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意义阐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意义阐释
作者:成尚荣
来源:《江苏教育》2011年第22期
20世纪以来,“哲学的一个基本走向,就是迈向意义的世界”。“意义问题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并成为时代主题,生命哲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现象学等无不把人的意义世界作为一个基本的关注焦点。”为此,我们必须关注名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走向,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到名师的意义世界中去。从这个角度理解,“名师的力量”倒不在力量本身,而在对“名师的力量”意义的阐释;认识、把握了意义,也就认识、把握了名师发展的精髓及其规律,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真正走进“人的意义世界”。正是在这方面,苏州的“名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意义阐释范本。
一、名师发展要从个体走向共同体
当下,诸多教育概念需要重新定义。日本学者佐藤学在梳理了21世纪学校应该具备的基本状态以后,他说:“我对学校进行了一个新的定义:学校不仅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协同合作、共同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和教师之间共同合作学习的地方。教师也由以前以教为主的专家,向以学为主的专家转变。”这一定义对名师发展的定义同样具有意义。
关于教师职业特点的一个经典定义是,教师工作具有鲜明的个体性,是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劳动。这固然没错,这一特点还将延续。但是,这一经典定义和这一特点也需调整,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地球是平的”,把人们自然地然而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地球村”不只是说地球变“小”了,而是倡导人们更应合作。俄罗斯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这么说:“学生今天学会合作,明天就有竞争力。”他说的是学生,何尝不适用于今日的教师呢?蔡明正是有这样的体会和认识。她说:“名师往往是学校里孤独的舞者,名师说的话不是一言堂,就是曲高和寡,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一位名师带领几个青年骨干教师,这种个体经营模式下的运作有点像民间作坊……”也许,我们可以对名师发展重新作出解释:名师发展固然依靠自身的努力,但在一个合作的团队中将会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这一合作的团队我们称之为共同体。由此,我们初步的结论是:名师发展正在从个体走向共同体。
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组织形式。所谓理念,共同体倡导合作、对话、协商,逐步建立共同愿景,一如齐格蒙特所说,共同体如同一个家,总是给人们美好、温暖的感觉。这样的共同体是非行政化的、非制度化的,是虚拟的,无规定的和固定的组织形式。所谓组织形式,是强调在理念和共同愿景引领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形成一个载体,大家集合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我以为,苏州市把以上两种理解整合在一起,组建了名师发展共同体。他们所组建的共同体,也似乎是对雅斯贝尔斯判断的应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不再存在人迹罕至的外部世界。世界关闭了,地球的统一出现了。”是
的,名师发展应当从个体发展走向在共同体中共同发展——我们应当把握名师发展,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一定向,应当建立名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的基准点。
二、名师发展共同体的建构要把准一些基本问题
苏州名师发展共同体的建构较好地处理了一些关系,把握了一些基本的要义,逐步形成了共同体建设的一些特点,是值得各地借鉴和学习的。
其一,教育行政部门要用智慧的方式去打造。名师的发展既需要内部动力,也需要外部动力。这种外部动力,当下更多地表现为行政部门的打造。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打造都是有效的,有的打造甚至是无效的。苏州市组建名师发展共同体则不同,其最大的不同是,打造之力瞄准了名师发展的关键,即通过打造激发了名师发展的内部动力,抑或说,打造这一外部动力与名师的内部动力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形成了合力。他们最重要的做法是明晰了打造的策略,归纳起来主要是:着力于制度的设计、平台的明确、要求的严格、活动形式的灵活。显然,这样的打造是智慧的。正因为此,尽管有“被网罗”、“被逼着”、“被发展”的感觉,但最终是幸福的,因为,在这样的打造中,“似乎是束理想的光芒照进了忙忙碌碌的功利现实中,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燃烧了激情”。蔡明说出了共同体成员的心里话。
其二,坚持名师发展共同体的专业性和研究性。名师发展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话题,促进名师发展必须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引领和研究支撑。薛法根对此有深切的认同和体会,他所主持的共同体在专业引领和专业研究方面有三点很好的做法。一是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每一个名师作专业发展的“透析”,让专家“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我们自以为是、一相情愿的规划,用追问及假设加深、拓宽我们的思想,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二是把课程研究作为重点,增强名师的课程意识及其记录的自觉性,学会从课程研究的视角来看问题,“重新审视‘教什么’的问题,寻找最有价值的知识和内容”。三是就某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度对话。薛法根说,“共同体没有功利性的研究指标或培养目标,全然在一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状态下,一起研究”,而研讨要求“各抒己见,往往有激烈的争论”,因而他们常常有新的发现。看来,在共同体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艺是次要的,而培植了专业品质和专业研究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其三,发挥主持人的灵魂和领军的作用。名师发展共同体是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在共同体里所有成员是平等的,研讨的方式是协商式的,但每一个共同体,都规定了主持人。主持人由著名的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担任。他们发挥了以下作用:设计方案,组织活动,主持研究,专业引领,个别辅导,督促、检查,等等。实际上,主持人成了不同学科团队研究、发展的灵魂,起着领跑的作用。高本大说,为当像、当好主持人,要信守两条原则,“由此确立自己的坐标——主持人只是主持人,主持人就是主持人”。他总结了以下三条:守着主体规范,融着伙伴引领,本着不息追求。有了优秀的主持人,才可能建构好共同体,而且完全有可能形成不同的风格以至不同的流派。
三、名师发展要寻找和把握发展的核心因素
名师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在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总有一些因素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我把这些因素称作是核心因素。核心因素总是隐藏在名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发现。
季羡林关注了、研究了、发现了这些核心因素。他首先关注和研究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人间词话》中这么说:古之集大成者,古之有大成就者,总是去追寻三大境界。季羡林认为,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三大境界亦可视作人的发展境界,还可视作人发展中的核心因素。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说人要有独上高楼时的心境,去体验“慎独”,敞开心灵去检视、反思,认识一个本真的我;独上高楼为的是“望尽天涯路”。我常用“地平线”去理解“望尽天涯路”的深意。当我们向地平线前进两步的时候,地平线向后倒退两步;再前进十步的时候,地平线又向后倒退十步。尽管如此,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们向地平线迈进,因为他们知道,地平线存在的价值就是让我们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成功,总得付出,总得刻苦,以至“衣带渐宽”“人憔悴”。但是,这是值得的,是必须的,因为“为伊”,为了向前、为了成功。这种乐此不疲的努力、攀登当然是种境界。我想起居里夫人的话:“成功者总是找办法,失败者总是找借口。”似乎是与居里夫人相映照,比尔·盖茨说:找借口容易,把借口掩饰得非常巧妙也很容易,不过,这只能说明你是个懦弱者。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妨把“那人”看作是成功,明明在灯火最明亮的地方,却不能发现,那是因为没有“众里寻他”。众里寻他,就是寻找和发现,就是探索和创造。只有经历寻找、探索、创造的过程,才能发现,才能获得和拥有。
季羡林同意王国维的见解,而且自然转化为人的发展的境界和因素,那就是:慎独后的远望和抱负,刻苦付出后的坚定和快乐,探索创造后的发现和成功的惊喜。
不过,季羡林又认为王国维所讲的是不全面的,他说至少还应补充两点:禀赋和机遇。他的补充显然是必要的也是准确的。禀赋虽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但它是基础。季羡林提示我们不能忽视人的先天条件,必须善于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了解和把握自己。机遇这一因素同样不可忽视,不同的机遇会有不同的发展。不过,机遇总是公平的,而且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机遇不会来敲你的门。时刻准备,抓住并开发机遇才会走向成功。这样,季羡林提炼并概括了人的发展的五个核心因素,分别从理想与现实、先天与后天、主观与客观、方式与途径进行了准确的分析。不妨用季羡林的分析来观照苏州的名师发展共同体。薄俊生用“高原状态”描述名师发展的状况,黄厚江用“思想瓶颈”描述名师发展的困惑,解惑和改变需要能量,能量来自共同体。薄俊生说名师要有丰富的教育思想,要有“无形的有为”,要开发并培植资源。他们强调的活力正是对名师发展核心因素的聚焦。蔡明则把核心因素聚焦在幸福观上,她对幸福感的体会、感悟既具有学科特点又具有哲思的深度:获得尊重、拥有价值、心灵健康。不难看出,苏州名师把发展的核心因素悄然融入自己的专业生活中了。
四、名师发展要锤炼自己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