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雷鑫S h u i c h a n y u y e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饮食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我国海参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养殖过程中易发生一系列疾病,若是未能及时防治这些疾病,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也会影响到海参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
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海参疾病。
本文就此展开分析与论述,希望可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海参的生态习性海参属于一种海洋生物,最适宜的养殖池盐度应当在26%~34%。
同时,海参健康生长对温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若是温度过高会抑制海参的生长。
海参大多栖息在水深10多米的海区,其运动方式较为局限,且缺乏方向性。
因如今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海参养殖模式愈加多元化,但在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疾病,要想提高海参养殖产量与质量,必须要进行有效防治。
二、养殖海参主要疾病以及防治1、烂边病(1)病症。
烂边病在每年六月份高发,最容易为害耳状幼体阶段的海参,且相对来说死亡率偏高。
染病之后,用显微镜观察,可发现边缘模糊不清,也可看到坏死组织细胞。
染病海参即使存活下来,也会出现反应迟缓、重量不增的情况。
(2)防治。
针对海参烂边病,首先需要找到引发疾病的病原体,之后再选择相应的防治手段。
研究表明,弧菌是引发烂边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要想防治该病,需结合情况选用药物,应当以预防为主,保持池水干净,尽可能减少养殖池中细菌的数量,降低海参的染病率。
2、烂胃病(1)病症。
感染烂胃病的海参,在摄取食物方面会出现进食量大大减少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海参发育较为迟缓,更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大量死亡。
烂胃病的病灶主要体现在耳状幼体胃部,观察时可看到胃体边界模糊不清,病症严重胃壁糜烂。
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有着一定的关联,若是饵料品质不佳、缺乏营养,会引发这种疾病。
(2)防治。
针对海参烂胃病,应当从病因着手,第一尽可能提高饵料的品质,为海参幼体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第二为减少水中细菌数量,可以在养殖池均匀撒入呋喃类抗菌素等药物,并及时换水,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水体环境。
海参养殖常用药物和其作用机理专家讲座
2. 药品在体内基本过程: (1)吸收:指药品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过程。
药品吸收快慢或难易受药品理化性质、浓度、给药方式等原因影响
(2)分布:指药品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过程。 (3)生物转化:药品在体内经化学改变生成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过程。
过去称为代谢。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海参养殖常用药物和其作用机理
第14页
水产药品及其机理:抗菌药
2. 头孢菌素(先锋霉素)类:为头孢菌培养液经改造而成(半合成抗生素)
其作用机理及应用与青霉素类似,但抗菌谱较青霉素广,G+>G优点:抗菌谱广,对酸和青霉素酶较稳定,毒性小; 缺点:价格昂贵 1)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噻啶、头孢拉啶和头孢氨苄等 对G+作用强;但对G-作用弱,对酸稳定性差,对肾脏毒性大 2)第二代:包含头孢孟多、头孢呋新和头孢氯氨苄等 对G+与第一代相同或略差;但对G-较第一代强,对肾脏毒性较小。 3)第三代:包含头孢三嗪、头孢哌酮等 对G+不及第一、二代;但对G-显著加强,对肾脏基本无毒。 4)第四代:包含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等 20世纪90年代问世,价格昂贵,抗菌作用较第三代强,对G+效果好
海参养殖常用药物和其作用机理
第15页
水产药品及其机理:抗菌药
3. 大环内酯类:
该类药品关键具14~16员大环内酯结构,作用机理为抑制蛋白质合成 1) 红霉素: 从红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取得 作用与青霉素类似,适合用于耐青霉素菌株 2) 螺旋霉素:从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取得,临床惯用乙酰螺旋霉素 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类似,但作用较弱
1. 青霉素类:为含内酰胺环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最早应用于临床抗生
素,由发酵液提取或半合成取得;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胞壁合成。 1) 天然青霉素:为青霉素G(苄青霉素,Penicillin G or Benzylpenicillin):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海参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资源,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海参养殖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影响养殖效益。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对于保障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海参疾病及防治策略1. 白斑病白斑病是海参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为海参体表出现白色或黄色小块状斑点,严重者会出现溃疡和腐烂。
白斑病的发生与水质不佳、过密养殖和饵料不洁等因素有关。
预防白斑病的关键是要保持水质清洁,适量投喂,避免过密养殖。
一旦发现白斑病,可添加适量的食盐进行治疗,同时及时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体通畅。
2. 皱塌病皱塌病是由海参体内寄生虫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症状为海参体表呈现出皱缩、塌陷,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预防皱塌病的关键是要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体清洁,避免饵料过量投喂和过密养殖。
一旦发现皱塌病,可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同时增加水质管理力度,加强饲料管理。
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海参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和监测,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
合理投喂,避免过量饲料和不洁饲料对海参健康造成影响。
定期进行养殖池塘的清理和消毒,避免寄生虫和细菌病原体的滋生。
2. 注重饲料管理饲料作为海参的主要营养来源,其质量对海参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海参养殖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品牌,避免使用变质及污染的饲料。
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水质污染和海参健康问题。
3. 加强疫病防治在海参养殖中,要实行定期的疾病监测和防治工作。
定期对海参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个体,避免疾病的扩散。
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各类药物及化学制剂的使用管理,避免药物滥用对海参养殖产生不良影响。
4. 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海参养殖中的常见疾病,需要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增强其对海参疾病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海参用水产药物配伍
(二)联合应用抗菌素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抑菌或杀菌效果,更好的控制感染,降低毒性,减少或延长抗药性的产生。
但临床实践证明,联合用药并不是对所有病例都能获得所希望的增强效果,甚至少数情况下(5%-10%)疗效反而降低。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发生相加、增强、无关、拮抗等4种关系。
在实践中,可以按照抗菌药物对菌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4类:第一类:繁殖期杀菌剂。
如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等。
第二类: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第三类:速效抑菌剂。
如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
第四类:慢性抑菌剂。
如磺胺类、呋喃类。
在联合应用时,各类之间联合应用后的效果是不同的第一类和第二类:都是杀菌剂,合用有增强作用,例如青霉素类与链霉素合用,在链霉素的作用下,细菌合成了无功能的蛋白质,但蛋白质合成并未停止,因此细菌细胞继续生长而体积增大,这就有利于青霉素阻碍细胞壁黏肽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胞浆内渗透压增高而使细菌肿、变形、溶菌而死亡。
青霉素破坏细菌胞壁的完整性,也有利于链霉素等进入细胞内而发挥作用。
多黏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或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也可使疗效增强。
第一类和第三类:合用可降低抗菌效能,如青霉素类与氯霉素或四环素类合用,由于后二药使蛋白质的合成迅速被抑制,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青霉素(繁殖期杀菌剂)干扰细胞壁合成、导致壁缺损的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降低其抗菌效能。
第二类和第三类:合用可获得增强或相加作用,一般不产生拮抗作用。
第三类和第四类:由于都是抑菌剂,一般可获得相加作用。
第四类和第一类:合用一般无重大影响,在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时,由于青霉素G透过血脑屏障能力较差,可与易透过的磺胺嘧啶合用而提高疗效。
联合用药的对象:1、病因未明。
危及生命的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2、严重感染。
如金葡菌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估计使用单一药物难于控制者。
海参池塘使用微生物活菌制剂的体会
藻类利用 ,就会促进反硝化作 用,也就是说硝酸盐也 会转化为亚硝酸盐继续危 害养殖动物 ,所 以说丰 富的 藻类对硝酸盐 的利用会增 强活菌的使用效果 ,即所谓
的 良好 的藻相 、菌相平衡 。
主 的微生物制 剂效果明显 。⑤降低水体氨氮 、亚硝酸 盐 、硫化氢等有 害物 质,有净水或爽水作用 ,含有硝 化细菌 、光合细 菌的微生物制剂作用 明显 。⑥加快水
耐低温 的菌种 ( 适 温范 围 5 ~1 8 ℃) ,若 使用常温 菌种
海参养殖生产 中广泛使用微生物 活菌制剂 ,用于 调节 水质 、分解 死藻 、调 节水 体透 明度 、分 解底 质 等 。养 殖户使 用过程 中对微生物 活菌制 剂常有 过高 、
偏颇甚至错误 的认识 ,如用微 生物 活菌制剂后海参就 不能或不会生病 、用后 可预防病毒感染、用后会大量 杀死藻类 、用微生物活菌制剂就是生态养殖等 。 微生态活菌制剂对海参 的养殖 作用明显 ,但不 能 夸大 。大量试验和实 践证明:光合细菌、复合芽孢杆 菌 、酵母菌 、乳酸菌等有 益微生物 制剂单独使用或混 合使用 ,对养殖水体起 到净 化作用 ,且能帮助海参伤 口愈合 ,起到抑制感染和预 防应激 的作用 。
在夏季高温期和 雨量较多季节 ,可 向池 内投放微
生物活菌制剂 。这些有益菌进入养殖水体后 ,品种 不 同发挥 不 同的作用 ,如氧化 、氨化 、硝化 、反硝化 、 解磷 、硫化 、固氮 等作用 。合理搭配 ,把养殖池 内海 参 的排 泄物 、残饵、浮游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 分解 为二氧化碳 、硝酸盐 、磷酸盐 、硫酸盐等 。有益微 生
持稳定 的水色 ,从 而营造出一个 良好水质条件和 良性 生态循环 ,促进海参 的快速 生长。 三 、使用微生物活菌制剂注意事项 微生物活 菌制剂 如果使 用不当 ,不仅起不到应有
四五月份海参养殖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
四五月份海参养殖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开春初期,随着温度的逐步回升,一些敌害和疾病也随之而来,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困扰,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给参圈的后期管理埋下隐患。
经过我们长期的市场调查,现将春季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病害进行总结剖析如下:1、藻钩虾藻钩虾,当地人称“海葛子”,大部分是生长在死青苔里的,过多会附着在海参上,影响正常活动,只要处理完腐烂青苔,就能将其有效控制;它是日本对虾很好的饵料,5月初左右可投放日本对虾虾苗加以预防。
措施:根据死草的数量使用“爽底安”2亩/袋,配合人工打捞,两天后使用“底巧”2亩/袋分解剩余的烂草;在藻钩虾数量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敌百虫100g/亩,第二天后使用“乳酵素”或“氨基酸解霸”解毒,再配合使用“底安生”或“臭氧水安”进行改底。
2、海蛆又称沙蚕,多为一年生,交配产卵后就会死亡,让其自然死亡,大部分都在下风口边上,对滩底直接危害有限,一般不需要刻意杀之,在集中死亡的边上多改改底、解毒,防止臭底。
但是沙蚕过多,一则会影响海参摄食,二则易引起夜间缺氧,可以适当杀之。
措施:一般情况下,使用“爽底安”或者“底黑安”,三天一次进行局部改底。
沙蚕过多时,天黑沙蚕飘上水面之后使用漂白粉2斤/亩或敌百虫300-500g/亩杀灭,后用“绿水解毒安”或“氨基酸解霸”进行解毒,再配合“爽底安”进行改底。
3、虾虎鱼俗称“胖头鱼”,食性很杂,比它小的鱼、虾、蠕虫及其他鱼类的卵都是虾虎鱼的食物。
主要摄食虾、蟹等甲壳类、小型鱼类、蛤类幼体,有的摄食底栖硅藻。
投放虾苗之前应进行杀灭,以提高虾的产量。
措施:使用茶籽饼6斤/亩或者茶皂素1斤/亩或者全池泼洒敌百虫杀鱼,等鱼死后全池泼洒“绿水解毒安”3亩/瓶进行解毒,然后使用“爽底安”2亩/袋配合“底巧”2亩/袋进行分解,可有效预防臭底和海参的肿嘴化皮。
4、水母4月份中旬,随着外海水进入参圈,小水母也开始大量的繁殖,个体在4毫米左右,体色呈红色,长大后为白色透明状。
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摘要】海参养殖产业现状与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重要意义成为了研究热点。
微生态制剂具有独特的概念和特点,在海参养殖中应用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海参肠道微生物群落来增强其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海参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投喂和水处理等,效果评价主要通过海参的产量和品质来评估。
未来展望了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潜力,并强调了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性。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研究新型微生态制剂和改进操作技术,展现了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海参养殖产业现状、微生态制剂、应用原理、生长、免疫力、操作方法、效果评价、前景展望、推广、发展方向、应用前景。
1. 引言1.1 海参养殖产业现状海参养殖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产业之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海产品消费的增加,海参作为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质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我国海参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加。
海参养殖产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海参养殖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水质污染、营养物质紧缺、疾病易发等挑战。
1.2 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重要意义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海参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而降低养殖过程中发生疾病的风险。
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强海参的免疫力,提高其抗风险能力,降低养殖损失。
微生态制剂还可以改善海参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
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重要意义包括保障养殖水域的健康环境、提高海参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能力,增加养殖效益,为海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微生态制剂在海参养殖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2. 正文2.1 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和特点微生态制剂是一种以微生物为主要活性成分,通过科学发酵及技术处理后的生产制剂。
海参养殖技术:(一)海参发病原因、征兆和育苗保苗疾病防治
一、海参发病原因和征兆彭张华1、海参发病原因及发病的特点由图可见导致海参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种质、饵料、营养和免疫力是影响海参体质的重要因素。
目前养殖状况下饵料营养基本能满足海参所需,但由于种质质量参差不齐,苗种质量难以控制,养殖过程中海参更易发病,因此,在水体环境适宜的前提下,需要通过提高免疫力来增强海参体质,增强海参防御病害能力,减少海参发病几率;●海参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加之水中病原超标,易使海参被动感染;●水质变差,有害有毒物质过多,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参易发病。
2、海参发病的征兆海参在发病前会在短期内出现一个发病征兆,即海参出现“亚健康状态”,通过细微的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现象:•①参苗不伸展、呈现蜷缩状;•②海参在附着基上下分布不均匀;•③拖便太长(两万头以上的苗有少量拖便属正常现象,但拖的太长就是状态不好);•④挑苗筐看翻起的粪便,不规则、易碎、断断续续类似虚线,说明参苗状态不好;•⑤参苗体色暗淡、无光泽;•⑥摄食量明显下降。
当出现以上现象时,说明海参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快就会大规模发病,此时是疾病预防、治疗的最关键时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海参育苗、保苗期间常见病害防治1、烂边病的发生与防治【发生时间】: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病因】:弧菌是致病原之一。
【主要症状】: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
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防治措施】: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天停药3天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连同内服,外泼“派尼均安”1ppm;治疗时,“肠速康”2ppm+敏感抗生素。
2、烂胃病的发生与防治【发生时间】:此病多在大耳状幼体后期发生,死亡率可高达90%。
【病因】:一方面是由于饵料品质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如单独投喂金藻类、扁藻等饵料);另一方面,一些细菌感染幼体也可以导致此病发生。
中草药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等有毒物质在海参养
中草药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等有毒物质在海参养中草药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等有毒物质在海参养殖中的作用概述2011年11月24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水产药品具有其天然性,多功能性,毒副作用小,和无抗药性的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驱虫类和添加剂药物的理想水产药品。
它不仅可提高水产动物的养殖生产水平,而且能够减少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杜绝某些暴发性、顽固性疑难杂症,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恶化,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水产品的品质和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功能,这进一步肯定了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但在水产养殖的实际生产中,真正从始至终长期应用中草药来防病治病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可谓凤毛麟角。
近十几年来,海参的人工养殖逐渐兴起,并很快成为一项新兴的、前景极为广阔的养殖产业。
然而在海参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同时,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出现了多种明显病症和大规模死亡现象,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海参主要以底栖硅藻、碎屑、各种微生物及浮游生物为主,通过对疾病的镜检发现,病灶部位和机体内都有细菌侵蚀以及霉菌、寄生虫的感染等现象。
这些病菌并被分离和鉴定出是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属于孤菌类和假单细胞类。
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海参的病因就是因为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只要控制住细菌和病毒,海参病害就会得以控制。
大量的抗生素自然而然就被纳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实验证明,没有一种特效药物能根除海参病害。
某些药物当时有效,过后则会反复,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为什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使用抗生素为代表的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感染性疾病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随着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强,疗效减弱,往往需要加大用量,出现病原抗药性和药物耐受的现象,引发人们对食用水产品药残增加的担心。
同时,某些化学消毒剂及抗生素(如呋喃唑酮和氯霉素等)等药物,国家已有规定,在防制水产动物疾病中禁止或限制使用。
疫苗对多种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具有针对性强及效果显著等特点,并有效解决了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等问题,但在生产上操作可行性差,因此研究开发安全高效和无毒副作用的水产用中药产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海参用水产药物配伍
(二)联合应用抗菌素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抑菌或杀菌效果,更好的控制感染,降低毒性,减少或延长抗药性的产生。
但临床实践证明,联合用药并不是对所有病例都能获得所希望的增强效果,甚至少数情况下(5%-10%)疗效反而降低。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发生相加、增强、无关、拮抗等4种关系。
在实践中,可以按照抗菌药物对菌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4类:第一类:繁殖期杀菌剂。
如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等。
第二类: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第三类:速效抑菌剂。
如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
第四类:慢性抑菌剂。
如磺胺类、呋喃类。
在联合应用时,各类之间联合应用后的效果是不同的第一类和第二类:都是杀菌剂,合用有增强作用,例如青霉素类与链霉素合用,在链霉素的作用下,细菌合成了无功能的蛋白质,但蛋白质合成并未停止,因此细菌细胞继续生长而体积增大,这就有利于青霉素阻碍细胞壁黏肽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胞浆内渗透压增高而使细菌肿、变形、溶菌而死亡。
青霉素破坏细菌胞壁的完整性,也有利于链霉素等进入细胞内而发挥作用。
多黏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或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也可使疗效增强。
第一类和第三类:合用可降低抗菌效能,如青霉素类与氯霉素或四环素类合用,由于后二药使蛋白质的合成迅速被抑制,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青霉素(繁殖期杀菌剂)干扰细胞壁合成、导致壁缺损的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降低其抗菌效能。
第二类和第三类:合用可获得增强或相加作用,一般不产生拮抗作用。
第三类和第四类:由于都是抑菌剂,一般可获得相加作用。
第四类和第一类:合用一般无重大影响,在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时,由于青霉素G透过血脑屏障能力较差,可与易透过的磺胺嘧啶合用而提高疗效。
联合用药的对象:1、病因未明。
危及生命的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2、严重感染。
如金葡菌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估计使用单一药物难于控制者。
海参增养殖
海参增养殖一鲜参→皮参→拉缸沿→干参内脏:呼吸树,消化系统,性腺,拉缸沿参:皮参用开水..弄熟 好的拉缸沿参刀口呈银白色形状粗盐浸没24小时现代:烘干参假的海参:有的有Na 2S 2O鲜参→皮参→开水→锅无油→抛入→银白色→粗盐浸泡≥24小时→草木灰→晒干→干参平均23斤鲜参=一斤干参背部有刺,腹部有管口,口上有20个触手内部有五条纵肌,口处有石灰环口→石灰环→食道→胃→上行肠→下行肠→排泄腔外观难辨雌雄,解剖 通过性腺颜色1 海参怕高温;浮游参<25℃ 稚参<30℃ 打海井,夏季高温T 在14℃左右。
盐度:>28‰(书上的)16~33‰(其实都可以)2 成熟性腺颜色; 雌性;红色 雄性;白色 黄白色产卵时;红色,弥散开的是卵;白色,不弥散开,精子。
精子过多不会影响孵化率,但能败坏水质。
盐度骤然变化对参不利,应激反应。
开始产卵温度;15~17 结束产卵温度;20~23 正常海水ph=8.2 买苗时盐度需接近夏眠条件;温度大于20,成参,产卵排精以后(三个条件),不食不动,温降20以下,结束夏眠。
海参积温;600℃·日即可产卵;(报道的是800℃)放水前吸底看有无luan卵粒二海参育苗一;准备工作1 波纹板10套/立方米火碱浸泡24时(除去油脂)刷板(漂白粉高锰酸钾盐酸维C)浸泡刷板插框冲洗下池盐酸中和火碱维c去污力强产卵10d后投框产卵(1天)→经八天→投框(1天)2 水系统;防止橈足类食小白点。
可用敌百虫敌敌畏灭虱灵杀灭。
3 池子严格消毒,污泥彻底除去,恢复水泥色,然后漂白粉浸泡。
4 换水网目;200二;产卵孵化选育1 选种;>150g 无机械损伤(防化)卵径(愈大愈好)>130μm,最好>150μm。
输卵管直径;火柴头大小(2~3㎜)卵的分散度;参花挤破,放在烧杯内,一散,好。
参花味道;鲜味,发育不好。
又辣又苦,快产卵。
2 产卵,孵化孵化;水温18~25℃密度3~5个/ml(孵化的密度,培育密度<0.5个/ml。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在市场价格的调控下规模日益壮大,但是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养殖的过速发展、不科学运作,最终造成病害问题愈加严重,成为造成养殖户巨大损失的原因之一,也对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要大力发展海参养殖业,就要着手解决其病害的问题。
下面就海参养殖几种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技术作简要的探讨。
1刺参的生态习性海参属于海洋生物,因此在高盐度的海水中才能适应良好,一般来说,盐度26‰~34‰的海区是最佳的养殖场地。
而海参生存对于温度的要求也较高,稚参在水温高于25 ℃就基本不会生长了,高于28 ℃的海水中就会大量死亡。
其运动方式较为局限,一般在砂石和岩礁裂缝等不平坦的地形上运动,沿着地形运动的活动范围通常不过几十平方米,且缺乏方向性。
由于海参对水域环境要求高,而我国周边的海域污染严重,养殖户大多向室内养殖转战。
室内大棚养殖的兴起,使我国海参产量迅速提高。
室内养殖却同样存在疾病和价格的风险。
2刺参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2.1刺参育苗期的常见疾病育苗期属于刺参养殖的起始阶段,但是育苗期刺参的疾病防治及存活率却直接关系到刺参养殖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育苗期疾病的关注是不可或缺的。
2.1.1烂边病一般发生在每年6-7月份,该时期海参在耳状幼体阶段,是该病的高发阶段,因其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刺参养殖的效益。
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胶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1]。
海参在发病后,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有增生的组织,颜色随病情发展逐渐加深变黑,继而出现边缘模糊不清、溃烂,最后整个海参耳状幼体解体,消失,导致死亡。
经组织学技术苏木—伊红染色后有如下表现:可观察到有固缩深染的细胞核,且能看到坏死组织细胞。
大量发病后存活下的个体,也不会存活超过一周,在存活的时间中增重不多,且变态反应迟缓,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探究海参养殖中病害防治技术
CASE区域治理探究海参养殖中病害防治技术锦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崔煜乾摘要:海参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非常高,养殖海参可为沿海地区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近年来,海参在养殖过程中病害频发,且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海参养殖中的病害,提高养殖水平达到稳产高产,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有效的病害防治对策,为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海参;养殖;病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4-0203-0001一、海参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根据季节温度的不同以及自身成长状态的不同,目前常见的海参养殖中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溃烂病,该病害集中发生在春季,3-4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稚参、幼参和养成期的海参均会感染此病。
该病也是在海参养殖过程当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其染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很高。
该病主要是由假单胞菌属和弧菌属的两种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所引发,染病的海参随着病情的发展,初期病参出现摇头症状,随后口部肿胀无法正常收缩闭合,随后口腹部出现局部溃疡,继而表皮腐烂甚至死亡。
胃萎缩,该病害集中发生在7-8月份,夏季高温多雨时期,海参耳状幼体培育阶段会感染此病。
该病主要为弧菌等细菌感染致病,染病海参的胃壁会增厚变粗糙,胃部开始萎缩变形,后期胃部溃烂,最终导致死亡。
盾纤毛虫病,该病害集中发生在水温为20℃左右的夏季高温时期,该病的传染性强,是由纤毛虫与细菌协同致病,被细菌感染的稚参活力会下降,纤毛虫攻击这些稚参,在其参体上造成伤口后入侵参体组织内部,在染病稚参的体内大量繁殖,共同损伤稚参的肠道及呼吸腔,最终导致稚参解体死亡。
滑板病,该病发生在稚参初期培育阶段,该病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很强,死亡率可达100%,该病主要是因为三株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所引发。
患病的稚参表层皮肤会出现褐色“锈斑”和污物,有的患病稚参体外包覆着一层透明的薄膜,表皮逐渐溃烂直至死亡。
海参用药疾病防治
海参的安全用药和疾病防治一:养殖水体偏清、青苔生长过快原因:水体养分不平衡,缺乏微量元素和必须营养元,藻类生长失衡,水体透明度过大,导致海参应激反应。
解决方案:培肥水质,降低水体透明度,于晴天上午使用。
(1)【水产保护神】+【高能免疫vc】/全池泼洒。
(2)【EM6浓缩原液】+ 尿素1千克/亩米,全池泼洒。
(3)如青苔过多,可使用“【青苔剂】”250g/亩米,青苔死亡后,使用水产保护神全池泼洒。
二:消除浊水,降低氨氮,稳定水质原因:雨后导致池水浑浊、藻相老化,水中悬浮物质偏多。
解决方案:于晴天上午使用为宜,可分步进行,也可同时使用。
(1)海参池底改良用【参必康】+【水产保护神】全池泼洒。
(2)“水质净化剂”【解毒碧水安】全池泼洒。
三:解毒、消除应激反应原因:水质、水温、气压骤变,污染物、重金属、药浴等因素导致的中毒、应激反应等。
解决方案:可消除应激反应、降解重金属毒害、消除环境变化等引起的刺激。
(1)【ph值降解剂】【水产保护神】全池泼洒;(2)用【参必康】+【EM8浓缩原液】全池泼洒。
四、猛水蚤等挠足类虫害病因:猛水蚤等挠足类对海参苗猎食、损伤、争夺事物和空间,甚至导致海参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症状:猛水蚤等挠足类大量繁殖,甚至观察到其摄食海参幼苗,幼苗有解体、滑板症等。
防治:水蛛灵3小时后用0.5—1.0ppm(药浴前半小时泼洒水产保护神+高效免疫多糖)五、烂胃病病因:幼体培育密度过大,饵料不佳为主因,继发细菌感染。
症状:多发于耳状幼体阶段,幼体胃壁增厚、粗糙、狭窄、萎缩变形、不膨胀、棒状,严重时整个胃发生糜烂,导致幼体死亡。
防治:(1)饵料中添加【高效多糖】+【可立康】。
(2)外用【超能活性碘】+【EM6浓缩原液】全池泼洒。
六、烂边病病因:弧菌或多种病菌混合感染所致。
症状:幼参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变黑、边缘模糊不清、溃烂,最后整个海参解体消失。
防治:(1)海参菌毒康药浴4—5小时;,连用5—7天。
乳酸菌在海参中的应用及可行性
乳酸菌在养殖海参的应用及可行性报告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是一群形态、代谢性能和生理学特征不完全相同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统称。
目前乳酸菌在细胞分类学上至少有23个属,随着细菌分类研究的不断深入,乳酸菌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霍贵成,2007)。
1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1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乳酸菌与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反硝化菌等有益菌混合使用,可以促进养殖水体饵料生物大量繁殖、生长,并且可分解残饵、粪便及水中有机质,改良水体环境,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繁殖生长,调节菌藻平衡。
1.2提高免疫力乳酸菌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多。
在饲料或水体中添加乳酸菌活菌或灭活菌都可以提高水生动物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1.2.1细胞吞噬活性细胞吞噬作用在机体的抗菌防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抗体产生之前激活早期炎症反应。
饲料中添加乳酸菌组,(包括沙克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akei),乳酸球菌(Lactococcuslactis),明串珠球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可以激活宿主吞噬细胞并提高细胞吞噬活性,研究同时表明,乳酸菌无论是活菌还是灭活菌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提高鱼类的细胞吞噬活力(Pieters等,2008;Brunt等,2007;Brunt和Austin,2005;Panigrahi 等,2004;Rutherfurd-Markwick和Gill,2004;Irianto和Austin,2003)。
Pirarat等(2006)研究表明,投喂鼠李糖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1010CFU/g)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的细胞吞噬活性。
但是乳酸菌不能提高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Villamil等,2002)。
1.2.2呼吸爆发活力呼吸爆发活力是鱼类先天免疫防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海参养殖-几种常用药物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
经市场反复应用验证效果显著、使用成熟的几个公司拳头产品:1.皮康王-----海参吐肠的克星本产品在烟台市场和青岛市场,尤其是长岛、胶南、即墨。
经销商和养殖户一致的反应此产品可以有效的治疗海参化皮,对于海参吐肠效果十分显著,得到广大养殖朋友的认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总结出:海参吐肠,使用本产品10ppm药浴0.5-1小时,连用三天,可以有效的治疗吐肠。
此产品以中药制剂为主,实践中对海参无任何毒副作用。
2.参康Ⅱ号-------海参化皮的克星化皮病在海参的苗室培育过程是一种常见病。
该病传染性很强,发病快,死亡率100%。
症状:附着的幼体收缩不伸展,触手收缩,活力下降,附着力差,并逐渐失去附着能力而沉落池底,多数伴随肿嘴、摇头、吐肠、摇尾等症状。
对策:参肤康Ⅱ号15-20ppm药浴0.5-1小时,连续三天,效果显著。
连续三年参康Ⅱ号在青岛市场销售创新高,其广泛应用在治疗化皮病上,当使用量在15-20ppm时,效果特别明显,深受青岛养殖户的青睐。
3.参肽-------诱食、促生长本产品主要成份为:益生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载体。
此产品在全国市场应用广泛,长期拌料使用对海参诱食、促生长效果显著,并增强免疫力,用量为每千克饵料添加本品3-5克,明显增加了使用客户的收益。
4.新奇碘近年来,每当到春秋季节时,海参圈里就会暴发腐皮综合症。
发病其特点:发病面广,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达90%以上。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摇头和排脏、口部肿大,不能收缩闭合。
随着病情加重,病参溃疡处增多,形成蓝白色斑点、全身溃烂、自溶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胶体,附着物上留有一定白色印痕。
主要病因:温度突变,海参粪便、残饵污染及藻类大量死亡、腐烂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导致了池底层水质恶化,严重缺氧,本身人工养殖海参吸收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少,再加上海参行动缓慢,又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不能迅速逃离不良环境,使海参长期生活在被污染及含量很高的硫化氢有毒物质之中。
水产养殖中会添加土霉素呢?
水产养殖中会添加土霉素呢?
土霉素,属于四环素类,是一种广谱的半合成抗生素,是抑菌而非杀菌性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和鱼饲料中。
对水产应用于治疗鱼类弧病菌、脱磷病、烂鳃病、鳟鱼疮病、鳗赤鳍病等。
土霉素不是禁用药物,是水产养殖可用药品,主要用于抗菌、提高苗种育成率,我国的水产行业标准《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也明确规定了土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
但对于土霉素原粉而言,兽药使用管理条例中,高纯度原粉是只允许销售给兽药生产企业,不能销售给养殖者直接使用的。
同时,土霉素只能在育苗时期使用,因为药物成本较高、池塘水体很大,一般养成时期也不可能使用。
对于海参养殖,除了露天水池养殖,还有一种大棚养殖海参苗的方式。
大棚养殖海参在换水的时候,容易诱发疾病,这时就需要使用一些抗生素来预防,减少养殖损耗。
但是四环素类药物,如果超量应用于水产生物的养殖中,容易造成这类药物在水产品中的超量残留。
如果人长期食用,药物不断在体内蓄积,当浓度达到一定量后,会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胃、肠、肝脏的损害及牙齿的染色等。
因而,我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明确规定,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在所有食品动物中最大残留限量为:肌肉100μg/kg、肝300μg/kg、肾
600μg/kg。
面对逐渐收紧的水产品药物残留监管,以及舆论对市面上水产品质量的怀疑,加强对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维护食品安全,以此来应对逐渐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药物的剂型
1. 定义:大多数药物的原料一般不宜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必
须经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剂型。粉剂、片 剂、注射剂等
2. 剂型的分类:药物多种多样,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 (1)液体剂型:如:注射剂(针剂)、乳剂、煎剂、浸剂,等。 (2)气体剂型:如:喷雾剂; (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糊剂; (4)固体剂型:如:粉剂、片剂、胶囊剂。
2. 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1)给药途径:口服、注射、浸泡,等。 (2)给药时间: (3)用药次数与反复用药: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药物概述
3. 动物方面的因素:
(1)种属差异:如:淡水白鲳、鳜鱼和虾对敌百虫敏感。 (2)生理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的动物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3)个体差异: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4)机体的机能和病理状况:如肝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等。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药物的选择
二、药物的选择
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 有效性:疗效高 2. 安全性:毒性低:包括对养殖生物毒性、对环境毒性和对
人体毒性
3. 方便性:来源方便、使用方便: 4. 廉价性:价格低廉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
第三节 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
一、抗病毒药
要求:既能进入宿主细胞杀死病毒,又不对宿主细胞造成伤害。 作用机理:阻断或抑制病毒复制的某个环节。 1. PVP-I:为含碘消毒剂,对病毒、细菌和真菌均有良好杀灭能力。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药物种类
5. 消毒剂和防腐剂: 1) 醛类: 如福尔马林; 2) 氧化剂:如高锰酸钾; 3) 卤素类:如漂白粉(精)、二(三)氯乙氰尿酸及其钠盐、氯铵-T等; 4) 表面活性剂:如新吉尔灭等; 5) 染料类:如孔雀绿、亚甲基蓝和吖啶黄等。
6. 杀寄生虫药和驱虫药:如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等 7. 环境改良剂:如生石灰、沸石粉、白云石粉、活菌制剂等; 8. 营养制剂:如维生素、钙粉等。 9. 基喹宁等
(3)治疗指数: LD50和ED50的比值,其数值越大安全性越高。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药物概述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药物概述
四、药动学 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规律的
学科。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
2.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1)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A. 对因治疗:药物的作用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性致病因子—— 治本 B. 对症治疗: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的症状—— 治标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药物概述
(2)不良反应:
A. 副作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 不适反应。副作用是可预见的,但很难避免。
B. 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C. 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
Chapter 4. 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简介
第二节 水产药物的种类和选择
一、药物的种类
根据药物作用对象的不同,可将药物分为以下类型: 1. 抗病毒药: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PVP-I)、免疫制剂、病毒灵、中
草药等;
2. 抗菌药: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抗菌中草药、 疫苗等;
3. 杀真菌药:如孔雀绿、亚甲基蓝和制霉菌素等; 4. 杀藻类药和除草剂:如硫酸铜、敌草快等。
A. 无效量:药物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 B.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药物剂量。 C. 半数有效剂量(ED50):对50%个体有效的药剂量. D. 极量:出现最大药物效应的药剂量; E. 最小中毒剂量:使生物机体出现中毒的最低剂量; F. 致死量:使生物出现死亡的最低剂量; E. 半致死量(LD50) :使50%个体死亡的药物剂量
药物吸收的快慢或难易受药物理化性质、浓度、给药方式等因素影响
(2)分布: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
过程。过去称为代谢。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4)排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药物概述
如:用5ppm溶液浸泡鱼卵消毒, 用其浸泡虾卵可显著提高仔虾期的成活率:31% 68%
碍或组织损伤,又称过敏反应。过敏原可是药物、药物杂质、药 物代谢物等 D. 继发性反应:药物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E. 后遗反应:停药后药物浓度已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 物效应。 F. 停药反应: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药物概述
4.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1)量效关系:指定量分析与阐明药剂量和药物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 (2)类型:
4. 环境方面的因素:
(1)水温和湿度:药效一般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10度,药效提高1
倍。(也有例外)
(2)有机物:水体中有机物存在有时会影响药效。 (3)酸碱度:酸性药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四环素等在碱性水体中作用
弱;碱性药物、磺胺类药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随pH升高药效增强。
(4)其他:如溶解氧、光照,等。
水产药物及其机理:药物概述
三、药效学 1.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作用规律和作用
方式,阐明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学科。简称药效学。
2. 药物的作用方式:药物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机体产生作用: (1)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2)全身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 3. 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1)治疗作用: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 药物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如:氯霉素与氟苯尼考。 (2)药物的剂量: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药物的剂型: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
过程。过去称为代谢。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4)药物的储藏与保管:如漂白粉接触二氧化碳、光、热易失效。 (5)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协同(辅药)和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