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远征军之仁安羌大捷的意义
缅甸人不满中国不祭奠远征军烈士:只有钱 道德成问题
缅甸人不满中国不祭奠远征军烈士:只有钱道德成问题中国驻印军渡江进入缅北作战核心提示:仁安羌大捷纪念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缅甸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固有印象,他们并不喜欢在这个国家经商的中国人—这些人只是有钱,道德品质却很成问题。
重庆华岩寺远征军安灵仪式现场。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网站,原载于《时代周报》第217期,作者:胡非非,原题:魂兮归来仁安羌老兵回家70年前1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高唱《满江红》走出国门,抗击日寇,2013年1月19日,重庆罗汉寺,10位远征军老兵以同样悲壮的方式,迎接中国远征军仁安羌之战202位阵亡将士英灵回归。
5天前,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在缅甸落成,部分国共抗战将领后代到场敬献花圈。
这是除当地华侨外,第一次由中国人去缅甸修建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学者认为,这种情感认同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拉近两岸关系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70多年前那场抵抗外侮的战争,就是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最终赢得了胜利。
中国远征军,这是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这是一场迟到许久的纪念。
那些所有曾经为保卫今日这个繁荣强盛之国家付出过,无论是牺牲的还是健在的、有名的还是无名的、将军还是士兵,都是英雄,都值得我辈崇敬和永远铭记。
“我是(原)新一军军务处的,蒋银洲!”“我是(原)66军军部参谋处的,杨光熹!”……当两位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光已飞逝70余载。
曾经的青涩少年,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唯有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依旧是沸腾的。
就像70年前1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高唱《满江红》走出国门,抗击日寇,2013年1月19日,重庆罗汉寺,10位远征军老兵以同样悲壮的方式,迎接中国远征军仁安羌之战202位阵亡将士英灵回归。
5天前,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在缅甸落成,部分国共抗战将领后代到场敬献花圈。
这是除当地华侨外,第一次由中国人去缅甸修建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学者认为,这种情感认同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拉近两岸关系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70多年前那场抵抗外侮的战争,就是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最终赢得了胜利。
滇西抗战精神
论滇西抗战精神摘要:滇西抗战爆发后,滇西军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御外侮;中国远征军舍生忘死,誓与日寇血战到底;滇西民众不屈不饶,积极抗战,他们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终于谱写了滇西抗战的凯歌。
关键词滇西抗战精神合作奉献爱国主义1942年,中国远征军挥戈入缅,拉开了滇西抗战的序幕。
1945年1月,缅北远征部队在芒友胜利会师,结束了长达近四年的滇西抗战。
在这个新战场上,滇西民众和中国远征军密切合作,万众一心,不屈不挠,抢修滇缅大道,粉碎日军切断国际外援,扼杀抗战的企图;抗日军人浴血奋战,顽强拼搏,两次挥戈入缅,御敌于怒江之西;滇西民众密切配合远征军,积极抗日。
抗日军民凭借着团结一致,顽强拼搏。
无私奉献和爱国主义的精神终于取得了滇西抗战的胜利,保卫了祖国的大后方,为以后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滇西军民万众一心血筑滇缅道,同舟共济速断封锁梦,发扬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合作精神和大局意识1938年10月,日本在占领武汉后暂时停止了对华的正面进攻,转而封锁了中国的沿海地区,妄图摧毁中国的国防工业,堵死国际上援助中国的海上通道,以此来孤立中国,快速结束战争。
以此同时,经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提议的滇缅公路正在日以继夜的进行物资运输,不断对抗战大后方的物资给予补给。
1938年12月,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出海通道,英美等国的援华物资绝大多数都要通过滇缅公路运往中国。
这条当时线路最长,运输量最大的国际运输通道从1937年12月着手修建到1938年8月完工,仅费时九个月。
25万云南民众自带粮食、工具,在缺乏现代化机械的条件下,用血肉筑成了这条抗战输血线。
美国人在考察后给罗斯福的报告中称这是继巴拿马运河后人类创造的另一个奇迹。
滇缅公路从起点昆明到终点缅甸腊戌,全长1453公里,有80%的路段是崇山峻林。
因抗战形势紧迫,沿线28县迅速招工近25万人,一边勘探一边修路。
浅谈仁安羌大捷在缅甸之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仁安羌大捷在缅甸之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军国主义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迅速占领菲律宾、马拉西亚、新加坡等国后,又疯狂地进攻英国的殖民地缅甸,进而通过滇缅公路进入云南,侵入我国领土。
珍珠港事件后,这使西方,特别是美国认识到了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性。
标签:仁安羌;缅甸之战;地位和作用前言日本军国主义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迅速占领菲律宾、马拉西亚、新加坡等国后,又疯狂地进攻英国的殖民地缅甸,进而通过滇缅公路进入云南,侵入我国领土。
珍珠港事件后,这使西方,特别是美国认识到了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性。
因为正是中国军民拖住了日军21个师团和20个旅团。
日军在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同西方部队11个师团和3个旅团。
所以美国对于援华抗日和保卫缅甸是最积极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等人对英国领导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才有可能派远征军援英入缅参加世界反法西斯的缅甸保卫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侵略,为了切断我国的后援,日军进攻英国殖民地缅甸,为了保卫缅甸和云南,打通援助我国的国际运输线,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组成,4月11日,蒋介石命令罗卓英接替卫立煌任远征军总司令,远征军的指挥就有史迪威、杜蔚、罗卓英、杜聿明四人担任。
孙立人率领新38师在缅甸英勇善战,先后进行腊戍、曼德勒之战。
日军在缅登陆后,分中路、西路、东路由仰光向北推进。
西路日军攻势凶猛,英军节节退败,在仁安羌被围困。
仁安羌西频伊洛瓦底江,北临拼墙河,通达曼城公路贯穿其中,地形便于防守,仁安羌油田是当时缅甸最大的油田,仁安羌又是伊洛瓦底江各城镇的总发电基地,仁安羌,缅语意为“油河”,是亚洲最早开采石油的地区之一。
位于缅甸中部干燥地区南部,伊洛瓦底江东岸。
海拔约120米。
气候干燥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30℃以上。
人口不及10万,其中80%是石油工人及其家属。
油田长约9公里,宽1.5公里,主要油田面积3.5平方公里。
含油层自地面深至1200米,与北面的仁安吉、稍埠等油田构成缅甸中部的石油工业产区。
抗战以少胜多的战役
抗战以少胜多的战役抗战期间我军浴血奋战,最终以顽强的意志解放了全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战以少胜多的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抗战以少胜多的战役仁安羌战役仁安羌战役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的重要胜利。
日军在占领仰光后,分兵三路北进。
中国远征军第五及第六军分别担任正面及左翼作战,英军则以右翼伊洛瓦底江沿线为主要守备区。
4月14日,右翼英缅军一师放弃马格威北撤,改守仁安羌,日军以七千之众迅速包围英缅军一师。
英缅军总司令急电中国远征军,请求支援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
4月19日,新38师收复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
消息传出,轰动了中、英、美三国,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得到西方社会的赞誉。
这场战役中孙立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不少光彩。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创造了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
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日军发动攻击并取得全胜的战斗。
斋郎村战役斋郎位于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248米,山高地险。
1935年4月底,红军挺进师由闽入浙到达庆元斋郎村,遭到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围追。
红军在占据斋郎屋后山有利地形打击敌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斋郎战斗是红军挺进师进浙闽边后的关键一仗,它的胜利不仅鼓舞了红军士气、沉重打击了敌人,而且为挺进师获得了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有利时机,胜利完成了进军浙江以来的第一个作战任务--打开进入浙西南开辟游击根据地的通道。
岱崮保卫战岱崮保卫战是1943年,八路军鲁中军区11团8连93名指战员,为捍卫民族尊严,在这里与20倍于己的日伪军血战18天,创造了八路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模范战例。
1943年11月9日,日寇纠集了1万余兵力开始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岱崮山区处于敌人进犯沂蒙腹地的咽喉地位,为粉碎日军的扫荡企图,鲁中军区决定留下少量部队在内线坚持斗争,牵制日军主力,掩护我主力部队转至外线作战。
中国远征军
3
3、怎么作战?
4
一、中国远征军的组建及背景
1、概况与简介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 第5军 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 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 师长:廖耀湘
第6军 军长:甘丽初 第66军 军长:张轸
新编第38师 师长:孙立人
5
史迪威
蒋介石
6
7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3—1942.8)
兵员 野战炮 迫击炮 坦克车 3辆(其余留 在腊戍待运) 空中支援
11000人
75毫米:20门 100门
无
15
16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 ,日本第33师团一个步兵 联队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堵住了英缅军的退 路。 中国军队第66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带领 下,攻破日军封锁,救出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 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等500多人。 此役胜利轰动了中、 英、美三国。
日军:4500人 英军:约13000人 中国远征军:50000人(绝大部分在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伤亡人数
日军:4.8万人 中国驻印军:1.8万人 日军:21057人 中国远征军(滇西):67403人
29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意义
意义:1、中国远征军英勇善战打出军威,提高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挫败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粉碎了日、德中东会师的战略图谋; 3、中国远征军的赴缅作战,有力的支援了国内 的抗日战争。(中印公路打通了,增加了密支那为空运航线的 中转基地,使中国的外援增加了。)
10
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11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观后感金晓泉一、《中国远征军》的思想意义今年8月15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央4台在今年2月播放了45集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
奥克兰”中华电视台”也曾播放该剧,华人家家户户收看,创收视率最高峰。
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为观众讲述了70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战争。
一群青年上了异国战场,多少儿郎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在抗日战争最后时刻,中国远征军同仇敌忾,奋勇抗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
二、剧情简介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派上校团长韩绍功率第五军,赴缅甸南部港口毛淡棉与英军协调联合作战事宜,但此时缅甸的局势己急转日下,日军开始越过泰缅边境,向毛淡棉进攻。
1942年4月,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
韩绍功率团星夜驰援,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7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
韩绍功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
仁安羌战后,新38师掩护英军撤退。
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撤往印度。
孙立人奉命率新38师、第5军第100团殿后。
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己被日军占领,新38师绕过密支那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困难。
韩绍功率第100团殿后,向西撒往印度。
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进驻印度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
后来,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一军。
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38师扑向胡康河谷,攻占于邦,攻克太白加,与美军联合攻占瓦鲁班。
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
新38师韩绍功率第五军的第100团插入前沿,扣开了盈拱河谷的大门,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
中国远征军 (2)
28
中国远征军猛攻敌阵地
孙立人
(1900.12.8— 1990.11.19) 中华民国陆 军二级上将。 仁安羌一战 赢得了国际声誉 被欧美军事家称 作“东方隆美 尔”。被视为国 军中相当另类的 鹰派。
新38师 师长
29
全面撤退
蒋介石命令:退回国内(缅甸以东) 大部分经高黎贡山回国。 史迪威命令:退守印度(缅甸以西) 新编第38师退入印度,接受美式训 练,掌握美式装备,改名中国驻印军。
• 1. 松沪会战 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国军参战) 2.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国共两军合作 抗战) 3.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国军参战) 4.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 --5月24日 (国军参战) 5.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国军参战) 6.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 --10月 (国军参战) 7.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20 日 (国军参战) 8.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 月14日--10月 (国军参战) 9. 桂南会战 1939 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国军参战) 10.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国军参战) 11.豫南会战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国军参战) 12.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国军参战) 13.晋南(中条山)会战 1941年5月 (国军参战) 14.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0月1日 (国军参 战) 15.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 月6日 (国军参战) 16.浙赣会战 1942年4月-7月28日 (国军参战) 17.鄂西会战 1943年5月 --6月 (国军参战) 18.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2 日--12月 (国军参战) 19.豫中会战 1944年4 月--5月25日 (国军参战) 20.长(沙)衡(阳)会 战 1944年5月--8月 (国军参战) 21.桂(林)柳 (州)会战 1944年8月--12月10日 (国军参战) 22.湘西会战 1945年4月--6月(国军参战)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第一篇:中国远征军观后感电视剧《中国远征军》观后感70年前,数十万中国军人远征缅甸印度,以接近20万人伤亡的代价,为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45集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就是对那段交织着血泪和民族精神的烽火岁月的真实写照。
故事以印缅战场、中国腾冲、陪都重庆为主场景,围绕韩氏家族韩绍功、韩绍英、韩绍臣等在这场战争中拥有不同身份的成员,讲述了200师和新38师两支传奇之师为代表的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悲壮经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当中华民族遭遇倭寇欺辱,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每个炎黄子孙都会勇敢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入缅第一仗——同古保卫战,200师的将士们在戴安澜将军的带领下用忠诚和勇气书写着中国军人的风采,接下来的仁安羌战役,新38师在孙立仁将军的带领下,用一团之力将七千多英国军民从日军的包围中解救出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雄姿与魅力。
电视剧里韩绍功曾说“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在战场上马革裸尸,而不是选择逃避”。
在物资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军人依然挺直了腰板,捍卫了属于自己的尊严,获得了盟军的尊重和敬佩。
在这部电视剧中,我再一次看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数十万远征军将士浴血奋战,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
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使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而且给每个亲历者及其后代带来抹不掉的心灵创伤,想要忘记,却时时想起。
八年的抗日战争,多少英雄的中华儿女献出了青春,力量,甚至是生命,但是,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它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留给我们后代无穷无尽的精神源泉。
作为生长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更要时时刻刻牢记这段历史,是那些为抵御外国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华儿女,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承先辈的遗志,努力将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让《中国远征军》里的那段血泪历史永远不再出现。
中华民族永远不该遗忘的的一个名字 孙立人将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华民族永远不该遗忘的的一个名字孙立人将军导语:1942年4月,孙立人率领新38师赴缅甸作战。
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
奉负1942年4月,孙立人率领新38师赴缅甸作战。
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
奉负责盟军联合作战指挥的史迪威将军之命,孙立人亲率113团星夜驰援。
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到了中午即攻克日军阵地。
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记者500余人。
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700余人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之敌,救出了近十倍于己的友军,震动盟国。
为此,美国罗斯福总统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一勋章的外籍将领。
5月底,孙立人率领38师撤往印度边境。
英驻印边防军要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
孙立人见英国人过河拆桥,顿时怒火升腾,下令部队准备战斗。
碰巧的是英军第一师师长在附近住院,得知情况后马上赶来,告之边防将领:这可不是一支溃军,它是有大大战功的。
他将信将疑,来到新38师营地。
200名精壮士兵组成一支仪仗队在门口迎接,军装破了些,可精神无不抖擞,队伍前面还摆着擦得埕亮的两门小钢炮,四挺重机枪。
他见惯了从缅甸败退过来的英军,为了逃命,能丢的轻武器都丢得差不多了,谁还会去管重武器?他问机枪手是如何想的,后者被亚热带的阳光晒得黎黑的脸上眉头未皱,脱口而出:“武器是士兵的生命,人在武器在!”孙立人接着领英军将领参观井然有序的营房,又举行了军事表演。
英军将领肃然起敬,生活常识分享。
曾尽匹夫责 不负少年头--纪念中国远征军
曾尽匹夫责不负少年头--纪念中国远征军2013-02-11 11:09:59 来源:侨报周刊两年前南京大屠杀70周年,记者曾著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以响应全世界华人包括波城华人掀起的悼念活动。
两年来,因工作之便,观看了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赠给亚文中心的诸多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其中一半竟是大陆人导、大陆人演的国军将士奋勇抗日的故事,顿觉耳目一新,对那段历史的兴趣也更趋浓厚。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今年农历新年,在某春宴席上遇见了波士顿荣光会诸公,言及大陆子弟不甚了解国军也乃抗战主力一事,喟叹良久。
诸公不知的是,当两岸“对峙”的语境逐渐被“和解”的语境所替代,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思想早已不着痕迹地渗透到教育、文化、学术各个认知领域,一点一滴地重塑着曾经的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绝地反击。
1937 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但之后数年,中国军队经历了3000年未有之大溃败,虽有国军中下层军官身先士卒,甚至有张自忠这样的名将亲临一线不惜以身殉国,但无法扭转全局的兵败如山倒。
一年之内,武汉、广州沦陷。
日军偷袭珍珠港从而引发太平洋战争之前,中国已丧失所有的沿海港口,滇越铁路(云南-越南)被切断。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寄望天险守住民族抗战最后一线生机,而当时缅甸通往云南的滇缅公路则成了境外输送战略物资的唯一管道,来支橕缺粮少弹的前线将士。
1945年8月,在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下两枚原子弹后,号称“要战至最后一卒”的日本投降,中国成为二战战胜国之一。
纵观抗战全局,在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反攻并取得彻底胜利的,即唯一胜利光复沦丧国土的军队,惟中国远征军耳。
这支迄今为止仍旧不太出名的军队 1942年2月甫成立,进入缅甸作战,1945年3月即完成远征任务,短短3年之间,其经历的艰苦卓绝、迷失困厄、浴血重生、辉煌反攻,足以令全世界所有反法西斯将士流泪赞叹。
“七七事变”72周年之际,以此纪念小文向中国远征军及两位将领——戴安澜将军和孙立人将军致敬。
中国远征军评论资料,
作为战争戏,电视剧《中国远征军》的战争场面自然是不容忽视的精彩,此次剧组还请来了《太平洋战争》的特效团队为《中国远征军》打造战争场面。
所以,战争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感与画面感都做到了质量的保证。
战争是残酷的,远征军的故事曾经是段被人忽略的历史,纵观全剧,可以看出《中国远征军》展现的更多的是在枪林弹雨血腥的背后,与战争相关联的人性与爱与情。
腾讯娱乐独家解读《中国远征军》的台前幕后战争所衍生的点点滴滴。
够人性,战场见真情《中国远征军》在剧集一开始,并没有落入战争戏的俗套从阐述战争开始,而是用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在第一集就把主角韩绍功军人的高大形象成功地竖立了起来。
在毛淡棉,韩绍功为营救城里两名教师和九个孩子,毅然决定带领士兵冲进日军的包围圈,那一刻,血肉横飞,枪弹如雨林,地崩山裂……韩绍功最终成功营救出孩子,也牺牲了三位战友,他因此被降职发配。
这样的故事开端,点亮了整部戏。
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人性是《中国远征军》中最主要的发展线路。
对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之情的重笔墨,也是《中国远征军》最突出之处。
姚二林的师哥为救他而死的那一场戏,让人潸然泪下,姚二林把分给自己的烟不忘用来祭奠死去的师哥,生与死,一线之距,铁骨铮铮的军人汉字,也不乏人性散发出来的温情。
当杨文排长身中剧毒之后,韩绍功并有因为条件艰苦而放弃他,而是竭尽全力展开了营救。
为了将杨文送回国治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不让放行的机场人员怒目四对用冷枪开路。
即使已经看不到生机,韩绍功仍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他的坚持打动了罗星,最终在罗星的真诚之下,让原本打算远离缅甸的洋医生最终留下来为杨文治疗。
《中国远征军》对战场上的人性之情的把控,远超其他战争片。
够细腻,以小见大剧情催泪一块巧克力,金尼森中校把它递给钦慕已久的罗星小姐,罗星小姐瞅了它一眼,交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韩绍功,韩绍功看了看,把它传给沧桑的工头老郑,老郑以前没见过这玩意儿,趁没人注意偷偷咬掉一小口,再递给正休息的小工甲,小工甲是乡巴佬,带点儿羞涩,把它窝在手心小小地舔了一下,再继续传下去……这一切都发生在印缅交界,营救工人的行动中。
《血战缅甸》读后感
中国远征军可歌可泣的悲壮战史《血战缅甸》读后感七十年前,在抗战时期,十万中国远征军,临危受命出征缅甸。
以装备较差的陆军在缅甸同装备精良的日本陆、海、空三军展开殊死较量,当盟友已成为惊弓之鸟,在日军进攻下一触即溃时,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
他们用一腔热血粉碎了日本从缅甸进入云南,从而包抄灭亡中国的疯狂计划,也无可辩驳地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滇缅公路中断。
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援华作战物资只能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1943年3月,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再次出征缅甸,装备了全套的美式装备,并接受全方位的美国式军事训练的中国军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斗力大大提高。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解放缅甸约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取得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为中国和中国军队赢得了世界声誉。
一、远征军战斗经过1937 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日军虽然在军事上占有较大优势,但中国幅员辽阔,加上全民一致抗战和不断取得外援,日军始终无法摧垮重庆政府的抗战意志。
1941年6月,日军占领越南,滇越铁路被切断。
同月,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象征性的援华运输中断。
香港陷落,香港通往中国内地的物质补给被切断。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滇越铁路也落入日本人手中,从越南到云南的交通中断。
剩下的唯一的交通命脉,便是从云南到缅甸的滇缅公路。
日本认为只有掐断这条最后的运输线,中国才会失去抵抗能力,重庆国民政府就会因为绝望而投降,这样日本就可以从中国抽调百万以上的兵力投入到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彻底荡清欧美在亚洲的势力。
英美则担心日本横行亚洲,与德国会师,鉴于亚洲局势日趋严重,国民政府作出决定:远征缅甸。
1、第一次远征1942年3月20日,中国远征军第200师与侵缅日军第55师在同古遭遇,孤军深入的200师苦战15日,击毙日军5000余人,但由于远征军的后援部队没有及时赶上,致使200师,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只能撤退。
中国远征军
• 1942年4月14日军左翼的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战术 ,派二一五和二一四联队占领拼墙河南北两岸阵地,将 英缅军第一师全部和战车第七旅一部后路切断,包围于 拼墙河南的仁安羌。英军反复攻击均告失败,粮弹告竭 , 又无水源,陷于绝境。4月15日深夜英缅军总司令官 亚历山大元帅向中国远征军求援。4 月16日晚孙立人率 本师刘放吾一一三团往援。于18日凌晨赶到仁安羌,立 刻发起攻击,至中午攻占拼墙河以北所有阵地。18日夜 ,一一三团第一第二营从渡口以东一英里处偷渡拼墙河 ,19日凌晨5 时突然向日军侧翼发起攻击,同时第三营 于正面渡口强渡拼墙河。日军三十三师团不愧日军精锐 ,射击准确,逆袭果断,然一一三团激战至下午六时, 终于将日军阵地攻破,迫其向伊落瓦底江溃退。到20日 全部残敌肃清。此次战斗救出英军7 千余人,并夺回被 俘记者教士约5 百人。一一三团以寡击众,亦付出重大 代价,战死三营长张琦以下204人,伤318人,全团伤 亡近半。
主要战役
• 1942年 • 同古保卫战 • 仁安羌大捷 • 缅北大撤退 • 1944年第二次远征 • 滇西缅北战役 • 光复腾冲 • 松山战役 • 龙陵战役 • 胡康河谷战役 • 孟拱河谷战役 • 密支那战役
仁安羌大捷
• 仁安羌之战:1942年4月11日-19日 • 地点:缅甸仁安羌 • 结果:盟军获胜 • 参战方: 中国 英国 日本 • 指挥官: 孙立人 John Henry Anstice James Bruce Scott 桜井省三 • 兵力:1,000对7,000 • 伤亡:中方极少 日本一个营
此次派出之部队为中国军队之精锐,其胜败之机,不 但足以决定全部军心之振颓,而且足以影响全国人民之心 理。
——蒋介石
中缅印(CBI)的成立
为了有效地协调各 国军队统一抗日,在华 盛顿举行的阿卡迪亚会 议决定将缅甸、泰国和 越南从东南亚战区中划 出来,与中国战区合并 为中缅印战区(CBI), 由蒋介石出任最高总司 令,美国少将约瑟夫史 迪威任中缅印战区总参 谋长。
浅析仁安羌大捷DOC1
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活动周题目:浅析仁安羌大捷二级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2008级2班姓名:张学号:20080642012指导老师:李联系电话: 1浅析仁安羌大捷摘要仁安羌大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并挫败日本常胜军第33师团的著名战役。
本文欲探究这场战役的起因,以及当时战役的真实情况和这场战役能够取得胜利原因,对以后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研究做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远征军;英缅军;仁安羌仁安羌大捷也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役,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取得的荣誉,是盟军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惟一的大胜仗,同时更是一个奇迹。
因为新38师113团在劣势情况下,竟以800多人战斗力,击败数倍于我军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军的友军,这表现出中国军人作战精神的英勇与坚强。
然而许多有关远征军以及描述亚洲抗战史的文献或者史料对仁安羌这场战役只是只言片语,没有对这场战役作更深刻的分析讲述,本文旨在通过对这次战役的研究,让更多的人清晰的了解这段抗战的历史,了解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为其他学者对此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以完善中国学术界对远征军的研究。
一、仁安羌战役发生的背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泰国,并陆续在泰缅边境集结。
12月14日,日军占领缅甸南部的维多利亚角,同时空袭中国的昆明和缅甸的仰光,揭开了缅甸战役的序幕。
1942年1月4日日军突破泰缅边境,3月8日占领缅甸首都仰光。
英军败退到伊洛瓦底江西岸,印度受到日军的严重威胁。
1、日本方面:1938年开始日本陷入了侵华战争的泥潭。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多地少,加上战争,日本不得不加紧了对东南亚的掠夺,以供给战事需要。
1940到1942年日军在东南亚战场上气焰嚣张,势如破竹。
1940年9月侵入越南,截断滇越铁路,堵死中国经越南海防与国际交通的路线;1941年更是向美国挑战,偷袭珍珠港, 1942年初,日军连破菲律宾、印尼、马来半岛、星洲,席卷整个中南半岛,长驱直入缅甸,声言要与轴心国希特勒纳粹德军会师于中东。
中国远征军简史
中国远征军简史
中国远征军在8年抗战时,曾2次被派遣至缅甸协助英国作战,以支援英国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军入侵。
远征军在作战期间曾经缔造“仁安羌大捷”,但仍无法遏止英军在当地的全面战败。
最后远征军部分退回云南,部分撤退到印度,死伤人数高达10万多人。
抗战期间,远征军先后在缅甸北部密支那、滇西腾冲及龙陵等战场与日军展开作战,最后英国成功收复缅甸,奠定二次大战胜利先机,其中远征军功不可没,而英勇的作战事迹也备受同盟国推崇。
由于二次大战期间属于英国殖民地的缅甸西邻印度、东邻中国西藏与云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滇缅公路更是中国接受外国援助的重要道路,历经多次协商后,中华民国与英国在重庆签定《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共同成立军事同盟。
1942年日军开始进攻缅甸,并攻入缅甸东部重镇,同时企图拦截滇缅公路的物资补给,由于日军在缅甸数量远大过英军,最后英国依协定向中国请求支援,中国派出10万远征军前往缅甸协助作战,历经2次远征,最后成功阻止日军入侵缅甸。
中国远征军征战史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意义及影响*(管理与经济学院市场营销081班)摘要: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人民在大片国土沦丧的情况下,毅然派遣远征军支持邻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军队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而且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历史意义国际影响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
中国军队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对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而且对中国如今的国际地位有着深远影响。
一、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背景研究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首要就是分析它的历史背景。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在不起眼的东南亚小国缅甸战场上发生的这一战役对远东战局直至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更好的认识到中华民族对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下面分别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国际背景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为了确保自己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希望借助中国的抗日力量来削弱日本。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表示愿意向国民党重庆政府提供经济与军事方面援助,同时派出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来华助战。
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组成中国战区,公推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统帅,负责协同和指挥盟军在中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缅甸的作战行动。
英国方面由于欧洲战事吃紧,英国政府也希望借助于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力量,支持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行动,所以重新于1940年10月开放滇缅公路。
1941年1月英国向重庆政府派出代表并与重庆方面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抗日。
1942年春,日军向驻守仰光的英印军发起合围,企图拿下仰光,堵住滇缅公路出口。
中国远征军完整版
兰姆伽集训
• 兰姆伽小镇位于远离雷多的印度中部,属比哈尔邦兰溪市管辖, 处在加尔各达到新德里铁路的途中,交通便利但人烟不稠密, 用作训练营地十分合适。这里原是英国当局为安置从非洲战场 捉来的意大利俘虏而修建的战俘营,范围达30平方公里,各种 设施相当完善。镇内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军用卡车可以任意开 到野外训练场任何一个角落,还有游泳池、电影院等,可见西 方发达国家的士兵所享受的生活质量,与中国士兵有多么大的 差距,即使只是座战俘营,也远比中国的军营豪华气派。基地 里密密麻麻地建造了二十多座军营,床位多达三万多个,轮训 史迪威想象中的10万中国军队绰绰有余。基地的四周有成串的 起伏的小山,也有成片的茂密森林,夜间还有群狼出没,但很 快就被一天比一天激烈的枪炮声赶跑了。 • 担任训练中心主任的是美国麦凯布准将,总教官阿姆斯上校, 下面有一大群美国军官在负责方方面面的工作。决心在缅甸报 日本人一箭之仇的史迪威,甚至把自己的儿子小乔和女婿布鲁 克也都调到了兰姆伽,参加到火热的训练高潮里来。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 ,日本第33师团一个步兵 联队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堵住了英缅军的退 路。 中国军队第66军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带领 下,攻破日军封锁,救出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 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等500多人。 此役胜利轰动了中、 英、美三国。
返 回
中国远征军猛攻敌阵地
Keywords 被遗忘的历史
悲壮
这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一段连历史书上都没有只言片语的历史 一段连他们保卫过的土地上的人们都不了解的历史 他们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中国军史上写下了自甲午战争以来最绚丽的篇章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场被淡忘的铁血远征 无论是何种原因 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段用血写就的历史
那场仁安羌大战:中国远征军拯救七千英国大兵
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南部的油田仁安羌,一举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英缅军第一师7000多人而名声大振。
事隔多年,人们仅仅知道那是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孙立人的部队所为。
为此,孙立人荣获英国首相授予的勋章一枚、美国丰功勋章一枚、中国四等云麾勋章一枚,而真正在第一线指挥38师113团的团长刘放吾上校(后为将军)则很少被人提及。
乃至在1963年在香港还发生了有人冒充仁安羌总指挥的"真假将军"事件。
这样,仁安羌战斗的前线指挥官刘放吾将军这才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英军师长的手令1942年春天,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当时的部署是:第五军200师在同古坚守了半个月后,在22师和96师的掩护下退守平满拉-曼德勒的中路、第六军在棠吉的东路、英军在仁安羌西路。
第66军为预备队,六十六军下辖的新38师驻防曼德勒。
4月14日,英军退守缅甸的油田仁安羌,日军两个联队7000人迂回切断了英军的后路,将英缅第一师包围在仁安羌东北、平墙河以南地区。
16日,应英军缅甸战区总指挥亚历山大将军的请求,远征军第一路总指挥罗卓英命令新38师孙立人以一个团的兵力赶到乔克巴当支援英军。
孙立人随即命令刘放吾的113团在当天赶到了目的地。
17日,被围的英缅军第一师师长史莱姆将军听说来了援军很高兴,马上驱车前来会晤。
史莱姆的回忆中说:"我在乔克巴当村的一幢残破的建筑楼下看到了团长,他相当清瘦,方正的脸上却透着刚毅;他佩戴着一副野战防风眼镜和驳壳枪。
我们通过英军翻译介绍握手,随即摊开地图研究战局。
团长给我的印象是反应敏捷。
我要他马上率领全团乘坐我给他们准备的卡车赶往平墙河。
于18日发起攻击,配合英缅军的突围。
但是,他说经孙立人师长下令才行。
我说孙将军已经授令您归我指挥,如果他在这里,我会对他下令的,他也会遵命的。
尽管团长同意我的说法,但是仍然坚持要孙师长同意。
僵持了一个半小时后,团长终于露出了笑容,同意照办。
"刘放吾次子刘伟民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当时父亲要史莱姆写的手令,他一直保存着,英文翻译如下:"致113团团长刘上校:兹派贵官率领全团,乘坐卡车到平墙河地区,在该处,你将与安提斯准将会合,他将以所有战场配合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远征军之仁安羌大捷的意义摘要:仁安羌大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113团在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并挫败日本常胜军第33师团的著名战斗。
本文主要探究此次大捷给当时战争形势带来的重要意义,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仁安羌大捷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信心,提高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中国军队得到了英国人的尊重并使盟国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保存了英军力量,为反攻缅北积蓄能量和远征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几个方面阐述仁安羌大捷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从而希望后人从中牢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珍惜当今来自不易的和平,让长眠在异国他乡的英魂安息。
关键词:远征军;仁安羌;孙立人发生于1942年4月19日的仁安羌大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场上中国军队以少胜多,解救盟军而载入史册的经典之战。
它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斗,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得的荣誉,是中国远征军在第一次缅战中唯一的大胜仗。
同时,仁安羌之战更是一个奇迹。
因为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是刘放吾)在劣势情况下(装备和给养都远落后于日军,当时中国远征军中只有第5军200师是国民政府唯一的一支最精锐的机械化师)竟以800多人的兵力,击败数倍于我的敌人(日军常胜军第33师团)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1】。
仁安羌大捷也是中国远征军首次在境外取得的胜利。
由于中国远征军在中缅印战场中的英勇征战,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几年来,中国远征军抗战历史被世人重新审视,仁安羌大捷也备受关注。
我经过多方查询和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从客观历史角度解读仁安羌大捷所带来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次战斗的研究,是希望后人能够牢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和平,能让长眠在异国他乡的英魂安息。
我认为仁安羌大捷有如下重大意义:一、仁安羌大捷鼓舞了在艰苦条件下抵御日本侵略的国人信心,提高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全民抗战提供了精神动力。
此战是自清朝中叶以来,中国军队在抗敌御侮中第一次挫败日本军队的经典之战,也是与盟军协同作战的成功范例,成为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为数不多的亮点之战。
正是远征军在异域仁安羌这块土地上取得的大捷,使得大批知识青年带着满腔热忱、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踊跃参军,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当时国内报纸对国军在仁安羌取得重大胜利的报道:“仁安羌战斗中中国军队以一团击败日军一个师团,并将被围的英缅一师救出重围,令亚历山大将军(英缅军总司令)也不得不对中国军队表示敬意……提升了国军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国内军民对日抗战的热情,激励着将士们奋勇杀敌……【2】”不可否认,国军以一团之力击败日军一个师团实属有点夸张,但是113团每个官兵奋勇杀敌的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
仁安羌这一仗,不但表现出中国军队是有严格的训练和旺盛的士气,更表现出中国的指挥官有卓越的领导和合作能力,有优秀的判断能力和超人的战术眼光,充分发扬了中国军人舍己为人和不背盟信的美德。
同时证明凶悍的日军不是不可战胜的,在整体兵力劣势情况下,在相对独立的作战空间内集中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并在有素的军事训练支持和正确科学的指挥下战胜日军完全可能。
仁安羌大捷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成功解救英军使得中国军队得到了英国人的尊重,使盟国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仁安羌的捷报,惊动英伦三岛,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受到了盟国的赞誉。
孙立人(当时是新38师师长)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化被动为主动,挽救了英军,充分地显示出他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
孙立人指挥一个团,歼灭日军一个大队1200余人,还救出了英军7000余名和传教士、新闻记者、各国侨民等500余名,战果辉煌,威震全球。
英国人更是感激涕零,将仁安羌比作第二次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女皇还特地为孙立人颁发了“帝国司令”勋章,美国报纸称他创造了“罕见的成就”【3】。
孙立人将军后来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国会勋章”,在颁发词中写道:“中国孙立人中将,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苦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仁安羌一战,孙将军以卓越的指挥歼灭强敌,解救英军第1师之围,免被歼灭。
后掩护盟军转移,于千辛万苦之中,转战经月,从容殿后,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实足为盟军楷模【4】。
”英皇乔治六世授予“丰功勋章”、中国政府奖给“四等云麾勋章”各一枚。
团长刘放吾获得“六等云麾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各一枚并记大功两次。
此战阵亡的113团第三营营长张琦亦被盟军追赠“银星勋章”一枚。
副师长齐学启、参谋长何均衡和各营营长分别获得嘉奖。
仁安羌大捷后,斯利姆将军(时任英缅军第1军团司令)对孙立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他回忆录《转败为此》中盛赞孙立人将军:“机警、有干劲、优秀的战术家,冷静,有上进心,在任何国家都是最好的指挥官。
”对于113团团长刘放吾,斯利姆评价说:“只有优秀干练的军人,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
”俗话说的好,“强将手下无弱兵”。
正是有出色的将领指挥,才会有骁勇善战的士兵。
抗战胜利后,孙立人成为了世界名人,是各国将领争宠邀请的贵宾。
欧洲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邀请孙立人访问欧洲,他成为艾森豪威尔、戴高乐、巴顿将军的座上宾。
由他指挥的仁安羌大捷被选为美国西点军校以少胜多战役的范例,作为战术课的教材【5】。
成功解救英军,也增进了中国远征军与盟军之间的感情。
三天的苦熬已使他们狼狈不堪,一路对着我们的官兵,个个都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更有许多军官压制不住感激的热情,抱着我们的军官跳了起来,友情的高扬已经达到了顶点,可惜当时没有摄影师在场,要不然倒确是一幕动人的镜头【6】。
仁安羌大捷以后,中国军队撤到印度,使其受到了礼遇和重新认识,扭转了以往友军对中国军队的偏见。
当孙立人率新38师退到印度边境时,英国驻印边防军竟要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
孙立人顿时怒火填膺,下令部队准备战斗,幸好英军第1师师长在场化解了矛盾。
当时英缅军第1师师长斯考特警告当地英军将领说:“这支中国军队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说吧!”孙立人接着领英国人参观营房,并安排了军事表演,英军将领看完后肃然起敬。
第二天,新38师军容整齐地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10响以表欢迎【7】。
仁安羌大捷,为中国军队后来在蓝姆伽开设训练营训练部队提供了立足之本(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时装备主要为美方提供,给养则由英方供给),给日后的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仁安羌大捷中,被解救出的这支英缅第1师得以保存有生力量,撤入印度参与了两年后的英帕尔—科希马会战(英帕尔会战的结果则直接关系到驻印军缅北反击的成败)。
斯利姆将军后来作为英印军第14集团军司令成功指挥了这次会战,完胜日军,一雪前耻,为二战的整体战局做出重要贡献。
不得不承认,英缅军这种殖民部队的战斗力,远不如正牌的英国陆军,7000余名的英军给3000日军切断了退路。
究其原因,从战略上说,整个英缅军从上到下战斗意志不强,保住印度才是英国远东战略的重中之重,缅甸是可以放弃的;从战术上说,英缅军第1师在撤退时根本没有注意到日军作间部队的穿插,被突袭后惊慌失措,让日军占领了战术要点;从后勤上说,日军切断了英军的水源,在缺水情况下作战,可想而知,战斗力要大打折扣,这一点在英缅军第1师师长斯考特向英缅军第1军团司令斯利姆的电报中写得很清楚【8】;从个人指挥上来说,二战爆发后,斯利姆原被派到非洲的苏丹和厄立特里亚去抗击意大利军队的,他原来熟悉的是沙漠地形、开阔地带,现在却面对丛林和河流,他指挥的部队对他也很陌生,士气严重动摇,没有人员补充和物资供应,对日军的行动一无所知。
缅甸的撤退被认为是斯利姆作为指挥官的一次最大的考验。
英军撤退到印度后,重整旗鼓,为日后反攻缅甸报仁安羌一剑之仇,洗雪耻辱作准备。
这一机会很快到来。
1944年3月,日军猛攻英帕尔和科希马。
战事之初,日军进攻凶猛,英军吃紧,危机四伏。
后由中国滇西远征军编入中国驻印军序列从缅北反击牵制日军,危机一一被克服,英军利用英帕尔的坚固防御力量毙伤日军。
英帕尔会战参战的10万日军中有5万3千人被毙伤或打散,参战的3个日军师团中有2个师团失去战斗力,15军3个师团长全被解职,其中31师团的佐藤幸德中将还因为阵前抗命被送回日本【9】。
据当时远征军士兵回忆:“到处是赤脚露体的日军尸体,士兵像骷骸一样躺在泥地上,行驶中遭到轰炸的运输车和烧毁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满地都是的枪支弹药和军事装备……有些部队伤病员徒步先行,行动困难的大部分选择了自杀的办法。
徒步的病人,在沿途的密林中力尽倒下的,被浊流吞没下落不明的人不计其数,真是鬼哭狼嚎,凄惨万状【10】。
”英帕尔会战是日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陆地战败,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破灭了,英军凭此役一雪缅甸战败前耻。
英帕尔会战后,作为日军驻缅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总攻的战略阶段。
取得英帕尔会战的辉煌胜利,和斯利姆将军的杰出指挥是分不开的。
他善于迅速地利用空中支援在交通不便的丛林作战中的潜力和价值,它可使日军常用的包围和渗透战术失去效力。
在组织方面,他抛弃了常规的标准编队,而采用最适应丛林地形驮骡与机动运输相结合的方式。
这些都来自于不可思议的洞察力之上的细致周密的战术和逻辑上的推理计划。
四、此战也是远征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13团代表新38师首次登上二战舞台,以一个漂亮的胜仗开局,战斗力令世人刮目相看。
新38师由税警团改编而成,而税警团当年在长沙收容旧部并招收新兵,因而新38师多为湘兵。
祖籍湖南桂阳的刘放吾团长说:“我招募来的兵多是邻里乡亲,彼此就像兄弟和父子,感情上互相照顾,打起仗来也是同心同德。
而当时我们练兵也采取曾国藩治湘军的方式,官员必背诵曾、胡治兵语录,也秉承了湘军的义勇忠诚精神,作战因而不怕死,仁安羌的冲锋陷阵,就是很好的证明【11】。
”练兵终于有了用武之地,113团官兵利用仁安羌之战作了一次漂亮的演练。
刘团长说:“税警团虽归财政部盐政司,名义上用于缉私盐,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担任过缉私工作,一次都没有,所有的严格训练都为打日本鬼子,自然在仁安羌就大显身手了,而日军一路打胜仗养成骄气,没想到会败在中国军队手上,这一仗可让日军士气大挫【12】。
”正是有了平时的严格训练,才有了仁安羌大捷中的官兵英勇作战,这也是仁安羌之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远征军在第一次缅甸作战失败撤退到印度后,以新38师为主要班底组建的驻印军新1军,在后来反攻作战中收复缅北,歼灭日军数万人,为修筑打通中印公路奠定了精神与物质基础,使得援华物资得以不断输送到国内,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埋下一颗胜利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