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最难的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最难的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最难的知识点汇总在高考历史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被普遍认为是最难掌握和理解的。

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顺利应对历史考试至关重要。

下面将汇总高考历史最难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国古代人口问题中国古代人口问题是历史考试中的难点之一。

考生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人口状况、变迁原因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如何从大量的史料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归纳,对考生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主要指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这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知识体系,要想掌握对外关系的变迁和发展,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同时,还需要对史书中的各种记载进行辨析,了解真实情况。

三、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但也是最具挑战性的。

传统的科技和文化如何影响社会的变革,如何评价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等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

考生需要熟悉各个朝代的科技发展状况,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四、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是历史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晚清时期的变革到新中国的建立,再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非常多,而且史料相对较新,复杂度较高。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社会变革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准确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

五、世界历史与中国古代史的关系世界历史与中国古代史的关系是一个独特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中国古代史的特点进行对比和联系,了解两者之间的影响与相互作用。

这就要求考生既要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又要对中国古代史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总之,高考历史最难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具备系统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考生应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辅导班等方式加以攻克。

此外,要注重培养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思考和分析能力,积累大量的历史知识,并善于归纳总结。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相信每一位考生都能在历史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热点02 科教兴国,强国之本(讲义)(解析版)

高考热点02 科教兴国,强国之本(讲义)(解析版)

高考热点02 科教兴国,强国之本目录一科技成就,强国之力1二教育进展,国之兴衰8一科技成就,强国之力1、古代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四大创造【重点难点】古代科技没有准时转化为近代科技的缘由?①经济上: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在严峻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③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学问分子的思想。

④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多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⑤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

【真题研析】1.(2023·浙江卷6月)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

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

这位科学家是()A.郭守敬B.裴秀C.徐光启D.沈括【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元朝(中国)。

依据材料“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元朝时期,郭守敬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还改制、创造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A项正确;魏晋时期的裴秀著作是《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排解B项;明朝的徐光启修订了《崇祯历书》,排解C项;北宋的沈括代表作是《梦溪笔谈》,排解D项。

故选A项。

2.(2022·湖南卷)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异地发觉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像之处。

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争辩。

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试验为基础【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争辩”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墨学的复兴,C项正确;“科技转型”表述错误,排解A项;“一脉相承”表述错误,排解B项;中国古代科技是以阅历为主,排解D项。

高考复习资料:专题12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高考复习资料:专题12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高考历史新专题教学设计1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高考历史新专题教学设计——专题1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专题复习目标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及艺术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特色。

专题线索梳理古代的文化包括科技的发展、文学艺术的进步、哲学思想的演变和教育、史学等方面。

中国古代的文化比较突出的是古代的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外传,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成就及著名的科技著作等。

商文化、秦汉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典型。

商有独特风格的青铜制造艺术及先进的历法。

秦汉时期的突出表现是中国文明开始源源不断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包括丝绸、冶炼铸造、水利技术等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

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

由于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空前繁盛,被世界学者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既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技术的对外传播,这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

认识:中国古代的科技在16世纪以前(明代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我国古代科技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集体的智慧得到了不断地进步;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而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

中国古代的文化科技+知识清单--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文化科技+知识清单--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奴隶社会思想文化1.文化遗址:(1)夏朝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2)商朝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选必3)(1)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2)自然观: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

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3)价值观: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

(4)人生观:《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处世观: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

3.教育:西周“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思想文化①“学在官府”传统被打破;②私学发展,学术下移,百家争鸣;③形成中国传统主流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封建社会秦:文化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大一统”意识逐渐形成领域成就史学①《史记》:西汉中期司马迁撰写,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 000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②《汉书》:东汉中期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①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特点是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②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③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医学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②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③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④东汉华佗“麻沸散”科技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东汉张衡地动仪,《灵宪》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周髀算经》勾股定理农学《汜胜之书》《四民月令》二、魏晋领域时间成就文学东汉末年开始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书法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书体均已完备东晋王羲之诸体兼精,世称“书圣”绘画东晋出现知名专职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石窟魏晋至隋唐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领域时间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三)中外文化交流(传入与输出)1.佛教文化交流(选必3第2课)(1)概况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文化发展历程 第14单元 第42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文化发展历程 第14单元 第42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9-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历法 ①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 百年。
-10-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农学和医学 (1)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 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 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医学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 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③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 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5-
微点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 从汉赋、唐诗到元曲、明清小说,语言呈现出由辞藻华丽、句式 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变化,这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主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不断壮大的 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6-
三、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脉络: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 演变发展。 (3)趋势:由繁到简。
-12-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汉赋 (1)含义: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 文化气度。 (3)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 《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 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特点:前期大多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主要反映社会 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3)成就:成就非凡,有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李白、杜甫和 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学习总结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学习总结
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 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 宏气势的时代。
专题学习总结
6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 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
活的向往。
(4)唐朝时期: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
专题学习总结
10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真题·案例·技巧
例题
(2014· 重庆文综)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以神游
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
追求,大量运用“ 美人芳草 ”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 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C.《庄子》
专题学习总结
)
B.《老子》 D.《离骚》
专题二——
专题学习总结
1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3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横向·纵向·竖向 真题·案例·技巧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横向·纵向·竖向
1.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名称 发明与改进 外传 意义
西汉:已发明 4世纪传到朝鲜, 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
造纸术 植物纤维纸东 后来传到越南和日 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 造纸术
专题学习总结
汉:蔡伦改进 本;后经阿拉伯人 写材料羊皮纸和牛皮纸,
传到非洲和欧洲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3
隋唐: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明了 活字印刷术
13世纪中期, 传入欧洲,推动了文
传到朝鲜, 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
以后从西域 革,促进了人们的思
传到欧洲 13世纪传入 西欧 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专题学习总结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专题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专题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专题1.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2.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南北朝时期: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高三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1一、四大发明1、概况: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在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的考查比重逐
渐增大。

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
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

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
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

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
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1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 1.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我
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
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
和条件。

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

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生巨变,新旧势力的
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
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2.大一统的秦汉文化秦汉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
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促成了文化的发达。

秦汉文化博
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

在科技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成就辉煌;在思想领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王充的唯物思想与之尖锐对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
同的哲学观点;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古代宗教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史学和
文学艺术方面,史学巨着《史记》、汉赋和乐府等,气势恢宏,气度不凡。

3.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文
化发展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例如圆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