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从1858年起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或从中国运出的土货,除缴纳一次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他任何征课。子口税制度的出现() A.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B.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促使列强转变了经济侵略方式
D.加速中国传统经济模式解体
2.(2020·茂名一模)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对外出口货中,茶叶仍占首要地位。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仅次于茶叶而占第二位。草帽缏、皮货等货的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售价较低。这种情况表明()
A.对外贸易完全被外国控制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3.(2020·鄂尔多斯一模)据统计,从1862年至1894年的30余年间,洋务派共创办外语、机械、军医、陆军、矿务等类新式学堂24所。这些新式学堂()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范畴
B.蕴含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
C.导致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D.排斥儒学作为学堂课程内容
4.(2020·广州二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阴有贡生吴听胪创办的华澄布厂,长沙有监生禹之谟创办的织巾厂,巴县有秀才杨海珊创办的火柴厂,厦门有生员孙逊创办的电灯公司等。这些现象反映了()
A.传统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B.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官督商办企业的迅速发展
D.新式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5.下面为1914-1920年中国面粉输出、输入数量表(单位:公担)。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B.中国面粉质量具有价格优势
C.南京临时政府促进工业发展
D.国际局势影响民族工业发展
6.(2020·惠州模拟)1898年7月13日,清政府颁布的工商章程中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该规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A.民族危机日益深重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官本位思想得以强化
7.下表反映出当时()
1937—1942年抗战后方设立的民营工厂数和资本数
A.
C.统制经济促进工业发展D.沦陷区的工业基本停滞
8.1949年,四川边远县份多已拒用金圆券,而由各商家自制票证。还有以废弃的法币,写上数目,加上号章,当作现钞,流通使用,也有以物易物的。材料说明()
A.外来资本冲击了金融秩序B.西南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
C.四川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D.金融措施引发了市场混乱
9.(2020·河池一模)20世纪30年代,北京、上海占主导的影片以外国片居多,太原、成都、济南等省会外国片不受欢迎。成都观众对技术稍高深的片子,大半看不懂;太原外片开映“琳丁丁的兽片,或者卓别林的滑稽片比较欢迎些”;苏州有四五家影院“只有一家放映外片”,其余都是神怪武侠片。这反映出()
A.民族危机刺激国民抵制外国电影
B.北京、上海的电影院以外国人为主
C.观影特征与是否为通商口岸一致
D.不同地域的城市文化特征有差异
10.1903年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其部分内容如下:“第一条:鄂(湖北)籍人。第二条:大家闺秀,性情开放,有从夫之美德。第三条:通文墨,精诗赋。第四条:双方平等,互相尊敬。第五条:夫死可嫁,亦可离婚。”这反映了当时的婚俗()
A.新旧并存,中西交汇B.全盘西化,删繁就简
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自由恋爱,革故鼎新
11.右图是20世纪初晚清画报上登载的时事评论画《女士
走马》。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杂陈
B.社会上崇洋风气日渐盛行
C.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新式的交通工具尚未出现
12.公园是近代城市化兴起中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场所。(上海)外滩公园建成以后,禁止华人入内。经华人绅商出面交涉、抗争,工部局不得已于1890年新建一新公园,专供中国人使用,亦称华人公园。材料表明近代上海() A.反侵略斗争取得了初步成果
B.政府支持与洋人斗争
C.城市建设开始接受西方文明
D.社会生活半殖民地化
13.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叶享誉世界,茶叶贸易也是中国对外贸易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发展茶业。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征重税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
——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材料二随着印度、日本等新兴产茶国的崛起,我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份额日趋减少。面对这一颓势,中国社会各阶层试图全面整顿华茶。《时务报》《湘报》《农学报》等报纸大量登载国外茶业商务和茶业改良文章,清政府派员到印度等国考察茶业。进入20世纪之后,为了培养掌握先进茶叶技术的人才,湖北、四川等地率先创办茶业学堂、讲习所。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颁布《公司法》等,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有些地方还设立茶叶检验所,对出口茶叶进行质量检验,并加强广告及包装等环节。从清末到民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但我国业茶者多为分散经营,资本薄弱,无力采用机器生产,晚清政府国库亏空,无暇过多顾及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无视减税条文,为了保证财政收入,依然巧立名目,加赠捐税。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以取消差别税。最终,华茶外销急转直下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茶叶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为振兴华茶所做出的努力,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