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清单高考应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比喻词)(喻体)2(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我的朋友——书籍。
(本体)(比喻词)(喻体)(本体)(喻体)(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喻体)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人的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喻体)5.比喻的作用:①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②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 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 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我喜欢。他们俩 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 阵高兴,高兴。
修辞分析之比喻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类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分析之对偶
1、定义
正对
2、种类 反对
窜对
从内容上分
从情势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 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 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 用同一个字。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 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 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高考语文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语文知识清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高考需掌握的13种修辞手法
高考需掌握的13种修辞手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通感(特殊的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反复、对偶、对比、排比、双关、夸张
eg:
设问: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四上《说勤奋》)难道你没有注意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
(四上《一路花香》)
反问: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借代:(帆代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夸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对比、对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流水对)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反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通感:(视觉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红杏枝头春意闹
反语:我告诉您了,根据报纸上官方介绍,他是天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没有〉。
(宗福先《于无声处》)(“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没有”,其实是讲“一个大坏蛋,尽做坏事”。
)
双关:父亲现在躺在殡仪馆的冰库里,那地方很冷。
(何继青《哭歌》)(“那地方很冷”的“冷”既指冰库里温度低,又指那里让人心寒。
)
区别:
1 / 2
比喻和比拟、借代的区别
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
借代是两者具有相关性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2023年高考语文基础修辞手法基础知识点清单
2023年高考语文基础修辞手法基础知识点清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修辞手法的掌握是获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下面是2023年高考语文基础修辞手法的知识点清单,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考点的基础知识。
一、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修辞手法是一种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以达到修饰和装饰语言的目的的技巧和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等。
根据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效果,可以将其分为拟物、夸张、转喻、对比、排比等几类。
二、比喻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比喻是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官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将两个相对无关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产生特定的修辞效果。
比喻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夸张的定义和技巧夸张是指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感情或状况而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极大的放大。
夸张手法通常运用于修辞目的明确、喜剧性较强的文章中,能够使文章更加幽默生动,并达到强化表达的效果。
四、拟人手法的特点和应用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思维、感觉、行为和特质等,使其具备人类的形象和活动。
拟人手法在文学创作和修辞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赋予事物以情感色彩,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五、对比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并列对照,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明确和有力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六、排比的表达形式和功效排比是通过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句式结构进行排列,以强调修辞内容,使表达更加连贯、有力和醒目。
排比手法能够使文章节奏感更加明显,增加语言的说服力。
七、总结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点,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高分的获得至关重要。
通过理解和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技巧,同学们可以在文章表达中更加丰富和精准地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修辞手法整理(共20种)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
例子: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②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例子:①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③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3.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子:①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②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③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夸张是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例子:①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②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③女人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2020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2020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知识清单——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这栋房子就像是楼房”就不是比喻;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应看它是否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不能只看有没有比喻词。
下面的几种情况,句中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1)同类事物相比较。
如:他长得很像他的母亲。
(2)表示猜度。
如: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形的建筑,像是体育馆。
(3)表示想象。
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仿佛一下子成了一位威武的戍关武士。
(4)表示举例的引词。
如:社会主义中国涌现许多楷模,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三者之间的区别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是明喻或暗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
明喻和暗喻的区别:明喻的比喻词是“像”“仿佛”等,暗喻的比喻词是“是”“成了”“变成”等。
如:(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喻)(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暗喻)(3)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
(借喻,借“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比喻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深入浅出。
2.比拟。
比拟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不少考生能准确地辨析并灵活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但对拟物却往往辨析不出来,有时甚至把拟人和拟物混淆了。
其实,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而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如:(1)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拟人)(2)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拟物)比拟的作用: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3.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特征代本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考试纲领》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1.定比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像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构比一般由三个部分成,即本体(被比的事物)、体(做比的事物)和比(比关系的志性)。
3.种依据比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特色,可分三种。
(1)明。
本体、体都出,中用比“像、似、忧如、如同、犹如、像⋯⋯一、如⋯⋯一般、忧如⋯⋯ 似的”等。
常形式是 :甲像乙。
比如(2)暗。
本体、体都出: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中用比“是、成了、成”等。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 广上是雪白的花圈的大海 ,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
别的 ,暗有一些体得注意 :①修式暗:本体与体之以修与被修、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比关系。
比如:是花的大海。
②同位式暗:本体与体之以同位复指形式表比关系。
比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
③注式暗:本体与体以注明的形式表比关系,常用破折号接。
比如:五点 ,上工的汽笛响了。
“罐”的盖子——那扇一推开⋯⋯(3)借。
不出本体和比,直接用体取代本体。
借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比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 ,吃尽了我的血肉。
此外 ,有一种状况,用几个体共同明一个本体。
比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灰色的瓦楞上 ,如雪 ,如玉 ,如的浪花。
种叫“博”。
4.比的作用(1)化平庸生;(2) 化高深浅 ;(3) 化抽象详细。
5.构成比必具的条件本体和体必有相像点 ,且是本不一样的事物 ,否 ,就不可以构成比。
一个句子是否是比 , 不可以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的。
下边几例都不是比句。
(1)她的性格像母。
——同事物作比(2)天阴森森的,仿佛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条巾,我就忧如置身于天真漫的少年代。
——表想象(4)不要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的比二、比1.定把物看作人写或把人看作物写,或把甲物看作乙物来写,种修辞手法叫比。
平常地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种(1)人。
即把人之外的物看作人来写,予物人的作或思想感情。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修辞手法知识点(附习题+解析)
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喻乙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词联结。
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借喻。
典型形式: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如:“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同一个本体。
如:瞧,那骑着自行车翩翩而来的一群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3)比喻的作用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1)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比拟的作用正确运用比拟,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使用时注意事项①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感情相悖)②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9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1.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3)种类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她象一朵花。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成了)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她是一朵花。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把敌人比喻为虎豹、熊罴)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判断:春雨象花针,象细丝。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统称比喻,做题时可以不用细分,但可以作为判断比喻修辞额依据。
2.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种类①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小鸟在歌唱。
②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2023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总结
2023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总结在202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
修辞手法是指作家在表达时运用的各种手段,旨在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增添文采和感染力。
本文将总结2023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主要内容,帮助考生加深理解,提高答题水平。
一、对比修辞手法对比修辞手法是指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特点、性质和现象,以突出主题,加强表达的效果。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比修辞的应用。
比如:“春花烂漫,秋叶凋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些对比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以达到强化表达的目的。
二、夸张修辞手法夸张修辞手法是指夸大或缩小某种事物的特点、性质或程度,以渲染气氛、刺激读者情感的手法。
比如:“我爱你爱得深沉,大到银河系都装不下”、“狼派的小明,眼睛又圆又大,活像两个铜铃。
”这些例子中通过夸张的描述,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三、排比修辞手法排比修辞手法是指在句子中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以增强表达力和修辞效果。
排比修辞手法常常被用于强调、对比以及反复的表达中。
比如:“他们说我勤奋,他们说我坚强,他们说我聪明”,这个例子中通过排比的句式,让表达更有感染力,更加震撼人心。
四、比喻修辞手法比喻修辞手法是指借助某种事物或现象,来形象地比拟另一种事物或现象,突出其相似之处,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比如:“他的眼睛就像一片湖水,清澈而明亮”、“她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这些比喻的应用,使得表达更加生动、贴切。
五、拟人修辞手法拟人修辞手法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性格、行为和感情,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感。
比如:“大地在春天的怀抱下苏醒了”、“月亮轻揉着星星的头发。
”这些拟人的描写,让作品更加具有情感和生命力。
六、反问修辞手法反问修辞手法是指用问句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质问或讽刺的语境中,以增强语气和修辞效果。
高中十六种修辞手法
高中十六种修辞手法一、借喻类:比喻、讽喻和借代;二、拟夸类:比拟、摹拟(摹状)、示现和夸张;三、比照类:对比(映衬)、对偶、排比和层递;四、复嵌类:反复、复叠、错综和镶嵌;五、连珠类:回文和顶真;六、直言类:警句、设问、感叹和呼告;七、曲言类:双关、婉转、避讳、折挠、抑扬、反语和跳脱;八、援引类:引用、用典、仿拟、省略、节缩和藏词;九、拈就类:拈连、移就、顾名、序换和倒装;十、别传类:析字、飞白(非别)、转类(转品)、降用、易色和换算.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修辞格简介:1、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1)共产党像太阳.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2、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硬币正悄然“退休”.(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3、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4、拈连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5、夸张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例如:(1)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2)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6、双关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2)旗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子(胆子)!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7、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8、移就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高考九种修辞手法解析
高考九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喻词:像、似乎、如、若、犹、好像、仿佛、似的、宛如、好比、犹如等。
例: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2、暗喻喻词:是、就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3、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令人回味无穷;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2)“晨钟云外湿”。
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
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二、比拟:作用: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拟物:(1)把人比作物,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①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②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2)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用描写此物的词来描写彼物。
①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②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三、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本体),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借体)来代替。
高考语文常考的九种修辞手法解析
高考语文常考的九种修辞手法解析01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近来在高考语用题中考得不算少,有时判断是哪一种修辞,有时考查修辞的构成及表达效果,有时还考查使用修辞及不使用修辞的表达有何不一样等等。
特别是,古诗鉴赏中对艺术手法的鉴赏,也常有修辞的踪影。
更遑论学生在作文中也可以适当借助修辞来使自己文章的语文更加生活些。
可见,高考备考,确实该用点时间,好好复习一下修辞手法的相关内容。
要备考修辞手法,先熟记修辞的名称。
从广义的角度看,为了使语言更具有表达力而进行的所有的方法都该称之为修辞。
不过,早些年高考有《考试大纲》,甚至有对《考试大纲》的进一步说明(称之为《考试说明》),里面非常明确规定,高考的修辞手法,主要考查九种,分别是:比喻、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夸张、对偶和借代。
现在虽然没有大纲,但我们也可以以此为准进行备考。
为了方便记忆,不妨用点特殊的方法,如用一个能押韵的句子来表示,“三比二问反复考;夸对借代少不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三比”中,并不包括“对比”,“二问”中,也不包括“疑问”(疑问不是修辞手法)。
02比喻比喻的概念: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比喻的表达效果:(1)对事物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或渲染;(2)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形象说明。
这里其实有两个方向,在描述性语段中,比喻主要是对描写对象进行修饰,使之更形象,更生动,特点更鲜明;而在议论性语段中,使用比喻,则可以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比喻的一般分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用两个或以上的比喻共同说明同一本体,如朱自清的《春》中写春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使用比喻应该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还要注意思想感情的倾向性正确。
难以区分的比喻句——暗喻与借喻。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言文字运用:常见的九种修辞格
一、说出下面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格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⑵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⑶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⑷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⑸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⑻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⑼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二、必备知识梳理1.比喻⑴即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⑵一般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⑶两种特殊的比喻:博喻: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通感: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将听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交错起来写。
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⑷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
②化深为浅,通俗易懂。
③表达感情。
2.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是把物当人写。
拟物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运用比拟修辞,往往带有比较鲜明的情感色彩。
如:校园真美,花儿笑,草儿闹,柳条在拥抱。
眼前是瀑布嘶鸣,身后是张牙舞爪的敌人,他已经陷入绝地。
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
如:7T88这几天请假,语文课请董老师代上。
4.夸张⑴大或小:①他的心比天大,比海宽。
②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
⑵快或慢: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④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⑶前或后:⑤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⑥和他喝什么酒?他酒杯没碰到嘴唇,脸就红了!5.对偶⑴概念: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意思。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判断一下
PANHDUANYIXIA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
水里。
√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是(C ) A.我凭舷远眺,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排比)
B.苍苍的榕树,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 们。(夸张)
答: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1分),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1分),车流和水流相似(1分);
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1分)。
比拟
BINI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它包括把物 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 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答: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
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
泼。
排比
PAIBI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 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 情的修辞方法。
答题模板:
(1)构成:“……”“……”“……”都是由“××+××”构成的××结构短语共同组成,结构 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为成分排比。
1、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B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知识清单考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知识清单考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做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王八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二、比拟1.定义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形容),这种修辞方法叫比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清单高考应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
(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
二、比拟
1.定义
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
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
(2)拟物。
即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如:①我到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知识值多少钱一斤?
3.比拟的作用
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
三、借代
1.定义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
2.种类
(1)用事物的特征代替。
例如: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
(2)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
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用部分代替整体。
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
②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4)用专名代替泛指。
例如: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用结果代替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6)用制作者、产地等代替。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借代的作用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4.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
(2)被借代的事物(本体)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
四、夸张
1.定义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
2.种类
(1)扩大夸张。
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3.夸张的作用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
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
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不宜使用夸张。
五、对偶
1.定义
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
2.种类
(1)正对。
上下句意义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
4.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
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目的。
六、排比
1.定义
把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
2.种类
(1)句子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
七、反复
1.定义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2.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好像失去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去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3.作用
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同时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八、设问
1.定义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
2.种类
(1)自问自答。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只问不答(答案一般在下文中,或不须回答)。
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九、反问
1.定义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
2.种类
(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就说蒋筑英吧,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来满足吗?
(2)否定式反问。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