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沪科版 (1)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3-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3-沪科版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存在,不等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2.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本节课的重点是不等式的概念。

2.本节课的难点是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学情分析:对于等量关系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会用等式(方程)进行表达不等关系虽然大量存在,但用数学方法表达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抓住反映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语(如多于、少于、不高于、不低于、最多、最少等),结合已有的数的大小比较、方程等知识,用不等式正确反映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五、教学过程:1.回顾与提问:什么是等式?你能举个表示等式关系的例子吗?等式用什么符号连接?2.情境引入:[问题1] 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2x与3的和不大于-6;(2)x 的5倍与1的差小于x 的3倍;(3)a与b的差是负数。

[问题2] 雷电的温度大约是28000℃,比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还要高。

设太阳表面温度为t℃,那么t应该满足怎样的关系式?[问题3] 一种药品每片为0.25g,说明书上写着:“每日用量0.75~2.25g,分3次服用”。

设某人一次服用 x 片,那么 x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太阳表面温度和药品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不等关系。

3.新课讲解:(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注意:不大于,即小于或等于,用“≤”表示(“≤” 也可以说成“至多”“不多于”;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用“≥”表示(“≥”也可以说成“至少”“不少于”)。

(2)知识巩固: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不等式:(1)3>0;(2)4x+3y=0;(3)x=3;(4) x-1;(5)x+2 ≤3;(6)a≠54.深化提高例1:列不等式(1)x的5倍与y的一半的差不大于1(2)x的4倍不大于x的3倍与7的差(3)代数式2y-3的值至少比y-2大3例2:爆破施工时导火索的燃烧速度是0.06米/秒,人离开的速度是4.8米/秒。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 教案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 教案设计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的存在,不等关系是其中的一种;2.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二、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用不等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列出表示数量关系的不等式.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翘翘板的工作原理,并且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出了一些简单机械,并把它们用到了生活实践当中。

由此可见,“不相等”处处可见。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类新的数学知识:不等式。

新课讲解提纲:1.认真看书23页内容。

2.举出生活中一个不等量关系的例子。

3.注意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如“不大于”,“不高于”等等。

合作学习:问题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2x与3的和不大于6;(2)x的5倍与1的差小于x的3倍;(3)a与b的差是正数。

问题2:雷电的温度大约是28000℃,比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还要高。

设太阳表面温度为t ℃,那么t应满足这样的关系式?问题3:一种药品每片为0.25g,说明书上写着“每日用量0.75~2.25g,分3次服用”。

设某人一次服用x片,那么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式子:2x+3 ≤6 5x-1 < 3x a-b > 0 4.5t < 28000 0.75 ≤ 3×0.25x≤ 2.25像上面那些式子,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就叫做不等式。

注:不大于,即小于或等于,用“≤”表示;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用“≥”表示。

四、课堂检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①亮亮的年龄(记为x)不到14岁。

_____________②七年级(1)班的男生数(记为y)不超过30人。

_____________③某饮料中果汁的含量(记为x)不低于20%._____________2.甲市某天最低气温为-1℃,最高气温为5℃,设该市这天某一时刻的气温为t℃,求t应满足的数量关系。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回忆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天平思考讨论交流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巩固
P26 练习第1、2、3、4题
巡视,指导,点评
1,2题抢答,3、4题学生思考,个别回答。
四、小结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课后作业
习题7.1 第3、4、5题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和应用,特别是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理解与应用。
(3)某段长为30km的公路AB,对行驶汽车限速为(不超过)60km/h,一辆汽车从A到B的行驶时间为t小时,求t满足的数量关系。
2.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5个性质)
引导学生找出并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给出对应的练习,巩固概念
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天平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生自学找出不等式的概念。
独立完成,适当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翘翘板图
2、问题1:用适当的式子表示下列关系:
(1)2x与3的和不大于-6;
(2)x的5倍与1的差不小于x的3倍;
(3)a与b的差是负数;
(4)x的2倍与y的值不相等。
问题2:雷电的温度大约是28000℃,比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还要高。设太阳表面温度为t℃,那么t应该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第 七 单元课题《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第1课时)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第1课时)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5.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设想活动: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不等式问题,如购物打折、时间安排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6.重视课堂小结,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设想活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不等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章节内容,制定以下教学设计。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第1课时)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能够识别不等式的基本结构。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传递性、对称性和可加性,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学会使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概念,并能够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作业:
-完成课本第7.1节后的练习题1、2、3。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教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教案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等式的方法进行不等式的探究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本节课运用移动终端设备的多种交互式互动功能,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使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生活实践中。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及不等式基本性质1、2、3;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基功能,让学生快乐参与,玩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沪科版
章节
第七章第一节
课时
年级
七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2、3,通过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经历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不等式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建立不等式这一数学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探究新知
活动二、列不等式
会列不等式
分析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列出不等式
找出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并列出不等式,用平板拍照上传
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效果
二、
探究新知
活动三、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2、3

6.5不等式及其性质1教案沪教版

6.5不等式及其性质1教案沪教版

6.5不等式及其性质(1)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有关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量之间的关系.2、经历不等式性质1的探究过程,感受类比的数学思想,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3、理解并能正确应用不等式性质1教学重点与难点:不等式性质1及其应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1、观察思考观察以上图片中的交通标志,请同学思考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用语言描述照片中交通标志的数学符号的意义。

2、用数学关系式表示交通标志的含义①如果用V来表示速度,汽车的速度每小时不能超过60千米用数学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可以写成V≤40千米/每小时)②如果用P来表示载重量,用h表示汽车的高度,怎样用数学关系式表示汽车的载重量和汽车的高度呢?(P≤20(T)h <4(米)二、不等式的概念学习1、不等号的含义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②除了“≤”,还有哪些不等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也是不等号,它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口答左下表示: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40千米;左上表示:汽车高度不能超过4米;右图表示:汽车的重量不能超过20吨;板书:“≤”表示小于或等于。

“≥”表示大于于或等于。

“<”表示小于。

“>”表示大于。

“≠”表示小于或大于。

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交通标志出发,引出不等量关系,使学生更感亲切,进一步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为生活服务的道理,提高兴趣,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对于交通标志的意义学生不清楚时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此处讲清“ ”的含义.用符号语言表示不等关2、不等式概念引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这些带有方向性的不等号来表示不等量之间的关系.用不等号“>”、“<”、“≥”、“≤”、“≠”表示的关系式,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等式及其性质.【出示课题:6.5不等式及其性质(1)】2、例题分析:例1.用不等式表示(1)消费金额满30元的顾客可以凭收银条参加抽奖活动(用M表消费金额)(2)在大人的带领下,超过1.2米的儿童乘公共汽车必须买车票(用h表示儿童的身高)例2. 用不等式表示(文字语言↔数学符号)(1)a与b的和小于0;(2)x与y的积是正数提问:一个数是正数,如何用不等式表示?(3)a的2倍与-1的差是非正数提问:一个数是非正数,如何用不等式表示?(4)m与n的和的平方是非负数提问:一个数是非负数,如何用不等式表示?(5)a的相反数不大于2提问:x不大于y,如何用不等式表示?提问:x不小于y,如何用不等式表示?归纳:文字语言↔数学符号。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3.不等式的解集表示:然后,我会介绍如何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包括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等表示方法。
4.不等式的应用:最后,我会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模型,并运用不等式解决这些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特别是乘法和除法性质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学会使用数轴准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特别是含有多个不等式的复合不等式的解集。
1.学生对不等式定义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已有知识。
2.引导学生从实例中观察、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他们的发现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在数轴操作方面的掌握情况,适时给予指导,提高他们运用数轴解决不等式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采用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集的表示方法。
-借助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不等式例题和实际应用案例,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4.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公开课课件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公开课课件
1 不等关系
不相等 处处可见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翘翘板的工作原理,
并且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出了一些简单机械,
并把它们用到了生活实践当中.
由此可见,“不相等”处处可见.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类新的数学知识:不等式.
1 不等关系
不相等 处处可见
用不等号表示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如图,a与b的大小关系如何?
可得到
针对练习
1.如果在不等式8>0的两边都乘以―8可得到
-64 < 0
2.如果-3x>9,那么两边都除以―3可得到
x < -3
3.设m>n,用“>”或“<”填空:
m-5> n-5(根据不等式的性1质

-6m<
-6n(根据不等式的性3质

今天我学会 了……
28
想一想: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__变__;而乘以(除以)同 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__变___.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 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自学检测
1.如果x-5>4,那么两边都 加上可5 得 到x>9
2.如果在-7<8的两边都加上9,可得到 2 < 17
3.如果在5>-2的两边都加上a+2,可得 a+7 > a

-21>-28
4.如果在-3>-4的两边都乘以7,可得到64 > 0
5.如果在8>X 0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边都乘以8,可得到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通过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实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认识尚浅,对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学会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方法,能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概念及其性质。

2.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辅助讲解不等式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

让学生体会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操作验证,总结不等式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第1课时)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第1课时)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鼓励学生进行作业总结,让他们在总结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第1课时)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第1课时)”。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理解不等式时存在困难,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因此,我制定了本节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用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共同解决小组内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选取小组的优秀解题方法进行全班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自主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个体差异,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022年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2022年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重点)2.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有一群猴子,一天结伴去摘桃子.分桃子时,如果每只猴子分3个,那么还剩下59个;如果每只猴子分5个,那么最后一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不够5个.你知道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不等式【类型一】不等式的概念下列各式中:①-3<0;②4x+3y>0;③x=3;④x2+xy+y2;⑤x≠5;⑥x+2>y+3.不等式的个数有()A.5个B.4个C.3个D.1个解析:③是等式,④是代数式,没有不等关系,所以不是不等式.不等式有①②⑤⑥,共4个.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判定,一般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如果式子中没有这些不等号,就不是不等式.【类型二】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1)x与2的和是负数;(2)m与1的相反数的和是非负数;(3)a与-2的差不大于它的3倍;(4)a,b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两倍.解析:(1)负数即小于0;(2)非负数即大于或等于0;(3)不大于就是小于或等于;(4)不小于就是大于或等于.解:(1)x +2<0;(2)m -1≥0;(3)a +2≤3a ;(4)a 2+b 2≥2ab . 【类型三】 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亮亮准备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台学生平板电脑.他现在已存有55元,计划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20元,知道他至少需要350元,则可以用于计算所需要的月数x 的不等式是( )A .20x -55≥350B .20x +55≥350C .20x -55≤350D .20x +55≤350解析:此题中的不等关系:现在已存有55元,计划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20元,知道他至少需要350元.列出不等式20x +55≥B.方法总结: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时,要找准题干中表示不等关系的两个量,并用代数式表示;正确理解题中的关键词,如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不足、不超过、至少、至多等的含义.探究点二:不等式的性质【类型一】 比较代数式的大小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 .由a >b 得ac 2>bc 2B .由ac 2>bc 2得a >bC .由-12a >2得a <2 D .由2x +1>x 得x <-1解析:A 中a >b ,c =0时,ac 2=bc 2,故A 错误;B 中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符号不改变,故B 正确;C 中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右边也应乘以-2,故C 错误;D 中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D 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注意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类型二】 把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1)2x -2<0;(2)3x -9<6x ;(3)12x -2>32x -5. 解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含未知数项放到不等式的左边,常数项放到不等式的右边,然后把系数化为1.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2得2x ,两边除以2得x <1;(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9-6x 得-3x ,两边都除以-3得x >-3;(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2-32x 得-x ,两边都除以-1得x <3. 方法总结: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把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时,可以先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适当的代数式,使含未知数的项在不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在不等式的右边(也可通过移项实现).然后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类型三】 判断不等式变形是否正确如果不等式(a +1)x <a +1可变形为x >1,那么a 必须满足________.解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判断,a +1为负数,即a +1<0,可得a <-1.方法总结:只有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三、板书设计1.不等式2.不等式的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性质4:如果a >b ,那么b <a ;性质5:如果a >b ,b >c ,那么a >c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并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要注意常用的关键词的含义:负数、非负数、正数、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不足、不超过,这些关键词中如果含有“不”“非”等文字,一般应包括“=”,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1.进一步熟练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2.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八年级学生到距离学校15千米的农科所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走了40分钟后,其余同学乘汽车出发,结果两者同时到达.若汽车的速度是骑自行车同学速度的3倍,求骑自行车同学的速度.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类型一】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几名同学包租一辆面包车去旅游,面包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前,又增加两名同学,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分摊3元车费,若设原来参加旅游的学生有x 人,则所列方程为( )A.180x -180x +2=3B.180x +2-180x=3 C.180x -180x -2=3 D.180x -2-180x=3 解析:x 人,则增加两人后人数是(x +2)人,由题意得180x -180x +2A.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弄清题意,根据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类型二】 工程问题抗洪抢险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筑起拦洪大坝,甲队单独做正好按期完成,而乙队由于人少,单独做则超期3个小时才能完成.现甲、乙两队合作2个小时后,甲队又有新任务,余下的由乙队单独做,刚好按期完成.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多少小时? 解析: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 小时,则乙队需要(x +3)小时,根据等量关系“甲工效×2+乙工效×甲队单独完成需要时间=1”列方程.解: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 小时,则乙队需要(x +3)小时.由题意得2x +x x +3=1,解得x ,x =6是方程的解.∴x +3=9.答:甲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6小时,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9小时.方法总结: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方法:各部分工作量之和等于1,常从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上考虑相等关系.【类型三】 行程问题 从广州到某市,可乘坐普通列车或高铁,已知高铁的行驶路程是400千米,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高铁的行驶路程的1.3倍.(1)求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且乘坐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3小时,求高铁的平均速度. 解析:,两数相乘即可;(2)设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x 千米/时,根据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3小时,列出分式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解:(1)根据题意得400×1.3=520(千米).答: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520千米;(2)设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x 千米/时,x 千米/时,根据题意得520x -400x=3,解得x ,x =120是原方程的解,则高铁的平均速度是120×2.5=300(千米/时).答:高铁的平均速度是300千米/时.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和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题涉及的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类型四】 图表信息类问题某学校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派王老师和李老师去购买一些篮球和排球.回校后,王老师和李老师编写了一道题:同学们,请求出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解析:设排球的单价为x 元,则篮球的单价为(x +60)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建立方程.解:设排球的单价为x 元,则篮球的单价为(x +60)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000x =3200x +60,解得x ,x =100是原方程的根.当x =100时,x +60=160.答:排球的单价为100元,篮球的单价为160元.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 【类型五】 销售盈亏问题佳佳果品店在批发市场购买某种水果销售,第一次用1200元购进若干千克,并以每千克8元出售,很快售完.由于水果畅销,第二次购买时,每千克的进价比第一次提高了10%,用1452元所购买的数量比第一次多20千克,以每千克9元售出100千克后,因出现高温天气,水果不易保鲜,为减少损失,便降价50%售完剩余的水果.(1)求第一次水果的进价是每千克多少元?(2)该果品店在这两次销售中,总体上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了多少元?解析:(1)根据第二次购买水果数多20千克,可得出方程,解出即可得出答案;(2)先计算两次购买水果的数量,赚钱情况:销售的水果量×(实际售价-当次进价),两次合计,就可以求得是盈利还是亏损了.解:(1)设第一次购买的单价为x 元,x 元,根据题意得1452x -1200x=20,解得x ,x =6是原方程的解.答:第一次水果的进价是每千克6元;(2)第一次购买水果1200÷6=200(千克).第二次购买水果200+20=220(千克).第一次赚钱为200×(8-6)=400(元),第二次赚钱为100×(9-6.6)+120×(9×0.5-6.6)=-12(元).所以两次共赚钱400-12=388(元).答:该果品店在这两次销售中,总体上是赚钱了,共赚了388元.方法总结: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应该把问题分解成购买水果和卖水果两部分分别考虑,掌握这次活动的流程.三、板书设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审清题意;第二步,根据题意设未知数;第三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并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第四步,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最后作答.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采用启发讲授、合作探究、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列表分析、找重点语句、探寻等量关系等,使学生充分地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本节课是沪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已经熟悉用不等号表示数的大小,这节学习的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类似于上一章学到的方程,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加强类比教学是处理本节教材的重要方式。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我们后续学习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运用。

课件、多媒体、练习本。

1、回顾思考,引入课题观察下面两个推理,说出等式的基本性质(1)(2)提出问题:那么不等式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引入课题。

2、创设问题情景,探索规律问题1:仿照下表,分组探讨问题2:在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吗?如不等式7>4,-1<3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5,都减5。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吗?能得出什么结论?得到: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提出问题:把“数”的范围扩大到整式可以吗?可以,因为整式的值就是实数。

归纳总结: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符号语言:如果,那么,如果,那么,b a =Θ33±=±∴b a )22()22(y x b y x a +±=+±b a =Θb a 33=∴44b a -=-b a <c b c a +<+c b c a -<-b a >c b c a +>+c b c a ->-问题3:用“>”或“<”填空:(1)4 -6 (2)-1 0(3)-8 -3 (4)-4.5 -4(5)7+3 4+3 (6)7+(-3) 4+(-3)(7)7×34×3 (8)7×(-3) 4×(-3)仿照下表,填空归纳总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符号语言:如果a>b,c>0 ,那么ac>bc如果a<b,c>0 ,那么ac<bc如果a>b,c<0 ,那么ac<bc如果a<b,c<0 ,那么ac>bc3、例题讲解例1:(1)在不等式-8<0的两边都除以-8可得。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解法。

这是初中学段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对于后续学习函数、方程等数学概念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解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的展示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不等式的解法和不等式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学用的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用多媒体展示不等式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总结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教案_沪科版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教案_沪科版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3.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二)能力目标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1.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性质;2.难点:不等式的性质3以及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三、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1.认真看书23-26页内容2.举出生活中一个不等量关系的例子。

3.注意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如“不大于”,“不高于”等等。

4.熟练掌握不等式基本性质1、基本性质2和基本性质3。

二.合作学习:1.如图,a与b的大小关系如何?a>b a+c>b+c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8__12 8×4__12×4 8÷4__12÷4(-4)__(-6) (-4)×2__(-6)×2 (-4)÷2__(-6)÷28×(-4)__12×(-4) 8÷(-4)__12÷(-4)(-4)×(-2)__(-6)×(-2) (-4)÷(-2)__(-6)÷(-2)想一想: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____;而乘以(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_____.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思考:不等式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吗?三.例题讲解例1:设a >b ,用“<”或“>”填空并口答是根据哪一条不等式基本性质。

数学初一下沪科版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教案

数学初一下沪科版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教案

数学初一下沪科版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教案本卷须知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学习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用不等式表示具体问题中量的大小关系。

2、经历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探究量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这一数学模型,学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一】预习导学〔1〕阅读课本P24问题1-3想一想还有哪些问题蕴含着不等量关系?〔2〕表示不等关系的符号有哪些?〔3〕什么叫做不等式?〔4〕你认为列不等式的关键是什么?【二】学习研讨1、设置问题情境问题1、雷电的温度大约是28000℃,比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还要高,设太阳表面温度为T℃,那么T应满足怎样的关系?问题2、一种药品每片为0.25G,说明书上写着:“每日用量0.75-2.25G,分3次服用”,设某人一次服用X片,那么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问题3、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以下关系〔1〕2X与3的和不大于-6〔2〕X的5倍与1的差小于X的3倍〔3〕A与B的差是负数2、不等式的意义〔1〕表示不等关系的符号大于:》;大于或等于:≥;小于:《小于或等于:≤;不等于:≠〔2〕不等式的意义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如:3-1》1,-3-2《0,1+2≠4,2X+1《33、课堂练习〔1〕对于式子①5X-6=4②3M≠2③5T+2《1④8X≥2其中是不等式的有〔〕〔2〕用不等式表示以下各语句①A是正数②A与5的和不大于7③A的4倍小于8④A的一半小于3归纳:我们用等式表示数量的相等关系,对于数量的大小关系或不等关系,我们可以用不等式表示。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沪科版 (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沪科版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 动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什么困惑吗?
例2:判断下列各题的推导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口答) (1)因为>,所以<; (2)因为a+8>4,所以a>-4; (3)因为4a>4b,所以a>b; (4)因为-1>-2,所以-a-1>-a-2; (5)因为3>2,所以3a>2a. 答:(1)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2)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
如果a>b,c<0
那么ac<bc(或
ab cc
)就是说不等
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
方向改变。
➢不等式的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
➢不等式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小结: ①在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时, 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字 母,字母代表什么数是问题的关键,这决
如果a>b, 那么a±c>b±c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 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 个整式,__不__等__号__的__方__向__不__变_ 。
如果_a_>_b_,那么_a±__c_>_b_±__c_.
不等式还有什么类似的性质呢?
➢已知 7 > 3 那么 7×5 _>___ 3× 5 ,
7 ×(-5)__<__3×(-5),
已知x>5,那么5<x吗?
由8<x,x<y,可以得到8<y吗?
思考:不等式具有对称性和 传递性吗?
不等式的对称性:
如果a>b,那么b<a
不等式的同向传递性:
如果a>b,b>c,那么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的存在,不等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2.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学习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性质.
学习难点:
不等式的性质3以及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教学过程:
(一)探究性质
1.明确定义
2.不等式的意义:表示生活中量与量之间不等关系的式子.
例题:1.“神七”速度v超过11200米/秒,才能脱离地球引力,飞入太空,怎样表示v和11200之间的关系?
3.想一想:
(1)如果a<b,用不等号连接下列各式的两边.
① a + 2 b+ 2 ② a– 5 b– 5
(2)如果2x-8≥3 ,那么2x 11.
4.小结:
不等式性质1:

(二)探究性质
1.用不等号填空:
①已知5<8,则5×38×3;5×(-3)8×(-3)
②已知 -5>-8,则-5×3 -8×3;-5×(-3) -8×(-3)
归纳: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 .
2.用不等号填空:
①已知6<8,那么6÷28÷2;6÷(-2)8÷(-2)
②已知-6>-8,那么-6÷2 -8÷2;6÷(-2) -8÷(-2)
归纳: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 .
(三)例题分析
例1.(1)若x +1>3,则x 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 __.
(2)2x >-6,则x 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 _____.
(3)-3y ≤5,则y .根据 .
例2.如果m > n .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正确.
(1)m +7 < n +7 ( ) (2)m -2 < n -2 ( )
(3)3m < 3n ( ) (4)9
9n m >( ) 例3.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不等式化为“x a >”或“x a <”的形式.
(1)546x x <- (2)5621x x -+<+
(四)课堂练习
1.用代数式表示:比x 的5倍大1的数不小于x 的
21与4的差_____________. 2.若a >b .下列各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a -1<b -1
B.b a 8
181-<- C.8a <8b D.-a +1<-b -1 3.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若a >b ,则a +1>b +1 ②若a >b ,则a -1>b -1
③若a >b ,则-2a <-2b ④若a >b ,则2a <2b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2、通过实例,探究出有理数除法法则。

会把有理数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及倒数的概念
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0不能作除数以及0没有倒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几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有一个因数是0,积就为0.
2、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a ×
b = b ×a (a ×b )×
c = a ×(b ×c ). a ×(b+c )=a × b + a ×c
3、计算(分组练习,然后交流)(见ppt )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1)6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孩,每个小孩分到几个苹果?
(2)怎样计算下列各式?(-6)÷3 6÷(-3) (-6)÷(-3)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将结果与同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知识,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完成上例,要求6÷3即要求3×?=6,由3×2=6可知6÷3=2。

同理(-6)÷3=-2,6÷(-3)=-2,(-6)÷(-3)=2。

根据以上运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对于两个有理数a,b ,其中b ≠0,如果有一个有理数c 使得c ×b=a ,那么我们规定a ÷b=c ,称c 叫做a 除以b 的商。

2、从有理数的除法是通过乘法来规定,引导学生对比乘法法则,自己总结有理数除法法则,经讨论后,板书有理数除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除得正数,异号两数相除得负数,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以何一个为等于0的数都得0
教师指出:为了使商存在且唯一,要求除数不等于0,即0不能作除数。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计算
(1) (-24)÷4 (2)(-18)÷(-9) (3) 10÷(-5) 引导学生按照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既先确定商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请四位同学到黑板做,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小学里学过有关倒数的概念是什么?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用1除以这个数) 4和+32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为什么没有?
2、小学里学过的除法与乘法有何关系?例如10÷0.5=10×2;0÷5=0×(
51),你能总结总结出一句话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我们已经知道 10÷(-5)= -2 ,又 10×(-
51)=-2 所以就有:10 ÷(-5)=10×(-5
1) 引入倒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那么把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这里(-5)×(-51 )=1,我们把-5
1 叫作-5的倒数。

3、5÷0=?,0÷0=?呢?(这些式子无意义)也就是说0是没有倒数的。

提问:(1)以上两组数的计算结果怎样?(2)5与
51,52-与25-是一对什么数? 由上面的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上述结论称之为有理数除法的第二个法则。

例2(1)写出9,3
2-
,87 ,-1,1,-241的倒数。

(2)计算:(1) (-12)÷3
1; (2) 15÷(-73) (3) (-152)÷(-32) 3、课堂练习:P36练习第1、2、3题
四、总结反思
(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
(2)如何运用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五、作业:P41习题1.5A组第6、7、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