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语文文言文中最常见通假字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这份资料必须收藏!1.案:同“按” ,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暴:同“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 桮: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7.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9.被:通“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10.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11.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2. “敝”:通“弊”,弱点。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13.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14.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5.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16.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17.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遥远貌)而跃。
”18.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9.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0.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1.廛:通“缠”,量词。
“胡取禾三百廛兮?”22.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23.钞:同“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24.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25.鉏:同“锄”,锄头。
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xiān(锋利)于钩戟长铩也。
”26.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27.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28、曲终收拨当心画(同“划”,用拨子)拨 2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同“花”,花朵 )
30、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 ) 31、秦王还柱而走(同“绕”,环绕 )
32、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
10、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同“才”刚刚 )
11、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 )
12、齐与楚从亲( 同“纵”合纵 ) 13、既陈而后击之(同“阵”布阵 ) 14、屈平既绌( 同“黜”罢免) 1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同“德”感恩,感谢恩惠 ) 16、一夜飞度镜湖月( 同“渡”,渡过 ) 17、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同“尔”,你的)
)
82、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
83、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同“晻”暗沉沉 )
84、顷之,烟炎张天(同“焰”火焰 )
85、日以尽矣(同“已”已经 )
86、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同“犹”像 ) 87、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 同“矣”啊 )
88、皆阳应曰( 同“佯”假装)
8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 )
通假字
1. 召有司( 官员 )案图(同“按”,察看 ) 2. 愿伯具(详细地)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背叛 ) 3、设九宾于廷(同“傧”,迎宾的人)
4、汉军罢,弗能追(同“疲”,疲乏 ) 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同“披”,散开 )
6、不复一一自辨(同“辨”,辨别 ) 7、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倍”,增加 ) 8、不( 同“否” )者,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 将要 )为所( 被 )虏 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同“曝”晒 )
98、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同“猝”突然,仓促) 99、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同“债”债务 )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于郑人盟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荆轲刺秦王》5.日以尽矣矣,通“已”。
6.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9.具告以事具,通“俱”。
1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13.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14.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氓》15.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16.于嗟鸠兮于,通“吁”。
17.犹可说也说,通“脱”。
18.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采薇》19.岁亦莫止莫,同“暮”。
20.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21.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棘,通“急”。
《离骚》22.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3.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24.何方圜之能周兮園,通“圆”。
2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2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孔雀东南飞》27.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28.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短歌行》29.契阔谈䜩䜩,通“宴”。
《兰亭集序》30.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31.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3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33.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3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以颁,通“斑”。
35.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劝学》36.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7.虽有槁暴有,通“又”。
38.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高中常见通假字总结

高中常有通假字1“诎”同“屈”,曲折。
例:“诎右臂支船。
”2.“要”同“邀” ,邀请。
例:①“便要还家。
” ②“张良出,要项伯。
3.“还”同“旋” ,展转。
例:“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见”同“现” ,①表现。
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②露出,显现。
例:① “风吹草低见牛羊。
” ②“欲隐勿见。
”5.“徧”同“遍” ,广泛。
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反”同“返” ,①回到。
例:“及反,市罢。
” ②来回。
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 回来。
例:“出不入兮往不反。
”7.“惠”同“慧” ,聪慧。
例:“甚矣,汝之不惠。
”8.“亡”同“无” ,没有。
例:“河曲智叟亡以应。
”9.“厝”同“措” ,搁置。
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0.“陇”同“垄” ,垄断,山岗高地。
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齐”同“剂” ,药剂。
例:“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12.“坐”同“座” ,座客。
例:“满坐寂然。
”13.“说”同“悦” ,快乐。
例:“秦王不说。
”14.“错”同“措” ,放。
例:“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辈,故不错意也。
”15.“与”同“欤” ,吗。
例:“轻寡人与?”16.“尔”同“耳” ,罢了。
例:“无他,但手熟尔。
”17.“苍”同“仓” ,例:“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18.“具”同“俱” ,①都,全。
例:“百废具兴。
” ②详尽地。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属”同“嘱” ,嘱咐。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20.“曾”同“增” ,增添。
例:“曾益其所不可以。
”21.“衡”同“横” ,堵塞,堵塞。
例:“困于心,衡于虑。
”22.“拂”同“弼” ,辅弼。
例:“入则没法家拂士。
”23.“女”同“汝” ,你,你们。
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24.“卒”同“猝” ,匆促,立刻。
例:“五万兵难卒合。
”25.“不”同“否” ,表示提问。
例:“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与不?”26.“干”同“岸” ,岸边。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导读: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以下是高中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通假字汇总:
1.“说”通“悦”,表示高兴,如“秦王必说见臣”。
2.“振”通“震”,表示震慑,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3.“傧”通“宾”,表示迎宾赞礼的人,如“设九宾”。
4.“见”通“现”,表示出现,如“图穷而匕首见”。
5.“还”通“环”,表示绕,如“秦王还柱而走”。
6.“奉”通“捧”,表示两手托着,如“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部分例子,文言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通假字。
通假字的存在是因为古代汉语在书写和演变过程中,一些字的写法或者读音发生了变化,而古人为了保持书写的习惯或者韵律的需要,仍然使用原来的字来表示新的意思。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了解这些通假字是非常必要的。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通假字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
“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高中文言文常用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常用通假字汇总高中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举例。
比如,“案”与“按”同音,但意义不同,前者是审查、调查的动词,“板”与“版”同音,但前者是指字版,后者是指印刷书籍的版本。
另外,“暴”既可以表示晒干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显露、暴露的意思。
同样,“倍”可以表示背叛、忘记,而“被”则表示覆盖在肩背上。
此外,“不”既可以表示否定的副词,也可以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而“雠”则表示仇敌、仇人,“从”则表示联合抗秦,“当”则表示抵挡,“度”则表示渡过、越过,“反”则表示返回,“奉”则表示捧着东西两手托着,“缶”则是盛酒浆的瓦器,“拂”则表示辅弼,“父”则是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干”则表示岸,“函胡”则是形容词,表示模糊不清,“曷”则是疑问代词,表示什么,“衡”则是与纵相对的横,“华”则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皇”则是恐惧、惊慌的形容词,“火”则是古代军队的组织,“简”则是挑选的动词,“见”则是暴露、露出来的动词,“景”则是影子的意思,“具”则是全、都的副词。
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形虽然不同,但读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互相替换使用。
例如,“坐”可以通“座”,“反”可以通“返”。
在古代文学中,通假字被广泛使用。
例如,在《郑人买履》中,有“先自度其坐,而置之其左”这句话,其中“坐”通“座”,意为先试试鞋子大小,然后放在左边。
通假字的使用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例如,“畔”可以通“叛”,意为离开原来的位置,或者“唱”可以通“倡”,意为发起或提出。
虽然通假字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但也需要注意其使用的上下文和语境。
在《论语》中有“XXX以为,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通“智”,意为聪明或智慧,而“行无过”则是指行为无过错之处。
因此,在使用通假字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运用。
取”和“娶”是同音异义词,“免”和“娩”也是同音异义词,“政”和“征”也是同音异义词。
在古代,生育和政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这些同音异义词经常被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通假字汇总(表格版)(按字母顺序编排)

(《齐桓晋文之事》)
仓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
(《唐雎不辱使命》)
藏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藏,同“脏”,脏腑。
(《孔雀东南飞》)
曾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同“层”。
(《望岳》)
曾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唱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同“涅”,染黑。
(《屈原列传》)
纽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三顾茅庐》)
E
尔
无他,但手熟尔。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卖油翁》)
F
反
盖亦反其本矣?
反,同“反”,返回。
(《齐桓晋文之事》)
反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与朱元思书》)
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愚公移山》)
反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反,同“返”。
(《离骚》)
错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
(《唐雎不辱使命》)
D
当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当,同“尝”,尝试。
(《兼爱》)
蹈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蹈,同“搯”,叩击,拍打。
(《苏武传》)
道
来吾道夫先路!
道,同“导”,引导。
(《离骚》)
丁宁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丁宁,同“叮咛”,再三嘱咐。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汇总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⑪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⑫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⑬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⑭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⑮契阔谈: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⑯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⑱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3必修三《蜀道难》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莩:通“殍”,饿死的人。
《劝学》⑤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过秦论》⑨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合纵。
⑩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⑪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⑫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从师)。
4必修四《窦娥冤》①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通“糊涂”,混淆。
②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纽:通“扭”,拘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通“否”,用于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索引(整理版)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索引(整理版)
简介
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是指在不同的古代文献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字形但读音不同的字。
对于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本索引整理了一些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供学生参考使用。
索引
1. 人/仁
- 同音字:亻、㕣、㐭
2. 人/壬
- 同音字:亻、㕣、㐭
3. 己/已
- 同音字:已、巳
4. 有/又
- 同音字:又、 、旴
5. 至/止
- 同音字:止、旨、早、
6. 陶/匋
- 同音字:匋、逃
7. 畏/威
- 同音字:咼、
8. 禁/琴
- 同音字:琴、禁、感
9. 肉/宙
- 同音字:肉、宙、咮
10. 金/今
- 同音字:今、金、斤
...
使用说明
该索引按照通假字的常见程度进行了整理,并提供了相应的同音字作为参考。
在阅读高中文言文时,遇到这些通假字可以参照索引进行对照,加深理解。
注意:该索引只提供了一部分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还有其他的通假字并未列入索引。
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献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和推测。
高中教材通假字清单

高中教材通假字清单必修一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劝学》)2.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劝学》)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劝学》)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劝学》)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师说》)6.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师说》)7.举酒属.客。
(“属”,通“嘱”)(《赤壁赋》)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赤壁赋》)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赤壁赋》)10.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赤壁赋》)11.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通“适”)(《赤壁赋》)12.杯盘狼籍.(“籍”,通“藉”)(《赤壁赋》)13.自余为僇.人。
(“僇”,通“戮”)(《始得西山宴游记》)1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通“趋”)(《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二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通“曝”)(《六国论》)2.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六国论》)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通“倘”)(《六国论》)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无”,通“毋”)(《六国论》)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通“慢”)(《阿房宫赋》)6.万几.宸翰之宝。
(“几”,通“机”)(《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三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缙”,通“搢”)(《指南录后序》)2.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指南录后序》)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陵”,通“凌”)(《指南录后序》)4.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见”,通“现”)(《指南录后序》)5.主辱,臣死有余僇.。
(“僇”,通“戮”)(《指南录后序》)6.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有”,通“又”)(《五人墓碑记》)7.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皦”,通“皎”)(《五人墓碑记》)8.敛赀.财以送其行。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共100个)

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颁通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板通版:字版,雕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暴通曝:①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②暴露,显露。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5.桮通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6.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被通披:①披散。
“屈原至于滨,被发行吟泽畔。
” ②穿上。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8.敝通弊:①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②弊通敝,破旧,谦词。
“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
”9.辩通辨:差别。
“此小大之辩也。
”10.不通否:①副词,不。
“或师焉,或不焉。
”②疑问语气词,吗。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1.采通彩:色彩。
“须臾成五采。
”12.裁通才:时间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3.钞通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14.雠通仇:①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②仇恨。
“仇雠敌战之国也。
”15.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
”16.从通纵:①合纵。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②与“横”相对。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7.道通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18.当:①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②当通倘,如果。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9.得通德:感激。
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0.度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
”21.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22.反通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23.奉:①通俸,俸禄。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②通捧,捧着。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4.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5.盖通盍,相当于“何不”。
2023届上海中考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空白

2023届上海中考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空白根据2023届上海中考的要求,本文档将介绍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通假字,并提供一些例子,以帮助同学们对这些概念有更清晰的了解。
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实际含义的词语,它们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示例:- 主语:天、人、時。
例如:"天寒地冻,人们纷纷穿上厚厚的棉衣。
"- 谓语:行、来、去。
例如:"此行之前,他特地准备了许多资料。
"- 宾语:書、字、筆。
例如:"他喜欢读书,每天都沉浸于文字的世界里。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没有实际含义而具有语法功能的词语,它们主要用于表示语序、意义的转换以及标明动作、态度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示例:- 连词:而、若、乃。
例如:"他勤奋好学,而且成绩一直很优秀。
"- 介词:于、对、以。
例如:"他对研究很认真,从不敷衍了事。
"- 助词:之、得、于。
例如:"君之所言甚是,我深感教益。
"文言通假字文言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一个字有多种读音和意义,根据句子的语境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通假字及其示例:- 尚:可以读作"shàng"(还未)或"jiāng"(仍然)。
例如:"尚未开学,大家都在忙着做准备。
"或"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 天:可以读作"tiān"(天空)或"tiàn"(事物、道理)。
例如:"天空晴朗,万里无云。
"或"研究天天向上,勤思不辍。
"以上仅为一些简单的例子,同学们在备考中还需进一步研究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通假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

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
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论语>十则》: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通烫,意思是用热水焐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jì)通剂《乐羊子妻》:日知其所亡亡通无《为学》:屏弃而不用屏通摒《卖油翁》:但手熟尔尔通耳《西江月》: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以上出自第一册)《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口技》:满坐寂然坐通座《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愚公移山》:河曲知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cuò)通措,放置《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那通哪,怎么(以上出自第二册)《三峡》:略无阙处阙通缺《闲情记趣》: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晏子故事两篇》: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寓言四则》:辑以羽翠辑通缉,连缀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此何遽不为福乎遽通讵,岂(以上出自第三册)《公输》: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桃花记》: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唐雎不辱使命》:寡人谕矣谕(yù)通喻,知晓,明白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荔枝图序》:华如橘华通花《山市》: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陈涉世家》: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意思是远调,这里是强迫去守边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固以怪之矣以能已,已经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能力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以上出自第四册)《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僇通戳,遭到贬谪《峡江寺飞泉亭记》: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孟子〉二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于虑衡通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越巫》:持其赀去赀通资,资财《<世说新语>三则》:尊君在不不通否《行路难》:玉盘珍馐直万钱直通值(以上出自第五册)《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墨池记》: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曹刿论战》: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送东阳马生序》: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君子于役》:鸡栖于桀桀通橛,指为鸡做的木架(以上出自六册)《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与(jǔ)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高二语文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总结

高二语文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总结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并且也是考察的重点。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文言文常见通假字一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
名词。
“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
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
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6个虚词以及通假字最新201803整理

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编及文言文通假字简表150个文言实词实词简表序号例词词义①并列,靠近1②比较,相比比③及,等到①边疆,边远的地方2鄙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①兵器,武器3 兵②军队③兵士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4病③毛病,缺点,弊端④辱,耻辱①明察,考察,考核5察②观察,细看,识别6贯通,穿透彻①坐、驾(车)7②趁,引申为“冒着”乘③(shèng)量词。
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①跟从,跟随8从②听从,顺从③自,由①在(某时、某处)9当例句出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七上)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九下)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陈涉世家(九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六上)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七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九下)兵革非不坚利也天时不如地利(六下)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九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九下)葛婴将兵徇靳以东陈涉世家(九下)行收兵陈涉世家(九下)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九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九下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八上)(非考试篇目)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橘逾淮为枳(六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七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九下)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七上)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七上)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七下)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登泰山记(九下)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陈涉世家(九下)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伤仲永(七上)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七上)战则请从曹刿论战(七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八下)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九上)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七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孟论学(八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九下)从小丘向西百二十步小石潭记(七上)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九下)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卖油翁(七上)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九下)1/24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编及文言文通假字简表②占着,挡着③对着,面对④应当,应该⑤将要,就要⑥(dàng)抵充,当作①路,途10道②道理,规律③道义④说,讲①得到,获得(看到,看见)(领会)(抓到)11得(找到)(发现)(照到)②能够、可以12定①安定,稳定②平定①砍伐②攻打,讨伐13伐③击,刺杀①侵害,危害14犯②冒着③触犯,违犯15方①方形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九下)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九下)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登泰山记(九下)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登泰山记(九下)当奖率三军出师表(九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九下)今当远离出师表(九下)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九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小石潭记(七上)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九下)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九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九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六下)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九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桃花源记(九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中语文文言文中最常见通假字
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3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39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8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5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7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5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6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6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6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6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6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6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6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7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7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74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7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7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80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81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斗诸侯。
82 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8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8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8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8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87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88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89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9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91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92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