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模式的相互作用及演变

合集下载

第一章 18-20世纪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章  18-20世纪的社会福利思想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 天才设想
①实行公有制; ②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 ③由国家统一组织生产,产品归公,按需分 配,集体消费; ④以“贤人”治国为基本政治制度的政教合 一的共和国; ⑤建立在优生学原则上的婚姻制度。孩子由 国家抚养,不存在家庭; ⑥实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

虽然这些斗争最终没有成功,但给当时的
资产阶级及其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工人阶级的不断斗
争,迫使欧洲各国的资本金和政府认识到,
在经济上提高工人阶级经济及福利待遇,
以及在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 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欧洲各国政府不断 扩大社会民主,并开始了一系列的福利立
(四)瑞典
1962年《国家保险法》:
年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与工伤保 险、社会救济、家庭补助、免费教育、住 房补贴。
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福 利国家 的楷模”
三、空想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的含义

空想社会主义亦译作“乌托邦社会主义” 指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前的一种 社会理想。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制度、 政制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它批判 资本主义制度,客观上反映无产者的要求,幻 想建立美好的社会。
法。
18、19世纪的阶级斗争表明:
(1)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实质上是无产阶级 斗争的结果; (2)产业革命,及其大工业为无产阶级的 联合与革命提供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3)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从一开始就是资产 阶级用以缓和阶级矛盾的工具。
二、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
(一)英国
1601年旧《伊丽莎白济贫法》

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

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

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社会福利制度从最初的个体行善、慈善机构、教会福利组织等发展壮大,逐渐演变成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体系。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时期,概述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中世纪的教会福利在中世纪,市民社会基本上是由教会来维护的。

贫民、孤儿、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可以得到教会提供的慈善、医疗、教育等福利服务。

教会同时也会从政府和富人手中募集款项,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

在欧洲,大教堂是发放救济的主要场所之一。

教会在职恩的名义下,为贫苦的教友提供援助,例如分配补贴、食品、衣物等。

此外,教会还设立洗劫假日。

这是一个免费的医院,为那些贫困且生病的人提供医疗服务。

二、19世纪的慈善在英国和美国的早期工业化时期,制造业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困。

在此期间,一个强大的慈善组织体系 emerged,它主要是由慈善机构、慈善会和慈善家通过捐款乐捐组成。

慈善基金会为贫民和弱势群体提供援助和救济,例如食品、住房、医疗和教育。

这反映了慈善作为保证社会正义的重要力量的起源,同时也反映了慈善作为地方社区生活的一部分的传统。

慈善风气在其初期非常蓬勃,因为随着城市市民社会中贫困人口的不断增加,这种慈善带来了一些基本的人道主义援助。

三、20世纪的社会保障20世纪初,随着人民对公共卫生、儿童保健等问题的关注,急需成立一个政府机构来处理这些问题。

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

这个制度首先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这些保险计划是由政府管理,通过向雇主和员工收取一定比例的基础工资来筹资,由此提供额外的生活保障。

在美国,新政政府在大萧条期间通过了一系列经济复苏计划和改革方案,其中包括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法为残疾人、老年人、家庭成员和其他弱势群体提供了社会保障,包括社保金、失业救济和养老金津贴等方面的保障。

四、21世纪的社会福利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西方福利国家的普遍主义整合及中国福利元素——中国社会福利体系再结构的原则和基础

西方福利国家的普遍主义整合及中国福利元素——中国社会福利体系再结构的原则和基础

No.1 2012—中国社会福利体系再结构的原则和基础作者简介潘屹 女,浙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芬兰坦佩雷大学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硕士,剑桥大学社会和政治科学博士。

研究方向:社会政策(福利国家理论、模式、社会服务等)。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24(2012)01-0016-06收稿日期:2011年10月28日西方的社会福利体系有过几次再结构: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体系初步建立。

经历过30年的金色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后衰落,福利国家开始削减,如果说这也是一个再结构的话,是一个走下坡路的开始。

而后,进入新的世纪,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着新一轮的再结构。

对于社会福利体系的再结构,在西方有关福利的学术著作中,有着多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政策解释。

其实,不仅西方,与中国为邻的亚洲国家也经历的福利体制的建设和改造阶段,这些给中国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可以借鉴的经验。

中国目前也面临着社会福利体系的新一轮再结构。

怎样看待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再结构,这个再结构和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方邻居的福利结构有何一致和不同,其再结构具有什么内容?而中国在社会福利机构的重构中怎样批判地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以及怎样挖掘和发现中国自身的条件优势,以及把软实力变为制度,全部吸收进入体制建设?一、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再结构在整个发展脉络中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经过了创建、破坏和调整以及再结构改革的三个阶段。

1. 中国福利体系的创建(1949年以后)此时,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原始积累阶段。

国家的经济战略是在计划经济指导的体制下,在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下发展经济。

国家发展社会福利的核心思想与内容是,建设城乡二元机构条件下的城乡完全不同的福利体系。

这种体制一直持续了20多年。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中国的社会福利体制是:在城市,建立由国家负责的、单位组织提供的全面覆盖的福利。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总结(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总结(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总结(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第一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总结(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社会福利:广义,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狭义,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的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集体责任”。

分类:残补型,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型,是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福利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和收入保障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从而维护人民的生活安定幸福。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区别:1社保的重点在于保护人们的生活安全,即从物质福利的方面给予人们生活保障,福利的不仅仅关注物质生活幸福,也关注精神生活幸福。

2社保注重操作性制度层面的东西,归结为一些具体和现实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带有更多的行政取向安排。

社福更是理论与价值观的引导,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政策和制度理想追求,为社保提供理念支持。

3社保是从现实人们物质生活的安全保障方面着眼,强调预防和保护的功能,社福还着眼于发展人民的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的精神境界,增加人民的总体幸福和社会的福祉。

社福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面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济贫法》:标志着社福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

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简述----------0612830 刘发全第一部分: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对经济体系的运行给予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

1234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福利经济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其主要特征是:1、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问题的。

5、使用物质福利来表示效用概念。

这样的效用概念等同于生产能力,如个人的健康状况等,它与个人的生产能力有关,进而与经济效率有关。

因此,这样的效用概念是客观的。

4、继承了英国效用主义伦理学的传统,认为个人的效用是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是可以进行人际间比较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是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的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一篇: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社会福利思想重点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模式的相互作用及演变——解析西方福利国家困境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模式的相互作用及演变——解析西方福利国家困境
依 据 这 些 新 的 理 论 ,西 方 国 家 也 难 以走 出 困境 的 怪 圈 。
关 键词 :普 遍主 义 ;福利 思 想 ;福 利 国家模 式 ;福 利 国 家困境
中图分 类 号 : 9 3 文献 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2 75 3 ( 0 1 1 — 7 —1 C 1 A 0 5 —8 3 2 1 ) 20 91 0
实惠 的福 利体 制 。西 比拉 和安托 宁 这样 概括 普 遍 主义 :“ 遍 主义 是 一个 多维 的 概念 。首 先 ,它 普
收 稿 日期 :2 1 -33 0 10 - 1 本文系 20 0 9年 度 国 家 社 会科 学 基金 重 大招 标 项 目“ 遍 型社 会 福 利 体 系 的 基 础 和 设 计 研 究 ” 项 目批 准 号 :9 D D 6 ) 普 ( 0 & Z 0 1
普 主 福 思 和 利 式 相 作 及 变冰 遍 义 利 想 福 模 的 互 用 演
— —
解 析 西 方 福 利 国家 困境
潘 屹
摘 要 :普 遍 主义是 西方福 利 国 家的思 想原则 。二 战 以后 ,根 据 这个 原则 西方 国家 创 建 了以北欧 为代表 的覆 盖 全体 公 民、综 合各 种福 利项 目的福利模 式 ;同时西 欧 国家开 创 了如 公 民权 、社会 公 正 、社 会 进步 的理 念 ,其理 念是 普遍 主义福 利 国家的形成 的政 治
史原 因是 ,……使 接受 社会 供 给 的人不 产生 劣等 自卑 、贫 困被 救济 、羞 愧和 污名 的意识 ,不 把这
些人 归 因为 已是 或将会 变成 ‘ 共 的负 担 ’ 公 ,而把 物 品和 服 务更 有效 地 、更 方 便地 提供 给 有关 的 全 部人 口。 保证 这 种资 格能 够实 现 的具体 方式 是建 立一 种 覆盖 全体 社 会成 员 、让 所有 的人得 到 ”

第三讲西方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第三讲西方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第三讲西方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第三讲西方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一、古代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西方古代世界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希腊主义哲学;二是城邦制度;三是由希伯莱文明演义而来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思想。

1、希腊主义哲学西方古代世界的文明主要由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构成,史称“二希”。

但是,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是正相反对的两种文明类型,被称之为“希伯来主义”和“希腊主义”。

希腊文明是希腊民族的创造性成果。

希腊民族“热爱智识,执着于地上的现实,谋肉的解放,先求自我的满足与个人生活的充实——总之是尊重肉的”,而希伯来主义或希伯来文明是希伯来民族(即犹太人)的文化成果。

希伯来民族“信仰唯一的上帝,绝对服从神明,尊重灵魂,厉行禁欲,未来的天国重于现实的世界,因此,轻视现在的享乐而相信未来的幸福,他们的生活以神为中心。

——总之是崇尚灵的,基督教所代表的正是这种思想。

”(夏丏尊:《怎样叫做世界文学的两大思潮》,见傅东华编《文学百题》,岳麓书社1987年重印本,第4页。

)日本学者厨川白村曾经对这两大世界文明的基本思想列表加以对较:希伯来思想:(1)灵的、禁欲的;(2)要知道神;(3)绝对的服从;(4)教权主义;(5)天国、神本位;(6)利他主义;(7)超自然主义;(8)宗教的、道德的;(9)信仰的、独断的;(10)主观的倾向。

而希腊思想则是:(1)肉的、本能的;(2)知道自己;(3)个人的自觉;(4)自由主义;(5)现世人、人间本位;(6)自我的满足;(7)自然主义;(8)智识的、艺术的;(9)科学的、实验的;(10)客观的倾向。

(转引自同上书,第5页。

)希腊主义哲学主要是一种自然哲学,因此,它也在人类文明史上最先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需要。

普罗塔哥拉曾经还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虽然是在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意义上说的,但是,也包含一种思想的可能性,即由此建构人对生活的态度。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3)“大同”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第四章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福利最大化
• 1、福利最大化是国民收入或物质财富的最大 值——旧福利经济学 • 福利最大化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资源配置 效率的最大化——新福利经济学 • 2、个人福利的最大化=私人物品消费者剩余 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公共物品消费 者剩余的最大化
第二节
早期(旧)福利经济学
• 1、重视经济福利 • 2、在效用论上主张基数效用,并把计量 的方法用于对经济福利的测量 • 3、主要代表人物:庇古
–从生产角度而言,物质生产力的提高使总实际收入增 长; –任何使实际收入的增加的变革都是好的变革; –是一种假想的补偿,实际补偿由受益者决定。
讨论
• 1、“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 2、举例来说:如果经济政策的改变使得有 些人得益1200元,而使得另一些人受损 1000元,则通过假想补偿的办法,得失相 抵,结果全社会福利仍然增加了200元。根 据上述例子分析卡尔多补偿标准的特点。
效用理论类型
主要观点
假设条件
分析工具
经济学家
基数效用论
效用可计量
苛刻
边际效用
马歇尔
序数效用论
效用可比较
宽松
无差异曲线
希克斯
消费者剩余
•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异。
• 由上图可见: • 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 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 • 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社会福利
• 社会福利:不是简单的个人福利的总 和,而是一种制度安排的结果,它是指 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下资源配置和个人效 用实现的结果。因此,它不仅取决于经 济发展程度,也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
效用

社会福利理论(全套课件458P) ppt课件

社会福利理论(全套课件458P)  ppt课件
有助把握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 有助探寻各种社会思想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把握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规律(各国不同) 有助正确认识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 维护自己的社会福利权益
PPT课件
21
四、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
多角度研究
思想流派的研究
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
PPT课件
传统的国家干预主义仍有巨大影响
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持续影响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出现
PPT课件
28
第三节 社会福利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
一、不同历史时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 1、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个时期内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既 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的影响,更受到社会福利思 想的影响。
PPT课件
6
经济历史文化发展不同,各国界定也不同
英国: Social services
社会福利被确认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目的在于保 护个人及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 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免费医疗等公益服务和 家庭生活补贴以提高其福利,社会福利可以包括社 会保险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护收入的计 划。(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PPT课件
13
在国外,社会福利是一个比社会保 障含义更为宽泛的概念,作为主要 保证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是 大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 部分。但在中国,社会福利仅是社 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 狭义的社会福利范畴。 为什么会不同呢?
PPT课件 14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PPT课件
24
17世纪中-19世纪中: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形成
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社会 福利思想快速兴起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社会福利思想(2000字)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提供社会保障而产生的一种理念和制度体系。

它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应该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帮助,以确保人们的基本福祉和社会公平。

本文将探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启蒙时代。

在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家们开始质疑旧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权、平等和自由的观点。

他们认为,人们应该拥有自由发展的权利,并且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保障。

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19世纪是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发展。

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体制使得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社会不公平。

他们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重视社会福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工人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工会组织和劳动力保护的建立。

这使得政府意识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20世纪是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和美国大大扩大了对社会福利的投入。

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国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和养老金等制度来提供人民的福祉。

它们还设立了公共住房计划和基本教育制度,以确保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权益。

这些措施减轻了社会不平等问题和贫困现象,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标准和幸福感。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特点是关注人的尊严和社会公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是为社会的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并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利。

它强调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权益。

这与许多其他地区的福利制度不同,其他地区更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团结。

然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一个挑战是如何平衡福利和经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因为福利制度的高福利支出和高税收可能对经济造成负担,导致经济增长受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一、历史背景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工业的大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迅速改变着社会阶级结构,使各垄断组织、非垄断的企业界、中小资产者、工人、农民等日益成为利益与愿望不同的各类社会群体。

这些群体互相依存又彼此矛盾,便出现了工人运动,并成为一种经常性起作用的社会因素。

在工业、科技、竞争意识、社会变迁迅速动荡的环境里,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三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的作用)在此我们主要分析其中对20世纪福利国家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㈠、思想渊源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浦鲁东的无政府主义德国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㈡、形成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逐渐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派认为是仍然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后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著称。

另一派则认为马克思的理论中存在着一些错误,与社会经济的新的发展变化也有不相符合之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必要的修正。

1896—189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伯恩斯坦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把各种修正主义思想融合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系统的修正,由此也产生了所谓的修正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的社会民主党人越来越多地接受了修正主义的思想观点,形成了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㈢、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及其基本观点1、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

社会民主主义者信仰个人价值的优先性,坚持文艺复兴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提出的不能把人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的“绝对命令”。

社会福利思想(ppt 45页)

社会福利思想(ppt 45页)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 障的最高层次
社会福利泛指一切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物质生活与 精神生活需要而提 供的社会服务与社 会措施
1.社会福利∈社会保障;
1.广义的社会 2.社会福利=低层次社会 保障是指各种 保障
具有经济福利
性的、社会化 的国民生活保 社会福利=狭义社会保障
障系统的总称。
2.狭义的社会 1.社会福利∈广义社会保 保障是指国家 障2.社会福利=高层次社 和社会为满足 会保障
会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
18.09.2019
关注福利 贴近民生
3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1911年颁布《国民保险法》,是英国第一 部社会保险立法
美国在1935年通过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 法》,并开始实行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 保障制度。
18.09.2019
关注福利 贴近民生
为什么会不同呢?
18.09.2019
2、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历史性:发展历史构成思想的基本内容 多元性:
人的基本需要的多元性 思想的多元性: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哲学
意识形态性: 流派性:
18.09.2019
3、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目的
有助把握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 有助探寻各种社会思想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把握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规律(各国不同) 有助正确认识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 维护自己的社会福利权益
关注福利贴近民生13112019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凯恩斯主义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新古典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想社会市场经济与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13112019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论第二节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第三节西方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复习思考题第二章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空想共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13112019?第三章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洪堡与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宿舍福利思想第三节列宁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13112019?第五章新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英国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德国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第六章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凯恩斯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贝弗利奇报告复习思考题13112019第七章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英国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德国和法国社会民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第八章新古典学派与新保守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新古典学派福福利思想第二节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弗里德曼的社会保障思想复习思考题13112019第九章第三条道路与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第三条道路的出现第二节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理论第三节英国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第十章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第一节旧福利经济学第二节新福利经济学第三节现代福利经济学13112019授课方式及目标?本课程涉及到西方经济学的诸多流派要求同学们在课下事先进行准备和预习自学或者选修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宏观和微观部分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王思斌考研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王思斌考研笔记

目录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 (1)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 (1)第一节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1)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构成 (1)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 (1)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1)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1)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1)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1)第四节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1)第二编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与理论 (1)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1)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第三节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1)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1)第一节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1)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 (1)第三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1)第四节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1)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 (1)第一节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2)第二节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2)第三节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第三编社会工作方法 (2)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2)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历史发展 (2)第二节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 (2)第三节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2)第四节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2)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 (2)第一节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 (2)第二节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 (2)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2)第四节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2)第八章社区工作 (2)第一节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2)第二节社区工作的理论 (2)第三节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2)第四节中国的社区工作 (2)第九章社会行政 (2)第一节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2)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内容 (2)第三节我国的社会行政 (3)第四编社会工作实务 (3)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 (3)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3)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3)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3)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历史 (3)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3)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第四节中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3)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 (3)第一节社会变迁与老人问题 (3)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3)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3)第十三章妇女社会工作 (3)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3)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 (3)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 (3)第四节中国妇女社会工作时间 (3)第十四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3)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3)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4)第三节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4)第十五章家庭社会工作 (4)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 (4)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状况 (4)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4)第四节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 (4)第十六章医务社会工作 (4)第一节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发展 (4)第二节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与理论基础 (4)第三节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和实务方法 (4)第四节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4)第十七章工业社会工作 (4)第一节工业社会工作的概述 (4)第二节工业社会工作的理论 (4)第三节工业社会工作的内容、方法与实务模式 (4)第十八章农村社会工作 (4)第一节农村社会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4)第二节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论和方法 (4)第三节中国的农村社会工作 (4)第十九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4)第一节贫困问题概述 (4)第二节反贫困的国际经验回顾 (5)第三节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5)第二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5)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的涵义与起源 (5)第二节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5)第三节中国大陆的社区矫正工作 (5)第二十一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5)第一节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民政工作 (5)第二节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 (5)第三节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务 (5)第五编社会工作的发展 (5)第二十二章社会工作教育 (5)第一节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与性质 (5)第二节社会工作教育的目标与课程 (5)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教育 (5)第四节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 (5)第二十三章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 (5)第一节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与目标 (5)第二节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过程 (5)第三节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5)第四节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发展 (5)第二十四章社会工作研究 (5)第一节社会工作研究的涵义与功能 (6)第二节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与伦理 (6)第三节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 (6)第四节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6)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一讲社会福利概述

第一讲社会福利概述

第 一 讲
福利思想的起源
英国古典学派的反社会救济制度的福利经济思想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Smith)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斯密 唐森( Townsend) 唐森(Joseph Townsend) 马尔萨斯( Malthus) 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 李嘉图( Ricardo) 李嘉图(David Ricardo) 萨伊( Say) 萨伊(Jean Say)
第 一 讲
福利国家论的思想渊源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与国家干预思想
凯恩斯的理论彻底从结构上扩大了社会政 策应干预的范围。 策应干预的范围。社会政策的出发点第一次开 始从伦理社会等角度转到了维护整个现存制度 的生存方面来,从“救人”变成了“自救” 的生存方面来, 救人”变成了“自救”
一 讲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庇古的“经济福利” 庇古的“经济福利” 思想
庇古实施社会福利计划的准则与措施: 庇古实施社会福利计划的准则与措施: (1)福利措施应当不以损害资本增值和资本积 累为宗旨 (2)不论直接转移收入还是间接转移收入措施, 不论直接转移收入还是间接转移收入措施, 都要防止懒惰和浪费 (3)反对实行无条件的补贴,主张在实行补贴 反对实行无条件的补贴, 时应附有以下条件, 时应附有以下条件,即先确定受补贴者自己挣得 生活费用的能力, 生活费用的能力,再给予补贴
第 一 讲
福利国家论的思想渊源
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费边社会主义者充分认识到社会福利对提高 国民的道德水平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认为, 国民的道德水平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认为, 必须保证每个人的生活水平,消除他们未来对物 必须保证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质需要的忧虑。 主张: 质需要的忧虑。 主张: A、国家必须建立公共教育福利制度; 国家必须建立公共教育福利制度; B、通过公共福利来解决弱势群体的需求 ; C、通过最低工资标准来保障每个国民的最 低生活水平 。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第一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绪论: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概念:1.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

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

2.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3.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属于社会救助)4.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家公共权利的社会。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详见P3)二:社会福利制度: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1)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2)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3.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直接的社会福利发展。

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

4.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1.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2.社会福利体系:(1)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安全体系)(2)社会保险体系(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

第三章世界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和改革

第三章世界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和改革


智利与我国香港地区也对养老保险采取 个人账户完全积累模式,但智利与新加 坡是有区别的:一是雇主不缴费而只由 劳动者个人缴费;二是由私人机构管理 养老基金的运营;三是个人账户上的强 制性储蓄只能用于养老而不能像新加坡 那样可以用于医疗保健与住房开支等, 因此事实上还有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的配 套。
当前各国福利体系的改革



2、西欧社会福利体系改革的重点:养老 保障的财务可持续性 总的方向是,通过改革,达到增加个人 责任,发挥市场作用,减轻政府负担的 目的。 调整办法大致有几种:(1)调整领取养老 金的法定退休年龄;(2)提高享受全额养 老金的缴费时间和工作年限;(3)提高缴 费费率;(4)调整计发方法,降低替代率。


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创设了公积金制度: 一是以雇主与雇员自己为责任主体,通过立法强制雇主 与雇员参加公积金制度,并按照规定缴纳公积金; 二是政府监督,由官方性质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管理; 三是采取完全积累模式,即雇主与雇员缴纳的公积金全 部存入受保人的个人账户,逐年积累下来,到受保人退 休时再给付并用于养老等方面的开支; 四是无互济性,即受保人之间、雇主之间、政府与国民 之间缺乏社会保险制度所具有的互济性,每个劳动者均 有自己的公积金账户并仅适用于本人。后来,公积金的 用途由养老扩展到医疗、住房开支等,实际上成为新加 坡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内容。
世界福利体系的发展与改革
童志锋

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历史 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同形式及其分类 当前各国福利体系的改革 改革的争论与风险
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历史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济贫扶弱性质的 社会福利思想 夏商周:“赈荒支出”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体系:工业化、现代市 场经济兴起 1601年,英国《济贫法》:各教区负责向居民 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给无力谋生者发 救济。最早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介入济贫事务。 1834年,通过《济贫法修正案》。

2社会福利理论

2社会福利理论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一个 研究对象,研究它的经济活动现象和规 律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单位的经济活动, 从个体的角度来研究经济行为 幻灯片 16
» 消费可能曲线(家庭预算线/等支出线): 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 费者的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 能性 » 消费者均衡:消费可能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 切点
–“社会福利函数”
• 伯格森 引入(1938),后来经萨谬尔森等人 (1947)给予了发展。 • 在一定收入分配情况下,个人对产品的自由选择 组合是决定个人福利最大化的重要条件,而社会 福利是伴随个人福利的增减而增减。所以,想要 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应当保证个人的自 由选择,并进行合理的收入分配。
–英国议会,1834年,新《济贫法》
» 救济范围缩小 » 歧视色彩更明显:承认接受救济是不体面 的,个人的人身自由要受到限制和失去政 治权利
–提倡国家福利的福利经济思想
• 背景 • 1881年11月,德皇威廉一世颁布皇帝诏书 • 尤斯蒂:市民社会的终极目的就是提高社会公共 福利 • 李斯特 • 俾斯麦与新历史学派 –劳资问题是伦理道德问题。只要对工人进行 教育,改变他们的心理和伦理道德的观点, 即可解决 –改变方法:国家通过他的行政职能来直接干 预经济生活
–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目标:共同富裕, 即消除社会贫富差距
»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提高工人工资 » 实现低而稳定的物价
–生产优先于分配(效率优先于公平 )
讨论:弗里德曼的学票制度
“教育券”是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得曼的一贯主张。弗里德曼看来,他认为政 府对公立学校的财政支持,造成了公立学校的垄断地位,而垄断有悖于 竞争,导致公立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公立学校理所当然 地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就容易忽视质量和效率。所以政府垄断和竞争 不充分是学校办学质量低下的首要原因,因此他在1955年一篇名为《政 府在教育中的角色》的论文里提出了学券制——“教育券”制度。 “教育券” 是弗里德曼针对当时美国公立学校的弊端提出的,简 单解释,教育券就是政府对每一个适龄的中小学学童,发一张可抵某一 票面金额学费的记名学票,不可转让。在学票制下,各个学校无论是公 立还是私立,可以自由制定学费与教学质量,政府停止补贴亏损的公立 学校。学生用学票抵缴学费,根据其票面金额与其选择的学校的学费的 差额以现金多退少补;学校持收到的学票到辖区政府领取现金;政府用 停止补贴公校“亏损”所省下的钱来向学校赎回学票。这样,学生可以 如一般消费者一样,根据适合他的地点、教学方法、硬件质量、学费水 平来自由选择学校,性价比成为衡量标准。学校为了争取学生,自会提 高质量、降低成本,以求利润最大。 通过这种方式把竞争引入公立学校体系,在“学券”的流动中实 现优胜劣汰,医治公立学校的“集权过度症”,适当遏制教育官僚主义 的滋长。弗里得曼说:“政府有责任投资教育,但却没有必要经营学 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模式的相互作用及演变作者:潘屹来源:《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摘要:普遍主义是西方福利国家的思想原则。

二战以后,根据这个原则西方国家创建了以北欧为代表的覆盖全体公民、综合各种福利项目的福利模式;同时西欧国家开创了如公民权、社会公正、社会进步的理念,其理念是普遍主义福利国家的形成的政治思想基础。

几十年后,许多新福利思想已经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新时代。

这些理论是否拓展和促进了福利国家及其原则?事实是,在西方,普遍主义已经被逐渐丢掉其核心价值,代之以更实用的、折中的、妥协的福利理论,这些已经远离普遍主义的宗旨;即使依据这些新的理论,西方国家也难以走出困境的怪圈。

关键词: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福利国家模式;福利国家困境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1)12-0079-11作者简介:潘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732)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

众多福利国家的模式不同,分歧的核心在于福利国家是否根据“普遍主义”的福利思想而建。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意味着什么?依据这个原则构建的模式如何?是否西方国家实现了这个理想的模式?抑或这个模式已经距离初衷渐行渐远,不可持续?探索西方福利思想的脉络和福利国家发展的轨迹,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梳理和清晰地回答以上问题,不仅仅是对西方社会福利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思考,而且对于中国福利思想的扩展、对于中国构建社会福利体系,也有积极的实践借鉴意义。

一、“普遍主义”的基本福利含义、“普遍主义”福利思想解释普遍主义基本原则在于平等地给予全体公民一种获得福利分配的成员资格。

社会政策学科的奠基人、最早提出普遍主义的学者、英国教授蒂特姆斯这样解释:“采取普遍性原则的基本的历史原因是,……使接受社会供给的人不产生劣等自卑、贫困被救济、羞愧和污名的意识,不把这些人归因为已是或将会变成‘公共的负担’,而把物品和服务更有效地、更方便地提供给有关的全部人口。

①保证这种资格能够实现的具体方式是建立一种覆盖全体社会成员、让所有的人得到实惠的福利体制。

西比拉和安托宁这样概括普遍主义:“普遍主义是一个多维的概念。

首先,它主要考虑要保证全体公民都能享受福利和服务。

其次,它有一个延伸到全国全体公民的统一的福利设施。

第三,普遍主义意味着大多数公民在实际上能依靠并在需要时能享受这些福利。

第四,普遍主义包括公民有享受这些福利的合法权利的思想。

”(Teppo:A Nordic Welfare State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global perspective-The welfare state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y,Powell, J-L- & Hendricks, J- (Eds-)- Dordrecht: Springer, 2009, p-181-199-)与普遍主义原则对应的福利体制被称为制度型(the institutional model)的模式,即指覆盖民族国家(community国家疆域)以内的所有人的福利机制。

这个福利制度让“社会有一个集体的责任来保障全体人民一个最低的生活水平。

”(Bckman, Guy: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Welfare in the Nordic Countries,Tampere University, Finland: 1991, p-6-)制度型模式是一种基于国家设计的、通过再分配形式和福利设施,给全体公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社会福利制度。

普遍主义”的对应概念是“选择性( selective)”,即对部分人,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福利和服务。

选择性福利分配需要对个人或家庭的财产和收入状况调查(means test),来界定确实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减免费用的服务或现金补贴。

家庭财产调查作为手段,区分了接受服务和非授予服务的公民。

鉴于伊丽莎白济贫法时代的救济有惩罚的含义,和改造有关,所以受救助者被贴上了标签,接受救济的穷人有被羞辱和污名(Stigma)的感觉。

因此,有学者认为“选择性”政策是一种根据破坏完整性并带有羞辱性的调查来决定申请人是否合格的政策(Rothstein, Bo:Just Institutions Matter: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Logic of the Universal Welfare Stat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p-21-)。

与选择性相对应的是剩余型的福利模式,即在个人福利需要满足中国家扮演的只是“剩余的”角色。

只有在两大提供主渠道——家庭和市场失灵、个人的某些福利需要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时,国家提供的福利服务才介入,起补救作用。

国家的服务是有弹性的、可变的、暂时性的,常取决于其他二者的前提,一旦二者恢复功能,国家则撤出相关福利领域,此模式亦被称作“残补式”或“补救型”。

还有另外一种区别于“普遍主义”原则的是“与收入挂钩”的福利模式。

它根据每个人出资贡献,即投入多少来决定。

这种模式通常表现为社会保险形式。

最早出现普遍主义福利倾向的是北欧。

瑞典1913年的《退休养老金和残疾养老金法》最早地涵括了全体公民,目的在于给城镇和农村人口都提供老年经济保障,但还存在国家养老金权利的资产测查。

二战后,这些方案才真正做到了全民普及。

而普遍主义真正的学术意义上的讨论,则是以贝弗里奇的报告《社会保险和联合服务》为标志。

“该报告背后的普遍主义雄心——其目标在于风险库从特定阶级扩展至所有公民——使它一炮成功。

”([挪]南希•基达尔、斯坦恩•库恩勒:《北欧福利模式与普遍主义》,载斯坦恩•库恩勒等编《北欧福利国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7-178页。

)以后的社会福利思想发展根据普遍主义划分了西方国家不同类型的福利体制,北欧呈现了具有“普遍主义”特征的体制性的模式,而美国、英国的福利体制则表现为“选择性”的、剩余型的福利体制(Esping-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0-)。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的政治理念普遍主义不仅仅表现在围绕“成员”与“分配资格”这两个维度而体现的福利模式的不同上,在福利模式设计的背后,这个原则沉淀着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哲学和道德理想的观念冲突。

首先,普遍主义福利思想折射的是公民权的政治思想,即给予公民普遍的社会权利。

马歇尔经典的关于公民权的论述已经高度影响了社会政策。

西方公民的自由言论和政治选举权利早于社会权利。

马歇尔把公民权利扩展到社会权利,他所谈的充分的公民权(full citizenship)是一种基于人类的平等的,保持最基本的权利标准(Marshall, Thomas H-: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and Other Essay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0-)。

社会权利思想的出现,是西方普遍建立福利国家的时候。

“社会权利的一个重要的指数是公共福利,从一个公民的可供选项到公共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的转变。

”(Pierson, Christopher,Beyond the Welfare State,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1,p-110-)公民权思想包含以下因素:民族共同体的成员的正式含义体现在持有护照的合法的权利和有能力充分参与社区的实质意义;由成员资格导致的权利与义务;地位平等。

即公民必须拥有,而非可有可无;公民平等地拥有;涵盖全部的公民。

公民权思想可以视为一个理想化社会进步的标杆。

普遍主义原则和公民权理论的福利国家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公正原则。

当社会福利理论达到公民权层次的时候,就有了福利意识形态质的根本变化,即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认同。

公民权是一个基于理想、信仰和价值的标准基础上确立的一个发展的概念。

福利国家设计体现平等、公正的原则时,就已经超越了制度本身,而表达了社会理想。

社会公正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含义,一个是司法含义,即法律背景下根据赔偿原则的矫正和惩罚;另一个是社会背景下的资源和机会的分配。

这里的社会公正意味后者。

英国社会公正委员会这样阐述社会公正:“一个自由社会的基础是全体公民的平等价值;作为公民的权利,每一个人的基本需要都应该被满足;对自尊和个人自主要求的权利给予最广泛可能的扩展的机会;不是全部的不平等都是不公正的,但是不公正的不平等应该被降低直至尽可能地被消除。

”(Commission on Social Justice:The Justice Gap,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93,pp-4-16-)社会公正基于对社会管理可以取得正义和公平的认知(Taylor-Gooby, Peter and Dale, Jennifer: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Welfare,London: Edward Arnold, 1981-),并且以再分配的方式,通过国家税收体系给福利国家体系提供经费,能够取得社会公正。

普遍主义的福利国家折射了团结、融合和集体主义等理念,把一个民族国家公民的福利生活通过制度的设计有机整合(integration)到了一起。

涂尔干的整合理论强调社会体系功能的整合,以保持整个系统的平衡,保持系统各部分的零部件的协调并控制偏离的行动(Forder, Anthony, Caslin Terry, Ponton, Geoffrey, & Walklate Sandra:Theories of welfare,London:Poutledge & Kegan Paul,1984,p-115-)。

最初的西方社会就福利体系谈整合,是把整合限制在体制的功能设计上。

然而,社会政策领域的整合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社会福利领域的理念思想,例如“社会整合”(Marshall, Thomas H-: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and Other Essay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0-)和“目标整合”⑥(Titmuss M- Richanrd:Commitment to Welfare,London: Allen and Unwin,1968,p-45-)。

蒂特姆斯说,“目标整合是社会政策区别与经济政策的一个必要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