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音乐课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
(流行版)
课堂小结
• 本堂课学习了学堂乐歌这一特殊的音 乐历史产物,认识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奠基 者—李叔同,并且欣赏、学唱了他的代表 作品《送别》。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的新 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它的兴起与发展使西 方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艺术形式在我国得 以传播,带动了我国近现代音乐的萌芽与 发展。
教 学 启 示
歌词清丽自然、蕴含深厚,一字一句,词曲契合,完美地抒 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成为不朽 的经典之作。属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目标
• 1.能力目标: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有 感情的演唱歌曲。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 曲,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和正 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珍 惜情感。
作者简介
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 剧活动家, 188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于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1942年在福建 泉州开元寺逝世。 李叔同自幼博学多才,擅文学、长戏剧、精绘画、工书 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 音乐的先驱者。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之先河。在音 乐方面,他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创作了我过第一首三部合唱歌曲《春游》,他填词的送别是 在我国流传最久的一首学堂乐歌;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 体“春柳社”,演出了我国第一部翻译话剧《茶花女》
今 宵 别 梦 寒
一 斛 浊 酒 尽 余 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 交 半 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残
芳 草 碧 连 天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授课教师: 刘奎华
教 材 分 析
该曲是第二单元声《乐经典作品鉴赏》中的中国艺术歌 曲中的一首学堂乐歌,该曲是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填词歌曲。
离愁别绪的古诗词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能力拓展,产生共鸣)
• 你来试一试:结合对歌曲的理解, 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送别》这首 歌。 • 你来试一试:借用《送别》的旋律,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一段新 词,唱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李叔同 2、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 难点:1、歌曲音准节奏的把握 2、能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离 散伤别的感情
教法与学法
•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发现法和练习法等。 • 学习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 究法、实践法等。
(音乐导入)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童年》
2.是一首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 心境或感受的音乐作品。
(进入主题,展开学习)
那么在上世纪五四运 动时期我们的前辈在 学校唱什么呢?
学堂乐歌简介
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人们对中国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中 所设的音乐课程及其所教唱的歌曲的称谓。它表现了抵御外 侮、富国强兵的爱国思想。(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它是一种选 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 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它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 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艺术形式在我国得以传播,带动了我国 现代音乐的萌芽和发展。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 教育家为代表。
(主题延伸 开阔视野)
聆听音乐《送别》
问题:1.歌曲的速度怎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速度:中速(舒缓从容地) 情感:表达了依依不舍的 诚挚情感
(创设情景 升华情感)
分析作品
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
第一、三段:音乐起伏平缓,描绘“长亭、古道、夕阳、 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段: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为激动、似为深沉 的感叹,略有变化的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句,恰当 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别绪。 相近、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之感, 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歌曲一种特 别的美感!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 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 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欣赏音乐、鉴赏音乐 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 观,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 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 的呈现,都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当 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 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专家提出宝 贵意见,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