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学指导 《心理学》动机的特征和作用

合集下载

《学习动机概述导学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概述导学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概述》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学习动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3. 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导学内容:一、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激励,是推动学生投入学习、坚持学习的动力来源。

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形式,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内心的渴望和兴趣驱使其进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外部奖励、惩罚或其他激励促使学生学习。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1.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2.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形式:1. 内在动机:包括成就动机、探索动机、认知动机等,是学生内心的渴望和兴趣驱使其进行学习。

2. 外在动机:包括外部奖励、惩罚、竞争等,是外部因素促使学生学习。

四、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自我效能感等;2.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氛围、教师激励等;3. 任务因素:包括任务难度、任务意义、任务反馈等。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经验,讨论一下自己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如何提高学习动机?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3. 分组演讲:分组进行演讲,探讨学习动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学习动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种类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入1.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最近你们在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什么让你们坚持下来克服了困难?2.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持续努力学习,而有些人却容易放弃?二、学习动机的概念1. 什么是学习动机?为什么学习动机对学习至关重要?2. 学习动机的种类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每种动机的特点。

2020年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

2020年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重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答: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教与学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内容:1.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征,怎样开展教育3.研究高等学校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4.研究大学生心理的形成与发展5.重点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心理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7.研究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具体开发8.研究现代技术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9.讨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方面的问题.2.(重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答: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2.任务分析;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课的设计;5.教学;6.评价;作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有重大的指导作用,(通过学生水平确定研究对象,设计课程,以及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把这个过程进行实践的应用3.(重要)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答:1.是一门应用课程,但是具有丰富的理论性,是理论与应用相交叉的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应用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3.是古老的话题与新的不成熟的学科-只有十几年历史,很多高等学校教师不是科班出身,需要补充教育心理学素质,需要探讨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因为教育心理学更多应用于普通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还探索了新的领域.4.(重要)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何成绩?当前主要存在什么问题?答:发展成绩:第一阶段是学习改造阶段,确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方向,纠偏了既有理论;第二阶段是繁荣时期,教育心理学迅速纵深发展,各师范学校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程;第三阶段是破坏时期,教育心理学几乎停滞;第四个阶段是新生时期,教育心理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模拟试卷一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模拟试卷一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为()(江南博哥)。

A.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兴起B.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C.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D.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参考答案:B[单选题]2.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降低真实性,提高人为性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自然实验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

其优点是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室实验相比,更加接近教育的实际情况。

[单选题]3.解决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所需的品质是()。

A.能力B.意志C.爱D.希望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解决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所需的品质是希望;解决自主感对羞怯和疑虑的危机所需的品质是意志:解决勤奋感对自卑感的危机所需的品质是能力;解决亲密感对孤独感的危机所需的品质是爱。

[单选题]4.有的人善于发现问题,有的人对问题熟视无睹,这是()的表现。

A.性格的理智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C.性格的态度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发现问题属于个体的认知活动。

[单选题]5.罗夏墨迹测验属于()。

A.投射测验B.自陈测验C.能力测验D.智力测验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最常用的人格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单选题]6.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单选题]7.没有明显的分析活动,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个体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反映的是()。

A.分析思维B.直觉思维C.聚合思维D.发散思维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直觉思维过程,没有明显的分析活动,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个体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的详细阐述。

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和目标导向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正文:一、动机的定义1.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心理力量,它激发和维持人们追求目标的行为。

2. 本能与驱力:动机包括本能和驱力两个方面,本能是先天性的生物性需要,而驱力则是后天性的学习性需要。

3. 动机的特点:动机具有目标导向性、影响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同时动机还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动机的分类1. 生理需求动机:生理需求动机是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如饮食、睡眠和性行为等。

2. 心理需求动机:心理需求动机主要包括社会认同、安全感、成就感和个体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3. 社会需求动机:社会需求动机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动机的影响,如亲社会性、竞争性和归属感等。

4. 内外动机:内动机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兴趣和满足感产生的动机,而外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条件的驱动。

5. 高层次动机:高层次动机是指个体更高级的心理需求,涉及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机。

三、动机与生理需求的关系1. 生理需求与动机的联系:生理需求是动机的基础,当个体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相应的动机驱使行为。

2. 生理需求的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位于需求层次的基础层次。

3. 生理需求的满足:个体通过满足生理需求来获取生理满足感,进而推动下一级的需求动机的产生。

四、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关系1. 心理需求的定义:心理需求是个体对自我心理发展的需求,包括成就、认同、安全和个体发展等方面。

2. 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共同性:动机和心理需求都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二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动机对心理需求的影响: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主动追求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动机的强度也与心理满意度之间有关。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 (5)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 (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第一,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
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感。 第二,替代经验。 第三,言语暗示。 第四,情绪唤醒。
五、成就动机理论
•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 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 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 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二、需要层次说(人本主义取向)
•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通过对各 种人物的观察和对一些人物传记的考察,从理论上和原则上 对人类行为的动力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 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七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 要。需要按层级出现,成为推动人的行为的动力。
四、四种取向学习动机理论比较:
1、行为主义:动机来源于外部诱因,重要影响因素 是强化、奖励和惩罚,代表人物是华生。 2、认知主义:动机来源于内部需要,重要影响因素 是信念、归因、期望、自我决定,代表人物是韦纳、 德西等。 3、人本主义:动机来源于内部需要,重要影响因素 是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4、社会文化:动机来源于内部需要,重要影响因素 是学习共同体、集体活动,代表人物是温格和雷夫。
学习动机的整合模型(影响学习动机的个 体因素与环境因素及两者间交互作用)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题库)考前押题试卷一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题库)考前押题试卷一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题库)考前押题试卷一[单选题]1.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江南博哥)A.繁衍后代B.获取食物C.逃避危险D.参与交往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渐社会化,为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社会文化需要,就会产生各种社会性动机,如工作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成长动机等。

社会性动机推动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社会团体,并在其中获得认可、地位与成功感。

[单选题]2.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例如,为了使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和椭圆形光圈,如果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则不给予强化,那么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单选题]3.个人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叫()。

A.理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感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单选题]4.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B.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一般而言,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由此可知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

[单选题]5.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学习的内容,可将学习分为:①知识学习: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可以表现为概念、命题、图式等不同形式,分别标志着对事物反映的不同广度与深度;②技能学习:指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有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两种;③社会规范的学习:即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教师资格证 -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207个

教师资格证 -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207个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207 个第一部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定义见后)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兴趣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7.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9.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11.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2.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14.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动机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动机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动机先前研究与现状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教学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者的思维、情感和动机等因素,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育心理学的范畴中,学生动机是一个重要而广泛的研究领域。

学生动机指的是学生内部的驱动力,通过它学生会决定是否愿意参与学习活动、持续多久以及在学习中付出怎样的努力。

学生动机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学生动机对于理解学习过程并改善教学至关重要。

研究动机及其关联理论学生动机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任务价值感、期望和自我效能等。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和乐趣,而外部动机则是受到外在奖励或惩罚的影响而进行学习。

任务价值感是学生对学习任务重要性和意义的认知。

期望指学生对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的预期结果,而自我效能是学生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社会认知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框架,它解释了学生动机和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是由四个主要来源塑造的:成功经验、观察他人的经验、口头或书面的说服以及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当学生有积极的动机时,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行为和结果。

一些研究发现,高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加专注于任务、展示更高的自我效能和学术成就,而低学习动机的学生则可能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并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困难。

应用与启示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生动机的因素并积极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这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以增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任务价值感和期望,通过强调学习的实用性、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努力。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

如前所述,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

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

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

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例如,在讲解“蒸汽变水"时,教师问:“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说话,空气里会出现什么东西?"学生答:“一团团的哈气。

考查重点: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考查重点: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考查重点:1、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2、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与种类。

3、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

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具有三种功能:激活、指向、维持。

* 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过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份: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诱因: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表扬、奖励等。

** 学习动机的种类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升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升内驱力:个体经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对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一个人想获得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常识。

3、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

*此外,学习的结果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为学习动机能够促动学习,提升成绩。

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倒U型)。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5、★学习动机的理论:1)斯金纳提出强化论2)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前者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后者包括自我实现,即追求完整、丰满的人性实现和个人潜能的实现)3)维纳提出的归因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和不可控归因因素:水平高低、努力水准、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4)阿特金森代表的成就动机理论(追求成功的和避免失败的)5)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

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

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关注人类行为的原因、动机以及与环境的互动。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行为心理学对于理解学生动机以及促进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的关系,并探索如何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一、动机的重要性动机是个人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它驱动着个体去实现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高度动机的学生更有可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出于个体内部的兴趣、好奇心和自我满足感而产生的动机。

相比之下,外在动机是指出于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产生的动机。

内在动机更为强大和持久,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

三、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坚持面对困难,提高学习成就。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支持,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

四、目标设定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将学生的动机分为两类:表现目标和掌握目标。

表现目标是追求与他人相比的优秀表现,而掌握目标是追求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研究表明,掌握目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为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目标而努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

五、行为塑造和激励行为塑造是一种通过逐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学习行为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赞扬和奖励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并给予指导和反馈来纠正不良行为。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竞争、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六、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设置情境问题或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与知识的连接;设计有趣的互动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预测试卷一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预测试卷一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预测试卷一[单选题]1.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江南博哥)殊准备状态称为()。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定势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

[单选题]2.个体社会自我的获得一般是在()。

A.1岁左右B.2岁左右C.2~3岁D.3岁以后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从3岁到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个体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单选题]3.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遵从B.接受C.认同D.内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认同就属于形成过程中的第二阶段。

[单选题]4.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B.提高集体整合水平C.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D.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增强全体成员行动一致性,提高集体整合水平;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为他们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言行提供判断标准;约束和纠正偏离集体规范的行为。

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要求集体成员墨守成规、循规蹈矩,限制了创造性意见的提出,遏制了成员的积极性。

[单选题]5.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能觉察别人觉察不到的事物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

A.胆质汁B.抑郁质C.多血汁D.粘液质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气质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①多血质:这种气质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②胆汁质:这种气质的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易于冲动、动作剧烈;③黏液质:这种气质的特点是安静、稳重、动作缓慢、不易激动、情绪不容易外露;④抑郁质:这种气质的特点是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能觉察出别人觉察不到的细微事物。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三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三章学习动机[内容简介]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的构成入手,探讨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接着介绍了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并讨论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

本章重点: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成就动机及其训练、归因训练及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学习动机的激发、成就动机及其训练。

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与形成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第一节动机与学习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一)动机的概念、基本因素与特征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有机体会产生各种需要,当需要没得到满足时,有机体会产生内驱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

例如,当摄食需要出现时,内驱力会驱使有机体表现出摄食行为以满足这种生理需要,随着摄食需要的满足,内驱力降低,摄食行为也就停止了。

内驱力和需要基本上是同义的,经常被替换使用。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需要指的是主体感受,而内驱力所表现的是作用于行为的刺激。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课件

02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来源于外部的奖励和惩罚,通过强化行为来激发学习动机。
详细描述
根据强化理论,当学习者表现出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奖励可以增强这种行为的发 生率,而惩罚则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率。这种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动机 的影响,认为学习动机是一个通过强化过程而形成的习惯。
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 需求所激发的动机,如兴趣、求知欲等;外部动机则是指由外部因素所激发的 动机,如奖励、竞争等。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作用范围,可将其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是指 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性动机则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负面影响
缺乏学习动机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不 积极,影响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对学习动机的反作用
正反馈
良好的学习成绩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 动机,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继续努 力学习。
负反馈
学习成绩不佳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 动机,使他们感到沮丧和失去信心。
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优异的成绩反过来 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概念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得以发生、 维持进行,直到完成的内在动力 。
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使其更加专注 于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 习效率。
培养学习兴趣
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 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 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 与学习活动。

动机初中心理教案

动机初中心理教案

动机初中心理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心理健康课时:1课时教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机的概念,认识到动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3. 帮助学生学会设定合理的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

教学内容:1. 动机的概念及其作用2.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3. 设定合理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成功人士、运动员、科学家等,让学生谈谈他们成功的动力是什么。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哪些动机的驱使。

二、讲解动机的概念及其作用(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动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2. 讲解动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动机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等。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如培养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等。

2. 讲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创设情境、设置合理目标等。

四、设定合理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设定合理的目标,如具体、可操作、有挑战性等。

2. 讲解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如积极心态、积累成功经验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动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谈谈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动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设定合理目标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掌握情况。

3.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况。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动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学科。

其中,情绪和动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教学和学习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中情绪与动机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过程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灵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相反,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1 情绪调节与情绪管理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状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

情绪管理则是指个体通过适当的策略控制和处理情绪,以达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应对的目标。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情绪调节和管理的技巧,如情绪自我观察、情绪标注和积极情绪修复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适应能力。

1.2 情绪与注意力情绪状态对注意力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信息的加工和记忆。

例如,通过创设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消极情绪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集中力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注意力状态。

二、动机与学习动机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

有效的动机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1 动机类型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兴趣和满足感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这种动机与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密切相关。

相反,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在外部奖励或惩罚的驱动下进行学习的动机。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

2.2 动机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和主动学习精神。

一种常用的激励方式是设定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大纲

广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大纲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定义、定理、公式、重要结论、特点,方法),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识记是认知能力的基础,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

领会:能够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应用: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是学习的一条基本原则。

能运用原理分析实例,或用具体例子说明一般原理、原则;在变换了的情景下,仍够能把握已使用的概念和原则去解决问题。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课程规定的知识点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的应用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知识点中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在考试中,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15%,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第一章概论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应用: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第二章意识与注意识记:意识、无意识、生物节律、日节律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生物节律与睡眠;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失眠的种类;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第三章感觉与知觉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领会:感受性和感觉阈限;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知觉的机制;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第四章记忆与学习识记: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学习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必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必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听觉中枢位于_____A : 颞叶B : 额叶C : 枕叶D : 顶叶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大脑四大区域作用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在大脑两半球皮层上各有 3 条主要沟裂,将大脑分为四叶,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这四大区域的作用是考试中的一个较难的知识点。

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

2、单选题 _____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A : 加涅B : 奥苏贝尔C : 桑代克D : 巴甫洛夫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3、简答题【简答题】结合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参考答案:【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作用的识记和掌握。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除了要答出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四点主要作用外,还需要对该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具体的指导该如何体现。

【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①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全面地了解学生,作出正确的决策。

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面对学习动机不高的学生,我们可以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他们偶然表现的积极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强化,从而帮助学生慢慢形成更多积极的学习行为,促进他们的学习。

②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

实际教学应用: 对追求成功者,应给予更多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 务,创设竞争的情景、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起学习动机。对 避免失败者,应安排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取得成功则要及 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要尽量放宽,还应避免当众指责或批评。
4、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给成功失败找原因
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 归因因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 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内外性维度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 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因素都是由个 体本身的力量决定的,是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偏见、 别人帮助等则是由个体之外的力量决定的,是外部原因。 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 的特征。能力和任务难度等因素是稳定的,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 因素是不稳定的。
A.强化 B.提高 C. 形成 D.降低
2.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 )因素。
A.稳定、可控 B.不稳定、可控 C.稳定、不可控 D.不稳定、不 可控 3.班杜拉发现影响 _________ 的因素有情绪和生理姿态,言语劝说, 对他人的观察和成败经验。 4.论述题 分析归因理论,并结合实际论述这一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第三节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一、内部条件:
★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主要有两类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 ★ 成熟与年龄特点 ★ 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 学生的抱负水准
★ 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
★ 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 ★ 教师的榜样作用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培养学习动机:
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 驭。如努力、教师偏见、别人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 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学指导《心理学》动机的特征和作用
自古以来,各门学科都在寻求解释产生行为和思想的原因,尽管对动机的定义众说纷坛,但对存在的动机现象和动机的作用是公认的。

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上分析,动机具有下列特征和作用。

1.启动性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功能,它能使有机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例如,因饥饿引起摄食活动,为获得优良成绩而勤奋学习,为受到他人赞扬而尽力做好工作。

摄食活动、勤奋学习、尽力做好工作的行动分别由饥饿、获得优良成绩、受到他人赞扬的动机所驱动。

2.方向性
动机不仅引起行动,也使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或对象。

例如,人们在饥饿时趋向食物而不是游戏机;具有追求成就和成功结果的人们总是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向困难挑战,决不知难而退。

人们在相同的活动中,由于动机不同会产生行为的差异,例如,两个学生都喜欢吃甜食,其中的一人由于要减肥,因而拒绝吃糖果和冰滨淋。

3.强度
动机在发动行为和引导行为方向的同时,也能确定行为的强度。

人们在活动中具有不同的动机强度,这是很明显的。

例如,两位学生都要参加考试,甲生急忙地走进教室,坐下之后立即打开笔记本,快速地翻阅,直到教师开始发考卷时才合上本子;乙生则不慌不忙地在教室的座位上坐下后,也像大家一样打开笔记本,但视线却来回扫视着周围同学和教师的动静,几乎没有看本子上的内容。

由此可见,甲生的考试行为反应明显地比乙生要强烈。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