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必考考点
高级经济师随考知识点
高级经济师随考知识点1. 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需求的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比如说,我们想买苹果,得是既想得到苹果又有足够的钱去买,这才是有效需求呢。
•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意味着价格越高,需求量往往越低。
就像苹果如果价格涨得特别高,那我们可能就会少买点。
•供给的定义: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例如果农愿意并且能够拿出来卖的苹果数量就是苹果的供给量。
•供给曲线:通常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价格越高,果农就越想多卖点苹果,供给量就会增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的概念: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比如吃一块巧克力,那种甜滋滋的感觉和满足就是巧克力给我们带来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就像我们吃第一个冰淇淋觉得超级美味,吃第二个的时候可能就没那么惊艳了,吃第三个可能就有点腻了。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可以从生产、支出和收入三个角度去核算。
比如说一个国家生产了很多汽车、房子等商品,这些商品的价值总和如果从生产角度算就是GDP的一部分;如果从支出角度看,就是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的支出加上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从收入角度就是生产这些产品的人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恒等式:Y = C+I+G+(X - M),其中Y是国民收入,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购买,X是出口,M是进口。
这就像是一个会计等式一样,从不同方面衡量国民经济的总量关系。
2. 财政与税收•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复习要点汇总
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要点汇总1、经济学1、公有制表现形式:全有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承包、租赁、股份、股份合作、委托经营。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并存;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以按劳分配为主;由计划、财政、金融三方调控。
3、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风险机制。
4、产权包括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等权利;特征:独立性、可分性、流动性、排他性。
5、现代企业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6、现代企业制度内容:法人财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法人治理结构。
7、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特殊因素。
8、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厂商对未来的预期;政策。
9、需求规律例外:某些低档商品;炫耀性消费品;投机性强的商品。
10、供给规律例外:劳动的供给;不可再生商品;投机性强的商品。
11、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为反向变动,与供给量为同向变动。
12、弹性分类:价格、收入、交叉。
1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重;商品耐用度。
14、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15、成本分类: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6、市场结构划分标准:卖者或买者的集中程度或数目;不同卖者之间提供产品的差别程度;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17、市场结构划分:完成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竞争。
18、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GDP=C+I+G+(X-M)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2023高级经济师题纲
2023高级经济师题纲
一、经济学基础
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框架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5. 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与机制设计
二、财政与税收
1.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财政收入与支出
3. 税收制度与税收管理
4. 公债与公债管理
5. 政府预算及其决策过程
三、货币与金融
1. 货币与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3. 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4.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
5. 国际金融体系及其运作
四、企业经营管理
1. 企业战略管理
2. 市场营销策略与技巧
3. 人力资源管理
4. 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
5. 企业创新与变革管理
五、国际经济与贸易
1. 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3.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与管理
4. 国际投资及其风险管理
5.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其影响
六、产业与区域发展
1. 产业发展理论及趋势
2.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3.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
4. 城市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5. 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发展
七、宏观经济政策
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其协调配合
3. 收入分配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
4. 通货膨胀及其控制政策
5. 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应对政策。
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讲解
2015 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讲解(6)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分析(1)计划配置方式的缺陷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资源由国家各级行政部门按照指令性计划分配,也就是由政府直接来配置资源,统一调拨,统一分配是这种体制的特点。
在这种计划方式下,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国家说了算,结果产销不对路,供求失衡现象相当明显,社会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我国解放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粮食、布料、豆制品、肉类制品。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个人消费晶完全凭票证定量计划供应。
买粮要有粮票,买布要有布票,有钱没票是无法买到这些紧缺商品的。
这就是当时经济生活的特征来源北京安通学校。
(2)市场配置方式的运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也相应地从计划方式转变为市场方式。
市场方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稀缺资源从产品过剩部门流向产品缺短部门,由劣势企业流向优势企业,避免了资源和劳动的浪费,那么市场配置方式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自主经营、自负赢亏,因此每个生产经营者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3)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有机结合。
为了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片面性,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但并不排斥计划,国家的计划方式还是必需的。
知识点讲解(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
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
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
简介
《经济学基础》是高级经济师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对考生的经济学知识水平以及应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本文档将对该科目进行简要介绍,并提供一些研究策略和方法。
学科内容
《经济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经济学基本概念:介绍经济学的定义、对象、特征以及主要研究方法。
2. 微观经济学原理:涉及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等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3. 宏观经济学原理:介绍国民经济总体规律、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4. 产业经济学: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产业政策等内容。
5. 国际经济学: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济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研究策略和方法
在研究《经济学基础》科目时,考生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和方法:
1. 系统研究: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研究,逐步建立起完整
的经济学知识框架。
2. 深入理解: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理解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概
念和逻辑关系,而不仅仅是背诵公式和定义。
3. 多练:通过大量的练题,提高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参考过去的高级经济师考试真题进行训练。
4. 总结方法:研究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归纳出经济学知识的关
键点和重要规律,并形成自己的研究笔记和思维导图,方便复和回顾。
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针
对性的复习,相信考生能够在高级经济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加油!。
经济师考试知识点速记
经济师考试知识点速记
1.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 经济增长:GDP、GDP增长率、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
- 通货膨胀:CPI指数、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物价上涨
- 失业率: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国际贸易:贸易逆差、贸易顺差、贸易政策、汇率
- 财政政策:政府开支、税收政策、预算赤字、债务水平
2.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 需求与供给: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市场平衡、价格与数量关系
- 弹性: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价格弹性
- 市场结构: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完全竞争
- 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
- 资源配置:生产可能性曲线、效率、效用最大化
3. 金融知识点:
- 货币市场:短期借贷、票据市场、短期政府债券
- 股票市场:股票发行、股票交易、股票指数
- 债券市场: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债券期限、债券利率
- 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对冲基金
4. 经济政策知识点:
- 货币政策:货币供应、利率调整、央行操作
- 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
- 微观调控:垄断管制、反垄断政策、产业政策、补贴与税收
以上仅为概括,具体考试知识点还需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详细了解。
高级经济师常考知识点
高级经济师常考知识点知识点一:财政概述(一)财政的本质财政,又称国家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财政又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
1.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的基本特征是财政区别于其他分配范畴的属性,主要表现为分配主体、分配对象和分配目的的不同。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
分配主体是指分配的决定者。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这是因为:①财政分配以国家为前提,国家决定着财政的存在、发展和分配范围。
非国家为主体的分配都不属于财政分配。
②在财政分配中,国家处于主动的支配地位。
国家是财政分配活动的决定者和组织者,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规模,财政支出的使用方向,都决定于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⑧财政分配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有法律规定做保证,因而财政分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
(2)财政是以社会产品为客体的分配。
分配客体是指分配的对象。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
但是真正能纳入财政分配的只是社会产品的一部分。
从财政分配的价值形态看,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M,由此构成财政资金的主要内容。
在特定情况下,财政分配也包括一部分劳动报酬V和一部分补偿基金C.(3)财政是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共同需要为目的的分配。
财政分配的目的就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
在现代社会,国家利益于社会公共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国家职能之所在。
因此,财政分配的目的除了保证国家执行其统治职能的需要外,还包括满足公共设施建设、文教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需要。
(4)财政分配的形式——包括实物、力役形式和价值形式2.财政的本质任何财政体现的都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与国家的关系决定了财政的本质。
国家的性质决定财政的性质。
财政是与国家一同发展的,财政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
不同社会制度下,国家的性质不同,财政性质不同,体现的分配关系也不同。
高级经济师考试要点
高级经济师考试要点高级经济师考试是一个对经济学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对于从事经济管理和咨询工作的人来说,拥有高级经济师资格证书是一个重要的职业资质。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级经济师考试的要点,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以及备考建议。
一、考试科目高级经济师考试主要包括以下科目:1.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熟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会计与财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考生需要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准则,掌握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决策的方法,具备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3. 经济法规与法律经济法规与法律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熟悉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掌握经济法律的基本理论和法律法规,具备分析并解决经济问题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4.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考生需要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内容,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5. 经济实务经济实务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在经济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要熟悉我国的经济形势和政策,了解国内外经济动态,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备经济咨询和决策辅导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高级经济师考试的内容与各科目的考试大纲相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知识掌握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各科目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学的GDP计算方法、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等;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投资决策模型等;经济法规与法律的民商法基本原则、合同法的适用等。
2. 方法应用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科目的方法和技能,包括宏观经济学中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评估方法;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决策方法、管理会计的成本控制方法;经济法规与法律中的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应用。
高级经济师考试题目和题库
高级经济师考试题目和题库一、货币银行的职能和作用1. 解释货币银行的概念和基本职能。
2. 分析货币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宏观经济学基础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解释宏观经济学中的主要概念,如GDP、通胀率、失业率等。
3. 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1. 介绍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区别。
2. 分析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势和不足。
3. 探讨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责。
四、供给与需求理论1. 解释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分析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决定的影响。
3. 讨论供给与需求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消费与储蓄理论1. 解释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含义和形式。
2. 分析消费和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探讨消费和储蓄的动态调整机制。
六、投资理论与实践1. 介绍投资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投资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讨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七、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1. 解释货币供应的概念和方式。
2. 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3. 探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八、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1. 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式。
2. 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讨论国际贸易政策的策略和应对措施。
九、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金融1. 解释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
2. 分析国际金融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 探讨国际金融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十、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1. 介绍经济增长的概念和模型。
2. 分析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制约因素。
3. 讨论经济增长的政策和策略选择。
总结:本文通过对高级经济师考试的题目和题库进行整理,涵盖了货币银行的职能和作用、宏观经济学基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供给与需求理论、消费与储蓄理论、投资理论与实践、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金融、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考生可以更好地备战高级经济师考试,提升自己的经济学专业素养和应试能力。
高级经济师口诀记忆大全
高级经济师口诀记忆大全1. 经济学基础- 政府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 供求关系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 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有关。
2. 宏观经济学- GDP衡量国家经济总量。
-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
-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收入相等。
3. 微观经济学- 边际效用递减指的是每单位额外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递减。
-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之和。
- 市场供给是个体供给之和。
4. 产业经济学-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利润最大化。
- 垄断市场有高度市场支配力。
- 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价格。
5. 财政与货币- 货币是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 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 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活动减缓。
6. 国际贸易- 贸易保护主义会限制国际贸易自由化。
- 汇率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竞争力。
- 贸易逆差指进口大于出口。
7. 金融市场与投资- 股票市场提供股票买卖和融资功能。
-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
- 投资组合的分散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
8. 经济法规- 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 竞争法规范市场行为。
- 合同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框架。
9. 经济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应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
以上是高级经济师口诀记忆大全的概要内容。
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特征和体制框架1. 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本质涵义可以概括为:“以维护产权,促进平等和保护自由的市场制度为基础,以自由选择、自愿交换、自愿合作为前提,以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为特点,以市场机制导向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
”依此涵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并不在于“市场”和它的“机制”与“功能”,而是与“私有”、“契约”、“独立”相对应的“产权”、“平等”、“自由”等具有鲜明价值判断特性的行为规范性质的制度,是建立一种通向文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主张和追求。
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平等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是市场交换规则普遍化的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进行调节的商品经济。
西方经济学界认为凡是商品经济都离不开市场交换和市场调节,任何类型的商品经济都是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等同与商品经济。
其实,市场经济只是受价值规律自发作用调节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对它的调节作用既有自发的一面,又有被人们自觉利用的一面,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市场调节,但他本身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市场调节和计划经济相结合。
2.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找不到一般特征了,我觉得答他的含义也可以)现代市场经济的含义,即政府给予更多、更大、更强干预的市场经济。
在资本主义早期的自由市场经济阶段,政府也有某些干预,但一般只限于较小的范围。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
打印版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的影响
3. 外汇市场与汇率的基本知识
4.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方式
5.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政策的启示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2. 市场结构与垄断行为的分析
3.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5. 决策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三、经济法基础知识
1. 公司法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2.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的规定与实施
3. 市场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基本概念及运作机制
4. 知识产权法与行政法的关键要素
5. 债权法与债务追索的程序和方式
四、金融学基础知识
1.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及功能
2. 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运作原理和监管要求
3.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 投资基金和投资组合的构建与管理
5.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以上是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的提纲,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建议您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实现更好的考试准备和成绩。
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必考考点
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必考考点我国产业布局的历史轨迹,表现为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逐渐演变的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1949-1978 年:均衡产业布局政策建国初,占国土面积不到 12% 的东部沿海地带,聚集了全国 70% 以上的工业,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京、南京、无锡化市的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 94% ,内陆地区近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
所以,采取大规模向内地推行工业化模式,以求均衡发展。
均衡产业布局政策选择的评价:当时的产业布局主要是以政策导向为主,重工业不仅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继续发展,而且在中西部也大规模推进重工业化过程,选择的布局地点也以战备为需要。
因此,我国重工业化布局不具有比较优势特征,是缺乏效率和效益的重工业化。
同时,这种又调生产力的均衡布局和地方工业自成体系,违背比较优势原则的政策,造成了我国工业体系遍“地开花”改革前我国政府对空间公平的追求基于对效率的提高,用整体的效率损失换取区域的均衡发展,表现为近 30 年时间全国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都处于增长缓缓乃至停滞状态。
(2)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产业布局政策1978 年以后,在对传统计划体制进行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主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侧重公平转向侧重效率,一改过去的均衡发展,实施区域经济倾斜发展战略,把建设的重点转向东部沿海地区。
无论是引进外资、国家投资、优惠政策方面,产业布局政策都倾向于东部。
第一,非均衡产业政策对我国的积极的影响:产业布局经历了从均衡到非均衡较转变后,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分布,由南向北展开的布局;根据各地域的优势,初步形成了产业布局的地域分工;一批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增强,有效带动了周围区域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劳动作用增强,形成了工业密集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
第二,非均衡产业布局的负面影响:地区经济差距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考试经济基础精华考点四五六
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精华考点四、五、六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精华考点四一、合同的履行规则(一)约定不明时合同内容的确定规则1、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依照上述履行原则仍不能确定的,适用《合同法》的下列规定:(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2.合同约定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
违约要承担价格制裁。
3.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二)向第三人履行和由第三人履行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三)中止履行、提前履行与部分履行1.中止履行。
债权人分立、合并或者变更住所没有通知债务人,致使履行债务发生困难的,债务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将标的物提存。
2.提前履行。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2023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2023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梳理一、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GDP、GNI、GNP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意义;-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等构成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要素;-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支出、供给、货币、利率和汇率等方面的知识。
2.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 经济增长的测度方法,包括实际GDP增长率、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等;-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教育、法制、自然资源等。
3.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内涵、分类以及作用;- 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应及其限制。
二、微观经济学1. 市场需求与供给- 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基本概念;-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形成及其对价格与数量的影响;-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如技术进步、税收政策等。
2. 生产与成本- 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增长模型等基本概念;- 成本的分类与测算方法,如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平均成本等;- 供给的基本决策,包括短期与长期供给决策模型等。
3. 市场结构及公司行为- 国内与国际市场结构的基本形式;- 公司行为与市场结构的相互关系;- 市场失灵及产生的原因等。
三、国际经济学1.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观点;- 贸易模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贸易政策及其调整手段;- 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世界贸易组织。
2. 国际货币金融- 国际货币市场及其交易形式;- 汇率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 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运动规则;- 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等。
本文对2023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的经济基础知识要点进行了梳理,提供参考。
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学三大模块,详细介绍了各个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技巧等内容。
高级经济师重点内容梳理
高级经济师重点内容梳理
1. 经济学基础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企业战略管理:了解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估,以及战略管理中的竞争分析、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
3. 财务管理:掌握财务分析、预算编制、资本结构、投资决策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4. 人力资源管理:熟悉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5. 市场营销:了解市场调研、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品牌管理、促销策略等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 管理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如生产决策、成本分析、定价策略等。
7. 经济法:熟悉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8. 统计学: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9. 国际商务: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经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国际商务环境下的风险管理和文化差异。
10. 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高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考试重点可能因地区、院校和考试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你参考相关的教材、课程大纲以及历年真题,以更准确地了解高级经济师考试的重点内容。
高级经济师背诵版
高级经济师背诵版本文档旨在辅助准备高级经济师证书考试的考生进行复和背诵。
以下是重要内容的汇总: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总量运行的规律,分为短期宏观经济学和长期宏观经济学。
短期宏观经济学短期宏观经济学是指在短时间内研究经济总量运行的规律。
例如:-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平衡长期宏观经济学长期宏观经济学是指在长时间内研究经济总量运行的规律。
例如:- 经济增长理论-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家庭、企业等机构的经济行为和交往方式,分为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
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满足需求时的选择和行为。
例如:-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收入与需求- 市场需求和个体需求生产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行为。
例如:-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市场和企业市场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进行货币和资本交易的市场。
其中,货币市场主要涉及短期债务和证券交易,资本市场主要涉及股票和长期债券交易。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金融机构和政府,交易的对象通常是短期债务和高流动性证券。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公司和投资者,交易的对象通常是股票和长期债券。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
其主要涉及商品进出口、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此文档的重点内容,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辅助使用。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取得高分!。
高级经济师考点解析
高级经济师考点解析引言高级经济师是中国国家统计局颁发的高级职称,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需要通过高级经济师考试才能获得这一职称。
高级经济师考试的内容涵盖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统计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考试题目通常涉及理论分析、实际案例分析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级经济师考试中的一些重要考点,并对这些考点进行解析和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高级经济师考试。
宏观经济学考点解析宏观经济学是高级经济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考生需要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政策导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考点:1. 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在高级经济师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GDP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考生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考试中通常会涉及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以及国际货币市场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考点解析微观经济学是高级经济师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它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的运作。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微观经济学考点: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卖方和买方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市场结构的特点和效果。
2.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价格形成的机制和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概念、价格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等。
3.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企业经营决策和市场营销策略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利润最大化条件以及市场细分和定价策略等。
统计学考点解析统计学是高级经济师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它是经济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基础。
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1. 宏观经济学基础
1.1 GDP(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代表了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价值。
可以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
1.2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衡量。
1.3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处于就业状态的人口比例的衡量指标。
通
过失业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以及经济活动水平。
2. 微观经济学基础
2.1 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
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进入平衡状态。
2.2 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或成本。
通过边际效益可以进行最优决策。
2.3 弹性
弹性是指经济变量对于其它变量的敏感程度。
主要有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
3. 国际贸易基础
3.1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
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或服务价值大于进口的情况,而贸易逆差则相反。
3.2 汇率
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
3.3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关税是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非关税壁垒则是除了关税之外的其他限制或要求,例如配额、审批等。
以上是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的简要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资料。
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1、国际经济组织广义的国际经济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或民间团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的具有常设组织机构和经济职能的组织。
狭义的国际经济组织:限于国家政府间组织,不包括非政府间组织。
1、国际经济组织基本特征:它是国家之间的组织,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成员一般是国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非主权实体也取得了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的正式成员或准成员资格;调整国际经济组织成员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调整国际经济组织成员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国际经济组织法。
2、国际经济组织的渊源:各国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律制度和适用于所有国际经济组织的国际条约和习惯规则。
3、国际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成员资格的类型(正式成员和准成员);成员资格的开放范围(向世界各国开放;向特定区域国家开放;向一些国家开放或向某些特定国际商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开放);成员资格的取得(创始成员和纳入成员);成员资格的丧失(自愿退出和强制退出)。
4、国际经济组织的机构:权力机构(会员大会、理事会、股东会);执行机构(由权力机构选举产生);行政机构(秘书处)。
5、国际经济组织的表决制:一国一票;集团表决;加权表决。
6、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律人格涉及的法律:一般国际法;各国国内法;特定国际经济组织的内部法。
7、国际组织与国家的区别:国际组织不拥有主权,其成立的依据是成员国之间签订的条约,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来自成员国的授权,限于执行其职能和实现其宗旨;国际组织不需拥有领土和居民,因而也不需行使领土最高权。
8、国际经济组织的权利能力:缔约权;取得和处置财产的能力;法律诉讼能力;特权与豁免权。
9、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机构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发展委员会组成,其中理事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必考考点
我国产业布局的演变
我国产业布局的历史轨迹,表现为“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逐渐演变的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1949-1978年:均衡产业布局政策
建国初,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工业,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京、南京、无锡化市的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94%,内陆地区近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
所以,采取大规模向内地推行工业化模式,以求均衡发展。
均衡产业布局政策选择的评价:当时的产业布局主要是以政策导向为主,重工业不仅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继续发展,而且在中西部也大规模推进重工业化过程,选择的布局地点也以战备为需要。
因此,我国重工业化布局不具有比较优势特征,是缺乏效率和效益的重工业化。
同时,这种又调生产力的均衡布局和地方工业自成体系,违背比较优势原则的政策,造成了我国工业体系“遍地开花”
改革前我国政府对空间公平的追求基于对效率的提高,用整体的效率损失换取区域的均衡发展,表现为近30年时间全国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都处于增长缓缓乃至停滞状态。
(2)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产业布局政策
1978年以后,在对传统计划体制进行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主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侧重公平转向侧重效率,一改过去的均衡发展,实施区域经济倾斜发展战
略,把建设的重点转向东部沿海地区。
无论是引进外资、国家投资、优惠政策方面,产业布局政策都倾向于东部。
第一,非均衡产业政策对我国的积极的影响:产业布局经历了从均衡到非均衡较转变后,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分布,由南向北展开的布局;根据各地域的优势,初步形成了产业布局的地域分工;一批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增强,有效带动了周围区域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劳动作用增强,形成了工业密集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
第二,非均衡产业布局的负面影响:地区经济差距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980~1992年群间,中部同东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对差距由31.2%扩大到了43.1%,西部同东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43.8%扩大到50.5%;区域经济磨擦,地区封锁日趋强化。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财税实行“分灶吃饭”和分权体制改革以来,区域中的地方政府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力,区际关系开始按市场规则行事,由于转轨时期新旧体制的磨擦,使区域经济形成经济活跃经济紊乱并存的局面;产业布局非区位化,引发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布局中重复引进,浪费现象严重;注重地区经济倾斜,忽视产业倾斜。
我国在产业布局实践中对东部进行了全面倾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的农业、能源、原料和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