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婚姻状况的衡量和统计
我国婚姻状况的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5 年 5 月 20 日我国婚姻状况的多元统计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号*****关键词: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图表分析一、选题背景婚姻统计是社会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分析人们所处的不同婚姻状况, 了解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婚姻和生育状况、死亡率的关系, 婚姻和社会犯罪的关系等等, 对确定各项社会政策,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特别是对贯彻婚姻法, 巩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 都有近要的参考价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2]在改革开放之前,受传统“家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人口的婚姻家庭观念很强。
而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传统中国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社会变迁和市场转型成为形塑家庭生活和婚姻观念的重要力量,人们的观念日益由保守趋向开放,各种网络社交媒介的兴起和流行使家庭的情感慰藉及性规范作用渐趋弱化。
与家庭功能变迁相伴而生的是婚姻状况呈现愈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未婚人数不断增加、丁克家族的出现和普遍、城市大龄“剩男”“剩女”结婚难的困境、由婚外情导致的中年婚姻危机、由于财产关系等原因而日益受到关注的老年人再婚问题等等。
婚姻关系的变迁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大陆婚姻状况总体趋势的变迁进行研究,其主要内容在于考察一段时期内登记结婚对数、离婚率、未婚、已婚人口比例变化等基本信息,并结合性别、文化程度、地域/城乡等人口学变量考查变迁背后的结构性特征;也有学者在思想意识层面对婚姻变迁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其中包括缔结婚姻基础的变化、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使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改变以及人们对婚姻质量的强调和期望值的提高等。
世界各国结婚率与离婚率
世界各国结婚率与离婚率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婚姻状况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
结婚率和离婚率作为衡量婚姻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世界各国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先来看结婚率。
在一些传统观念较强、宗教影响较深的国家,结婚率相对较高。
比如在某些中东和北非国家,早婚和家族包办婚姻的现象仍然较为常见,结婚被视为人生必经的重要阶段,因此结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结婚率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以欧洲为例,许多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自由,选择晚婚甚至不婚。
他们更愿意在事业稳定、经济独立之后再考虑婚姻。
同时,社会观念的变化也使得人们对于婚姻的期待和定义发生了改变,不再将其视为唯一的生活方式。
再说说亚洲国家,日本是一个结婚率逐渐下降的典型例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成本,导致他们无暇顾及婚姻。
此外,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得她们在婚姻选择上更加谨慎和自主,不再仅仅因为传统观念而结婚。
接着看离婚率。
美国的离婚率一直以来都相对较高。
这与美国社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相对宽松的离婚法律有一定关系。
当夫妻双方在婚姻中感到不幸福或无法满足彼此的需求时,更容易选择离婚。
相比之下,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等,虽然离婚率也不低,但相对较为稳定。
这可能得益于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对家庭的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婚姻中的矛盾和压力。
在亚洲,韩国的离婚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巨大变化,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也使她们在面对不幸福的婚姻时有了更多选择离婚的勇气。
而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离婚率也有所上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增加以及社交方式的多样化,都对婚姻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影响世界各国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因素有哪些呢?经济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不稳定、就业压力大、房价高企等都会让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人口社会讲义 第八讲
中国的家庭户规模1930-1940年为5.6人,1947 年的每户为5.35人,到1953年下降为4.3人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平均家庭户规模变化趋势 以1973年为界大致分为两段
(参见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
家庭户的变迁
自1953年以来,中国的平均家庭户规模变化趋 势以1973年为界大致分为两段:
广义的婚姻(Nuptiality)概念:
既包括未婚、已婚有配偶、分居、离婚、丧偶等婚姻 状态也包括结婚(初婚与再婚)、离婚、丧偶等人口婚 姻事件。
人口学研究中的婚姻含义是广泛的,未婚、结 婚、离婚、丧偶等都属于婚姻范畴。在人口学中 婚姻是作为一种人口特征来对待的。
婚姻事件
婚姻事件的定义
婚姻事件是从一种婚姻状态转向另一种婚姻状态时 的标志性事件,结婚、离婚、丧偶、未婚等现象的 发生成为婚姻事件,各自的具体定义如下:
平均初婚年龄
指标定义
粗(初婚)结婚率=(初婚)结婚事件数/ 年平均人口数 ×1000 一般(初婚)结婚率=(初婚)结婚事件数/年平均15岁 以上人口数×1000 分性别-年龄(初婚)结婚率= 某一性别-年龄人口中 的(初婚)结婚事件数/该性别-年龄的年平均人口数 ×1000
婚姻的基本测度指标
为什么要关注婚姻和家庭
在许多经济和社会行为中,婚姻和家庭是 共同发挥作用的。例如市场会受到结婚与 离婚趋势的影响,还会受到家庭规模与构 成的影响。
婚著, 农村社会学, 2001: 160-163。
婚姻是指男女两性依照一定的风俗、伦理和法律的规 范建立起来的夫妻关系。
前一段大致处于上升趋势,1964年为4.47人, 1973年上升至平均每户4.78人(参见查瑞传、曾毅、郭志刚:
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报告导读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清洗,进行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本报告覆盖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未婚人员总数量,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女性未婚人员数量,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 (1)第二节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一、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三、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四、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一、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1)一、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11四、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15)一、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15)三、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占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 (15)四、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同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19)一、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9)二、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9)三、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19)四、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0)五、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0)六、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1)七、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1)八、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2)第七节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23)一、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23)二、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23)三、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23)四、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4)五、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4)六、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5)七、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5)八、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6)第八节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27)一、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27)二、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27)三、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占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27)四、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8)五、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8)六、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9)七、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9)八、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同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30)第九节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31)一、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1)二、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1)三、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占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1)四、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32)五、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32)六、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33)七、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33)八、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同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34 第十节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35)一、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5)二、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5)三、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占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5)四、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36)五、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36)六、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37)七、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37)八、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同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38 第十一节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39)一、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9)二、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39)三、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占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39)四、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0)五、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0)六、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1)七、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1)八、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同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42)第十二节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43)一、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43)二、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43)三、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43)四、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4)五、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4)六、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5)七、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5)八、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46)第十三节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47)一、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47)二、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47)三、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47)四、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8)五、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8)六、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9)七、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9)八、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50)第十四节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51)一、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51)二、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51)三、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占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 (51)四、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2)五、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2)六、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3)七、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3)八、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同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54)第十五节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55)一、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55)二、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55)三、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55)四、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6)五、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6)六、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7)七、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7)八、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58)第十六节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59)一、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59)二、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59)三、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59)四、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60)五、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60)六、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61)七、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61)八、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2)图表目录表1: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浙江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浙江省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占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同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表33:浙江省未婚人员总数量同全国未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0)表38: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1)表40: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浙江省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22 表42: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4: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23)表45: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4)表46: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5)表48: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浙江省女性未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未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表50: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27)表51: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27)表52: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占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27)表53: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8)表54: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表55: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9)表56: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表57:浙江省有配偶人员总数量同全国有配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0)表58: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1)表59: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1)表60: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占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31)表61: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32)表62: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2)表63: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33)表64: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3)表65:浙江省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同全国有配偶男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4)表66: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5)表67: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5)表68: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占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35)表69: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36)表70: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6)表71: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37)表72: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7)表73:浙江省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同全国有配偶女性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38)表74: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9)表75: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9)表76: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占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9)表77: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0)表78: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0)表79: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1)表80: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1)表81:浙江省离婚人员总数量同全国离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2)表82: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43)表83: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43)表84: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43)表85: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4)表86: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4)表87: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5)表88: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5)表89:浙江省男性离婚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6)表90: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47)表91: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47)表92: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47)表93: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8)表94: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8)表95: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9)表96: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9)表97:浙江省女性离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离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0)表98: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51)表99: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51)表100: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占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51)表101: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2)表102: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2)表103: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3)表104: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3)表105:浙江省丧偶人员总数量同全国丧偶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54)表106: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55)表107: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55)表108: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占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55)表109: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6)表110: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6)表111: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7)表112: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7)表113:浙江省男性丧偶人员数量同全国男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8)表114: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59)表115: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59)表116: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占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59)表117: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60)表118: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60)表119: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61)表120: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61)表121:浙江省女性丧偶人员数量同全国女性丧偶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62)第一节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浙江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注:1. 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2. 本报告是依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得出。
人口婚姻与家庭状况分析(人口普查分析研究)ppt课件
女
33.00 17.60
27.27 32.69 28.43 16.16 50.66 32.13
26.34 28.09 27.65 21.11 42.98 32.67
28.10 40.50 29.20 10.80 59.30 31.00
离婚人口状况分析
表6 2000年广东省15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口的离婚状况比较 单位:% 年份 1982年 1987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城市 镇 乡村 合计 0.53 0.45 0.44 0.45 0.53 0.68 0.37 0.47 男 0.84 0.74 0.67 0.64 0.66 0.62 0.44 0.79 女 0.20 0.17 0.20 0.27 0.41 0.73 0.31 0.15
• 粗初(结)婚率 • 一般初(结)婚率 • 年龄别初(结)婚率
– 分性别分年龄别初(结)婚 率
• 粗离婚里率 • 一般离婚率 • 分年龄别离婚率
– 分性别分年龄别离婚率
• 总和结婚率
– 总和初婚率
• 婚次别结婚率 • 标准化的结婚率
• 总和离婚率 • 标准化的离婚率 • 已婚者离婚率:在婚比 例 • 再婚率 • 离婚结婚比 • 不婚率
人口婚姻与家庭状况分析(人口 普查分析研究)
主要内容
• 分析意义:
–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 单位,研究婚姻、家庭状况及其变化,对于揭 示人口再生产过程的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主要内容
– 人口婚姻状况分析 – 人口家庭状况分析 – 婚姻与家庭分析的社会经济意义
全省
2000年不同地区
离婚人口状况分析
表7 2000年东省15岁及以上不同性别、年龄段人口的离婚状况比较 单位:%
人口结婚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的结婚率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的结婚率状况,本报告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结婚率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民政部以及各省市统计局等官方机构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婚姻登记数据等。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转换:将部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如将年龄、学历等分类变量转换为数值变量。
(3)数据汇总:对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各年龄段、学历、地区等分组数据的结婚率。
三、结婚率现状分析1. 婚姻登记数量近年来,我国婚姻登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数量为947.1万对,较2018年下降6.5%。
这一趋势在2019年尤为明显,下降幅度达到6.6%。
2. 婚龄结构从婚龄结构来看,我国结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年龄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20-30岁年龄段结婚人数占总结婚人数的58.7%。
这一年龄段结婚人数的占比逐年上升,说明晚婚现象日益普遍。
3. 婚姻登记地区分布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婚姻登记数量呈现东多西少、城乡差异明显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婚姻登记数量较多,而西部地区婚姻登记数量较少。
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结婚率普遍低于城市地区。
4. 婚姻登记性别比例从性别比例来看,我国婚姻登记性别比例失衡现象仍然存在。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性别比为102.6,即每100名女性对应102.6名男性。
这一比例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四、结婚率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结婚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活成本的上升。
婚姻情况报告
一、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稳定与和谐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婚姻家庭状况,本报告从婚姻登记数据、婚姻质量、婚姻家庭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参考。
二、婚姻登记数据1. 婚姻登记数量近年来,我国婚姻登记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947.1万对,较2018年增长5.1%。
其中,城镇地区结婚登记人数为630.6万对,占比66.6%;农村地区结婚登记人数为316.5万对,占比33.4%。
2. 婚龄分布从婚龄分布来看,我国结婚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25-29岁年龄段结婚人数最多,占比达到40.6%。
其次是30-34岁年龄段,占比为21.7%。
三、婚姻质量1. 婚姻满意度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婚人群婚姻满意度较高。
其中,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0.2%和60.4%,不满意的比例仅为9.4%。
2. 婚姻稳定性我国婚姻稳定性较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离婚登记人数为446.1万对,较2018年增长7.6%。
其中,城镇地区离婚登记人数为282.3万对,占比63.5%;农村地区离婚登记人数为163.8万对,占比36.5%。
四、婚姻家庭观念1. 婚姻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婚姻观念逐渐转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婚姻质量,追求精神层面的契合。
同时,婚恋观念趋于理性,恋爱、婚姻观念逐渐从“门当户对”转向“情投意合”。
2. 家庭观念家庭观念方面,我国传统家庭观念仍然占据主流。
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关爱子女等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年轻一代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家庭与个人关系逐渐平衡。
五、结论总体来看,我国婚姻家庭状况良好,婚姻登记数量稳定增长,婚姻质量较高,婚姻家庭观念逐渐转变。
然而,仍存在一定比例的离婚现象,以及婚恋观念、家庭观念等方面的矛盾。
中国离婚率计算方法
中国离婚率计算方法中国离婚率指的是每年离婚人数占当年结婚人数的比率,是衡量婚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离婚率的方法一般包括四个步骤:1、收集数据;2、计算结婚率和离婚率;3、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4、探讨和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第一步,收集数据。
离婚率的计算要依赖于可靠的数据来源,一般来自于政府统计局、婚姻登记处、法院等机构。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婚姻登记人数、离婚人数、离婚原因、离婚所在地区、年龄、性别等信息。
第二步,计算结婚率和离婚率。
结婚率指的是每年结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率,离婚率指的是每年离婚人数占当年结婚人数的比率。
计算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公式如下:结婚率=每年结婚人数÷总人口×1000‰离婚率=每年离婚人数÷当年结婚人数×100%以2019年为例,全国婚姻登记处共计办理结婚登记报告734.97万例,离婚登记报告301.96万例,那么结婚率为5.26‰,离婚率为41.08%。
其中,离婚率是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的,结婚率则是按照总人口计算的。
第三步,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离婚率和结婚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社会婚姻状况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例如,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有所上升,结婚率则出现下降趋势,一方面可能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个人对婚姻的态度和认知的变化。
第四步,探讨和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离婚率的上升和结婚率的下降离不开社会经济、文化、习惯等因素,例如经济不稳定、现代化进程加速、婚姻观念改变、女性地位提升等。
通过进一步分析影响离婚率和结婚率的因素,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总之,计算离婚率的方法需要收集可靠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结婚率和离婚率,比较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婚姻状况的变化和趋势,为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方向。
在未来,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离婚率和结婚率的计算方法也会继续发展和完善。
南京市人口的婚姻与家庭结构
南京市人口的婚姻与家庭变迁研究婚姻是社会成员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不断变化,对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和家庭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同时,婚姻和家庭的这种深刻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婚姻与家庭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南京市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为我们深入分析南京人口的婚姻与家庭状况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资料。
一、婚姻状况(一)2005年南京市婚姻状况的一般特点一是结婚相对较早。
南京绝大多数男女人口分别选择在30岁和25岁之前结婚,30岁以后结婚的男性和25岁以后结婚的女性人口比例很低。
例如,2005年30-34岁年龄组男性未婚比例仅为8.67%,同期25-29年龄组女性未婚比例为17.98%(见表1)。
西欧等发达国家男女初婚年龄分别在30岁与28岁左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南京人口的结婚年龄普遍较早。
二是已婚有配偶比例高。
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南京15岁及以上男女已婚有配偶的比例分别为72.97%和74.80%。
其中,男性人口在35-39岁年龄组与女性人口在30-34岁年龄组的已婚有配偶比例分别高达93.11%和95.35%。
资料来源: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三是终身不结婚的人数相对较少。
国际上一般把到50岁时仍未结婚的人视为终身不婚。
终身不结婚的行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相违背,因而大多数人到了被认为该结婚的年龄,只要条件允许,能够找到生活中的另一半时,一般都会选择结婚。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南京的终身不婚者比例很低。
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50-54岁年龄组男性未婚比例为3.60%,而女性未婚比例更是低至0.33%。
四是离婚比例低,婚姻关系相对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广泛变迁,人们的婚育观念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从婚姻家庭观念来看,一个明显的表现在于:离婚人数与离婚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婚姻登记数据分析
婚姻登记数据分析婚姻登记数据是反映社会婚姻状况和人口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婚姻登记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婚姻现象的规律性,并对未来的婚姻趋势进行预测和研究。
本文将利用近几年的婚姻登记数据,对婚姻登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以期为社会婚姻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婚龄分布婚龄是指新婚夫妇在结婚时的年龄差异。
通过对婚姻登记数据中的婚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结婚时的倾向和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近几年结婚的人群中,20-30岁年龄段的人占比最高,约为XX%。
而30岁以上的人群逐年增加,表明晚婚现象逐渐增多。
对于婚龄分布的分析,可以为社会对于婚姻年龄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变化。
二、结婚人数变化结婚人数的变化是衡量婚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婚姻登记数据显示,近几年结婚人数逐年下降。
其中,20XX年结婚人数较前一年下降X%,而20XX年相对于20XX年的下降幅度更大,达到了XX%。
结婚人数的下降可能与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应对结婚人数下降的趋势,社会可以加大对于婚姻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开展更多的活动,鼓励人们结婚。
三、婚姻类型分析根据婚姻登记数据进行婚姻类型的分析,可以了解社会婚姻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传统婚姻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占比约为XX%。
而同性婚姻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婚姻类型的多样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占比约为X%。
此外,更多的人也开始选择民事婚姻或非婚伴侣关系,这些新兴的婚姻类型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通过婚姻类型的分析,可以为社会对于婚姻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四、离婚率分析离婚率是衡量婚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婚姻登记数据的分析,近几年的离婚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其中,20XX年离婚率相较于前一年增长了X个百分点,而20XX年相对于20XX年的增长幅度更高,达到了XX个百分点。
离婚率的上升可能与社会变革、个人意识觉醒、对婚姻制度的认知等因素有关。
单身人口统计标准
单身人口统计标准一、性别和年龄单身人口的统计通常以性别和年龄作为基本分类标准。
根据性别和年龄,单身人口可分为男性单身人口和女性单身人口,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单身人口。
二、婚姻状况婚姻状况是单身人口统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婚姻状况,单身人口可分为未婚人口、离婚人口和丧偶人口。
未婚人口是指从未结过婚的人口,离婚人口是指曾经结过婚但目前处于离婚状态的人口,丧偶人口是指配偶已经去世的人口。
三、城乡分布城乡分布是单身人口统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城乡分布,单身人口可分为城市单身人口和农村单身人口。
城市单身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农村单身人口是指居住在农村中的人口。
四、教育程度教育程度是单身人口统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教育程度,单身人口可分为不同学历的单身人口。
例如,根据受教育程度,单身人口可分为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专毕业、本科毕业及以上的单身人口。
五、职业状况职业状况是单身人口统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职业状况,单身人口可分为不同职业的单身人口。
例如,根据职业类型,单身人口可分为工人、农民、白领、企业家、自由职业者等职业的单身人口。
六、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单身人口统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收入水平,单身人口可分为不同收入水平的单身人口。
例如,根据个人年收入水平,单身人口可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等不同层次的单身人口。
七、家庭规模家庭规模是单身人口统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家庭规模,单身人口可分为不同家庭规模的单身人口。
例如,根据家庭成员人数,单身人口可分为单人户、双人户和多人户等不同家庭规模的单身人口。
婚姻状态 国家数据标准
婚姻状态国家数据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婚姻状态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和婚姻状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建立国家数据标准来统计和分析婚姻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婚姻状态包括已婚、未婚、离婚、丧偶等各种情况,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婚姻状况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通过统计和分析婚姻状态的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也可以为婚姻服务行业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其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
在制定国家数据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采集的方式和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统计资料、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二是数据的分类和分析方式,需要考虑各种婚姻状态的定义和区分,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特点和差异;三是数据管理和保护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在建立国家数据标准时还要考虑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法律体系都有所不同,对婚姻状态的认知和处理也会有所差异。
在建立国家数据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数据的综合性和客观性。
建立国家数据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和民众的状态,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促进婚姻服务行业的发展和规范。
希望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推动婚姻状态数据标准化的进程,为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示例:婚姻状态是一个人在法律上或社会上的婚姻关系状况的表述,通常涵盖未婚、已婚、离异、丧偶等几种基本情况。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婚姻状态的数据标准可能有所不同,这些标准往往反映了当地社会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特点。
在中国,婚姻状态通常包括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四种基本情况。
未婚指的是从未结过婚的人,已婚是指有法定婚姻关系的人,离异是指离婚的人,丧偶是指配偶去世的人。
这种简单清晰的分类方式,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人口统计学题库一、填空1、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方面: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人口发展趋势。
2、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
3、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名称、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
4、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人口静态指标和人口动态指标。
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6、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指标族。
7、人口数具有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人口范畴等基本特点。
8、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有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两种表现形式。
9、平均人口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的平均规模,是人口研究中最基础的指标之一。
1、按统计分析的目的不同,描述人口性别构成关系的基本指标有两种,即性比重和性别比1、在我国计算年龄的口径基本上有周岁年龄、确切年龄和虚岁年种1、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指标有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年龄众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和老化指数1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体中的比重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个指标把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非在业人口1、根据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种1、死亡人数常以大写英文字表示。
在统计死亡人数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即可根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分别予以统计、死亡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7.18、在死亡分析中常同时使用两类指标,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前者说明死亡的规模,后者说明死亡的速度和趋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19、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离婚率怎么计算
离婚率怎么计算离婚率是指离婚数与结婚数之比,用来衡量社会中婚姻状况的指标。
离婚率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而有所差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离婚率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粗离婚率的计算。
粗离婚率是指以全体人口为基数,计算离婚数与全体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粗离婚率 = (离婚数 ÷全体人口) × 100%。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整体衡量婚姻状况的情况,但没有考虑到结婚人口的变化。
第二种方法是结婚人口离婚率的计算。
结婚人口离婚率是指以结婚人口为基数,计算离婚数与结婚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结婚人口离婚率 = (离婚数 ÷结婚人口) × 100%。
这种计算方法更能反映出婚姻的稳定性,因为它以结婚人口作为基数,考虑到了结婚人口的变化。
第三种方法是年度离婚率的计算。
年度离婚率是指以每年为单位,计算离婚数与结婚数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年度离婚率 = (离婚数 ÷结婚数) × 100%。
这种计算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每年的婚姻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用来对比过去几年的离婚率变化趋势。
在实际的离婚率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因素,比如人口结构、社会文化背景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离婚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计算离婚率时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
除了离婚率的计算方法,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分析离婚率的问题。
比如,可以从地域、年龄、教育程度等维度来划分离婚率,以更全面地了解婚姻状况。
同时,还可以比较离婚率与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的关系,以了解离婚率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之,离婚率的计算是衡量婚姻状况的重要指标,而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离婚率的情况。
在进行离婚率的计算和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便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关于家庭婚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婚姻状况的调查报告引言:家庭与婚姻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的幸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家庭婚姻状况的基本情况、变化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一、家庭婚姻状况的基本情况1.结婚年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在25岁至35岁之间结婚,平均结婚年龄为30岁。
2.结婚方式:调查显示,相亲仍是目前最常见的结婚方式,其次是通过朋友介绍和社交媒体认识的结婚方式。
3.婚姻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受访者是已婚人士,占比超过80%。
离异人数占比为15%,丧偶人数占比为5%。
二、家庭婚姻状况的变化趋势1.结婚率下降: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结婚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地区的结婚率更为明显。
尚未结婚的人们表达了对婚姻的担忧和犹豫。
2.延迟结婚年龄:调查还显示,结婚年龄在逐渐延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先事业后婚姻。
这一趋势可能与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经济压力的增加有关。
3.离婚率上升:调查结果还显示,离婚率有所上升,特别是在大城市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突出。
婚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三、家庭婚姻状况的展望1.观念变迁:家庭婚姻观念的变迁是婚姻状况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婚姻不再是一种必须的社会责任,而是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的方式之一2.婚姻法制:婚姻法制的完善和配套措施的落实对于维护家庭婚姻稳定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离婚制度和婚姻登记制度,加强对婚姻的法律保护,将有助于促进家庭婚姻的健康发展。
3.婚姻教育:加强婚姻教育的普及和实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婚姻、家庭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并提高婚姻中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家庭婚姻状况的基本情况、变化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家庭与婚姻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积极关注并采取措施,创造良好的家庭婚姻环境,促进家庭婚姻的健康发展。
婚姻状态 国家数据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婚姻状态国家数据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概述婚姻状态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对于了解和研究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家庭关系、社会动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婚姻状态的定义和分类在国家数据收集和标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婚姻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统一的数据标准来准确描述和分析婚姻状态的变化和趋势。
本文将首先对婚姻状态的定义和分类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传统的婚姻形式和现代的非传统婚姻形式,如同居、单身、离异、丧偶等。
然后将重点讨论国家数据收集和标准化中的挑战和难点,包括统一的调查方法、数据可靠性、隐私保护等问题。
在结论部分,本文将探讨婚姻状态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人口结构、家庭关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将阐述国家数据标准的重要性,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来收集和分析婚姻状态的数据,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为政府制定政策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婚姻状态在国家数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也可以为国家和地区制定和优化婚姻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婚姻制度的健康发展和家庭的幸福稳定。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信息:在文章结构部分,将会详细介绍本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本文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作为整体的框架。
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对本文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定位。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婚姻状态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国家数据收集和标准化。
在婚姻状态的定义和分类部分,将讨论婚姻状态的含义、不同类型的婚姻状态以及婚姻状态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在国家数据收集和标准化部分,将探讨国家在数据收集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婚姻状态进行标准化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观点和主要发现,强调婚姻状态对社会的影响,并强调国家数据标准的重要性。
我国老年人口婚姻状况分析——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状 况主要 包 括 四种类 型 : 未婚 、 有配偶 、 离婚 、 丧偶 。对 我 国老 年人 口婚 姻状 况 的分 析 , 本 文 将 从 整 体 上对 老
年 人婚 姻状 况进 行把 握 , 在 此基 础 上 进 一 步 了解 我 国 老年人 口在 不 同婚 姻 状 况 上 的分 性 别 、 分 年龄、 分 城 乡、 分 身体 状 况 、 分 主要 生 活 来 源 5个 方 面 的特 点 与
一
、
引 言
要性。
截 至 第六 次人 口普 查 我 国 6 0岁及 以上 老 年 人 口 总量达 到 1 . 7 8亿 , 占全 国 总 人 口的 1 3 . 3 2 %, 同2 0 0 0
以往 学者对 老 年人婚 姻状 况 的关 注主要 集 中在丧
偶 老年 人 身上 , 分 析 了丧偶 事 件对 老年 人心 理状 况 、 死
婚姻 状况 进行 整体 研 究 , 才 能 更 好 把握 不 同婚 姻 特 征
老 年人 的不 同特点 , 从 而为 我 国针对 性 了解老 年 问题 、 配偶 的 老
年人 在 身体 状况 较差 时 , 往 往 能 够 得 到 来 自配 偶 的 照
所在 。
亡风险以及不同性别老年人等方面所产生的影 响( 狄
文倩 等 , 2 0 0 9 ; 焦开 山, 2 0 1 0 ; 王莉 莉 , 2 0 1 1 ) , 而 老 年人 丧偶再 婚 现象 则是 其 关注 的热 点 ( 郑真 真 , 2 0 0 1 ; 姜 向 群, 2 0 0 4 ; 杜 鹏等 , 2 0 0 4 ; 王俊 宁等 , 2 0 0 5 ) 。同时也 有 少 数学 者对 老年人 婚 姻 状 况进 行 了地 域性 的研 究 ( 杨 宗
人口生育监测统计数据为人口调控提供支撑
人口生育监测统计数据为人口调控提供支撑统计数据为人口调控提供支撑在2023年,人口问题成为全球各国都面临的共同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压力和资源储备的不平衡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
因此,各国政府面临的任务就是寻找方法来控制人口数量,实现人口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人口生育监测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人口生育监测是指对社会中小孩出生数量、性别分布和婚姻状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监测的一种方法,这些统计数据可以为实施人口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人口数据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人口出生数据是衡量一个国家人口数量的标志。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人口出生的总数,性别比例以及出生率等重要指标。
在人口控制方面,这些数据可以为政府制定针对性计划,例如调整幼儿园教育、产假长度、纾解老龄压力等。
此外,这些数据也能够为医疗人员制定补充维生素剂等预防措施,以提高婴儿出生的健康水平。
人口性别比例统计数据是另一个重要的人口控制指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掌握了选择胎儿性别的技术。
越来越多的父母不想要女孩,他们希望生下男孩。
然而,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在采取这种选择男孩而不是女孩的行为模式,那么全球的性别比例将会失衡。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它将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例如社会上的性暴力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性别比例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以避免人口发展不平衡。
婚姻状况是另一个可以帮助政府进行人口控制的重要指标。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也是一种生育和培养后代的方式。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分析婚姻状况来制定计划,以保持人口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更广泛的性教育,提高年轻人的性别平权意识,给予他们选择婚姻对象的自由和权利,这些都是保持健康的人口发展的必要步骤。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计划,以实现人口的平衡。
这些计划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儿童的生存和健康水平,提高婴儿出生的性别比例平衡,增加家庭贡献和国家经济效益,保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等等。
我国不同婚姻状况人口性别比初探
作者: 李荣时
作者机构: 民政部
出版物刊名: 人口与经济
页码: 45-49页
主题词: 总人口性别比;偶人;婚姻状况;抽样调查;男性人口;人口普查;人口变动;女性人口;文化程度;人口调查
摘要: <正> 性别比是重要的人口统计指标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统计事业的发展,资料愈益丰富,对总人口性别比、婴幼儿性别比,出生性别比等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
但是,对死亡人口性别比、民族人口性别比、行业、职业人口性别比以及各种婚姻状况人口性别比的研究却不多见。
过去,我们苦于无这方面的资料,1982年人口普查第一次调查和汇总了这些项目,取得了较为系统、可靠的资料,为我们进行这些研究创造了条件。
本文拟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和1984、1985、198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及1987年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残疾人调查的有关资料,对不同婚姻状况人口性别比(以下简称婚姻别性别比)做一些初步的计算和对比,以期发现线索,探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
93.0
平均初婚年龄
平均初婚年龄
(各初婚年龄年下内限初值婚 相人应数年龄初婚人数)
年龄组距 2
或
X
m
(
X
m
•W
x
/
W
)
x
1 2
d
式中:X m 为初婚年龄下限值;W x 为x岁之初婚人数;d为年龄组距。
平均初婚年龄 Singulate Mean Age at Marriage
离婚
总离婚率 已婚人口离婚率 一般离婚率 离婚率的计算是离婚人数还是离婚次数 离婚人数和协议理论人数 男性离婚人口和女性离婚人口
离婚率
总离婚率
年年内平离均婚人人数数1000‰,或d
u p
1000‰
一般离婚率
年内年15内岁离以婚上对人数口数1000‰,或Gd
数
GMR 一般结婚率,一般初婚率
一般结婚率=该年中结婚总数/15岁以上人口数 违法法律,还是违反人权?
对15岁以上,如果婚姻法规定20岁为法律规定的 年龄,计算初婚就应该统一为20岁以上。换言之, 如果女性15岁达到性成熟,有进行性行为的权力, 那么婚姻法中的结婚年龄就应该改为15岁。现在 不少地方性政策规定的晚婚年龄本质上是违反婚 姻法的
2.6
82.9
3.0
85.0
3.3
90.9
3.4
98.1
4.4
105.5
4.7
113.2
5.1
119.8
5.0
119.0
5.4
120.2
6.5
121.3
7.9
125.0
离婚率
(‰) 0.9 0.9 1.1 1.2 1.3 1.4 1.4 1.5 1.5 1.6 1.8 1.9 1.9 1.9 1.9 1.9 2.0
婚后年龄别生育率,婚后年龄比未生育比重
- DINK (Dounble Income and No Kids)
increase of sterile rate in family decrease of year-specific fertility rate after marriage increase of abortion rate voluntary sterile rate in marriage involuntary sterile rate in marriage
人口婚姻状况的衡量和统计
婚姻状态
未婚 结婚 丧偶(widowed, but not remarried) 离婚 (divorced, but not revmarried) 再婚
粗初婚率和粗结婚率
粗初婚率=该年中初婚总数/年中人口数 粗结婚率CMR=该年中结婚总数/年中人口
Sheng Nan phenomena - squeeze in the marriage market and increase of marriage cost; - unbalance of sex ratio
Reasons of Unmarried
Source: ( Nong, 2008 )
一般初婚率
以什么为分母?
年龄别妇女初婚率
我们曾经学过妇女初婚模型(Coale and McNeil, 1972) 公式为g(x)=(0.1946 c/k)exp{(-0.174/k)(x-x06.06k)-exp[(-0.288/k)*(x-x0-6.06k)]}
可见,影响初婚有几个因素,g(x)=f(a0, k, c) a0为初婚发生年龄 k 结婚速度(是研究婚姻分析的重要概念,类
Pu 50
P 50
1000‰
丧偶率
丧偶率(男性丧偶率等于女性死亡生命表 ,男性女性丧偶率等于男性死亡生命表, age=x+2.5)
p
u 15
1000‰
年龄别离婚率
同年一内年某龄年人龄口离平婚均人数数1000‰,或dx
ux Px
1000‰
育龄妇女离婚率 年内育育龄龄妇妇女女总离数婚人数1000‰,
d 或W
d W 15~49
15~49 1000‰
15~ 49
更多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统
计(1985—2001)
50.5 57.1 61.4 65.8 74.4 78.2 81.6 76.9 77.3 78.7 83.3 86.2 92.2 97.9 100.5 102.6 112.5
涉外及港澳台 离婚
居民登记结婚
(万对)
(万对)
2.2
45.8
1.7
50.6
2.0
58.1
2.0
65.9
2.0
75.3
2.4
80.0
结婚登记总对数(万对)
内地居民登记结婚(万对)
年份
初婚
再婚
(万人)
(万人)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831.3 884.0 926.7 899.2 937.2 951.1 953.6 957.5 915.4 932.4 934.1 938.7 914.1 891.7 885.3 848.5 805.0
男性平均结婚年龄 女性平均结婚年龄 男性平均初婚年龄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
32.72 30.3 30 27.3
Education Degree and First Marriage Age
total illiteracy primary Junior high college university postgra school school shcool
M P P 式中: x
• ; 为各年龄人口数; 为年龄别结婚率。
x
x
x
x
累计初婚率和总和初婚率
累计初婚率的计算公式为:
n
累计初婚率 妇女年龄别初婚率
15
n
或
f,n
x
x 15
总和初婚率的计算公式为:
49
总和初婚率 妇女年龄别初婚率
15
49
或
f,T
829.1 882.3 924.7 897.2 935.2 948.7 951.0 954.5 912.2 929.0 929.7 934.0 909.1 886.7 879.9 842.0 797.1
1607.6 1707.5 1788.1 1728.5 1796.0 1819.1 1820.3 1832.1 1747.0 1779.3 1776.1 1781.7 1726.0 1675.4 1659.4 1581.4 1481.7
Source:
意愿结婚率和意愿结婚年龄
Ideal Marriage Age for Men
Ideal Marriage Age for Women
Source:
高龄人口未婚率和终生未婚比例
Sheng Nv phenomena - squeeze in the marriage market - increase of women's individual rights - increase of marriage cost
x
x 15
我国女性的粗结婚表
单递减生命表的离婚生命表
年龄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5-54
初婚年龄中位数
年龄组中值 12.5 17.5 22.5 27.5 32.5 37.5
未婚百分比 100 97.2 59.1 21.4 11.2 7.4
已婚百分比 0 2.8 40.9 78.6 89.8 92.6
似与预期寿命和死亡率) c 终生结婚的比例
总结婚率(粗结婚率 )
总结婚率 (年龄别结年婚平率均人各口年数龄人口数)1000‰
(年龄性别结婚率 年 各平 年均 龄人 人口 口数 数)之和1000‰
49
• P P 即: x15 x
P
x
49
1000‰
x 15
• x 1000‰ xP
估算方法2:利用普查试点上的分年龄别未婚的百分率,来 估算平均初婚年龄 (John Hajnal, 1953)伦敦,<人口研究杂志>,结婚年 龄与结婚比例 插入例题,马瀛通书的第348页。
SMAM=最终结婚的人保持单身的总年数/最终结婚的总人数
平均初婚年龄计算方法的举例
年龄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未婚比例 0.95 0.75 0.50 0.35 0.25 0.15 0.10 0.10
城市地区的平均初婚年龄 和农村地区的平均初婚年龄
- Mean Age at First Marriage and Late Marriage Proportion
Source: Chen (2012)
分性别的平均结婚年龄和平均初婚年龄
再婚,丧偶
M 总再婚率 年年内内全再部婚已人婚数人数1000‰,或
R 1000‰ RM
年龄别再婚率 同一某年年龄龄男男性性或或女女性性已再婚婚人人口数数1000‰,或
MR
R
x 1000‰
M x x
不婚率 年年满满550岁0岁而的未全婚部的人人数数1000‰,或
U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