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山东卷,解析版)
2012年全国各地文综(历史)高考卷及答案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2012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2.(2012年全国卷Ⅰ)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13.(2012年全国卷Ⅰ)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B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14.(2012年全国卷Ⅰ)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C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15.(2012年全国卷Ⅰ)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D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6.(2012年全国卷Ⅰ)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B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17.(2012年全国卷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2012年全国卷Ⅰ)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B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19.(2012年全国卷Ⅰ)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解析】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答案】C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答案】D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解析】关键信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已六七分去农。
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B项正确;ACD项题干无从反映。
2012高考历史试题(新课标卷)及答案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选择题整体分析】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察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11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一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
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
世界是部分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
在考题材料的选用方面也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
本次高考试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
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 C[解析] 首先用排除法,A 选项,若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的话,不可能这么严重的触犯他们的利益,所以排除;B选项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表达;D 选项中,迁移豪强大族使用的不是经济手段,是政治的压迫手段。
其次C选项从侧面反映出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影响到了专制集权,所以命令他们迁移,故选C[考点] 汉朝中央集权[难度]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酿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行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 本题目直接从课本知识提取即可得出。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反应到文化领域就是出现了话本小说,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2012年高考文综卷历史部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答案 A B C D B A B D D A C C37.(1)(8分)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
(2)(12分)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
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强。
(3)(12分)变化:19世纪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20世纪更关注人类和平、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因: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对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
39.(1)(12分)变化:从承认南越国半独立状态到制度统一,从尽力维持和平到武力解决。
原因:汉朝社会经济状态从凋敝到繁荣;汉朝政治上从分封诸侯王到全面解决诸侯王问题,北方匈奴威胁的基本解决;南越国经济发展,分立的趋势明显。
(2)(8分)结束了南越的分立局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答4点即可满分8分)(3)(12分)主要目的: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
原因: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给尤为重要; 岭南地区地形崎岖,丘陵广布,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
(答3点即可满分)(4)(8分 )(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DOC
2012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 C[解析] 首先用排除法,A 选项,若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的话,不可能这么严重的触犯他们的利益,所以排除;B选项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表达;D 选项中,迁移豪强大族使用的不是经济手段,是政治的压迫手段。
其次C选项从侧面反映出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影响到了专制集权,所以命令他们迁移,故选C[考点] 汉朝中央集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酿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行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 本题目直接从课本知识提取即可得出。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反应到文化领域就是出现了话本小说,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考点] 宋朝思想文化背景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 财产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 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 首先依据材料的背景我们可以得知是明后期商业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松江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当地的经商之风益盛。
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说之前大概十分之一的是官员,十分之九的是农民,但是正德以后许多农民改为经商,这就道出了社会结构中的职业变化,故选B。
2012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表1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2007-2012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7年山东历史部分9.C 10.D 11.B 12.C 13.D 14.D 15.A 16.A27.(2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要点:(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29.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答案要点:(1)政治: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本周暑期的重要封国。
经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思想: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2 共同之处:都有中国经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作用:培养了新式人材,促进了山东近代经济的发展。
【选作部分】(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山东卷(文综)BDDBCDAC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2012年新课标文综卷(附详细解析)
【新课标】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解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山东卷)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命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图2为某区域地址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取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 10小时B. 11小时C. 13小时D. 14小时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标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山东卷)解析版
2012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选择题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解析:本题直接引用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考查学生对解读材料并据此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考点为百家争鸣。
解题关键是把握这一学派观点中的几个特点:注重实践、反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学派是法家。
答案:D 。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解析:本题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认识。
题干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打破宰相作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等内容,反映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加强专制。
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分工协作、抑制朋党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 、C 、D 三项。
答案:B 。
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解析:本题以古代登州经济为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
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中古文的含义,从纺织品自用、男妇皆从事纺织可以看出此时登州仍属于小农经济,手工业以家庭生产的方式出现,但生产出剩余的产品则可以拿到乡市出卖,而由布贾再贩到城市去,由此可见②、③是正确的反映了当时登州情况,①明显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区域分工的情况。
答案:B 。
12.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2012年山东高考题历史部分(含答案)
2012年高考真题山东卷——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表1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新课程全国卷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考点定位】必修1和必修2·汉代刺史制度与古代中国土地问题【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田宅逾制”是汉武帝对刺史规定的监察职责(“六条问事”)之一条,即从经济上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题旨是从及田宅上抑制豪强大族,可知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符合题意。
材料本身是打击和限制地方豪强大族,并不强调豪强大族对当时政权的重要性,故A与题意不符;材料仅是限制豪强大族,说“严重分离”不准确,故B项排除。
“田宅逾制”只是巩固专制集权的方式之一,题干并未强调是“主要方式”,故D项亦不选。
【参考答案】C【思考感悟】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注意设问“表明当时”,解答类似题目宜采取直选法,即根据材料意思去选取符合题意的答案。
另外,注意排除诸如B与D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
【历史试题中常见词语解释】解答本题要弄懂“表明”和“说明”区别。
“表明”的含义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结论;而“说明”除了具有“表明”一词意思之外,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
【解析】A和B两项材料不能体现,容易排除。
C和D选项意思接近,C选项着重于材料自身能得出(“表明”)什么结论,D选项更侧重于由题干材料分析出(“说明”)什么结论。
故答案为C。
【知识和能力储备】1.学生要做对此题,不仅要有点文言知识,能看懂“田宅逾制”的基本意思。
2.学生要对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历史知识有所了解。
3.此题解题比较重要的能力是要求是能看到“田宅逾制”和“豪族被迁到长安”的逻辑关系。
4.学生平时要对历史试题中常见词语,如对“表明”和“说明”理解到位。
2012年高考文综山东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注意事项:1. 第I 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 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 苔原带B. 温带草原带C. 亚寒带针叶林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 导致自然带沿OF 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B. 水分C. 风力D. 光照3. 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 地。
图3为P 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4. 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5. 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 获取卫星云图B. 查询地理数据C. 选择考察路线D. 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 科考队出发日P 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 地时,P 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A. 10小时B. 11小时C. 13小时D. 14小时-------------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山东卷,
解析版)
【总评】:本套试题必修和选修兼顾考查。
试题难度中等,基础性较强。
部分选择题可用直选或排除法完成;非选择题突出考查了比较、联系、概括、开放探究等能力。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答案】:B
【解析】:题中,唐高宗时宰相资历门槛更低、数量更多,这是弱化相权、强化君权的反映。
【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之中央官制变化。
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D
【解析】:A项在中国历史上,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项对应中共的工农联盟策略;C 项只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前提;D项是从推动政治近代化的角度而言,符合题干要求,即选D 项。
【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主要活动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
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4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6分)
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
……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
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
(5分)
(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5分)
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10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