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温度的关系PPT
温度与园林植物
第二节温度与园林植物一、三基点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最低温、最适温和最高温称酶活性的“三基点”温度。
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也服从“三基点”温度。
最低温:在该温度以上酶才开始表现活性,并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最适温:该温度时酶活性最高。
最高温:达到该温度时酶失去活性。
一般原产低纬度地区的植物,生长温度的三基点温度高,耐热性好,抗寒性差;反之。
两者之间有过渡。
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维持生命。
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死亡。
三基点温度之外,还可以确定使植物受害或致死的最高与最低温度指标,称为五个基本点温度。
作物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都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通常维持作物生命的温度范围大致在一10C到50C之间,而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约为5C到40C,农作物发育要求的温度则又在生长温度范围之内,通常为20〜30°C。
在发育温度范围外,作物发育将停止,但生长仍可维持;当温度不断降低,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但作物生长停止,而且生命活动亦受到阻碍,受低温危害,甚至受冻致死,大多数作物生命活动的最高温度为40〜50C之间。
0C:土壤解冻或冻结的标志5C:喜凉植物开始生长的标志。
10C :喜温植物开始播种或停止生长的标志。
15C :大于15C期间为喜温植物的活跃生长期。
20C :热带植物开始生长的标志。
不同作物或不同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三基点温度是不同的。
作物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生理过程,如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等的三基点温度也不同。
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为0〜5C,最适温度为20〜25C,最高温度为40〜50 C ;而呼吸作用分别为一10C,36〜40C与50C。
有人研究,马铃薯在20C时光合作用达最大值,而呼吸作用只有最大值的12% ;温度升到48C时,呼吸率达最大值,而光合率却下降为0。
园林生态学 第三章 园林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
●大多数花的最佳贮藏温度为0-5℃,而热带花的最佳贮藏温
度为8-12℃。
5、温度调控与防寒
●冷室花卉,冬季在1-5℃的室内可越冬; ●低温温室花卉,最低温度在5-8℃才能越冬; ●中温温室花卉,最低温度8-15℃才能越冬; ●高温温室花卉,最低温度在15-25℃才能越冬。
●影响植物低温伤害的外界因素,包括低温状况和环境条件。 低温状况主要有极端低温值、低温的持续时间、温度的变化 速度和土壤低温;外界环境条件包括日照长短、光照强度、 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营养。 ●植物能否受害,最终取决于植物本身的抗性。 ●提高植物的抗寒性的主要途径有抗寒锻炼、喷施化学物质及 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 。
三、我国园林植物的分布
第四节 温度在城市园林调控中的应用
一、园林植物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
1、园林植物的遮荫(降温)作用
“大树底下好乘凉” 主要通过植物群落内地表太阳辐射的再分配实现。
不单纯是对地面的遮荫,对建筑物的墙体、屋顶等也具遮荫 效果。
2、园林植物的凉爽(增湿)作用
通过蒸腾吸收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产 生凉爽效应。
二、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生态效应
1、节律性变温与温周期
植物随昼夜、季节等有规律的温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反 应称为温周期现象(thermoperiodism) 。
日温周期现象,即通常听说的昼夜变温,是指一天内温度随
着昼夜的交替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季温周期现象也称季节变温,是一年中温度随春、夏、秋、
用——直接伤害
2、极端低温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间 接伤害
冻拔(frost heaving):由于气温下降,引起土壤结冰,体积 增加约9%,随着冻土层的不断加厚、膨大,会连带苗木上 举,解冻后,根系裸露地面,严重时会倒地死亡。 冻裂(frost cracking):温度较低时,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使树 木受光面迅速升温,在不照射或入夜后气温迅速下降,使树 木受光面和背光面产生较大温差,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弦向 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又称为冻旱,是指尽管 土壤水分充足,但由于土壤低温或土壤溶液盐分浓度高而使 植物根系吸收不到水分,地上部分因气温较高却不断蒸腾失 水所引起的水分失凋致使叶片变黄、枝条受损甚至整株苗木 生长受抑制乃至死亡的现象。
植物与温度的关系 PPT
物候期可以预报农时活动,预报虫害,推 测未来气候的变迁等。
研究生物季节性节律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 的科学称为物候学(phenology)。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极端温度常常成为制约 生物分布的重要因子
有效积温法则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 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 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 数。用公式表示:
K=N·(T-T0) K为有效积温(常数) 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 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 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 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
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1)形态上 茸毛、鳞片 叶片发亮、呈白色、银白色 叶片叶沿向阳;叶片折叠 树干和根茎有厚的木栓层
(2)生理上 A.降低细胞的含水量,增加糖盐浓度 B.增强蒸腾作用 C.反射红外线
(3)行为上
热驯化
在热胁迫数小时内热驯化就会完成。 在炎热天气中,早晨热抗性弱而下午热抗性强。 冷天气中解除锻炼或热抗性损失发生较慢,需几天才
耐冻植物(freezing-tolerant plant)
高温胁迫及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破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 破坏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的平衡 使蛋白质凝固变性,破坏酶的活性 ,妨碍
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导致有毒物质积累 而伤害生物。 影响受精过程 突然的高温使树皮灼伤甚至开裂,导致病 虫害入侵。
平均气温、节律变温、 温差、积温、极端温度 等多种温度因子的综合 作用
温度生态类型(图)
广温植物 窄温植物
低温窄温植物
冰雪藻
高温窄温植物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作用
物候现象或种植业生产活动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温度。
*
8.2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作用
1.1 园林植物栽培常用的温度指标
3)积温
是指植物完成其生活周期或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的一定温 度的总量。积温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
● 活动积温,是指植物生长期或某发育阶段内高于或者等于生物学下限 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即:A=TN。
● 北方,在土壤冻结前、春季土壤解冻后和南方在冬季栽 植绿化树木就是利用了根系继续生长的这个有利因素。
*
8.2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作用 1.3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温度与种子萌发 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促进酶的活性和种子的生理生化反应,从 而加速种子的发芽生长。
● 一般温带树种的种子,在0~5℃开始萌动。多数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5~30℃,最高温度为35~40℃,温度再高就对芽产生有害作用。
● 在温带地区,一些一、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百合、鸢尾、郁 金香、风信子、牡丹、芍药等)必须经过春化阶段。延长春化时间 或适当降低春化温度可缩短植物达到开花的天数或提高开花率。
● 在果实成熟期需要足够的温度促进果实的呼吸作用,使果实内有机 酸分解和氧化加快,使果实味甜,着色好,温度不足则相反。
● 昼夜温差大能提高果实含糖量,促进植物结实。
● 有些温带和寒温带树木的种子则需要有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萌发,如蔷薇 科植物中的苹果、桃、梨、樱桃等种子经过低温(5℃左右)处理1~3个 月,萌发率可达90%以上。 变温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主要是由于降温后,可以增加氧在细胞 中的溶解率,从而改善了萌发的通气条件以及提高了细胞膜的透性。
● 有些种皮较厚的种子,经过变温处理后,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 ● 有些需光萌发的种子受到变温处理后,在黑暗中也能萌发。
2.2园林植物与温度2
3、积温
积温是指植物完成其生活周期或完成某一生 长发育阶段所需的一定温度总量。可分为活 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是指植物生长期或某发育阶段内高于或者等于生 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表示为某一时期内等 于或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与该时期天数的乘 积,即:A=TN。 T为当地某一阶段的日平均温度;N为某一阶段的天数。 有效积温是某植物生长期或某发育阶段的日平均气温减去 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之和,即K=(T-T0)N。 K为有效积温,T0为生物学下限温度,T和N同上。 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积温总量,如柑橘整个生长发育周期 需要大于10℃的有效积温4000-5000℃,紫丁香开花需 要有效积温202℃。 根据积温多少可确定某作物在某地能否正常成熟,为引种 和品种推广提供了依据,引种时,要考虑引种区的积温条 件才能取得成功。此外,还可以为确定各地种植制度提供 依据,并可用积温做为指标之一,划出区界,做出区划。 此外,在杂交育种、制种工作中,利用积温来推算适宜播 种期,以达到父母本花期相遇。
温度(℃)
2、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1)温度与植物根系生长
温度直接影响地下部分根系的生长及其对水分、矿物质的吸 收。因为土壤降低时能增加水分的黏度,从而降低了水分及 溶质进入根细胞的速度,并妨碍它们在体内的运转。喜温树 种比耐寒树种受低温影响更为显著。但过高的土温能使根系 过早成熟并木栓化,减少了吸收的总面积。高温还会破坏根 细胞内酶的活性,破坏根的正常代谢过程,从而影响根的吸 收能力。 土温稍低于气温对植物吸水、吸肥最有利,因为根系生长温 度比地上部分生长温度低,除了土壤过分干燥和冻结外,树 木根系几乎全年都能生长。所以北方在土壤冻结前,春季土 壤解冻后造林,南方冬季造林,都是利用了根系继续生长的 这个有利因素。
第3章(三)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3 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
温周期现象(thermoperiodism):生物 对温度节律性变化的反应。 许多生物在昼夜变温环境中比在恒温环境 中发育更好。 植物在昼夜变温中,种子萌发、生长、开 花结实及产品质量均有所提高。
动物对昼夜温差适应,表现在活 动节律上,有昼行性的、夜行性 的及晨昏性的。
休眠:是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者不活 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生 理机制。
动物休眠:冬眠 夏眠
植物休眠:冬眠 (落叶)、种子休眠
谢谢!
温度对恒温动物分布的直接限制较少,
但也常常通过影响其他生态因子(如 食物)而间接影响其分布。
Science 2011,333:1024-1026
Science 2011,333:1024 -1026
5 物候学(phenology)
1)定义:研究生物的季节性节律变化与环 境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叫物候学。
烟草
冻害: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 (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形成冰晶而造成 损害,原因是冰晶使原生质膜破裂和原 生质的蛋白质失活。
茶
热害: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 成的损害。
温度变化速度:温度变化速度越快, 对生物造成的伤害越大。
2 温度对动物的影响
体型变化:温度每上升1.8度,冷血动物体型将会萎缩
高寒植物: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 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面 生有蜡粉和密毛,植物矮小并常成 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 这种形态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温度,减 轻严寒的影响。
动物 Bergman 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
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 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 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相对较少。
第三节-植物生产与温度ppt课件
主要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
基本温度℃ 作物名称 最低温度 最适温度
小麦
3--4.5
25
大麦
3--4.5
20
玉米
8--10
32--35
水稻
10--12
30--32
豌豆
1--2
• 对于小麦等长日照作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发育 加速,完成发育要求的积温较少,在短日照下反 之。
(三)休眠期中温度与发育的关系
• 植物的种子或植株,在发育过程中常有 一段休眠期,为了打破休眠,它们要求足 够时间的一定的温度等条件,不少植物为 了打破休眠常要求较低的温度。这种特殊 情况与积温学说温度高则发育快有一定出 入,在研究温度与发育的关系时不容忽视。 小麦等作物在通过春花阶段时也要求一定 时间的低温。
寒的作物容易发生。
• 冻害:在0 ℃以下的低温危害称为冻害 。 • 霜害:是指春秋季节由于温度急剧下降到0 ℃
或以下 ,作物叶面结霜使其受害。
• 热害:即高温危害(如小麦干热风),比冷害 和冻害发生少。
• 讨论:发生冷害、冻害、热害的原因。P58
(六)无霜期
• 无霜期是指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 早一次霜冻出现之间的天数,如黄淮平原 为170—200d,长江中下游为210—280d。
• 无霜期也是满足作物生长安全温度的指 标,在无霜期内,各种作物均能正常生长。 因此,无霜期的长短也是确定作物布局和 种植制度的重要依据。
• (七)积温(下面将详细讲解)
二、温度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 (一)积温
• 1、积温及其对发育的影响 • 只有当气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物才能完成
植物与温度的关系简介
植物与温度的关系简介1. 温度的生态意义任何植物都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着温度变化的影响。
首先,植物的生理活动、生化反应,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
一般而言,温度升高,升理生化反应加快、生长发育加速;温度下降,生理生化反应变慢,生长发育迟缓。
当温度低于或高于植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长逐渐缓慢、停止,发育受阻,植物开始受害甚至死亡。
其次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它因子如湿度、降水、风、水中氧的溶解度等的变化,而环境诸因子的综合作用,又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温度的变化规律温度的时间变化可分为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春、秋两季适中;一天中的温度昼高于夜,最低值发生在将近日出时,最高值一般在13~14时左右,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温度的空间变化主要体现在受纬度、海拔、海陆位置、地形等变化的制约上。
一般纬度和海拔越低,温度越高;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温度变化的影响较为复杂。
植物属于变温类型,植物体温度通常接近气温(或土温),并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有一滞后效应。
生态系统内部的温度也有时空变化。
在森林生态系统内,白天和夏季的温度比空旷地面要低,夜晚和冬季相反;但昼夜及季节变化幅度较小,温度变化缓和,随垂直高度的下降,变幅也下降;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林内外温度差异越显著。
3. 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节律性变温就是指温度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两个方面。
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昼夜温差大则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利,并能提高产品品质。
此外,昼夜变温能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在大陆性气候地区,树线分布高,是因为昼夜变温大的缘故。
植物适应于温度昼夜变化称为温周期,温周期对植物的有利作用是因为白天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适当低温使呼吸作用减弱,光合产物消耗减少,净积累增多。
温度的季节变化和水分变化的综合作用,是植物产生了物候这一适应方式。
小学科学天气与动植物课件ppt
02
春夏秋冬的季节性变化,使得动植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活习
性和繁殖策略。
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影响
03
全球气候变暖等长期趋势,导致动植物种群分布、迁徙模式等
发生根本性改变。
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系统冲击
1 2
极端气候事件定义及类型
如干旱、洪涝、暴风雪等,这些事件对生态系统 产生严重冲击,甚至导致局部生态灾难。
雪天通常气温较低,需要注意保暖。
阴天
天空阴沉
阴天时,天空云层密布,阳光无 法穿透云层照射地面。
气温适中
阴天通常气温适中,不会过于寒冷 或炎热。
空气湿润
阴天空气湿度较高,有利于植物生 长和人体健康。
03 不同天气下动植物表现
晴天时动植物活动情况
动物活动频繁
在晴天,许多动物会外出觅食、繁殖和进行其他活动,如鸟类鸣唱、昆虫采蜜 等。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和动植物 保护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的天气变化和动植物保
护挑战。
宣传天气对动植物生存的 影响
通过科普教育、媒体宣传等途径,提高公众 对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生存和繁衍影响的认识 。
普及动植物保护知识
向公众普及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公众 关注并参与到动植物保护行动中来。
鼓励观察和研究
鼓励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研究天气变化 对动植物的影响,为科学研究和保护行动提 供数据支持。
天气因素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影响
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生态系统恢复,而极端天气事件则可能延缓或阻碍恢复进程。
提升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天气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提高人类对生态 系统恢复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植物和温度的关系[剖析]
植物和温度的关系植物和温度的关系1. 温度的生态意义任何植物都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着温度变化的影响。
首先,植物的生理活动、生化反应,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
一般而言,温度升高,升理生化反应加快、生长发育加速;温度下降,生理生化反应变慢,生长发育迟缓。
当温度低于或高于植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长逐渐缓慢、停止,发育受阻,植物开始受害甚至死亡。
其次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它因子如湿度、降水、风、水中氧的溶解度等的变化,而环境诸因子的综合作用,又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温度的变化规律温度的时间变化可分为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春、秋两季适中;一天中的温度昼高于夜,最低值发生在将近日出时,最高值一般在13~14时左右,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温度的空间变化主要体现在受纬度、海拔、海陆位置、地形等变化的制约上。
一般纬度和海拔越低,温度越高;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温度变化的影响较为复杂。
植物属于变温类型,植物体温度通常接近气温(或土温),并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有一滞后效应。
生态系统内部的温度也有时空变化。
在森林生态系统内,白天和夏季的温度比空旷地面要低,夜晚和冬季相反;但昼夜及季节变化幅度较小,温度变化缓和,随垂直高度的下降,变幅也下降;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林内外温度差异越显著。
3. 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节律性变温就是指温度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两个方面。
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昼夜温差大则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利,并能提高产品品质。
此外,昼夜变温能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在大陆性气候地区,树线分布高,是因为昼夜变温大的缘故。
植物适应于温度昼夜变化称为温周期,温周期对植物的有利作用是因为白天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适当低温使呼吸作用减弱,光合产物消耗减少,净积累增多。
温度的季节变化和水分变化的综合作用,是植物产生了物候这一适应方式。
植物与温度的关系ppt课件
物的伤害。 原因:低温打破了代谢的
协调性 冻害
冰点以下的低温对生
低温胁迫的类型
物的伤害 原因:冰晶的形成
霜害
生理干旱
14
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1)形态上 油脂、芽鳞、蜡被、茸毛、厚木 栓层、形体矮小等。
(2)生理上
A.原生质特性发生改变
a.减少细胞水分 b.有机质增加
B.吸收更多的红外线 C.休眠
7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
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 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情况 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 预报农时
8
温度日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温周期现象
概念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 昼夜温度变化同步的现 象,称为温周期现象 (thermoperiod)。
温周期现象的生理基础
有利于光合作用
(3)行为适应
15
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1)形态上 油脂、芽鳞、蜡被、茸毛、厚木 栓层、形体矮小等。
(2)生理上
A.原生质特性发生改变
a.减少细胞水分 b.有机质增加
B.吸收更多的红外线 C.休眠
(3)行为适应
16
植物的抗寒锻炼
1)概念 温带植物抗寒性随秋季气温
的逐步降低而逐渐增强的现象, 称为抗寒锻炼(cold hardiness)。 2)影响植物抗寒性的因素 (1)不同植物种类抗寒性不同 (2)植物不同的器官抗寒性不同 (3)外界因素
❖需要低温刺激的发育阶 段称为“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信号开关
5
发育起点温度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低 于某一温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就停止,高 于这一温度,植物才开始生长发育,这一 温度阈值称为发育起点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温带植物5~6℃ 亚热带植物10 ℃ 热带植物﹥18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窄温植物
冰雪藻
高温窄温植物
蓝绿藻 椰子 可可
11
低温窄温植物
广温植物
高温窄温植物
生活强度
温度
12
4.3.2 温度胁迫及其植物的适应
极端温度:超出常态的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低温胁迫及植物对低温 的适应
低温胁迫 临界温度 低温伤害的类型
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植物的抗旱锻炼 植物对低温适应的
物候期可以预报农时活动,预报虫害, 推测未来气候的变迁等。
研究生物季节性节律活动与环境变化 关系的科学称为物候学(phenology)。
10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极端温度常常成为制约 生物分布的重要因子
平均气温、节律变温、 温差、积温、极端温度 等多种温度因子的综合 作用
温度生态类型(图)
❖需要低温刺激的发育阶 段称为“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信号开关
5
发育起点温度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低 于某一温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就停止,高 于这一温度,植物才开始生长发育,这一 温度阈值称为发育起点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温带植物5~6℃ 亚热带植物10 ℃ 热带植物﹥18 ℃
17
植物对低温适应的生态类型
冷敏感植物(cold sensitive plant) 可被冰点以上低温严重伤害的所有植物。
冻敏感植物(freezing-sensitive plant) 这些植物仅靠延迟冷冻时间来防止损伤。在
较冷的季节,细胞液和原生质中的渗透活性物 质如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等增加,以提高对低 温胁迫的抗性。 耐冻植物(freezing-tolerant plant)
50~60 40~50 40~50 约40 25~30
10~20 25~30 15~35 15~25 10~25
30~40 45~50 42~55 40~45 35~42
4
温度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春化作用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法则
❖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 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现象, 称为春化作用。
6
有效积温法则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 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 个常数。用公式表示:
K=N·(T-T0) K为有效积温(常数) 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 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 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 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
对生物的伤害。 原因:低温打破了代谢的
协调性 冻害
冰点以下的低温对 生物的伤害 原因:冰晶的形成
霜害 生理干旱
14
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1)形态上 油脂、芽鳞、蜡被、茸毛、厚木 栓层、形体矮小等。
(2)生理上
A.原生质特性发生改变
a.减少细胞水分 b.有机质增加
B.吸收更多的红外线 C.休眠
第四章 植物生活与环境
4.3 温度的生态作用
1
4.3 植物与温度的关系
4.3.1 温度的生态作用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
4.3.2 温度胁迫及其植物的适应
低温胁迫及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高温胁迫及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3)行为适应
15
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1)形态上 油脂、芽鳞、蜡被、茸毛、厚木 栓层、形体矮小等。
(2)生理上
A.原生质特性发生改变
a.减少细胞水分 b.有机质增加
B.吸收更多的红外线 C.休眠
(3)行为适应
16
植物的抗寒锻炼
1)概念 温带植物抗寒性随秋季
气温的逐步降低而逐渐增强的 现象,称为抗寒锻炼(cold hardiness)。 2)影响植物抗寒性的因素 (1)不同植物种类抗寒性不同 (2)植物不同的器官抗寒性不同 (3)外界因素
温度日变化对植物的生 态作用
(1)促进种子发育,提高 萌发率
(2)促进植物生长 (3)影响植物开花结实 (4)影响植物的产品质量 (5)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9
温度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物候 生物生长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水分
的节律性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生物节律 的现象,称为物候。
物候期(phenological phase): 生 物生长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期。
7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
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 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情况 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 预报农时
8
温度日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温周期现象
概念
植物的生长发 育与昼夜温度变化同步 的现象,称为温周期现 象(thermoperiod)。
温周期现象的生理基础
有利于光合作用
18
高温胁迫及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破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 破坏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的平衡 使蛋白质凝固变性,破坏酶的活性 ,妨碍正
常的生理生化反应,导致有毒物质积累而伤害 生物。 影响受精过程 突然的高温使树皮灼伤甚至开裂,导致病虫害 入侵。
19
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1)形态上 茸毛、鳞片 叶片发亮、呈白色、银白色 叶片叶沿向阳;叶片折叠 树干和根茎有厚的木栓层
热带C4植物 C3植物 温带阳性植物 阴性植物 CAM植物夜间固定CO2
春天开花植物和高山植物 热带和亚热带常绿乔木 干旱地区硬叶乔木和灌木 温带冬季落叶乔木 常绿针叶乔木
5~7 -2~0 -2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35~45 20~30 20~30 10~20 5~15
生态类型
高温对植物的影响及其 生物的适应
高温对植物的生态 作用
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热驯化
植物对高温适应的 生态类型
13
低温胁迫及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低温的危害作用
临界温度:
温度低于一定 数值,生物就会因低温 而受害,这个温度数值 称为临界温度,或称为 “生物学零度”。
低温胁迫的类型
冷害(寒害) 零度以上的低温
2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的代谢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 内才能正常进行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温度三基点
昼夜变温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3
在自然的CO2浓度和光饱和情况下不同植物光合作用 的温度三基点(℃)(引自姜汉侨,2004)
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植物种类
最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