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阶段细化解读
三年级数学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点:1. 数与计算:- 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掌握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 学习简单的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 几何初步:-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 学习测量长度,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理解长度单位(厘米、米)。
- 初步了解面积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来培养空间观念。
3. 数据与概率:- 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够通过简单的图表(如条形图)来展示数据。
- 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通过简单的实验或游戏来体验概率。
4.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时的计算、时间的计算等。
-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5. 数学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思考,通过数学游戏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 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6. 数学文化:- 介绍一些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化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我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三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来自: 小龙文档网: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一)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二)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术语解释见附录1)(三)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篇二:如何用新课标解读小学数学教材与新课程同行—用课标理念解读小学数学教材沧源县国门小学教师李秀清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载体。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实用标准细化解读汇报
数学课程标准细化解读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位置单元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
2. 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并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单元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课题位置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最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学习内容
最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学习内容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材的不断修订,最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成为了广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的学习内容。
一年级数学学习内容概述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基础的算数概念和操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1. 数的认识和计数:通过各种游戏和实物进行,使学生对数有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并学会正确地进行计数。
2. 数的加减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和操作,掌握简单的加减法概念和基本运算技巧。
3. 数的排序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排序思维和比较能力,学会对数字进行大小排序和比较。
4. 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将认识和区分常见的平面图形,并学会简单的图形画法。
5. 时间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钟表上的时刻,并学会简单的时间概念和时间计算。
6. 空间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思维和方向感。
二年级数学学习内容概述二年级数学学习内容进一步延伸和巩固一年级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 数的扩展和拆分:学生将学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认识和表达方式,以及拆分和合并数字的技巧。
2. 数的计算: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算和运算能力。
3. 分数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和表达简单的分数概念,并学习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二维图形的认识: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和描述平面图形的属性和特征,并学会简单的图形变换。
5. 时、长和重量的认识:学习时钟的读法和时间的计算,以及长短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6. 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学生将学会如何整理和统计简单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图表分析。
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概述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 乘法和除法概念的引入:学生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数的整数和负数: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整数和负数的概念,并学习简单的正负数计算。
人教版数学小学新课标
人教版数学小学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教版数学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对人教版数学小学新课标的概述。
一、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4. 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及其应用,代数表达式的理解和运算。
2. 图形与几何:涉及图形的认识、分类、测量以及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
3. 统计与概率: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4. 综合与实践: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3. 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包括:1.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的成果。
3. 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五、课程资源新课标鼓励教师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1. 教材:作为学习的主要依据,教材应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2. 教辅材料: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
六、教师角色新课标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1. 学习者: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解读
新课标“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活动经验。
新的基本思想:
数学抽象的思想 数学推理的思想 数学模型的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 要有“动”——手动、口动和脑动。
新的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
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新的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
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新的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 二、普及性 三、发展性
新的课程基本理念
❖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 (核心理念)
❖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
❖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新的课程基本理念
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 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 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 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 ) ❖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最新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为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为小学生设计的数学教材。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新课标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
在数与代数方面,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数概念、运算法则和简单的代数知识。
图形与几何部分则包括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
统计与概率则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综合与实践则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思考: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推理等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这不仅包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对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掌握。
问题解决: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生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新课标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对数学保持积极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游戏、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方式: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实践操作、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资源:新课标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具、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是一次教育改革的尝试,它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数学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标程解读总目标
3、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5、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Hale Waihona Puke 程与方法
1、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郑州xx小学数学学科细化课程解读目标表
郑州xx小学数学学科细化课程解读目标表六年级第一学期知识与能力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六年级第一学期
知
识
与
能
力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人教数学小学新课标
人教数学小学新课标
人教版数学教材是依据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编写的,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强调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注重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新课标下的人教版数学教材分为小学阶段,通常包括一年级至六年级。
每个年级的教材都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领域进行编排:
1. 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运算法则、代数表达式、方程和不等式等,旨在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并能够运用代
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图形与几何:涉及平面图形的认识、测量、性质以及空间几何的初
步认识,通过直观和抽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图形
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统计与概率: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数
据的统计意义,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进行简单
的推理和预测。
4. 综合与实践: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设计一些综合性的
数学问题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倡导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
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信息技术
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倡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人教版数学教材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力求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人教版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人教版新课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人教版新课标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它倡导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和优化。
它将小学数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每个领域都有明确的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 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等内容。
新课标强调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
2. 图形与几何: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等内容。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图形的特征。
3. 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简单的概率知识。
新课标强调数据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4. 综合与实践:包括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等。
新课标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建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主要包括:1. 创设情境: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阶段细化解读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问题解决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 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例如,在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如篮球、乒乓球、饮料 瓶、万花筒、粉笔盒、牙膏盒、地球仪等)中选取素材,鼓励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分类等活动,形成对有关几何体的直观感受。又如,教学中可以设计下面的活动: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水壶、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画是谁画的,他坐在哪个位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像,体会到在 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细化课标解读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了解商不变的规律。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
5.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重难点: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第1课时口算除法一、学习目标的设置:依据一:《课程标准》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4)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1)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2)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依据三:教材和学情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一)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二)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术语解释见附录1)(三)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第二学段(4~6年级)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数学思考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第三学段(7~9年级)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数学思考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的认识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2)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6.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7.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4)(二)数的运算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5)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6.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6)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参见例7)(三)常见的量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8)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4. 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5.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四)探索规律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参见例9例10)(一)图形的认识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2.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参见例11)3.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4.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例21)(二)测量1.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12)3.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参见例1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5.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6.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参见例14)(三)图形的运动1. 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参见例15)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参见例16)3.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数学四五六新课标
人教版数学四五六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四五六新课标是指中国教育部针对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制定的课程标准。
这些新课标旨在更新和优化数学教学内容,以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标中,数学教学内容被划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
1. 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强调对数的认识、运算和应用,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运算,以及简单的代数表达式和方程。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理解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涉及平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性质和测量。
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几何概念,如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以及它们的属性和关系。
此外,还会学习图形的对称、旋转和变换。
3. 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制作图表,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4. 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项目和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可能包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预算、时间管理等。
新课标还强调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包括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也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在线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这些努力,新课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均衡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体验。
如何用新课标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与新课程同行—用课标理念解读小学数学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载体。
读懂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而上好课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地解读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深度、准确度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差。
那么如何解读教材?解读教材的方法途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持课标理念解读教材是一条有效的方法途径。
一、用课标理念作支撑点解读教材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新教材大多数有情境图、例题、练习题几个部分组成。
从层面上看,似乎很简单,而照本授课,效果却很差。
究其原因,原来新教材身后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功能和新理念,如果不深在其中,就很难发现作者的编排意图,教材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数学本质等。
其实,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为学生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很大。
可是,由于教师个体对教材的解读存在着差异,有些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解读上是肤浅的、不到位的,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导致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基以这些原因,我认为解读教材,要用课程标准理念作支撑点,用教师用书,教学参考资料等作为辅助手段。
因为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而课标理念诠释着教材的方方面面,因此,依据课标理念解读教材,能使教师把握方向,围绕重心,很好地解读教材。
读懂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二、用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
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解决与运用等。
面对数学教材,教师需要深入其中,把握实质。
解读好教材才能教好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我的做法是:1、通读教材,整体感知。
拿到教材要大概通览一下,整体感知。
一共有多少个单元内容?哪些内容是本册的重点?哪些内容是本册的难点?哪些内容是教学关键,应注意什么问题?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讨论简单物体的性质、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例如,在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如篮球、乒乓球、饮料瓶、万花筒、粉笔盒、牙膏盒、地球仪等)中选取素材,鼓励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分类等活动,形成对有关几何体的直观感受。又如,教学中可以设计下面的活动:让名同学分别坐在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水壶、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画是谁画的,他坐在哪个位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像,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红泥湾镇第四中心小学
数学课标细化解读(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
(1-3年级)
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询为什么的习惯。
目
标
解
读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询为什么的习惯。
目
标
解
读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的规律的能力,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趣。
问题解决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问题解决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
数学课标细化解读(阶段目标)
第二学段
(年级)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发展数感。
.在讨论简单物体的性质、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