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板块分界线及名称是什么

合集下载

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省区、国家、板块等等)

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省区、国家、板块等等)

中国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六大板块分别是什么

六大板块分别是什么

六大板块分别是什么
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具体划分:
1、太平洋板块: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国南加州海岸地区);
2、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3、亚欧板块: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包括中南半岛,不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4、非洲板块:非洲、南大西洋东半部;
5、美洲板块: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兰、南美洲与南大西洋西半部;
6、南极洲板块:南极洲与南美洲西侧太平洋。

六大板块的分界线: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雅鲁藏不江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红海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白令海峡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弧链
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大西洋海底大洋中脊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科迪勒拉山系。

六大板块名称

六大板块名称

六大板块名称一、新闻板块新闻板块主要关注时事热点,报道最新、最快、最全面的国内外新闻资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财经等新闻领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及时的新闻报道。

二、评论板块评论板块是立足于当前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尽可能采用传统报章、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新媒体的新闻资源,一般以小说、散文、论述性短文的形式,以及具有辨证逻辑和留有思想空间的评说方法,通过报道、研究、深度分析,为读者提供一种具有时效性的评论文章,以便探讨、分析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

三、教育板块教育板块主要服务于科技、文化、公共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诸多类别,主要报道各种教育新闻、学校新闻、教育局新闻以及教育政策等,以便让读者了解教育工作的综合状况,增进对政府教育政策的理解,提高时代素质、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百科板块百科板块是一种整合性信息汇集,面向广大读者提供有关社会、历史、文化、地理、物理、数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最新百科信息。

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以清晰易懂、浅白易识、语言活泼的方式来传播百科知识,使读者可以阅读各类常识性文章,增进自身的知识储备。

五、娱乐板块娱乐板块主要关注明星动态、电影影视的制作、各类音乐节以及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等,可以从娱乐角度出发,通过文章话题的深度把握,把每位明星、导演的经历细节还原出来,以深度分析的视角,全方位展示娱乐文化的传承。

六、生活板块生活板块主要提供包括家庭生活,健康饮食,消费新潮流,餐饮美食,时尚潮流等在内的各种细节生活实用知识,优质材料结合新颖的视角,把这些生活细节引导到对真实生活状态的反思中去,既满足了读者的消费兴趣,也包含了强烈的思想内涵与思考意义,以期让大家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来走近生活的真谛。

板块移动规律地理

板块移动规律地理

板块移动规律地理板块移动规律:0度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东经60度经线自北向南穿越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东经120度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穿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西经120度经线自北向南穿过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东经60度经线穿过的板块最多,最复杂。

0度纬线(赤道)横跨的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五个,北纬23度26分(北回归线)贯穿的板块多而复杂,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五个,其中所跨太平洋板块长,亚欧板块短,即除南极洲板块外均有。

南纬23度26分(南回归线)东西贯穿的板块有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于南极洲板块五个,纬度没有亚欧板块。

北纬60度纬线横跨的有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通过分析可知:南北纬50度与0度经线、东经120度经线所围成的区域以及南北纬50度与西经120度经线、西经60度经线所围成的区域板块名称多、分布复杂,这些区域又是地球上人口、国家稠密的地区。

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无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亚洲及其北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以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被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

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既包括南极洲以及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2020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含解析)

2020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含解析)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总结要点图解知识清单一.海陆分布1. 大洲和大洋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陆地(21%)(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2)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练习:填出图中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2、重要的大州分界线:大洲州界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二.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建造围海大坝等)。

2、大陆漂移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会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如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3、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4.熟记六大板块名称及相对位置: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5、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

例如:(1)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使其不断升高(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3)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两板块不断发生张裂运动,所以红海在不断扩张。

六大板块构造图详解

六大板块构造图详解
美洲板块与亚欧和非洲板块(生长边界)——大西洋。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注意:①板块相撞形成的岛弧或山脉并不在交界线上,往往位于两个板块中位置较高、密度较大的那个板块上。②边界类型分消亡和生长两类,海沟、造山带是消亡边界的标志;海岭、断层是生长边界的标志。③边界类型与附近地带形成的地貌名称之间的关系是:碰撞消亡成山成岛,张裂生长变谷变洋。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日本群岛(日本)、台湾省(中国)、菲律宾群岛(菲律宾)等。
六大板块构造图详解
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无明确的地名作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廊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如下:
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通过分析可知:
南北纬50°与0°经线、120°E经线所围成的区域以及南北纬50°与120°W经线、60°W经线所围成的区域板块名称多、分布复杂,这些区域又是地球上人口、国家稠密的地区,考试命题的几率较大。

六大板块解析

六大板块解析

六大板块解析板块构造与板块分界线所谓板块(plate)就是地球星地壳本身所分成的小块,接受地壳下方释放的能量而开始移动。

有移动,必然有撞碰。

其他板块受了撞碰,必然造成强烈的震动,而酿成灾害。

依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太平洋以东,不论海陆都是美洲板块,中美洲以西的海面下是太平洋板块。

这两个板块都是大板块。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也包括中美洲。

与太平洋板块相遇的地方,在墨西哥共和国西岸,也在中美洲地峡西岸。

这一带叫做“板缝”,也译为“缝合线”。

这一条线是西北—东南向,在海底是一条海沟。

与海沟平行的中美洲西岸,是跷起的一条大山脉。

这板缝以东包括中美洲地峡及加勒比海一带,虽然是美洲板块,一般人却叫它是“加勒比板块”(Caribbean Plate)。

中美洲地峡以西是太平洋板块,其中接近中美洲地峡的一部分,因为地壳下方岩浆活动,这一部分隆起,与太平洋板块分离,叫做“科科斯板块”(Cocos Plate),也译为“可可斯板块”。

这板块虽然面积不大,但不安定。

科科斯板块以南是“纳斯卡板块”(Nazca Plate),它本是太平洋板块的一部分,也分裂而自成一个板块。

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移动,移向日本海沟。

纳斯卡板块向东南方移,侵入南美洲板块以西的加拉帕戈斯海沟。

科科斯板块向东北方移动,侵入北美洲板块下方。

这是墨西哥及哥伦比亚等国时常出现灾难的原因。

人的眼睛只看到地面上的灾变,经常忽视地壳下方的变化。

它属于大环境。

板块很多。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简单说,可有三型:(A)大洋中脊型。

例如大西洋中脊,这是一条海底山岭。

北起北冰洋,向南经过冰岛及亚速尔群岛,然后南下。

这一段叫做北大西洋中脊(北大西洋海岭),由此南下,直到南冰洋(南大洋),这一段叫做南大西洋中脊或南大西洋海岭。

中脊以东是美洲板块;以西是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是出现于大洋裂谷带的例子。

另有一例出现于大陆地区内的裂谷,例如东非裂谷带。

这也是地壳由于张力开裂而形成的谷。

东非高地内裂谷带,有许多南北向大湖,例如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和鲁道夫湖,北去有尼罗河谷(地堑谷),直到红海。

下设的板块名称

下设的板块名称

七大板块的名称是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1、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东以太平洋海隆为界,北、西、西南都为深海沟,与阿留申岛弧、日本岛弧、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板块接界,南部以海岭同南极洲板块相接的板块。

2、欧亚板块:为包括大部份欧亚地区的大陆板块,但不含括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次大陆)、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次大陆)以及东西伯利亚的上扬斯克山脉以东的地区。

3、非洲板块:非洲板块的西界是一个离散边界,形成中大西洋海岭的中段和南段,非洲板块隔此边界在北部与北美洲板块相接,在南部与南美洲板块相接。

非洲板块的东北界与阿拉伯板块相接,东南界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相接,在北部和南部与之相邻的则分别是欧亚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除了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北界外,其余边界均是离散边界。

4、北美板块:是一个较大的板块,它的范围覆盖了北美洲的大部,向东延伸至中大西洋海岭,向西延伸至东西伯利亚的切尔斯基山脉。

它是1968年萨维尔·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中美洲板块的一部分。

后来,美洲板块又被细分为北部的北美洲板块、南部的南美洲板块和周围的一些小板块。

5、印度洋板块:为次级的大陆板块,属于印度洋澳洲板块的一部分,包括印度洋的北部、中东和东南部、印度半岛、大洋洲的大陆、岛屿及邻近的海洋。

6、南极板块:是一块包括南极洲和周围洋面的板块。

每年正以1公分的速度向大西洋移动。

南极洲板块与纳斯卡板块、非洲板块、南美洲板块、斯科舍板块和印度-澳洲板块交界,并正与合并。

高中地理——(世界六大板块、火山地震带、三大岩石)

高中地理——(世界六大板块、火山地震带、三大岩石)

高中地理——(世界六大板块、火山地震带、三大岩石)知识点1、六大板块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他五个板块既有大陆又有海洋。

六大板块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六大板块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的移动(每年1cm~10cm),两个板块既可以相互挤压,也可以相互远离,因此相邻板块之间主要形成了两种边界:①生长边界:两个板块互相远离,距离越来越远,常常会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新的海洋;②消亡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距离越来越近,常常会形成山脉、海沟(海洋板块俯冲到陆地板块下方)。

2、火山、地震带世界上主要分布着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其中全球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所有的中源和深源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

火山地震带主要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既可以发生在板块的生长边界,也会发生在消亡边界。

其中,地震大多分布在靠海的一侧,而火山则分布在靠大陆的一侧。

例题图3 例题答案:A、A精讲精析:(1)分析火山的成因。

①火山可以形成于板块的生长和消亡边界,其中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处;②南美大陆西部的圣何塞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为消亡边界;③大西洋中脊、太平洋中部和东非大裂谷都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因此于日本的樱岛活火山成因不同。

(2)分析岩石的性质。

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其中火山喷出地表的岩石为喷出岩;②在四个选项中,玄武岩为喷出岩,石灰岩和砂岩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喷出岩,因此选项A正确。

总结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地球上的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三类: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沉积岩。

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分别为:①岩浆岩:地幔的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侵入地壳的上部,冷却凝结形成了侵入岩(例如花岗岩);如果岩浆继续向上前进,喷出地表,则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例如玄武岩)。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 考点02 陆地与海洋(解析版)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 考点02 陆地与海洋(解析版)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考点02 陆地与海洋【考点梳理】考点1 海陆分布1.大洲和大洋的分布①七大洲: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大)、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②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大)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2. 洲界线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亚洲与欧洲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亚洲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考点2 海陆变迁1.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2. 板块运动特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3. 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4.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和碰撞运动;红海在扩大的原因: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在不断张裂;地中海在缩小的原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在挤压碰撞运动。

【重难突破】1.图示世界各大洲的分界线2.巧记大洲界线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亚非原本相连接,苏伊运河来割断;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3.简易绘制世界海陆轮廓图【温馨提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环太平洋地带并不一定全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如南美洲的一段就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考点一地球和地球仪【例1】(2019年·天水学业考)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完成(1)-(2)题。

【初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

【初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

【初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1961年和1962年,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在此基础上,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等人首创“板块构造学说”,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些小板块。

大陆内部也可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板块。

板块之间,分别以海峡或海沟、造山带为界。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张裂、错动、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

板块学说认为地壳是有生有灭的。

由于海底扩张,大洋底部不断更新,大陆则只是随着海底的扩张而移动。

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如3亿年前,欧、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相连,以后出现大西洋海岭,新的洋壳不断形成并以它为中轴向两边扩张,才使上述各洲分开。

而在近7000万年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北移,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大裂谷则正处于非洲大陆开始张裂,处于产生新洋壳的雏型期。

红海亚丁湾则是两侧地壳张裂扩张的结果,处于大洋壳的幼年期。

现在的地中海,则是代表大洋发展的终了期,它是广阔的古地中海经过长期演化后残留下来的海洋。

关于板块的驱动力问题,有人认为是地幔对流,也有人认为是地幔中的“热点”和“热柱”把岩石圈拱起,而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推挤板块运动,还有其他的一些主张,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这是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发展的三部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无明确的地名作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廊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

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如下: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

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

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

0°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六大板块名称

六大板块名称

、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省区、国家、板块等等)[1]

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省区、国家、板块等等)[1]

中国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六大板块名称

六大板块名称

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具体划分1、太平洋板块: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国南加州海岸地区);2、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3、亚欧板块: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包括中南半岛,不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4、非洲板块:非洲、南大西洋东半部;5、美洲板块: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兰、南美洲与南大西洋西半部;6、南极洲板块:南极洲与南美洲西侧太平洋。

六大板块的分界线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雅鲁藏不江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红海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白令海峡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弧链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大西洋海底大洋中脊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落基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安第斯山脉)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由于“极移动曲线”和海底扩大等提供的证据,大陆漂移的确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使地球各个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一起。

再者,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接成为带状,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命性的见解应运而生。

【冷门考点】关于高考地理六大板块知识点总结的最全整理

【冷门考点】关于高考地理六大板块知识点总结的最全整理

【冷门考点】关于高考地理六大板块知识点的最全整理六大板块萨维尔·勒皮雄(法国地质学家)在1968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七大洲全球按照海陆分布格局,大陆和周围岛屿合称一个大洲的标准,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大洋洲七个大洲。

亚洲: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是面积最大、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

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是不存在热带的大洲。

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意为阳光灼热的大地。

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的大洲。

美洲: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名字命名。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大洋洲:意为大洋中的陆地。

是面积最小的大洲,纵跨南北半球,横跨东西半球。

南极洲:因位于南极地区而得名。

是跨经度最广、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是降雨量最小的大洲,有“白色荒漠”之称。

四大洋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大西洋:形状略呈“S”形学习地球常识主要还是靠图片来记忆哦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明确的地名做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廓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

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无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亚洲及其北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世界地理】7大板块运动方向,速度及其边界

【世界地理】7大板块运动方向,速度及其边界

【世界地理】7大板块运动方向,速度及其边界文章脉络1.亚欧板块2.非洲板块3.印澳板块4.太平洋板块5.北美板块6.南美板块7.南极板块关注一下哦板块构造理论,将全球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北美,南美,南极板块。

▲板块地图1.亚欧板块【涵盖】:大部分欧洲,东北大西洋,绝大部分亚洲。

【边界】:东到千岛海沟和东西伯利亚,日本海沟,琉球海沟,菲律宾海沟,新几内亚岛;西到大西洋中脊;南到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以东,爪哇海沟以东。

东南的边界交叉于新几内亚岛西部。

【边界类型】:东部北部都是生长型边界;南边是地缝合线;西部是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型边界。

【运动方向】:往北部和东部运动。

【相对运动】:相对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被两者推着向北运动。

【运动速度】:2cm。

2.非洲板块【涵盖】:非洲大陆(包括马达加斯加),大西洋东南,西印度洋,南欧。

【边界】:东到印度洋中脊和红海中脊,西到大西洋中脊,南到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交界处,北到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的地缝合线。

【边界类型】:东西南都是生长型边界,北部是俯冲型边界,并且形成地缝合照。

【运动方向】:向东北运动,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包括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迪那拉山脉,巴尔干山脉,托鲁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相对运动】:非洲大陆相对亚欧大陆向北运动。

【运动速度】:每年2.5厘米。

大概60万年,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接壤,直布罗陀海峡将会消失。

3.印度洋板块(印澳板块)【涵盖】:印度洋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洲和新西兰。

【边界】:北到托鲁斯山脉,扎格罗斯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地缝合线;南到印度洋中脊;西到印度洋中脊和红海中脊;东到雅鲁藏布江(横断山脉),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印度尼西亚西部,新几内亚岛,新不列颠海沟,所罗门群岛西部(布干维尔海沟和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沟),新赫布里底海沟,汤加海沟,克马德克海沟和新西兰列岛。

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汇总

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汇总
(2)从大洋火山岛到超级热地幔柱
位 于太平洋中北部的夏威夷海岭是一个无震洋脊,除夏威夷岛因火山活动发生地震外,这个岛链基本上不发生地震而有别于发生海底扩张的多震的大洋中脊。最早由摩 根(J.Morgan)和威尔逊(J.T.Wilson)提出热点这个概念来解释这种无震脊上的火山中心。认为热点即是来自地幔深部上升的热物质喷射到地 表的表现。据认为柱状热流在地幔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当岩石圈板块在热点上移过时,就留下了一个年龄逐渐由老变新的火山链。如夏威夷是现在正在喷发的活火 山,其西北的中途岛是2500万前年的火山,再向西北的火山年龄是4000万年,到皇帝海山链北端的火山年龄是7500万年。太平洋中与此相同的还有托摩 图和澳斯特征尔岛链,这三个相互平的火山岛链,都表明了太平洋板块沿着同一方向运动。4000万年前岛链的转折部分记录了板块运动方向的突变。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阿尔及利亚、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等)。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死海、红海、亚丁湾等(埃及、苏丹、沙特、索马里、也门等)。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几内亚岛(印尼)、所罗门群岛、新西兰。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美国)。
120°E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穿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120°W经线自北向南穿过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60°E经线穿过的板块最多,最复杂。
0°纬线(赤道)横跨的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五个。
23°26′N(北回归线)贯穿的板块多而复杂,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五个,其中所跨太平洋板块长,亚欧板块短,即除南极洲板块外均有。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劳亚古陆,这是由加拿大地盾、格陵兰地盾、波罗的地盾(包括科拉半岛)和西伯利亚地台(俄罗斯地台) 组成的。巨大的冈瓦纳古陆当时大约位于南极点到南纬30之间。到1.5亿年前的时候,冈瓦纳古陆又分裂瓦解, 其中的印度板块甚至远渡重洋,碰撞在古欧亚大陆上,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今天北冰洋的加拿大海盆是0.8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由于板块扩张而开始出现的,而欧亚海盆更年轻,才刚 刚0.53亿岁。那么泛古大陆和后来的冈瓦纳古路为什么会裂解?冈瓦纳古陆在其5亿年演化历史中,是否在2~3 亿年前曾与劳亚古陆又一次聚合成联合古陆?它们是怎样一步步分裂、漂移,又聚合,并最终形成现今地球的海 陆格局?地质学家甚至进一步追索更早的联合古陆是怎样形成的,联合古陆以前的几十亿年历史中,地球是个什 么样子?他们的思索进而一直延伸到地球的形成,天体的演化,甚至宇宙的本质。
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距今2亿年前,地球上现有的大陆是彼此连成一片的,从而组成了一块原始大陆,或称为 泛古大陆。泛古大陆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做泛大洋。在距今1亿8千万年前,泛古大陆开始分裂,漂移成南 北两大块,南块叫岗瓦纳古陆,包括南美洲、非洲、印巴次大陆、南极洲和澳洲;北块叫劳亚古陆,包括欧亚大 陆和北美洲。以后,又经过上亿年的沧桑之变,到了距今约6500万年前,泛古大陆又进一步分裂和漂移,从而形 成了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而泛大洋则完全解体,形成了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和北冰洋。
该理论给出了世界板块分布图,以挤压性(两侧板块相对运动)的海沟、引张性(两侧板块向背离去)的全球裂 谷系、剪切性(两侧板块向背滑过)的转换断层3类构造带为界,接整个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6个板块,即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印度板块、非洲板块、美洲及南极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完全为海洋地壳外,其余板块都由陆块和洋 盆共同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大板块分界线及名称是什么
萨维尔·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1六大板块包括什幺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细分全球有六个主要板块: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
-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包括中南半岛,不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非洲板块
-非洲、南大西洋东半部及印度洋西侧。

印度洋板块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太平洋板块
-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国南加州海岸地区)。

(几乎都是大洋)
美洲板块
-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兰、南美洲与南大西洋西半部。

南极洲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