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三上《水》

合集下载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水》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水》知识点

《水》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10.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水》第2课 水沸腾了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水》第2课 水沸腾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也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单元共有8课,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第1~4课从观察水的蒸发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

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的成分并没有改变,总结并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水相关的认知经验,他们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洗物品,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时会冒气泡……这些知识生动有趣且与生活情境直接相关,但同时也是碎片化的。

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学习,思维还处于以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为主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现象解释”“寻找证据”“数据采集”“比较分析”等理性科学学习过程,同时要兼顾“理”和“趣”。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与水相关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

1.围绕科学概念,强化基础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计者“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科学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有助于他们用概念完善认识框架。

在本单元中,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2.组织科学活动,注重方法教学。

本单元各课都有大量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到的数据合理地迁移,形成相应概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水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水的存在。

但他们对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水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等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盐、糖、透明塑料袋等。

2.课件:水的性质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对水的认识。

然后提问:“水有哪些性质呢?”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等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性质。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水有哪些性质?”引导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水性质的理解。

拓展(5分钟)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水的性质的应用,如洗涤、灌溉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小结(5分钟)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案设计

水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液体。

1.2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学会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来认识物体。

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水的性状。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在观察过程当中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初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3.2了解自然界中可以使用的水非常的少,渗透节约用水的意识。

㈡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多种感官来观察认识物体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如实记录观察到现象,学会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流程一、利用实践活动总结观察认识物体的方法:师:(出示六种不同的液体和相应的标签)这里有牛奶、可乐、白醋、白酒、水、糖水。

同学们,怎么才能把它们一一辨别出来呢?生:(牛奶、可乐先被分辨出来)白色的是牛奶,黑色的是可乐,是通过颜色来分辨出来的。

师:(板书:眼睛→看→颜色)(将分辨出来的液体贴好标签,放在一旁)剩下的应该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呢?生:可以用闻的方法分辨出白酒和白醋,它们都有气味。

师:(板书:鼻子→闻→气味)讲解正确的闻的方法:将要闻的物品放在鼻子前,用手在杯子上方轻轻煽动,挥发出来的气味就能够进入鼻腔。

(一边解说一边演示)生:(学生模仿)师:原来用鼻子闻气味也可以帮我们认识物体。

最后还剩下的就是水和糖水,你还有办法辨认出它们吗?生:可以用尝的方法。

师:介绍尝的方式:用筷子蘸好液体,点在舌头上。

但是我们要注意:对于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能去尝。

生:(来到前面来演示。

)师:我们通过用舌头尝的方式来分辨出糖水和水。

(板书:舌头→尝→味道)讲解:我们利用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的方法辨认出这些物体。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耳朵听声音;用手摸物体的冷热、软硬、表面的光滑与粗糙等来认识物体。

(板书:手→摸→冷热/软硬/表面的光滑与粗糙;耳→听→声音)师: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形状;用耳朵听物体的声音;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用舌头尝物体的味道;用手摸物体的冷热、软硬;这些就是我们常用的观察、认识物体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ppt课件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ppt课件

无色
无味
透明
做饭 洗衣 海上运输 发电
冰 海洋
水是什么样的
存在 水 用途
淡水 和生物的关系 地下水 植物离 不开水 动物离 微生物离 不开水 不开水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水资源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 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 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 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 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 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 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 了最严峻时刻。
•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 2、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尔 斯· 史考伯 • 3、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 4、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白哲 特 • 5、流水在碰到底处时才会释放活力。——歌德 • 6、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 来的。——莎士比亚 • 7、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 的事情。 ——戴尔· 卡耐基 • 8、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 9、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 色而已。——里希特 • 10、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 根
我们应该怎么做?
1、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2、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 3、请珍惜每一滴水。
木块、石头、树叶、 空气、水、醋、牛奶
温馨提示
1.活动时不要打开袋子. 2.认真填写记录单,不容易辨认的 先不填. 3.小组活动时要遵守纪律,小组成 员要一起观察,团结合作才能把 事情做好.
在这里我呼吁大家:珍惜每 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让我 们都成为节水小卫士,保护我 们那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点

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点

2019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3.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100克的水大约能溶解35克食盐;100克水大约能溶解20克小苏打。

5.液体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6.加速溶解的两种办法:1.搅拌2.增加水温。

7.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样,是因为球内空气受热膨胀导致的。

8.利用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9.分离铁屑和木屑可以利用磁铁或者将其放入水中。

10.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

我仔细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上有(刻度、标记、数字)。

1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12.测量水温,要注意: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下完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各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温度计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3.水沸腾时正常压强下温度大致是100℃,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14.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15.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是固体。

而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是液体。

16.加快冰的融化的方法:(1)把冰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

(2)把冰放到阳光下晒。

(3)用手把冰焐化。

17.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18.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体积会增加。

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19.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

20.水在自然界有不同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

三年级科学上册资料-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资料-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1.1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用湿布擦黑板,水迹会(慢慢变干)3、(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4、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用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

5、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6、温度越(高),面积(越大)、风力(越大)蒸发越(快)。

7、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不同点:水蒸气是气态的水,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被压缩;水是液态,看得见,摸得着,不能被压缩。

2水沸腾了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 )且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2、给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

这时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要用(外焰)。

4、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答:沸腾时水上下剧烈翻滚,还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5、水沸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6、3水结冰了1、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

2、冰还是(水),冰是固态的水,本质没有改变。

3、冰在(低于0 )的温度时就会开始结冰,是(温度)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4、碎冰里加(盐)可以使温度更低。

5、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冰固体,硬、光滑、会浮在水面上,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 )或冰的温度升至(0 )时,冰开始融化,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是(液态)的,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3、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冰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教科版(2017)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课件(附目录)

教科版(2017)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课件(附目录)

√ 2.使用温度计时要符合操作规范。(

√ 3.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 √ 4.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 5.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100℃不变。( )
× 6.用酒精灯烧水时,冒泡就说明水沸腾了。( )
二、选择。
C 下列哪个现象不是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 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 中都要吸收热量。
解释现象
1、为什么洗澡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有些冷? 2、夏天,为什么地面洒水后会感觉凉爽?
活动四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
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
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越大, 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 发越快
水在0℃时会结冰。
2.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温度的变化使水发生了变化 。
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在减少; 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在增加。
你认为水结冰时,热量增加了, 还是减少了?说说你的看法。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
4、冰融 化了
猜谜语
远看白亮亮, 近看玻璃样, 越冷越坚硬, 遇热泪汪汪。
将袋中的食盐 放入盛水的玻璃杯 内,又会怎样呢?
实验前提示
①做这个实验用的材料是标有红点的食 盐袋,红点的烧杯。 ②把全部食盐倒入烧杯内,先轻轻搅拌 观察,再充分搅拌观察。 ③各个组员明确分工,注意合作。 ⑤严格按要求实验,及时记录刚才的实 验现象。 ⑥实验结束后,整理好材料。
用密封性好的高压锅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随着水温的升高,水 不断的汽化成水蒸气,锅内气压增大,锅内水的沸点也会升高,这样食物容 易煮熟。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教育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教育科学

《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认识,二是识别水和其他物质,三是给物质分类。

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

通过让学生借助感官识别水和其他物质,初步学习对周围物质进行分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水、空气和其他物质进行初步的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情分析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难点1/6重点:通过摸、听、闻、看等观察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对比,从观察物体所得的特性对物体进行固体、气体、液体的分类。

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汇总、提炼不同物体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并根据物体的特性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评价任务1.完成水的知识网状图。

2.认识水的特点。

3.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并能够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水》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水》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是水的三态变化。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要点+重点实验+典型练习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要点+重点实验+典型练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主要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是固体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第4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

由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融化后变成水,体积变小。

(4)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三者是同一种物质。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3)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教材解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教材解读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 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 常温下:食盐溶解度 36g/100g水 小苏打溶解度10.35g/100g水 • 50毫升水能够溶解多少克不 是重点 • 平时上课建议老师可以用勺子 • 根据全班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不 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 教材第一次出现对比实验 是对溶解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也是对水的进一步认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 教材解读
目录
1
整体思路
2
单元概况
3
科学词汇
4
分课讲解
1 整体思路
水单元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水单元
2 单元概况
水单元概况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一种典
型的液体。学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
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这些知识是有趣的、
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碎片化
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

化呢?水和水蒸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呢?这些都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单元概况
水的变化1-4课 溶解5-7课
物质的变化8课
水的三态变化(第1课到第4课),从观察 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 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 特点;
水单元科学词汇
蒸发 沸腾
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 物理变化
4
分课讲解
1、水到哪里去了
• 解释水去哪儿了 • 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 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 • 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解释、回忆、实验证明、研讨
2、水沸腾了
一个主要活动:水加热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温度计 酒精灯 教材以提示的方式呈现 重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记录 关注教材研讨环节的问题,过 程中气泡、声音和水温等变化 的观察记录,是培养学生观察 记录能力最好的素材。 学生会忽略水量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 水》知识要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 水》知识要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期末复习知识要点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第一单元水》知识梳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含目录)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含目录)

2020秋部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含目录)第一单元水1.水是怎样的。

师出示一杯水放展台上,讲述:我们都知道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一年级时我们曾对水进行过观察。

提问:谁来说一说水是怎样的?2.师生交流,教师板贴特点。

提问:老师用湿毛巾写的水字有什么变化吗?水渐渐消失,它到哪里去了呢?3.学生填写前测单。

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记录单,将个体猜想填写到表格中,全班进行统计。

4.分析学生前概念。

把每位同学的想法都汇总在投影上,从汇总表中对学生前概念进行分析。

二、观察:水变成了什么样子1.引导方法,观察玻璃上水的蒸发。

讲述:同学们,这只是猜想,科学研究得讲究证据,我们需近距离来观察水的蒸发才行。

给每一组发一块玻璃,可以把水放在玻璃上,近距离的观察,水变成了什么样子?2.指导操作。

给每2位同学准备一块玻璃片、一小杯水、棉签,用棉签蘸一些水,在玻片上划一划,水就会留在玻璃片上。

把玻片放平,静静观察。

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3.视频指导。

用感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

4.小组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记录,扫描学生观察记录。

5.师生交流。

在学生观察的时候,老师将表格收齐,并进行统计,把统计情况呈现在投影上,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记录。

6.观察总结。

通过观察发现,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7.根据水蒸气的特点再次引发猜想:水变成水蒸气后去哪里了?8.总结。

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

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

三、比较:水和水蒸气1.教师引导。

水在蒸发后变成了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又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以板贴进行调整,呈现韦恩图。

3.水结冰了【教材简析】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案2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水的溶解性、表面张力等特性。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此外,学生对水的性质的认识较为有限,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拓展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溶解性、表面张力等性质,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水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溶解性、表面张力等性质的实验观察和验证。

2.难点: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以及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实验药品等。

2.教学课件:实验动画、图片等。

3.教学资源:水资源保护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性质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水的溶解性和表面张力等性质,通过实验动画和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性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验证水的溶解性和表面张力。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水的性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课件PPT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课件PPT

新课讲解
一天一夜后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新课讲解 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新课讲解
•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第一单元 水 第1课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CONTENTS

01 新课导入

02 新课讲解
PART 01
新课导入
• 水有哪些特点?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讨论:说一说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用湿抹布擦黑板
湿的手变干了
PART 02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 实验一:观察两杯水一段时间后的水位变化
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
1.水量相同 2.都做好标记 3.同时放在同一位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同条件:
一个用塑料薄 膜盖好,一个 不盖
一天一夜后
新课讲解 水
水蒸气
我发现: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 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新课讲解
• 实验二:将透明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盒中的变化。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新课讲解
• 讨论:白汽是水蒸气吗? 提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小水滴
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不是水蒸气。因 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 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 蒸气而是雾状的小水滴。
水蒸气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水》第二课《水沸腾了》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水》第二课《水沸腾了》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2.学生对酒精灯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用过。为了让他们心存敬畏,我在介绍了酒精的结构及注意事项时,播放 了一些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爆炸新闻,让学生更加重视规范使用酒精灯的重要性。最后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个酒精灯 ,实践操作点燃酒精灯和熄灭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有的小组还是心存害怕,不能用灯帽快速熄灭酒精灯,最后还 是在别的小组帮助下顺利完成。这也告诉我们分小组时男女学生最好搭配合理,各小组选操作员时可以建议他们选 择胆大心细的学生。教学时发现有的小组还是不能成功熄灭酒精灯,需要寻求帮助。
让我们梳理一下设计思路:两杯同样多的水,一杯开口,一杯封上口。开口杯让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封口杯是留住水蒸气,不让它跑到空气中,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地方,几天后比较水量的变化。 几天 后水量会怎样?快听,这位同学是这样认为的:实验主要是比较两杯水的水量。如果两杯水的水量变 了,说明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如果两杯水的水量不变,说明水蒸气没有跑到空气中。屏幕前的同学 们你认可他的观点吗?还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吧! 你可以找类似这些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因为这个实验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不能在课上看到实验现象。 老师带来一段视频资料,看一看是否证实了你的观点。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哦,我们看到两个杯子的水量不等,开口杯的水量明显变少了,封口杯的水量 几乎没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同学的观点:开口杯水量减少,封口杯水量没有 明显的变化,证明了水蒸气是跑到空气中去了。也证实了我们开始的想法是正确的。你同意他的观点 吗?同意!老师也很同意。
课堂练习
1.正常压强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 A. 90℃ B. 100℃ C. 60℃
2.水沸腾时的温度( ) A.不断上升 B.保持不变 C.逐渐下降
3.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1单元《水》 混合与分离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1单元《水》 混合与分离

实验——溶解
操作:向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
中加入水,充分搅拌。
观察:沙子和食盐的变化。 思考:水的作用。 2.如右图所示,用玻璃棒将混合 液引流到漏斗中。
观察:沙子和食盐的去向。
过滤:过滤可以分离出不溶于
水的物质。
实验——蒸发
操作:
边搅拌边加热,当看到有白色颗 粒出现,停止加热,继续搅拌。
观察:溶液的变化。 思考:水去哪儿了。
研讨
1.实验中水的作用是什么? 2.过滤能够分离的物质具有什么特点? 3.蒸发过程中水去哪儿了? 4.盐溶于水后能否再次提取出来?
拓展
下列混合物能够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吗?
沙子和木屑 铁屑和木屑
白砂糖和食盐 沙子和铁屑
END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如果不小心把小米和黄豆混在一起,我 们怎样快速将它们分开呢?
如果不小心把食盐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呢?还能用筛子分离吗?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茶卡盐湖,人们如何将盐和沙子分离的?
观察
沙子和食盐有什么不同点?
1.食盐是白色,沙子是黄色 2.食盐溶于水,沙子不容于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