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与特点

合集下载

2.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

2.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

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燃烧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二、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按所处状态):气、液、固助燃物(氧化剂):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引火源(温度):明火、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三、燃烧类型1、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着火又称起火,它是日常生活、生产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与是否由外部热源引发无关,并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爆炸: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的放热、发光和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①爆炸按原理和性质不同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②爆炸极限:可燃的蒸汽、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极限。

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极限范围。

范围越大,危险性越高。

2.按燃烧形态分类:①气体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混燃烧扩散燃烧:可燃性气体与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预混燃烧:可燃气体预先同氧化剂混合后的燃烧。

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从管口喷出燃烧,流速过大会脱火,流速过小会回火。

②液体燃烧:a.闪燃:可燃性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b.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受热后边蒸发边与空气相互扩散混合,遇引火源后发生燃烧,呈现有火焰的气相燃烧形式。

液体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蒸发出来的蒸气燃烧。

c.沸溢燃烧:正在燃烧的油层下的水层因受热沸腾膨胀,导致燃烧着的油品喷溅使燃烧瞬间增大的现象。

d.喷溅燃烧:储罐中含有水垫层的重质油品在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不断加大。

当热波达到水垫层时,水垫层的水变成水蒸气,体积迅速膨胀,蒸汽压力达到足以把水垫层上面的油层抬起时,蒸汽冲破油层将燃烧着的油滴和包油的油气抛向上空,向四周喷溅燃烧。

一级消防第一篇燃烧知识点笔记(必看)

一级消防第一篇燃烧知识点笔记(必看)

2020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精讲班讲义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既然走上了消防考试的道路,那么请不要轻言放弃,生活中有很多的苦难,然而这就是生活,但人生不止于此!第一章燃烧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3)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4)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称为有焰燃烧。

而有的固体物质则不能变为气态,其燃烧只发生在氧气与固体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无焰燃烧。

一、燃烧条件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叫做燃烧三角形。

(一)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并形成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二)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氧化剂,称为助燃物。

(三)引火源: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称为引火源。

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可表述为: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助燃物;具备足够能量的引火源;上述三者相互作用。

二、燃烧的链式反应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容易自由结合或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对于多数有焰燃烧而言,其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因此,可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有焰燃烧的四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一、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第二节  燃烧类型

150
黏胶 纤维
235
物质 名称
松木
有机 玻璃
醋酸 纤维
涤纶 纤维
聚氯 乙烯
燃点 (℃)
250 260
320
390
391
三、自燃
(一)自燃的含义:
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靠自身发热 或受热并蓄热使温度不断上升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 象,称为自燃;
自燃现象引发火灾在自然界并不少见,如有些 含琉、磷成分高的煤炭,遇水常常发生氧化反应释 放热量,如果煤层堆积过厚积热不散,就容易发生 自燃火灾。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 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 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 就越大。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 不能发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
2、爆炸温度极限
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 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 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由于液体的蒸气浓度是在一定 温度下形成的,所以可燃液体 除了有爆炸浓度极限外,还有 一个爆炸温度极限。
几种聚合物的氧指数
材料名称 氧指数 材料名称
聚乙烯 17.4~17.5 环氧树脂
聚丙烯
17.4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45~49 氯丁橡胶
聚酰胺
22~23
硅橡胶
氧指数 19.8 18.1 26.3 26~39
四、爆炸
(一)爆炸的含义
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 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 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 象;
爆炸温度极限也有下限、上限之分。爆炸温度 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例如乙醇的爆炸温度下限是11℃,上限是40℃。在 11℃~40℃温度范围之内,乙醇蒸气与空气的混合 物都有爆炸危险;乙醚的爆炸温度极限是 - 45℃~ 13℃,显然乙醚比乙醇的爆炸危险性大。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一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有许多种,主要有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1、闪燃一定温度下,液体能蒸发成蒸汽或少量固体如樟脑、萘、木材、塑料(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液体的闪点越低,火险性越大。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表 1-2 给出了某些可燃液体的闪点温度表 1-2某些可燃液体的闪点温度可燃物二硫乙醚汽油丙酮润滑油甲苯乙醇松节油石油名称化碳闪点/ ℃-45-4510-1028526.3103230注:①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液体为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称为可燃液体;②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高于贮存温度时,火焰的传播速度低。

2、着火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如油类、酮类。

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又称为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起火。

根据可燃物质的燃点高低,可以鉴别其火灾危险程度,表1-3 给出了几种可燃物质着火的燃点。

表 1-3几种可燃物质的燃点名称汽油煤油乙醇樟脑萘赛璐橡胶纸张石蜡麦草珞燃点168660~7086100120130190200/ ℃76名称布匹棉花烟草松木有机胶布聚乙聚氯涤纶尼龙玻璃烯乙烯6燃点200210222250260325340391390395 / ℃3、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靠自热和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根据热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

使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自燃有固体自燃、气体自燃及液体自燃。

表1-4 给出了几种物质的自燃点表 1-4几种可燃物的自燃点物黄松汽煤柴木无稻涤纶纤质磷香油油油材烟草维名煤称自302425524035040028033442燃0~~~~~0点530290380500500/℃物氢CO CO2H2S乙乙丙醋苯质醇醛酮酸名称自576012029239227566165580燃290点/℃物铝铁镁锌有硫聚树合成橡胶质机苯脂名玻乙称璃烯自643152068044019049046320燃550点/℃自燃物品的防火与灭火:储运自燃物品时必须通风散热,远离火源、热源、电源,不要受日光曝晒,装卸时防止撞击、翻滚、倾倒和破损容器。

第二节燃烧类型

第二节燃烧类型
受热分解:外部热能的逐步积累,多是物理性的。 自身发热:物质自身产生热量,多是化学性和生物
性的。
(二)物质的自燃点 引起可燃物质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同样可燃物的自燃点也是物质危险性大小的衡量依据。
三、闪燃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或固体物质表面上产 生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和后,遇到火源能够产生一闪即 灭的火苗或火光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3.粉尘爆炸具有多种危害,关于它的危害 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B.离起火点越近,破坏性越严重 C.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D.能产生有毒气体 (B )
六、轰燃
(一)定义:轰燃是指火在建筑内部突发性 的引起全面燃烧的现象。
(二)发生轰燃的临界条件 两种观点: 1、以到达地面的热通量达到一定值为条件,
开口闪点
用规定的开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结果叫做 开口闪点,以℃表示。常用于测定润滑油。
闭口闪点
用规定的闭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结果叫做 闭口闪点,以℃表示。常用以测定煤油、柴 油、变压器油等。
问题:物质的开口闪点与闭口闪点那个更大 一些?
四、爆炸
(一)定义: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通过 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 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能量,或是 气体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重要性: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从消防 角度来看,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
(二)物质的闪点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 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
符号:℃ 特点: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最新版)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最新版)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454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最新版)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1.燃烧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2.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链式反应自由基;必考1第二节:燃烧类型1.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2.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闪点与可燃性液体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必考23.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爆炸;第三节:燃烧方式及特点1.气体燃烧:扩散燃烧(比较稳定,易于补救火灾)和预混燃烧(爆炸式燃烧);2.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重油和原油会容易发生沸溢和喷溅;必考33.固体燃烧:蒸发燃烧(硫、磷、蜡烛)、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铁)、分解燃烧(木柴、煤、塑料)、熏烟燃烧(阴燃;棉、麻、纸)、动力燃烧(爆炸);4.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的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汽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有关;第四节:燃烧产物必考41.完全燃烧产物:H2O、C02、S02;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2.燃烧中含有的有毒成分:CO、HCN、S02、N02、NH3、HCL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1.火灾的分类: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6类:必考5A固体火灾B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石蜡)C气体D金属E带电火灾(变压器)F烹饪物按照火灾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A特大火灾(30人100人1亿)B重大火灾(10人50人5000万)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3人10人1000万)2.火灾死亡中,75%的人因吸入有毒有害气后直接导致死亡;3.火灾发生的原因:电气(首位);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4.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蔓延、穿越墙壁管线和缝隙蔓延、闷顶内蔓延、外墙面蔓延。

化工安全 第二章-燃烧与爆炸

化工安全   第二章-燃烧与爆炸

火源
(1)明火 在易燃液体装置附近,严禁明火。 为了防火安全,常常用隔墙的方法实现充分隔 离。隔墙一般推荐使用耐火建筑,即礴石或混凝土的 隔墙。 易燃液体在应用时需要采取限制措施。在加工 区,即使运输或贮存少量易燃液体,也要用安全罐盛 装。在火灾中,防止火焰扩散是绝对必要的。所有罐 都应该设置通往安全地的溢流管道,因而必须用拦液 堤容纳溢流的燃烧液体,否则火焰会大面积扩散,造 成人员或财产的更大损失。
固体燃烧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 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 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 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蒸气 着火燃烧。 可见,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都经历氧化分解、 着火、燃烧等阶段。
达到T自,可燃物质开始氧 初始阶段,加热的大 如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T 氧′是开始出现火焰的 T燃为物质的燃烧温度。 化。由于温度较低,氧化速度 部分热量用于可燃物质 很快,达到T自,即使停止 温度,为实际测得的自燃 T自到T自′间的时间间隔称 不快,氧化产生的热量尚不足 的熔化或分解,温度上 加热,温度仍自行升高, 点。 为燃烧诱导期,在安全上 以抵消向外界的散热。此时若 升比较缓慢。 达到T自′就着火燃烧。 有一定实际意义。 T燃为物质的燃烧温度。 停止加热,不会引起燃烧。
第四节 爆炸及其特性
一、爆炸概述
爆炸是指物系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状态,并在 瞬间以对外作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在爆炸过程中,爆炸物质所含能量的快速释放,变为
对爆炸物质本身、爆炸产物及周围介质的压缩能或运动能。
物质爆炸时,大量能量极短的时间在有限体积内突然 释放并聚积,造成高温高压,对邻近介质形成急剧的压力
l00℃以下时,二者往往相同。在没有闪点数据的情况下, 也可以用着火点表征物质的火险。

实务基础知识必考 燃烧(1)

实务基础知识必考 燃烧(1)

实务基础知识必考(一)燃烧(1)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本篇消防基础知识部分全篇共分为四章十五节。

其中,燃烧基础知识一章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产物等内容;火灾基础知识一章主要涉及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爆炸基础知识一章中主要介绍了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内容;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一章主要介绍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内容。

第一章燃烧学习要求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

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加火源条件就产生了)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燃烧发生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但要导致燃烧的发生,不仅需要满足三要素条件,而且需要三者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燃烧的充分条件可进一步表述为: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助燃物;具备足够能量的引火源;上述三者相互作用。

一、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按其所处的状态——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二、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广州消防协会考试资料--1燃烧基础知识

广州消防协会考试资料--1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一、燃烧的定义在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B5907 - 86)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物质。

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

二、燃烧的本质近代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也称链反应),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游离基又称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

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活化中心一一游离基时,即可发生链反应。

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连锁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至反应物燃尽为止。

当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反应就会终止。

链反应机理大致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综上所述,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反应阶段,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反应中间产物一一游离基或原子。

可见,燃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兰要素。

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实务基础知识必考 燃烧(2)

实务基础知识必考 燃烧(2)

实务基础知识必考(一)燃烧(2)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燃烧物形态:(一)气体燃烧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过程,其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1.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在扩散燃烧中,可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是靠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混合过程要比燃烧反应过程慢得多,燃烧过程处于扩散区域内,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会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2.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强可达709.1~810.4kPa。

火焰在预混气中传播,存在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两种方式。

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合气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

(二)液体燃烧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可燃液体会产生闪燃的现象,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

燃烧理论及应用PPT课件

燃烧理论及应用PPT课件
2024/7/29
一、闪燃与闪点
闪燃意义 ➢ 闪燃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前奏,从防火的观点来说,
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闪点是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 重要依据。因此,研究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时,闪燃现象 是必须掌握的一种燃烧类型。
2024/7/29
一、闪燃与闪点
闪点分级 ➢ 甲类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如原油、汽油等) ➢ 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 燃烧素学说认为,某种物体之所以能燃烧是因为其 中含有一种燃烧素,燃烧时,燃烧素就从物体内逸出。
➢ 例如,蜡烛的燃烧。 ➢ 燃烧素学说在解释什么是燃烧素时,认为火是由无
数细小活跃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由这种火微粒构成 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烧素,物质如果不含有燃烧素则不能 燃烧。
2024/7/29
二、燃烧的氧学说
【学习目标】
1、了解着火理论 2、掌握闪燃与闪点、自燃与自燃点、着火与着火点 3、熟悉最小点火能量和消焰距离、物质的燃烧历程、燃烧
产物
2024/7/29
目录
一 着火理论 二 燃烧的类型
2024/7/29
第一节 着火理论
2024/7/29
一、燃烧素学说
基本内容
➢ 18世纪以前,欧洲盛行燃烧素学说(亦称燃素学说), 对当时化学界的影响很大。
基本内容
➢ 有一体积为V(m3)的容器,其中充满有化学均匀可燃 气体混合物,其浓度为C(kg/m3),容器的壁温为T0(K),
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混合物正以速度u(kg/m3﹒s)在进行反
应,
➢ 化学反应后所放出的热量,一部份加热了气体混合物 ,使反应系统的温度提高,另一部份则通过容器壁而传给 周围环境
可燃物质或助燃物质先吸收能量而离解为游 离基,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将燃烧热释放出来,直至全部物质燃烧完或由于 中途受到抑制而停止燃烧。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

第二节燃烧的条件及类型一、燃烧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例如,2H2十O2—→2H2O十Q 最初,氧化被认为仅是氧气与物质的化合,但现在则被理解为:凡是可使被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以氯和氢的化合为例,其反应式如下:H2十Cl2 —→2HCl十Q 氯从氢中取得一个电子,因此,氯在这种情况下即为氧化剂。

这就是说,氢被氯所氧化并放出热量和呈现出火焰,此时虽然没有氧气参与反应,但发生了燃烧。

又如铁能在硫中燃烧,铜能在氯中燃烧等等;然而,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所起的反应毕竟是最普遍的,是火灾和爆炸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我们将主要讨论这一形式的燃烧。

氧化与燃烧的关系物质的氧化反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着的,由于反应的速度不同,可以体现为一般的氧化现象和燃烧现象。

当氧化反应速度比较慢时,例如油脂或煤堆在空气中缓慢与氧的化合,铁的氧化生锈等,虽然在氧化反应时也是放热的,但同时又很快散失掉,因而没有发光现象。

如果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放出光和热,即是燃烧;例如由于散热不良、热量积聚、不断加快煤堆的氧化速度而导致煤堆的燃烧,赤热的铁块在纯氧中剧烈氧化燃烧等等。

这就是说,氧化和燃烧都是同一种化学反应,只是反应的速度和发生的物理现象(热和光)不同。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燃烧现象,大都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氧)的化合反应,也有的是分解反应。

简单的可燃物质燃烧时,只是该元素与氧的化合。

例如碳和硫的燃烧反应.其反应式为:C+O2—→CO2+QS + O2—→SO2+Q复杂物质的燃烧,先是物质受热分解,然后发生化合反应,例如丙烷和乙炔的燃烧反应:C3 H8 +5O2—→3CO2 +4H2 O+Q2C2 H2 +5O2—→4CO2 +2H2O+Q’而含氧的炸药燃烧时,则是一个复杂的分解反应,例如硝化甘油的燃烧反应,4C3 H5 (ONO2 )3—→12CO2 +10H2 O+O2 +6N2燃烧形式由于可燃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所以它们的燃烧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消防实务笔记,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实务笔记,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二、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三、引火源(温度)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常见的引火源:(1)明火;(2)电弧、电火花;(3)雷击;(4)高温;(5)自燃引火源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备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一、按照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是燃烧的开始,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包括: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自燃又包括: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做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按燃烧物形态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一)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扩散燃烧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2.预混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特性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特性
第二节: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特性
1
危险化学品的消防主要需要注意两项:一是灭火;二是防泄漏。
① 危险物品: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
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贮存和保管过
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燃烧、爆
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而需要特别
防护的物品。
② 要研究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可燃(易燃)气体、
体的质量速度。 为了加快液体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效率可采用喷雾燃烧,
即通过喷嘴将液体喷成雾滴,从而扩大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油中掺水即乳化燃烧也行。
19
二.可燃液体
2.4 评价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
闪点、饱和蒸气压、爆炸极限,此外还有相对密度、流动扩散 性、沸点等。 ① 饱和蒸气压: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来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
气、二氧化碳等。
7
一.可燃气体
1.3 影响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爆炸极限
④ 初始压力:一般压力增加,分子碰撞几率增多,危险
性越大,爆炸范围扩大。 ➢反例:CO随初始压力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压力对爆炸上限影响显著,对下限影响较小。压力降到 一定值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的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不能爆炸。
或酮类的易燃液体着火时,可
和羧酸类不是电介质,电阻率低,一般 用雾状水、干粉等灭火剂进行 没有带电能力,静电火灾危险性小。 施救;
(3)比水重又不溶于水23的液体
三.可燃固体
指遇火、受热、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的固体物质。 燃点在573K以下的称为易燃固体,573K以上的称为可燃固体。
3.1 固体燃烧过程和分类
27
三.可燃固体
3.1 固体燃烧过程和分类
低的可燃液体,或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可燃液体的分 馏产物,讲义对流的方式加热里层液体,水便气汽 化产生大量的蒸汽,随着蒸汽压力的逐渐升高,达 到足以把上面的油层抛向上空,而向四周喷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一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有许多种,主要有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1、闪燃一定温度下,液体能蒸发成蒸汽或少量固体如樟脑、萘、木材、塑料(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液体的闪点越低,火险性越大。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表1-2给出了某些可燃液体的闪点温度表1-2 某些可燃液体的闪点温度注:①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液体为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称为可燃液体;②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高于贮存温度时,火焰的传播速度低。

2、着火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如油类、酮类。

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又称为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起火。

根据可燃物质的燃点高低,可以鉴别其火灾危险程度,表1-3给出了几种可燃物质着火的燃点。

表1-3 几种可燃物质的燃点3、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靠自热和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根据热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

使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自燃有固体自燃、气体自燃及液体自燃。

表1-4给出了几种物质的自燃点表1-4 几种可燃物的自燃点自燃物品的防火与灭火:储运自燃物品时必须通风散热,远离火源、热源、电源,不要受日光曝晒,装卸时防止撞击、翻滚、倾倒和破损容器。

储存或运输时严禁与其它化学危险品混放或混运;码垛时容器间应垫有木板;白磷(黄磷)必须保存于水中,且不得渗漏。

浸泡过的水和容器有毒,要特别注意;油布、油纸等只许分层、分件挂置,不许堆放存放。

应注意防潮湿。

扑救自燃火灾一般可以用水、干粉或沙土扑救。

黄磷火灾可用雾状水,不要用高压水枪乱冲,以免黄磷四处飞溅,引起四处起火。

4、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分别增加或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时化学能或机械能转化为动能,释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蒸汽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常见的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其中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汽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增加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而造成容器爆炸,如蒸汽锅炉,液化汽钢瓶。

化学爆炸是固体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而发生的爆炸,可燃气体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属于此类化学爆炸,能发生化学爆炸的粉尘有铝粉、铁粉、聚乙烯塑料、淀粉、烟煤及木粉等。

爆炸性物质又分为爆炸性化合物和爆炸性混合物,其中爆炸性化合物按组分分为单分解爆炸物质(如过氧化物、氯酸和过氯酸化合物、氮的卤化物等)和复分解爆炸物质,如梯恩梯、消化棉等;爆炸性混合物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爆炸组分和非爆炸组分经机械混合而成,如黑色火药,硝化甘油炸药等。

在此要注意“二次爆炸”:如果容器中装有可燃气体或液体。

在发生物理爆炸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化学爆炸,这种爆炸称为“二次爆炸”。

1982年8月5日,江苏无锡市无锡焦化厂的道生炉发生爆炸,5吨重的炉体被炸飞到150米高空,越过的水平距离达490米,它的威力何以如此之大是由于炉内温度过高,压力过大,超过了炉子所能承受的压力,先发生物理爆炸,炉体炸飞上升;爆炸时炉内道生油大量喷出迅速汽化,遇火发生化学爆炸,炉体的冲击波等于给正在上升的炉体以新的推力,就象“三级火箭”一样。

粉尘或可燃气体爆炸后,如果扑救不当,也可能引起“二次爆炸”。

“二级爆炸”迫害性很大,所以对盛装可燃气体或液体的容器,设计一定要严格、科学。

二可燃物的燃烧特点1、气体的燃烧特点气体燃烧所用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不需要象液体或固体需要蒸发或熔化。

因此易燃烧,速度也快。

1) 燃烧方式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态的不同,燃烧分为两大类预混燃烧与扩散燃烧;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从喷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如正常使用煤气炉点火后发生的燃烧、天然气井的井喷燃烧属于此类。

2003年12月23日,中石油集团下属企业在重庆开县进行天然气开采时发生井喷事故,240多名无辜村民在事故中丧身,由此“12.23”事故亦被外界称为人类开采天然气史上最大的悲剧性事件之一。

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与氧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体,被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此类燃烧易引起爆炸。

液化气泄漏与空气中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易造成爆炸。

2) 燃烧气体易燃烧气体有H2、CO、CH4、乙烷、乙烯等;助燃气体有O2、CL2等。

2、液体燃烧的特点液体的燃烧是液体蒸发出蒸汽而进行燃烧,所以燃烧与否,燃烧速率与可燃液体的蒸汽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有关。

凡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液体为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称可燃液体;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高于贮存温度时,火焰的传播速度低。

1) 液体的分类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其闪点来划分等级的。

甲类:汽油、苯、甲醇、丙酮、乙醚、石蜡油,其闪点小于28℃。

乙类:煤油、松节油、丁醚、溶剂油、樟脑油、蚁酸等,其闪点28℃~60℃。

丙类:柴油、润滑油、机油、菜籽油等,其闪点大于60℃。

2) 液体的理化性质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由其理化性质决定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表述。

① 密度—液体的密度越小,蒸发速度越快,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密度小于水的液体不能用水扑救,应该用惰性气体或泡沫扑救。

② 流动扩散性—易燃可燃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越粘稠,流动性与扩散性就越差,自燃点较低。

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流动性和扩散性也就越增强。

③ 水溶性—在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中,大部分易燃和可燃液体是难溶于水的,但醇类、醛类、酮类能溶于水。

火险由大到小的次序为醚类、醛酮类、醇类、酸类。

在水溶性易燃和可燃液体的灭火中,应采用抗溶性泡沫。

3) 燃烧应注意的现象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通常具有透明蓝色火焰,无烟雾。

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

这类火灾难以扑灭。

对于不同类型的油类敞口贮罐的火灾中应特别注意三种现象:沸溢、溅出、冒泡。

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在油罐中燃烧时,表面温度会逐渐被加热到60℃~80℃,以后温度跳跃式上升到250℃~360℃,在高温下逐渐向液体深部加热,这种现象称为热波。

冷热油的分界面叫热波界面。

油品燃烧5~10分钟后,在液面下6~9厘米处形成热波界面。

当热波界面热油温度上升到149℃~360℃时,如果继续燃烧,温度不断上升,会发生分馏现象,轻馏分蒸发,重馏分中的沥青、树脂和焦碳产物比油重回下沉,油品的热波分界面继续向深处推移,直到热波界面与含水层相遇,水滴变成蒸汽,体积猛烈增加1700多倍,被油品薄膜包围的大量蒸汽气泡形成泡沫状的石油溢流向油罐液面移动,以至发生沸腾、喷溅冒泡现象。

因此对油罐进油和储油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90℃以内。

而且进油管流速较高时,由高到低的进入易产生雾状喷出落下的油撞击油罐和液面,致使静电荷急剧增加,极易引起油罐爆炸起火。

因此油罐的进油管不能从油罐上部接入,3、固体的燃烧特点凡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燃烧固体。

固体物质燃烧特点是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使固体上方可燃气体的浓度达到燃烧的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

1)易燃固体的分类易燃固体按照燃烧难易程度分一、二两级。

一级易燃固体:燃点低,易于燃烧或爆炸,燃烧速度快,并能释放出剧毒气体。

它们有磷及磷的化合物如红磷、三硫化四磷、五硫化四磷;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苯及一些含氮量在12.5%的硝化棉闪光粉等。

二级易燃固体:燃烧性能比一级固体差,燃烧速度慢,燃烧毒性小。

它们大致包括各种金属粉末;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氨基化锂,氨基化钙等;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芳烃;硝化棉制品,如硝化纤维漆布,赛璐珞等;萘及其化合物等。

2) 固体燃烧的方式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燃烧方式分为四种,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阴燃。

① 蒸发燃烧—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称为蒸发燃烧。

如硫、磷、沥青、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

② 分解燃烧—受热能分解出组成成分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的产物,燃后再氧化燃烧,称分解燃烧。

如木材、纸张、棉、麻、丝合成橡胶等的燃烧。

③ 表面燃烧—蒸气压非常小或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固体表层时,呈炽热状态而无火焰燃烧。

表现为表面发红而无火焰。

如木炭、焦碳等的燃烧。

④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份较高时会阴燃,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堆垛的煤,潮湿的木材。

3) 理化性质可燃固体火灾危险性决定于该物质的理化性质熔点—熔点低(100℃以下)的固体物质容易蒸发和气化,一般燃点也较低,燃烧速度快。

燃点—固体物质的燃点越低就越容易着火。

自燃点—自燃点低的物质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

单位体积的表面积—同样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越大,氧化面积就越大,蓄热能力就越强,其危险性也就越大。

受热分解速度—低温下受热分解速度较快的物质,由于分解时温度会自行升高以至达到自燃点,起火灾危险性较大。

4) 灭火方法多数固体可燃物着火可用水扑救。

镁、铝等金属粉末、樟脑、萘燃烧时,只能用干粉灭火或者干沙覆盖;赤磷冒烟,应采用黄沙、干粉等扑灭;散装硫磺冒烟应及时用水扑救。

第二章灭火剂及灭火材料第一节灭火剂与灭火器一旦发生火灾,灭火剂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通过冷却、窒息、隔离及化学抑制达到破坏燃烧条件,终止燃烧的目的。

灭火剂的类型有多种,有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可以扑救各种不同类型的火灾。

以下我们一一进行介绍。

一水1、水的灭火作用水是不燃液体,它在灭火中应用最广,是最为廉价的灭火剂。

水灭火的作用有四个,一是冷却:每公斤水的温度升高1℃吸收1千卡的热量;而每公斤水蒸气汽化时要吸收539.9千卡的热量;二是水对氧有稀释作用:水遇到炽热的燃烧物后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能够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同时,稀释燃烧区中氧的含量,使燃烧区的氧逐渐减少而减弱燃烧强度。

三是水的冲击作用:经消防水泵加压后输入到水枪喷射出来的水流压力可达几十或上百米水柱的压力,具有很大的动能冲击力。

四是水对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稀释作用;如酒精、醇、醛等。

2、不能用水扑救的场所1)与水反应能够产生可燃气体。

遇水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救。

如金属元素遇水生成氢气、电石遇水生成易燃的乙炔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爆炸。

2)非水溶性液体。

如原油、石油、生油等。

3)带电设备及可燃粉尘。

(面粉、铝粉、煤粉、糖粉、锌粉等)聚集处。

4)贮存大量浓硫酸、浓硝酸的场所,不能用水扑救。

5)银行票据库、文献书库等不能用水扑救。

3、水的灭火形态和应用范围水的灭火形态有三种直流水、开花水和雾状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