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全国各省GDP汇总
全国各地车牌汇总及区域市场经济概况北京市(京)京A、京C、京E、京F、京H、京J、京K、京L、京M 、京N、京P北京市(城区),京G、京Y 北京市(远郊区),京B 出租车,京PQ 奥运服务专车,京O警车天津市(津)津A、津B、津C、津D、津E (出租车) 、津F 、津G 、津H 、津J、津K、津L、津O(警车)上海市(沪)沪A、沪B、沪D 、沪E 、沪F、沪G 、沪H 、沪L、沪J、沪K 上海(市区),沪C(远郊区),沪R(崇明、长兴、横沙)重庆市(渝)渝A 重庆市区(市直属车管所),渝B 重庆市区(江南),渝C 永川区,渝F 万州区,渝G 涪陵区,渝H 黔江区河北省(冀)冀A 石家庄,冀B 唐山,冀C 秦皇岛,冀D 邯郸,冀E 邢台,冀F 保定,冀G 张家口,冀H 承德,冀J 沧州,冀R 廊坊,冀T 衡水冀A 石家庄2010年,石家庄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完成了34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87.8亿元,同比增收77.55亿元,增长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15元冀B 唐山2010年唐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69.08亿元,同比增长13.1%;全部财政收入439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6亿元,分别增长6.2%和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515元和8310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6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0亿元,同比增长23%。
冀C 秦皇岛2010年秦皇岛实现生产总值93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5.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40.38亿元,同比增长22.4%。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83.29亿元,同比增长17.3%,速度在居全省第四位。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协调,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55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1.3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365.79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4187.83亿元,增长12.1%。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3%。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5:52.5:38调整为9.5:54.6:35.9。
“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快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
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农村牧区上涨3.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9.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2.2%,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比上年下降。
从生产资料价格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6.7%和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4%。
[详见附表1]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184.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06万人,增长3.7%。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5.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5万人,增长5.8%。
2010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人口数量
2010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04-07 16:272010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二○一一年二月乌鲁木齐市统计局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稳定、民生”三大主题,以强烈的首府责任意识、率先意识、忧患意识,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7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12.4%。
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05、4.94和7.21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5:45.5 7:52.9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7%,比上年上升2.7%,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升8.5%、1.6%、0.7%、1.4%和1.9%;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类分别下降5.3%、0.7%和0.1%。
2010年全年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119.78%,比上年上升19.78%。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8.82万亩,比上年下降0.6%;粮食播种面积46.05万亩,增长13.72%;油料播种面积8.47万亩,下降7.34%;蔬菜(含薯类)播种面积27.63万亩,下降11.42%;年末果园面积7.4 9万亩,下降4.54%。
全年粮食产量19.57万吨,增长11.85%。
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34.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2%;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4.32万吨,与上年持平。
2010年内蒙古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特点
2010年内蒙古经济实现了新跨越亮点频出日期:2011-2-21 11:32:562010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运行的势头。
主要经济指标取得了新突破,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新进展,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
经济的运行平稳、协调、均衡和包容,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顺利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和任务。
2010年全区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特点2010年,从全年全区经济的整体走势看,经济总体实现了平稳回落,经济运行更加理性、协调。
从总量上看,全区GDP超过了万亿元,使我区成为全国又一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省区市,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01.3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65.79亿元,增长18. 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87.83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5:54.6:35.9。
一、生产供给稳定增加1.第一产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区粮食再获丰收2010年,国家及自治区重点推进“三农三牧”工作,推出了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推动了全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农牧业基础地位得以巩固。
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首超千亿元,达110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快于2009年增速3.5个百分点。
2010年,全区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遭受了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侵害,虽然粮食生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粮食再获丰收。
全年粮食产量达430亿斤,同比增长8.5%,是历史上最高产的一年。
在畜牧业方面,主要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2010年,全区出栏肉猪头数913.9万头,增长3.5%;羊出栏5397.9万只,增长1.1%。
达拉特旗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达拉特旗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达拉特旗统计局2011年3月25日统计公报加入时间:2011-3-22 10:33:39admin 点击:1055达拉特旗统计局2010年3月25日统计公报加入时间:2010-4-16 8:41:44admin 点击:8712009年,全旗各族人民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48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70.37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88.17亿元,增长20.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7%,比上年下降1.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84%,上升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49%,上升0.3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78462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25.0%图1 2005-2009年生产总值亿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01%,比上年上涨1.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5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9.4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3.36%。
全年财政收入26.2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增长3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9亿元,增长46.8%。
全年财政支出21.9亿元,增长31.9%。
其中,农林水支出2.7亿元,增长20.9%;教育支出3.1亿元,增长18.5%;社会保障、就业支出2.7亿元,增长35.4%。
图2 2005—2009年财政收入亿元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17466公顷,比上年增长2.2%。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9600公顷,比上年增长2.6%。
全年粮食产量576736吨,比上年增加26736吨,增产4.9%。
呼和浩特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提高首府经济首位度为目标,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综合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5.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1.33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9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4.9∶36.4∶58.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2.6,较上年上涨2.6%。
分八大类指数看,呈现“五升三降”的态势,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和居住类分别上涨7.5%、2.9%、1.3%、0.4%和3.3%;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1.9%、1.1%和1.1%。
农村生活消费品价格总指数达103.9,比上年上涨3.9%,分项目看,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住房、交通和服务项目分别比上年上涨6.0%、5.6%、3.8%、5.7%、3.5%、2.2%、0.3%和2.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1万人。
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21.1万人,增加0.44万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0 万人,减少0.01万人;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从业人员9.37万人,增加1.18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4300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20828人,其中,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6029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达2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协调,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55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1.3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365.79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4187.83亿元,增长12.1%。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3%。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5:52.5:38调整为9.5:54.6:35.9。
“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快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
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农村牧区上涨3.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9.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2.2%,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比上年下降。
从生产资料价格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6.7%和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4%。
[详见附表1]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184.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06万人,增长3.7%。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5.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5万人,增长5.8%。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排名1、广东 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 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 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 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 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 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9、上海 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初步核算,2010年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10、湖南 15902.12亿元同比增长14.5%2010年,湖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迅速突破了1.5万亿元,达到15902.1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4.5%。
11、湖北 1580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年湖北省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的涨幅。
12、福建 13800亿元增长13.8%初步统计,福建省生产总值(GDP)13800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增长21.3%。
阿拉善盟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阿拉善盟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阿拉善盟统计局2011年3月31日2010年,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全年经济运行平稳,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8.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37亿元,分别增长3.5%、25.5%和8.7%。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5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50%,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95%。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上年的3:78:19调整为3:81:1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0%。
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来看,呈现“六涨”是指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价格均比上年有所上涨。
“一平”是指烟酒及用品价格基本与上年持平。
“一跌”是指衣着类价格比上年下跌。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出厂价格指数上涨7.86%。
表一 2010年各类价格指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3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19%;实现利税总额50.72亿元,同比增长101.17%;亏损企业亏损额1.45亿元,同比下降73.0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全盟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个,建筑业总产值达7.11亿元,同比增长5.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51万平方米,增长83.8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09万平方米,是上年同期的3.46倍。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排名1、广东 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 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 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 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预计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 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河北省GDP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预计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 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2010年中国各省gdp
2010年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GDP完成情况中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GDP)历年汇总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增长10.3%2010年广东预计地区生产总值45636亿元增长12% 201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40903亿元增长12.6%2010年山东实现生产总值39416.2亿元增长12.5% 2010年浙江省生产总值27227亿元增长11.8%2010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增长12.2% 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20197.1亿元增长12.2%2010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18278亿元增长14.1% 2010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16898.6亿元增长15.1% 2010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16872.42亿元增长9.9% 2010年湖南生产总值15902.12亿元增长14.5%2010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15125.8亿元增长12.4% 2010年福建生产总值13800亿元增长13.8%2010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增长10.2% 2010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12263.4亿元增长14.5% 2010年内蒙古生产总值预计11620亿元增长15%2010年黑龙江地区生产总值10235亿元增长12.6% 2010年陕西生产总值预计10012亿元增长14.8%201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9502.39亿元增长14.2% 2010年江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5亿元增长14%2010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9108.83亿元增长17.4% 2010年山西实现生产总值9088.1亿元增长13.9%2010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77.06亿元增长13.7%2010年重庆实现生产总值7894.24亿元增长17.1%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实现7220亿元增长12.3%2010年新疆生产总值5000亿元增长10.5%201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4594亿元增长12.8%2010年甘肃生产总值4100亿元增长11.5%2010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2052.12亿元增长15.8%2010年宁夏生产总值1643亿元增长13.4%2010年青海地区生产总值1350.43亿元增长15.3%201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507.46亿元增长12.3%经济总量之名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12月15日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09年,GDP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41190亿美元)、日本(50689.96亿美元)、中国(49854.61亿美元)、德国(33300.32亿美元)、法国(26493.9亿美元)、英国(21745.30亿美元)、意大利(21127.80亿美元)、巴西(15734.09亿美元)、西班牙(14602.50亿美元)、加拿大(13360.68亿美元)。
锡林郭勒盟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锡林郭勒盟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锡林郭勒盟统计局(2011年3月23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各种挑战,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2500万元,同比增长16.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6000万元,同比增长2.4%。
第二产业增加值3988700万元,同比增长20.1%。
第三产业增加值1327800万元,同比增长13.5%。
2010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8%。
全盟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8:65.2:24.0变化为10.1:67.4:22.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7070元,同比增长15.3%,按2010年末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约8350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其中, 食品类上涨7.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6%,烟酒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0.6%。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7.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1%。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767916万元,同比增长24.4%。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15769万元,同比增长18.5%。
税收收入完成659162万元,同比增长35.8%,占地方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5.8%;非税收入完成108754万元,同比下降17.6%,占地方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4.2%。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222041万元,同比增长23.2%。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63350万元,同比增长23.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4341万元,同比增长16.2%;教育支出152102万元,同比增长3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1099万元,同比增长20.1%;交通运输支出117014万元,同比增长22.8%。
呼伦贝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呼伦贝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美丽发展、转型升级、富民强市战略,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诸多困难,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展,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全市生产总值932.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3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92.60 亿元,增长24.3%,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36.93亿元,增长25.9%,建筑业增加值55.67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357.02亿元,增长10.8%。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19.9:39.0:41.1调整为19.6:42.1:38.3。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0.3%,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7%,工业品价格指数100.9 %。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看,衣着类下降2.3%、交通通讯类下降0.3%,食品类上涨7.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3.1%(见表1)。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358万千瓦,增长4.8%,机耕地面积1600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21.86万吨,增长15.0%,农村牧区用电量1.66亿度,下降3.4 %。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部工业增加值336.93亿元,增长2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78.6亿元,增长27.0%。
木材加工业增长25.7%、饮料制造业增长3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8.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6%、食品制造业增长38.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0.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0.1%。
企业营销能力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水平良好。
产品销售率达到101.8%。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见表3)。
十二、资源和环境保护全市土地面积 25.3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总面积1.262亿亩,市林地面积2.28亿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0.2%,有林地面积1.73亿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5.61%,森林覆盖率51.3%以上。
2010年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6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5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331.4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062.9亿元,增长12.6%。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54.1%和43.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65.3%和33.6%。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4269元,增长13.4%,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926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
八大类商品及服务呈现出“四升四降”的格局。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3%,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3.8%,居住价格上涨1.3%,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5%。
2010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1万。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2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9.2亿元,增长6.8%。
全年税收收入198.4亿元,增长17.1%。
其中,增值税82.8亿元,增长10.8%;营业税33.8亿元,增长40%;企业所得税27.3亿元,增长37.9%;个人所得税10.2亿元,增长30.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其中,环境保护支出7.6亿元,增长53.6%;医疗卫生支出7.9亿元,增长4.7%;科学技术支出2.9亿元,增长7.4%;农林水事务支出15.5亿元,增长19.4%;教育支出28亿元,增长15.1%。
二、农牧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5万公顷,增长2.3%。
鄂尔多斯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鄂尔多斯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鄂尔多斯调查队2011年3月2日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鄂尔多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统筹城乡、集约发展”两大战略,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稳定、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一、经济运行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2500亿元,达到264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9.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91.5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0.9亿元,增长16.5%。
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1%,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9.2%。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7:60.2:37.1。
财政收入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完成 538.2亿元,同比增长47.1%。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9.1亿元,同比增长47.5%。
分税种看,全年增值税完成41.6亿元,增长41.1%;营业税完成43.7亿元,增长67.0%;企业所得税完成33.2亿元,增长40.0%;个人所得税完成10.9亿元,增长70.2%。
四大税种占税收收入的67.3%。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18.9亿元,同比增长37.7%。
其中,教育支出43.9亿元, 同比增长6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5亿元, 同比增长36.9%;医疗卫生支出16.4亿元, 同比增长62.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3.8亿元,同比增长76.4%。
农牧业201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8.4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0.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45.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8.3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141.0万吨,同比增长3.3%,其中大豆产量增长29.2%,玉米产量增长9.2%。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协调,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55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1.3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365.79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4187.83亿元,增长12.1%。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3%。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5:52.5:38调整为9.5:54.6:35.9。
“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快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
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农村牧区上涨3.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9.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2.2%,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比上年下降。
从生产资料价格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6.7%和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4%。
[详见附表1]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184.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06万人,增长3.7%。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5.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5万人,增长5.8%。
2010年全国各省GDP,官方2010年全国各省GDP,最新2010年全国各省GDP排名
11、佛山市 4814.50亿元 增长13.5% (广东3)
12、武汉市 4500亿元 增长13% (湖北1)
13、大连市 4410亿元 增长15%(辽宁1)
14、成都市 4380亿元 增长10% (四川1)
15、沈阳市 4350亿元 增长14.1%(辽宁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但物价上涨趋势需要警惕。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快于城镇居民。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34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869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年增长预期超过8%,有望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速度。
22、济南市 3350亿元 增长12%(山东3)
23、长沙市 3300亿元 增长14.5%(湖南1)
24、哈尔滨市 3258.1亿元 增长13%(黑龙江1)
25、石家庄市 3110亿元 增长11.1%(河北2)
26、泉州市 3002.12 增长12.5% (福建1)
27、长春市 2919亿元 增长15%(吉林1)
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颁布,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将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2年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将达到4%,促进公平将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010发布的中国城市GDP排行榜60强
赤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公报加入时间:2011-11-22 14:54:07zhk点击:522赤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赤峰市统计局(2011年3月22日)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0.18亿元,首次超过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7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551.5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351.31亿元,增长11.8%。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6.3:49.5:34.2调整为16.4:51.1:32.5,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从增长速度看,第二产业达到20.6%,居三次产业之首,分别高于一、三产业14.2和8.8个百分点;从贡献情况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63.1%和30.2%,第一产业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下降0.7和1.3个百分点;从拉动经济增长情况看,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9.5和4.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高于第一产业8.5和3.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7%,高于“十五”时期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102.8%,比上年上涨2.8%。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7%。
在食品类价格指数中,粮食价格上涨9.3%;食用植物油上涨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3%,其中猪肉回落1%,牛肉和羊肉分别上涨2.3%和10.3%,鸡价格上涨3.2%;鲜菜上涨24.3%。
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指数多数比上年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1年04月21日2010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协调,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55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1.3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365.79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4187.83亿元,增长12.1%。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3%。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5:52.5:38调整为9.5:54.6:35.9。
“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快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
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农村牧区上涨3.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9.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2.2%,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比上年下降。
从生产资料价格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6.7%和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4%。
[详见附表1]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184.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06万人,增长3.7%。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5.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5万人,增长5.8%。
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2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3万人,增长11.5%。
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56万人,比上年增加0.21万人,增长1.7%。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738.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9.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25.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28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2010年,公共与民生领域仍然是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1.33亿元,增长20.2%;医疗卫生支出120.20亿元,增长16.8%;教育支出328.46亿元,增长34.9%;环境保护支出107.22亿元,增长9.5%。
“十一五”期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和支出年均分别增长29.4%和27.3%,分别比“十五”时期快4.6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产业发展不充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字号”产品比重大,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是生产力布局比较分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
六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00.2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46万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49.8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48万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58.25万吨,比上年增产176.55万吨,增长8.9%。
全年油料产量128.15万吨,增长7.1%;甜菜产量160.96万吨,增长46.9%;蔬菜产量1350.90万吨,下降2.2%;水果(含果用瓜)产量278.17万吨,增长33.3%。
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0798.5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0.6%;牲畜总增6412万头(只),牲畜总增率达59.1%。
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0136.3万头(只),比重93.9%。
全年肉类总产量248.93万吨,比上年增长6.4%;牛奶产量905.15万吨,增长0.2%;山羊绒产量8104吨,增长9.9%;禽蛋产量50万吨,增长2.3%;水产品产量11.38万吨,增长7.4%。
[详见附表2]林业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5.78万公顷。
其中,人工造林23.02万公顷,飞播造林7.9万公顷,封山育林34.86万公顷。
全年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5.50万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11.70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28.96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造林面积15.48万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9.17万公顷。
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366.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
全年实现林业产业产值201.43亿元。
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033.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机电井数量42.86万眼,增长2.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2.7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6%;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48.41亿千瓦时,增长17.6%;化肥施用量(按折纯)177.24万吨,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61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5.1%,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14.5%,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52.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9.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9.2%,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49.4%。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6.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9.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25.6%;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46.1%。
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左右,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区原煤产量首次突破7亿吨,达7.87亿吨,比上年增长26.3%;发电量达到2483.88亿千瓦小时,增长13.1%,其中,风力发电量199.25亿千瓦小时,增长73.2%;羊绒衫、载货汽车产量分别为2021.16万件和41646辆,分别增长48.5%和67.6%;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和下降。
[详见附表3]2010年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845.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实现利润1074.26亿元,比上年增长67.1%。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95.45亿元,同比增长73.6%;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55.4亿元,同比下降23.1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4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845个,比上年增加25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70.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8%;竣工房屋面积3192.50万平方米,增长1.7%;房屋建筑竣工率43.9%。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实现税金4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7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80.86亿元,增长19.2%。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3371.02亿元,增长15.3%;集体单位投资108.74亿元,增长52.9%;个体投资105.45亿元,增长4.8%;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5386.87亿元,增长21.3%。
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8005.27亿元,增长19.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926.81亿元,增长11.8%。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9923亿元,年均增长27.3%。
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50.63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投资4451.75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投资4330.94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投资4069.70亿元,增长32.5%。
从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74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1120.02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在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经济适用房投资39.09亿元,下降27.4%;农村牧区固定资产投资230.73亿元,增长18.6%,其中,非农户投资139.51亿元,增长26.4%。
从主要行业投资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351.41亿元,增长17.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1042.88亿元,增长22.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57.98亿元,增长7.6%。
全年新开工项目1.0115万个,比上年下降8.5%;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2210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在全区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全部建成投产项目934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3%;新增固定资产5554.8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2.6%。
城镇住宅施工面积9837.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472.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3%。
商品房竣工面积2192.0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3%;商品房销售面积3020.54万平方米,增长17.0%;农村牧区竣工住宅面积360万平方米,下降8.6%。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14.5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3%,增长1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2.72亿元,增长13.9%。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897.31亿元,增长18.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9.99亿元,增长20.9%。
消费品市场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城镇消费品市场主导地位明显,乡村市场增速缓慢。
二是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质量不断上升,以汽车、住房为主导的消费升级,有力推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大宗商品拉动作用突出。
全年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27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商品房销售的快速增长,居住、家庭装饰等消费增长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