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科技的开端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科技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知开始逐渐积累,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了许多科学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这些科技成果在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二、古代中国的数学与天文学古代中国的数学和天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
在数学方面,中国古代为世界数学史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发明十进制计数法、汉字数字、六艺数、天元术、天元末及布条法等。
在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人们通过长期观测和记录,积累了大量有关天体运动的知识,包括太阳、月亮、星辰等的运行规律。
中国的星历学也在东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三、古代中国的医学与药学中国古代医学和药学又称为中医与中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古代中国医学倡导“治未病”、“防未病”的理念,注重调理养生,擅长运用针灸、按摩、中药等方法治疗疾病。
中医药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开创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也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四、古代中国的工艺与发明古代中国工艺和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中国古代人们在陶瓷、纺织、冶金、造纸、造船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些发明不仅为中国自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对世界科技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文化的传承也为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塑造并推动了科技创新的源泉。
古代的中国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科技智慧,科技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形态。
结语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在当代,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造纸术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
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
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
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
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主持编订《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一致,但问世早三百年)。
4.农学①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农书②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③元朝王祯的《农书》④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上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⑤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代文学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丰富多彩,横跨几千年的历史。
以下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主要发展阶段:1.古代农业技术:农业发展: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农业文明。
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青铜时代的冶炼技术:青铜器制作: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达到巅峰。
古代冶炼技术在铸造青铜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水利工程:灌溉系统:我国古代农民在早期就建立了一系列灌溉工程,如都江堰、蓄水池等。
这些工程在提高农田产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4.纸张和印刷术:纸张发明: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纸张,取代了竹简和丝绸等传统书写材料。
雕版印刷:木活字印刷术在唐代出现,成为印刷技术的重要突破。
5.火药和炸药:火药发现:中国古代发现了火药,它的应用从最初的军事用途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炸药的发明:明代,炸药作为一种新型爆炸物被发明出来。
6.指南针和海上航行技术:指南针: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对海上航行和地理探索有着深远的影响。
星盘和航海图: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促进了星盘和航海图的制作。
7.工程技术和建筑:长城和运河: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隋唐修建了大运河,展示了中国在工程和建筑方面的卓越技术。
8.医药学和针灸:草药治疗:古代中国人在草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中医药学。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项重要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农业、冶炼、工程、医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科学传统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科学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当时的中国人就开始在农业、纺织和医学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科学传统影响了整个历史进程,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并对全球文明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种文化包括一系列的科技创新、理论探索和文化传承,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独特文化面貌。
首先,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体现在农业领域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可谓非常独特,不仅采用了多种方式来提高耕地的效益,还应用了自然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栽培和管理。
此外,古代中国农民还开发了许多水利设施,如堰、闸、梯田等,以及田间交错的道路网络,这些设施极大地增强了古代中国农业的产量。
其次,在纺织领域,古代中国也有了不小的发展。
传统的中国纺织技术被称为“农女技”,它从手工的纺织工艺开始,逐渐演变成为机械纺纱技术,同时也包括了设计、刺绣、织布等多个环节。
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还为世界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古代中国的医学、炼金术、火药和天文学等领域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这些领域的发展在古代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哲学、宗教、文化等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因此,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蕴含着中国古代理性思维的深刻内涵和宇宙观的丰富表达。
总体来说,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是一种综合体和学问的集合,它包括多个领域的发展,从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2. 古代中国的科学传统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是后世科学成就的重要基础,它在古代科学思想、方法、成果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首先,古代中国科学传统强调实证与应用。
这里的应用不是简单地追求“技术”性的问题解决,而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重视实验与实践,尤其是在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观测与实验,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知识分子精神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知识分子精神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科技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的内涵、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读者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是辉煌的,从夏、商、周等朝代开始,每一代的人们都在不断地创新和探索,从而推动了中国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尤其是在农业、水利等方面达到了独具匠心地创新。
中国发明了很多的器具,如磨盘、耕具、蒸锅、篮子等,这些器具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中国的水利工程也是举世瞩目的,如灌溉、引水、田间排水、水力工程等都是非常先进的。
此外,中国发明了火药,这也是一项十分伟大的发明,它对于国防和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
2. 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非常丰富的,如中国古代的建筑、绘画、书法等都是独具特色的。
中国的宫殿、园林、寺庙、墓葬等建筑在构造、装饰、雕刻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中国的绘画、书法也早已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3. 医学中国古代的医学也是十分发达的,凭借独特的中药疗法和针刺疗法,中国医学吸引了世界的眼球。
中国古代的书籍《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更被誉为世界医学的经典著作,它们为世界医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知识分子精神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精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社会文化风尚,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中,体现出了强烈的思想理性和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主要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他们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儒家精神儒家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
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体现了儒学的思想体系和道德标准。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

第六课、古代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有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2、印刷术,隋唐时已有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唐发明,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北宋广泛运用于军事。
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
4、指南针,战国有司南,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为新航路开辟和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结论: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并最终推动世界由古代向近代演进。
13、14世纪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宋元时期外传到欧洲二、天文学1)天象观测①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日月食、彗星和哈雷彗星、太阳黑子的记载②战国《甘石星经》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石氏星经》是的世界上最早星表。
2)仪器制作①东汉张衡漏水转浑象仪、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地球是圆形的观点②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创制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制成水运浑象仪③元代郭守敬:简仪、《授时历》3)原因:①农业生产“授民以时”的需要。
②王朝统一天下“受命于天”的需要三、数学:1、计算方法①春秋时期出现九九乘法口诀;②春秋战国出现了筹算计算法③元代出现珠算法2、专著:东汉时期《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计数系统计算,记载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成熟3、专家:南朝宋、齐祖冲之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 1000年之久。
四、农学1、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2、元朝:王祯的《农书》重视生产工具的改革3、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汲取了西方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五、中医学1、战国西汉、《黄帝内经》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东汉: 张仲景(“医圣”) 《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积淀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这些独特的传统财富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其中,农业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同时也是科技领域的一大亮点。
中国的农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创新,如农具的使用和农作物的培育。
例如,在农具方面,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犁耕,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在农作物培育方面,中国古代农民精心培育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外,火药的发明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之一,它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其他领域的科技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是独具魅力的,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卓越的艺术水平影响着世界。
绘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代表,注重写意和境界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的文学也是独具特色的。
中国古代文人多以诗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诗经》、唐诗宋词等都是经典之作。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在古代中国流传广泛,也为世界文学瑰宝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在中国古代,科技与人文是相互渗透、交融发展的。
科技的发展为人文提供更多的创作工具,而人文的需要也推动科技的进步。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雕刻技术在古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种刻制技术的进步不仅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也为人文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例如,在农业发展中,中国古代人民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知识的巩固
试题设计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一
草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①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②请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简述各种字体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发展 工具:毛笔 材质:绢帛 题材;珍禽异兽、神 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 古拙
魏晋的凸显个性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天 王 送 子 图 》 吴道子:盛唐时期 特点:“吴带当风” 艺术成就:“画圣”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想想看:为什么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能取得如此辉 煌的成就?
宋元的山水花鸟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 托思绪情怀的方 式。
指南龟
火药
炼丹引爆图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 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 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 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 “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 (约230米)。这是世界上第一种 发射子弹的步枪。
火球和火蒺藜也 都是火药包。火蒺 藜的包中除了火药 以外,还装着“铁 蒺藜”。铁蒺藜上 面有尖刺,象菱角 形。用火点着药线 抛出去,不但会燃 烧,里面的铁蒺藜 还会把敌人打死打 伤。
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 整体安定。
(三)书体的成熟期—楷、行、草书的出现
1、楷书
又称正书,正楷,真书,因其字形 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 的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是 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汉末,盛行于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 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 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 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 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 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 史称“欧体”。欧体开创 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 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 初四大书家”。
火箭模型
前端缚火药筒,利用 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 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 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明代架火战车 这是一种独轮车装载 火箭的战车,前有锦帘, 需要时可放下挡铅弹,车 两侧设置六筒火箭,计160 支、火铳2支、长枪2支, 此车由两人操作。
雕刻木板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 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 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 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
关于古代中国文学展台的设想:
世明 界清 小 说 的 人 情
元 曲 与 市 民 生 活
宋 代 词 苑Leabharlann 李 杜 诗 篇 万 口 传
汉 赋 的 风 采
楚 辞 的 魅 力
诗 的 经 典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以宋代词苑为例
宋词派别及代表:
婉约派: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 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陆游(南宋)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代
时代风貌
社会危机及文 具的改进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虚玄灵动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注重规范法度 有意无法
盛世气象
社会生活丰富 多样 赵孟頫
社会平民化、 文征明、董其昌 世俗化
强调个性化
中国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五种主要书法字体: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拓展训练
——重点知识的运用
观察图片: 这是何时、何人的作 品?该作者的人物画有 什么艺术特点? 东晋,顾恺之。 布局严整,线条流 畅,人物栩栩如生。
鉴宝节目:
尝试对书画的鉴赏:展示《清明上河图》等作品,让 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欧阳询《化度寺碑》
唐 颜 真 卿 《 多 宝 塔 碑 》 局 部 .
“颜体”肥硕丰润、 刚健雄强、显出 雍容大度的气派
楷书字型方正,结构严紧,笔画祥备。
《玄秘塔碑》(局部)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2、草书
特点:结构简便,笔划纠连。书写 流畅、快速。但不易识别。
二 中国古代的艺术
学科指导意见: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以 及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等画家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说明:“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戏剧”等三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学科指导意见: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 学成就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体会古代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 文学的美感 重点: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创造了 祖国古代辉煌文明成就的代表作家 难点:唐朝时期诗歌兴盛的原因;宋词兴起的原因;明清小 说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著作及思想和艺术成就
公元1900年,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大批文物中,有一 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它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 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 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金刚经》现存英国伦敦 博物馆内,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文化
专题整体感知
科技: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尤其中国古代科技的四 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 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 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国文学体裁丰 富,佳作迭现。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 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 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 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 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赵孟頫fǔ 《闲居赋》(行书)
文 征 明 赤 壁 赋
文征明 过庭复语十节卷
重点知识的巩固
字体整齐遒劲, 古朴厚重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3、小篆
小篆也称秦 篆,是秦始皇统 一六国后(前221 年),向全国颁布 的官定文字。缘 于当时六国的文 字过于混乱而决 定“书同文”。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 匀,富有图案美
(二)隶书的出现---书法的形成期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 发展的结果。相传是一位当 时的狱吏程邈把大小篆的笔 划由圆转改为方折,使得书 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 公文中广泛使用,因当时写 公文的小官叫“徒隶”于是 这种字体就被称为“隶书”。
教学处理建议: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仔细 观察《中国古 代四大发明》 纪念邮票,结 合初中和课前 预习的知识, 解读邮票所包 含的信息。
指南鱼
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 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 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十二地 支、四卦,标示24个方位。磁勺是 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 内,勺头为N,勺尾为S,静止时, 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
名家作品赏析:
《黄州寒食诗贴》
苏轼
苏 东 坡 仅 存 的 一 幅 行 草 作 品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韵”,持重风度, 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 清风,书韵自高。
• 米芾fú
• 用笔丰肥豪 健,宽绰疏 朗,字态奇 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书法的源流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因此, 中国书法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中国文字的诞生 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从殷商的甲骨文起至唐 楷书形成之前,中国文字的发展就是书法的发 展。
汉字的形体可以分成篆、隶、楷、行、草五 种,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商代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书体的发生期 (二)秦代的小篆发展到汉代的隶书—书体的形成期 (三)从汉代隶书发展到魏晋之后的楷书、行书、草 书—书体的成熟期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文人画与山水画的关系
为什么书法艺术在中国 独树一帜?
汉字是象形字; 中国人很早用毛笔书写,人们在手 握毛笔挥运于纸上的过程中,已承 载了书法者的思想感情; 跟绘画有联系; 它们大多和纸的发明和使用有关 ……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 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 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 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 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 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 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 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 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一)商代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 ----书体的发生期
1、甲骨文:
中国已知最古 老的文字、其产生 时代大约在商代后 半期,距今有三千 年的历史。因其刻 在龟甲、牛胛骨等 甲骨上而得名,其 内容大多是商代国 王占卜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