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玉器造型共142页文档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分享者:般般知玉关键字:历代玉器造型特点时期:原始社会-夏时期唐宋玉器造型隋朝著名的镶金边白玉杯隋朝历史很短,不足40年,但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她为大唐帝国的创建铺平了根基。
在玉器史上,隋代陶玉器工艺也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可她却为一个新的玉器时代拉开了序幕。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此杯为直口平唇,深腹,下有假圈足,平底实足。
口部内外镶金一周,金沿宽0.6厘米。
杯用白玉制成,保存完整,造型、制作均很精美。
从这件镶金边白玉杯看,隋代已有了很精湛的玉器制作技术。
唐代玉器与汉代玉器风格迥然不同。
唐代在玉器雕琢上,最重要的特点是花、鸟、兽等纹饰及器物边缘有细密而较长的阴刻直线,给人一种雕琢如生的感觉,另外,玉人、玉兽、玉鸟的造型也有自身特点。
在唐代玉器上,三岐骨朵云大使用,这种云尾细而长,云头分为三部分,两侧似往外卷,中间部分小而团、微前凸。
制作琢工较精,刀法不乱,布局均匀,细而厚重,为唐代玉琢的又一特点。
唐龙纹璧宋元时代,玉器细腻灵巧,小件多,大件少(除北京团城元朝大玉瓮外)。
虽然花鸟一类没有唐代淳厚朴实,但因受当时国画风格的影响较深,所以非常重视神态。
琢工无粗制滥造之处,是宋元时代突出的特点。
传世宋代玉兽中,虽有异兽,但雕琢风格属写实者为多,注重肌肉处理,躯干部位有如布袋装西瓜,浑圆凸起,结构感较强。
宋代玉鸟或鸟纹玉器除少量立体型外,多为片状、衔花,玉雕的平面感较强,注重大的结构轮廓,边缘弧线少且简练,鸟身饰有长而有力的阴刻线条。
这类玉佩表面保留着较大的平面,平面边缘呈光滑的缓坡,镂雕剔去的部分准确而不琐碎,古玩家谓这“肉头”,即风格浑厚。
宋代玉鱼种类较多,一般头较小,鱼身扁平或微微隆起,分为光素无鳞和有鳞两种。
鱼鳞是用直线或弧度极小的弧线交织出的网状纹,线条较有力。
一些鱼尾饰有匀称有力的弧线。
许多玉鱼衔有荷叶、茨菰,荷叶为平面圆形,边缘四处向内微凹。
中国玉器鉴赏

中国玉器鉴赏一、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玉人头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乳白色,局部有褐色浸蚀。
体扁平,头像作侧视,以阴线刻一橄榄形目,头顶有一椭圆形发髻,鹰钩形鼻,嘴微张,脑后有外凸的耳形脊。
头下有颈,嘴角处有一个穿圆孔,可供佩系。
陕西神木出土。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4.5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淡黄色。
体扁平,顶部微呈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两面刃,较锋利。
顶端一圆形穿孔,两面钻透。
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
制作精美,无使用痕迹,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墓葬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长17.8厘米厚0.9厘米刃宽7.2厘米孔径1.2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青色。
长方形,顶端平整,两侧斜直,刃部较宽,两面磨刃,略呈弧形,四边较薄,中间较厚。
通体磨光,靠近顶端有一圆孔,两面钻透。
此件制作精致,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60年山东曲阜出土。
现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璇玑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玉质泛白色。
体扁平,中央有圆孔,形似变形的环。
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转的锯齿状凸脊,凸脊之间各有每三齿为一组的锯齿四组。
全器计有相似大凸齿三个、小凸齿十二组三十六个,等距分布。
是观测天象之器,或是织机上某一部件,有待研究。
1978年山东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径8厘米人面纹玉佩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墨色。
体扁平,呈四边略外凸的方形,背部中央有一垂直的凸脊,脊上有一横穿,可供穿系。
正面刻人面纹,面部正视,以阴线刻橄榄形眼眶,眶内饰一横线作目,双目相连,等腰三角形纹作鼻,横道弦纹作口。
虽五官比例不甚协调,但轮廊俱现,为大汶口文化较早的人面形玉饰。
山水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高3.2厘米宽3.9厘米兽面纹玉(石奔)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青中泛黄色,通体抛光。
原断为两截,受土浸,表面形成不同颜色。
体扁平,呈长方形,背部平直,刃部稍宽,一面刃的坡面较宽,另一面较窄。
14.巧夺天工的东方奇葩中国玉雕艺术介绍

我国玉器使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达到一个高峰,以北 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为代表。但是 无论是从造型和纹饰方面,还都只能算做简单的玉雕时期。 从造型上,基本是中小型玉器,以简单几何造型为主,注 意追求对称美,动物或其它物体造型不求形似,变形较大; 多为静态化构图,平面化雕刻,器物表面平整光滑,整个 打磨;纹饰相对简单,以简单抽象化的线条达到传神的效 果;雕刻有阴线刻(粗阴线刻、细阴线刻)、阳线、斜面棱 线、减地凸雕、透雕等等;玉器的一般制作工艺在这时已 基本具备;有孔玉器占了玉器的多数,穿孔有一头大一头 小的马蹄形孔、蜂腰形对穿孔、螺旋纹孔三种。
直接表现自然是明清玉雕又一重要特征。唐以前,玉雕作 品几乎都是用变体几何形纹饰抽象表现天地、理念道德, 不是直接表现自然,而是间接或扭曲地表现自然。虽然从 宋代开始,直接表现自然的题材逐渐增多,但直到明清, 才占绝对优势。如果说宋以来的一些造型、纹饰还只是直 接、真实地表现自然中某一种动植物的话,那么,玉山子 则是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浓缩在一件立体的玉器上。
21
三、我国玉雕的雕刻技法
剪影:所雕出的人物或动物采用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如
同剪纸一样,抓住主要的特征,用熟练而准确的轮廓线勾 勒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汉八刀:汉代独有,所雕玉器仅“八刀”即可形成,称
之为汉八刀,如玉猪、玉蟑等。
跳刀:汉代独有,汉代阴线纹细如游丝,由许多短线连
缀而成被称之为跳刀。虽若断若续但线条依然流畅,有的 阴线还以极细微的圆圈陪衬。
12
和田青玉大禹治水山子, 故宫博物院藏
和田青玉会昌九老图山子山子,
故宫博物院藏
13
玛瑙桃椿双孔花插 清中期 故宫博物院藏
翠雕人物山水图山子 清 中期 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

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作者: _____________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图组)中国玉器产生于远古人类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
其丰富多彩的造型、精巧别致的图案和精湛娴熟的制作技艺,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诸因素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即使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也是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
新石器晚期原始社会玉器造型新石器时代玉器主要有玉琮、玉壁、玉斧、玉圭、玉璜及各种鸟兽,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
动物造型较简单,着重于头部刻画,身体则为与玉石形似的几何体,头部又较重视眼目的表现。
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就有以目纹为中心的极度夸张的人面或兽面纹。
大玉龙,曲长60cm,直径2.2-2.4cm。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其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
龙体较粗大,卷曲,呈倒“C”形,长吻微翘起,有圆鼻孔二,双目橄榄形凸起,头顶至颈背有长鬣后披,末端翘起,额及颚下有阴刻棱形网纹。
龙躯光素扁圆,背部有一钻孔,可系绳穿挂。
此玉龙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翘,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玉猪龙。
这是早期氏族艺术的代表作,属红山文化。
其造型夸张、奇特,兼具写实与抽象手法,结构虽简洁,却满盈着生命力,质朴而粗犷,可能是某部族的图腾。
古代玉器穿孔,有些是造型本身带来的孔,如琮、壁等;有些是为穿绳佩带而打的孔,如璜上的小孔;还有的是为穿绳捆绑木柄而打的孔;还有马蹄形孔、对穿孔和带有螺纹的孔等。
新石器时代玉器穿孔多为两面对穿而成,孔外部直径大,越往里直径越小,孔不甚圆,两面对穿时,有些对的不准,因而孔中部的交接处,有时会出现棱台。
玉璜,高5.2cm,长10.6cm,厚0.3cm。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璜玉料材质较好,黄褐色,较薄。
近似半圆形,直弦,中部下凹,两侧各有一孔,底部两角略向外伸。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玉器造型

石 峡 文 化
陶 文化 高:5.1cm 边宽:3.2cm
南京博物院藏 琮:一种祭礼 用礼器,多为 外方内圆,象 征天圆地方。
良渚文化 玉琮
圭
玉圭是一种上端尖锐或平 整,下端平直的长方形片 状玉器。 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 具石斧、石铲,始见于商代 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 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 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 祀盟誓的祭器。
圆 殷雕 墟玉 虎
玉虎纹佩 西周
玉 虎 秦
仪仗类玉器(玉兵器)
玉斧 由石斧演变而来,玉斧后发展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 象征物。
红山文化
楼兰遗址采集
殷墟
玉钺
玉钺自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目前所知 新石器时代形态最完整的当数浙江良渚 文化出土的玉钺。商周时期,玉钺仍然 沿用,战国以后玉钺不再使用。
玉含 玉含亦称琀玉,是死者含在口中的 葬玉。因玉含大多为蝉形,故又称 “玉蝉”。 据考古发现,玉琀最早可能源自菘 泽文化出土的心形玉含。玉蝉作葬 玉中的口含,最早见于河南洛阳中 州路西周早期墓中,在死者口中发 现了一件带孔的蝉形玉。 玉琀发展汉代成为普遍的习俗。汉 代玉蝉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 汉代玉蝉的蝉身雕成正菱形,头翼 腹用粗阴线刻划,寥寥数刀即成, 通常称这种雕刻技法叫“汉八刀”。 南北朝时,玉蝉仍沿汉制,但多数 用滑石刻成。将蝉作为“晗玉”, 宋代以后就极少见了,多作为佩饰。
白 玉 乐 舞 胡 人 铊 尾 唐
白玉蕃人进宝珠带板 唐
白玉雕花鸟带板 宋
白 玉 狮 纹 带 銙 唐
五 代白 前玉 蜀盘 帝龙 王纹 建带 墓
人物纹玉带 南宋赵仲湮墓
明 兵 部青 尚玉 书花 彭鸟 泽纹 夫带 人板 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玉器、陶器和瓷器

哥窑淡青釉花口方杯
哥窑鼎
宫廷官窑
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 用瓷。官窑始于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
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在汴京(即今河南开封)建窑烧制御 用瓷器,命名为官窑。不久,由于金兵入侵,汴京被破,官窑也随 之终结。
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称“郊坛 下官窑”。
兽面纹 阴线刻 浅浮 雕 西周
神人兽面纹 细如毫发的阴线刻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
玉猪龙
玉人
玉鹰
良渚文化:玉璧
良渚文化最大的玉琮
这一时期的玉器有何特点?
❖ 这一时期的玉器特点为:朴素、稚拙、多用 阴阳线雕刻图案,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的纯 朴天真与快乐,并体现出了玉由物渐渐转化 为神的状态。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六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 泉窑系、景德镇窑系、
定窑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 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 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 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 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 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高中美术课程形式 ——以鉴赏为主
分为两个部分
❖中国美术欣赏 ❖外国美术欣赏
本节我们欣赏第一部分的第一课
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玉器 陶器 瓷器 青铜器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经过上万年的 演进,逐渐形成以实用为主和纯粹欣 赏两大类型。欣赏过程中,要结合实 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 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 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 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玉文化

翡翠的云南缘
在缅甸古都阿摩罗补罗城的一座中国 式古庙里,碑文上刻有5000个中国翡 翠商的名字。 明中期派高官太监驻守保山腾冲专门 采购珠宝。 清代宫廷大量利用翡翠,如顶戴上、 帽子上镶的,朝珠、印章等实物;玉 如意;盆景、樽、观音等玉器。
慈禧与清代翡翠的发展
我国四大国宝翡翠
我国四大国宝翡翠——岱岳奇观、含香聚
五、中国四大名玉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一百余处,中 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 一般所称中国"四大名玉",是新疆产出的"和田玉"、河 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 和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
和田玉
软玉是由闪石类矿物组成 的集合体。细小的闪石矿 物晶体呈纤维状交织在一 起构成致密状集合体,质 地细腻,韧性好。 软玉有很多种,颜色也有 很多,具有油脂光泽。中 国新疆和田是软玉的重要 产地,被人们称之为“和 田玉”。
瑞、群芳览胜、四海腾欢,现陈列在北京 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由北京玉器厂 近40名玉雕大师,利用四块大型裴翠原料,从 1982年开始,耗时六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四 件异常珍贵的玉雕作品。 这四件玉雕作品于1990年获国务院嘉奖和中 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
翡翠景观《岱岳奇观》
高78厘米,宽83厘米,厚50厘米,重363.8公斤。这件作品以珍贵的翠绿充 分表现泰山正面的景色,突出了十八盘、玉皇顶、云步桥等奇景,显示了 泰山的雄伟气势和深邃意境。
课堂讲授与视频播放相结合; 教材与课外资料阅读相结合; 课外作业与小论文相结合。
美术鉴赏-第二章第二节 史前玉器

含 山 凌 家 滩 玉 人
六、山东地区史前玉器
❖以大汶口文化及继承其后的龙山文 化为代表。
❖ 山东史前玉器以牙璧、玉钺、玉圭 和神面形玉冠饰为本地特色最显著 的器物。
大汶口玉璧
大汶口玉人面形饰
❖ 作扁平体,呈 四边略外凸的 方形。面部作 正视状,以阴 线刻橄榄形眼 眶,眶内饰一 横线作目。背 面有圆穿,可 供穿系。虽脸 形五官不甚协 调,但轮廓具 现。
良渚文化高体玉琮良渚文化高体玉琮良渚文化玉琮王玉琮王神人兽面纹五安徽含山凌家滩玉器?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数百件玉器其中既有玉璜玉玦等一般玉器也有玉龙玉龟玉鸟等神灵动物题材的作品
第二节 史前玉器
❖ 玉是质地细密坚致、有乳白、淡绿、 牙黄等颜色、打磨后有温润光泽的 美石。玉器的制作开始于新石器时 代。
❖ 磬,一种形 如矩尺状的 器物,打击 乐器。
❖2、仪仗器
主要指各种玉制兵器,如戈、 刀、戚、钺、牙璋、斧等。
❖ 戈,由援(刃)和内(柄)两部分组成。
❖ 牙璋,一种形状近似玉戈的端刃器, 内上装饰繁细的齿牙。
❖戚
❖3、葬玉
专指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 玉器。主要有瞑目(含面具、眼 帘和眉)、玉琀 、玉握、玉塞、 玉衣等。
❖ 红山文化的玉鸟大多是枭(猫头鹰)的 雕像。有的玉枭雕像造型比较写实,枭 头上独具特征的毛角被着意地刻出,翅 膀和尾均数道阴刻线条表现羽毛。有的 用少许刻线表现羽毛,有的则完全不用 刻线表现细部,而只雕刻出简略浑朴的 形状。
红山绿松石猫头鹰
红山文化玉鸮
❖ 黄玉琢磨成,作展翅 飞翔状。足端以简单 的数道阴线饰爪,两 翅阴刻羽毛纹。首作 三角形,弯至腹部, 嘴作鹰钩形,隐起双 圆圈形目。枭背靠首 部有平行排列的三个 小圆孔,可供穿系佩 饰。
玉器造型与装饰艺术.

原始社会良渚 文化 高:5.1cm 边宽:3.2cm 上孔径:
1.3cm 下孔径:
1.2cm 南京博物院藏
琮:一种祭礼 用礼器,多为 外方内圆,象 征天圆地方。
良渚文化 玉琮
史前 玉龙形钩 新石器晚期红山文化
此件玉龙体形很大,完整无损,呈黄绿 色,龙体蜷曲优美,呈“C”字形。吻部前 伸上翘,嘴紧闭,鼻端截平,上缘起棱, 端面椭圆形,钻出一对鼻孔。双眼突起 呈梭形,前眼角圆而起棱,后眼稍细而 上翘。额部和腭下精刻细密的斜方格纹, 颈脊长鬣飘举披向后背,鬣长且呈扁薄 片状,边缘斜削收成锐角似刃,弯曲上 卷,龙尾内卷,龙背有对穿的圆孔,可 供系绳佩戴。此器整体造型生气盎然, 是一件形神皆美的玉雕杰作,与内蒙古 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龙形制基 本相同,似系神庙祭祀悬挂礼器。龙的 出现是“礼”的雏形,成为以玉为葬, 以玉为礼的红山文化上层建筑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战国早期 1976年湖北省随县擂 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此器分成三环四节, 皆由一块玉雕镂而成, 设计之巧,琢磨之精, 为战国玉器之冠,也 是我国用一块玉料雕 琢活环套连的最早遗 物之一。
玉勾连云纹灯
玉灯以新疆和田青玉为材, 灯由盘、把手和座三部分 组成,分别用三块玉雕琢 后粘合成一体。上部灯盘 圆形浅腹,盘中心凸起一 个五瓣团花柱。中部把手 成圆柱形,上饰浮雕的仰 形三叶饰,中间束腰,腰 下满饰勾连云纹。灯座为 覆圆盘形,并以五瓣柿蒂 纹和勾连云纹装饰,足底 亦饰勾连云纹。
条,线条深而似沟,这种工艺叫勾,然后 把阴刻线一侧的线磨成一定的坡度,叫做 撤。) 。
雕人面璜
两侧有出齿
商代晚期纹饰繁缛,形态趋于写实,不求细部刻 划,但强调突出局部。手法上,常以线刻、圆雕、 浮雕、透雕相结合 。常见纹饰有:勾云纹、鳞纹、 凤纹、龙纹、兽面纹等。
玉器欣赏(五)

玉器欣赏(五)春秋至汉肖生玉雕春秋战国时期玉雕技法在继承西周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创新。
春秋时期主要表现在:用极薄的光素小玉片镂雕成成对的龙、虎、兽形饰片,其玉雕形象生动准确,同时用细直阴刻线雕琢出双勾蟠虺纹或云纹,较稀疏处加以雕琢圆圈纹,使图案均匀分布器身。
战国时期玉雕器物多在边线卜加阴纹或阳纹纹线,纹样满而密,除少数兽鸟纹饰外,器物表面皆雕满纹饰,不留空白。
两汉时期,圆雕动物形玉器数量仍然很稀少,但有一些精品存世。
陕西咸阳渭陵附近出土的西汉时的玉羽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充分显示了汉代圆雕的高超技艺。
玉羽人奔马中奔马足踏流云,羽人背有双翅,骑在马上作遨游状,整体的构思和雕工皆已相当成熟。
汉代玉马在传世品中亦不乏精晶,马的造型风格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马一致,马嘴、腮、鬃、臀略加夸张,体态矫健,神情威猛,颇为传神。
汉至魏晋时期,玉异兽多作为玉镇用。
在古代,人们不用座椅饮宴吃饭,皆席地而坐,或坐于坐榻之上,因此需用坐席。
而坐席的前部,一般都放上铜镇或玉镇,这一习俗,在战国时期就有。
汉代出现的动物圆雕,躯体劲健,虽然肢体、毛发、羽翼等的表现手法还保留一些早期图案化残余,但其雕刻出的线条粗而准确,整体己基本趋向写实,反映出受当时雕塑艺术的影响。
西汉后期,还出现了使用密排短阴刻线雕琢动物的肘部(如螭虎纹的肘部)以及鹰的羽梢等的表现手法。
这种线条雕刻刚劲有力,弥补了平面雕所表现的图案立体感不足的弱点。
这种雕刻技法是前所未见的,并一直沿用到东汉、南北朝。
凡是汉代精细器物上都有刻线细如毫发的“游丝毛雕”。
兔西周3.2×2.3厘米半透明浅青玉质。
此兔双耳竖立,身体伸展。
造型流畅自然,四肢雕工细致。
前肢有钻孔。
壁虎西周晚期13.2×2.6厘米此壁虎作匍匐状。
器身边沿呈锯齿形,面部饰以抽象线条,身上还刻有模仿尺度的线条。
嘴部带扁平穿孔。
龙形玉佩战国早期龙是玉佩中最基本的样式,战国时楚国与中原都流行这种“S”形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