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doc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机械包括机器和工具。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在生活中常见的可以省力的杠杆有撬棍、压水井的压杠等。
可以省力的杠杆类工具有:老虎钳、羊角锤、开瓶器、裁纸刀、杠秤等。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生活中的应用的工具有:火钳、夹子、筷子、镊子。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活中的应用有跷跷板、天平、装订机等。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力•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可以这样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匣米等。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8. 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看清它的测童范用和最小刻度.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屮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之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稈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11. 实验室中常川的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
C表示,它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C.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羽,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测量范围的温度•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屮,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完整)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目标
本复提纲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复科学课程内容,巩固知识点,提高研究成绩。
复内容
复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题:
1. 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 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2. 动物的特征和性
- 动物的分类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生存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发育
-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方式
4. 环境与保护
-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生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 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复方法
- 阅读教材,复每个主题下的重点知识点和概念
- 完成教材上的题和练册上的练题
- 制作复笔记,总结每个主题的重要内容
- 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提问和解答问题
- 参加老师布置的复测验和模拟考试
复建议
- 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分配好复时间,保证每个主题都有足够的复时间
- 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复方法
- 解决复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寻求帮助
- 多做思维导图、图表和例题,帮助理清知识结构和记忆重点内容
- 做好心理调节,保持积极的复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祝同学们复习顺利,取得优异成绩!。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湘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湘教版)三年级上期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是多感官、多角度的结合:眼睛看颜色、形状、大小,手摸冷热、光滑程度,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学会应用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官的配合,使我们的观察更仔细、更全面。
2、观察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得更精确、细致、清楚。
对观察物体的适当的处理可以使观察更深入,发现更多秘密。
不断地思考,能让我们在观察中有更多的发现,观察更深入。
3、观察过程中注意找物体的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是物体分类的依据。
分类前要注意先定标准(共同特征),记住每一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4、植物标本制作包括:采集、处理、固定、贴标签。
标签包括物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5、达尔文是著名的生物学家。
于1859年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动物的特征包含:外型、繁殖、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动物分为: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2、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
历经27年对药物的鉴别考证,著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内容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主要有手捏法、搓条法、沉淀法等。
用“手捏法”鉴别土壤的方法是: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不同的植物适合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最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是壤土。
4、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这种营养液可以代替土壤向作物提供养分,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完整版)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2.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3.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4.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8、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9、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0、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2、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3、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15、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6、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17、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1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19、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
纲
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 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理解物种和栖息地的关系
知识点二: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
-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知识点三:力和机械
- 理解力的作用和测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原理
- 了解杠杆和轮轴的应用
知识点四:天体与地球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掌握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 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表现
知识点五:生活中的能源
- 掌握常见能源的种类和应用
- 了解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 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方法
知识点六:环境保护
-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法
- 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知识点七:科学观察和实验
- 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理解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以上为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内容涵盖了生物多
样性、物质的属性和变化、力和机械、天体与地球、生活中的能源、
环境保护以及科学观察和实验等七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掌握这些基本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1-8单元全册)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
(1-8单元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天空
- 识别太阳、月亮、星星
- 描绘太阳和月亮的特征
- 掌握太阳、月亮的不同之处
第二单元:感受风
- 认识风的表现形式
- 观察风的造成和影响
- 探索风的作用和利用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
- 观察水的形态和状态变化
- 研究水的循环过程
- 掌握水的三态及其特征
第四单元:万有引力
- 了解地球的引力
- 探索物体受到引力影响的现象
- 了解引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五单元:声音与光
- 认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 掌握声音与光的不同特征
第六单元: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
- 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环境
- 探索植物和动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七单元:动力和能量
- 掌握不同物体运动的原因
- 了解物体储存和释放能量的方式
- 探索动力和能量的应用
第八单元:生活中的物体
-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 描绘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 探索物体的分类和属性
以上为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提纲,涵盖了1-8单元全册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基础知识梳理(复习提纲)
.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 光,所以不是光源。
.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 是光源。
.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 .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同一支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时间大致相等。
.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3.2用水计量时间 1.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古代的水钟分为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 .泄水型: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而下刻度越来越大。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 而下刻度越来越小。 .水位的高低会引起水流速度的变化,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流速度会越来越慢。 .孔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保持不变,从而控制水流速度不变。 3.3我们的水钟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 ①容器的形状:如果容器的形状不规则或横截面过大,就容易造成刻度标识不准确。 ②水流的速度:每次向容器里加水后,水位的不同会导致滴水速度不同。 ③孔径的大小:孔过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进而使容器中水位上升较慢,这样会影响标刻度时的准确性;孔 过大则滴漏的水容易很快到瓶盖。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
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 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1.2光是怎样传播的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以波的形 式传播的。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第一课多种多样的食物1、我们一日三餐要吃多种(食物)。
2、这些食物来自哪里:米饭来自(水稻)、酱牛肉来自(牛)、炒白菜来自(白菜)。
3、米饭是怎样来到餐桌上的:①(育秧);②(插秧);③(稻谷);④(收割稻谷);⑤(晒稻谷);⑥(加工成大米);⑦(做成米饭)。
4、食物有(植物类)食物、(动物类)食物。
第二课食物的营养1、人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
2、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
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
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
3、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①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
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4、(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5、(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6、(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必需的物质;7、(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8、(铁)是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9、(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
10、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猪肝、瘦肉、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海带、紫菜等许多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第三课食物的消化1、对照人体消化器官示意图,说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
2、人体的不同消化器官能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口腔分泌(唾液),胃分泌(胃酸),肝脏分泌(胆汁),小肠分泌(肠液)……这些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3、大块食物在口腔经过(咀嚼)被(磨碎)。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是一种探究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观察、实验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其中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许多发明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比如XXX发现了万有引力,XXX发明了蒸气机。
二、实验和观察借助仪器和工具,我们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并进行数据的测量。
例如,在烧杯里放入生鸡蛋和清水,鸡蛋会下沉;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并最终漂浮;再往烧杯里添加清水,鸡蛋会慢慢下沉。
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食盐的溶解。
实验仪器包括试管、烧杯、表面皿、药匙、玻璃棒、停表、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和酒精灯等。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制单位是米,符号是m。
其他单位包括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
使用刻度尺时,要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量程。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使用刻度尺时,要确保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并垂直于被测物体。
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了,可以找一条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
眼睛的视线也要与尺面垂直。
正确读取长度的方法是先读取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记录的数值应为准确值加上估计值再加上单位。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积累取平均值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和组合法等。
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立方毫米,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
1立方米等于10立方分米、10立方厘米和10立方毫米,1升等于1立方分米、1000毫升和1000立方厘米。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需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并确保读数正确,视线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可以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但需要注意量杯的刻度不均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1.1 物质的三态及状态变化
-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状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溶解
1.2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
- 空气的性质:支持燃烧、吸收水蒸气、传播声音等
1.3 酸、碱和盐
- 酸的性质和酸味
- 碱的性质和碱味
- 盐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2.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
-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
- 混合物的定义和性质
2.2 物质的分子构成和性质
- 分子的概念和构成
- 分子的性质:极性、非极性
2.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 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应用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运动
3.1 力的概念和力的计量
- 力的定义和单位
- 力的测量方法
3.2 力的合成和分解
- 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垂直力的合成
- 力的分解:平行力的分解、垂直力的分解
3.3 物体的运动和速度
- 运动的概念和描述
-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第四章光的传播和变形
4.1 阻止光传播的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
- 光的折射
4.2 光的色散和衍射
- 光的色散现象
- 光的衍射现象
4.3 镜子和透镜
- 平面镜的性质和应用
- 透镜的性质和应用
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
希望这份提纲能够帮助您复习科学知识。
2023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笔记归纳
2023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笔记归纳单元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的特征: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不能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的特征: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可以分解为其他物质-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单元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常见物质的性质:颜色、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应用方式和用途单元三: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在平面镜、曲面镜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应用:光学仪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单元四:声的产生和传播- 声的产生:振动体的振动引起空气压缩和稀薄,产生声波- 声的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传播,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声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质等- 声的应用:声学仪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单元五:电的产生和电路基本组成- 电的产生:电池、发电机等装置产生电流-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 电路的分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的应用:电灯、电风扇等电器的工作原理单元六: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呼吸作用、分泌作用等- 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和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单元七:生物体的运动- 骨骼和肌肉系统:骨骼的结构和功能,肌肉和骨骼的协调运动-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循环系统: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循环- 生物体的运动和能量消耗:锻炼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单元八: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火的产生和物质的变化:燃烧的过程和热能的释放-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可能从无中产生,也不可能消失单元九:物质的循环和能源利用- 物质的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生物体内外物质循环- 资源循环和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能源的分类和环保意识的培养这份复习提纲笔记归纳主要涵盖了2023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你进行复习备考。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 等。
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
11、珍稀动物削减或灭亡的缘由主要有: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的匮乏,
物叫腐食动物。
人为的捕杀等。可以采纳就地爱护和迁地爱护的方法爱护这些珍稀动物。
2、全部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着,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5、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进演化来的。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 哺乳动物。鲸、蝙蝠、海豚、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
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方的。
7、不同种类翱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分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
5、声音是通过振动的传递而传播的。
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6、听诊器是 1816 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是利用固体传声的原
8、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 毛状羽三种。
理制成的。
9、鸟适合翱翔的特点有: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龙骨
7、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提高音量,借助传声物体(如话筒、喇叭等),
第1页共1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XX 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程称为 光合作用 。 7、1606 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
小学科学教育是培育人科学素养的基石,对儿童启蒙教育和身心进展 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四年级科学复习有哪些内容呢?XX 教版四年级上册 科学复习提纲,盼望对你有关怀。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物体的形状- 定义常见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描述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形状等。
1.2 物体的比较- 比较物体的重量、体积、高度等。
- 排序物体:按照重量、大小、高度等。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食物与营养- 认识常见食物:蔬菜、水果、肉类、粮食等。
-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2.2 生活中的能量- 理解能量的概念:动能、势能、热能等。
- 探索能量的转化:摩擦生热、水力发电等。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3.1 天气与季节- 认识天气现象:晴、雨、风、雪等。
- 了解季节变化:春、夏、秋、冬的特点。
3.2 保护环境- 了解环境问题:污染、资源浪费等。
- 研究环保知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第四单元:科学探索4.1 观察与实验- 研究观察方法:仔细观察、记录数据等。
- 进行简单实验:光的折射、水的沸腾等。
4.2 科学思维- 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 研究创新思维:提出新想法、尝试新方法等。
第五单元:我们与自然5.1 动植物的世界- 认识常见动植物:动物、植物的特点。
- 了解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5.2 自然界的规律- 研究自然规律:地球自转、季节变化等。
- 探索自然现象:彩虹、地震等。
希望这份复提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本学期的科学知识。
祝研究进步!。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这三个条件适合进行实验研究。
研究“水”:在两个种植盒(杯)内部垫上纸巾,再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保持干燥。
研究“土”:在一个种植盒(杯)中加一些土,一个种植盒(杯)内部垫纸巾。
研究“光”: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盒子或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
研究“温度”: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到冰箱里。
种子发芽分四个阶段:吸胀、萌动、伸长、发芽。
种子发芽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种子自身具备的发芽能力和适宜的外部环境。
种子自身发芽能力即种子必须是活的。
比如干炒过的种子就没有发芽能力。
外部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
2、“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发现的现象是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3、香蕉、松树、仙人掌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我们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答:香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4、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研究“蚯蚓是适宜生活在明亮的环境里还是黑暗的环境里”: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完整word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天气变化是可以(观测)和(预测)的。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一天中(清晨)温度最低,(中午)的温度最高。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12、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3、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4、、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6、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四年级上册提纲科学
四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1.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例如:蚂蚁、蜜蜂、蝴蝶、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满足昆虫的共同特征,所以它们属于昆虫。
2.蜘蛛、蜈蚣和螃蟹不是3对足,所以不属于昆虫。
3.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4.蚂蚁靠触角接收气味信息从而进行识路。
2鱼1.鱼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靠鳍运动,用腮呼吸。
例如:鲤鱼、泥鳅、草鱼、海马、鲨鱼等2.鲸鱼用肺进行呼吸,章鱼没有鳍,甲鱼用肺呼吸,所以不属于鱼类。
3.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4.鱼的鳍分为: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五种,鱼依靠各种鳍的相互配合进行运动。
5.鱼鳍对鱼运动的作用:背鳍会保持鱼运动的平衡;胸鳍、腹鳍、和臀鳍协助鱼保持平衡;尾鳍会决定鱼运动的方向和产生前进的动力。
6.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从鱼的嘴前挤出,我们看到绿水从鱼嘴处进入,从鱼的鳃盖后缘流出,说明鱼是用鳃进行呼吸。
7.鱼类用鳃呼吸,而鲸鱼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3鸟1.鸟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例如:鹦鹉、啄木鸟、猫头鹰、老鹰、鸡、鸭、鹅、鸵鸟、等。
2.蝙蝠是胎生不是卵生而且没有喙,所以蝙蝠不是鸟类,蝙蝠是哺乳动物。
4哺乳动物1.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例如:猫、狗、兔、马、海豚、鲸鱼、袋鼠、猩猩、熊、老虎等。
2.鸭嘴兽虽然是卵生动物,但是它哺乳长大,所以鸭嘴兽属于哺乳动物。
5我国的珍稀动物1.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2.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华南虎、白头叶猴、朱鹮、扬子鳄、金丝猴、大鲵、中华鲟、白鳍豚等。
3.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1栖息地遭到破坏 2繁殖能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 3人类的捕杀4.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 2人工繁育3利用法律保护 4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5.我国保护珍贵和濒危动物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6测量距离和时间1、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1病毒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2、被流感病毒感染会有哪些症状?一旦感染怎么办?同步2页3、怎样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同步3页2细菌1、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同步5页2、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同步5页3、细菌是以什么方式繁殖的?繁殖速度怎样?请你具体描述一下。
4、列举人们发明的疫苗及针对预防的疾病。
3馒头发霉了1、霉菌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同步8页2、馒头发霉的原因是什么?3、怎样防止食物发霉?4食用菌1、如何识别蘑菇是否有毒?课本2、蘑菇的结构及生长特点。
3、列举你知道的食用菌。
实验: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试验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实验过程:(1)将4片馒头分别编上号1、2、3、4.(2)在1、3号上滴水,2、4号烤干(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面积最大2、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面积小实验结论:馒头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5蜡烛的变化1、什么是物质形态变化?举例说明2、什么是产生新物质变化?举例说明6食盐和水泥1、什么叫可逆变化?举例说明2、什么叫不可逆变化?举例说明3、了解物质形态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有什么意义?(基训)7铁生锈1、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2、怎样防止铁生锈?防止铁生锈有什么意义?(基训)3、自行车被雨淋过之后人们总要搽拭一遍,这是为什么?(基训)8牛奶的变化1、怎样用牛奶做胶水?2、怎样做酸奶?3、怎样科学的饮用牛奶?实验:1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物质——烟。
2实验名称:探究食盐的变化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铁架台、坩埚、酒精灯实验过程: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入水中,用筷子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看到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食盐恢复原状。
3实验名称:探究水泥的变化实验材料:杯子、盘子、小勺、铁架台、酒精灯、水泥块实验过程: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一会,水泥凝固了。
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9静止和运动1、什么是物体的运动?举例?2、什么是物体的静止?举例?3、参照物——课本27页10 距离和时间1、怎样描述时间?举例?2、怎样描述距离?举例?3、描述物体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快慢等。
11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什么是惯性?课本31页2、了解运动惯性对人们有什么意义?举例?3、了解静止惯性对人们有什么意义?举例?4、把一个长方体木块立放在小车上,当突然拉动小车时,会发现木块向后倒,这是为什么?5、列举生活中惯性的应用。
12物体的运动方式1、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2、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往往包含着多种相互联系的简单的运动方式,举例说明。
13 动物的运动1、在水中、陆地、空中生活的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2、马牛羊等四肢动物的四肢运动规律是什么?鸟飞行时翅膀运动的规律是什么?鱼游泳时鳍运动的规律是什么?实验:1实验名称: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实验材料:烧杯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1.把烧杯装入二分之一的水,盖上薄木板,然后在对准杯口的位置放上鸡蛋。
2.用沿水平方向迅速抽掉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实验现象:鸡蛋会掉进水里。
实验结论: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静止状态,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烧杯内,说明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2实验名称: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实验材料:小车模型、木块、障碍物实验过程:(1)将木块竖放在小车上。
(2)使小车运动起来,突然撞上障碍物,观察车上的木块。
实验现象:木块向车的前方倒去。
实验结论:车上的木块没有跟小车一起停止,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14课白天与黑夜1、《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是怎样形成的?3、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实验:昼夜更替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过程: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早上、正午和傍晚?实验现象:1、地球仪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到时是早晨,正对着光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传,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15课昼夜与生物1、昼夜变化对人有什么影响?2、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3、什么是昼行性动物?什么是夜行性动物?(基训)4、了解动物的昼行性与夜行性有什么意义?(基训)16课四季更替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2、四季更替是怎样产生的?3、地轴保持倾斜角度和方向不变与地球上四季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基训)4、节气歌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过程: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
3、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度要保持一致。
实验现象:地球上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的程度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
17课弯弯的月亮1、什么叫月相?2、月相是怎样形成的?3、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4、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示意图。
5、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实验: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皮球实验过程:1、用手电筒当做太阳,学生自己当做地球,用皮球当做月球。
2。
、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3、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当“月球”亮面转到背着“地球”的方向时,“月球”几乎全是黑的;当“月球”亮面转到向着“地球”的方向时,“月亮”几乎全是光明的;当“月球”亮面由向着“地球”到背着“地球”时,“月亮”的明亮部分逐渐减小。
实验结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
因此,月球被太让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
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18课日食和月食1、日食是怎样产生的?2、日食的种类3、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各是怎样产生的?(基训)4、月食是怎样产生的?5、月食的种类6、月偏食和月全食是怎样发生的?(基训)7、绘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示意图8、天狗吃月亮的说法科学吗?实验: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电灯圆形小镜子实验过程:1、电灯当做太阳,小镜子当做月亮2、面对“太阳”闭上一只眼睛,调整“月亮”与眼睛的距离,使“月亮”能完全遮住“太阳”,这时,就发生了日食。
3、保持原有姿势,沿逆时针方向原地转动,当“地球”(头部)遮住射向“月亮”的光时,便发生了月食。
4、观察“日食”和“月食”时那边先亏。
实验现象:日食时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实验结论:日食的成因月食的成因(略)19课登上月球1、月球是什么样子的?2、“嫦娥工程”分哪三期工程实施?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第20课蚯蚓找家1、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怎样?请你举例说明。
(例如:蚯蚓离不开阴暗、潮湿的土壤,而对于土壤来说,蚯蚓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所以说,蚯蚓与土壤是相互依存的。
)2、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容易找到蚯蚓)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中。
3、实验: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实验材料: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纸盒、黑布,塑料薄膜实验步骤:1、将长方形纸盒的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
2、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几条蚯蚓,用盒罩住,是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蚓往两边爬的数量。
实验现象:蚯蚓往暗处爬的数量多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4、实验: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实验材料:若干条蚯蚓、长方形纸盒、透明的塑料薄膜、干土、湿土。
实验步骤:1、用一个长方形纸盒,盒底铺上塑料薄膜,盒的一边放干土,另一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之间隔一段距离。
2、在盒的中间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两边爬的数量。
实验现象:蚯蚓都爬到湿土里。
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第21课变色龙1、保护色——2、警戒色——3、拟态——4、什么叫假死?并举出几例。
(基训)(例如:蟾蜍、金龟子、狐狸、蟑螂等)5、变色龙是怎样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基训)6、保护色和拟态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7、动物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22课植物向哪里生长1、向地性——2、向水性——3、向光性——4、向肥性——5、向性运动——6、了解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后,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基训)7、怎样才能避免植物的根向同一方向生长?(达标)(答:使植物的周围具有同等的水、肥等条件。
)8、实验: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或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见课本)9、实验: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实验材料:三株玉米苗、不透光的纸盒2个、光源、剪刀实验过程:1、将两个不透光的纸盒其中一个在上部的左侧挖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另一个在上部的右侧挖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
3、用两个纸盒分别扣住其中的两个花盆,一个孔朝左,一个孔朝右,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灯光作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第三盆在自然状态下生长。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并做记录。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第23课密切联系的生物界1、什么叫食物链?请你说出一条。
(例如:小麦老鼠蛇鹰)2、什么叫食物网?3、生物界是怎样构成的?4、如果不采用农药灭虫,怎样防止植物遭受虫害?(答:利用害虫的天敌来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