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课堂教学反思篇1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打破课堂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常规,突出课堂中问题生成的教学。以往教学中也注意并常用,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节课这样突出,本节课的课题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在导入新课后,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提出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的疑问,然后,教师按背景、内容、影响等顺序进行授课。但这节课,有个女同学却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她说“老师,据我所知,鲁迅与他的元培夫人结婚了,但始终没有同房,那你说,鲁迅是不是不道德?他的人品是不是有问题?”当她说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问题能否和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认识这一问题联系起来,第二反应是可行,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就是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概否定。而学生所提的这一问题恰好能从传统道德入手引出对传统文化的扬弃问题。想到这,我有求学生把这一问题延伸到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认识上进行思考,并发表看法,同时延长几分钟的读书时间。此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果虽没有对鲁迅的评价达成一致,但却在学生运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来进行辩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达到了课标的要求。下课了,我有一种从来没有的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那种轻松和成就感。
叙述是否得当,还忘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课堂教学反思篇2《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分“读通课文,读出感受,记诵诗句”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升。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乃至于读出感情,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整个读书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触摸语言,感悟文本,表达情感。
其次,采用写一写的方式,通过运用语言,将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结尾处,我让学生结合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说说春天里还有哪些特有的景物并谈谈发现春天已经来临时的心情,最后用儿歌的形式写一写自己喜爱的春天,目的就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用眼看,用嘴说,用手写,使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提高。让学生通过课后当当小诗人,小画家,小歌手,小收藏员……让课堂无限延伸,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快乐的寻找春天。
课堂教学反思篇3“除法”的意义是表内除法(一)中的基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今后利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除法”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的,也就是说:“除法”运算是“平均分”概念的具体表达方式。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伯广辉老师的这节《除法》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从“平均分”的含义把学生引入到“除法”的含义上来。总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紧紧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通过具体情境体会“除法”这个概念的含义。
教师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利用“口答”、“动手摆一摆”手中的学具等形式,巩固课前学习过的知识,为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如:把10根小棒或几何形状的纸片平均分成两份、5份,每份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摆,对“平均分”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来指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平均分”这个概念,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教师紧紧抓住了低年级小学生好奇这一心理特征,将教学图示利用版面展示给了学生,突出了把除法概念教学置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编写意图。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图形来引导学生想象,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让学生根据实物的价钱和给定的条件如:小明有12元钱去购买小熊、小汽车、小船、小飞机等儿童玩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数学的道理。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较直观的展示了数学原理,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进行了内化,达到消化理解的目的。
四、在课堂组织形式上,由教师单一的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项学习方式。如:在熊猫请客分竹笋时,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一分,互相看一看,讨论分法等。说明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存在的问题:
从这节课的整体看,还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但还存在这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上课开始没有情境创设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伊始,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的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情境过程,对于低年级由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开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挂图、故事、谜语、游戏等为学生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新课时,由“平均分”这个概念引入“除法”概念衔接不够。教师应在学生帮助小熊分完竹笋后,引导学生“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以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的概念,并列出算式。再结合平均分竹笋活动让学生知道“求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的道理,同时向学生交待“除法和加法、减法、乘法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的方式,然后再告诉学生除法算式的读法。这样,学生对于“除法”的含义就有了明确的了解。
三、做习题练习时,应该围绕认识“除法”运算的重点来设计题目,以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训练题的第二题,在完成填空后,应设计让学生填除法算式的练习。如:如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应该怎样写?
思维训练题设计的比较好,将数学学习生活化了,达到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脱离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如果每次购买后,能让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自己的分法,就符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
四、课时分配不太合理,复习时间过长,新课教学时间过短,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课堂教学反思篇4新课程标准推出以来,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观念。我们发现,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笔者也对其中的一些现状产生了迷惑与茫然若失,近年来,听了很多公开课、汇报课、交流比赛课,感触颇深,稍加整理,认为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还是有帮助的。
一、对情景创设的反思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不言而论,生动活泼有效的教学情景能给学生提供非常好的学习环境,能更有效地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很多时候,我们见到的是另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