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名词, 食物。后“食”为动词,吃。这句意思是,吃东西时 把肉放在一边。此选自《郑伯》,公即郑伯郑庄公, 之代指颍考叔。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 词,使动用法,给……吃,活用。现代表示这个意思的 词已经写做“饲养”的“饲”了。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词兼 类。 现代汉语也具有这两种词类:“废寝忘食”; “多食蔬菜少食肉”。
使动用法是“使动词”具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意思,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 实际上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改变了宾语 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使宾语 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总之,使宾语变得跟 以前不一样。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尽心上》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
则王怒。
《孟子· 梁惠王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 齐策》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 齐策》 3、……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 《老子》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 无特殊的语法标志。同一个词既可用于意动, 也可用于使动,二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含 义上。
而意动用法是“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它表示一种主观看法,强调主语所代表的人 的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看法、主观认识同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客观状况也许相符,也许不相符; 但不论相符与否,都没有改变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的性质状态。这是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因此, 在确定一个词究竟是用作使动还是意动时,一定要认 真分析、体会上下文的意思,不可含糊。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㈠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古汉语语法之词类活用
动词
▪
19.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 ▪
动词
23.止增笑耳 ▪
动词
名词
20.狼不敢前 ▪
名词
动词 24.国人道之
▪
名词
动词
25.闻之于宋君 ▪
26.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
27.一屠晚归 ▪
28.夕阳西下 ▪
使动用法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状语 状语
2020
感谢收看
邱智
2020.2.19
练习(一)写出下列词语的活用,并解释
1.一狼洞其中
名词
2.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
3.饭疏食,饮水
名词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名词
动词 5.元方时年七岁 名词
状语
名词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名词
动词
动词 7.闻道龙标过五溪 名词
动词
状语 8.归雁洛阳边
使动用法
练习(二)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说它们是怎样活用的,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小结:
词类活用是我们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如果 只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常思路,就容易成为理解文意的障碍,甚至 会导致理解错误(如:其一犬坐于前)。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这 些常见的活用(名-动,名-装,动-名,形-名,形-动,使动、意 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理解句 中的词语,有的时候,还要借助句子成分加以判断(如:判定主 语、宾语后,确定句中的名词作谓语动词的活用)。
8古代汉语词类的活用
变化);意动用法强调主观看法(宾语一般不发生
变化)。
在古代汉语中,同一个名词或形容词带 宾语,可以是使动,也可以是意动。比较: ①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使自身变得完美。]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
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本身无变化。]
又如: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 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名词作状语的表义特点]:
古代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
词类de活用
一、词类活用的定义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可以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
的基本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
做词类活用。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二、词类活用的类型
(一)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使动用法的特性: A、使动用法的谓语不是对主语的陈述, 而是陈述宾语; B、使动用法就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 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C、多数使动用法可以用今天的动补结 构来翻译。
①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讨论]:
1.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稍
稍宾客其父。”其中“奇”“宾客”用法。
[稍稍:纷纷。] 2.教材P201《孙膑》:“齐威王欲将孙 膑”,注:“将:以……为将。” 又教材
P277认为是使动。
(三)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的用例:“长此以往,国将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②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
(3)宾语未出现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少见)。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 《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古代汉语语法
三、古代汉语被动句式
被动与被动句式 所谓被动,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 为动作的受事者。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 五蠹》) 这种句中没有任何特殊词语能体现其被动 含义的被动句,被称为“无标志的被动句”。 被动句式:从句子结构本身就能看出主语 被动性。 现代汉语中典型的被动句式是“被”字被 动句式,而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除“被” 字句外,还有其他的被动句式,如“于”字 句、“为”字句、“见”字句等。
五、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一般名词充当状语,必 须靠介词的帮助,即与介词组成介词词组 再作状语。 如:我们[在教室]上课。 只有时间名词和少数一般名词,才能直接 充当状语。 如:我们[明天]看电影。 他[感情]用事。 在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可以不用介 词的帮助,经常直接放在谓语中心语前面 作状语,我们称之为“名词作状语”。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 主要内容 • 宾语前置 句 判断句 被动
一、宾语前置
• 词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即语言中词语组合的 先后次序。 词序在汉语中却十分重要。汉 语的词序一般不能随意变化,如果词序变化 了,句子的意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 汉语的词序历史上比较固定,从古到今 没有太大的变化。即基本次序为:主语—— 谓语——宾语。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语法 条件下,宾语可以从谓语中心语的后面移至 谓语中心语的前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其为 “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面几种:
三、意动用法 主语主观认定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或名词的性 质或身份。意动用法仅限于形容词与名词的活用。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备这个活用的形容词所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异之”即“认为之(桃花源的景象)奇 异”。
古汉语词类活用
添加标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添加标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添加标题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 以无忧客使。(《子 产坏晋馆垣》)
添加标题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 项王意?(《留侯世 家》)
添加标题
上求鱼,臣干谷。 (《淮南子·说山 训》)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钴 潭西小丘记》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路温舒上汉宣帝书》 )
0
1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语法形式上也没
有区别,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例如:
0
2
使动:“使宾语怎么样”,客观结果
0
3 【主语并不施行动作,而是使宾语施行这个
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 用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即“把宾语当作谓语”。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 》)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包 括 出 现
使
兼 语
兼 语
式 ( 递
谓系
语式
.)
:
主
语
一
记
. 齐
孙使
子田
吴忌
起将
列而
传往
).
(
史
将
)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2. 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例如: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古汉语通论十一)有些实词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改变基本功能,充当其它词类来使用,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1)“名+名”式,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①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庄子·德充符》)(兀:通“刖”。
王:高出。
庸:普通人。
)②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
(《战国策·赵策三》)(脯:把……做成肉脯。
)③踵门..而告文公。
(《孟子·许行》)(踵:脚后跟。
代人身,“亲自到”的意思。
)族.秦者,秦也。
(杜牧《阿房宫赋》)(族:使……灭族。
)④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
(《韩非子·六反》)(罪:惩罚。
)(2)“(状)+名+补”式,构成状中或动补关系。
①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吕氏春秋·察今》)(表:做标记。
)②唐慧褒始舍.于其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舍:筑房舍定居。
)③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乐:欣赏音乐。
)④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
(《史记·张仪列传》)(境:接壤。
)2、“名+代(之)”的形式,名词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左传·成公二年》)②襄主(赵襄子)曰:“我取(壬)登,既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③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3、名词前有能愿动词“足、可、能、欲”等修饰作状语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荀子·劝学》)②左右欲刃..相如。
(《廉閵列传》)③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孟子·许行》)(名:用语言形容。
)(尧的恩德)多么广大呀,人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4、“副+名”,即名词受到副词的修饰时,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丘也与汝,皆梦..也。
古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活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 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如:“从左右,皆肘之。”这句的“肘”本是名词, 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用手肘撞”的意 思。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 为“肘”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这只是活用。
文言文中为什么经常词类活用? A、早期没有为一些行为动作专造 动词。如:衣(“穿”早期是穿透 的意思)。
B、为了表达的丰富与新颖。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2、词类活用的类型:
❖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 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 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 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 动用法。
❖
❖
·
❖ ❖
故求 公焉 传荘 该动物不
退也 三用 公 动用动及
之退 十亡 郑寤 词法词物
❖ 3、词类活用的条件
二 词类活用
1、词类活用的定义: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 它的基本功能。 注意区别词类活用与兼类: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经常性 的,而活用是临时性的。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 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 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 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
❖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蔺列传》 ❖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包 括三种情况:用 作一般动词,用 作使动和意动。
形容词用作一般 动词:
❖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畏 我。(韩非子·说林上)
❖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 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 记·屈原列传)
❖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 良。(史记·项羽本纪)
古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3、名詞用作意動
(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譯:“以„為„”或“把„當做„”)
(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傳》)
(2)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夫子加齊之卿相》 (3)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 (4)托地而游宇,友風而子雨。 (《荀子》)
(5)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
(二)形容詞用作動詞
第一,“歲、月、日” 充當狀語,可表示動作行為 的經常性,翻譯為“每年、每月、每日”如:
(1)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莊子》)
(2)吾詔書數下,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漢書》)
(3)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孟子》)
第二,“日”充當狀語時,可表示情況的逐漸發展變 化,可翻譯為“一天一天”。如: (1)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史記》) (2)賓客日進,名聲聞于諸侯。(《史記》) (3)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史記》)
(4)《荀子》: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李斯《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
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 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值得注意的是:古汉语中“岁”、“月”、“日”等时间名词作 状语时,其所表示的含义,与“岁”、“月”、“日”的正常含 义不同。主要有三种情况:
古代漢語語法
第三節、詞類活用
一、詞類活用
在古代漢語里,某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
靈活運用,臨時具有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詞的這種
臨時的靈活運用,叫做詞類活用。
(1)曹子手劍而從之( 《公羊傳》) (2)從左右,皆肘之。 ( 《左傳》)
注意區別詞類活用與兼類:
詞類活用跟詞的兼類不同。活用是臨時的、偶然的用 法,活用后的詞性不是詞的固有的語法屬性。而兼類 是詞本身固有的。一個詞的各種兼類用法都是固定的,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一般是作使 动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 区别只在意义上。 区别只在意义上。如: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 。(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 ……武曰 武曰: 王必欲降 请毕今日之驩 武……武曰:“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 汉书·苏武传》 前!”(《汉书·苏武传》)
第三章 语法·实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各词类的语法功能相对固定。 古代汉语各词类的语法功能相对固定。但是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某些词可以按 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 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 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 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叫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本是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受助动词“ 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动词, 词,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动词, 意思是游水。 意思是游水。
3、 名词、形容词处在助动词、副词或辅助代词 、 名词、形容词处在助动词、 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 “所”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后面这类词 一般只修饰动词)。例如: )。例如 一般只修饰动词)。例如:
活用的条件
(2)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农”本是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名词,受副词“ 的修饰, 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可知已活用为 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形容词“ (3)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形容词“高”出现 在代词“ 的后面,说明已经活用为动词, 在代词“所”的后面,说明已经活用为动词, 意思是“以为高” 尊崇)。 意思是“以为高”(尊崇)。 4、 名词、形容词放在代词“之”、“我”前面, 前面, 、 名词、形容词放在代词“ 一般活用为动词( 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古汉语中的代词不受 名词或形容词修饰)。例如: )。例如 名词或形容词修饰)。例如:
古汉语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
(一)动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皆可用作使动。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古汉语中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多用作使动。
例: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史记·晋世家》)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谋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左传·隐公元年》)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说苑·君道》)动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柳宗元《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
(柳宗元《蝜蝂传》)其达士,则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砺之于义。
(《国语·越语》)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也。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鸿门宴》中“(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沛公。
”“翼”是鸟的翅膀,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像鸟儿张开翅膀庇护沛公。
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如;《诗·甘棠序》:“《甘棠》,美召伯也。
”“美”是形容词,美丽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动词,是“称赞、颂扬”的意思。
还有动词活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等。
(3)词类活用:A:名词用做动词:一鼓作气、衣锦还乡、不羁之材、不胫而走、不毛之地、布衣蔬食、草菅人命、饭糗茹草、瓮牖绳枢、行百里者半九十、幕天席地、礼贤下士。
B:名词用做状语:云谲波诡、日理万机、日新月异、粉妆玉琢、风驰电掣、高屋建瓴、蜗行牛步、凫趋雀跃、瓜剖豆分、管窥蠡测。
C:形容词用做名词:抱残守缺、礼贤下士、扶危济困、拈轻怕重、避实就虚、防微杜渐、扶弱抑强。
D:形容词用做动词:不耻下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贵耳贱目、厚此薄彼、竭泽而渔、完璧归赵。
上面这些成语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都属于词类活用。
4、词类活用:今天你E-mail了么?有手机就有VIP收费信箱,你V了么?前一例中的E-mail是指收发E-mail的意思。
后例中的V则是指购买和使用VIP收费信箱的意思。
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这种活用本身也是一种缩略。
词类活用中国自古有之,在网络中只是变换成了字母词的形式。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语言习惯在网络时代仍有其影响力。
古今语法上的差异周祖谟要说明古今语法的差异,可以从语词上的差异和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两方面来看。
在语词上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文言中自有一套虚词,即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几类,总数有有几百个。
这几类词中,只有少数现在还在使用,如“为”“与”“而”“之”等,其他大都不用了。
“而”这个连词很有意思,一篇文章中不用“而”,简直办不到,还不易找到代替它的词。
还有“之”,如果写文章不用这个“之”,就得完全改变句式,才能说得顺口。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一、名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 名词的使动用法(1) 什么是“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
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
例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
“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使我为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
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
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
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
“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
《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年郑 伯生 所,如动 动
(故 )以 克, 表表果词 论进 陪 段驚 示示带的 语之 邻 于姜 的主上使
; ? 鄢氏 动语宾动
词 的
活
· ·
先由 ( )。 作使语用 用
进也 左 ( 或宾一法
)兼 传 左 行语定:
人
为发是不
,僖
。生使及
动词的活用
有时不及物动词的宾语可以省略.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也。(论语·季氏)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荀子·天
2、 搭配功能:根据语法功能,某些词类只能(或不 能)与某些词类搭配使用。
如连词“而”只连接谓词性成分,因此名词用“而”连 接,则往往活用为动词;代词“所”后面的实词必定是动词, 因此形容词或名词如果出现在“所”后面,则活用为动词; 代词不受任何词修饰,因此代词前面如果出现其他词的话, 那么该词很可能已活用为动词。
子·盗跖》)
词类活用的条件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例: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江水又东,径巫峡。(《水经注·巫山巫峡》)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滑
稽列传》)
词类活用的条件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活用为 动词。例:
于是为郭隗筑宫而师之。(《战国策·燕策》) 推食食我,解衣衣我。(《史记·淮阴侯列传》)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史记·管晏列
经·夸父逐日》) 大月氏复西走。(汉书·张骞传)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华佗传)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表示对人的态度,“当作……”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史
记·项羽本纪) 君为我呼入,吴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蔺列传》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 堂记》)
晋师军于庐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方位名词也可用做一般动词, 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 记·项羽本纪》)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 记·孙膑)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 地,坐而下脱。(徐宏祖《游 天都》)
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包 括三种情况:用 作一般动词,用 作使动和意动。
形容词用作一般 动词: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畏 我。(韩非子·说林上)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 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 记·屈原列传)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 良。(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词的活用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左传·襄 公三十一年)
家》)
词类活用的条件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
记·陈涉世家》)
妾请母子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史 记·张仪列传》)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战国策·秦策》)
B、为了表达的丰富与新颖。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2、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 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 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 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 动用法。
·
故求 公焉 传荘 该动物不
退也 三用 公 动用动及
之退 十亡 郑寤 词法词物
古代汉语语法
2010年2月
一、古代汉语词的分类
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为 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 形容词、代词、数词
虚词主要有介词、连词、 语气词。
半实半虚的词:副词
二 词类活用
1、什么是词类活用? 2、词类活用的类型
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 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 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的条件
依据语法功能辨识词类活用,可以 从句法功能和搭配功能两个方面考虑:
1、 句法功能:看该词在句子中充当 什么句成分。
例如:名词在叙述句中不能充当谓语。 如此,则叙述句中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因此,凡是形 容词或名词后面出现宾语的,则该形容词或名 词已经活用为动词了。
活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 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如:“从左右,皆肘之。”这句的“肘”本是名词, 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用手肘撞”的意 思。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 为“肘”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这只是活用。
文言文中为什么经常词类活用? A、早期没有为一些行为动作专造 动词。如:衣(“穿”早期是穿透 的意思)。
是客观现实或者能够实现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 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意 念,客观不一定如此。 2、出现的范围不同。意动仅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 词只有使动用法。
为动用法
凡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既不是支配 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用“使动”或“意动”去 解释,而是要在动词和宾语间加进一个适当的介词, 和宾语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补语,才能正确理解 该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主语为宾语发出动词表示 的动作,即主语为宾语而动。 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吕氏春秋·疑似) 父曰:“履我。”(史记·留侯传)
表示比喻,可用名词前加介词去理解, 译成“象什么似的”: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 策·苏秦连横约纵)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 《过秦论》)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
5、名词作状语与词类活用的区别:
词类活用的条件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 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A、形成动宾结构,前一个名词活用。例: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蠧》)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左传·僖公三十年》) B、形成主谓结构,后一个名词活用。例: 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史记·留侯世
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在“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里是名词,当疾病 讲;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里 是动词,当妒忌讲;在“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魏书牙 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疾”同时兼有名、动、形 三种词性,不是临时运用的结果,是“疾”本身固有的经常存 在的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所以不是活用而是兼类。
3、词类活用的条件
二 词类活用
1、词类活用的定义: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 它的基本功能。 注意区别词类活用与兼类: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经常性 的,而活用是临时性的。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 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 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 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
名词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教材说是“为了 叙述方便,我们把它放在词类活用这一节里来谈。”
就古代汉语而言,作状语 是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古 代汉语中常见的现象,所以不 能算临时性的活用。
使动和意动的异同
相同: 1、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 2、两种用法都可以由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形成。 区别: 1、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 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 子·天论)
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 故人重之。(韩非子·五蠹)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 错·论贵粟疏)
形容词的活用
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 帝壮其节。(后汉书·班超传)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友风而子雨。(荀子·赋·云)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
侯列传)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名词作状语
表示方位和处所: 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 童子隅坐而持烛。(礼记·檀弓上)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
传》)
词类活用的条件
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活用 为动词。例:
晋师军于卢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
论》)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动词的活用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为 少见,及物动词本身带宾 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
欲因此降武。(汉书李 广苏建传) 使动用法
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 涉间不降楚。(史
上。例如:
记·项羽本纪) 一般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 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 记·项羽本纪) 今欲并天下,……治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 兵不可。(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吴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 公二十二年)
名词的意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