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小型乐队伴奏配器形态研究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4122e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9.png)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开始逐步开放,大量西方流行音乐和文化涌入中国,也给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特点1. 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在受到西方音乐影响的也融入了中国本土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与西方音乐有所不同的风格。
在8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还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只有少量外国音乐和文化能够进入中国,中国大陆的音乐市场受到了严重限制。
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和文化开始涌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新时代。
2. 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多为单独艺人或乐队演出,这与此前的集体合作的状态有所不同。
8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流行音乐还处于较为萌芽的状态,音乐市场相对较小,大多数音乐人都是以个人身份或者小型乐队的形式进行演出和创作。
3. 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以抒情情感和社会关怀为主题,歌词多以恋爱、友情和家国情怀为主题,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情感。
由于80年代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时期,大部分歌曲还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为题材,歌词多以赞美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为主题。
二、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1. 代表作品一:“一无所有”是由罗大佑创作的一首歌曲,成为了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深情动人的歌词,获得了当时中国大陆人民的一致喜爱,成为了当时中国大陆最为经典的流行音乐之一。
三、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影响1. 在中国音乐人才的培养上,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成为了中国音乐人才的摇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为中国音乐人才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也为中国音乐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音乐文化。
2. 在中国音乐市场的扩大上,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成为了中国音乐市场的先驱者,带动了整个中国音乐市场的发展。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f0dec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0.png)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陆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国内外的音乐文化交流逐渐增加,各种音乐流派和演出形式开始涌现。
本文将从音乐风格、歌手形象、流行趋势、社会背景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进行一些思考。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风格多样,涵盖了摇滚、流行、民谣等多种流派。
80年代初,伴随着青年人对自由、激情和个性的追求,摇滚音乐开始兴起。
代表性的摇滚乐队如唐朝乐队、黑豹乐队等,他们的歌曲富有朋克精神,歌词直白,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困惑进行探讨。
流行音乐在80年代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徐小凤、高凌风、崔健等歌手成为了时代的代表,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情感丰富,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民谣音乐也开始流行起来,蔡琴的《黄河谣》、齐豫的《沧海一声笑》等经典曲目,在那个时代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80年代的中国大陆音乐市场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歌手形象。
在那个年代,歌手的形象反映了社会对于个性和自由的向往。
崔健以他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而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他的流行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深受广告商问候。
徐小凤以她高亢有力的歌声和活力四溢的形象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女歌手。
她的歌曲《大风车》、《忘记你我做不到》等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
这些歌手通过自己独特的形象和艺术风格,吸引了大量年轻听众,对当时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受到了国内外流行趋势的影响。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大量的国外音乐进入了中国大陆,包括西方摇滚乐、流行乐、爵士乐等。
这些音乐风格对中国大陆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促进了国内音乐创作的多样化和国际化。
8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摇滚乐队在风格上受到英国和美国的影响,而80年代中后期的流行音乐则开始出现一些R&B、嘻哈等元素,使得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更具时代感和国际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八十年代流行音乐调性语言的演变及其深层结构研究
![八十年代流行音乐调性语言的演变及其深层结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6fb0fb9b89680202d82516.png)
国外学 者使 用 申克理论 对流行音 乐的研 究为我们提供 了宝贵 的借鉴经验 。比如彼得 ・ K ・ 温克 勒 ( P e t e r K. Wi n k l e r ) 用该方法对爵士和声及即兴演奏片段进行分析 p ; 沃 尔特 ・ 埃弗雷特 ( Wa k e r E v e r e t t )也采用这一 方法分析 了约翰 ・ 列依 ( J o h n L e n n o n) 的两首歌 曲,并 以此为基础剖析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 4 】 。这些研究恰当 地运用了分析工具 ,凸显出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独特发现 。因此 ,笔者坚信 ,该分析方法能够成为流行音乐的有
二 、三种流行音 乐流派 的深层结构
文艺理论家托 多洛夫认为 : “ 流派是社会对 与其意 识形态 最相吻合 的行 为活动进行集 中选择和 编码 的结 果。 ” 流派风格与形态要素是生产者与接受者 之间相互沟通并产生共 鸣的基础 ,体现 着该流派流行并带给人
们快乐的时代意识形态 的重要方面 。抒情歌曲 、“ 西北风”歌 曲及崔健摇滚乐,这三种音乐流派成型于 8 0 年代 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动态变化之 中。从某种意义上讲 ,其外部形态作为时代镜像 ,从一个侧面反映并表征 出那 个时代的精神氛围。通过 申克分析法 ,我们得以透视 出音乐调性语言及深层结构特征 ,并结合文化分析 ,将音 乐构成模式的演变进程提升至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发展 ,探察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意指关系 ,揭示其与当代
之构成对位的分解 式低音 ,通过延长 、润饰等手法可变为前景 。_ 2 申克分析法采用结构与延长理 论,抽取音乐 作 品的基本结构 ,并分离 出那些具有装饰性 、表情性的变 体要素 ( 前景 ) ,以此观察音乐运动的统觉性规律和 丰富多样的差异性变化 。与申克理论相配合 的是 由申克本人创立的图表分析技术 ,图表能够简扼勾勒 出音乐作 品的基本语言和艺术特点 ,并直观透视出调性语言的建构原则 、组织逻辑及内在的贯穿特性 ,协助人们更好地 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运 动规律和深层结构模式。
《流行歌曲词研究---中国风歌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流行歌曲词研究---中国风歌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d6405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1.png)
《流行歌曲词研究---中国风歌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1.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歌词作为音乐的载体,无疑是当代文化生活中最具普遍性和影响力的一种文字。
中国人现在对祖先留下的东西去传承、学习的很少,而中国风歌曲在很大限度上走进人们的大脑中,间接地让人们学习到古文化的韵味。
中国风歌曲的歌词,有许多是押韵的,而且运用语文上的修辞和表现手法也很多。
这些独立的文学价值也是我们本次研究的目的,学习这些文学价值也有助于我们学习语文。
2.课题的来源及背景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俗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取代了传统文字阅读的主流地位。
听音乐也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享受方式。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我们,充分运用现代音乐与古乐器,创造了一种流行音乐曲种--中国风歌曲。
这种音乐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满足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流行音乐有平民化、大众化的倾向。
因此,鉴于我们对通俗文化的情有独钟,如果能够赏析了解这些通俗文化中的歌曲,或许可以充分挖掘通俗文化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初步探究了现代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歌曲的歌词以及其主要内容。
我国五千年莽莽苍苍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典诗歌一直被历代、历朝奉为主流文体,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丰富。
从《诗三百》到四言诗、五言诗,到律诗;从无意识的“歌以咏之,足以蹈之”等劳动生活之余的即兴表演,到形成固定的词牌名予以传唱,古典诗歌以其立意的高绝,幽美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美的文化精髓,成了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一首优秀的流行歌曲的产生,同时也就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它综合了文学与音乐的精华,通过旋律与文字同时感染打动我们,使我们自然而然成为俘虏,徜徉在歌曲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中。
在旋律打动人的基础上,流行歌曲的歌词选择一种最能被广大人们所共同接受的形式去进行心灵的交流。
使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歌曲的感染,获得共鸣,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与洗礼。
小型乐队编配(八)
![小型乐队编配(八)](https://img.taocdn.com/s3/m/f8207442b307e87101f6960c.png)
(3)无论旋律在任何音区,伴奏织体层次都 应当与旋律层拉开距离,以防伴奏织体对 曲调的干扰。 3,伴奏的织体 木管乐独奏或重奏曲调时,弦乐的伴奏织 体是异常多种多样的,很难例举出全部织 体的表现形式,用什么形式的织体要取决 于旋律所表现的内容、性格特点及它的音 区、音色、速度、旋律线条的起伏和节奏 特点等等。
但在实际创作中,作曲家经常采用混合的 形式,以弥补木管的上述不足。 (1)用大提或低音提琴(可采用拨奏)或 圆号重复大管的声部,以增强低音部的力 度及伴奏音响的厚度。 (2)用木管的持续和弦长音烘托弦乐的曲 调。木管微弱的和声背景非常适合于为独 奏乐器伴奏。 (3)将木管与弦乐的拨奏结合起来,并用 竖琴做装饰来为单部弦乐旋律伴奏。
第二节 弦乐旋律管乐伴奏
木管乐器往往不单独为弦乐器的独奏或由 部分弦乐所演奏的旋律伴奏。 原因是:第一、木管组缺少丰厚的音响共 鸣,尤其是它的低音部,单独依靠大管演 奏低音部力量显得薄弱。 第二、节奏的力度感不强。因为伴奏的织 体总是要求更多的鲜明节奏型。 第三、由于木管音响总的来说不如弦乐器 响,因此,当旋律稍增加力度时,则容易 掩盖做织体伴奏的木管音响。
1,用单簧管、大管或圆号做和声的补充声部 单簧管的中音区尤其能与小提琴或中提琴的音 色相溶合,因此,经常使用它来重叠中音提琴 声部。 2,用管乐器演奏长音持续音,使弦乐的动态 音型得到连贯 3,由管乐器填充弦乐旋律中的和声因素 此方法多用于强奏段落中。此时,弦乐器用八 度、双八度或三个八度演奏旋律,而八度之间 的和声材料则由管乐担任。
第七章小型乐队配器法(一)
第一节 木管独奏弦乐伴奏 1,木管乐器与弦乐器的音响平衡关系 从音响角度看,在p的力度下,一支木管乐 器相当于一部弦乐器;在f的力度下,两支 木管乐器相当于一部弦乐或一支圆号。 p:1ob.=一部弦乐 f:2ob.=一部弦乐=一支Con.
电声小乐队配器法01
![电声小乐队配器法01](https://img.taocdn.com/s3/m/78c600737fd5360cba1adb6f.png)
它的全部音域可分为三个音区。从最低音开始的第一个八度是低音区。这个音区音色深沉、浑厚、略带粗犷,尤 其是用G弦演奏更具魅力,既有紧张度,又有一定的穿透力,用来演奏旋律颇有效果,但是它在音响的清晰度方面,不 如另几根弦。第二个八度是它的中音区,常用D、A弦演奏,其音响温雅、柔和,在音色上能够很好地与其他乐器融合。 第三个八度并往上延伸,就是高音区。这段音区音色明亮而有激情,音响富于穿透力,在为电声小乐队编配时,应充分 发挥小提琴在这个音区的特点,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音区的高把位上,音量较弱,尤其是小乐队 乐器少、群感差,音色容易干涩,演奏长音时更须谨慎运用,配器手法上,可采用别的乐器奏同部加以支持,或在低八 度重复旋律。
奏旋律、琶音及华彩音型,都能自如地胜任。
萨克管(Sax.)——音管以金属制成,发音原理与单簧管相同,音色介于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之间。在电声小乐队 中常用的是高音萨克管与中音萨克管。高音萨克管是bB调乐器,记谱比实音高大二度。
中音萨克管是bE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记谱比实音高大六度。
它们在音色上的共同特点是:低音区厚实;中音区甜润、明亮(是独奏最好的音区);高音区略显紧张,音色有些 发干,要谨慎使用。萨克管在电声小乐队中作为独奏乐器,擅长演奏歌唱性的抒情旋律。
电声乐器的优势是适于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相对常规乐器而言,在演奏上更易于掌握,还能节省人力和物 力。比如,电子合成器或电子琴,一人可操作演奏,仿真多种乐器,这是常规乐器所望尘莫及的。但电声乐器因其是通 过电子元件震荡发声,因此在音色上有雷同感,久听后有时还会形成听觉疲劳。电子合成器采用MIDI采样模仿音色后, 在音色品质上虽有很大改进,但总不如常规的弦乐器、管乐器、民族乐器那样个性化、艺术化。因此,如能将两者结合 起来混合编制,将能互相取长补短。
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编曲研究——以《醉梦令》为例
![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编曲研究——以《醉梦令》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1fc5f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d.png)
摘 要:流行音乐最早起源于美国,广义的范围包含Hip-hop(嘻哈)、Rap(说唱)、Reggae(雷鬼)、New age(新世纪)、Jazz(爵士乐)、Funk(放克)、R&b(节奏布鲁斯)等风格;狭义是指Pop(流行歌曲)。
当今,中西方音乐相互交融,流行歌曲中出现越来越多“中国风”的元素,如周杰伦的《菊花台》、王力宏的《花田错》、胡彦斌的《红颜》、林俊杰的《江南》、王则西的《醉梦令》等,他们的作品将西方元素与中国风元素完美结合,广受大众的喜爱。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概念,之后走进流行音乐人王则西的背后,分享原创歌曲《醉梦令》的创作之路,并对其编曲方面进行分析与深入研究。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国风;编曲;王则西何为“中国风”元素歌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为基础创作的歌曲,配器方面也是以葫芦丝、古琴、箜篌、琵琶、马头琴等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编配的,演唱方面善用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格萨尔王式说唱方式演绎等[1]。
这种表述只是表面层次的阐述,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蕴含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精神底蕴,包含着更多的人文情怀,如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诗词元素,如昆曲、京剧、越剧、川剧、黄梅戏等戏曲元素。
诚然,“中国风”流行歌曲是在流行音乐(Pop)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风”元素来诠释。
接下来,笔者带大家一同走进“中国风”流行歌曲,分析“中国风”流行歌曲起源与特点,然后对音乐人王则西的原创歌曲《醉梦令》在编曲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走进“中国风”流行歌曲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很多流行歌曲中隐约出现了“中国风”元素。
当时,邓丽君、陈慧娴、黄霑、王菲等知名音乐人创作的作品中汲取了很多中国古代诗词、曲牌精华。
我们耳熟能详的《沧海一声笑》《滚滚红尘》《但愿人长久》《红尘来去一场梦》《独上西楼》《甜蜜蜜》等歌词和旋律方面都展现了“中国风”的概念,但“中国风”流行歌曲并没有很好地得到传播。
小型乐队编配(一)
![小型乐队编配(一)](https://img.taocdn.com/s3/m/a5b9636958fafab069dc02ab.png)
三、音响原则
▪ “上密下疏中不空”是和弦排列的基本原则。 ▪ 乐队音响的涨落要与乐器的进入和退出联
系起来。
四、织体原则
▪ 和声节奏宜宽不宜紧。 ▪ 重视“乐队踏板音”的使用。 ▪ 乐队织体的清洗依赖各要素之间的对比。 ▪ 尽可能使每个声部都生动流畅、有趣味。
第四节小型乐队编配的“五多”学 习法
架子鼓小型混合乐队的组成1以西洋乐器为基础的小型乐队2以民族乐器为基础的小型乐队3以电声乐队为基础的小型乐队4随形乐队第二节小型乐队总谱的基本格式一乐器组内的乐器排列二乐器组之间的排列三速度力度演奏法标记四小节号与序号一乐器组内的乐器排列乐器排列依据
第一节 小型乐队的基本概念
▪ 概念:小型乐队意指规模不大、编制比较 简单的乐队。
小型民族乐队的组成
▪ 吹管乐器组:笛子、笙、唢呐; ▪ 弹拨乐器组:扬琴、琵琶、筝、阮; ▪ 拉弦乐器组:高胡、二胡、中胡、低胡、二胡; ▪ 打击乐器组:鼓、钹、锣、木鱼、梆子等。
小型电声乐队的组成
▪ 旋律演奏:电吉他、萨克斯管; ▪ 和声填充:电子琴(或合成器); ▪ 低音演奏:电贝司; ▪ 节奏演奏:架子鼓
▪ 一、多学各种乐器 ▪ 二、多参加乐队排练 ▪ 三、多听乐队作品 ▪ 四、多学习他人,以西洋乐器为基础的小型乐队 ▪ 2,以民族乐器为基础的小型乐队 ▪ 3,以电声乐队为基础的小型乐队 ▪ 4,“随形”乐队
第二节 小型乐队总谱的基本格 式
▪ 一,乐器组内的乐器排列 ▪ 二,乐器组之间的排列 ▪ 三,速度、力度、演奏法标记 ▪ 四,小节号与序号
一、乐器组内的乐器排列
▪ 3,演奏标记:因乐器而异,应具体准确 地标记在该乐器谱的上方。
四、小节号与序号
▪ 标写目的:为排练作品和分析音乐作品提 供方便。
谈流行歌曲MIDI编曲中弦乐组及常用乐器的运用
![谈流行歌曲MIDI编曲中弦乐组及常用乐器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fcfae0c77da26925c5b09e.png)
谈流行歌曲MIDI编曲中弦乐组及常用乐器的运用弦乐组及常用乐器昀运用流行歌曲的MIDI编曲,是每个学习电脑音乐制作的人,在编曲时的入门功课之一,编配好的标准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电脑音乐迅速普及的时代,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编曲的工作当中来.而在电脑音乐编曲和其他小型乐队编曲中,弦乐组以及常用乐器(piano,爵士鼓,电贝司和吉他),是运用得比较广泛,又与传统的乐团配器略有不同的.本文所述是笔者编配流行歌曲时常用的方法.一,弦乐组的运用在流行歌曲的MIDI编曲中.常常会用到弦乐声部,也就是通常说的弦乐组.它并不是单单指的小提琴声部,而是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整个弦乐组构成的弦乐群复合音色.在电脑音乐编曲中,对弦乐组的运用有了许多新的特点,电脑强大的编辑能力,使我们在弦乐声部的音量,方位,空间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扩展性.现在的采样音源也使得弦乐的音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许多人为此困惑:在编曲中.完全按乐团的弦乐组的配置和使用最好的GIGA弦乐音色.为什么还是得不到真实的弦乐组的音响效果?这是因为我们在运用电脑编曲和实际的乐队演奏还是有区别的.例如.在实际乐队的演奏乐器之间是要有人数的平衡的,而在电脑制作中,却可以通过音量的变化来控制乐器之间的平衡;又如,在声场方面,传统的乐队主要依赖于剧场的自然空间.而MIDI则依赖于调节人工制造的软硬效果器.来得到完美的与真实弦乐组完全一致的音响效果.如何发扬弦乐组在电脑音乐编曲中的运用,避免其不足之处,是很有讲究的,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了,就能使我们在编曲中增色万分.运用好弦乐组在流行歌曲中的编曲, 是较能体现其在电脑音乐编曲长处的手段之一,熟练的掌握它们的特色.是在编曲中驾驭好弦乐组的必经之路.1,弦乐组在流行歌曲编曲中的常见作用ft.曲的什么地方经常使用弦乐呢?(1)作为乐曲的色彩,使用长音或和弦铺垫,用来增加ft.曲声部的厚度与宽度.(2)作为乐曲的副旋律或以复调的形式来丰富织体.(3)在引子构建乐曲情景和高潮时渲染歌曲的情绪.(4)在高潮或间奏时做SOLO,领奏.2,弦乐组歌曲作伴奏的几种常见方法●傅滔(1)在音源中常用作铺垫的psdstring(铺底弦乐群)音色库,在Pad组有类似的音色,常常在乐曲的低音区奏长音作为ft.曲的铺垫.(2)大提琴以琶音音型拨弦或断奏,增加乐曲的流动性.这种W-奏类似于键盘乐器的左手伴奏.(3)大提琴与中提琴,小提琴的声部交替流动.将大提琴琶音音型分解成大提琴与中提琴.小提琴在低音,中音,高音声部的琶音音型交替演奏.(4)小提琴在高声部与低音提琴,大提琴在低音声部构成复调或和声.中音区的乐器演奏声部交替的流动琶音音型.3,如何用弦乐组推高潮(1)用齐奏的方法推高潮.就是弦乐全部与旋律演奏相同的音.(2)用上行音阶的方法推高潮.在运用上述这种上行音阶的方法推进高潮时.应注意的几点:①要知道目的音的音高.目的音的音高就是级进最后到达的音.②要根据和声及和弦性质.确定音阶中所使用的音.如乐曲小节的和弦是G.所以需要强调构成G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和七音.③要根据乐曲风格确定音阶中所使用的音.如果是民乐歌曲.那就要尽量使用民族调式.④音阶中音的密度要根据歌曲的速度定.慢节奏的歌曲所使用的音阶,和快节奏所使用的音阶是有所不同的,慢节奏的曲子音阶可密些;如果是稍快节奏的.可以使用三连音,六连音等,但最好不要超过13连音,因为超过13连音的弦乐音阶,音响效果会不真实⑤考虑弦乐的乐器法.要注意弦乐乐器所能演奏出的最高音和最低音,不要用键盘弹奏弦ft.ft.器演奏范围之外的音.4,用电脑音乐软件制作弦乐组时必须注意的几点(1)必须画表情线.就是l1号控制器,这是增加弦乐真实感的重要手段.所有乐曲只要有弦乐的音轨都是从头画到尾的,画不画表情线在音响效果上绝对不一样.(2)注意各弦乐器之间的融合度.就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音色之间是否和谐.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小二度同时发音.这是最基本的规则,如作者简介:傅滔,男,广西第三届签约作曲家,音乐人.邮编:530000艺零爨索果不小心让其中两个乐器同时演奏小二度音(特殊古用法除外),那恐怖的音响效果是可想而知的.②各乐器声部分明,防止连成一片.各乐器演奏的声部有常规的划分:小提琴——高音声部:中提琴——中音声部;大提琴——中低音声部:低音提琴——低音声部.在常规情况下你不要让中提琴奏高音与小提琴争旋律.也不必让小提琴奏低音加重大提琴的低音.③注意声部的交替.这条是第②步的延伸.在演奏中要注意各乐器声部的交替.例如一个中提琴的旋律在它高出了中提琴中声部后.之后的高音旋律就要由小提琴来完成.④注意声部的和声进行.各乐器声部所奏出的音.是由乐曲的和声进行决定的.无论你用单独分开的音色制作弦乐.还是只用一轨弦乐组来制作弦乐,都是如此.弦乐的各声都要各司其职,在乐曲和声进行的基础上,演奏弦乐和弦或旋律.5,在CubaseS×,Nuendo中如何制作弦乐连弓fLegato)有时候我们想模仿弦乐连弓(Legato)的奏法,使用MIDI键盘输入的音连续不断.这时就要在运用软件中的特殊设置来帮忙.在钢琴卷帘谱中选中需要连弓的音——选择MIDI选项——然后依次选择Functions----~Legato选项.这时我们刚才选中的音就会连续不断的演奏.并且相同音连奏时声音不会断开.这个选项与量化的区别是:使音与音连接在一起,不受音符时值的限制.与这个选项相反的还有一个选项,是你发现演奏的音符音与音都叠在一起,致使音响含混不清时, 同样选中需要分开的音——选择MIDI选项——然后依次选择Functions----~Deleteoverlaps(mono)选项, 选择这个是单个音,选择它下面的选项Deleteover—laps(poly)就是将选中的全部音都分开.到此是不是对流行歌曲中弦乐组的使用方法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了呢?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还是要不厌其烦地追求弦乐音响的真实性,这样才能避免MIDI音乐制作中弦乐音乐不真实的弊端.使音乐作品更加完美.二,流行歌曲常用乐器的运用这里主要是我们常说的四大件,即piano(这里的piano不单单指钢琴,也包括电钢琴等键盘类乐器的音色在电脑音乐编曲的运用.),贝司,爵士鼓和吉他.要想把这几件乐器搭配好可不容易,最简单的歌曲编配也少不了它们几个.首先,我们要了解常见抒情流行歌曲的乐曲结构:引子,前奏(Intro)+A段十A1(A的变形)+B段(高潮,副歌)+C段(高潮,副歌)十问奏l+A段(或AI或B1)+C段(或C1)+S0L0(间奏2)+C2+尾声(Coda).采用以上结构的抒情流行歌曲有很多.大致就是以上的结构.大家可以对照地听一下.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抒情流行歌曲按照上面的结构分析一下.就会知道抒情流行歌曲的常用结构有哪些了.在自己作曲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歌曲的不同需要,适当删增上面的结构.从而做到一通百通. 了解了这些简单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对四大件进行粗略的分析了.1,piano(1)柱式节奏型和弦.可以左手伴奏.右手旋律:也可以两只手都弹柱式和弦.一般的音区范围是右手最低音小字组e.左手最高音小字2组c. (2)右手以分解和弦及琶音为主,左手旋律性单音.以上是最基础的piano伴奏音型.当然也没必要整首曲子都用一种伴奏音型,可以在段落转换时改变伴奏音型.例如在上面所说的常用的的乐曲结构中,A段采用分解和弦及琶音为主的伴奏音型. 因为乐曲刚开始展现给听者,伴奏效果轻柔一点. 可以强调出主旋律;在B段和C段的高潮部分.采用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可以起烘托高潮,衬托旋律的作用.在随后再现的A段或A1段中.我们还可以回到分解和弦及琶音为主的伴奏音型. (3)华彩加花是以多种节奏型的快速音阶为主.以乐曲小节和声相对应,以和弦内音为主经过音为辅或以和弦外音加已填充.对乐句衔接处进行填充.当然piano的伴奏音型多种多样.大家可以充分发挥高超的琴艺来丰富自己的歌曲.2,爵士鼓作用是推高潮.一般不在A段就加入,并且是在抒情流行歌曲中逐渐加入的.例如在孙燕姿的《向左向右》这首歌曲中,前奏和A段都没有出现打击乐曲.只有钢琴,吉他,弦乐等音色;随后在A1 中出现Hi-hi,手铃等.并且也只是有限的几下:然后在B段副歌中贝司与底鼓,军鼓一起出现;然后才在随后的C段高潮中将打击乐全部展现出来. 当然这只是鼓进入为一种,大家可以听听其他的抒情流行歌曲中鼓是如何进入的,相信有多种多样的进入方法.并且总有一种方法适合你.3,电贝司与底鼓配合,音型有长音,旋律性低音,贝司加花音型等.一般乐曲中出现底鼓的地方才会出现贝司,并且贝司无论采用哪种音型都是和底鼓的音型相结合.既不能与底鼓完全一致,也不能脱离底鼓的节奏型独立存在.掌握贝司节奏的一条原则是: 与底鼓同步但要比底鼓表现力丰富.4,吉他可以与鼓一起加入.演奏流动旋律线条:也可以随钢琴,弦乐等演奏复词性的旋律线条.音型可以从一而终,也可以像钢琴节奏那样随乐曲的段落转换. 说了这么多编配乐器的方法.可是不知道和声进行还是无法人手制作.因此在编曲之前学习好和声是很必要的.好的和声进行将会为歌曲增色不少.学习和声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经典的和声教材.当然多听多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浅议独唱伴奏中小型乐队的编配写作技巧
![浅议独唱伴奏中小型乐队的编配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a06b93c915f804d2b16c1dc.png)
为要 。② 由相 同音 色 的 乐器 或 不 同 音
色 的乐 器作 同度 、 八度 或 其 他 音 程 的 结合 , 来 重 复歌 曲旋 律 。相 同音 色 的结
合, 常 是 为 了要 加 强 力度 、 浓度 、 广度 。
诸 多要 素 中最 常 用 的编配 手 法如 下 :
一
、
小 型 乐 队 的 类 型
也 常 加小 提琴 及 低音 提 琴。
3 .以 钢 琴 为 基 础 ,加 上 色 彩 性 乐
根据 编 制 可分 为 四种 : 1 . 由管 弦 乐
器组成 , 2 . 由民族乐器组成 , 3 . 由 管 弦 乐 器 和 民族 乐器 混 合 组 成 . 4 . 由 电 声 乐
器, 有时 也加 弦 乐组 中 一 、 二 种 乐器 。
丰 富的 节 奏 , 鲜 明 的色 彩 , 演 奏 起 来 又
十 分 灵活 。
1 . 以弦 乐 为基 础 。 加 色 彩性 乐 器 组 第三是呼 吸能够表 现个性鲜 明、 风格 不 同 的艺 术 情 绪 。在 琵 琶 艺 术 表 演 中 ,通 过 演 奏者 的呼 吸 方式 配 合 独 特 的 演 奏手 法 技 巧 能够 表 达 不 同 的人 物 命 运和 艺 术 情 绪 。例 如 : 在 古 曲《 十
以 上 三 种 类 型 的 乐 器 ,再 加 上 打
而 不 同 音 色 的 乐器 结合 ,可 能 性 是 非
常 多 的 ,我 们 在 学 习前 人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应 努力 探 索各种 音 色 的结合 。
器 组成 。小 型 乐 队 中各 种 乐器 的 组 合
击 乐。 常用 的打 击 乐 有三 角 铁 、 因素 : 旋律 、 和 力 度 要慢 慢 的减 弱 ,只 需很 轻 的吸
流行音乐创作中的中国形态
![流行音乐创作中的中国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375cdb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8.png)
流行音乐创作中的中国形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音乐人开始不断地探索和吸收西方音乐的元素,并将其与中国的传统音乐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流行音乐形态。
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也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了当今国际音乐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在创作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融合。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独特的音乐体系和灵动的旋律成为了许多音乐人灵感的源泉。
在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中,可以经常听到中国古典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的声音,这些乐器的运用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和质感,还使得整个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风情。
除了乐器的运用,中国传统的旋律、韵律和音律也常常被用于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在旋律上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还能够带给人们一种陶冶情操和养心养性的感受。
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在歌词创作上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流行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歌词的创作上。
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都成为了音乐人创作歌词的灵感来源,使得这些歌词不仅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和深刻,还能够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歌词中常常出现的中国式的文学意象和情节也让流行音乐的作品更具有中国特色,更易于被中国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除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融合之外,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还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
在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深层次思想内涵的作品,这些作品常常能够引起人们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也注重对人生、情感、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感悟和表达,使得作品不仅仅是在表面上的娱乐,还能够引导人们对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和感悟。
求索中国器乐小型重奏组合教学与实践之路
![求索中国器乐小型重奏组合教学与实践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49da74e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2.png)
求索中国器乐小型重奏组合教学与实践之路器乐小型重奏是中国传统器乐演奏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两到六位器乐演奏家组成的小型乐队。
在中国传统器乐中,器乐小型重奏在音乐作品的表现和演奏技巧上都有独具特色,对于学习和实践器乐演奏有着重要意义。
一、器乐小型重奏的演奏形式器乐小型重奏分为合奏和对奏两种形式。
合奏是指多位器乐演奏家同时演奏一件乐曲,每位演奏家各执一种或多种乐器,按照乐曲要求协调演奏。
对奏则是指两位器乐演奏家在演奏一件乐曲时,互相呼应、对答演奏。
两种形式各有特点,但无论是合奏还是对奏,都要求演奏家的技巧娴熟、音乐感知能力强,以达到合奏效果。
在中国传统器乐中,器乐小型重奏有着丰富的曲目和各具特色的演奏技巧。
其中,琵琶二重奏、古筝、中阮、中胡和笛子合奏等是比较常见的器乐小型重奏曲目。
演奏技巧包括揉腕、滑指、颤音、琶音等,以及细节处理的协调、合拍与变换等。
对于学习器乐小型重奏的学生来说,需要先通过熟悉器乐基础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然后结合具体曲目的特点进行乐曲演奏。
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进行编组、演练合奏和对奏,以及通过听辨和分析音乐的结构特点,加强学生对器乐小型重奏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与演示、示范与指导等手段,引导学生发展线性听辨能力、协奏演奏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等能力。
在器乐小型重奏的实践中,演奏家需要精通器乐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知识,懂得如何与其他演奏家配合协作,实现完美的合奏效果。
此外,演奏家也应该在演奏中注重感性体验,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音乐创意的呈现,达到良好的表现效果。
总之,器乐小型重奏是中国传统器乐演奏的重要形式,对于学习和实践器乐演奏有着极大的意义。
在教学和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练习,培养学生对音乐和器乐的兴趣和理解,以此为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实现器乐小型重奏的艺术魅力与演奏效果的完美展现。
小型乐队编配
![小型乐队编配](https://img.taocdn.com/s3/m/bfd509e25ef7ba0d4a733b51.png)
小型乐队编配资料1、木管组特点:与弦乐组相比,简述木管乐器组的特点:木管乐器组是管弦乐队中音色最丰富、最有个性的一个乐器联合体。
每一支木管乐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色和技术性能并与其他乐器形成鲜明的对比,甚至每支木管乐器的每个不同的音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色彩,所以木管乐器组可以说是管弦乐队中色彩最丰富的“调色板”。
第一.木管乐器组音色丰富,但缺乏音色的统一性,在演奏和声时融合性不如弦乐(以及铜管组)。
不过,利用木管乐器的音色上的对比,可以轻松地做到各线条性声部之间的对比并使之突出:某些乐句在弦乐组中的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上交替演奏,其音色的差异不是很大,有时几乎是分辨不出来的,但在木管乐器组中每变换一种乐器都会产生明显的音色差异。
第二.木管乐器组的演奏技巧灵活性不亚于弦乐组,特别在演奏某些大跳的断音、快速的各种音阶进行及经过句、华彩性音乐片段等,要比弦乐组更为灵活、轻松。
但是在两支乐器同度齐奏时,技巧的灵活性将受到某些限制。
第三.木管乐器组的整个音响略显静止,缺少生命力与柔韧性,所以在这方面的表现力不如弦乐组。
特别是表现某些热情奔放的、壮丽辉煌的、深沉的、富有哲理性的音乐方面,远远不如弦乐组。
但在表现某些活泼的、轻松愉快的、幽默诙谐的音乐及描绘某些大自然的音响方面,与弦乐组相比更加形象化。
第四,木管乐器在演奏时要受到呼吸延持力的限制,所以在演奏中总要有些停顿以便换气。
木管乐器长时间地演奏容易引起疲劳,特别是在乐器的两端音区;但用弦乐器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弦乐乐器与木管乐器的音质、音色等方面的差异,木管乐器组不适宜长时间地独立担任管弦乐队中某些重要音乐片段的演奏,否则会令人生厌,音响也会变得乏味起来;而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在弦乐组。
第五.木管乐器组(包括变形乐器在内)有着比管弦乐队任何乐器组都要宽广的应用音域。
从大字二组的b B到小字四组的b4,有七个八度之宽,而且2在两极音区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亮度与强度。
我国流行歌曲乐队编制的源与流
![我国流行歌曲乐队编制的源与流](https://img.taocdn.com/s3/m/275a090ccc175527072208ab.png)
头 ,O 2 世纪 2 年代产生 的流行 歌曲如黎锦光创作 歌曲的编 曲与乐 O 队伴奏风格大多是 以模 仿美 国爵士乐 为主 , 可见 , 国一 开始 的流 我
行 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注 入了西方流行 音乐 的元 素。我们要 研究我 国流行歌曲乐队编制特 点与法则就不 可避免地 先要溯本求 源。先
不断产生 , 它不受传 统乐 队编制 的束缚 , 不拘一格 , 固定人 数 , 无 无 固定形式 , 不受场 地限制 , 灵活多变 。电声乐 队编制与传统乐 队是
加 哥爵士乐时期 , 也就是 2 世 纪 2 年代 , 0 0 在乐队 中增加 了萨克斯 不一样 的,创新更多 于承袭 ,在乐器 法上是继 承传统基础上 的拓
几百 年来 , 西洋管弦乐 队的编制与演 奏 , 已经 发展到登峰造极
的程度 , 非常规范化和程式 化。各 种西 洋乐队的编制如大型交响乐
小型管弦乐 队随处可见。新奥尔 良时期 , 第一个重要的爵士乐音乐 家黑人查尔斯 ・ 尔登 ( hr s o e, 6 — 9 1 于 19 年 , 博 C a e B l n1 8 1 3 ) 8 4 领导 l d 8
了一个 六七人 的乐 队, 队编制 为 : 号( 小号 )- 人 , 乐 短 或 12 吹奏 旋 律, 单簧管 1 人吹奏 副旋 律 , 即兴助奏 , 长号 1 , 人 即兴演奏 固定低 音, 贝斯 或大管 、 卓琴或 吉它 、 各 1 , 班 鼓 人 担任节 奏部分 的演奏 。
可见 , 当时早期 的乐 队就已经分工非 常明确而有章法 , 在 他们将织 体 分为 四个层次 : 旋律 、 副旋律 、 固定低 音、 节奏层 。 种织体模式 哒 后 来也就成为 了爵士乐 队的基本模式 ,只是随着社会 的不断变化 发展, 爵士乐队的规模 、 各乐 器的配合方式 产生了不 同而已。在芝
中国流行歌曲复苏时期的伴奏配器形态特征
![中国流行歌曲复苏时期的伴奏配器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0773885cc22bcd126ff0ca2.png)
、
歌 曲《 日君再来》 何 伴奏的配器形态
《 日君再来》 何 伴奏配器 五个层次 的分析 : 曲式结构 : 奏 + + B + A +问奏 +A + B + A 前 A l l
+尾 声 。
《 酒干倘卖无 》 《 里长城永 不倒》、 我 的中 国心》 、万 《 等流行 歌
曲在全 国广泛流传 。在 纷至沓来 的港 台歌星 中 , 影响最 大 的 是邓丽君 。她的歌声传 遍 了大 江南北 , 大陆流 行音乐 的发 对 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她 的歌曲伴奏 的乐 队配器成为 大陆流行 音乐创作者模仿和学 习 的摹 本。受港 台歌 曲的影 响, 废待 百
含 蓄 、 有 歌 唱 性 , 合 表 达 长 线 条 的旋 律 。把 歌 曲 恋 恋 不 舍 具 适
年作曲家创 作 出了第一 批流 行歌 曲 , 请 到 天涯 海角 来》 如《 、
《 军港之夜》 《 、 小螺号》 《 、 妈妈 的吻》 等。本文 以邓 丽君演 唱
的流行歌曲《 日君再 来》 以及在 其影响下 大陆一批 中青 年 何 ,
M o ph l g at fAc o pa m e tI tu e si vv n r o o y Tr iso c m ni n nsr m nt n Re ii g Pe id o i e e Po ulr S ng ro fCh n s p a o s
HU N ig—k i A G Q n — u
( r ol e A t C l g ,Na jn nvr t eo a t sa dA to a t s s e nig U ies yo i fA rn ui n s n ui ,Na j g,Ja g u 2 0 1 c r c ni n in s 1 0 6)
论流行歌曲伴奏的编配
![论流行歌曲伴奏的编配](https://img.taocdn.com/s3/m/ed1d9c5be518964bce847c13.png)
摘要:利用电脑音乐编配流行歌曲的伴奏首先要从分析歌曲结构入手,通过安排织体层次、编配伴奏层次中最主要的旋律声部(高音区)、整首乐曲基础的和声声部(中音区)、歌曲伴奏音响基础的低音声部(低音区)和突出旋律节奏感的打击乐(噪音区),然后在Cakewalk Sonar中结合歌曲风格选择合适音色、调节恰当音量、安排声部声相位置、润色混响和合唱、完善伴奏音响效果等步骤完成伴奏的编配制作。
关键词:流行歌曲;伴奏;编配;Cakewalk Sonar流行歌曲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俗乐”即我们常说的“下里巴人”中那些优美抒情、诙谐风趣的小曲中就有所体现。
进入二十世纪,流行歌曲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殖民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产生的我国第一批流行歌曲),港台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歌星们的受宠,台湾校园歌曲风靡全国,大陆就形成了不可逆阻的港台风),西北风(八十年代中期,《信天游》、《一无所有》的出现,标志着西北风的形成),中国风(九十年代起,西北风引来了中国风,流行歌曲沿着民族文化方向前进,跨入一个新的时期)。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流行歌曲开始明显呈三个趋势发展:一是创作的多元化;二是演唱方法的多元化;三是港台流行歌曲继续盛行。
一、流行歌曲的定义与歌曲结构的分析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因此,流行歌曲的艺术表现特点主要是强调生活化与大众化。
(一)流行歌曲的定义流行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流行音乐又称作轻音乐,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古典音乐中的通俗音乐;二是社交舞曲和民间舞曲;三是民间歌曲和创作歌曲,以及根据这些歌曲改编的各种器乐曲;四是现代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具有更加广泛的流行性和娱乐的通俗性,也称时代歌曲和通俗歌曲,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主要体裁。
“狭义的流行音乐多指通俗歌曲,实际上是一种风格概念,指那些运用‘通俗唱法’并手持话筒演唱的,使用以电声乐器为主的乐队来进行伴奏的那种流行歌曲。
小型乐队编配(六)
![小型乐队编配(六)](https://img.taocdn.com/s3/m/343d277baf45b307e87197aa.png)
定音鼓可演奏任何长度和力度的持续音,如 果重复其他乐器组的低音乐器,将能形成一 个声音非常结实的低声部。
第二节 小军鼓
一、小军鼓的构造 也称小鼓,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外形像一个扁桶,两个断面各蒙一层鼓皮,
铃鼓通常用击鼓、摇鼓和搓鼓等演奏方式, 产生出非常丰富的音响效果。
五、木鱼
形制为团鱼状,中空,侧面有一条缝, 如鱼张口,以利共鸣。用圆头小木槌敲 击音高。
在音乐实践中,有的独用一个木鱼,有 的用数个由不同音高的组合的编组木鱼。
第六章 打击乐器介绍
概念:打击乐器是通过用槌、用手或板击 打共鸣体的表面而发声的乐器,这类乐器 大致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两类。
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有:定音鼓、木琴、 钢片琴、编钟、编磬、云锣等,他们既可 以演奏低音、旋律及和声,又可单纯演奏 节奏;
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多半只起节奏和色 彩作用。
打击乐器的普遍特点是音响不能持续,但 连续快速重复敲击可以产生持续感。
打击乐器的范围极广,下面仅介绍常用的 几种:
第一节 定音鼓
一,定音鼓的构造 外形为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其断面蒙鼓皮,用包有软
材料的鼓槌敲击鼓皮而发音。 定音鼓属于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改变
音高是通过调节鼓皮的张力而获得的,鼓 皮越紧,音越高;鼓皮越松,音越低。
木琴的音色明亮,是一种色彩性乐器。
在乐队中,它可用于重复旋律声部,或者色 彩性填充以及节奏型的处理。
木琴的音响个性突出,有极强的穿透力,使 用需有所节制。
第四节 其它打击乐器
一、钹 一对圆盘形的铜片,中间有突起部分,似
1980年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小型乐队伴奏配器形态研究
![1980年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小型乐队伴奏配器形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c424b2fd0a79563c1e7214.png)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0年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小型乐队伴奏配器形态研究姓名:黄晴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黄舒拉20071201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作者签名:日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 要流行歌曲的构成要素诸多,其伴奏配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首歌曲诉诸演唱前的再创作,是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流行歌曲通过伴奏配器环节的创作,其艺术构思、音乐形象、伴奏织体等丰富的内涵、将会得到更加完美地体现。
1980年以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标准的改变,我国流行歌曲伴奏的配器形态也与时俱进,日新月异。
不同类型的流行歌曲有不同的伴奏配器形态,同一流行歌曲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伴奏配器形态,本文通过对1980年以后的中国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分析与研究,梳理出我国不同形态、风格的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特点以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发展与演变,理性地认识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在改革开放这一中国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的音乐本体特征。
把对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研究放在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来考察,从音乐形态学和音乐分析学的角度对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进行理论分析,在具体的分析与研究过程中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不同风格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发展与演变。
论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中间腔”演唱风格
![论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中间腔”演唱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13814e6651e79b89690226f3.png)
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中间腔”演唱风格●王韡[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开始复苏。
此时流行歌手的演唱形态与方式也独具特色,以歌手李谷一为代表的“中间腔”演唱风格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对“中间腔”演唱风格的形成因素进行论述,同时对“中间腔”演唱风格的代表性人物———李谷一的演唱进行音乐学分析,可以更好阐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李谷一作者简介:王韡,音乐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科研培育项目“流行音乐学学科设置的综合研究”(项目编号:CUC17B39)、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科研培育项目“音乐传播学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UC16A47)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韡王:《流行音乐学学科设置论》,载《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年第3期,第94页。
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内地复苏,甚至一时间还出现了发展高潮期。
“对于中国流行音乐来讲,尤其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流行音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①流行音乐演唱风格进入到“中间腔”时代。
所谓“中间腔”就是一种介于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之间的演唱形式,既有民族性,又有流行性特点。
这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演唱风格,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承载演唱的音乐风格在当时被称为“轻音乐”。
“中间腔”的风格属于内地抒情歌曲风格、港台流行歌曲风格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杂交体。
当然,它的形成与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一、内地抒情歌曲风格与港台流行歌曲风格促成“中间腔”演唱风格的形成内地流行音乐的复苏受到一些左派文艺界人士的批判。
在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认知上一些学者还是按照传统音乐、西方音乐的标准来衡量,致使流行音乐在此时期的发展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20世纪80年代初期,歌曲在演唱方式上,还是以“响、亮”为主要准则,对于一些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例如“气声”“轻声”等并不被很多学者认可。
小型乐队编配(十)
![小型乐队编配(十)](https://img.taocdn.com/s3/m/960d54dda58da0116c17492f.png)
第三节 弦乐与木管完全与不完 全的重叠
• 1,在小型乐队的全奏中,经常使用两组乐 器完全重叠的手法,因而产生了完全的“混 合音色”配器手法。 • 这种配器手法是在弦乐组织体的基础上,各 个声部相应地加入各种木管乐器或圆号而成。 在安排各个声部的重叠时,要注意音响的平 衡关系,声部重叠可采用同度、八度重叠法 或八度的两层和声音色并置法。
• 2,在两组乐器的结合中,弦乐器的几个 声部并不一定都需要用木管乐器去重 叠他们,或反之。于是,重叠的声部 即成为混合音色,未被重叠的音色则 成为纯音色。 • (1)在混合音色的织体中,加入纯音 色的和声补充声部。 • (2)在基本功能混合音色的织体中, 采用持续性的背景和声声部。
• (3)把纯音色或混合音色的持续音配置在 两组乐器的混合音色织体中,这种持续音即 可是持续的和弦长音,也可是具有一定节奏 音型特征的材料。
第二节 乐器色彩性的结合
• 1,弦乐与管乐的结合 • (1)利用木管高音区的密集和弦加强 和弦的力度。 • (2)利用弦乐的拨弦加强木管和声的 音势,增加木管旋律线条的明快感。 (仅仅依靠木管乐器来达到强烈的音 响力度是不可能的)
• 2,竖琴与管乐的结合 • 在许多乐曲片断中,作曲家非常喜欢使 用竖琴与管乐相结合的色彩手法,最常 见的是用竖琴来为独奏的木管伴奏。 • (1)竖琴与木管乐器相结合后可产生 柔和、抒情、优美的意境。 • (2)木管乐器演奏的和弦长音(经常 是与弦乐震音相结合)被竖琴用琶音或 滑奏音型重复着,使木管和弦更富于色 彩性。
• 3,弓弦乐组与木管乐组一般是互相为 对方伴奏的,当铜管乐器奏旋律时,应 由弓弦乐组与木管乐组合在一起为之伴 奏。 • 4,奏和弦时,和弦各音的乐器分配应力 求平衡。一般来说,乐器组内声部安排 均匀了,各组重叠一起的音响也就平衡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0年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小型乐队伴奏配器形态研究姓名:黄晴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黄舒拉20071201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作者签名:日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 要流行歌曲的构成要素诸多,其伴奏配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首歌曲诉诸演唱前的再创作,是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流行歌曲通过伴奏配器环节的创作,其艺术构思、音乐形象、伴奏织体等丰富的内涵、将会得到更加完美地体现。
1980年以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标准的改变,我国流行歌曲伴奏的配器形态也与时俱进,日新月异。
不同类型的流行歌曲有不同的伴奏配器形态,同一流行歌曲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伴奏配器形态,本文通过对1980年以后的中国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分析与研究,梳理出我国不同形态、风格的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特点以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发展与演变,理性地认识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在改革开放这一中国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的音乐本体特征。
把对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研究放在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来考察,从音乐形态学和音乐分析学的角度对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进行理论分析,在具体的分析与研究过程中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不同风格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发展与演变。
搜集大量已有专著、论文以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流行歌曲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音响资料、曲谱,在具体的分析与研究过程中,通过听记搜集到的流行歌曲音响资料及分析曲谱,总结出这一时期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关键词:流行歌曲,伴奏,配器形态,特征,织体,要素1980年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小型乐队伴奏配器形态研究ABSTRACTThere are series of inscapes in the Popular Song, among which, the accompanied musical instrument is absolute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rtion, it is not only the recreation but also the indispensability part for the music visualization, and it is one of the key method to delivery the affection as well.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the musical instrument section, it will embody the abundant intens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musical visualization and the accompanied structure much more perfect. Since 1980, along with the society advancement and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lso the concept and standard of the taste change, the musical instrument of China popular song also changed quickly. The different popular song has different a musical instrument configuration, even if the same song also has som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in different history period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China popular song musical instrument configuration since 1980, this article indicat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na popular music’s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and styl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vement of the musical instrument in different history periods. It will help us to reasoning understand the China music character of popular song’s instrument under the innovation and opening stage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 of China society development.Study the configuration of China popular song’s music instrument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 on the music morphologic and music analytics, w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configuration of China popular song instrument, using the comparatively method to study different style popular musical instrument in idiographic review process, and using the historical opinion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vement of the popular song in different periods. We collected lots of existing monographs and discourse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acoustic data and opera as well with different style music in different history periods, in idiographic analysis and study, through hearing and recording all the popular music data and analysis opera we collected, abstract the basic disciplinarian and characteristic of China popular musical instrument at the current period.Key Words: Popular Song, Accompaniment, musical instrument,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 Element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1. 流行歌曲的定义“流行音乐”对于大众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名词,它是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而来,popular的英文释义为:大众的、人民的、普及的、通俗的、大众化的、流行的。
由此可见流行音乐是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的,它的受众面及传播范围非常广泛。
它的题材内容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的歌曲作品以爱情、亲情为主题的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生活理想、思念故乡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歌颂或批判等内容,它情感丰富,风格多样。
可以说“流行音乐”(也称“通俗音乐”)的释义众说纷纭:《剑桥音乐指南》:(流行音乐)“这一术语囊括了所有的民间音乐品种,这些音乐最早是由一些没有读过书的人创作出来的,也没有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通俗音乐主要产生于城市,由专业音乐工作者所创作,常通过口头传播。
”《新哈佛音乐词典》:“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区别在于它是创作出来并被记录下来的,其音乐风格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地区和种族。
尽管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与当时的古典音乐有许多共同之处,然而这些作品都是短小而简单的,对表演者和听众都很少提出要求。
”《新格罗夫美国音乐词典》:“流行音乐被广泛传播着,先是通过活页乐谱和活页歌词,然后是通过唱片,自1930年起,无线电广播在流行音乐的传播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陶辛主编的《流行音乐手册》:“‘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流行’、‘通俗’固然是其非常重要的特征,但并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流行(通俗)的音乐’。
”以上有的从流行音乐的传播手段方面,有的从流行音乐的特征方面,有的从流行音乐的产生地、创作者以及传播方式方面,有的从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的异同方面分别对流行音乐作出了解释,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视角。
那到底什么是"流行音乐"?我们能否给它一个明确简练的解释?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流行音乐,它的风格类型并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
音乐的流行与传播是受时间、空间和深度(或强度)的制约的。
首先从音乐史学的观点来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流行的音乐风格是异彩纷呈的。
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1980年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小型乐队伴奏配器形态研究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等,这些四三拍的舞蹈音乐是从“乡间华尔兹”演变而来,紧密结合了奥地利的民间音乐和日常生活,曲调新颖、节奏活泼、配器华丽、通俗动人,具有流行音乐特色,是当地当时的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