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领巾事件案例分析ppt课件
谁为我们护航ppt优秀课件5 教科版

思考问题1:日记是否属于个人的隐私?
不征得子女的同意,父母是否有权翻看
子女的日记?
答:日记属于个人的隐私,不征得子女的 同意,父母翻看子女的 日记是错误的行 为,但是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 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这些孩子或其他原因不能管理自己的 孩子,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可以代拆信件.
答:我的意见是: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按时入学 的义务,接受规定年限教育的义务及遵 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 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2 .作为当代少年儿童,我们应该认真, 自觉的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 的权利。
课堂检测
单项选择题:
1.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是( C )
隔代扶养 有些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者双
方长期在外,无暇顾及子女,把孩子托付给老人 抚养。而大多数老人文化水平较低,对孙辈宠爱 有加,教育不足,对孩子根本无法管教或指导。 这类孩子既缺少父爱又缺少母爱,老人的不当教 育极易引发犯罪
绿领巾

3、教学目标有偏向,部分学生需要无法满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公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这种不公平的受益者正是那些“坐在前排的学生”和“五道杠”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依据他们的表现规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师关注他们的课堂反应、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教学进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合理等,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需要。
绿领巾,改变的不只是颜色
西安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则戴着绿领巾。一名学生说,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用“红”、“绿”两种颜色,区分好学生与坏学生,尽管校方以“激励教育”为由进行开脱,但人们对于这种“区别对待”的教育方式的愤怒有增无减。实际上,红领巾变成绿领巾,改变的不只是颜色那么简单。
也是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少工部获悉一些学校要求已经入学却还没到入队年龄的小学生戴绿领巾、粉领巾后表示,这种情况是不被允许的。并要求地方少先队组织彻查此事,同时将在全国清查“变色红领巾”问题。共青团中央少工部相关人士指出,队章上写得很清楚,“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怎么能变颜色?部分学校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相关章程。同时,团中央也肯定到,这种给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的行为也是对学生的歧视,势必对学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br>
“绿领巾”是一种“伪创新”

究竟会让其“ 知耻后勇” 还是 自 自 暴 弃?即便是鼓励, 如此强烈的颜色反差以及反差背后的象征意义 , 又会
给 本应纯真无邪 的孩子带来怎样 的阴影 ? 其 实 ,学校 的任务 并不 是培 养 出学 习尖 子 和纪 律 模 范 ,而 是去 培养 合格 的公 民 。一 个合 格 的公 民 首 先应 该学 会 的常识便 是 : 每个人 都有 自己的个 性 ,
理成 长 , 而这样 的极 端心 理最 终在社 会蔓延 , 后果 其 可想 而知 。 在 素质教 育普 及 的今 天 ,绿领 巾”事件 又一次 “
生, 混杂在一群戴着 “ 优生” 标记的同学 中, 日 整 承受 着老师 、 学生、 旁人甚至来 自 自己的异样 的目 , 于 光 其
背 负的精神压力将 是怎样 的?如此重压 施于小学 生 ,
世界观。很难想象 ,一个从未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
“ 差生 ”能够 拥有 适度 的 自尊 自重 意识 、 以对 立 的 , 不
特殊背景 ,否则只有学习成绩优秀者才有配做班干 部、 评先进 、 率先人 队入团的资格 ; 同一种违纪行为 ,
“ 优等 生 ” 差 生 ” 到 的反馈 和处罚 多半 也相 去甚 和“ 得 远 。如今 , 的这个小 学干脆用 红 、 西安 绿两 色的领 巾 , 让 “ 等生 ” 优 和其他 孩子变成 了泾渭分 明的两个 群体 。 虽然 学校 有些 委屈地 说 ,他们 的本 意只是 为 了
式, 可是 ,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 中, 校长们 的这种愿望 却总是每每落空 , 甚至适得其反。面对这一结果 , 我
们的校长们也总是一脸的疑惑:自己如此细致地管
理, 为什 么就 不 能换 来 “ 理想 的结 果 ” ?直 到 最近 呢
置
绿领巾事件ppt

他们这么做:
• 美国达拉斯“森林草原”初中的校长查尔斯· 布鲁纳告诉 他的学生:如果他们的考试成绩能提高学校在得克萨斯州 的排名,他们可以用狗毛剪剪掉他的头发。后来,该校学 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布鲁纳等人被迫兑现诺言,头发被 学生们剃光。加利福尼利“亨德里克农场”小学校长高顿 说,如果全校在3月份获得17000点的总分,他将亲吻一 头大肚皮猪,3月底,学生们的成绩超过了这一目标。高 顿兑现了他的承诺。以此可见激励孩子好学的方式有千种 万种,校长“自虐”,很有喜感也很有效果。
•
• •
-山东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生分别发放红、 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 -无锡甚至有老师要求班级里的差生测智商。
学校冷教育,到底是对是错?
• 有网友议论:
• 强迫“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 戴上绿领巾,是一种没有人性 和人道的教育暴力。 • 教育孩子应该以表扬、以鼓励 为主 • 绿领巾产生的后果不仅仅用一 句教育的失败就可以敷衍过去 的。 • 红领巾是国旗一角,是少先队 员的象征,绿领巾怎么能相提 并论? • 任何有损孩子自尊心、自信 心的行为,都应该抓紧改正, 并且在以后制定、设计政策的 时候,要多从孩子的感受出发, 多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到底何为绿领巾?”
• 然而 ,让我们不得不 • 其实,上海少工委早 在1986年就首创了 反思的是,到底是什 “绿领巾”, 然而, 么原因,让绿领巾的 上海绿领巾的定义为: 真正意义和初衷被扭 “绿领巾是小红星儿 曲?“绿领巾”不仅 童团员的标志,绿色 仅是“畸形”教育的 也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一种体现,在我们教 颜色,小红星团员戴 育的各个领域、环节, 上绿领巾代表他们是 各种各样的“绿领巾” 祖国的花苗。” 还有多少?
教育冷暴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二下第五单元《光荣的少先队》课件

3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和策略,提 高少先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06 家长参与和支持 少先队工作策略
家长在少先队工作中作用认识
塑造正确价值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通过参与少先队工作,可以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 义的情感。
促进全面发展
少先队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素质 ,家长的参与可以让孩子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得到更 全面的发展。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入队仪式、队列 训练、少先队主题活动等实践 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 成长。
课程总结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 活中继续发扬少先队的优良传
统。
02 少先队历史与发 展
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背景
01
02
03
革命斗争的需要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培 养革命后代,中国共产党 决定成立少年先锋队组织 。
少年儿童身心特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 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的 引导和培养,少先队正是 为此而成立的。
苏联少先队的影响
苏联少先队在培养少年儿 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中国少先队的成立产生 了积极影响。
少先队发展历程及重要事件
成立初期(1922-1927年)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是劳动童子团,成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二下第五 单元《光荣的少先队》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1-26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少先队历史与发展 • 少先队员素质培养与要求 • 丰富多彩少先队活动设计 • 辅导员在少先队工作中角色定位 • 家长参与和支持少先队工作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红领巾起义主题班会PPT课件

2
起义发展
各地红领巾起义队伍不断壮大,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3
起义失败
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红领巾起义最终遭到失败,但起义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红领巾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坚定决心
红领巾起义的结果
1
1. 胜利
红领巾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青年
红领巾起义吸引了众多热血青年,他们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到起义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工人
工人阶级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他们在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革命提供了物质保障。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为起义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指导,他们用笔杆和演讲来宣传革命理念,鼓舞士气。
红领巾起义的目标
1
1. 争取自由
红领巾起义的参与者渴望获得自由,摆脱压迫和束缚,追求人生的独立和自主。
红领巾起义的现实意义
1
1. 鼓舞斗志
红领巾起义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激励着人们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2
2. 启迪思想
红领巾起义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3
3. 凝聚力量
红领巾起义的英雄事迹,激发人们的团结意识,鼓舞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人民力量
红领巾起义证明了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它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的斗争是不可阻挡的。
团结一致
红领巾起义是一场人民的运动,体现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它是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抗击侵略者的结果。
红领巾起义的时代特点
小红星儿童团团课(课堂PPT)

• 1938年10月西北青救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通过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章程。
• 它的任务是:1、宣传大家打日本;2、侦察 敌情捉汉奸;3、站岗放哨送书信;4、尊敬 抗战官和兵;5、帮助抗属来做事;6、学习 生产不稍停。
• 它的礼节为右手五指齐额举起。五指表 示:中华五大民族的儿童团结起来,打倒日 寇汉奸。
• 口号是:时刻准备着!西北和华北各地的儿
童们纷纷加入儿童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
斗争。
7
地下少先队
• 四、儿童团和地下少先队(1946—— 1949 )
•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我国革命儿童的 组织,在抗日儿童团的基础上,又有 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在解放区建立了 儿童团,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地下党 ,还在上海等大城市里,建立了地下 少先队。他们都为新中国的诞生,做 出了应有贡献。 解放区的儿童团,在学好文化科 学知识的同时,还组织了救护、运输 、通讯等小组,积极地参加支援前线 活动,为解放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 量。
儿童团简介
1
同学们, 你们知道 这是什么吗?
2
这就是绿领巾!
绿领巾是儿童团的标 志。 它表示儿童是祖国的 小苗苗。
3
光辉的历程
➢一、劳动童子团 (1924—1927 ) ➢二、共产儿童团(1927—1937年) ➢三、抗日儿童团(1937—1946年) ➢四、儿童团和地下少先队(1946—1949 ) ➢五、小红星儿童团 (1979—至今)
9
我们的名称 儿童团
我们的领导 中国少年先锋队
我们的性质 少先队的预备队
10
我们的名称
儿童团
儿童团组织以“小红星儿童团"为名称。 红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红星"表示儿童团 员从小听党的话,是党的孩子。红星也是进 步和荣誉的象征,它将激励儿童团员不断进 取、奋发向上。
绿领巾演讲PPT

•
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 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 佩戴。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 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 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 激励。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 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
由此可见,多数网名都认为佩戴“绿 领巾”是对所谓“差生”的歧视。 我的观点:可能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 实验小学的老师出发点是好的,是想要 激励学生。但是我认为他们考虑的不够 周全,作为教育单位,在出台某一制度 的时候,必须慎重、全面,注重孩子的 身心发展和长远发展。Fra bibliotek我的感想
其实,正是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导致不少学生 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变得自卑自弃,毫无上进心。例 如在某些盛行“以考分排座次”的学校,那些某一次 被安排在边排或后排的所谓差生,心中立即就会产生 屈辱感、挫败感和自卑感,只有到下一次考试名次提 前了才能缓解,有的学生可能一辈子都忘不掉这次排 桌,甚至会变得丧失了尊严感,影响日后的生活和工 作。 这次所谓的绿领巾事件也是一样,所以,请那些 老师在说风凉话的同时,也尽可能的全面考虑,鼓励 学生,而不是以这种方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部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绿色小卫士 教学课件PPT

如果发现严重污染大气的行为,可 以拨打12369环保热线进行举报。
和爸爸妈妈一起列一个清新空气保护计 划,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空气!
我的清新空气保护计划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你们从中发现 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找到了
身边的环保小搭档,明白了如何低碳 生活。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一 定能找到更多的环保小搭档,做一个 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环保有搭档
我的环保小搭档 展示我的环保搭档
印度饮用水污染致使儿童发育不良
根据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表明: 人一般可以7天不喝水,但人体 最多可以3天不补充水分。
宣化县一中学饮用水受污染致85名学生出现 不适症状
张家口宣化县一中发生了因饮用水渗 入污水的水污染事件,事件造成部分学生 因服用饮用水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现象。
水是人类的母亲,赋予了人 类生命。但是却有很多的人不能 好好保护我们的母亲,让她遭遇 了不幸。
我也有个小妙招
洗澡的时候不要总开着水龙头。
我也有个小妙招
洗水果的水可用 盆子接住,以便再次 使用。
我也有个小妙招
用过的水还可以冲厕所。
请你利用课后时间,想一想你的家里可以怎 样节约用水,并尝试说服爸爸妈妈加入你的“节 水行动”。把你的“节水行动”用文字或照片记 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小水滴的诉说
我走过山川,山川绿了。 我流进田野,秧苗长了。 我经过草原,牛羊笑了。 我流进人们的嘴里,大家心里甜了。 我是地球的血液,我是生命的源泉。
绿领巾事件

绿领巾事件简介绿领巾事件是指于20XX年在某市发生的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
该事件涉及一名小学生佩戴绿色领巾遭到欺凌,引发了对校园暴力问题的深思与讨论。
本文将从事件背景、影响与应对措施等方面对绿领巾事件进行分析。
事件背景在20XX年X月X日,一名叫小明的小学生佩戴绿色领巾去上学,遭到同班同学的欺凌和歧视。
这一事件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关注,引发了公众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深思和讨论。
根据调查,这名小学生佩戴绿色领巾是因为他参加了一次植树活动而获得的荣誉称号。
然而,他的同学们并不了解这一情况,而是将绿色领巾视为他的特异标志,并对他进行欺负和排斥。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一方面,许多人谴责欺凌者的行为,并呼吁加强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认为这只是个别事件,不应该过度渲染。
影响与反思绿领巾事件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校园暴力问题的深思与反思。
首先,绿领巾事件再次凸显了校园欺凌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
许多学校普遍存在欺凌现象,而绿领巾事件对此问题的公众认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并促使相关部门和学校采取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绿领巾事件揭示了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反思学校教育中是否足够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公民意识。
对于小明的同班同学而言,他们对绿色领巾的误解和欺凌行为表明他们缺乏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尊重。
因此,教育部门应重点关注学生情感教育、价值观培养和多元文化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包容性。
再次,绿领巾事件引发了学校管理和师生关系的思考。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大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提高师生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讲座,加强对多元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多元视野。
最后,绿领巾事件还引发了公众对欺凌行为的道德评判。
由“绿领巾”事件所引发的关于惩罚教育的思考

由“绿领巾”事件所引发的关于惩罚教育的思考作者:刘萍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2年第01期2011年10月18日,发生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绿领巾”事件,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头条。
所谓“绿领巾”事件,便是学生按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的优劣程度被分为两类,表现好的孩子佩戴鲜艳的红领巾,表现差的孩子佩戴绿领巾。
学校和老师的意图旨在激励学生上进,“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事件一经披露,便遭到社会各界的抨击。
这一事件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惩罚教育”的思考。
在新课程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育普遍倡导的是平等、赞美式的赏识、和谐教育,而惩罚式教育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并被主流社会否定、拒绝甚至于遗弃。
惩罚式教育是否真的一无是处?表面上看很“和谐”的赏识教育,是否能面面俱到?惩罚教育,从字面上看,往往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人们普遍认为惩罚教育便是体罚教育,是充盈着暴力而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都极为不利的,所以为我们的主流社会所唾弃。
网络上体罚学生的案例比比皆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往往被放得更大,其负面影响之恶劣远远超出当事人的想象。
教师们谈“惩罚”而色变,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谨言慎行,避之惟恐不及。
殊不知,无论是社会还是我们的教师,都并未真正理解惩罚教育的真正内涵。
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是学校或教师针对学生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以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
目的是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改正缺点和错误。
其常用的具体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惩罚是“引起不愉快感,是以对事物或活动的否定、限制、剥夺等可接受性的方式和方法,来达到受罚者行为的可能变化”,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的职业权利之一,造成的是受罚者行为的变化,甚至心灵的可能转变。
惩罚是教师的职业权利之一,但有多少教师还记得或者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这项权利?在全社会普遍倡导赏识教育的今天,行使惩罚教育必要吗?惩罚教育合理吗?笔者对此作了如下思考。
绿领巾事件案例分析

评论与思考
“绿领巾” 引 发的教育问题等 相似问题的不断 出现给地方政府 敲响了警钟。应 该加强舆论引导 和管理,防止类 似舆情事件的再 次发生。
2021/3/11
10Βιβλιοθήκη 参考资料新华网 京报网 人民网 《光明观察周刊》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1+1》 《请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
2021/3/11
11
不到自己的未来,
这样很可能一些
学生会自暴自
2021/3/11
弃。” 4
媒体评论摘要
白
岩
松
戴
绿
色
领
带
2021/3/11
5
事发之后“三级响应”
2021/3/11
6
2021/3/11
7
陕西省团省委
副书记、少工委
主任段小龙就
“绿领巾”一事
接受新华社记者
2021/3/11
采访。
8
2021/3/11
9
陕西“绿领巾”事件案例分 析
社工1101 石白玉 赵琰霖 孙明扬
2021/3/11
1
案例概述
2011年10月18日,有媒 体报道称西安市未央区第一 实验小学让部分学生佩戴“绿 领巾”,引发争议。
2021/3/11
2
2021/3/11
3
光明观察周刊
“这样生硬地把
他们分类排队,
让差学生看不到
自己的优点,看
绿领巾

事件回放
昨日中午放学后, 昨日中午放学后,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 学门外, 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 得格外扎眼 。 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 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 师引领下排队回家。 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 级学生, 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 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 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 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从而引发起社 会与微博热议
A:不人性的评价机 不人性的评价机 制,必然会派生出 一系列摧残人性的 做法, 做法,孩子是受害 者,教师也是这种 不人性的评价机制 下的受害者。 下的受害者。
B:天下没有教不好的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 孩子, 孩子,只有不会教的 老师和家长, 老师和家长,现在的 所谓好学生未必以后 能做个好人。 能做个好人。没有听 说过走入社会后, 说过走入社会后,有 多少在校优秀生在给 那些差等生打工么? 那些差等生打工么?
小组个人观点
1、精神压力最大的中国人是学生。老师的谆谆教导,家 长的苦口婆心,使得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名目繁多的考 试,接连不断的模拟,使得学生苦不堪言。还有,补课、 交费、好差班、文理科、做不完的作业、或高或低的名 次…… 2、社会压力最大的中国人是教师。既要响应上面的号召 实施素质教育,又要考虑家长的期望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的 考试中有较好成绩;既要教育管理好学生让学生成才,又 要掌握好惩戒的尺度避免负面影响;既要吃饭穿衣做有血 有肉的人,又要按社会舆论要求当精神上的“神”。 不科学和不人性化的评价机制使得教育学陷入了误区:评 价学生的优劣是考试成绩,评价老师教学的好坏还是考试 成绩!
学校:为激励上进, 学校: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
案例分析

四、案例分析题1某学校一位实习教师,教数学。
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人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
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一怒之下就把该学生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
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初中都没上。
问题:(1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2)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1)①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②原因: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变相体罚学生。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2)严重后果: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2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
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
绿领巾

西安一所学校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山东枣庄一所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部分学生分发红黄绿三色作业本;包头一所学校实行差异化校服,红校服只有优秀生穿,普通生穿蓝色或白色校服;慈溪一所学校3个男孩因不守纪律被罚脱裤子在操场上跑步……在体罚学生成为过街老鼠的今天,逐渐显现的冷暴力,却给孩子们带来更隐蔽、更严重的伤害。
案例:教育有色化,伤害难消除尽管已过去好几个月,温州市双桥小学二年级学生黄晶(化名)走进校门时,仍会时不时下意识地看一下胸前:脖子上已没有挂绿领巾了。
黄晶是二年级学生,由于没有成为少先队员,老师就发给她绿领巾,说等她符合少先队员条件再换成红领巾。
黄晶的妈妈说,女儿不喜欢戴绿领巾,整天闷闷不乐,老说戴绿领巾是当不上少先队员的孩子才戴,但不戴的话又会被扣分,只好每天都戴。
黄晶很羡慕那些戴红领巾的同学,每次一走出校门,就会马上摘掉绿领巾,往书包里一塞。
父母尽管知道孩子不爱戴绿领巾,但也没什么办法。
西安的绿领巾事件曝光后,双桥小学的绿领巾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
双桥小学辩称,绿领巾是方便管理学生而设置,绝不存在给学生分好生和差生的意图。
尽管如此,校方还是很快回收绿领巾。
但是,这一做法给那些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
黄晶所受的伤害,就是一种典型的教育冷暴力。
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惩罚,常见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等。
有调查表明,8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
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
最常见的3种教育冷暴力类型:70.4%为嘲讽挖苦型,69.7%为漠不关心型,66.1%为训斥型。
追问:暴力隐性化,根源在应试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帖子,发帖人是“树枝上的月亮”,写的是孩子遭遇教育冷暴力后的受伤与无助:“我还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我们班要上公开课,在上课之前,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被警告:‘上课的时候要表现精彩’,可是我真不争气,我那节课让老师失望了,是很让老师失望的那一种,我的心里一直很内疚,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好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陕西“绿领巾”事件案例分 析
社工1101
案例概述
2011年10月18日,有媒 体报道称西安市未央区第一 实验小学让部分学生佩戴“绿 领巾”,引发争议。
光明观察周刊
“这样生硬地把 他们分类排队, 让差学生看不到 自己的优点,看 不到自己的未来, 这样很可能一些 学生会自暴自 弃。”
媒体评论摘要
白 岩 松 戴 绿 色 领 带
事发之后“三级响应”
陕西省团省委 副书记、少工委 主任段小龙就 “绿领巾”一事 接受新华社记者 采访。
பைடு நூலகம்
评论与思考
“绿领巾” 引 发的教育问题等 相似问题的不断 出现给地方政府 敲响了警钟。应 该加强舆论引导 和管理,防止类 似舆情事件的再 次发生。
参考资料
新华网 京报网 人民网 《光明观察周刊》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1+1》 《请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