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85-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及观察比较在复习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生活中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
2.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含义,并进一步掌握分子、分母的含义。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3.通过归纳、整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4.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从而受到唯物主义的教育,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概括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内部联系。
(评析:教师能以学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能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出发,结合学习内容,全面、具体的将各项目标落实到了实处。从目标来看教师理解了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关键: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参与动手实践及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来学习数学,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节课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概念是学习的重点,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发现数学,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与整体的内部联系。使学生真正认识分数、理解分数,为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感受新知,操作探究——层次练习,应用拓展——总结回顾,升华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趣
1.出示课件(一段动画片,学生春游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数字描述你所看见的图像。引导学生说出几个整数。老师适时板书一组整数。
2.组织学生测量身高,汇报测量结果。老师适时板书一组小数。
3.指出一名学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得到多少苹果。在学生的汇报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平均分”和“谁的”1/2这样的词语进行完整的叙述。以此使学生从感性上对“整体”这一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板书1/2。
4.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每组数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一个整数的结果,感知分数的产生。这里老师及时介绍小数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并使学生明确分数完全是为了适应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从而引出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操作、观察、提问引出了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营造使全体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的学习氛围。
(评析:教师运用课件把学生带入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及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确分数是人类在实际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根据需要而产生的。通过一系活动学生在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感受新知、操作探究
(一)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分成若干份
1.在此阶段教学中打破教材中的束缚,引导学生利用手中任意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卡、线绳、
皮尺等)用任意方式(折、剪、画等)创作一个分数,并描述创作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创作时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求异性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感受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及时把不是平均分的图形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另外,使学生明确分数是相对于一个整体来说的,因此,必须引导学生说出是“谁的”几分之几。老师有选择性的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如:
1/4 1/2 1/10
2.在学生创作及描述后,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并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并得到分数的例子。
3.最后让学生试着说说怎样能得到一个分数。此时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来说的。可能说的不规范但是必须要能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
(二)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1.首先组织学生看老师拿出的一包糖、一袋饼干、一盒粉笔等实物。让学生感受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并举出例子说明。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不要仅局限于身边的事物,还要放开眼界多举一些数目较大的例子。
2.在学生对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有了感性认识后,老师演示课件,先出示6个苹果,再把这6个苹果用一个椭圆围上,再将6个苹果平均分成3分。让学生观察屏幕的变化,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感知与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整体与分数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观察这6个苹果还能怎样分。这进而对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
3.学生在会分苹果及通过观察、思考,表述后,让学生拿出学具小组合作用任意数量的小塑料片创作不同分数,并说说创作过程。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把每个学生所创作的分数和创作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教师及时巡视与学生共同座谈与研究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去,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创作方法,并试着创作与其他同学不同的分数。最后把每个小组创作的结果提交到班级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思想的相互交换中对“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这一概念的理解有所升华。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这里课件的运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乐学状态。
(三)明确单位“1”及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
1.老师在学生活动结束后解释什么是单位“1”。并板书单位“1”。学生了解了单位“1”的概念后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用双引号。这里要求学生能真正理解单位“1”的含义。区分单位“1”和自然数1的不同之处。
2.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概念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分数。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渗透数学概念要准确严密的思想。接着回忆分数的各部分关系。让学生说一说当你看到“分母”“分子”时你想到了什么?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分母”“分子”的含义,举例说说你的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各部分的关系及分母、分子的含义加深了理解。
3.最后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看一看还有哪些不懂之处并画一画重点。
(评析:本环节教师完全打破了教材的束缚,无论在对“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还是“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教师均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任意”学具、采用“任意”方法创作使学生没有任何束缚的情境下想象、设计,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让学生尽量用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学、合作、讨论、尝试、总结来完成。教师能够对学生学习有困难的知识,如“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采用抓住其关要素,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进行启发诱导分散难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