图。

亨廷顿舞蹈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患者神经系统逐渐退化,神经冲动弥散,动作失调,出现不可控制的颤搐,并能发展成痴呆,甚至死亡。

HD高发于美洲和欧洲,中年发病居多。

囊性纤维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外分泌腺的功能紊乱,粘液腺增生,分泌液粘稠,不同器官病变程度不一。

主要见于肺胰及肠道可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胰功能不全及肝硬化。

目前CF患者的平均寿命为37岁。

白种人突变基因的携带频率为3% -10%。

抗维生素D佝偻病:性染色体(X)显性遗传病。

又称原发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

患者由于磷酸盐再吸收障碍,肾小管磷重吸收率明显降低,尿磷大量丢失,血磷降低。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高中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之吉白夕凡创作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纷歧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不同。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分裂期内绝对存在不会消失,在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判断染色体个数:[有一个着丝点就有一个染色体!]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发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

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在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单体的存在要么是染色体的两倍,要么是0。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为零。

(染色单体出现个数为偶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分歧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

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

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如果不考虑件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那么姐妹染色单体完全相同。

[P.S.]说得简单些,你看到一个像有两条中间黏在一起的油条,那么这就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黏在一起的部分叫着丝点。

每一
条“油条”就叫染色单体,又叫姐妹染色单体。

也可以说当看到一个有两条“油条”的染色体就有染色单体。

而要知道染色体数目,就要看着丝点的数量。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过饱和曲线与溶解度曲线不同,溶解度曲线是恒定的, 而过饱和曲线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对于一定的系统,它的位 置至少与三个因素有关:①产生过饱和度的速度(冷却和蒸 发速度);②加晶种的情况;③机械搅拌的强度。冷却或蒸 发的速度越慢,晶种越小,机械搅拌越激烈,则过饱和曲线 越向溶解度曲线靠近。在生产中应尽量控制各种条件,使曲 线AB和C′D′之间有一个比较宽的区域,便于结晶操作的控制。
SCE :可以看成是染色体同源位点上DNA复制 产物的相互交换,与DNA断裂、复源有关。SCE 频率可反映细胞在DNA合成期的受损程度。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PART 0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2
34
采集水源
每点50~100L, 最好在现场初步处 理水样。
过滤水样
先用普通滤纸或多 层纱布将粗泥砂过 滤掉。
第一节 结晶基Biblioteka 原理在上述三个区域中,稳定区内,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没有结晶;不稳区内,晶核形成的速度较大,因此产生的结 晶量大,晶粒小,质量难以控制;介稳区内,晶核的形成速 率较慢,生产中常采用加入晶种的方法,并把溶液浓度控制 在介稳区内的养晶区,即AB线与C′D′线区域内,让晶体逐渐 长大。
第一节 结晶基本原理
(1)稳定区 又称不饱和区,为AB曲线以下的区域。此 区溶液尚未饱和,没有结晶的可能。
(2)介稳区或亚稳区 为AB曲线与CD曲线之间的区域。 在此区内,如果不采取措施,溶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如 遇到某种刺激,则会有结晶析出。另外,此区不会自发产生 晶核,但如已有晶核,则晶核长大而吸收溶质,直至浓度回 落到饱和线上。介稳区又细分为两个区,第一个分区称第一 介稳区或第一过饱和区,位于平衡浓度曲线与超溶解度曲线 (标识溶液过饱和而能被诱导产生晶核的极限浓度曲线 C‘D’)之间,在此区域内不会自发成核,当加入结晶颗粒 时,结晶会生长,但不会产生新核,加入的结晶颗粒称为晶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判断数量的话,首先你要搞清楚是什么细胞的什么时期,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前中后期,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去数PS:数染色体数量要计数着丝点,那样不容易错数染色体就数着丝点,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数X形态的染色体,再乘2DNA,没复制的染色体,一条就一个DNA;复制后的染色体,一条两个DNA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可以配对的就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配子含的就是一个染色体组笔记: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精子的形成 1、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在睾丸中形成。
男性生殖系统 主要由:睾丸、 附睾、输精管、 精囊腺、前列 腺、阴茎、阴 囊7部分构成。 睾丸是男性最 主要的性器官。
睾丸内有许多弯弯曲 曲的曲细精管,曲细 精管中有大量原始的 雄性生殖细胞精原细 胞。

细胞分裂前,染色体呈细长 的染色质状态。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卵原细胞体积增大, 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卵母 细胞。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 由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 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 丝点连接。
次级卵母细胞
前期: 染色质缩短变粗; 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片段。
染色单体 DNA
着丝点
染色体
1
1
0
1
1
1
2
2
前期: 染色质缩短变粗; 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片段。
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前期: 染色质缩短变粗; 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片段。
AB C D
图上有几对染色体?
哪些为同源染色体?
中期:
在纺锤丝牵引下,配对的两 条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 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
在纺锤丝牵引下,配对的两条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 细胞两极移动。 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当两组染色体到达细 胞两极的时候,细胞质不均 等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 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极体。
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当两组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的时候,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 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同 源染色体分离。
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减 数分离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 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n 2n 4n 4n n

2n 2n 4n 4n n

4n 4n 0 4n 2n

4n 2n 4n 2n 0 4n 2n n
小结: 一、掌握概念区别和判断: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 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 分体。
二、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三、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1、数目:在清楚过程变化情 况下,掌握图表、相应曲线图。 2、图形区别和判断。
前期: 染色质缩短变粗; 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片段。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 换一部分片段。
中期:
在纺锤丝牵引下,配对的两 条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 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
在纺锤丝牵引下,配对的两条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 细胞两极移动。
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
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和体细胞的相同。
细胞分裂前,染色体呈细长 的染色质状态。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 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 细胞。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 由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 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 丝点连接。
看着丝 点数
看图
DNA数:无单体, DNA数=染色体 数;有单体: DNA数=单体数。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在卵巢中形 成。
女性生殖系 统由卵巢、 输卵管、子 宫、阴道四 部分构成。 卵巢是女性 最主要的性 器官。
卵原细胞是原始的雌性生殖细胞,每个卵原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目都和体细胞的相同。
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几个子细胞? 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几个成熟生殖细胞?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指出上述各图分别属于什么分裂的什么时期
有丝分裂
减数第1次分裂
减数第2次分裂
前 期
中 期
后 期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指出上述各图分别属于什么分裂的什么时期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减 数 分 裂 过 程 图 解
(设:同源染色体数为n)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 染色体 染色单 体 DNA 同源染 色体 2n 2n 0 4n 2n 4n n

2n 2n 4n 4n n

2n 2n 4n 4n n

2n 2n 4n 4n n

2n n 2n n 4n 2n 4n 2n 0
能配对,形状、大小相同或相似就是同 源染色体;否则,为非同源染色体。
前期: 染色质缩短变粗; 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片段。
AB C D
图上有几个四分体?
1234
染色体对数=四分体数
果蝇体细胞有4对8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 形成多少个四分体?人呢? 12、34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叫做姐妹染 色单体。 13、14、23、24由不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叫做非姐妹染色单体。

n n 2n 2n 0

n n 2n 2n 0

n 2n n 2n 2n 0 2n 0

n n 0 2n n 0
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规律性变化 曲线图
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4n
染色单体数
Hale Waihona Puke 2nn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设:同源染色体数为n)
有丝分裂

着丝点 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 同源染色体 2n 2n 0 4n 2n 4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