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说课讲解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
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
主要包括: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高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内容。
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中总站>>>,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
欢迎访问高三网,高考生的专属网站。
2宾语前置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例如: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张衡传》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莫振救之《论积贮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例如: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 《赤壁之战》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鸿门宴》③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
例如:④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岳阳楼记》(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
例如: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③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孜孜焉唯急进修《问说》④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简析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一)
简析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一)一、主谓倒装句,即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形成谓语——主语的语序,突出谓语。
如: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3.痛哉斯言!《原君》以上三句的主语分别是“百姓之为我爱”、“汝之不惠”、“斯言”,谓语分别是“宜”、“甚”“痛”。
这种倒装句有两个特点:一是语气上,谓语后用语气词“宜”的,增强了夸张的语气;用语气词“哉”、“乎”的,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
二是谓语一般是形容词,句子属描写句。
二、动宾倒装句,即把宾语提到动词前边,形成宾语——动词的语序,突出宾语,又分三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到谓语前面成倒装句。
如:(1)何伤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沛公安在?《鸿门宴》(3)微斯人,吾谁于归?《岳阳楼记》宾语分别是疑问代词“何”、“安”、“谁”,动词是“伤”、“在”、“与”。
这种倒装句两个特点:一是句子都是疑问句;二是宾语一定是疑问代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形成倒装句。
如:(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2)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共西华侍坐》(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宾语分别是代词“我”、“吾”、“之”,动词分别是“顾”、“知”、“御”。
这种倒装句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句子一般是否定句,二是宾语必须是代词,而且否定词必须是能直接放在代词前边的,宾语才能前置。
3.用助词“之”、“是”隔开动词,将宾语提到前面形成倒装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芋老人传》宾语分别是“何陋”、“何芋”,动词是“有”、“甘”,用助词“之”、“是”隔开。
(完整)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
(完整)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1. 主谓倒装呀,“甚矣,汝之不惠”,这不就是把谓语“甚矣”放在主语“汝之不惠”的前面嘛,就好像本来应该说“你真不聪明啊”,结果说成了“真的太过分了,你不聪明”。
2. 宾语前置呢,“何陋之有”,这里把宾语“何陋”提到了动词“有”的前面,就好像说“有什么简陋的呀”,而不是正常的“有何陋”,多有意思呀!
3. 定语后置也有哦,“马之千里者”,把定语“千里”放到了中心语“马”的后面,这不就像在说“能跑千里的马”,而不是“千里的马”,是不是挺神奇的?
4. 介宾短语后置也常见呀,“于我如浮云”,正常该是“于我如浮云者”,就好像说“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的东西”,倒置一下感觉还不一样了呢。
5. 还有状语后置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把“于蓝”这个状语放在了动词“取”的后面,多特别呀,就好像说“青是从蓝中取得的,而且比蓝还青”。
6. 再来一个状语后置,“具告以事”,把“以事”这个状语放到了“告”的后面,不就是在说“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而不是“以事具告”嘛。
这些文言文倒装句真的是太奇妙了,能让句子的表达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呢!我的观点就是:文言文倒装句真是充满了魅力呀,让我们对古代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高一文言倒装句式总结
文言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以下是高一阶段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总结:1. 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出师表》(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尤其是动词前)之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借助“之”、“是”等将宾语提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2.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2)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3)定语+补语。
吾谁与归?《屈原列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地方一里,指“方圆一里”的地方,不是“一个地方”的意思。
3.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常常以介词“于”引出,表示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等。
(1)表示处所。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2)表示时间。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3)表示方向。
又以刘敬先谏曰:“臣愿见太后。
”《鸿门宴》(4)表示方式,“向”、“对”、“对于”。
故为之文以志《石钟山记》(5)表示目的,“为”、“以便”。
愿借子金以济有无,何如?《鸿门宴》(6)表原因。
求其原因,盖失萧何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上就是高一阶段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总结。
文言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具有特殊意义,对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和掌握这些特殊句式,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倒装句)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文阅读中倒装句句式
文言文阅读中倒装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2、动+于(乎,相当"于")+宾。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形+于+宾。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善矣,子之治东阿。
《晏子治东阿》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快哉此风! 《黄州快哉亭记》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3、以"是之"为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马之千里者。
"(《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分类例析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分类例析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下面分专题例释: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二、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1.中心语+定语+者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⑧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⑩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1. 何陋之有?这就好比说,哪有什么简陋的呀,简陋就像那没影的鬼,根本不存在!2. 微斯人,吾谁与归?哎呀,要是没有这种人,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跟谁一起混呢?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就好像人在高高的庙堂上,就像站在云端的大仙得担忧百姓;在远远的江湖,就像在天涯海角的孤狼还得操心君主。
4. 宋何罪之有?宋国能有啥罪?它的罪就像那不存在的兔子角一样。
5. 忌不自信。
邹忌这家伙,不相信自己,他就像个不敢照镜子的胆小鬼。
6. 马之千里者。
能跑千里的马,那可是马中的豪杰,像会飞的龙一样。
7. 全石以为底。
把整块石头当作底,这就好比拿一座小山做地基。
8. 何厌之有?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满足就像天边那抓不到的彩虹。
9. 彼且奚适也?他将要到哪里去呢?他就像个没方向的风筝到处乱飘。
10. 渺渺兮予怀。
我的心怀是那么渺茫,就像那无尽大海上的一叶扁舟。
11.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是谁给大王出这个主意的呢?这人就像个出坏点子的小恶魔。
1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道句读,解不开疑惑,就像个找不到路的小迷糊。
13.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了吧?你就像个做错事还不自知的小笨蛋。
1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它就像个没武器的小战士。
15. 大王来何操?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呀?就像问一个出门旅游却两手空空的人。
16.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他就像个没根基的浮萍。
17. 豫州今欲何至?刘备现在想要到哪里去呢?他就像个没目的地乱转的小蚂蚁。
18.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解救别人困难的精神在哪里呢?这精神就像消失的魔法一样。
高中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例子
高中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例子
以下是 9 条高中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例子及运用:
1. “甚矣,汝之不惠!” 就好像有人对你说:“哎呀呀,你可真笨呐!”
比如你朋友做了件超级糊涂的事,你就可以说:“甚矣,汝之不惠!咋能这样呢!”
2. “美哉,我少年中国!” 这不就像是在赞叹:“哇塞,我们年轻的中国
太好啦!”当看到祖国的伟大成就时,心中激动感慨,便可以喊出:“美哉,我少年中国!”
3. “贤哉,回也!” 可以想象是在夸:“颜回可真是贤能啊!”比如大家
在讨论古代贤者,就有人会说:“贤哉,回也,那品德没得说!”
4. “悲哉,秋之为气也!” 不就跟说:“哎呀,秋天这气氛真让人觉得悲
伤啊!”当秋天让人感到萧瑟时,就好像能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
5. “大矣哉,尧之为君也!” 仿佛在惊叹:“尧做君主真是太伟大啦!”
提到上古明君时,人们可能就会来这么一句。
6. “快哉,此风!” 就好像喊着:“这风真是太爽啦!”炎热夏天刮来一
阵凉风,马上有人高呼:“快哉,此风!”
7.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不就类似在说:“这人教育孩子真奇怪呀!”看到有人用很特别的方式教孩子,就可能这样评论。
8. “妙哉,此文!” 等同于在称赞:“这文章写得真好啊!”读到一篇精
彩的文章,不禁就会说道:“妙哉,此文!”
9. “善哉,吾得见此人!” 就像在开心地说:“太好了,我能见到这个人!”久别重逢时可能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觉得这些主谓倒装句特别有意思,能生动地表达出各种强烈的情感和态度,让语言更富有魅力啊!。
文言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文言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1. 主谓倒装呀!就像“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这不是很有趣吗?
2. 宾语前置可别忘了呀!“何陋之有”不就是把“有何陋”的宾语“何陋”前置了嘛,是不是挺神奇的?
3. 定语后置也得知道呀!“马之千里者”,其实就是“千里马”把定语“千里”后置了,你说妙不妙?
4. 介宾短语后置也常见呢!比如“于我如浮云”其实是“于我如浮云”把介宾短语“于我”后置了,这可别搞混了呀!
5. 还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呢,“忌不自信”就是把“自信”变成了“信自”,这多特别呀!
6.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也很有意思哦,“沛公安在”就是“沛公在安”呀,是不是很有感觉?
7. “唯……是”的宾语前置也很经典呀,“唯利是图”就是“唯图利”嘛,这多好理解!
8. 还有“之”“是”作为提宾标志的宾语前置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就是典型例子呀,难道不新奇吗?
9. 用“以”字的宾语前置也有哦,“何以战”就是“以何战”,你可别记错啦!
10.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会前置呢,“业文南向坐”就是把“向南”前置了呀,是不是很特别!
总之,文言倒装句的形式真的很多,也很有意思,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文言倒装句
文言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主谓倒装:在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通常在主语之后,但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会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其前置的条件是: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
例如:“沛公安在?”应为“在安”。
3.定语后置:定语通常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及例句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文言文中有趣的倒装句哟!你知道啥是宾语前置不?比如说“何陋之有”,正常该是“有何陋”,这里把“何陋”这个宾语提到前面啦,是不是很神奇?还有“微斯人,吾谁与归”,应该是“吾与谁归”,“谁”这个宾语跑到前面去咯。
再来说说定语后置。
像“马之千里者”,正常得说“千里之马”,把“千里”这个定语放到后面啦。
还有“求人可使报秦者”,其实是“求可使报秦之人”。
状语后置也很有意思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是“于蓝取之,而于蓝青”,“于蓝”这个状语被放到后面啦。
“具告以事”,原本该是“以事具告”。
主谓倒装也有呢!“甚矣,汝之不惠”,正常是“汝之不惠甚矣”。
怎么样,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不是很有趣呀?多去琢磨琢磨,会发现更多好玩的地方哦!稿子二亲!咱们一起来瞅瞅文言文中那些让人有点晕头转向的倒装句哈!先说说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本来应该是“忌不信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自”这个宾语提到前面啦。
还有“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得是“莫肯顾我”才对,“我”跑到前面去啦。
定语后置也来瞧一瞧。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应该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利”和“强”这两个定语放到后面去咯。
“石之铿然有声者”,实际是“铿然有声之石”。
状语后置也别错过。
“战于长勺”,正常得说“于长勺战”。
“生乎吾前”,得是“乎吾前生”。
主谓倒装也很特别哟!“美哉,我少年中国”,其实是“我少年中国美哉”。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不是像个小迷宫呀?多走走,多探索,就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和秘密啦!你要是碰到不懂的,随时来找我聊聊,咱们一起把它弄明白!。
文言文四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四种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状语倒装、宾语倒装和动补倒装。
以下是每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倒装:
a. 谓语提前,主语后置。
b. 例句:飞花逐水容易别,落絮无情不觉春。
2. 状语倒装:
a. 状语或状语从句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宾语倒装:
a. 宾语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4. 动补倒装:
a. 动词+补语的结构中,补语位于句首,动词紧随其后。
b. 例句:不见此花人自寻,只闻寒雁叫西风。
这些例句中展示了不同的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常用于修辞或突出特定的表达方式。
请注意,这里的例句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可能根据语境和内容的需要进行变化。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且频繁,它是指将句子的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后的句式结构。
倒装句常被用来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强调语气或达到修辞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倒装句结构:
1. 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常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里的“何以解忧”中的“何”是疑问代词,“唯有杜康”中的“唯有”则是强调语气。
2. 以句首或句尾倒装:常见于表示时间、地点或条件的副词,比如“时至今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3. 将修饰词或状语倒置:例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里的“人心惟危”中,“惟危”是定语,倒装句体现了对“人心”的强调。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高语言的华丽度和表达的修辞效果。
这种句式结构不仅具有语法上的特点,还能突出句子的重点内容,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等等。
(一)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就是把动词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或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之前的一种句式。
有以下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如:①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本句有否定否词“不”,说明它是否定句,代词“我”是宾语,两个条件都符合,那么代词宾语“我”就提到了动词谓语“与”前。
译为: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会有更多的光阴给我。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为:“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③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④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
(《孟子•滕文公上》)译为:诸侯的礼仪,我没有学过它。
2、以否定性不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译为:社会一片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将昂首阔步,不予理睬。
③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礼记•大学》)译为:所说的让一个人思想诚实,就是不欺骗自己。
3、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这条规则是比较严格的,在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或介词的宾语一般都要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如:①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这个句子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安”提到了动词“在”之前,常式句应是“在安”,这个句子却变成了“安在”。
文言文倒装句式作用
文言文倒装句式作用一、文言文倒装句式的种类1. 宾语前置像“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这里的“之”是提宾标志。
这种倒装呢,就很有趣啦。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感觉就像是把要强调的东西一下子放到最前面,让你一眼就看到重点。
就好像在一群小伙伴里,你要特别介绍某一个人,就把他拉到最前面来说。
2. 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是“千里之马”。
定语后置就像是给名词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后置定语的衣服。
本来定语是在名词前面修饰它的,现在后置了,就像是把修饰的部分藏在后面,给人一种很新奇的感觉,读起来也很有韵味呢。
3. 状语后置像“战于长勺”,正常语序是“于长勺战”。
状语后置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把动作发生的地点或者时间等状语放到后面,就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先把主要的动作说出来,然后再补充动作发生的背景之类的东西。
二、文言文倒装句式的作用1. 强调作用宾语前置很多时候是为了强调宾语。
就拿“唯利是图”来说,正常语序“唯图利”,把“利”前置,就特别突出了这个“利”,强调人们只追求利益这个意思。
就好像在大声喊“利益啊,人们只追求这个”,让读者或者听者一下子就感受到重点所在。
2. 韵律和节奏的需要在文言文里,倒装句式可以让句子读起来更有韵律感。
像一些骈文或者诗词里,为了让句子对仗工整、节奏明快,会使用倒装。
比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如果按照正常语序就没有那种韵律美了。
这种倒装就像是给句子加上了音乐的节拍,读起来朗朗上口。
3. 符合古人的表达习惯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现在有点不同呢。
他们习惯用倒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当时的语境下,倒装句式是很自然的一种表达方式。
就好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游戏规则,我们要理解文言文,就得学会这个规则。
4. 丰富表达形式文言文里有了倒装句式,就比平铺直叙的正常语序表达丰富多了。
它可以让文章有更多的变化,避免千篇一律。
就像我们穿衣服,如果总是一种款式就很单调,有了倒装句式,文言文的表达就像是穿上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衣服,变得多姿多彩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
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
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
主要包括: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内容。
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
欢迎访问,高考生的专属网站。
1宾语前置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例如: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张衡传》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莫振救之《论积贮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石钟山记》(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例如: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赤壁之战》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鸿门宴》③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鸿门宴》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
例如:④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⑥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岳阳楼记》(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
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
例如:①譬若以肉投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