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设计型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精彩实验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精彩实验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精彩实验教案设计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理解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的行为。

实验设备和材料:1. 平面玻璃板2. 直尺3. 笔4. 纸5. 钢笔或者橡皮6. 光源实验步骤:1. 将平面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并在玻璃板上方固定一个光源。

2. 在平面玻璃板上方放置一个笔和一张纸,让纸与玻璃板平行。

3. 用直尺在纸上画一条直线,然后从直线上方向下方偏斜一定角度画一条入射线。

4. 将笔竖直插入玻璃板盲区的一侧,让入射线经过玻璃板进入笔内。

5. 观察入射线经过玻璃板折射后的路径,并用钢笔或者橡皮记录下折射线的方向。

6.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入射角度,观察折射线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入射角度越大,折射角度也越大。

2.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与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相等。

实验结论: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斯涅尔定律一致。

拓展实验:1. 用不同的介质进行折射实验,比较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

2. 利用凸透镜或者凹透镜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透镜对光的聚焦效果。

思考问题:1. 为什么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2. 介质的折射率对光的折射有何影响?3. 光在自然界中的折射现象有哪些应用?实验评价: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行为,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同时,通过思考问题和拓展实验,能够深入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秀教学设计一tffu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秀教学设计一tffu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秀教学设计一tffu 本文将介绍一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秀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趣、生动、有效的实验教学体验。

该教学设计的主题为“测量质量和体积”,旨在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测量固体的质量
1. 将一个广口瓶放在天平上,记录下瓶的质量。

2. 将瓶清空,将待测固体放入瓶中,再次记录下瓶的质量。

3. 计算出待测固体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步骤二:测量液体的体积
1. 将一个瓶子放在滴定管下面,记录下瓶子的质量。

2. 将瓶子清空,将待测液体滴入瓶子中,直到液体的表面刚好接触到瓶子口。

3. 记录下瓶子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计算出液体的质量。

4. 用尺子测量瓶子的口径和高度,计算出瓶子的容积,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计算出液体的体积,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步骤三:测量固体的体积
1. 将一桶水注满到某个高度,记录下水桶的体积。

2. 将待测固体放入水桶中,记录下水位上升的高度。

3. 用尺子测量水位上升的高度和水桶的口径和高度,计算出固体的体积,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该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实验步骤简单、易于操作,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配合适当的理论知识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十个有趣的自主设计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十个有趣的自主设计

1. 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探索创新的实验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2.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十个有趣的自主设计的高中物理实验,旨在让学生在享受实验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3. 第一个实验是 "水上漂浮"。

通过改变不同物体的形状、密度和表面积,学生可以观察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情况。

这个实验既有趣又直观,使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和密度的概念。

4. 第二个实验是 "万有引力"。

学生可以利用简易的装置模拟地球引力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他们可以自主调整物体的质量和距离,观察到引力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5. 第三个实验是 "磁场与电流"。

学生可以使用自制的线圈和电池,观察到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

他们可以自主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强度,探索磁场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6. 第四个实验是 "声音的传播"。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的声音传播装置,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他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和形状的容器,进一步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7. 第五个实验是 "光的折射"。

学生可以利用透明介质和光线模拟器,观察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他们可以自主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8. 第六个实验是 "简单机械"。

学生可以设计自制的简单机械装置,如杠杆、轮轴和斜面,观察力的平衡和机械优势。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机械原理。

9. 第七个实验是 "电路与电阻"。

学生可以使用电源、电线和电阻器等元件,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的变化和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他们可以自主调整电阻的大小和连接方式,进一步探索电路的特性。

10. 第八个实验是 "热传导"。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设计意图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设计意图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设计意图教学目标:
1. 了解光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利用干涉仪测量光速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仪器与材料:
1. 干涉仪
2. 可移动的光源
3. 分光片
4. 测微器
5. 光屏
6. 直尺、光栅等
实验步骤:
1. 将干涉仪放置在水平台上,调整仪器使其处于水平状态。

2. 将可移动的光源放置在干涉仪的一个光口处。

3. 放置分光片,并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分光片分成两束光。

4. 将光屏放置在干涉仪的另一个光口处。

5. 调整干涉仪,使两束光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6. 测量干涉条纹间距,并记录数据。

7. 移动光源,改变光的传播距离。

8. 再次测量干涉条纹间距,并记录数据。

9. 根据数据计算光速,并比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要点:
1. 确保实验环境光线充足,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2. 注意仪器的调整,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认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拓展实验:
1. 探究光速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

2. 利用光电效应测量光速。

3. 制作光速计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实验方法进行测量。

高中物理实验试讲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实验试讲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实验试讲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加深学生对密度的理解。

实验材料:天平、容器、水、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天平放在水平的台面上,调整至零点。

准备一个容器,内部涂上蜡油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准备一些物体,以便后续测量。

2. 测量质量:将待测量的物体放在天平上,记录下物体的质量。

3. 测量体积:将容器中装满水,将水位调至刻度线。

将待测量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下水位的变化。

4. 计算密度: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5. 尝试不同物体: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比较它们的密度差异。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测量体积时,要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水中,避免气泡导致误差。

2. 注意天平的准确度,避免质量测量的偏差。

3. 小心操作,避免水溅出容器造成安全事故。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密度的概念,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同时,实验设计简单易操作,适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3篇“双减”政策下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方案案例

3篇“双减”政策下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方案案例

3篇“双减”政策下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方案案例引言本文提供了三个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方案案例,旨在帮助教师在“双减”政策下设计创新且简单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案例一:实验设计主题:光的折射实验目标通过设计一次简单的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规律以及折射定律的应用。

内容1. 确定实验条件和材料:光源、凸透镜、直尺、半圆尺等。

2.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基于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折射定律。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

案例二:问题解决主题:弹性势能问题目标通过解决弹性势能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弹簧、弹簧劲度系数和弹性势能的概念。

内容1. 提供一个弹簧系统的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问题。

2. 学生独自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书面记录解题步骤。

3. 学生根据解题结果分析,总结弹性势能与物体弹性变形的关系。

4. 学生将解题过程与结果进行展示或进行班级讨论。

案例三:实践应用主题:简单电路搭建目标通过搭建简单电路,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内容1. 提供一个简单电路图,包括电池、电线、灯泡等元件。

2. 学生根据电路图搭建实际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电阻值。

4. 学生基于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总结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结论本文提供了三个以实验设计、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为主题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方案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班级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提高学生在“双减”政策下的研究效果,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与制作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与制作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与制作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物理实验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实验设计创新度不高,缺乏足够的挑战性和探索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本文将介绍一些创新的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与制作方法。

实验一:利用光电效应测量晶体管的放大倍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晶体管的放大倍数,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利用光电效应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其放大倍数是其重要参数之一。

利用光电效应可以实现物理量的测量,即通过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流与所照射光强的关系,可以测量晶体管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晶体管、光源、光电流表等。

2. 按照实验室安全规范,搭建实验装置。

将晶体管与光源连接,将光电流表连接到晶体管的输出端。

3. 调节光源的强度,记录不同光强下的光电流。

4. 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光强与光电流的关系曲线,并利用曲线确定晶体管的放大倍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光强与光电流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光强与光电流关系曲线根据曲线拟合得到晶体管的放大倍数为100。

实验利用光电效应测量晶体管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光强与光电流的关系曲线得到准确的放大倍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利用磁滞回线测量磁铁的磁化强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磁滞回线,了解磁铁的磁化强度和磁化过程,并学习利用磁滞回线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磁滞回线是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磁化强度随磁场变化的曲线。

通过测量磁滞回线的形状和面积,可以得到磁铁的磁化强度和磁化过程。

度计等。

2. 将磁场强度计放置在磁铁附近,并调节磁场强度。

3. 记录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铁磁化强度。

4. 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磁滞回线,并根据磁滞回线的面积确定磁铁的磁化强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磁滞回线如下图所示:磁滞回线根据磁滞回线的面积计算得到磁铁的磁化强度为200A/m。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实验设计案例分享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实验设计案例分享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实验设计案例分享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并了解测量原理和方法。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线、小物块、停表、导线。

实验步骤:1. 将测力计挂在固定的支架上,确定测力计的初始长度。

2. 将导线通过测力计的挂环并挂上物块,使其悬挂在测力计下方。

3. 记录下物块悬挂后的长度,并使用停表记录下物块下落经过的时间。

4.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质量的物块,得到一组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物块受到的重力和测力计示数的比值,即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可以通过公式 g = F/m 计算,其中 F 为物块受到的重力,m 为物块的质量。

通过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重力加速度数据。

实验二:测量光的折射率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材料:光源、半圆形透镜、直尺、白纸。

实验步骤:1. 将透镜放置在平滑的水平桌面上,使用直尺确定透镜的光轴。

2. 在透镜的一侧放置光源,使光通过透镜,并在透镜的另一侧放置白纸,调整透镜与白纸的距离,使光在白纸上成像。

3. 使用直尺测量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4. 用直尺测量光源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5. 将透镜移动一定距离,再次调整使光在白纸上成像,重复步骤3-4。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

利用透镜成像原理和光的折射规律,通过测量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光源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移动的距离,可以得到光的折射率。

实验三:测量电阻的变化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电阻值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并探究电阻的变化对电路的影响。

实验材料: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不同电阻值的电阻器。

实验步骤:1. 将电源与电阻器依次连接,并连接上导线。

2. 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改变电阻器的阻值,记录下相应的电流和电压。

实验设计 高中物理经典好题

实验设计  高中物理经典好题

实验设计高中物理经典好题一、实验题1.某实验小组同学想描绘某品牌电动摩托车上LED灯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拆卸下LED灯,发现其上注明有额定电压12V,额定功率6W,他们又找来如下实验器材:蓄电池(电动势为12.0V、内阻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R1(阻值0~20Ω,额定电流2A)滑动变阻器R2(阻值0~200Ω,额定电流1A)电流表A1(量程0~3A,内阻约为0.1Ω)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为0.5Ω)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为3kΩ)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为15k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为了完成实验并使实验误差尽量小,该同学应选择电流表______、电压表______和滑动变阻器______(填写器材符号);(2)为了能够描绘出该灯泡从零到额定电压范围内的伏安特性曲线,帮他们在答题卡的虚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______(3)该小组同学用正确的方法测得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所加电压为10V时,该灯泡的电阻为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他们又找来一块旧的蓄电池(电动势为12.0V、内阻为20Ω),将灯泡正向接在该电池上,则该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______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实验小组利用所提供的如下器材测量某一金属丝R x(电阻约为10Ω)的电阻率。

使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L=0.825m,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电池组E(电动势为9.0V,内阻约1Ω);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为5Ω);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3Ω);定值电阻R1=55Ω;滑动变阻器R(0~5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甲所示,可知金属丝直径为______mm;(2)若想更加精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电阻,请设计出测量电路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符号。

要求使用提供的全部器材,能够测量多组数据,测量尽量准确______;(3)按照所设计出的测量电路,在某次测量中获得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为______mA,电流表A2的示数为______A;(4)由以上所测的数据可算得金属丝的电阻率为______。

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本次高中物理作业设计以“动量守恒实验”为主题。

一、实验原理:
1、定义:动量是质量和速度之积,可以是线性动量或角动量,它守恒的原理可以总结为动量守恒定律;
2、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系统总的动量不变,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受力物的动量总量都是不变的。

二、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物理力学实验台、实鋼球。

2、实验对象:1个物理力学实验台; 2个实钢球。

三、实验流程:
1、安装实验装置:将物理力学实验台靠最上边,然后在台上面放置两个实钢球;
2、模拟:用一根细细的绳子,将实钢球用细绳子拴住,将它们吊在高
处;
3、调整:将实钢球分别用两根不同长度的细绳子拴住,调整钢球中心
的质量,使其初始速度为相等的状态;
4、实验:将实钢球解开,当两个实钢球分开后,观测它们的速度变化,它们的动量发生变化;
5、观测:观察两个实钢球动量变化,看看是否符合动量守恒定律;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当两个实钢球分开后,观测到它们的速度发生了变化,但
是它们的动量总量没有发生变化,与动量守恒定律一致,可以认为动
量守恒定律得到证实。

五、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证实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即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系统总的动量不变,且实验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实验结果对进
一步了解物理定律有着重要意义。

高中物理学趣味实验设计

高中物理学趣味实验设计

高中物理学趣味实验设计实验一:水火箭发射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和制作水火箭,观察并探究火箭发射原理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一瓶空饮料瓶- 水- 塑料管- 口气球- 火箭鳍(纸板制作)- 胶带实验步骤:1. 将空饮料瓶底部剪去一小段,制作成火箭喷射口。

2. 在火箭身上粘贴纸板制作的鳍,以增加稳定性。

3. 将塑料管固定在火箭底部,作为气体通道。

4. 倒入适量的水到火箭瓶中。

5. 将口气球套在塑料管的一端,并用胶带固定。

6. 快速将气球口处捏住,让水从塑料管中喷射出去,产生反作用力。

7. 观察火箭的垂直发射高度和水喷射的速度。

实验原理:当水从火箭底部喷射出去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会推动火箭向上运动。

这是因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且反向的反作用力。

水的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上运动,直到水完全喷射出去为止。

实验扩展:- 可以尝试不同比例的水和空气充入火箭中,观察其对火箭发射高度的影响。

- 可以设计不同形状和数量的火箭鳍,观察其对火箭稳定性和飞行轨迹的影响。

实验二:简易电磁铁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简易电磁铁,探索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并观察电磁铁的吸附力。

实验材料:- 长铁钉- 电线- 电池- 螺丝刀- 铁钉上的绝缘物(如绝缘胶带)实验步骤:1. 将铁钉的一端用螺丝刀刮去绝缘层,露出金属部分。

2. 将电线一端绕在铁钉上,确保电线与金属部分接触良好。

3. 将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4. 将电池的负极用绝缘物(如绝缘胶带)与铁钉的另一端隔离开来。

5.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后,观察铁钉的吸附力。

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铁钉时,会在铁钉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根据安培定则,电流通过的导线会产生一个磁场,而铁钉的金属部分可以增强磁场的强度。

这样产生的磁场会对铁钉产生吸引力,使其成为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实验扩展:- 可以尝试改变电流的大小,观察对吸附力的影响。

-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长度和直径的铁钉,观察对吸附力的影响。

高中物理-第二篇 二、实验题解题策略

高中物理-第二篇 二、实验题解题策略

由题意可知:IaR=Ib(rA+R2) , Ic(R+Rx)=Id(rA+R2),
联立解得 Rx=(IIdc-IIba)(rA+R2); 由以上分析可知,若考虑电流表A1内阻的影响,则表达式列成:Ia(R +rA1)=Ib(rA+R2) ,Ic(rA1+R+Rx)=Id(rA+R2),最后求得的Rx表达 式不变,则用该方法测得的阻值与其真实值相比相等.
例5 (2022·山东淄博市一模)小球在液体中运 动时要受到液体的摩擦阻力,这种阻力称为 粘滞力或内摩擦力.在一般情况下,半径为r 的小球以速度v在液体中运动时,所受的液体 阻力可用斯托克斯公式f=6πηrv表示,式中η称为液体的粘滞系数(也叫 “内摩擦因数”,其国际单位为Pa·s),r为小球半径,v为小球运动的速 度.某兴趣小组根据所掌握的知识,搜集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测定某液体的粘滞系数η,实验操作如下: ①将无线防水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足够长量筒底部,传感器与计算机(图中 未画出)建立联系,待测液体注满量筒;
策略三 设计型实验 所谓设计型实验,就是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运用物理知识、实验
方法和技能,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实验目的、对象、原理、仪器选择、 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拟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并在此基础 上作出适当评价.要求考生能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器材或已 有的实验步骤联想相关实验原理,实现对知识迁移能力、发散能力和 创造能力的考查.
欧姆挡选用“×10”倍率,其示数为60 Ω;游标卡尺的示数为4 mm +3×0.1 mm=4.3 mm;
(2)按图丙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 代替导线把图丁的实物图补充完整. 答案 见解析图
实物图如图所示.
(3) 用 图 丙 电 路 图 测 得 金 属 丝 电 阻 的 测 量 值 __偏__小____( 填 “偏大”或“偏小”).若金属丝的有效长度用L表示,横 截面的直径用d表示,两端的电压用U0表示,通过金属丝

高中物理的实验课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课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课设计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材料:1. 扁平透明容器2. 水3. 白纸4. 直尺5. 粉笔6. 手电筒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扁平透明容器中,使容器大致充满。

2. 在容器外面的一侧用粉笔画一条水平线,作为光线的入射线。

3. 将手电筒照射到入射线上,并观察光线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4. 在容器内的另一侧用粉笔画出光线的折射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5. 重复实验多次,换不同介质进行实验,并比较实验数据,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要点:1. 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规律,验证折射规律。

2. 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得出结论: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规律是一个重要的光学定律,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实验:1.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介质的透明容器进行实验,观察折射现象的变化。

2. 尝试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对其的影响。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教师评价:本实验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建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并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1. 利用光电效应测量晶体管参数目的:通过测量晶体管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计算出晶体管的转移系数和放大倍数。

装置:功能发生器、电压源、数字万用表、晶体管、光电管、反光板、示波器。

步骤:1. 将晶体管接至放大电路中。

2. 连接功能发生器和电压源,使其工作在晶体管的偏置工作电压范围内,可以获得电流-电压关系曲线。

3. 铺设一个反光板,并在晶体管和光电管之间放置,利用光电管来测量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同时计算出转移系数和放大倍数。

4. 观察示波器,记录下数据并进行分析。

2. 利用超声波测量液体浓度目的:通过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率来测量液体中各种物质的浓度。

装置:超声发生器、超声接收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步骤:1. 将超声发射器和接收器安装在被测液体上,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发射器上,可以输出一定频率的信号。

2. 来自传感器的反射信号被超声接收器接收,然后经过放大和处理,例如在示波器上显示。

3. 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率,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3. 制作太阳能跟踪器目的:制作一种可以自动跟踪太阳位置的设备,用于收集太阳能。

装置: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运动控制电路、位置检测器。

步骤:1. 将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机连接,电动机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旋转,并将运动控制电路连接到电动机上。

2. 运动控制电路会检测太阳位置,并根据需要调整电动机的运行方向。

3. 运动控制电路使用位置检测器来监测太阳光的位置,并相应地旋转电动机。

4. 经过一定的调整,可以使太阳能板始终面向太阳,并始终保持最高的能量收集效率。

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与制作

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与制作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和制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与制作的建议:
1. 确定实验目标: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或验证的物理原理。

2. 挑选切实可行的主题:选择与学生所学物理知识相关的主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在实验过程中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3. 创新实验设计:结合现有实验内容,寻找改进或扩展实验的可能性。

可以通过增加测量参数、引入新的设备或方法、设计不同的实验条件等方式进行创新。

4. 安全性考虑: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包括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防护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5. 资源准备:根据实验设计,准备所需的器材、仪器和材料,并确保其可行性和可获得性。

6. 制作实验装置:根据实验设计,制作所需的实验装置。

可以使用常见的材料如塑料、木材和金属,也可以借助3D打印等现代技术进行制作。

7. 实验结果分析:设计实验过程中,考虑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推论。

8. 创新展示与分享:鼓励学生将创新实验的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实验演示等形式进行。

9. 教师指导和评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指导、解答问题,并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制作过程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创新设计和制作高中物理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锻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热情。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设计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掌握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在物体表面接触时,由于表面不光滑,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积、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以及物体间受力情况有关。

实验器材:平面倾斜板、测力计、不同材料的木块等。

实验步骤:
1. 将平面倾斜板固定在桌边上,调整倾斜角度。

2. 在倾斜板上放置一个小木块,观察木块在倾斜板上滑动的情况。

3. 使用测力计测量木块在倾斜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4. 更换不同材料的木块,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实验数据。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保持测力计的正常使用状态,避免出现误差。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平稳,防止物体滑落或受伤。

3. 数据记录要准确,实验结果需要经过多次重复实验来验证。

实验结果分析:
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分析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的差异。

2. 探讨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特性、压力大小等因素的关系。

拓展实验:
1. 通过改变木块的重量、平面倾斜角度等条件,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2. 利用不同材料的板子模拟不同路面条件,研究摩擦力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教学意义:
通过这次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基于数字化传感器实验的高中物理实验设计

基于数字化传感器实验的高中物理实验设计

基于数字化传感器实验的高中物理实验设计基于数字化传感器实验的高中物理实验设计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传感器成为物理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数字化传感器具有快速、准确、可靠、多功能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实验原理。

本文将设计一系列基于数字化传感器的高中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测量、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一:测量加速度的变化特性目的:通过数字化传感器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1. 数字化加速度计2. 弹簧3. 动力学实验小车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动力学实验小车的后部。

2. 在实验室中找到一个平坦的地面,放置实验小车。

3. 将数字化加速度计固定在实验小车上的合适位置。

4. 完成实验装置的搭建后,首先测量静止状态下的加速度。

5. 用手或其他合适的工具向实验小车施加不同大小的力,记录相应的加速度值。

6. 改变施加力的方向,再次记录加速度值。

7.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加速度与力大小的图表,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力的大小还是方向如何变化,实验小车的加速度始终正比于施加力的大小,且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通过绘制图表和进行计算,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一关系。

实验二:测量光电效应的特性目的:通过数字化传感器测量光电效应的特性,探究光电效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装置:1. 数字化光电效应实验仪2. 不同波长的光源3. 光屏实验步骤:1. 将光电效应实验仪放置在实验室中,确保实验环境光线较暗。

2. 将不同波长的光源对准实验仪,并记录此时的光电流值。

3. 改变光源的强度,再次记录光电流值。

4. 在光屏上放置遮挡片,使光线通过不同厚度的遮挡片进行实验,并记录光电流值。

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并讨论光电效应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光电流与光源强度成正比,与光源波长无关。

高一物理实验设计中的实验步骤与操作要点

高一物理实验设计中的实验步骤与操作要点

高一物理实验设计中的实验步骤与操作要点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在高一物理实验设计中,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实验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以实验设计中的常见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为主线,探讨高一物理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实验步骤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 实验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装置,准备所需的仪器、仪表、材料和实验原理图等。

2. 实验器材的校准与调整: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保证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3. 实验操作过程: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操作过程的仪器使用、数据记录和观察等。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相关物理量。

5. 结果验证与总结: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二、操作要点1. 安全操作:进行物理实验时,安全第一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穿戴实验服并戴上护目镜,根据实验要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危险情况。

2. 仔细观察:实验中需要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得的数据。

观察时要注意细节,如仪器的指针显示、液面的高度等,以免遗漏重要信息。

3. 数据记录与处理: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测量数值和观察到的现象。

数据处理时要认真计算,注意使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4. 误差分析: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等,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仪器的使用与调整:在操作实验仪器时,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调整技巧。

对于需要调整的仪器,需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正确的调整,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6. 实验量的选择与测量: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量进行测量。

高中生的物理实验趣味活动教案

高中生的物理实验趣味活动教案

高中生的物理实验趣味活动教案背景介绍在高中阶段,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活动教案,旨在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的乐趣。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教案内容实验一:风力发电机实验目的通过制作风力发电机,让学生了解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并探索如何优化发电效率。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制作风力发电机的框架和叶片。

2. 在风力发电机上安装发电装置。

3. 测试发电机在不同风速下的发电效果,并记录数据。

4. 分析数据,讨论如何优化发电机的设计,提高发电效率。

实验二:水力小车比赛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水力小车,让学生了解水压力转化为动能的原理,并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制作水力小车的车身和轮子。

2. 连接水箱和小车,调整水流,观察小车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3. 进行小车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小车能以最快速度到达终点。

4. 分析比赛结果,讨论如何优化小车的设计,提高速度和稳定性。

实验三: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探索折射和反射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学生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偏折现象。

3. 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4.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光的折射和反射对物体的影响,如光的聚焦和镜面反射等现象。

教学评估- 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提升- 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情况结束语通过设计这些趣味活动教案,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希望学生们在实验中能够享受物理的乐趣,并通过实践探索更多物理规律与现象。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设计范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2. 实验要求(1)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数据记录;二、实验原理和设备1. 实验原理(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3)浮力原理。

2. 实验设备(1)铁架台;(2)砝码;(3)滑轮组;(4)小车;(5)弹簧测力计;(6)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和内容1. 实验步骤(1)组装实验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2)按照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实验结束,整理实验设备。

2. 实验内容(1)验证牛顿第一定律;(2)探究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3)测量物体的浮力。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纪律,不得擅自操作实验设备;(2)使用实验设备时,注意防止意外伤害;(3)实验过程中,禁止饮食。

2. 实验数据处理(1)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不得篡改数据;(2)实验结果要进行合理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五、实验评价1. 实验过程评价(1)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2)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2. 实验报告评价(2)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六、实验拓展与思考1. 实验拓展(1)基于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其他相关物理现象;(2)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简单创新实验。

2. 思考问题(1)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提炼出物理规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七、实验作业1. 作业内容(1)根据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操作流程图;(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相应的图表;2. 作业要求(1)作业内容要完整、准确;(2)作业格式要规范,字迹清楚;(3)作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型实验命题趋势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跳出了课本分组实验的范围,不仅延伸到演示实验中,而且出现了设计型实验。

关于试验能力提出了“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在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更明确地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作为五个考试目标中的一个目标。

在上海的高考试题中,设计型实验具有很好的测试效果。

全国的高考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也在逐步转向设计型的实验,它必将是今后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的热点。

完整的设计一个实验,要经历多个环节,在实际考查中,一般不会考查全部环节,而是只考查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题目给出条件和实验器材,要求阐述实验原理;有的给出实验电路图,要求领会实验原理,确定需测物理量及计算公式;有的则要求考生根据操作步骤及测定的物理量判断出实验原理……虽然考查方式不尽相同,但目前高考中几乎所有的设计型实验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给出实验器材的前提下进行考查的,而且都以不同方式或多或少的对实验原理作一定的提示。

由于考查环节和要求的不同,题型也不尽相同,但较多的是选择、填空、作图题。

知识概要中学的设计型实验一般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提出的目的要求和给出的器材,设计出实验方案。

这类题对考生的要求较高,要求考生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要求考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1.设计原则(1)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2)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

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

(3)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4)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设计思路实验设计可用下面的框图表示解决设计型实验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原理,它是进行实验设计的根本依据和起点,它决定应当测量那些物理量、如何安排实验步骤、如何处理数据等。

实验原理的确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给出的条件,回顾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寻找能够迁移应用的实验原理,或者回顾物理原理,寻找有关的物理规律,设法创设相关的物理情景,并根据已掌握的基本仪器核对是否能够测出必须测定的物理量。

因此,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物理原理是解答设计型实验题的基础。

点拨解疑【例题1】有一个同学用如下方法测定动摩擦因数:用同种材料做成如图1所使得AB 、BD 平面,其中AB 为一斜面,其高为h 、长为L 1,BD 是一足够长的水平面,两面在B 点以小弧形光滑连接。

现让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点后顺利进入水平面,最后滑到C 点而停止,并测出BC =L 2,小物块与两个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以上数据可以求出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点拨解疑】该题为设计型实验,但由于给出了实验装置、器材和实验情景,因此对实验原理已有了很多提示。

回顾力学分组实验,没有相关的可以迁移的原理。

因此要用物理原理分析题给的实验情景。

设斜面的倾角为θ,根据动能定理,在全过程中mgh –μmgcos θ·L 1 -μmgL 2=0,题中未给出斜面倾角θ,寻找别的关系,有 2211cos h L L -=θ 解得2221L h L h+-=μ图 1【例题2】(2001年高考理综卷)实验室中现有器材如实物图2所示,有:电池E,电动势约10V,内阻约1Ω;电流表A1,量程约10A,内阻r1约为0.2Ω;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5Ω;电流表A3,量程250mA,内阻r3约5Ω;电阻箱R1,最大阻值999.9Ω,最小阻值改变量为0.1Ω;滑线变阻器R2,最大值100Ω;开关S;导线若干。

要求用图3所示的电路测量图中电流表A的内阻。

(1)在所给的三个电流表中,那几个可以用此电路精确测出其内阻?答:。

(2)在可测的电流表中任选一个作为测量对象,在实物图上连成测量电路。

(3)你要读出的物理量是。

用这些物理量表示待测内阻的计算公式是。

【点拨解疑】该题要求根据电路图设想出实验原理。

属于有一定提示的设计型实验。

与我们学过的伏安法测电阻相比较,这里被测电阻是电流表的内阻,它能显示出通过自身的电流,因此只要知道其上的电压就行,但没有电压表,却有另一只电流表。

根据电路图可以看出,如果图中表A是被测表,则其上电压就是电阻箱上电压,利用两只电流表的读数差和电阻箱上显示的阻值可以求出该电压,这样就可以求出电流表的电阻。

(1)电流表A1不能精确测出其内阻,因这时图中的电流表Aˊ应为A2、A3中的一只,这使得电流表A1中的电流不能超过300mA,其指针的偏转极其微小,误差很大。

而A2、A3可用此电路精确测出其内阻。

(2)若测r3,实物连线如图4所示。

(3)根据前面的分析,要读出的物理量是A、Aˊ两电流表的示数I、Iˊ和电阻箱的阻值R 1,待测内阻的计算公式是1R II I R A -'= 评注:该题是分组实验原理迁移型的实验题,是高考实验题中常出现的一种。

因此在做设计型实验题时,首先应回顾分组实验的实验原理,看看是否有迁移的可能。

该题实际上是用比较法测电阻,比较待测电流表和电阻箱上的电流,从而比较出待测电流表的电阻。

【例题3】(1999年高考上海卷)现有一阻值为10.0Ω的定值电阻、一个开关、若干根导线和一个电压表,该电压表表面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要求设计一个能测定某电源内阻的实验方案(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动势,电源内阻约为几欧)要求:(1)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r = 。

【点拨解疑】在分组实验中有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我们从该实验知道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至少应使电源连接不同负载两次,然后利用全电路欧姆定律求解。

但现在只有一个定值电阻可用作负载;另外,应由电流表和电压表两个表,但现在只有一只电压表,而且是没有刻度值的;不过考虑到电压表电阻很大,而且题目只要求测出电源的内阻,应该有变通的办法。

(1)我们可以把断路也作为一种负载状态,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

S 断开时,因电压表内阻远大于电源内阻,可认为是断路状态,S 闭合时,又是一种负载状态。

(2)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②在开关S 断开状态下读出电压表指针所在处的分度格数n 1.③闭合开关S ,读出电压表指针所在处的分度格数n 2.(3)设电压表每一小分度表示的电压为U 0。

S 断开时,有 E=n 1U 0S 闭合时,有r RU n U n E 0002+= 解以上两式,得R n n n r 221-= 【例题4】(2000高考上海卷)如图6所示为一实验小车中利用光电脉冲测量车速和行程的装置示意图。

A 为光源,B 为光电接收器,A 、B 均固定在车身上,C为小车的车轮,图5D 为与C 同轴相连的齿轮。

车轮转动时,A 发出的光束通过旋转齿轮上齿的间隙后变成脉冲光信号,被B 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由电子电路记录和显示。

若实验显示单位时间内脉冲数为n ,累计脉冲数为N ,则要测出小车的速度和行程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和数据是 ,小车速度的表达式为v = ;行程的表达式为s = 。

【点拨解疑】 这是一道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实验题,显然无法通过迁移课本实验中的方法来解决。

但是题目给出了装置图,该图及题文中的相关说明给我们一定提示,光束原来是连续的,是转动的齿轮使光束变为脉冲,因此脉冲情况必定与齿轮(或车轮)的转动有关,也就与速度和行程有关。

根据速度的意义和车正常行驶的情况,应有v=2πR f ,其中R 为车轮的半径,f 为单位时间内车轮转过的圈数;若车轮的齿数为P ,则转一圈应有P 个脉冲被B 接收到,因此有P n f =,代入上式,有PRn v π2=。

同样,根据行程的意义,应有Rf s π2=,其中f 为整个行程中车轮转过的圈数;而P N f =,所以PRN s π2=。

可见,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和数据是车轮的半径R 和齿轮齿数P ,速度和行程的表达式如上面两式所示。

针对训练1.(1999全国)图7为测量电阻的电路,R x 为待测电阻,R 的阻值己知,R ˊ为保护电阻,阻值未知。

电源E 的电动势未知,K 1、K 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

A 为电流表,其内阻不计。

图7(1)按图(a )所示的电路,在图(b )的实物图上连线。

(2)测量R x 的步骤为:将K 2向d 闭合,K 1向__________闭合,记下电流表读数I 1,再将K 2向c 闭合, K 1________向闭合,记电流表读数I 2。

计算R x 的公式是R x =__________图62.(2002年高考上海卷)已知一个区域的地下埋有一根与地表面平行的直线电缆,电缆中通有变化的电流,在其周围有变化的磁场,因此可以通过在地面上测量闭合试探小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来确定电缆的确切位置、走向和深度。

当线圈平面平行地面测量时,在地面上a、c两处测得试探线圈中的电动势为零,b、d两处的电动势不为零,当线圈平面与地面成45°夹角时,在b、d两处测得试探线圈中的电动势为零。

经过测量发现:a、b、c、d恰好位于边长为1m的正方形的四个顶角上,如图8所示,据此可以判断地下电缆在两点连线的正下方,离地表面的深度为 m。

3.如图9所示,将轻弹簧放在凹形轨道上,一端与轨道的相应端固定,轨道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上,桌边悬一重锤。

利用该装置可以找出弹簧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之间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那些器材?答:。

(2)如果在实验中,得到弹簧压缩量x和小球离开桌面后的水平位移s的一些数据如下表,则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4.(2000年全国高考卷)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出多组数据。

(1)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参考答案: 1.1.(1)如下图所示 (2)a ,b ,I 2R / I 1,2.a 、c 0.713.(1)白纸、复写纸、刻度尺 (2)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4.(1)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图中任一个均可 (2)2121r I I r,I 1、I 2分别表示通过电流表A 1和A 2的电流,r 1、 r 2分别是它们的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