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_2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24c349eec3a87c24028c458.png)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 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 观赏。
黄龙
青龙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 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 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作者游览顺序:
(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溪流流经的线路:
(内洞→孔隙→外洞→洞口→随着山势 流下山去)
作业: 课后读一读叶老写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继续了解岩洞的奇异,感悟游记的写法。
1 2 3 后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 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 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 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 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 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 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 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 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 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 伤鼻子。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杜鹃
油桐
映山红
一簇
稍微
臀部
漆黑
蜿蜒
溶洞
石钟乳
石笋
高悬
盘曲而上 突兀森郁
பைடு நூலகம்
系着绳子 走了一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 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 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 觉得拥挤。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17 记金华的双龙洞2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17 记金华的双龙洞2](https://img.taocdn.com/s3/m/72493b93e518964bce847c8c.png)
庐大拉山潮萨云的的雾气天的势空千蓬一姿勃碧百态如、洗瞬息万变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Hale Waihona Puke zhè cù qī 浙簇漆 yán tún wān 蜒臀蜿
我会听
叶圣陶先生来到
金华游览了的双龙洞,
一路上看到了满山的
显得格外的精神。当
进入
的孔隙时,只能仰卧在小船里,从后
脑,到
,到
,到脚跟,每一处都
变化多端
石钟乳
石笋
浙江 杜鹃 狭窄 肩背 臀部 额角 山峰 映山红 油桐 突兀森郁 石钟乳 石笋 变化多端
梳理文脉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圈出课 文中带有“洞”字或表示地点的 词语。 2.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路上
外洞 洞口
桥洞
双龙洞
洞顶
孔隙
内洞 洞内
洞里 石洞 出洞
学习要求
①圈出《西山游记》这篇文章的表示地点的 关键词。 ②四人小组对关键词进行讨论、筛选、补充, 梳理出文章的游览顺序。 ③把文章的游览顺序拍照上传。
要贴着船底,感觉稍微抬点头,准会撞破
。
我会听
叶圣陶先生来到 浙 江 金华游览了的双龙洞, 一路上看到了满山的 杜 鹃 显得格外的精神。当 进入 狭 窄 的孔隙时,只能仰卧在小船里,从后 脑,到 肩 背,到 臀 部 ,到脚跟,每一处都 要贴着船底,感觉稍微抬点头,准会撞破 额 角 。
突兀森郁
(
)的山峰 ( )的映山红 ( )的油桐
树林
潭两岸 潭下游
风雨桥 潭两岸
潭上游 桃花林
《记金华的双龙洞》2
![《记金华的双龙洞》2](https://img.taocdn.com/s3/m/80a9d537482fb4daa48d4b02.png)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 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 景物的热爱。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 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现在让我们亲自到 双龙洞去游一游吧!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不仅 பைடு நூலகம்状变化多端,而且颜色各异。 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洞内的石钟乳、石笋众多,造 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 水”、“倒挂金钟”、“彩云遮 月”、“天马行空”、“海龟探 海”、“避水金针”“寿星捧仙 桃”……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 宛若置身在水晶龙宫。
──摘自新浪网
《记金华的双龙洞》2
![《记金华的双龙洞》2](https://img.taocdn.com/s3/m/5c8f111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8.png)
景点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 遗迹,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 要场所。
景点的自然环境
自然风光
景点内的自然风光优美,有着独特的 山水景观和生态环境。
气候特点
金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 明,气候宜人。
02 旅游景点特色
景点的人文特色
历史文化价值
金华双龙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道教、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拥有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记金华的双龙洞》 2
汇报人: 2023-12-01
目录
• 旅游景点概述 • 旅游景点特色 • 旅游景点游览路线 • 旅游景点周边设施与服务
01 旅游景点概述
景点名称和地理位置
景点名称
《金华的双龙洞》
地理位置
金华市,浙江省
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
历史渊源
该景点是金华市著名的历史文化 遗址,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景点的娱乐和休闲项目
探险活动
在金华双龙洞内,游客可以进行探险活动,体验洞内的神秘和刺激。
休闲放松
在洞内游览结束后,游客可以在洞外的休息区进行休闲放松,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
03 旅游景点游览路线
景点的游览路线
01
从金华市区出发,沿双龙路向北行驶约15公里,即可到 达双龙洞景区。
02
进入景区后,可先游览双龙洞外景,然后前往双龙洞内 游览。
咨询景区。
对于学生、老年人、军人等特殊 人群,凭有效证件可以享受优惠
政策。
04 旅游景点周边设施与服务
景点的餐饮设施
总结词
游客在游览景点时可以方便地享受到各 种美食,品尝当地的特色菜肴,满足味 蕾。
VS
详细描述
双龙洞景区内及周边有多家餐馆,提供各 类美食,如地方特色菜、快餐、小吃等, 满足不同游客的口味和需求。这些餐馆的 卫生状况良好,食材新鲜,为游客提供优 质的餐饮服务。此外,景区内还有小摊小 贩提供各种小吃和零食,让游客在游览过 程中随时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
记金华的双龙洞2
![记金华的双龙洞2](https://img.taocdn.com/s3/m/bf1c93aa84868762caaed58d.png)
1、一路迎着溪流
2、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
3、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4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右边 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5、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 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小组内自学,思考: 1、初入内洞有什么感觉? 2、内洞有哪些景物? 3、你如何理解“进”这字?
彩云遮月
黄龙
青 龙
避水金针
寿星捧仙桃
小桥流水
擎天柱
五彩图
海龟探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 形状变化多端,看,有的 像_______,有的 像_________, 有的像____ __, 美丽极了。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 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 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 “水石奇观”之誉。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 )独个儿仰卧 在小船里,(自以为 )从后脑到肩背, 到臀(t ún)部,到脚跟,( 没有一 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 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 ( 可是 )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 似乎都在朝我( 挤压 )过来。我又感 觉要是把头( 稍微 )抬起一点儿,( 准 会 )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3记金华的双龙洞2
![3记金华的双龙洞2](https://img.taocdn.com/s3/m/5c163bd05022aaea998f0fb7.png)
10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 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 得有精神。
11
映山红
12
14
15
16
17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 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 得有精神。 有精神
18
油桐花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 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很不少
19
20
21
22
新绿:
或 浓 或 淡
77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 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 房子那么大。
大
78
内洞有怎样的特点呢?
80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 船里,出了洞。
81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 金华双龙洞 的经过。课文按照 游览顺序 ,依次写了 去 、由 外洞 进 金华双龙洞的路上 、游 外洞 入 内洞 、 游内洞 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 洞的情况。写了路上 明艳 的景色、欢唱 的 溪流 ,外洞的 宽敞 ,内外洞连接处 孔隙的窄小 、内洞的“ 黑 、 奇 、 大 ”。 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 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详 略得当,详写了 孔隙 、 内洞 风貌,突出了双龙 洞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58
石笋、石钟乳
黄龙
青龙
从这些词句中,你又感 觉到了什么?
奇
62
海龟探险
五彩图
避水金针
擎天柱
寿星捧仙桃
68
69
70
71
72
73
74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 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 相同。有的像_____,有的像 _______,有的像_______„„ 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2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2](https://img.taocdn.com/s3/m/2068f6cf650e52ea551898fc.png)
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 到臀(t ún)部,到脚跟,没有一 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 ,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 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 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 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 角,擦伤鼻子。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 在小船里,(自以为 )从后脑到肩背, 到臀(t ún)部,到脚跟,(没有一 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 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
暇接,宛若置身在水晶龙宫。
──摘自新浪网
《记金华的双龙洞》2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内外洞有石屏相隔,仅通水道 ,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 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 的特色。古诗有云:“洞中有洞洞中 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 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 ,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 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 水石奇观”之誉。
( 可是 )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 似乎都在朝我( 挤压)过来。我又感 觉要是把头( 稍微 )抬起一点儿,( 准 会 )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不仅
形状变化多端,而且颜色各异 。看,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洞内的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 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 倒挂金钟”、“彩云遮月”、“天马行 空”、“海龟探海”、“避水金针”“寿 星捧仙桃”……幻化多变,使人目不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精选1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5d3f5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4.png)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精选18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1大家一定都听过双龙洞吧!对!就是那一条青龙,一条黄龙的洞穴。
而双龙洞就位于浙江金华。
它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洞形成于约一亿年前,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海拔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酷似龙头,故名“双龙洞”。
外洞宽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驻足。
而今天,老师就带领我们一起去领略了一下双龙洞的美景。
整篇课文把双龙洞说得惟妙惟肖,从金华到罗店,再从罗店上山到外洞,然后从外洞找到流出泉水的孔隙,最后从孔隙进去就到了内洞。
这一路看过来,可真是饱满了眼福呢!而内洞更是美不胜收。
不仅形状变化多端,颜色还是各种各样的。
很值得我们去欣赏。
而在这个路程中,我最喜欢的,也是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寻找泉水流出孔隙的过程和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这整个过程都使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孔隙很小,但是还是可以让平躺着仰卧两个人宽度的小船自由进出。
再也无法容下第三个人了。
而且船的两头都会系着绳子。
工人随意拉动绳子,小船就可以自由地进进出出,不用担心。
不过在从外洞进入内洞或者是从内洞出去外洞的过程中你都会感觉到上下左右的山石朝你挤压过来。
还会感觉只要乱动,就会碰伤擦伤哪里。
不过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就抵达岸上了,就可以进入内洞了!这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小片段。
相信你也和我有同感吧!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2一路郁郁葱葱,不时有几只鸟儿哼着欢快的曲调儿迎接我们的到来。
山上映山红都谢了,只留下几棵色彩各异的灌木丛。
沙土也不再是粉红色,而是棕色,我们大为失望,因为这和叶老作家写的路上的景色真是天差地别。
来到双龙风景区人口,迎面扑来的是一块大岩石,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仔细一看,哇!原来是叶老作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再往里走,气温越来越低,和外面艳阳高照比,里面像掉进了一个冰洞,似乎血液都要被凝固了。
这冷气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随着冷气,向前大约走了10来米,就来到双龙洞口,洞口有一左一右两条龙,导游说:“左手这条酷似龙的石头是有生命的,它还会不停的生长,还会不停地滴圣水,而右边的这条石龙,它已经死了,所以它不会再死滴圣水了。
3记金华的双龙洞2
![3记金华的双龙洞2](https://img.taocdn.com/s3/m/3d9388f1c281e53a5902ffaa.png)
思考题
(1)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 什么? (2) 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 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的? (3)这小船是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 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 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 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 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 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 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 流。这是外洞。
过渡句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 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 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
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
就到了内洞。Βιβλιοθήκη 体会过渡句的作用1. 从课文中找到这些句子,并画下 来。
内外洞有石屏相隔,仅通水道, 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 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 明的特色。古诗有云:“洞中有 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如欲观赏,惟有平卧小舟,仰面 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 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 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 之誉。
、“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 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 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 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 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 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⑴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 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 记。
写好游记应做到:
1、按游览顺序记叙,适当运 用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清楚, 结构严谨。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细 致的描写。 3、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表达 自己的真实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
导读: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
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
了。
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
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
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学4-7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
)
教师: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
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
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
)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①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②感情朗读6、7自然段。
③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
(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
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
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
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
)
C.“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照应上文“泉水”。
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
(乘船出洞)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总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
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
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
3.读写词语。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详细记录郊游过程,尝试写一篇游记。
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读一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游记,感受作者的写法及感情。
教案点评:
教师由课题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合作解决,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搜集有关介绍金华双龙洞的资料,可阅读课外书刊,也可上网浏览。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担当小导游。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