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

合集下载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分析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1.社会保障政策 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 系
1.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概念的涵义 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的商业性交换为原 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 和服务的制度 (2)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 与“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 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在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 念可以互换使用。
定性研究方法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一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决策中的应用?二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实施中的应用?三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四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服务规划中的应用?五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一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1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
(1)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 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 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 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 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 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的关系 既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一些作者甚 至认为这两个概念在欧洲已经基本可以等同使 用了。
第一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

社会政策概论课件 03 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

社会政策概论课件 03 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


义思想。
目录 退出
2.社会政策学科的发源
社会工作的发展:慈善组织会社的成立和个案社会工作

的出现

贫困研究:《伦敦人民的生活与劳动》、《贫困:城镇

生活研究》

社会政策主张:费边主义者主张国家通过实施社会政策

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学科在大学中的起源:20世纪初在伯明翰大学
和伦敦经济学院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和社会行政逐

2002)

➢ 社会政策学是多学科的研究领域(Erskine 1998)

➢ 社会政策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理论和方法具
有多学科交叉特征
目录
--
退出
2.社会政策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 把社会政策界定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集体性的策略。

(詹森)


➢ “社会工程学” 认为它注重各种处理社会问题的行动
退出
--
3.美国社会政策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社 會 政 策 導 論
目录 退出
➢ 美国政策科学的产生:1951年拉斯韦尔(Lesswell)和勒 那(lerner)出版《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
➢ 第一阶段:1930-1960,政策研究的试验期。政策研究被 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尝试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 题。奥格本《近期社会趋势》;斯托弗军队士气研究;学校 中的种族隔离政策的废除。
(Dunn,W.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2.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二三章知识点整理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二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1、《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该法令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

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指出了政府对社会救助的责任;确立了助人自助的理念,体力健全的贫民要进行劳动;规定了要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这就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济贫法所提供的援助极为有限,并且以短期为主,同时受惠者还要以付出个人的尊严和自主权作代价,受到耻辱烙印带来的负面影响。

2、《贝弗里奇报告》又称“贝弗里奇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二战后重建社会福利。

贝弗里奇提出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综合的和基本上涵盖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险体制,以取代旧的国民保险计划。

新的社会保险体制的特点有:以均等缴费和均等待遇水平为基础,充分满足最低限度的生计需求,由被保险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负责其经费来源。

对于社会保险范围以外的人,建立一个国民救助系统予以救助,以补充社会保险系统的不足。

3、美国《社会保障法案》包括两个社会保险计划和三个现金援助计划。

社会保险计划包括老年及遗属保险和失业保险。

三个现金援助计划是分别为盲人、孤儿和未列入老年及遗属保险范围内的老年人而设的津贴计划。

该法案标志着美国的社会福利体制从过去以私人福利为主的模式向强调更多的政府开支的公共政策模式转变。

从地方社会福利模式为主向联邦政府承担更多责任的模式转变。

4、简述20世纪80年代智利养老保险改革及其意义。

20世纪80年代开始,智利率先在拉美国家中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在社会保障运作中引入私营部门的参与和管理,突出反映在智利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上。

1980年,智利推出《养老保险法》,由原先的现收现付模式改为完全积累制,交由民营机构经营运作,减轻政府财政机构的压力。

最大的特点就是劳动者的养老问题个人负责制,政府的管理责任转移给私人管理公司,私人管理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有偿运营,投保者既能够分享较高的收益回报,也可能因投资失败而遭受损失,这样政府的直接责任被缩小到最小限度,而个人的责任却被扩大的极大程度,从而成为社会保障私有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态。

社会政策课程讲义

社会政策课程讲义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政策讲义内容第一编导论: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发展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一、政策1、含义:国家、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各种行动的总和。

2、基本特征:①制度化的行动体系:政策行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体系,由特定组织发起和实施的行动②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达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规范和引导的作用③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④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3、政策(动态行动体系)与制度(规范体系及相对应结构和物质条件)比较(略P5)二、公共政策(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体系中的重要方面之一)1、含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2、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①公共性(最突出):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包括主体、对象、目标和过程的公共性②权威性:政策制定中由公共权威组织制定、实施中的有效执行③价值性:政策行动的价值有限性决定走向④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关注于群体利益分化的矛盾焦点3、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意义a基本目标:为了维护社会中公众的共同利益而不是特定的组织或个人的利益b总目标:以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最基本出发点,在政策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考虑到社会中各个群体的利益差异,尽可能地兼顾和协调各群体的利益(最关键是要努力坚持其公共性原则,最大努力符合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①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②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关照原则和补偿原则)③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④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⑤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一、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1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2、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区别于“包揽”)——即针对现有经济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的不足而采取行动(市场失灵时、组织和协调、调动群体参与)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最基本、重要):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收入维持”计划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8、其他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1、社会福利: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非商业化方式、有公共资金支持)2、社会保护: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①预防性:基本权利、增能;②治疗性:补偿、社会关照)3、社会行政: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社会政策的执行系统、关键性作用)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略)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a贝弗里奇报告b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英国(贝弗里奇)、美国(《社会保障法案》)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a影响:将福利国家作为所谓战后政治共识的主要政纲来维持和发展、受到新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者批评、经济方面冲击b调整与福利改革:撒切尔——社会保障待遇、税收措施等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一、拉丁美洲(智利)1、率先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引入私营部门的参与和管理。

社会政策导论

社会政策导论
• 一、社会政策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联系 •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 • 三、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 • 四、社会政策的研究方式 • 五、社会政策的研究主题
•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社会政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实际存 在的一个政策类别,另一个含义是指对这 个类别的政策的学术研究。
• 对社会政策的学术研究,包括对社会政策 本身以及与社会政策有关的现象进行描述、 分类,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政策的本质、功 能及其与社会整体和各个相关部分之间的 关系等进行分析和概括,给出理论解释。
• 吉登斯把人们对规则的认识程度与规则本 身相联系,将规则分为具有深层特性的规 则和具有浅层特性的规则:
前者指的是在日常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被运 用的规则,是那些介入日常生活大部分构 架的结构化过程的规则。
后者指的是已经用话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甚至以文本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约束力强 的规则,如法律。"
• 韦伯在其《经济社会学》中对体现在人的社会 行为中的规则的类别和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 分析:
• 单就社会政策的研究来说,社会政策的自 觉的学术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起 来的。但是,对国家如何影响或改进人类
的福利的探讨却有着很长的历史了,而且 正是这种探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 为推动国家制定社会政策、承担社会福利
责任的动力之一。不过在当时,这种探讨
• 四、政策与制度
• (一)什么是政策
韦伯在论述团体政治性行为时就对政策给出了 一种解释,他认为政策就是"对某一特定的事 情进行有计划的处理和领导“
本书把政策定义为:政策是正式的社会组织, 包括政府也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组织,为了有 计划地处理某些事务、解决某些问题、做出某 些改变等,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的行动原则 和行动方案。这些行动原则和行动方案的形式 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法律、法令、规划、计划、 条例、规章、规定、指示等。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章 社会工作发展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章 社会工作发展
(3)各区派员对所有申请案件进行个别详细调查,其涉及的项目包括申请人的
(4)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使之能够满足申请人的生活需要。 (三)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贡献 (1)“会社”首创的派友好访问员(friendly visitors)访问申请救济者,以了解
其社会背景并确定应采取的措施。它强调依据调查,按个别情况的不同,对 每一案件分别做出处理。这种强调“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
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一)由来 (二)实施救济的方法 (1)成立一中央的管理与联系机构,并将伦敦全市划分为若干区,每区成立一
(2)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申请救济案件的总登记,另特设咨询部, 供济贫法执行人员、各慈善组织及个别慈善家搜集有关申请救济者的材料, 使不少同时向多个救济机构“求助”
校习艺;(3)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4)对沿街乞讨者不准施舍,以取 缔无业游民,并不使贫民依赖成习。 (二)“爱尔伯福制” 其具体内容为:(1)将全市划分为564段,每段约有居民300人。(2)每段设赈 济员一人,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为荣誉职。(3)赈济员的工作有 二:其一是发放赈济款。求助者须与赈济员接洽。接案后,赈济员应首先赴 求助者家庭作家境调查,经调查确实需要救济者方能给予帮助。救济实施后, 每两星期再前往调查一次。发放依据法律所规定的最低标准赈济款,不许贫 民养成依赖心理。其二是从事段内贫穷的预防工作,如介绍职业、训练与管 理游民等。(4)全市每14段设一赈济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领导区内各段 赈济员,并由区内14段联合组成一赈济委员会,由区监察员任主席,每两星 期开会一次,讨论有关全区赈济工作。(5)全市设立由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 委员会,由委员九人组成,作为全市最高救济机关,统一管理、支配全市济
复习题思考

02 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02 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4
社会学概论 管理学院
李佑波
赫伯特· 斯宾塞(1820--1903)
赫伯特·斯宾塞, 西方社会学史上早 期社会学家,实证 主义者,英国社会 学的奠基人。 《综合哲学》1862 -1896年,分五部 分。
5
社会学概论 管理学院
李佑波
与孔德的物理学倾向不同,斯宾塞的 理论具有生物学的倾向。 社会学理论主要围绕社会有机体和社 会进化两方面展开。 社会类型研究
10
社会学概论 管理学院
李佑波
主要观点: (1)强调对个人行动的研究,主张 “解释性社会学”; (2)对社会行动类型的划分; (3)提出考察现实的概念性工具 “理想类型”; (4)对社会组织的权威类型及现 代社会组织的特征的分析。
11
社会学概论 管理学院
李佑波
马克思(1818--1883)
一位影响了世界历史 发展的大师,他用他 的睿智和奋斗硕果改 变了世界一半以上人 口的命运,他的思想 盛极一时,今后,他 仍将指引我们前行的 道路!
李佑波
三、挫折和恢复发展(1949-)
挫折(1949-1978) 恢复发展(1979-)
18
The End!

19
8
社会学概论 管理学院
李佑波

主要观点: 1. (1)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对“社会 事实”的界定;
一切行为方式,不论他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 的,凡是能够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 者说,普遍存在于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 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表现如何,皆社会 事实。(Social facts )
2. (2)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功能分析,
6
社会学概论 管理学院
李佑波
2、形成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特征: 确立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代表人物:迪尔凯姆 韦伯

社会政策概论学习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学习要点

附件4:《社会政策概论》课程学习要点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政策的基本特征2.社会政策的定义3.社会政策的实质4.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5.“社会福利”概念的含义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6.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7.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8.美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9.西方“福利国家”危机10.拉丁美洲国家社会政策发展的一般情况11.韩国社会政策发展简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12.社会政策概念的提出13.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14.美国社会政策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15.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16.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17.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中的作用18.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19.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20.社会政策主体的基本含义21.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22.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主要的责任和作用23.现阶段社会政策主体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24.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惠型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25.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益者”26.社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和间接受益者分析27.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8.哪些人和群体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9.什么是“弱势群体”30.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31.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32.民间的资源调动方式33.什么是社会支出34.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35.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36.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优点及问题37.我国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38.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39.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40.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其他因素41.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42.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43.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44.社会政策管理的组织模式45.福利管理中的漏洞问题46.社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重要性47.社会政策变动的方式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48.“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49.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主张价值关联的倾向50.公平与效率51.人道主义与人权观念对社会政策的影响52.“第三条道路”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53.社会政策水平的评价指标54.社会政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5.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测量中的特殊性56.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基本要求57.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58.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及社会分析59.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60.国家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角色61.在社会政策领域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62.社会政策与利益集团63.公民参与的方式64.不同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65.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66.全球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67.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影响68.国际组织影响社会政策的方式69.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

社会政策复习整理

社会政策复习整理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政策(一)定义: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二)基本特征1.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2公共政策(一)定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二)基本特征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

(三)如何理解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所谓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是指某种政策相对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

这种相对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价值观为基础做出的主观判断。

(四)目标1.应该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利益。

2.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

5.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社会政策(一)定义: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二)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三)主要领域(了解)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四)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1.“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福利项目大多是由政府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直接投入并管理,所以划分是否属于社会福利项目,只需要看它是否在公共资金或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提供非商品化的物质和服务帮助,使服务接受者可以免费或低费地获得这些物质和服务。

2.但这两个概念在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上有不同。

(1)表达问题的角度不同。

“社会福利”是指一种既定的制度和过程,可以是人为设计的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

第二讲 总结:社会工作发展历史(学生版本)

第二讲 总结:社会工作发展历史(学生版本)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第一节:社会工作历史起源一、思想渊源1、古希腊、古罗马及希伯来时期的思想根源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3、人道主义价值观时间: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强调人生而平等、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首先,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基础。

人道主义强调人的价值,相信人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造美好生活,而非依赖外在力量。

个人的潜能和价值、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理性和独立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目标。

其次,人道主义也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了方法和途径的支持,科学、理性以及通过社会改革实现美好生活成为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目标的直接基础。

欧洲的思想传统为社会工作专业所主张的利他主义、社会公正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由宗教团体和世俗人士所开展的扶困济弱活动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直接的实践基础。

因此,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因。

二、西方社会工作实践1、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为应对贫困和其他社会问题,颁布济贫法。

意义与贡献:(1)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承认政府有济贫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2)为英国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social relief)事业的方式,成为后来各国社会救助的依据。

(3)(济贫法)政府的参与、专人的负责、院外救济的实施等做法,已隐含某些社会工作的观念与方法;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立一个合法性的前提,是社会工作的开端。

2、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的贡献:汉堡制1788助人自助爱尔伯福制1852改良汉堡制,加强调查、预防、监督等工作,并设赈济款最低标准,规范制度实施意义:两套制度遵循了助人自助、不使贫民养成依赖心理等原则各原则都有相应的济贫事业组织管理架构和程序这些精神与做法对后来的社会工作制度与方法发生了深远影响3.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的贡献慈善组织会社的实践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的贡献:(1)“会社”创造的派友善访问员访问救济申请者,依据调查情况,实施个别化处理,这种“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社会政策导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第三节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概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与理论体系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第三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第二节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节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评估与变动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第二节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类型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第三节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第四节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与社会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社会分析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政策第二节国际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作用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第十二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一)第一节社会保障政策概述第二节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第十三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二)第一节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医疗服务政策第二节住房政策第三节教育政策第四节就业社会政策第十四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三)第一节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第二节残疾人社会政策第三节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第四节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政策第五节反贫困社会政策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政策的概念参见讲稿章节:1-1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大学本科专业(社会学类-社会政策)

大学本科专业(社会学类-社会政策)

大学本科专业(社会学类-社会政策),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社会政策专业的概述与发展历程1.1 社会政策专业的定义与发展背景1.2 社会政策专业的历史发展概述1.3 国内外社会政策专业的现状与特点二、社会政策专业的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2.1 社会政策专业的学科体系与学科基础2.2 社会政策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特点2.3 社会政策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学生实习三、社会政策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3.1 社会政策专业的就业现状与岗位特点3.2 社会政策专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3.3 社会政策专业培养方案与就业指导四、社会政策专业的研究领域及进展情况4.1 社会政策专业的研究领域与学术特点4.2 社会政策专业的科研机构与项目研究4.3 社会政策专业的研究成果与学术影响五、社会政策专业的学科认同与发展趋势分析5.1 社会政策专业的学科定位与认同5.2 社会政策专业的学科交叉与融合5.3 社会政策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六、结语:发展社会政策专业的建议与展望摘要:大学本科专业(社会学类-社会政策)是一种以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它是现代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该专业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成为能够从事各种社会实践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多元化和丰富,主要包括社会政策理论、社会政策调查研究、比较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医疗保障与卫生政策、教育与文化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社区资源管理等多个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社会政策领域的深入认识和掌握,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社会治理知识基础,为其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发展方向上,社会政策专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主要包括社会治理、社会保障、教育、环保、卫生、人力资源、城市规划、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

此外,社会政策专业还包括政府公共政策分析、民间社会组织及其社会政策研究等等。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其基本特点是:1)公共性。

公共政策是面对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

2)权威性。

公共政策要由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

3)价值性。

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的目标具有社会一致性的一面,公共政策的走向往往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2.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各国政府比较重要的政策类别主要有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等几大类。

3.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社会政策:首先,从概念上看,它不是指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领域,而是指其中某些特定的领域;其次,从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最后,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将社会政策定义为,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及其影响内容:1)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强调对贫民实施救济是每个济贫区的责任,并通过委任贫民救济官的方式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地方救济行政体系;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并确认了从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方式;3)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的方式促其自立;4)对失依儿童,以及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抚养。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第二章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第二章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 (四)瑞典学派(北欧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 ) • 学术主张:主张在经济上实行“国有化”、“福 利国家”、“市场经济”三者相结合的制度,强 调收入和财富分配均等化,主张用累进税率来解 决分配问题。 • 代表人物:缪尔达尔、林达尔、俄林等 。 • 影响:根据瑞典学派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瑞典 社会民主党在其长期执政期间,建立了一套社会 福利制度,涉及人们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许多 重要方面,使瑞典成为福利国家的典型。
• (三)凯恩斯主义: • 代表人物及其学术主张: • 1.凯恩斯 :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调节和干预,认为要 解决失业和危机,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刺 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 2. 罗宾逊、卡尔多、斯拉伐、帕西内蒂(新剑桥学派—— 后凯恩斯主义):主张厉行政府干预来改善收入分配失调 的弊端。 • 3.贝弗里奇 :《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1942,即《贝 弗里奇计划》) ,誉为“福利国家之父” 。 • 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加强政府调控,积极干预社会保障事 业的重要理论依据,并直接推动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全 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建立。美国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实践
• (二)福利经济学
• 代表人物及其学术主张: 1.庇古 :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依据,阐述了其“收入均 等化”理论,系统地论述了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建立 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 2.霍布森: 认为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可以通过税收 政策改进财富分配状况以及实行诸如最低工资立法和免费 医疗、老年抚恤金、比较充分的失业救济等“合理的健全 的社会政策” 。 • 影 响:福利经济学的内涵是英国推行“普遍福利”政策 的理论根据之一,它为“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 了理论依据。
• 二、经济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 (一)供给学派 • 学术主张:着重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 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其社会保障 思想包括 ①减税不会加剧贫富悬殊;②社 会福利的税收效果分析。 • 代表人物:拉弗、万尼斯基、罗伯茨、吉 尔德、费尔德斯坦等。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一、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一)多学科理论(二)经济学——资源的利用。

探讨社会政策的成本、效益及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政治学——涉及公共权力的使用和政治过程的影响。

探讨社会政策的可行性。

(四)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阶级和社会统计二、社会政策的理论体系(一)描述性理论威伦斯基与黎贝克:剩余性模型/制度性模型。

蒂特马斯:工业成就——表现模型。

艾斯平—安德森:(1)商品化(2)三个世界模型——工具:非商品化指数盎格鲁——撒克逊模型(自由的)欧洲大陆传统模式(保守的或合作型的)社会民主模式(二)解释或分析性理论一类探讨福利国家产生的原因威伦斯基与黎贝克:剩余性模型/制度性模型。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探讨福利国家存在的合法性的理论一是公民权理论(英国学者马歇尔)二是集体道德责任说(英国学者蒂特马斯)(三)规范性理论第三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社会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一)社会政策学科的方法论基础(二)方法论特点 17包含强烈的价值诉求,强调价值在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社会政策分析的方法(一)什么是社会政策分析(二)基本视角第一,描述性分析一般是指对现有政策的陈述,它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过程分析主要回答“如何”的问题。

第三,评估对社会政策做出评判。

第四,规范性分析包含着有关“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判断。

第五,价值或目的取向——莫罗尼和克里西科强调过程——技术分析强调目的——价值渗透价值渗透在整个政策过程之中,影响着对具体政策议题的选择,以及该议题将如何被界定。

价值是确定政策目标、选择政策方案和评估政策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三、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及分析资料的方法(一)定量研究方法(二)定性研究方法。

【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内容
(6)将贫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体力健全的贫民,必 须强迫这类贫民进入“感化所”或者“习艺所” 进行工作;第二类是不能劳动的贫民,包括患病 的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以及需要抚 养幼小子女的母亲,对于这类救助对象,该法案 规定要让他们进入“救济院”或者采用“院外救 济”的方式进行救济;第三类贫民是指失去抚养 人的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父母贫困从而无法 抚养的儿童等,对于此类救助对象,该法案提出 要对他们采取领养或者寄养的方式进行救助。
• 区为中层组织,每区设一名监察员,领导区 内各段赈济员,并由区内14段联合组成赈济 委员会,定期开会,由监察员任会议主席, 讨论全区济贫工作,并形成报告或提交给上 级组织。中央委员会是全市济贫工作的最高 管理机构,管理全市的济贫所、医院及院外 救济事项,也定期开会。
特点
(1)行政权力集中,监督严密; (2)赈济人员由地方人士义务充任,并且可以连任 ,节省经费,提倡志愿服务精神,有利于积累经验 (3)赈济员管理的区域不大,贫民的人数也不多, 因此可以做到照顾较为周到。; (4)济贫工作不仅注重消极的救助,而且还扶助贫 民自主与自立; (5)赈济员在接受受助者申请和实施救助之前,都 必须作家庭访问调查,有详细的记录,经常开会讨 论问题。
(1)伴随个人责任的智慧性操作; (2)通过科学与学习获得专业素材; (3)这些素材比较实用而且清晰明了; (4)拥有可教育的沟通技巧; (5)朝向自我组织; (6)逐渐形成动机上的利他性。
3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下的社会工作阶段
1942年《贝弗利奇报告》 (1)普遍性原则 每一个公民都是社会保险的对象;同时, 不分贫富,都按统一的费率缴纳保险金,按 统一的标准发放补贴或救济; (2)最低标准原则 发放的救济或者津贴应当足以维持正常生 活,享受救济以实际需要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欧盟社会政策的发展
自 1957 年签订罗马条约后的 40
余年历史中,欧盟社会政策的 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大体上 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总的来讲,欧盟社会政策的发 展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 零敲碎打到逐步系统化、制度 化。
1.第一阶段:萌芽和产生阶段(1957-1985)
1961年,欧洲委员会( Council of Europe)实施“社会宪章”,该宪章确 立了四项社会基本原则:没有性别歧视地获得平等机会和平等待遇的权利, 劳动者获得信息和咨询的权利,劳动者参与决定和提高工作条件和工作环 境的权利,老年人获得社会保护的权利。但是,该委员会不是欧洲经济共 同体的正式机构,所以,它提出的基本原则没有什么约束力。不过,这个 宪章建立的综合、一贯的社会政策目标,成为后来“欧共体社会权利宪章” 的蓝本。70年代初,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区域和社会不平等开始出现,再 者,1973的英国等三国的加入带来了与发起国不同的福利制度模式。(注: 当时,六个发起缔约国的福利制度基本上属于“大陆福利模式”。但是, 后来随着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的加入,80年代希腊、葡萄牙和西 班牙的加入。带来了“盎格鲁—撒克逊/北欧的社会福利模式”和“南欧 福利模式”。)欧共体部长理事会(Council of Ministers)开始认识到建 立欧共体层次上社会政策的必要性,认识到:经济发展本身不应被看成是 最终目的,公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才应当是目的。基于这一认识,1974年通 过了“欧共体社会行动方案”。该方案主要关注与工作环境有关的三个方 面,即充分和更好的就业,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提高,在经济和社会中管理 与工作的决定上以及劳动者在企业活动方面的更多参与。70年代,欧共体 采取的相应社会行动计划主要关注的是贫困、残疾人以及那些在战后经济 繁荣中未获得好处的受排斥群体。这些人的利益在当时强调效率、生产力 和竞争力的经济发展中被严重忽略。 在此,有必要指出,当时的部长理 事会对欧共体(EC)在社会政策方面职责的看法是很保守的,其权力也 很有限。欧共体没有直接干预各成员国社会事务的权力,其职责只是促进 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因此,1974年“欧共体社会行动方案”的基础是而非 立法。
二、社会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

从我国社会的实践看,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是近年来社会政 策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 社会政策学认为,在社会领域中,有6项公民权利是国家必须予 以保障或满足的,这就是生存权、健康权、居住权、受教育权、工 作权和资产形成权。对老百姓而言,上述这6个方面的基本需求层 面又是不可或缺的。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对这6项社会权 利进行考量,可以发现,社会权利所涉及到的人的需求都处于“生 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这两个较低的层次上。需求层次越低, 就越接近人的自然属性,因此在这些方面老百姓几乎没有退路。要 确保社会领域的基本公民权利的实现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制度性 的保证和有效的社会支持,这就是社会政策追求的基本目标。 实际上,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等社会问题,已经在拖我国经 济建设的后腿。我国的低收入乃至中等收入群体(约占总人口的 70%~80%)在压力之下,不得不以尽可能地多存钱的方式来应付 社会经济风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万 亿元时开始,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8次降低银行存款 利息和征收利息税,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却继续蹿高,到2005 年竟达14万亿元。这大大影响了消费,造成了严重的内需不足。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公民参与是非常重 要的。如今国际上常用市场理论中的“用户”的 观念来看待我们所常讲的“政策对象”,其背后 的理念即“用户是上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决策者要听到老百姓的“实话实说”某些时候也 并不是十分容易。所以,社会政策专家在政府与 公众,尤其是在政府与弱势群体之间扮演“中介” 角色就显得很重要。就方法和手段而言,专家可 以运用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将公众的意见集 中起来,经过定量的和定性的分析,实事求是地 反映给决策者。专家们还可以根据社会政策的理 论提出可供选择的若干政策方案,有利于政府决 策。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社会政 策学者在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介入和干预,对这项 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社会政策 学科的历史发展 及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一、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 二、社会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我国的社会政策研究 四、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投入 五、我国的社会政策研究经验 六、欧盟社会政策的发展 七、欧盟社会政策发展的启示


一、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上,社会政策被认为是关于国家与公民的 个人福利(广义的)之间的关系,涉及收入分配、民主参 与、政府财政等社会领域的社会科学学科。具体而言,社 会政策一般包括: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政策、文化教育政 策、医疗卫生政策、城市规划与住房政策、人口政策、劳 动就业政策等。在欧洲,社会政策的最新发展是将“食品 安全”放到了第一位。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经济增长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 社会进步”,“在市场失灵的社会领域必须有政府的介入 和干预”等思想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应用学科,社会政策学在世界各 国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现在已经在国际社会科学界占据 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该指出,社会政策的迅猛发展与其 基本价值理念密切相关,这包括以公平与权利为基本价值 观,从不讳言自己的价值立场,以公民参与为基石和以渐 进主义为发展策略。


2.第二阶段:重视与发展阶段(1985-1993) 20世纪80年代中期,要求建立更具约束力的社会政策的呼声开始出现。1985 年,法国的J.德勒斯成为欧共体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主席。 他认为:社会政策是完善统一市场自然的配置条件和解决困境的手段,“任 何忽视欧共体社会层面又企图发展共同市场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但当时, 社会政策的振兴仍然非常多地被结合进经济活动中来考虑,在这种背景下, 1985年,欧共体委员会第一次对社会政策进行讨论。在这次讨论会上,社会 政策被看成是加强经济内聚力的手段,应当被置于与经济、货币和产业政策 相同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用功能主义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政策“是经济整合 的功能性前提”。比较第一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认识已经基本扭转了 签订罗马条约时认为的“社会发展是经济整合的产物”的观点。 在这次讨论中,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政策各项提案的核心,此外,还讨论了企 业管理者与工人的对话、社会保护方面的合作与商讨等。但是德勒斯坚持认 为,重要的是通过立法建立共同体的社会政策法规。这一思想首先被反映在 1986年签订的“单一欧洲法案”(SEA),通过该法案,一些社会政策被列 入共同体的法律框架中。因此,后来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该法案誉为欧盟社 会政策发展中第一个里程碑。
三、我国的社会政策研究

社会政策研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起步较晚。改革开 放20多年来,有一大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投身于 政策研究。但是,他们在价值理念上并没有形成共 识,往往以不同学科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视角和 立场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因此,在很多问题上 难以取得共识,致使“唯GDP论”大行其道。同时, 在我国部分政府机构的传统观念中,把政策制定仅 仅看成是“自己的”或“内部的”事务,不重视乃 至不愿意与社会、与公众沟通,制定政策时又往往 受制于“部门利益”,因此,在政策设计和实施等 各个环节上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社会领域的一 些政策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近年已经成为社会 关注的焦点,很社会政策发展的框架 (1993-1997)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主要由于经济结构的 调整,欧盟的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失业率居 高不下,长年保持在10%以上。于是,欧盟逐 渐将失业问题和与失业有关的社会政策列为头 等重要的大事。1993年,欧盟出版了许多官方 文件,指出:欧盟社会政策仍是其议事日程上 的重要议题,但是,就业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 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同年12月,第一个 欧盟层次上解决失业问题的重大步骤被推出, 这就是著名的“德勒斯白皮书:增长、竞争与 就业”发表,这个白皮书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后 来被称为“欧盟就业战略”,它奠定了以后欧 盟一系列社会政策特别是就业政策发展的基础。

当1957年在“欧洲煤、钢联合体”的基础上,欧洲 经济共同体( EEC )成立时,主要的动机是市场利 益,如同其名称一样,它首先是一个“经济”共同 体。发起国在签订“罗马条约”时,都相信,如果 能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资源分配将会更有效,由 此推动的经济增长将会自动导致社会发展。当时, 社会的发展被看成是经济整合的产物,而不是被看 作是后者的前提。由于这一认识,“罗马条约”中 只有很少关于社会政策的条款( 248 项条款中只有 12 项条款与社会政策有关),不过,条约使用了 “社会政策”这个术语。


白皮书第一次在两方面作出了重要突破。 第一,它要求,为了从经济增长中产生最大的就业增 长,各成员国政府及其政策制定中的伙伴必须采取系 统的政策行动,即包括从税收、职业培训、教育、经 济到社会保护和社会合作。它明确地指出,劳动力市 场的措施是根本,但它在提高就业增长方面并不完善; 同样,经济增长也是根本,但它在推动经济产出工作 岗位方面也不很成功。它要求欧盟走出“零敲碎打” 的政策制定的模式,将零碎分隔的政策融合为一个整 体,制定长远的政策目标:强调制度性结构改革的社 会政策,对教育、职业培训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加大投 资,从而使人民能够贡献于社会、劳动力市场能够反 应灵敏。 第二,白皮书第一次强调欧盟自己在帮助各成员国解 决共同就业问题方面如何扮演中心角色,它第一次促 使欧盟有关机构注意各成员国应当怎样——而不是是 否——共同协作,解决有关的就业和与此有关的社会 问题。

五、我国的社会政策研究经验
经过自90年代后半期以来10年的实践,我国的社会政策研究也总结 出了以下10条经验: (1)社会政策是天然地偏向弱势阶层的。 (2)向着市场或者“准市场”方向的改革,首先要想好穷人怎么办。 (3)自下而上的政策过程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4)复杂的政策一定不是好政策。 (5)所有的社会政策都有其局限性,所有的社会政策都是双刃剑。 (6)要解决社会问题常常要靠政策的组合。 (7)对社会政策进行评估时一定注意倾听政策用户的声音。 (8)政府部门要与非营利组织结成伙伴关系。 (9)要让基层社区实现真正的自治。 (10)最大的政绩就是使老百姓今天比昨天过得好,明天又比今天过得 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