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修订稿
火灾事故中的燃烧物质分类与特点
火灾事故中的燃烧物质分类与特点在火灾事故中,燃烧物质的分类与特点是了解和掌握火灾防控和应急处理的关键。
不同种类的燃烧物质有着不同的燃烧特点和危险性,因此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燃烧物质的分类与特点,并从固体燃烧物质、液体燃烧物质和气体燃烧物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固体燃烧物质固体燃烧物质是指在常温下为固态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纤维素等。
固体燃烧物质具有以下特点:1. 点燃温度较高:固体燃烧物质的点燃温度通常较高,需要一定的外部热源来引燃。
然而,在已经燃烧的固体燃烧物质的表面附近,由于燃烧释放的热量可以提高附近的温度,进而引燃未燃烧的物质。
2. 燃烧过程相对缓慢:固体燃烧物质的燃烧速度相对较慢,燃烧过程中会有较长时间的燃烧持续期。
3. 炭化现象:在固体燃烧物质的燃烧过程中,由于产生的煤焦物质无法继续燃烧,会在固体表面形成灰烬,也就是常说的炭化现象。
二、液体燃烧物质液体燃烧物质是指在常温下为液态的物质,如石油、酒精、油漆等。
液体燃烧物质具有以下特点:1. 低点燃温度:液体燃烧物质的点燃温度一般较低,只需要接触到点火源即可迅速燃烧。
2. 燃烧迅猛:液体燃烧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燃烧速度较快,火势迅速蔓延。
液体燃烧物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火焰并释放大量热量。
3. 挥发性:液体燃烧物质通常在燃烧之前会挥发出易燃气体,这些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会形成易燃气体,从而加剧火势。
三、气体燃烧物质气体燃烧物质是指在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如天然气、丙烷、氢气等。
气体燃烧物质具有以下特点:1. 高挥发性:气体燃烧物质通常具有很高的挥发性,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迅速蒸发成易燃气态。
2. 难以察觉:气体燃烧物质燃烧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火焰,很容易在火灾初期难以被察觉,增加了火灾扩散的风险。
3. 易爆性:气体燃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气体,当遇到点火源时会迅速燃烧并产生爆炸。
综上所述,火灾事故中的燃烧物质根据物质的不同状态可分为固体燃烧物质、液体燃烧物质和气体燃烧物质。
锅炉燃烧方式优缺汇总
锅炉燃烧方式优缺汇总
燃烧方式包括扩散式燃烧、完全预混燃烧和无焰燃烧。
以下是它们的优缺点:
1.扩散式燃烧:
优点:这种燃烧方式简单,火焰相对稳定。
缺点:由于火焰较长,容易产生不完全燃烧的现象,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不利于锅炉燃料的充分利用,锅炉热效率的提升,以及难以达到锅炉排放标准。
2.完全预混燃烧:
优点:空气和燃气预混合,多散热器传热,提高传热强度。
使用这种燃烧方式的好处是燃烧的火焰更清晰,热效率更高。
缺点:预混燃烧比要求燃烧速率准确,燃烧均匀,辐射传热效率高,火焰温度在1200℃以下,燃烧不完全,NOx造成的烟气温度低,易冷凝,热回收好,效率高。
3.无焰燃烧:
优点:将燃烧前的空间与中的气体均匀混合的燃烧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时,燃气在燃烧过程中所需的氧气不需要在周围空气中获得,只需要与空气混合到达燃烧区,实现瞬间燃烧。
缺点:这种燃烧方式对燃气和空气的混合要求较高,需要精确控制比例,否则可能导致燃烧不稳定或产生污染物。
在选择锅炉的燃烧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型号、燃料的特性以及排放标准等因素。
良好的燃烧方式有利于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第二节 燃烧类型
150
黏胶 纤维
235
物质 名称
松木
有机 玻璃
醋酸 纤维
涤纶 纤维
聚氯 乙烯
燃点 (℃)
250 260
320
390
391
三、自燃
(一)自燃的含义:
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靠自身发热 或受热并蓄热使温度不断上升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 象,称为自燃;
自燃现象引发火灾在自然界并不少见,如有些 含琉、磷成分高的煤炭,遇水常常发生氧化反应释 放热量,如果煤层堆积过厚积热不散,就容易发生 自燃火灾。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 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 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 就越大。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 不能发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
2、爆炸温度极限
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 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 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由于液体的蒸气浓度是在一定 温度下形成的,所以可燃液体 除了有爆炸浓度极限外,还有 一个爆炸温度极限。
几种聚合物的氧指数
材料名称 氧指数 材料名称
聚乙烯 17.4~17.5 环氧树脂
聚丙烯
17.4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45~49 氯丁橡胶
聚酰胺
22~23
硅橡胶
氧指数 19.8 18.1 26.3 26~39
四、爆炸
(一)爆炸的含义
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 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 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 象;
爆炸温度极限也有下限、上限之分。爆炸温度 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例如乙醇的爆炸温度下限是11℃,上限是40℃。在 11℃~40℃温度范围之内,乙醇蒸气与空气的混合 物都有爆炸危险;乙醚的爆炸温度极限是 - 45℃~ 13℃,显然乙醚比乙醇的爆炸危险性大。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与等级划分精编版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与等级划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①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③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性。
④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为不燃烧性,其余为难燃性和可燃性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1]条:厂房和仓库的的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相应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应低于表的规定。
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的耐火等极不应低于二级,建筑面积不大于 300 m^2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单、多层丙类厂房和多层丁、戊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使用或产生丙类液体的厂房和有火花、赤热表面、明火的丁类厂房,其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当为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的单层丙类厂房或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的单层丁类厂房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使用或储存特殊贵重的机器、仪表、仪器等设备或物品的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锅炉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为燃煤锅炉房且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大于4t/h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 等标准的规范。
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甲类仓库、多层乙类仓库和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单层乙类仓库,单层丙类仓库,储存可燃固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和多层丁、戊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粮食筒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粮食筒仓可采用钢板仓。
粮食平房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二级耐火等级的散装粮食平房仓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承重构件。
甲、乙类厂房,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为。
一、二级耐火等级单层厂房(仓库)的柱,其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和。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与等级划分修订稿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与等级划分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①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③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性。
④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为不燃烧性,其余为难燃性和可燃性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1]条:厂房和仓库的的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相应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应低于表的规定。
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的耐火等极不应低于二级,建筑面积不大于 300 m^2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单、多层丙类厂房和多层丁、戊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使用或产生丙类液体的厂房和有火花、赤热表面、明火的丁类厂房,其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当为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的单层丙类厂房或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的单层丁类厂房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使用或储存特殊贵重的机器、仪表、仪器等设备或物品的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锅炉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为燃煤锅炉房且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大于4t/h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 等标准的规范。
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甲类仓库、多层乙类仓库和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单层乙类仓库,单层丙类仓库,储存可燃固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和多层丁、戊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粮食筒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粮食筒仓可采用钢板仓。
粮食平房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二级耐火等级的散装粮食平房仓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承重构件。
甲、乙类厂房,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为。
燃烧类型与特点分析
燃烧类型与特点分析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形态、燃烧现象等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
掌握燃烧类型的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燃烧机理、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x。
(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着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点燃是指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
这时就会在靠近引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也习惯上称为引燃。
2.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成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掠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 1 )化学自燃。
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等;x药受撞击而爆x;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2) 热自燃。
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
(二)爆x爆x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爆x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x 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x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作为燃烧类型之一的爆x主要是指化学爆x,关于爆x的具体分类及其特点见本篇第三章第一节。
分解燃烧 的种类
分解燃烧的种类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通常涉及将燃料与氧气反应,产生热能和产物。
燃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燃料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燃烧类型: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足够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适当的温度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的产物,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部分燃烧或未完全燃烧。
这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碳黑和其他有害的副产物,同时释放较少的能量。
高温燃烧:高温燃烧通常发生在极高温度下,例如火焰喷射器或火箭引擎中。
这种燃烧通常使用高能燃料,如液氢、氢气、氧气等,产生极高的温度和推力。
低温燃烧:低温燃烧发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例如火炉、炉灶等。
这种燃烧通常是指燃料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与氧气反应,产生适量的热能。
反应燃烧:一些特殊的燃料在与氧气反应时,会产生特定的化学反应,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燃烧。
例如,火药的爆炸就是一种反应燃烧。
这些是常见的燃烧类型,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特定类型的燃烧,取决于燃料、氧化剂、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不同。
简述燃烧的基本类型
简述燃烧的基本类型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它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火焰、光热和气体释放的过程。
燃烧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明火燃烧、隐火燃烧、闪燃和爆炸等。
明火燃烧是最常见的燃烧类型之一,也是人们最容易观察到的一种。
当可燃物质与氧气混合并受到适当的点燃源时,就会产生明亮的火焰。
明火燃烧一般伴随着明显的火焰、光热和烟雾等现象。
例如,我们点燃蜡烛时,蜡烛燃烧产生的明亮火焰就属于明火燃烧。
隐火燃烧是指物质在没有明显火焰的情况下进行燃烧过程。
这种燃烧一般发生在氧气供应不充分的环境中,如密闭空间或高温炉膛内。
在这种情况下,物质虽然没有明显的火焰,但是仍然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热能。
隐火燃烧的代表性例子是煤气泄漏,当煤气与空气混合时,即使没有明火点燃,也会发生隐火燃烧。
闪燃是一种瞬间燃烧的现象,指的是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在遇到火源时会迅速燃烧。
闪燃一般伴随着明亮的火球和巨大的声响,但燃烧时间很短暂。
闪燃的典型例子是汽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内,当气缸内的燃烧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并受到火花塞点火时,就会发生瞬间的闪燃。
爆炸是一种剧烈的燃烧现象,它是指可燃物质在短时间内迅速氧化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释放的过程。
爆炸一般伴随着巨大的压力波和火焰球,具有破坏力强、速度快的特点。
爆炸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可燃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比例、点燃源的存在等。
爆炸的经典案例是火药爆炸,当火药遇到明火或高温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
除了以上基本类型的燃烧,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燃烧现象,如自燃、爆燃等。
自燃是指物质在无外界点燃源的情况下发生燃烧,常见于易燃物质在高温或潮湿环境中长时间存放后发生自发燃烧。
爆燃是指可燃气体在高压环境下瞬间燃烧,通常发生在燃气管道或压力容器泄漏时。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其基本类型包括明火燃烧、隐火燃烧、闪燃和爆炸等。
不同类型的燃烧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果。
燃烧的类型和特点
燃烧的类型和特点燃烧,这是一种奇妙又常见的现象,就像生命中的热情之火,有着各种各样的类型和特点。
咱先说说缓慢燃烧吧。
缓慢燃烧就像是一位沉稳的老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着自己的事儿。
你看那香薰蜡烛,烛芯上的小火苗不急不躁地舔着蜡油,一点一点地把蜡烛消耗掉。
它的火焰不大,热度也不是那种灼人的感觉,就那么稳稳地燃烧着,散发出柔和的光和淡淡的香气。
这就好比生活里那些默默坚持做事情的人,不慌不忙,但是一直在前进。
缓慢燃烧的过程中,燃料的消耗速度比较慢,就像长跑运动员,他们不会一开始就把力气用光,而是均匀地分配自己的能量,慢慢地向着目标前进。
你想啊,如果蜡烛一下子就烧光了,那哪还有什么温馨的氛围呢?这缓慢燃烧就像是细水长流的生活态度,虽然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劲儿,但持久又让人安心。
再看看剧烈燃烧吧。
这剧烈燃烧啊,就像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像那熊熊燃烧的篝火,在黑夜里呼呼作响,火焰窜得老高,把周围都照得亮堂堂的。
这火势凶猛得很呢,热量一下子就散发出来,感觉能把周围的冷空气都吓跑。
剧烈燃烧的时候,燃料消耗得可快了,就像短跑运动员,一下子把所有的能量都爆发出来。
比如说火箭发射的时候,那燃料剧烈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力,推动火箭直冲云霄。
这剧烈燃烧啊,就是要把所有的能量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你要是在篝火旁边,那扑面而来的热浪就像热情的拥抱,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力量。
还有一种燃烧叫不完全燃烧。
这就有点像一个人做事没有做到位,半途而废的感觉。
你看那炉灶里的煤,如果通风不好,就会不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的时候,火焰可能会冒黑烟,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努力的时候走了歪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煤没有完全燃烧,就不能释放出全部的热量,就像一个人有很多潜力,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而且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呢,这就像做事做一半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你说,这是不是像我们生活中那些没有好好规划,没有全力以赴的事情呢?燃烧的类型不同,特点也不同,就像人跟人不一样,各有各的性格和做事方式。
安全燃烧基础与特征
安全燃烧法规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法规与标准的制定
• 立法目的:保障公共安全、保护环境等 • 制定过程:征求意见、审查、批准等程序
法规与标准的实施
• 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燃烧知识和法规标准 • 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对安全燃烧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进 行监管 • 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罚
安全燃烧法规与标准的遵守与执行
燃烧技术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燃烧技术实践
•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燃烧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 现场调研:现场调查燃烧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 案例分析:分析燃烧技术成功和失败的案例
案例分析
• 成功案例:某企业通过燃烧技术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案例 • 失败案例:某企业因燃烧技术不当导致燃烧事故的案例 • 经验教训:从案例中总结燃烧技术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03
燃烧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燃烧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燃料燃烧技术
• 燃煤技术:煤炭的燃烧过程控制与优化 • 燃油技术:石油及其制品的燃烧过程控制与优化 • 燃气技术: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气态燃料的燃烧过程 控制与优化
燃烧过程优化
• 燃烧效率:提高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效率 • 减少污染: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 降低成本:通过燃烧技术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燃烧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燃烧事故的原因
• 操作失误: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燃烧事故发生 • 设备故障:设备老化、损坏或泄漏导致燃烧事故发生 • 燃料泄漏:燃料储存、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导致燃烧事故发生 •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条件不利于燃烧安全
燃烧事故的预防
•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燃烧管理制度,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新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安全措施: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安装报警器和灭火器 •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燃烧事故的能力
燃烧类型和特点
第一章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形态、燃烧现象等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
掌握燃烧类型的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燃烧机理、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着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点燃是指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
这时就会在靠近引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也习惯上称为引燃。
2.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成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掠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 1 )化学自燃。
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等;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2) 热自燃。
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
(二)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作为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是指化学爆炸,关于爆炸的具体分类及其特点见本篇第三章第一节。
燃烧物质分类
燃烧物质分类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燃烧物质。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燃烧特性的不同,燃烧物质可以被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类。
本文将介绍这三类燃烧物质的特点和应用。
一、固体燃烧物质固体燃烧物质是指在常温下为固态的物质,其分子或离子结构相对稳定,不易挥发。
常见的固体燃烧物质包括木材、纸张、煤炭等。
1. 木材木材是一种天然的固体燃烧物质。
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组成。
在燃烧的过程中,木材会逐渐分解,释放出水分和有机气体,最终形成炭、灰等残留物。
由于木材资源丰富、易获取,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木材被广泛应用于采暖、烹饪和建筑等领域。
2. 煤炭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主要由碳、氢、氧和少量的氮、硫等元素组成。
煤炭的燃烧过程与木材类似,但由于其碳含量较高,燃烧产生的热量更大、灰分也更多。
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发电、工业生产和供暖等方面。
然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和健康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液体燃烧物质液体燃烧物质是指在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其分子间力较弱,容易流动。
常见的液体燃烧物质有汽油、酒精、柴油等。
1. 汽油汽油是一种石油产品,主要由烷烃类化合物组成。
由于汽油的燃烧特性优良,在内燃机中广泛应用作为燃料。
然而,汽油是挥发性的易燃液体,具有爆炸性,需要妥善保管,以免发生事故。
2. 酒精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由乙醇组成。
酒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适中,且不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由于其可再生性和清洁燃烧的特性,酒精被广泛应用于炉具燃料、航空燃料和消毒剂等领域。
三、气体燃烧物质气体燃烧物质是指在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其分子间间距较大,具有极强的流动性。
常见的气体燃烧物质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1. 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主要成分为甲烷的燃烧物质,具有较高的燃烧热值和清洁性。
建构筑消防员培训:第二章燃烧类型
第二节燃烧类型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
一:闪燃⑴闪燃的含义: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
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为闪燃。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液态可燃物表面会产生可燃蒸汽,这些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当其浓度不足以维持继续燃烧时,遇火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苗或火光,形成一种闪燃现象。
⑵物质的闪点1、闪点的含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
2、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❶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
❷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存储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甲:闪点<28℃)(乙:闪点≥28℃, <60℃)(丙:≥60℃)二、着火⑴着火的含义可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伴有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为着火。
⑵物质的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以“℃”表示。
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三、自燃⑴自燃的含义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燃燃烧现象为自燃。
⑵物质的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四、爆炸⑴爆炸的含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⑵爆炸的分类❶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指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由于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
《如:蒸汽锅炉、液化气钢瓶》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有可能直接或间接的造成火灾。
❷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火灾不同燃烧阶段的特点
特点
01
火势猛烈,温度高,蔓延速度快。
02
浓烟、高温、有毒气体和火焰是此阶段的主要特点 。
03
建筑构件在此阶段开始出现破坏,如墙体的倒塌等 。
影响
1
猛烈燃烧阶段是火灾危害性最大的阶段,它不仅 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
2
在这个阶段,火势的蔓延方向和速度难以预测, 给灭火和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影响
火灾发展阶段的判断对于灭火救 援工作至关重要,不同阶段需要
采取不同的灭火策略和措施。
在初起阶段及时发现并扑灭火源 可以有效控制火势的发展,减少
火灾损失。
在发展、猛烈阶段需要投入大量 的灭火力量和资源,及时控制火 势的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
03
火灾的猛烈燃烧阶段
定义
• 猛烈燃烧阶段是指火灾在经过初起、发展阶段后,进入了 一个以剧烈燃烧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04
火焰颜色由明亮变为暗 淡,有时甚至出现熄灭 的情况。
影响
在衰退阶段,火势对周围环境 和建筑物的威胁逐渐减小。
但是,如果火势在衰退阶段突 然增强或出现复燃,可能会对 消防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在衰退阶段,消防员需要保持 警惕,继续观察火场情况,确 保火势完全被控制和扑灭。
感谢观看
THANKS
3
由于高温和有毒气体的存在,灭火和救援人员需 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自身安全。
04
火灾的衰退阶段
定义
• 衰退阶段是指火灾进入最后阶段,火势逐渐减弱,火场逐渐冷却的过程。
特点
01
火焰高度明显降低,火 势减弱,燃烧速度减慢 。
02
火场温度逐渐降低,燃 烧物质产生的热量减少 。
燃烧的特点
• • • • • • •
• 406
象
氧 燃煤 劣 洁 混 沸 低
山
煤 烧泥 质 净 煤 腾 挥
燃 在煤煤燃燃发
烧 循燃燃烧烧分
技 环烧烧技技煤
术 硫与技术术燃
化环术
烧
床保
技
中技
术
的术
煤低挥发分燃烧技术
周茂贤1 ,2 郑心明1 (11 广西贺达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贺州, 542800 ; 21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1 温度与时间
根据我国发电用煤质量标准,干燥 无灰基挥发分Vdaf < 20 %为低挥发 分煤, Vdaf < 615 %为特低挥发分煤, 煤的着火与挥发分的质量和数量有关。 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 挥发分含量减 小, 煤发热量中挥发分的发热量比率 降低, 使煤的着火变得困难。
2 燃烧方式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层很厚,平均温度 较高(850~1050 ℃) ,燃料在炉内停留的时 间长且又不断地相互碰撞,故非常有利于着 火,对于灰分大、水分多、挥发分少的劣质 燃料也能稳定地燃烧。所以采用循环流化 床燃烧方式是解决低挥发分煤着火与稳燃 的一项重要措施。
煤泥在循环硫化床中的
孟庆博, 吴永强, 姜 波, 魏延华 (枣庄矿业集团蒋庄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 山东滕州 277519)
介绍了燃用煤泥和矸石循环流化床锅炉 的运行参数和总体布置; 针对燃烧过程中发 现的问题, 采取了压力输送、高位给料、高 卫燃带、低流化风速、蜗壳式旋风分离器、 二次风前后布置等措施; 热工测试与污染物 排放指标测试结果表明, 锅炉负荷调节能力 强, 燃烧效率高, 降低了企业成本, 提高了经 济和社会效益。
高中化学教案:燃烧与火的分类
高中化学教案:燃烧与火的分类燃烧与火的分类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而燃烧作为化学反应的一种常见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化学教案中关于燃烧与火的分类,其中包括不同燃料以及不同类型的火焰。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防火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燃料的分类1. 化学性质分类根据燃料的组成和元素含量来区分,可将其分为有机燃料和无机燃料两大类。
有机燃料主要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常见的包括木材、纸张、油类等。
无机燃料则以金属或非金属物质为主,如氢气、甲醛等。
2. 能源来源分类根据能源来源来划分,可以将燃料分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类。
化石能源指从地下深处开采或提取出来,并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能源,如煤、天然气和原油等资源。
可再生能源则是指自然界不断循环更新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3. 使用状态分类根据燃料的使用状态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
固体燃料常见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木材、纸张和煤等。
液体燃料主要包括汽油、柴油和天然气液化品等。
气体燃料则以天然气、丙烷为代表,具有方便储存和运输的优势。
二、火焰的分类1. 色彩分类根据火焰颜色可以划分为蓝色火焰和黄色火焰两大类。
蓝色火焰具有高温度且辐射强度较高,代表着完全燃烧。
例如,酒精灯中的火焰属于蓝色火焰。
而黄色火焰由于温度低且含有未完全燃烧产物,呈现出暗黄或橙黄颜色。
2. 形态特点分类根据形态特点可以将火焰分为四种类型:圆锥形火焰、扁平火焰、黄色烟雾火焰和白色烟雾火焰。
圆锥形火焰是最常见的火焰形态,例如燃烧的蜡烛上方所产生的灯芯。
扁平火焰呈现为一片扁平的形态,比较温和而辐射强度适中。
黄色烟雾火焰则由于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碳颗粒,含有明显的黑色或灰色颗粒。
白色烟雾火焰则是在高温环境下发生气化时产生大量水蒸气凝结形成。
3. 燃料特点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燃料可以得到不同特点和型号的火焰。
高中化学教案:燃烧与火的分类
高中化学教案:燃烧与火的分类燃烧与火的分类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而燃烧作为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燃烧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是许多工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重点介绍燃烧的概念及其分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化学过程。
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结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能量的化学过程。
在燃烧中,氧气充当氧化剂,而燃料则是被氧化的物质。
一般情况下,燃烧需要足够的温度才能启动,并伴随着火焰的形成。
二、燃烧的分类根据燃烧所需的能量来源和火焰的特征,燃烧可以分为自燃和非自燃。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类型的燃烧。
1. 自燃燃烧自燃燃烧是指物质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而发生燃烧的过程,无需外界能量的输入即可发生。
这种燃烧一般发生在具有较高氧化能力的物质上,如磷、硫和锂。
在自燃燃烧中,燃烧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热量,热量又使燃烧继续产生,形成一个自我维持的循环,常常伴随着明亮的火焰。
2. 非自燃燃烧非自燃燃烧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才能启动。
当物质的温度达到燃点时,才能与氧气反应发生燃烧。
非自燃燃烧的常见例子包括木材、油脂和天然气的燃烧。
在非自燃燃烧中,外界力量(如火柴或火焰)提供了启动燃烧所需的能量,使燃料和氧气开始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三、燃烧的火焰分类火焰作为燃烧过程中的显著特征,也可以根据燃烧物质的物理状态和氧化剂的性质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火焰类型。
1. 煤火焰煤火焰是由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火焰,一般为明亮的黄色火焰。
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温度才能启动。
煤火焰中的颜色主要来自于碳颗粒的发光,燃烧的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使碳颗粒充分加热并发出黄色光芒。
2. 油火焰油火焰是由液体燃料(如汽油、柴油)燃烧时产生的火焰。
这种火焰颜色较为明亮且带有一定的蓝色。
油火焰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该温度通常由外部点燃源提供。
油火焰的亮度较高,这是因为油燃烧产生的气体和颗粒的温度较高、辐射强度较大。
第二节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一、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引燃。
2.自燃(1)化学自燃。
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2)热自燃。
(二)爆炸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燃烧物按燃烧物形态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并出现火焰。
而有的物质则不能变为气态,其燃烧发生在固相中,如焦炭燃烧时呈灼热状态。
(一)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在扩散燃烧中,可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是靠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混合过程要比燃烧反应过程慢得多,燃烧过程处于扩散区域内,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会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2.预混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
燃烧类型PPT演示文稿
30.10.2020
22
(3)能产生有毒气体。粉尘爆炸易引起不 完全燃烧,有些沉积粉尘还有阴燃现象。 因此,其爆炸产物中含有大量CO及自身 分解生的毒性气体HCL、HCN等,容易 使人中毒伤亡。
30.10.2020
3
一、着火
(一)定义: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 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 源移去后仍能够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它 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二)物质的着火点 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或燃点。 符号:℃ 用途:根据物质的燃点衡量其火灾危害程度。 燃点 火灾危险性 。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 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 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 危险性就越大。
( A)
30.10.2020
20
五、粉尘爆炸
(一)可燃粉尘的定义:凡颗粒极其微小,遇点火源能够发生燃 烧或爆炸的固体物质称为可燃粉尘。
(1)物理爆炸本身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 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的造成火灾。
(2)化学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 的破坏性,是消防工作中预防的重点。
(3)核爆炸也属化学爆炸的范畴。
30.10.2020
18
(三)爆炸极限
定义: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 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或最低浓度, 称为爆炸极限,也叫燃烧极限或火焰传播极 限。 分为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第一章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形态、燃烧现象等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
掌握燃烧类型的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燃烧机理、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着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点燃是指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
这时就会在靠近引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也习惯上称为引燃。
2.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成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掠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 1 )化学自燃。
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等;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2) 热自燃。
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
(二)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作为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是指化学爆炸,关于爆炸的具体分类及其特点见本篇第三章第一节。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燃烧物按燃烧物形态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可燃物质受热后,因其聚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并出现火焰。
而有的物质则不能变为气态,其燃烧发生在固相中,如焦炭燃烧时呈灼热状态。
由于可燃性的性质、状态不同,燃烧的特点也不一样。
’(一)气体燃烧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过程,其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者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根据燃烧前可燃性气体或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在扩散燃烧中,可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是靠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混合过程要比燃烧反应过程慢得多,燃烧过程处于扩散区域内,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与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后延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会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2、预混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强可达~。
火焰在预混其中传播,存在正常火焰传播爆轰两种方式。
按照混合程度不同,预混燃烧还可分为部分预混式燃烧和完全预混式燃烧。
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合气体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
预混气体从管道喷出发生动力燃烧,若流速大于燃烧速度,则在管道流速小于燃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如制气系统检修前不进行置换就烧焊,燃气系统与开车前不进行吹扫就点火,用气系统产生负压“回火”或漏气未被发现而用火时,往往形成动力燃烧,有可能造成设备和人员伤亡。
(二)液体燃烧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可燃液体会产生闪燃的现象。
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
在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燃烧时,沸腾的水蒸气带着燃烧的油箱空中飞溅,这种现象称为扬沸(沸溢和喷溅)。
1.闪燃闪燃时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融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发生闪燃的原因是易燃或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的速度比较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维持稳定的燃烧,因此一闪就灭了。
但闪燃却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
闪点则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沸溢以原油为例,其黏度比较大,并且都含有一定的水分,以乳化水和水垫两种形式存在。
所谓乳化水是原油在开采运输过程中,原油中的水由于强力搅拌成细小的水珠悬浮于油中而成。
放置久后,油水分离,水因密度大而沉降在底部形成水垫。
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汽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
这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就像“跑锅”一样,这种现象叫沸溢。
从沸溢过程中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
②原油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
③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上向下穿过油层。
3.喷溅在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较喷溅。
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得多。
发生沸溢的时间与原油的种类、水分含量有关。
根据试验,含有1%水分的石油,经45~60min燃烧就会发生沸溢。
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移动速度及油的燃烧速度有关。
研究表明,油滴飞溅高度和散落面积与油层高度、油池直径有关,一般散落面积的直径与油池直径之比均在10以上。
由于喷溅带出的燃油从池火燃烧状态转变为液滴燃烧状态,改变了燃烧条件,燃烧强度和危险性随之增加,并且油滴在飞溅过程中和散落后将继续燃烧,极易造成火灾的迅速扩大,影响周边其他可燃物及人员、设备等,造成伤亡和损失,所以,对油池而言,要避免喷溅现象的发生。
(三)固体燃烧根据各类可燃物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种,其燃烧哥有特点。
1.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物固体,在收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
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在燃烧时不经过熔融过程,但其现象也可看作是一种蒸发燃烧。
2.表面燃烧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
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
3.分解燃烧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之为分解燃烧。
4.熏烟燃烧(阴燃)可燃固体在空气中不疏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来的可燃性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
阴燃是固体材料特有的燃烧形式,但其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固体材料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
很多固体材料,如纸张、锯末、纤维织物、胶乳橡胶等,都能发生阴燃。
这是因为这些材料受热分解后能产生刚性结构的多孔炭,从而具备多孔蓄热并使燃烧持续下去的条件。
此外,阴燃的发生需要有一个供热强度适宜的热源、阴源本身的热源和有焰燃烧火焰熄灭后的阴燃等。
5.动力燃烧(爆炸)动力燃烧是指可燃固体或其分解析出的可燃挥发分遇火源所发生的爆炸式燃烧,主要包括可燃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然等几种情形。
其中,轰然是指可燃固体由于受热分或不完全燃烧析出可燃气体,当其以适当比例与空气混合后再遇火源时,发生的爆炸式预混燃烧。
例如,能析出一氧化碳是的塞璐络、能析出氰化氢的聚氨酯等,在大量堆积燃烧时,常会产生轰然现象。
建筑室内火灾发生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钙现象,具体内容见本篇第二章第三节。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各种燃料形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些可燃固体的燃烧往往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
例如,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木材、棉、麻、纸张等的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阴燃、表面燃烧等形式。
三、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不同形态物质的燃烧各有特点,通常根据不同燃烧类型,用不同的燃烧性能参数来分别衡量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特性。
(一)闪点1.闪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2.闪点的意义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在一定条件下,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引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着火。
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见表1-1-1。
3.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28℃≤闪点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详见第二篇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