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与文化

宗教与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广义上讲,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文化;宗教;关系;文学;哲学

宗教是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其思想体系与社会各种思想相互交织, 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传统的文化模式, 宗教又反作用于文化,不仅在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一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会注入特定的内容。人类宗教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宗教是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的自我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的外在的表现。

宗教与文化的相互联系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道德理论。宗教在人类早期社会中,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中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功能依旧存在,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原始社会,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被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所主宰, 因此, 当时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宗教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宗教文化”逐渐演化出多种文化形式, 从而导致了宗教与文化的表面分离, 但宗教与文化最原始的联系至今仍然直接或间接地

保留下来:第一,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二, 人类宗教的发展是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交织、连接在一起的,一方面,宗教不可能离开人类的文化和历史, 另一方面,宗教又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形态的文化, 与哲学、道德、法律、科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互相包容, 互相渗透。

宗教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作用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宗教文化通过对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绘画、雕塑、旅游、诗歌等方面对文化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下面主要从宗教与文学、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

宗教与文学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宗教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

华民族的文学宝库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南北朝以来,佛教用说唱方式宣传经文,这直接导致了弹词、鼓书等说唱文学的产生。这种说唱方式,又影响产生了唐代的“话本小说”,由“话本小说”进一步发展为章回小说,成为明清时代小说的主要形式。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还表现在,它为我国文学语言宝库增添了许多新鲜词汇。赵朴初先生说:“没有佛教,中国人的嘴只有半开半合,因为汉语里三万五千多个词汇来源于佛典的翻译。”随着佛教著作的翻译和流传,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被引进了后来的文学作品。在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90%,源出于佛教。我们今天常用的,如“世界”、“生老病死”、“心猿意马”、“昙花一现”等等。

在西方文化中,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体现再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对欧美文学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欧美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创作生涯。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文艺复兴之父”但丁的《神曲》,仍没有脱离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化之土壤。16世纪在基督教旗帜下的“宗教改革”不仅开创了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新时代,而且也开始了欧美文学发展的新时代。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基督教“清教革命”的旗帜

下进行的,这一“清教革命”又产生了著名作家弥尔顿和班扬,它们的作品都以基督教文化为题材,其《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和《天国历程》等体现《圣经》主旨的杰作脍炙人口,流传不绝,已成为欧美文苑的珍品。

宗教与哲学

智慧深邃的宗教哲学,影响着民族文化,将其关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智慧,渗透进各个时代的主流文化,从而影响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原始道家认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天人合一”,在人与万物的关系问题上主张“一切万物,人最为贵”。中国佛教哲学主张明心见性、自识本心、顿悟成佛,强调“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极力张扬人的主体意识。佛教哲学圆融的智慧和道家哲学庞博的哲理,为儒家文化所融摄,对形成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重要影响。

西方哲学的源头是古希腊哲学,而宗教神话是古希腊哲学的滥觞,引领着古希腊人进行哲学的思考。在希腊宗教的背景下,古希腊哲学家哲学探索的道路上少不了宗教的身影。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充满神灵,神灵的力量贯彻于万物之中;在苏格拉底的理性思考中,理性神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柏拉图则继承并发扬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的演化以及近代理性复兴之路的探索中,不难发现,西方哲学始终运动在理性意识与信仰意识交织的精神网络上,因而形成了西方哲学与宗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综上所述,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人类创造的其他文化形式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包罗万象的纲领”。宗教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其思想体系与社会各种思想相互交织, 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反作用于文化,从文学、哲学、宗教、建筑、音乐等等渗透进文化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张秀红《浅析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朱晓红、黄颂杰《理性与信仰——西方哲学与宗教关系流变探析》.曹琦《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年9 月第1 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编《世界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年8 月第 1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