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走进化学世界(9上化学第1章)全章各节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扎实基础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C.汤姆生D.爱迪生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卢瑟福B.拉瓦锡C.门捷列夫D.道尔顿3.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举世瞩目,以下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指南针的发明B.烧制陶器C.制作火药D.造纸术的发明4.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合成新药B.开发新能源C.研究物体运动D.研制新型材料5.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干冰升华B.铜器锈蚀C.声音传递D.光的色散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①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变化、⑤制备、⑥应用的重要自然科学.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③④ B.只有①⑤ C.只有②⑤⑥ D.全部7.硫缸砖是一种极其稀缺的建筑材料,某旅游景点的许多建筑都采用硫缸砖清水墙面.下列有关硫缸砖的内容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硫缸砖的产地B.硫缸砖的组成C.硫缸砖的运输D.硫缸砖的消费群体8.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词汇,其中跟物质的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A.蓝色晶体B.黑色粉末C.绿色食品D.白色烟雾9.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源 C.深埋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综合提升10.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④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请你也搜集一些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 ,你的观点是 . (填序号)(1)化学能合成材料,丰富我们的生活;(2)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造成资源枯竭;(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4)化学生产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破坏;(5)利用化学合成化肥、农药,增加粮食的产量等;(6)高危化学品危害人类的健康.12.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可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燃料;⑤合成人造血管和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序号只能出现一次.(1)健康问题: .(2)能源问题: .(3)粮食问题: .(4)环境问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扎实基础1.根据下列哪项能判断镁带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A.发出耀眼强光B.生成白色固体C.放出大量的热D.以上各项中的任意一项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石蜡熔化C.酒精挥发D.湿衣晒干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菜腐烂B.菜刀生锈C.水的沸腾D.煤气燃烧4.北京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彩旗飘扬B.气球升空C.燃放烟火D.声音远扬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盐酸挥发C.纸张燃烧D.干冰升华6.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司马光砸缸D.铁杵磨成针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B.食物变质C.水结成冰D.胆矾研碎8.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0.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描述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1.下列成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B.钻木取火C.滴水成冰 D .蜡炬成灰1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13.下列食品或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粮食酿白酒B.用水果榨成果汁C.牛奶变酸奶D.用小苏打焙制糕点14.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B.既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5.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腐蚀性 B.毒性 C.挥发性 D.还原性16.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熔点 C.密度 D.氧化性17.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18.图1-1-1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 19.小亮在用复印机复印材料时,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C.该变化是化学变化D.氧气能转化为臭氧,是氧气的物理性质20.将序号填在适当的横线上.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综合提升21.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物理性质B.制法C.用途D.化学性质22.描述物质变化的词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D.②④⑥⑦⑨23.下列语言描述不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A.凡海盐,见水即化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24.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水是无色液体,通电能分解C.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D.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25.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该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该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发生了剧烈变化.它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之后立即熔成一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现象推断:(1)该金属的物理性质(答出四点).(2)该金属的化学性质(答出一点).26.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有了这些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1)根据你学习的化学知识和对生活的观察,请对应有关现象,各举出一个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并填入下表.(2)你认为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什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扎实基础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数学计算B.化学实验C.逻辑推理D.物理测量2.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实验规则的是( )A.上实验课前,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B.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验安全C.每次实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D.实验后,可以把剩余药品随意拿出实验室3.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4.下列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发光放热C.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明亮D.吹灭后产生一缕白烟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横线:(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实验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你还能得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有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如图1-2-1所示),取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实验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 .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6.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对比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B.气体集满后,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C.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D.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7.按下列步骤练习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并回答有关问题:(1)如图1-2-2①所示,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怎样才能使集气瓶充满水而不留气泡?.(2)如图1-2-2②所示,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放在水槽内.(3)如图1-2-2③所示,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内向其中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此时如何判断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4)如图1-2-2④所示,用玻璃片在水里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正放在实验台上.8.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9.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当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将其从水槽中取出后,再盖上玻璃片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10.如图1-2-3,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甲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11.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12.打开汽水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13.下面是某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3)“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吹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5)“这个实验既操作简单,又现象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综合提升14.如图1-2-4,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将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B.②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C.③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D.④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15.为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含量,采用如图1-2-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含量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如图1-2-6.(1)如图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2)如图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3)如图C,用一个大烧杯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后的产物是和二氧化碳;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走进化学实验室—常见化学仪器、化学药品的取用扎实基础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来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加热的是( )A.集气瓶B.烧杯C.试管D.量筒2.如图1-3-1,实验室中食盐通常盛放在下列哪种瓶中( )3.如图1-3-2,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4.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少量试剂的反应一一试管B.收集或暂时贮存气体—集气瓶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5.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三种用途的是( )A.蒸发皿B.量筒C.试管D.烧杯6.如图1-3-3,用图中仪器的名称填空:①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②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仪器是;③称取一定质量固体的仪器是;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7.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2mLC.3~4mLD.5~6mL8.小明同学做完化学实验,发现所取药品有部分剩余,他对剩余药品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倒回原瓶B.倒入指定的容器里C.随意丢弃D.倒入水池中9.如图1-3-4,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10.下列化学药品的保存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避免阳光直接照射B.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必须单独存放C.易挥发腐蚀类药品应分别密封保存D.药品只需分类摆放,不需要作出特别规定11.如图1-3-5,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错误的是( )A.用药匙取用粉末B.用纸槽取用粉末C.块状固体的取用D.向试管中加块状固体12.如图1-3-6,下列取用液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13.如图1-3-7,下列有关量筒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14.如图1-3-8,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15.小聪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A.58克B.58.2克C.58.23克D.58.234克16.某中学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技能比赛中,甲同学抽到了试题四:用量筒量取15.6mL的蒸馏水,则甲同学选用的量筒量程最适宜的是( )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17.取用药品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B.打开试剂瓶,瓶塞倒立放在桌面 C.用过的药匙要洗净擦干再用 D.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18.如图1-3-9,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19.写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1)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2)未经洗涤的胶头滴管直接吸取别的试剂.(3)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20.如图1-3-10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直接加热的有 (填序号).(2)仪器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 .(3)能否用仪器①量取8.68mL溶液? (填“能”或“否”).综合提升21.某同学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把氯化钠放在了右盘里,称得质量读数为17.5克(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其他操作正确,氯化钠的质量为( )A.17.5克B.15.5克C.17克D.16.5克22.(双选题)用托盘天平称药品,达到平衡时,左盘上砝码的质量为10克,游码的示数为0.8克,对此操作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称量方法不正确B.称量方法正确C.被称量物的质量为10.8克D.被称量物的质量为9.2克2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 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微壁浅至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 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 A.一定大于5mL B.一定小于5mLC.一定等于5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mL24.(双选题)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3.2克食盐B.用10mL量筒量取6.23mL水C.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2 ℃D.用10mL量筒量取7.5mL酒精25.如图1-3-1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走进化学实验室—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扎实基础1.如图1-3-12,下列有关酒精灯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1A.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扑盖D.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3.化学小组的同学学习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方法,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加热时,先预热,再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B.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C.加热前,如果试管外壁有水,要擦拭千净D.加热后,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直接放到实验台上4.如图1-3-13,下列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图示,正确的是( )1 5.(双选题)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3 B.为了避免试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得倾斜 C.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自己,但不能对着别人 D.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6.如图1-3-14,下列关于试管的放置方式与所对应的实验不匹配的是( )7.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8.某同学在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若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用酒精灯焰心部位加热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9.下列有关仪器连接描述错误的是( )A.橡皮塞慢慢旋进容器口B.把试管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塞子C.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后,旋进橡皮塞D.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后稍微用力插入橡皮塞10.组装一套复杂的装置,组装的顺序一般是( )A.从下到上,从左到右B.从下到上,从右到左C.从上到下,从左到右D.从上到下,从右到左11.下列清洗试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A.倒掉废液,向试管内注满清水B.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C.用手拿住试管振动手腕D.试管内壁有不易用水洗掉的物质时可上下用力抽拉试管刷刷洗12.下列关于玻璃仪器洗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脂时可用洗洁精清洗B.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洗干净了C.洗净的试管应试管口向上放置在试管架上D.刷洗试管时需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13.如图1-3-15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儿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14.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确保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基础.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综合提升15.在如图1-3-16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中,根据现象不能判断是否漏气的是( )16.如图1-3-1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7.某同学练习加热食盐水时有如下几步操作:①将试管用试管夹夹好;②往试管中倒入少于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食盐水;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盖好试剂瓶,放回原处;⑤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①②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18.根据图1-3-18回答问题:(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 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约45°角,其原因是 ,避免采用图B 的加热方法,原是 . (2)图C 或图D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是 .(3)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31,原因是 . 19.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 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1)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定量研究】乙和丙在老师指导下,分别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所示.(2)由下表可以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3)结合定量研究结论,图1-3-19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温度也有差异.(4)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 ;② .。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大家都来学化学中档难题提升题(word有答案)
2019-2019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中档难题提升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A.侯德榜B.门捷列夫C.道尔顿D.张青莲2.第一个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A.阿伏伽德罗B.道尔顿C .门捷列夫D.拉瓦锡第 1 页3.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中创立原子论的科学家是()A.门捷列夫B.道尔顿C.汤姆斯D.阿伏加德罗4.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道尔顿、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重要的结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D.人类目前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几千万种)6.下列选项中都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A.制火药、制青铜器、发明指南针B.制青铜器、印刷术、造纸C.冶炼钢铁、烧瓷器、制火药D.印刷术、烧瓷器、冶炼钢铁7.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开发新能源B.合成高效的医用药物C.研制新材料D.开发功能强大的电脑软件8.化学﹣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
下列科技成果的研究领域与化学无关的是A.研发“长征系列”火箭的燃料B.绘制水稻基因图C.研制新药物、治疗艾滋病D.寻找煤变油的催化剂9.下列说法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 2 页C.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D.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取10.2019 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市重要的民生工程,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下列措施中与化学关系不大的是()A.配置新型燃料供公交车使用B.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级净化处理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的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1.下列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A.研制生物煤油B.制作化肥用于粮食增产C.制作水泥用于建筑D.发明LED 灯用于照明1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考点01 化学史和化学家-2021年《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
考点一化学史和化学家1. 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对物质变化探索阶段【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青铜器(商代)冶铁(春秋时期)炼钢(战国时期)湿法冶金(西汉)造纸术、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与化学联系最紧密的两项酿造、染色、油漆、制革等。
2. 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①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即组成物质的元素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的。
②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即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研究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③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 现代:纳米技术——(合成新分子阶段)1nm=10-9m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中国的化学家1.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联合制碱法工艺流程A.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取CO2这一工序.B.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2. 张青莲1990年代起,他组织并主持一个跨单位的原子量科研组,多使用高富集同位素校准质谱法,并收集多种天然样品,精确地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的原子量,得到新值,均经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其中锗的原子量72.64±0.01取代了旧值72.61±0.02,改幅较大,并解决了一个半世纪来悬而未决的难题(化学法和质谱法测值相差达0.04),所以贡献尤为突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 精品学案(含答案WORD)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知识点1 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知识点2 化学发展史(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该理论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知识点3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化学与我们的工农业生产、生活、国防密不可分,人类的衣、食、住、行、医疗、环保及新材料的研发都离不开化学。
1.(知识点1)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D)A.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属于物质B.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C.你的身体、课桌都属于物质D.化学物质都是有污染的2.(知识点2)下列关于化学史的认识错误的是(D)A.化学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生产实践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C.绿色化学使化学生产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D.火的发现和利用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3.(知识点2)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②绿色化学的提出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④火的利用和发现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④①③⑤②D.④①⑤③②4.(知识点3)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以下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C)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C.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使用,对人类“有百利而无一害”D.开发利用氢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缓空气的污染5.(知识点3)化学在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请将下列化学研究内容与人类面临的问题用短线连接起来:合成药物环境问题生产化肥和农药健康问题发展绿色化学能源问题开发清洁能源粮食问题略6.(综合题)化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等。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与发展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阿伏加德罗的分子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历代的史学家们已经对此进行过非常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在最初的30年里,化学家们由于研究的需要而运用它,又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思想方法上的差异,特别是狭隘经验论的影响又不敢信赖它。
分子论的命运更惨,它被原封不动地埋在意大利达半个世纪之久。
科学思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不断地接受社会环境的选择。
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总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认识论的根源,是人类科学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开始由以搜集材料为特征的经验描述阶段,逐步过渡到以整理材料、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为特征的理论概括阶段。
由拉瓦锡掀起的化学革命不仅建立了化学理论的新秩序,而且在研究方法上给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别是定量方法的广泛采用,使化学家们搞清了许多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中各物质量的关系。
1789年,拉瓦锡首先用精确定量的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它作为自然界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为人们从事化学研究的基本依据;1791年,里希特根据大量定量实验发现了酸碱反应的当量关系。
1802年,费歇尔在里希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阐述了当量定律;1799年,普罗斯特根据一系列化学定量分析提出了定组成定律,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物质组成的认识;1803年,道尔道在思考原子学说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验归纳,推导出了倍比定律。
这些化学基本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它促使化学家进一步思考。
道尔顿在做小学教员的闲暇里,学得一些数学与物理的知识。
后来,便开始做气体的实验。
1801年他总结出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并认为气体的性质最好用原子论的观点解释。
1803年他提出了原子论的基本要点,到1808年才公开发表。
要点是:(1)所有物质都不能无限分割,都要达到一个最后的极限。
这个极限的微粒,依照自古以来的说法,就叫原子。
04-原子分子论
书后有部分参考答案, (化学专业使用时绿色字体的除外——书后有部分参考答案,主观题贵在思考) 化学专业使用时绿色字体的除外 书后有部分参考答案 主观题贵在思考)
二、不懈的气象记录
1. 献身科学,终身未娶。 献身科学,终身未娶。
2. 从21岁时起,道尔顿就记气象日记,坚持了整整 岁时起, 岁时起 道尔顿就记气象日记, 57年。 年 3. 1801年起完成许多研究论文,不久提出了著名的 年起完成许多研究论文, 年起完成许多研究论文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4. 1804年,他又提出了倍比定律 原子学说的提 年 他又提出了倍比定律——原子学说的提 原子学说 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11年发表分子学说阿佛加德罗定律区别原子与分子分子由原子组成权威道尔顿贝采里乌斯原子不可能结合理论反对淹没达半个世纪1860年德国卡尔鲁斯特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康尼查罗的小册子重提阿佛加德罗的理论才被引起注意德国化学家迈尔左图在散会途中读后注意到1864年出书宣传之从此被广泛接受此时阿佛加德罗已经去世8年阿佛加德罗常数纪念一生平二重要化学成就三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1826年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巴勒莫父亲警察局长1845年发表神经系统研究论文拜化学教授皮立亚为师1847年投入革命运动1851年大学任教1853年发表康尼查罗反应的研究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罗马大学任教1910年去世84岁执教化学60年1860年参加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推广分子论名著化学哲学教程提要澄清了混乱
阿伏加德罗—— 阿伏加德罗 分子学说的建立者
一、生平 二、化学成就
一、生平
1776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市著名律师家庭 年出生于 家庭——20岁获 岁获 到数学和物理学方面——1820 法学博士——1800年兴趣转移到数学和物理学方面 法学博士 年 教授——1850年退休 年退休——1856年去世 年都灵大学数学物理教授 年退休 年去世 兴趣、学业(职业) 兴趣、学业(职业)和成就的关 系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第一条:原子论
原子论是一门研究原子(最小的物质单位)的科学。
原子论的主要提出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及其学生,他们提出了关于“组成物质的粒子”的这种说法,这一理论最终得以证实,给物质结构和物质互相作用之门带来新概念。
根据原子论,一切物质都能被分解成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简单物质,也就是分子。
研究原子模型等,可以解释物质性质(物质中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了解自然界中的简单微粒(原子),以及有机物质中的复杂反应等等。
第二条:分子学说
分子学说是一门研究有关分子结构和物质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分子学说是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上的,可以说是原子论的延伸,它确认了更小的分子单位存在于原子之中,分子由各种组成部分组成,它们可以是原子或其他分子,它们可以是吸热或释放热,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产生新的分子。
分子学的发现给我们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助于我们研究化学反应,以及生物体和物理物质的性质,它还为许多确定现代化工的原理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概念基础。
化学史第六章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建立
第六章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建立从十八世纪末以后的一百多年间,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各国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变革又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道路。
纺织、机械、冶金、造船、采矿、地质、制药各工业部门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化学学科的成长。
而化学本身从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以后,不仅从此排除了燃素说的障碍,使过去在燃素说形式中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走上了正确的方向;而且对物质和物质的变化,从定性的朴素的认识进入了定量的研究,以证明物质不灭定律为起点,继续向前迈进,进一步弄清了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基本定律,使人们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再次深化。
1803年,道尔顿(John Dalton,1766一1844)提出了原子论,这标志着近代化学发展时期的开始。
因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所要说明的现象本质正是原子的化合与化分。
道尔顿的学说正是抓住了这一学科的核心和最本质的问题,主张用原子的化合与化分来说明各种化学现象和各种化学定律间的内在联系。
他对当时人们了解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材料进行了一次大的综合、整理。
这一学说经过不断的完善,终于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因此它对化学发展的意义,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说都更加超过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因此,恩格斯对道尔顿的原子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的成就是“能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巩固基础的发现”(《自然辩证法》)。
并指出:“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所以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
回顾原子学说确立的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看到化学的发展是多么曲折和充满着斗争。
在化学基本定律的探讨和原子一分子学说的论战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并且必须不断清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和阻碍,因此所取得的每一项重大胜利都是集体劳动的成果,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胜利。
所谓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化合物的组成以及在化合物形成过程中反应物之间和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
分子原子模型及例题
实验三:50+50是否等于100?
思考:50ml酒精和50ml水混 合后总体积等于100ml吗?为 什么?
解释: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因为酒精和水分 子间都有间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和时,相互作用过程中, 有的分子挤占了间隙。 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 物体的热胀冷缩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 遇冷时缩小。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1X1021个分子。
假如拿水分子和乒乓球比,就像拿乒乓球和地球比。(分 子质量、体积很小)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实验一: 思考:抽出玻璃片
简单分子结构模 型
发生什么现象?
问题一:有色气体为什么会扩散? 问题二:密度不同的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能否 均匀的混合?
气体分子间隔
>
液体分子间隔
> 固体分子间隔
总结:分子具有哪些性质?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 越快; (3)分子间存在间隙; (4)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 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球形分子结构模型
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二:
阴凉背风处晾的衣服和夏季室外晾的衣服哪个干的快?
解释: 湿衣服能晾干是因为衣服的水以分子的形式运动 到了空气中,在夏季室外温度更高,分子的运动速度会更 快,同时通风处更有利于水分子的运动,所以湿衣服在室 外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科粤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大家都来学化学中档难题提升题(word有解析)
科粤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大家都来学化学中档难题提升题(word有解析)中档难题提升题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1.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A.侯德榜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张青莲2.第一个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A.阿伏伽德罗B.道尔顿C.门捷列夫D.拉瓦锡3.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中创立原子论的科学家是()A.门捷列夫B.道尔顿 C.汤姆斯 D.阿伏加德罗4.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重要的结论:物质差不多上由原子构成的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觉元素周期律 D.人类目前发觉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几千万种5.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提出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A.A B.B C.C D.D6.下列选项中都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制火药、制青铜器、发明指南针 B.制青铜器、印刷术、造纸 C.冶炼钢铁、烧瓷器、制火药 D.印刷术、烧瓷器、冶炼钢铁7.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开发新能源 B.合成高效的医用药物C.研制新材料 D.开发功能强大的电脑软件8.化学﹣人类的生活、人类的以后。
下列科技成果的研究领域与化学无关的是A.研发“长征系列”火箭的燃料 B.绘制水稻基因图C.研制新药物、治疗艾滋病D.查找煤变油的催化剂9.下列说法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C.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D.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取10.2021 年创建全国文明都市是我市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全然目的是提高都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下列措施中与化学关系不大的是()A.配置新型燃料供公交车使用 B.对都市生活垃圾分级净化处理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的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11.下列不属于化学对人类奉献的是()A.研制生物煤油B.制作化肥用于粮食增产C.制作水泥用于建筑D.发明 LED 灯用于照明1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谁提出分子的概念
谁提出分子的概念分子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于1808年提出的。
道尔顿是当时最早研究原子结构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科学家之一。
他发表的《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间的化学作用的实验讲演》一书中,第一次详细论述了他的原子学说和分子理论。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认为,所有物质都由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原子构成。
他认为,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重量和性质,并且相对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
然而,道尔顿也发现了一些异常,即某些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比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分子这个概念。
道尔顿认为,原子可以组合成更大的粒子,这些粒子被称为分子。
他认为,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形成的。
而这些原子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分子。
他还提出了一个类似于拼积木的模型,其中原子就像积木一样按照特定的模式堆叠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特定性质的分子。
道尔顿的分子理论对于后来的化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元素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以及为什么某些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存在不同的比例。
它还解释了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不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然而,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分子的认识逐渐深入,原子被证实可以进一步分解成更小的粒子,如电子、质子和中子等。
这导致了分子概念的重新思考和修订。
在20世纪初,科学家开始认识到,分子不仅可以由原子组成,还可以由更小的基本粒子组成,如电子云和原子核。
现代的分子概念建立在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它更加精确地描述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现在,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之间通过共用、转移或捐赠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原子的类型、排列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
总之,分子概念最早由约翰·道尔顿提出,他认为分子是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分子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的分子概念建立在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更精确地描述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原子———分子论的形成和发展
50Borton ,J .W.,J a p anese Vent ure Ca p ital :A Histori 2cal Overview 1Vent ure J a p an:How Growin gCom p anies Worldwide Can Ta p into t heJ a p anese Vent ure Ca p -ital Market s.Borton ,J.W.,Probus Publishin g Co.,19921A y ukawa ,Y.,U s -J a p an St rate g ic Part ner 2shi p :t he U se of Technolo gy Transfer and In 2ternational Net -work.Vent ure J a p an :How Growin g Com p anies优先股、可转换债券转换成优先股形式。
原子———分子论的形成和发展●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中心王耀德和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化学也经历了一个从自然哲学到科学的发展阶段,在以思辨、直观、猜测为主的自然哲学阶段,一些自然哲学家抱着万事万物都可以“还原”的信念,认为所有物质都应该由更微小的、种类不多或只有一种、性质恒定不变的单元组成。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m p edocles of a g ri g ent um ,约公元前490~435年),认为宇宙间物质仅由四种元素即水、土、火、气组成。
古希腊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原子论”———由留基伯(Leuci pp s ,公元前500~440年)提出,德谟克利特(Democrite ,生卒年不详,鼎盛年约公元前435年)把它发展至最高峰。
德氏认为,世界上各种物质都由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组成,各种原子的原质是相同的,只是形状与大小不同。
原子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但能互相结合,形成各种物体。
元素论与原子论有着某种对立,因为前者认为有几种基质,而后者认为只有一种。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
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近代化学的两大重要理论,其创立奠定了现
代化学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不仅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化学
研究,也为化学技术的应用和化学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世纪末,英国化学家道尔顿首次提出了原子论,认为任何一种
物质都是由固定数量的原子组成的,每个原子具有自己的质量和大小,并且原子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这一理论为诸多科学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并为化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9世界初,法国分子学家阿沙朵·劳维西耶提出了分子学说,认
为化学反应是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分子比原子更基本,不
同的化合物由不同数目、不同种类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
这一理论对于解释化学反应机理和分子结构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进一步推动了化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和化学知识的发展。
化学研究的进步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动了生产和科技的发展。
在工业生产中,化学技术的应用更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在医学和药学领域,新药的开发和制备离不开化学研究,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理论指导为这些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总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为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同时也为化学技术的应用和化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们的启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继续光芒四射,永不衰退。
九年级化学试题: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下面的表格内。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其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C、汤姆生D、爱迪生2、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A、计算B、推理C、测量D、实验4.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醋酸、汽油等物质挥发出气体分子B.用铁矿石炼铁C.工业上由液态空气制得氧气D.绿色植物叶片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微粒5.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
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 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⑥熔点-6.5℃⑦无腐蚀性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A.②③⑤⑥B.①③⑥⑦C.③④⑦⑧D.②④⑥⑧6、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8.能除去空气中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的是()A.木炭B.红磷C.硫D.铁丝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称量药品时,用镊子夹取砝码C.反应中没用完的药品,应立即放回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控制在试管容积的1/3~1/2之间10、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 .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B .水和冰相混合、啤酒C .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加热后的混合物D .氯化钾、液氧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是人类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不能作为工业原料B .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空气C .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大致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体积分数)D .空气的成分是稳定的,固定不变的12.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A .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 .将气体分别通入盐水 中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13.下列物质中,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能产生白光,瓶壁上有水雾产生的是 ( )A .红磷B .木炭C .硫粉D .石蜡14、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 、酒精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C 、氢气 + 氧气−−→−点燃水 D 、氯化氢 + 氨气−→−氯化铵15、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
最新九年级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知识点整理汇总
最新九年级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汇总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课本知识点1、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英国的科学家道尔顿创立了原子论;意大利的化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分子学说。
3、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到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5、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火药和造纸属于化学领域的成就,除此还有烧制陶瓷、湿法冶金、冶炼青铜等。
7、中国现代化学方面的成就:1965年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20世纪80年代合成了核糖核酸、1993年操纵硅原子写出“中国”两字,说明人类已进入操纵原子的时代。
8、二十一世纪初,人类发现与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多万种/8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④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9、翠绿色的孔雀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10、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衣:化学处理和印染的衣料;食:粮食蔬菜种植需要的化肥农药;住:水泥、钢材、玻璃、塑料等建筑材料;行:汽油、柴油是许多交通工具的燃料。
11、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使粮食增产丰收;②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病毒;12、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生活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原子——分子论的形成和发展
原子——分子论的形成和发展一、起源人类对物质构成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首次提出了“原子”这一概念,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组成的。
然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并未得到广泛接受和发展。
二、发展原子分子论的发展要归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科学家。
约翰·道尔顿提出了“道尔顿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质量均匀的粒子,并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组成化合物。
道尔顿的理论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然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不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科学家开始对原子的性质进行研究。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迈克尔·法拉第和路易斯·麦克劳林等人的工作,为原子分子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影响原子分子论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类科学认识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子分子论解释了物质的基本构成,揭示了物质的微观世界。
这一理论为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原子分子论推动了科学实验方法的发展。
为了验证原子分子论的正确性,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实验,并提出了许多实验方法和仪器。
这些实验方法和仪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和技术支持。
原子分子论对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基于原子分子论的认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物质的性质,从而开发出各种应用于工业和生活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原子分子论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批评。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原子并不是简单的质点,而是有波粒二象性的实体。
这一发现使原子分子论更加丰富和复杂。
总结起来,原子分子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对物质构成的长期探索和努力的结果。
它为人类科学认识的进步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和进步的过程,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面对新的发现和挑战。
原子——分子论的形成和发展
原子——分子论的形成和发展
原子——分子论是现代化学理论的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了原子概念,将物质看作是由极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的。
但是在当时,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直到18世纪,化学的发展开始加快,人们开始对元素进行研究,发现它们有着一定的性质和规律。
随着元素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开始意识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他们开始探索原子的性质和结构。
19世纪初,约翰·道尔顿提出了“道尔顿原子论”,他认为不同元素的原子是不同的,元素化合物是由原子的简单结合组成的。
这个理论成为了当时化学界的主流观点。
然而,道尔顿的原子论无法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例如原子的放射性衰变和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量比例不确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始对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最终发现了原子核和电子的存在。
随着新理论的出现,化学逐渐演变成为一门实验科学,人们开始以分子为单位研究化学反应。
在分子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研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逐渐形成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不同的分支学科。
到了20世纪,原子——分子论成为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它不仅
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促进了整个科学的进步。
现在,化学家们正在研究更加微观的颗粒,如夸克和本质子等,这些研究有望进一步扩展我们对物质本质的认识。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 教育名言:犯错是学生的权利,宽容是教育名言: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人 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教育名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 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 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 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
约翰· 道尔顿1766年9月6日生于坎伯雷, 1844年卒于曼彻斯特。父亲是一位农民兼手工 业者。幼年时家贫,无钱上学,加上又是一个 色盲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 1793年任曼彻斯特新学院数学和自然哲学 教授;1796年任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会会员; 1800年担任该会的秘书;1817年升为该会会长; 1816年选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822年选为 皇家学会会员。1826年,英国政府将英国皇家 学会的第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了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 家)阿伏加德罗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 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他的 分子假说奠定了原子—分子论的基础 。
阿伏加德罗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个贵 族家庭。1792年8月9日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 1796年获法学博士,以后从事律师工作。1800~ 1805年又专门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尔后主要从事 物理学、化学研究。
与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创立有关的科学...
11.与原⼦论和分⼦学说创⽴有关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B.门捷列夫
C.居⾥夫⼈D.拉⽡锡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学说,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的概念,并创⽴了分⼦学说,故选项正确.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C、居⾥夫⼈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故选项错误.
D、拉⽡锡⾸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是由氮⽓和氧⽓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的社会责任感.。
分子和原子的提出
分子和原子的提出一、分子的提出分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它是由一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分子的概念最早由化学家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
道尔顿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且这些粒子之间可以通过化学反应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他将这些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称为原子,将由原子组成的粒子称为分子。
道尔顿的分子概念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揭示了物质组成的微观结构,为后来的化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分子的提出使化学学科从宏观到微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化学反应的研究和物质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原子的提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观粒子,它是不可再分的。
原子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
但是直到19世纪初,原子的存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证实。
直到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才使得原子的概念得到了更加明确的阐述和认知。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认为,所有的物质都由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组成,这些粒子称为原子。
原子具有质量,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分子。
这一学说为后来的化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物质的分析和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仪器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原子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现代原子论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其中包含着质子和中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则以轨道的形式绕着原子核运动,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提出使得人们对物质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它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为化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原子学说的提出也为物质的分析和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和原子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它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最基本的微观粒子,它们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在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之间发生着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从而使得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伏加德罗 (1776-1856)大利物理学家、化学 家)阿伏加德罗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 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他的 分子假说奠定了原子—分子论的基础 。
阿伏加德罗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个贵 族家庭。1792年8月9日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 1796年获法学博士,以后从事律师工作。1800~ 1805年又专门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尔后主要从事 物理学、化学研究。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 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 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
约翰· 道尔顿1766年9月6日生于坎伯雷, 1844年卒于曼彻斯特。父亲是一位农民兼手工 业者。幼年时家贫,无钱上学,加上又是一个 色盲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 1793年任曼彻斯特新学院数学和自然哲学 教授;1796年任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会会员; 1800年担任该会的秘书;1817年升为该会会长; 1816年选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822年选为 皇家学会会员。1826年,英国政府将英国皇家 学会的第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了道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