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的人身保险产品变迁
人身保险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人身保险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试题1一、单选(每题2分,共计16分)1、除另有约定外,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的残疾或烧烫伤保险金的受益人为(D)A配偶B子女C父母D被保险人本人2、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被保险人应为16周岁至(D)周岁、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正常生活的自然人。
A 60B 61C 63D 653、张三为自己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张三确定李四为受益人. 如果张三是被李四杀害的,赔款支付给(B),请选择:A拒赔B张三的第一顺序继承人C张三的第二顺序继承D 李四4、张三为自己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保额10万,张三确定李四为受益人.如果张三因意外伤害死亡后,赔款10万元应支付给(0: A张三的配偶B张三的子女C李四D张三的父母5、烧烫伤的保险责任除了烧烫伤的面积要达到标准以外,深度要达到以下(D)才能赔付。
AI度B浅II度C深II度Dili度6、猝死是指非事故或非外伤引起的无法预料的突然发病,并且在(B)小时之内死亡。
A5 B6 C7 D87、被保险人附加意外医疗险的保额是5000元,同一保险期内已经给付3000元,则本保期内利余有效保额是(C ) A5000 元B3000元C2000元D 0元8、人身险伤残级别共分(D )个入10个89个。
8个。
7个二、多选(每题2分,共计14分)1、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保险合同由(ABCDE)等组成A保险条款B投保单C保险单D保险凭证E批单2、按继承法第十条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ABC ):A配偶B子女C父母D兄弟姐妹E祖父母F外祖父母3、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主险的保险责任有(ABC ):A死亡B伤残C烧烫伤D附加意外医疗E附加住院补贴4、意外伤害的条件是(ABCD ):A外来的B突发的C非本意的D非疾病的5、通常死亡的类型有多种,属于意外险保险责任的有(AB):A意外死亡B宣告死亡C自杀死亡D疾病死亡6、人身意外险的除外责任包括以下(ABCDEF ): A猝死B 疾病C 药物过敏D食物中毒E高原反应F中暑7、被保险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ABC ):A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B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C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重疾险的发展历程
重疾险的发展历程
重疾险是近年来保险市场上一种备受关注的产品,其发展历程如下:
1. 初期产品:重疾险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产品
相对简单,只涵盖了少数几种严重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
保额较低,赔付标准相对宽松。
2. 监管政策引导:随着重疾险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开始重视这项产品的规范发展。
2002年,中国保监会颁布了《重
大疾病保险监管暂行办法》,对重疾险的定义、保险责任、赔付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产品的监管提供了依据。
3. 产品创新: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保险公司开始推出不同的重疾险产品。
部分产品不仅在保障范围上进行了扩大,还可以提供额外的服务,如住院津贴、门诊报销等。
4. 险企竞争加剧:近年来,随着投保人对重疾险的认可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进入了这个市场,导致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吸引更多客户,保险公司不断推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如保费优惠、投保简便等。
5. 互联网渠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保险成为一种新的购买途径。
互联网保险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买、理赔等服务,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投保。
6. 保障范围的扩大: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保障需
求的增加,重疾险在保障范围上进行了进一步扩大。
目前的重疾险产品可以涵盖几十种疾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综上所述,重疾险经历了初期产品的简单阶段,逐步发展为多元化、个性化的保险产品。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重疾险有望在未来继续迎来更好的发展。
人身保险发展历程
人身保险发展历程人身保险是指通过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或指定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形式。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保护伞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人身保险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完整的保险体系。
在人身保险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事件的简要介绍:1. 古代保护伞制度:在古代,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意外伤害的侵害,经常使用保护伞制度。
这种制度通过集体互助的方式,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保障。
虽然与现代人身保险有一定的区别,但可以看出对于风险保障的需求由来已久。
2. 早期商业保险发展:人身保险的早期商业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
伦敦的“劳埃德”咖啡馆成为了早期保险交易的中心,人们通过投资航海冒险来分摊风险。
这种模式奠定了商业保险的基础。
3. 19世纪初的承保模式革新:19世纪初,英国开始实行近代人身保险的承保模式革新,推出了最早的人寿保险产品。
这种保险以一定的期限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障,并且允许投保人在保险期满时领取保险金额。
4. 全球人寿保险市场的崛起: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人寿保险开始迅速发展。
人寿保险成为投资和资产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5. 保险业监管的建立:在人身保险发展初期,保险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各国相继建立了保险业监管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准则。
6. 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身保险行业的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在线保险成为可能,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在线渠道销售保险产品,并利用大数据分析降低风险。
7. 保险市场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保险市场也国际化趋势明显。
保险公司跨国经营,参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提供全球化的保险服务。
总的来说,人身保险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与经济、科技和法律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的过程。
随着社会和国家的不断发展,人身保险行业也将继续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人身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身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和生存为保险标的,以发生意外伤害、疾病、残疾或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保险。
人身保险的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人身保险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寿险保费收入达到3.84万亿元,同比增长9.5%。
其中,个人寿险保费同比增长15.6%,成为人身保险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
同时,我国人身保险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和升级,例如长期护理保险、重疾保险、医疗保险等。
这些新型保险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保险需求。
人身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然而,在我国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场需求与保障水平不匹配。
人身保险市场需求巨大,但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和服务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够及时,导致保障水平滞后。
二是产品信息透明度不高。
人身保险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消费者难以全面了解产品条款和保障范围,从而影响了消费者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和信心。
三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较低。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导致资金收益低下,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回报和保障。
对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监管,规范市场。
完善人身保险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市场透明度。
二是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保险公司可以增加新型保险产品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增加保险回报率。
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多样化、高效化的资金运用方式,提高资金收益,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障和回报。
综上所述,我国人身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只有在政府、保险公司、消费者共同发力的情况下,才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的人身保险市场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保障服务。
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第3 期
2 0 1 3年 6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L u o y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主 要 从 事 保 险 理 论研 究.
如同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行为一样 ,之所以
第 3期
曹云波等 :我 国农村小额人身保 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变迁供 给以及 变迁的成本与收益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并在 此基础上 对我 国农村 小额人 身保 险的发展 提 出政
策建议。
关键词 :小额人身保险 ;新制度 经济学;交易费用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5 0 3 5 . 2 0 1 3 . 0 3 . 0 1 4
中图 分 类 号 :1 ; ' 8 4 0 . 6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5 0 3 5 ( 2 0 1 3 ) 0 3— 0 0 5 4—0 4
一
、
小额人身保险的内涵及文献综述
选 择过程中的 一般均衡 ( 或称 博弈均衡)的 过程
中确 定 的。
Vo L 2 8 Nn 3
J u n .2 O l 3
我 国农 村 小 额 人 身 保 险 的新 制 度 经 济 学 分 析
曹云波 ,陈婷婷2 ,陈 琦。
( 1 . 大连理 工大学 城 市学院 , 辽 宁 大连 1 1 6 6 0 4 ; 2 . 中国银行 马鞍 山分行 , 安徽 马鞍 山 2 4 3 0 1 1 ; 3 . 东北财经大学 金融 学院 , 辽 宁 大连 1 1 6 0 2 5 ) 摘 要 :从 新制度 经济学的研 究视 角 ,分别对 农村 小额人 身保险这 一新 制度 安排 产生 的变迁 动 因、变 迁需求 、
人身保险发展史
人身保险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人身保险的起源通常与大航海时代的财产险和海上贸易联系在一起。
为了应对海上贸易中的风险,商人们开始共同承担损失,这被认为是保险业的起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身保险逐渐从财产险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保险形式。
在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人身保险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许多保险公司开始提供各种类型的人身保险,如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等。
这些保险产品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经济保障,帮助他们在面临意外、疾病或其他不幸事件时减轻负担。
在中国,人身保险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身保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人身保险市场不断扩大,保险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
现代人身保险的主要类型包括:1. 寿险: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的家庭提供经济保障。
寿险可以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和养老保险等。
2. 意外险:为被保险人在意外伤害、残疾或死亡时提供经济赔偿。
意外险通常包括交通意外险、旅行意外险等。
3. 健康险:为被保险人在患病或受伤时支付医疗费用。
健康险包括重疾险、医疗保险等。
4. 教育金保险:为子女的教育费用提供保障,确保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数据的应用,人身保险行业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通过分析个人的健康数据和生活习惯,保险公司可以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此外,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购买和理赔过程变得更加便捷。
总之,人身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手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人身保险将继续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保障。
国内保险的发展历程
国内保险的发展历程
保险业是指通过以保费为基础,提供保险保障及相关服务的商业行为。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始阶段(1949年-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业主要依靠国有保险公司进行经营。
当时的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保险产品种类有限,主要以人身保险为主。
2.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2001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保险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外资保险公司,加强合资和合作经营。
这一时期,保险市场逐渐扩大,并引入了一些新型保险产品,如财产保险、车险等。
3. 加快发展阶段(2001年-2013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开放和有利的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保险业迅速扩张,保险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 健全监管阶段(2013年至今):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保险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保险监管机构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和发展。
此外,我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提高行业的健康发展水平。
总结起来,中国保险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健全监管的阶段。
在不同阶段,保险产品和市场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险保障。
随着
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保险业的未来依然充满着巨大潜力。
保险行业发展历史
保险行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一、新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历史1949年8月,由陈云同志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有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北5个地区的财政、金融、贸易部门领导干部参加的财经会议。
创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建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1949年9月25日至10月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第一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同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中国保险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自解放后到1950年5月,全国公私保险公司收入保费的比例,国营公司占70%,华商公司占8%,外商公司占22%。
1952年6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银行化归财政部领导。
1951年下半年,上海和天津的28家私营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与未复业的寿险公司不在内)分别组成太平和新丰保险公司,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入一半以上的资金,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1949年在中国的外商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收入要占全国保险费收入的62%,1950年降低到9.8%,1952年则为0.01%。
因此,到1952年外商保险公司都陆续申请停业,自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为了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保险经验,提高国家保险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公司决定从1954年2月起开始学习《苏联国家保险》材料。
1954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制定的《解放前保险业未清偿的人寿保险契约给付办法》由财政部批准公布施行。
除17家外商保险公司在我国大陆既无财产又无代表对其寿险契约进行清偿外,其余各公司的寿险清偿工作基本上于1957年底如期结束。
只有小部分给付延至1959年。
1956年8月,太平、新丰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合并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958年12月,由于认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财政部决定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除上海、哈尔滨、广州、天津的保险业务办理到1966年外,其余国内业务全部停办。
人身保险发展历程
人身保险发展历程人身保险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健康、身体为标的的保险形式,是保障个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保障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简要介绍人身保险的发展历程。
人身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了一些基本的保障方式,如在农业社会中,人们会保障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以保障生活的稳定;而在军事方面,君主会设立军功爵位以保障将士的生活安全。
这些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身保险,但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安全的重视。
到了19世纪,人身保险逐渐出现了现代的形态。
最早的人身保险公司可以追溯到英国。
坦纳、窦汉克斯于1706年成立了英国第一家人身保险公司,投保是槽子症风险的船员,以保障航海安全。
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建立了人身保险公司,开始为人们提供保险服务。
20世纪初,人身保险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在美国,纽约州成立第一家人身保险公司,发展迅速,人身保险从此正式引入美国市场。
此后,人身保险在各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体系。
随着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人身保险的种类也逐渐丰富。
除了传统的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外,还有意外险、重疾险、养老保险等,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保险公司也不断推出新的保险产品,满足不同群体和需求的保险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人身保险也越来越重要。
人们意识到保险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人身保险,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同时,保险公司也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全面的保险服务。
近年来,人身保险在中国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人身保险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增长,保费收入也大幅度增加。
人们对于保险的认识也逐渐增强,保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和保障工具。
总的来说,人身保险的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积累和技术进步。
从古代保障方式到现代保险公司的出现,人身保险不断演化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人身保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帮助。
2024年人身保险试点管理方案
2024年人身保险试点管理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身保险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人身保险行业发展,保护投保人利益,2024年将在一些地区实施人身保险试点管理方案。
试点管理方案主要目标是提高人身保险产品的透明度、降低成本、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人身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试点内容1. 产品创新和标准化:a. 推动人身保险产品创新,鼓励开发适应各类需求的个性化保险产品。
b. 加强人身保险产品的标准化,完善核心条款、费率表和保险条款等标准,提高消费者购买保险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2. 降低成本:a. 支持保险公司降低产品销售和管理成本,通过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b. 简化和加快索赔流程,降低索赔成本,提高投保人的满意度。
3. 消费者权益保护:a. 完善人身保险投保人合同解释和告知制度,确保投保人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特点和权益。
b. 设立人身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用于支持消费者维权、调解争议等活动。
c. 建立人身保险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消费者投诉,维护消费者权益。
4. 监管机制改革:a. 改革人身保险监管部门的管理方式,加强与各地保险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推动人身保险市场的规范发展。
b. 提高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人身保险市场环境。
三、试点范围和地区1. 试点范围:a. 试点适用于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
b. 试点适用于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
2. 试点地区:a. 选择几个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以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主体的试点经验为参考,逐步推广。
四、试点时间表1. 制定人身保险试点管理方案,明确试点目标、内容和范围,形成试点文件和政策措施,确定试点机构和试点地区,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
人身保险发展史
人身保险发展史人身保险是指针对个人风险的保险,主要包括寿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人身保险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保险市场的成熟,人身保险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金融服务。
本文将从人身保险的起源、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对人身保险的发展历史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人身保险的起源人身保险的雏形可以追溯至古代社会,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根据共同利益和风险互助的需要,开始进行简单的互助保障,这可以视为人类最早的保险形式。
据历史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文明时期,美索不达米亚贸易商人就已经开始了类似保险的风险分担方式,对航海风险进行赔偿。
而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包括寿险在内的各种互助保障性质的组织。
这些古代的风险共济与互助制度,可以看作是人身保险的最早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17世纪的英国伦敦成为了现代保险的诞生地。
当时,伦敦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各种贸易活动频繁,风险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于是,伦敦的商人们开始组成了第一个现代的保险公司,为航海贸易提供了保险服务。
此后,保险业逐渐发展,遍及全球,人身保险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保险领域。
二、人身保险的发展历程1. 19世纪至20世纪初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人身保险发展的初期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阶级的壮大和移民潮的涌入,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快速增长,也使得人身保险需求不断增加。
许多寿险公司、意外伤害保险公司和互助组织相继涌现,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人身保险产品。
2. 20世纪20世纪是人身保险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身保险的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包括寿险、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多种险种。
人身保险业务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人身保险市场的快速扩张。
政府对人身保险业加强监管,推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人身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近现代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身保险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金融证券业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金融证券业稳步发展卓 玛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货币市场运行稳健,保险市场发展迅速,证券、期货市场日趋活跃,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货币信贷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一、各项贷款总量攀升,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不断增强、有效需求逐步增加的带动下,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逐年攀升。
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由1978年的6.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73.15亿元,增长了126.1倍,年均增长18.18%。
银行贷款的稳步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建设的发展。
中长期贷款余额由2002年末的247.9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75.95亿元,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18.36%,其中,基本建设贷款的持续增长是推动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2002年末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69.29亿元, 2007年增加到378.31亿元,年均增长17. 45%。
同时,短期贷款也大幅增长,1978年末短期贷款余额为6.87亿元,2007年增加到272.06亿元,年均增长13.53%。
其中,工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3.4%;商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7.2%;农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5. 7%。
在国家金融政策调控下,特别是2005年以来,连续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高银行存贷款利息,有效抑制了贷款过快增长的势头,也避免了信贷投放的大起大落和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偏离”程度缩小,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各项存款稳步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项存款稳步增长。
197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31亿元,2007年达到1092.6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95.5倍,年均增长17.07%。
其中,企业存款由1978年的3.3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1. 05亿元,年均增长17.5%;储蓄存款由1978年的1.6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42.30元,年均增长21.3%。
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客观来讲,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取得长足进步1、主营业务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首先,保费收入快速增长。
1980年,我国保费收入仅4.6亿元,到2009年,全国年保费收入达11137.3亿元,年均增长近30%。
第二是险种不断丰富。
由1980年的30多个发展到今天的1000多个,类型上由单一的人寿保险发展到今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2、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保险行业由1980年时的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发展到今天的包括24家中资保险公司和37家资保险公司的61家保险公司。
按业务性质分,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身保险公司30家,再保险公司5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
此外还有6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3、投资渠道稳步拓宽保险业积累资金的运用渠道不断拓宽,由以往单一的银行存款,国债,投向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更广阔的金融市场。
2008年10月后开放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股权。
2009年2月,新修订的保险法又首次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
4、法制监管不断提高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是新中国第一部保险法,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步入了新的、有法可依的历史阶段。
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为中国保险业的健康、规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1年,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国保监会积极清理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00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保险法,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依据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改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制度。
至此,一个适合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5、对外开放进一步加深外资保险公司已在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了18个营业性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改革开放前的情况概述
▸ 1949年 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 1958年 进入停办阶段 ▸ 1979年 中央下发《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
通知》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
▸ 1979年~1995年 中国保险业的恢复阶段 ▸ 1996年~2000年 中国保险业的规范发展阶段 ▸ 2001年 至今 中国保险业高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恢复阶段(1979年~1995年)
▸ 国资保险公司不断出现
▸ 1979年 恢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 1987年 交通银行保险部 后组建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 1988年 组建平安保险公司 后改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 外国保险公司开始重新进入我国 ▸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入保险市场
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规范发展阶段(1996年~2000年)
▸ 分业保险公司不断涌现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 ▸ 大批分业保险公司成立
▸ 外国保险公司大量进入我国,中外合资经营方式开始出现 ▸ 保险行业进入国家监管下的行业自律发展阶段
▸ 1998年11月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 2000年11月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
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 中国保险公司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 成功海外上市
▸ 保险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加大
▸ 外国非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公司取消限制 ▸ 除有关法定保险业务外,向外资非寿险公司放开业务限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一、中国保险业的恢复阶段(1979年~199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商业综合保险公司,1979年开始恢复营业,从此中国保险业进入到强劲复苏下的混业经营阶段。
细分此阶段其特征为:一是国资保险公司不断出现,二是外国保险公司开始重新进入我国,三是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入保险市场。
第一,随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业务恢复,交通银行1987年成立保险部,并于1991年4月组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为中国第二家全国性的保险公司。
1988年4月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蛇口区开业,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并于1992年6月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从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二,1992年市场经济改革之后,外国保险公司开始重新进入我国。
9月,美国友邦成立上海分公司,是保险市场恢复后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第一家外国公司。
随后,日本东京海上日动亦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
第三,保险公司投资主体丰富化,企业资本开始进入保险市场。
1994年10月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是中国首家由企业出资组建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
1995年1月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上海成立,成为由企业出资组建的第二家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
1992年之前,保险产品的营销模式以公司直销为主,而友邦公司将个人代理制引入我国,并且这种营销模式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随后保险代理机构也开始出现。
恢复阶段的保险公司仍是混业经营,但在1995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要求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业经营,从而中国保险市场混业经营的局面告一段落,中国保险业进入到了分业经营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保险业的规范发展阶段(1996年~2000年)为配合《保险法》的实施及其分业经营的要求,1999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撤销中保集团,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保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到了分业经营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07 .4
07 .3
众保 险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也 在 上 海 成 立 . 2 0 01
— —
4 6
■2 1 0 2年第 6期
■现代管 理 科学
■博士论坛
业 保 险 公 司不 断 涌 现 :二 是 外 国 保 险 公 司 大 量 进 入 我 国 , 并 且 中外 合 资 经 营 方 式 开 始 出 现 : 是 保 险 行 业 进 入 国 家 三
为 配合 《 险法 》 保 的实 施 及其 分业 经 营 的要求 ,9 9年 19 民保 险公 司 、 国人 寿 保 险公 司 、 国再保 险公 司 和 中 国 中 中
国资保 险公 司 不断 出 现 . 是外 国 保 险公 司开 始 重新 进入 7月 中 国人 民保 险 ( 团 ) 司 撤销 中保集 团 , 二 集 公 成立 中国人 第 一 . 着 中 国人 民保 险 公 司 的业 务 恢 复 。 通银 行 保 险股 份有 限公 司 . 随 交 中保 集 团的成 立标 志着 中 国保 险业 进 18 9 7年成立 保 险部 .并 于 19 9 1年 4月组 建 中 国太 平 洋保 入 到 了分 业经 营 阶段 。这 一 阶段 的发 展特 点有 三 : 是分 一
险业务 外 . 外 资非 寿 险公 司放 开所 有业 务限制 。至 20 向 04
险公 司 与外 经 贸信 托 在 上 海合 资设 立 中宏 人 寿保 险 有 限 非 寿 险公 司在 华设 立 公 司取 消限 制 。同时 , 有关 法定保 除
家合 资 的 寿 险公 司 ;2月 欧 洲 瑞 士 丰 泰 保 险集 团 成 立 ; 1
04 .8
07 .4
O7 .2 07 .2
07 .6
第三 . 险公 司投 资 主体 丰 富 化 . 2 0 保 06
人身保险发展史
人身保险发展史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寿命、健康或意外伤害为保险对象,对被保险人因寿命、健康或意外伤害而对第三者负有的经济赔偿责任或其他经济利益损失的保险。
人身保险是保险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个体的身体和生命风险进行保护,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人身保险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人身保险人身保险在古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互助组织。
古代社会中,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等风险时,常常组成互助团体来互相帮助。
中国古代有“合众”、“合保”等互助组织,成员为了共同应对生活中的风险,向集体缴纳一定的费用,然后在成员遭遇困难时共同提供救助。
二、现代人身保险的起源现代人身保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
1696年,英国商人瓦德利成立了第一家人身保险公司——“瓦德利人寿保险公司”。
这家公司为提供的保险产品是寿险,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商业化的寿险公司。
瓦德利人寿保险公司的出现标志着人身保险开始走向商业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身保险业的发展。
三、19世纪到20世纪初19世纪到20世纪初,人身保险业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
185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人身保险公司——纽约人寿保险公司(New York Life Insurance Company)。
这标志着人身保险在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随后不断涌现出大量的人身保险公司。
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也相继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人身保险公司,为人身保险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现代社会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以及21世纪初,人身保险业蓬勃发展,成为保险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风险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身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渠道,更加方便快捷地推销和管理保险产品。
五、中国人身保险业的发展中国的人身保险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身保险业也迅速发展。
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前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的行业面貌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发生了深刻变化。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保险行业由小到大,从一个基础薄弱、可有可无的行业逐步发展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保险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步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
目前,保险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
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
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预计2015 年全国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总收入将突破3.6 万亿元。
主题一.中国保险业的现状1.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业务种类不多,保费收人较少,但从1979年保险业恢复经营以来,我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2-2007年的五年间,保险业年均增长18.2%,2008年实现原保费收入9 784 亿元,超过1980年到1999年20年问的保费收人总和,世界排名第6位(见下图)。
2009年全国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万亿,达11 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人身保险产品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身保险产品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综合、从保障到投资,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具备不同保障层次及满足各种投资理财需求的保险产品。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身保险产品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82年—1992年):人身保险产品恢复发展,产品以简易人身保险和统筹养老金保险为主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保险业迎来了新曙光。
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在京召开会议,做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
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长会议纪要》,明确提出“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
11 月19日,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1982年3月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决定,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办一年期的职工团体人身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对于简易人身保险、集体企业职工和个体户的养老年金保险,上半年先在上海试办,下半年各地区再视本地所具条件定点试办。
同时,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开办了 "上海市合作社职工医疗保险",经1982年的试点后于1983 年1月正式实施。
这是恢复保险业务后我国大陆第一个健康保险业务。
1982年,全国有上海、四川、陕西、吉林、湖北、广东等省市先后试办了简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意外险和公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
试办当年,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为159万元,仅占国内保险业务保费总收入的0.2%。
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要求集体所有制职工养老保险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使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金工作社会化。
198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首次推出了学生平安保险。
1986年,不少省市政府先后发布有关集体职工养老保险的暂行规定或办法。
此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身险部内成立了社会保险处,并推出了集体职工统筹养老金保险,其性质是社会保险。
从保费收入看,1990年前9个月,全国养老金保险业务收入达17.5亿元,跃居人身险各类险种业务之首。
1987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市卫生局共同制定了《上海市郊区农民医疗保险》。
1988年5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和《上海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条例》,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开办合资企业职工健康保险,保险责任包括门诊和住院医疗。
1990年,为了配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又推出了人工流产安康保险,与之前的分娩节育保险、母婴安康保险等产品共同构成了计划生育系列保险。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成立,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
平安和太保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独家垄断局面的打破和保险业竞争时期的到来。
这一阶段人身保险产品的主要特点有:1、这一时期人民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普遍缺乏保险意识,产品以简易人身保险和统筹养老金保险为主。
由于国家实行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国家、企业包揽职工医疗费,因此社会大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总体不大。
2、产品定价风险很大。
由于当时中国的人身保险刚刚起步,作为现代保险业经营之基础的精算科学尚未引进,缺乏专业精算人员,产品定价缺乏科学性;从80年代中期开始,人身保险业在产品定价中采用日本生命表,预定利率为5%- 6%左右,存在较大的利差损风险。
3、产品管理比较薄弱。
这一阶段电子化、信息化程度很低,产品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工完成,信息采集、反馈比较缓慢,效率低下,对产品的监控、效益的评估工作开展困难。
当时的准备金计提方法是:保费收入减去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费用和给付后,余额全部提作准备金。
二、第二阶段(1992年—1999年):传统人身保险产品创新,出现大量个人人身保险产品,推动中国人身保险业快速发展1992年之前,中国人身保险产品主要以简易人身保险、统筹养老金保险等产品为主,业务规模较小,而且团体保险业务占绝大多数。
1992年友邦人寿上海分公司的成立引进了全新的行销模式——代理人专职销售个人保险。
这是中国人身保险业行销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
随着老百姓对保险特别是个人人身保险的认知程度直线上升,各保险公司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吸取国外经验,积极开发新产品。
1994年,平安也开始在全国推行个人营销业务,开发设计了一大批针对个人需求的人身保险产品,如少儿保险、储蓄型保险等。
少儿保险是一种以满足被保险人未来教育金需求为主要目的的两全保险,以储蓄为主,保障为辅。
由于我国政府倡导和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少儿保险产品很受欢迎。
典型的产品有平安的"少儿终身平安保险”储蓄型保险主要以生死两全保险和含有周期性(如每三年或五年)生存给付为特色的终身险为主要产品形态。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将这种保险产品作为一种储蓄的工具。
这一时期典型的产品有太保的"老来福保险"、平安的"平安长寿保险”等,这类产品也是很受欢迎的个险产品。
在医疗保障方面,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的弊端日益突出,医疗费用持续大幅上涨,国家和企业负担很重。
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各地开始探索并逐步试行新的医疗保障制度。
1994年,镇江和九江被国务院确定为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推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1996年,试点扩大到近40个城市。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公司也纷纷加大了健康保险产品的开发力度。
1995年,中国人身保险市场首次出现个人附加定期重大疾病保险,提供包括癌症、脑中风、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尿毒症、瘫痪和重要器官移植在内的7种重大疾病保障。
1995年之前,我国保险公司既能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又能经营财产保险业务。
1995年《保险法》出台,从制度上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分业经营。
1996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分立为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公司和中保再保险公司。
中保人寿成立后,开始进行人身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开发并推出许多个人险产品,推动了人身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在个人险业务的推动下中保人寿保费收入大幅度增长1997年实现保费收入394.38亿元,是1996年的205.12%。
随着人身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外精算管理理念的引进,我国人身保险行业标准的制定日显重要。
1995年之前,我国各寿险公司产品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总公司和各级分支机构都可以设计条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产品定价也缺乏科学性。
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19条规定:“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必须聘用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精算专业人员,建立精算报告制度",这从法律上保证了对我国精算人才的培养,也为人身保险行业技术标准的建立提供了人才保证。
1996年以前,大多寿险公司使用的生命表为日本寿险业的经验生命表,但由于中国和日本的人口死亡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我国寿险公司的产品定价不准确,这引起了监管机关的高度重视。
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身险部根据原保险监管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的委托,开始设计编制中国经验生命表方案,并于1994年正式启动该项目。
正因为当时国内刚刚拥有一批受过北美或英国精算教育的专业精算队伍中国第一张寿险业经验生命表的编制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
1996年6月23日,原保险监管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统一使用中国人寿保险经验生命表(1990 - 1993 )的通知”,要求从1997年4月1日起,中国境内开发的所有人寿保险险种,都必须以该表作为保单定价、计算退保金和评估责任准备金的依据。
生命表的使用标志着精算技术开始用于我国寿险产品定价,三元素法逐渐发展成为人身保险业产品定价普遍采用方法。
1995和1996年,中国人寿和太保也逐步将业务发展重点向个人险业务转移,推出了许多个人人身保险产品。
同时,随着保险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人保”一统天下的格局不复存在。
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快速发展,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相继成立,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加,各保险公司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也认真吸取国外经验,积极开发新产品。
随着相关技术标准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原保险监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下,从1997年开始,各家寿险公司总公司逐步上收产品开发权。
1997年至1998年,鉴于当时保险条款用语混乱,保险行业协会(筹)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组织我国五家寿险公司编制了标准化条款,推荐行业使用。
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成立。
1998 年年底,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1998年末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计算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1998]2号),对做好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该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我国人身保险精算报告制度的正式实行。
1998年11月26日,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会议在北京召开。
12月25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全面推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这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保障制度即将被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所取代。
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低水平、广覆盖”,实 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即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员工若生病住院,该员工 需要自负一定比例的医药费。
因此,一些经营效益较好的单位开始考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这为 商业团体健康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总体来说,在个人险业务的推动下,1992-1999年间,中国人身保险业得到了快速发展,7 年间保费收入从142.2亿元增长至872亿元;人身保险业的保险密度从12.12元增加到69.27 元,保险深度从0.39%增长至1.06%。
1997年人身保险业务规模在个人险业务的推动下首次超 过产险业务规模,个人险业务逐渐成为人身保险业务发展的主流,以下是1992-1999年中国人身保险业务发展情况图:一阶段人身保险产品的主要特点有:1、产品开发主要以传统个人寿险为主,主要功能是死亡和养老保障。
2、出现了重大疾病保险产品,该产品问世后很快得到市场的认同,销售量直线上升。
3、产品开发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特别是早期,产品的大量模仿、抄袭使产品竞争主要以简 单的价格竞争为主,新公司缺乏对产品开发设计风险的认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
4、产品预定利率较高。
92 - 99年正是中国高通货膨胀期,使得当时产品预定利率高居不 下,也使整个人身保险业面临利差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