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7437fe7375a417876f8f13.png)
《从军行》教学反思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诗的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2022年小学语文五(下)《从军行》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含板书)(共三篇)
![2022年小学语文五(下)《从军行》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含板书)(共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1d34f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8.png)
小学语文五年下册《从军行》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一、说教材《从军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一,为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但是对于边塞诗学生读得较少,再加上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教学中,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
2.说学法: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入情入境的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以热播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导入。
2.学生自愿举手参加“诗词大会”。
3.教师评议,出示古诗。
边塞诗《出塞》、《凉州词》4.教师小结: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一种诗歌体裁。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acc4d9e2b160b4e777fcf62.png)
《从军行》教学反思市实验一小陈思思《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诗的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从军行教学反思
![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22b339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9.png)
从军行教学反思篇一:从军行教学反思《从军行》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四单元,本单元“要素”一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二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战争题材诗。
全诗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诗的前两句融情于景,在对整个西北边境广漠地域里的典型景物进行概括描写时,也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诗的后两句则集中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征战时间之漫长、战争频繁艰难,表现唐军将士不畏艰难、壮志报国的豪情。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目标:1.扫除生字词障碍。
2.理解古诗大意,有情感朗读并背诵古诗。
3.初步掌握独立鉴赏边塞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注释、课前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反复诵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3.以戍边战士的口吻,用“一封家书”表达出内心复杂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
2.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情怀。
教学重点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在进行古诗《从军行》教学时,我按照释诗题——识背景——知诗人——明诗意——抓字眼——悟诗情的步骤,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阅读鉴赏。
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诗人,我适当做补充;借助地图明确诗中所描绘的典型景物的地理位置,去感受西北边塞的辽阔和苍凉;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边塞战士内心孤寂但更想立功异域的壮志豪情;同时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敬佩、对国家的热爱。
古诗教学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
所以,在进行课堂环节设计时,以疫情中捐赠的物资上显示的诗词文化导入;链接以2020年时政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学会运用诗句;以“家书”形式表达边塞战士内心复杂情感;以视频的形式观看今日美丽的青海湖区和玉门关,升华学生情感,生成一道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9c030a5022aaea988f0f07.png)
《从军行》教学反思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诗的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素材积累】不怕你不懂不会,旧怕你不学不干。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28155956edb6f1afe001f3f.png)
精品资料
《从军行》教学反思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诗的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1。
古诗《从军行》教学反思
![古诗《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43d0f2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4.png)
古诗《从军行》教学反思
《从军行》是王昌龄的一首经典边塞诗歌,对其教学进行反思可以有以下亮点和改进之处:
亮点:
情感共鸣与情景想象: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文字描绘,体验边塞环境的恢弘壮美,以及士兵的归乡之情,帮助学生建立情感共鸣,并激发他们对古代军旅生活的想象。
历史与文学融合:教学中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边塞风情、战争状态,以及诗人王昌龄的时代境遇,促进历史与文学知识的交融。
诗歌韵律与韵脚分析:解释和分析诗歌的韵律结构、韵脚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加深对诗歌的审美感受。
启发思考与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士兵心境等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思辨能力。
改进之处:
多元化教学方法:尝试引入多媒体、影音资料或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边塞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践性活动设计: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实践性活动,如朗诵比赛、创作小作品或者模拟体验边塞生活,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诗歌情境。
个性化学习支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支持和拓展,比如提供补充阅读或研究课外材料。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比如结合地理、艺术等学科知识,拓展学生对于边塞文化的多维理解。
通过这些改进,可以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从军行》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从军行教学反思(精选6篇)
![从军行教学反思(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f54bd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0.png)
从军行教学反思从军行教学反思(精选6篇)从军行教学反思篇1《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诗的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教学反思篇2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自孩子会说话起,父母就教会他们背诗。
在孩子的成长中,古诗总是陪伴孩子左右。
古诗教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了,那么我们一直在开展的古诗教学到了高年段应该教给孩子一些什么呢?我想,不仅仅要坚持一如既往的看注释,想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情感外,更要让孩子也如阅读其他文章一样,学会抓词,抓句,体会文章情感。
因此,在这节古诗教学课中,我旨在通过“暗”、“孤”体会写景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对“暗”字的理解,初读诗句的孩子们想到的一定是浓云遮住的阳光。
因此,我进一步引导孩子想象边塞大漠的荒凉、战争的硝烟,让雪山暗了下来,同时,环境的凄凉更应衬托出将士思乡心切。
大漠荒凉的环境,远离亲人的孤寂,戍边生活极为艰苦。
但凄苦的戍边生活却吓不倒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穿金甲,终不还”就是将士们忠心报国的精神写照。
从军行教学反思
![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1a057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7.png)
从军行教学反思从军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著名边塞诗,由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描绘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坚强意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深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学从军行时,教师需要对诗歌的背景知识进行充分的准备。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期,边塞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边疆的关注和对将士的敬仰。
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边塞诗的特点以及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诗歌的朗读和朗读技巧的培养。
从军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朗读,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朗读,找出朗读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从军行的每句诗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句分析,挖掘每句诗的深层含义。
同时,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边塞将士的生活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何不同,或者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身处边塞,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
最后,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内涵?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考?总之,从军行作为一首经典的边塞诗,其教学不仅仅是对诗歌本身的解读,更是对学生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1c060b60b1c59eef9c7b4c6.png)
《从军行》教学反思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诗的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素材积累】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从军行》教学反思
![《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274cf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54.png)
教学《从军行》时,学生反复读了许多遍后,学生还是不会背诵。
其中第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学生也不容易全面理解。
怎样突破这两个难点呢?“青海长云暗雪山”这一句的理解,我想利用多媒体素材,让学生看一些古人战斗的场面,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讲述,学生也会很容易理解。
可是怎样让学生更快地记住它呢?后来,我在其它诗句的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效果不错。
看来,古诗是可以唱出来的。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笔下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代表作品,诗歌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充满了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在设计本课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古诗教学我究竟要让学生掌握什么?40分钟的课如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有所得。
学校的其它教师跟我说古诗教学应该在朗读上下功夫,分三步读:1、能够准确流利地读古诗。
2、读出古诗的韵味。
3、有感情地朗读。
这就是本课我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第一次公开课上古诗,挺纠结怎么上?有老师说,古诗最简单,读通,学生能翻译,再情感朗读就行了。
真的简单吗?如果如此,何谈它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呢?品诗如品茶,无意境、无心情不行。
初读《从军行》感觉没什么可教,随着一遍遍深入地读,我觉得给我两课时我也讲不完《从军行》包裹于文字的意境与情怀。
根据小学生特点,我将本课时取舍、斟酌定位于两点:一、授课要之于法。
二、读诗要读情入境。
这首诗表面意思简单,就两层意思:边塞孤寂与艰苦,战士们壮志豪情。
前三句都是为第四句服务。
光理解表面意思,学生难以入情入境。
我就抓“暗”“孤”“百战”“终不还”等词语,在图画再现情景、汉字解读(孤),音乐渲染,品读人物内心,激情朗读中将学生带入诗歌意境,达到心中明意又明情。
同时在咬文嚼字中激起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也许是太想告诉学生这些,也许是教惯了高年级,所以忽视了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定位过高,学生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
要是五、六年级学生上可能效果截然不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46a5324ad02de80d4d84091.png)
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反思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诗的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课后反思简短
![从军行课后反思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3633b68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0d.png)
从军行课后反思简短
哎呀,《从军行》这课学完啦,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我觉得吧,这《从军行》写得可真带劲!那战士们在边疆奋勇杀敌,保卫国家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子里放。
可我一开始读的时候,好多字都不认识,那些诗句也绕得我晕头转向的。
也许是我太笨啦,
哈哈。
老师上课讲的时候,我一开始还迷迷糊糊的,心里想着:“这都啥
跟啥呀?”可后来听着听着,好像有点明白了。
那些战士们远离家乡,
在那么艰苦的地方打仗,可能心里也害怕过,也想过家吧。
我就在想,如果是我在那,我不得吓得尿裤子呀?
这课学完,我发现自己对古代的战争啊,士兵啊,了解得还是太少啦。
比如他们吃啥?穿啥?晚上睡觉冷不冷?我觉得这些细节老师要
是能多讲讲就好了。
还有啊,我读这诗的时候,就在想,他们打仗的时候,是不是风呼
呼地吹,沙子迷眼睛?那场面得多惨啊!这诗里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那得多艰苦啊,盔甲都磨破了,他们还在坚持,难道他们就不累,不想放弃吗?
我自己试着背这诗的时候,那叫一个费劲!一会儿忘这句,一会儿
忘那句的。
我就问自己:“你咋这么笨呢?”可后来我多读了几遍,好
像就顺溜多了。
我还想,要是能穿越到古代,亲眼看看他们打仗的样子,那该多刺激!但又一想,万一被箭射中了,那不就完蛋啦?
学完这课,我可能以后再读这种古诗,得更认真点,多想想里面的意思,不能就随便读一读就完事儿。
也许下次我就能理解得更深刻,说不定还能跟同学们好好显摆显摆呢!你们说是不是?。
2022从军行教学反思
![2022从军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3dc6ad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9.png)
2022从军行教学反思2022从军行教学反思1教学《从军行》时,学生反复读了许多遍后,学生还是不会背诵。
其中第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学生也不容易全面理解。
怎样突破这两个难点呢?“青海长云暗雪山”这一句的理解,我想利用多媒体素材,让学生看一些古人战斗的场面,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讲述,学生也会很容易理解。
可是怎样让学生更快地记住它呢?那一天上网时,无意中搜索到许多首古诗都已被谱上曲子,成为动听的歌曲。
于是,眼前豁然一亮。
古人有吟诗、诵诗的习惯,我们何不在课堂上来一个唱古诗呢?不管怎样,试试也无妨。
于是,把《从军行》这首歌曲下载下来。
课堂上,我在讲解完这首诗的意思后,把这首歌曲播放出来,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
女高音那恢弘的气势,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听着听着,孩子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轻轻地哼起来。
我就鼓励他们大声地唱出来。
跟了几遍后,孩子们大都会唱,歌会唱了,歌词记住了,背诵这首古诗也就不难了。
后来,我在其它诗句的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效果不错。
看来,古诗是可以唱出来的。
2022从军行教学反思2《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如何结合当前疫情,上好《从军行》这首古诗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
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讲的太过朦胧,小学生对古诗歌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而言,这些离他们有些远。
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首先进行学法指导,运用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在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有关疫情时期年轻的抗疫英雄视频,带领学生了解生活中默默付出的新时代从军者。
带着这种情景进入本课的学习。
诗的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2022从军行教学反思_1
![2022从军行教学反思_1](https://img.taocdn.com/s3/m/d41c02b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e.png)
从军行教学反思7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疆,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溢了爱国热忱和乐观精神。诗的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点出了斗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最终一句更是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课后感觉到了许多地方还存在的不足。比如在讲到“遥望”的时候,可以提问为什么远远地望着,都只能看到玉门关呢?另外对于“暗”字,分析指导得不到我,不仅仅是环境恶劣,也体现将士们内心的孤独、沉重、压抑。同时,在设计让学生理解不击败敌人,决不还的这种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时,可以从“不还”二字反问学生,将士们真的不想回家吗?从而可以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等问题。
2022从军行教学反思
从军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从军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军行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校成为探讨高效课堂的试点校,刚刚迈出第一步,我觉得高效课堂的主渠道在课堂,的切入点也在课堂。即促进每一个儿童在各方面生长。所以,我校把高效课堂定位在“生长课堂”上。在探讨中,我们把课堂的价值取向由“教会”转向“促进儿童生长”,把“敬重儿童主体,基于儿童阅历,顺应儿童规律,发展儿童潜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原则,敬重儿童,信任儿童,释放儿童,发展儿童,成就儿童。提出了构建“生长课堂”五大标准,结合这五大标准我谈一谈我这节课的授课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军行教学反思
孟利芬《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时间:2020-05-10
我要投稿孟利芬《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
破敌之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谈疫情,播放视频,感受时代英雄。
2.回顾古诗学法。
3.解诗题,知作者。
【设计意图】从介绍边塞诗入手导入新课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真正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
二、品诗句,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2.再读,整体感知 3.研读,读懂诗意三、想意境,悟诗情 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这两句中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
抓住终不还去体会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2).教师用语言去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
3.情境感悟,背诵古诗。
借助视频,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诗境融为一体,并自然而然地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搜集积累王昌龄的其余六首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对古诗的学习由课内
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展示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不仅是在丰富学生的积累,也是希望学生在大量的搜集与阅读中对边塞诗有更多的了解,对诗中蕴含的爱国
情感有更深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