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
【摘要】先进的中国人通过各种方法救亡图存都没有成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带了新的希望,于是我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走出书斋,向广大的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影响和作用,还讲述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的评价。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背景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过漫长的封建历史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本应该缓慢的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但这一发展被19世纪40年代列强的入侵所打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败不堪并且和外国列强相勾结,压迫和剥削中国劳苦大众。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变成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近代中国也出现了许多救亡图存的的志士。19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的以洪秀全为领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是第一次英勇的尝试;随着农民阶级求解反帝反封建时代主题的失败,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了历史舞台;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又一代表严复,
和康有为一样使用的都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武器;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近代中国求解时代主题、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最后一位代表,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七十年中,无数的先进中国人试着拯救国家,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先进阶级和科学的思想武器的指导,我认为还有一点就是这些思想传播仅仅局限于一些上层领导阶级及知识分子没有充分的发动群众。如何才能让广大人民知道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呢,那就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让近代中国人看到了希望,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中国人了解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使大家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并不是那些少数的杰出人物和知识分子,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李大钊把十月革命的胜利称之为“庶民的胜利”,就是突破了局限了解了唯物史观的真正的含义。尤其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把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在认识到以往反封建斗争局限性的基础上,他们把反封建思想斗争,扩展成为反对滋生这种思想的封建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斗争,把反封建
斗争方式,由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发展成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广大人民正是沿着这一方向和目标,经过艰苦卓绝斗争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普遍从工人生活状况和思想实际出发,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多种多样形式揭露他们所遭受的剥削,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引导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但如何在农村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呢?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
三、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主要是指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接受、掌握以及应用的这样一个问题。它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深奥到通俗、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然后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这样的过程。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就从此开始了。但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同时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能否适应“中国环境”、能否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实践证明, 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科学性以及革命性使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 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最终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传入中国到最后扎根中国开花结
果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为了唤起工人的觉醒,积聚工人阶级的力量,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深入到工人群众中,结合工人生活实际,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早在1920年1月,在李大钊的号召和组织下,北京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就到人力车工人居住区进行调查。工人的悲惨生活状况使他们大为震惊。武汉的先进分子深入到产业工人中进行调查,撰定了《汉口苦力状况》、《武昌织布、纺纱、铜币、银币、麻布五局工人状况》等调查报告,发表在《新青年》上。1920年2月,陈独秀从北京迁到上海后,就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先到码头工人中了解罢工情况,到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等劳动团体去作调查。
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农民阶级的影响
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制度,全国农民接近八成,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失去了农民这个主力军,就不可能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工农红军,就不可能建立以农民为依托的革命根据地,因而革命也就不可能成功。充分发动农民阶级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党的领导,认识到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但这其中还有很多现实问题,我国的农民是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主义的思想极其顽固的农民,很难接受新生事物,大部分都是文盲,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首先要开展扫盲
活动,让大部分人都识字;其次是派党团员深入的农民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其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了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在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内涵后,积极加入党组织,中共党员由一大时候50余人迅速扩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工会组织的创建,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促进了工人罢工斗争的开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既要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大众化”, 更加要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大众化”。中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突出强调要宣传普及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因此,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深入
宣传和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 这样才能够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之上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
实现新世纪的发展目标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上) [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