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_2030)

合集下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石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石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石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2.25•【字号】鄂政办函〔2017〕95•【施行日期】2017.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石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荆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批石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请示》(荆州政文〔2017〕73号)收悉。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通知如下:一、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石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石首地处长江中游,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石首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石首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

三、《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主要包括:北至长江,西至南口镇界(一段)-S221-藕池河-跃进渠一线,南至高基庙荷伍垱村-马家垸村-打谷台村-上津湖(一段)一线,东至东升-高基庙镇界(一段)-天八线(一段)一线,总面积200平方公里。

四、重视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发展。

在规划范围内要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注重与周边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统筹协调和共建共享,加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方面协调对接。

做好石首市市域城乡空间布局引导,按照“一主一副,四心两轴”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连云港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的批复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连云港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的批复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连云港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
划(2016-2030)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11.01
•【字号】连政复〔2017〕36号
•【施行日期】2017.11.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市政府关于连云港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的
批复
连政复〔2017〕36号
市建设局:
你局上报的《关于请求批准<连云港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的请示》(连建发〔2017〕365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局上报的《连云港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规划》确定的范围为连云港市中心城区,包括海州城区、连云城区、赣榆城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徐圩新区。

三、原则同意《规划》中确定的连云港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目标、布局体系
和远近期建设计划。

四、《规划》是我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内的各类管线、管廊建设活动必须依据规划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违反、更改规划。

你局要会同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功能板块),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在年度城建计划中合理安排建设任务,确保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此复。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1日。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一、引言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指城市在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公共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

本编制指南旨在提供规范、全面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导,为城市规划部门和相关研究者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

二、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运输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不仅需要考虑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还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需求、交通流量、区域发展布局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科学的公共交通规划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

三、规划编制步骤1.问题调研与分析规划编制的第一步是进行问题调研与分析。

包括城市现有交通状况、发展需求、交通拥堵状况、社会经济因素等,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全面了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本质与原因。

2.制定目标与原则根据问题调研与分析的结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在科学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包括交通网络布局、运营策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原则。

3.交通网络规划交通网络规划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核心环节。

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科学设计交通路网结构、线路设置、车辆数量与运行时间等,并考虑交通流量和出行需求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优化。

4.站点设计与设置站点设计与设置是确保公共交通系统完善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站点位置、布局设计、出入口设置等,以便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5.配置运营资源配置运营资源包括公交车辆、站点设施、人员配备等。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和运营需求,科学配置公交车辆数量和站点设施。

6.环境保护与低碳出行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低碳出行,力求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规划过程中,要积极推广绿色公交、共享出行等低碳出行方式,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7.项目评估和改进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评估和改进。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

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

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

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

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

现状用地范围•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师范学校,以及连云港市博物馆等,苍梧路作为文化一条街已经基本形成。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13•【字号】黔府函〔2017〕229号•【施行日期】2017.1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批复黔府函〔2017〕229号黔西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审批〈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请示》(黔西南府呈〔2016〕17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省城市工作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始终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质量,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关于兴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同意兴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市域发展目标、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综合交通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

(一)实施规划时,要进一步强化兴义市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发展捧乍和泥凼两个重点镇,构建“一城二镇、三轴三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增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小城镇综合功能。

(二)要按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市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市域城镇体系。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2•【字号】苏政办发[2012]31号•【施行日期】2012.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3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三月二日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力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

《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省政府确定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本《规划》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并与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相衔接。

《规划》立足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发展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我省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5年我省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确定交通网络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

一、现状评价“十一五”是我省交通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基础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交通运输业进入各种方式协调发展、能力扩大与效率提高并重、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阶段。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6.13•【字号】苏政复〔2017〕42号•【施行日期】2017.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的批复苏政复〔2017〕42号如皋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申请批准〈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的请示》(皋政发〔2017〕42号)收悉。

经研究,同意对《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确定的部分建设用地及相关设施进行调整。

具体内容如下:一、优化市域综合交通,增加盐通高铁(如皋段),在城区龙游湖东侧预留如皋南站;增加中心城区至南通铁路西站的快速通道。

二、将邓桥路和邓西路西侧、惠民西路和新北路北侧工业用地(262.5公顷),如海运河东侧、中山西路南侧、滨河大道西侧、福寿西路北侧工业用地(63公顷),紫光路两侧部分居住用地(34.9公顷),共计360.4公顷建设用地调整为非建设用地。

三、增补360.4公顷建设用地。

其中,在龙池路东侧、康健路南侧、李渔路西侧、戴营路北侧增加工业用地299.4公顷;在紫光路和盐通高铁之间增加居住用地和广场用地19.3公顷;在城东路和盐通高铁之间增加公园绿地13.2公顷;在海阳南路东侧、高新路南侧、万寿路西侧、湖西街北侧增加教育科研用地28.5公顷。

四、部分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布局调整按本次修改后的《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实施。

望你市按照上述修改方案,依法做好相关详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工作。

江苏省人民政府2017年6月13日。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一、规划思路➢继承创新结合充分尊重与汲取同步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体现规划延续滚动。

➢交通用地互动充分与城市总体规划互动反馈,凸显交通引导与支撑作用。

➢导则指引反馈充分尊重与依据新版综合交通规划导则要求,并应用于规划实践;同步思考、反馈导则技术指引完善的可能。

➢近期远期兼顾既要为盐城勾画交通发展蓝图、确定重大设施布局;也要为盐城近期交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二、规划范围和年限本次综合交通规划规划范围及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如下表所示:表1 规划范围和年限三、愿景与目标➢愿景愿景:建设“畅达、绿色、人本”的健康交通体系。

畅达:对外交通实现突破与融合,城市交通实现整合与集约,构建发达开放的对外交通系统和高效畅达的城市交通系统。

绿色:形成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多方式协同发展,“集约环保、减碳节能”的综合交通体系。

人本:营造低碳、健康的交通环境,为全体交通使用者提供舒适、人性化、多样化的交通体系。

➢目标表2 规划目标四、战略任务➢任务一:区域交通建设谋求新突破南融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联中西部、东出东北亚。

提升交通区位,打造区域性航空与铁路综合枢纽,注重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快速复合通道建设,加强与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圈、徐州都市圈交通体系衔接,推进与西向交通廊道预控,积极加强与沿海重要港口的联系,构建以盐城为核心的多方式协调的放射交通系统。

➢任务二:交通引领发展创造新格局以交通走廊引导和支撑“双城双区”城市空间的形成,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引导城南新区、城西片区、河东片区及城北片区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布局与开发建设贯彻公交引导的原则,采取有机疏散与集中发展、集约利用相结合;保持适度超前的交通投资,加快关键快速通道和骨架路网的建设;建设与组团片区功能和用地强度相适应的交通网络和运行体系;加强快速道路、快速公交沿线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控制。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09•【字号】苏政发[2014]80号•【施行日期】2014.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8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做到资金投入优先、土地划拨优先、财税扶持优先、路权保障优先,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主要目标。

通过提高运输保障能力、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舒适文明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到2015年,全省万人公交车辆标台数平均达到15标台,首末站发车准点率达到95%以上,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平均达到23%,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到350公里、快速公交营运里程达到600公里,苏南地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平均达到26%以上,市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平均达到50%。

连云港市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及其改进

连云港市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及其改进

连云港市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及其改进吕成琳;任笑笑;徐楠;殷倩;王祥翠【摘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致使城市交通管理的漏洞也愈加明显,本文针对连云港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存在的路网建设和交通设施滞后、车辆停放渠道不合理、公共交通系统利用不当、城市交通管理缺乏前瞻性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期望可以提高连云港市交通的运转效率与应急能力,对本市发展不协调的交通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25【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连云港市;城市交通;交通管理【作者】吕成琳;任笑笑;徐楠;殷倩;王祥翠【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商学院,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商学院,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商学院,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商学院,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商学院,连云港22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1.50 引言城市地区的道路交通越来越拥挤,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不仅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并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

在此情况下,为了满足连云港市经济建设与居民生活实际需求,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绿色安全出行,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交通管理是当地政府为了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综合利用各种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城市各项运输的管理活动。

现如今对连云港市交通管理已有一定深度的研究,然而还是有许多不足,因此本团队对连云港市城市交通管理展开调查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对该市交通管理有些许帮助。

1 连云港市交通管理总体现状1.1连云港市城市交通管理成果 2012年连云港市交通运输总体为公路客运量1.5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4.29亿人公里;水运客运量25.2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5737万人公里;民航连云港机场飞机起降达6229架次,旅客周转量48.38万人次。

至2016年连云港交通运输平稳运行。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连云港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的批复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连云港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的批复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连云港市水土保持规划
(2016-2030)》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1.16
•【字号】连政复〔2017〕5号
•【施行日期】2017.01.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土保持
正文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
《连云港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的批复
连政复〔2017〕5号
市水利局:
你局《关于报送〈连云港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的请示》(连水〔2016〕2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连云港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请你局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
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通过《规划》的实施,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全面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实现全面控制。

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和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努力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此复。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7年1月16日。

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获奖项目名单

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获奖项目名单

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获奖项目名单一等奖(47项)1.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规划设计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综合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3.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 年-2035 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艾奕康设计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4.上海市杨浦区“美丽街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以精细化设计提升街道空间品质的规 划实践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总体规划(2018-2025)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6.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7.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及重点线路建设规划与实施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珠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8.《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系列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0.深圳市综合交通大数据支撑平台总体设计及示范应用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11.上海历史文化风貌整体保护的规划体系研究与实践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2.“上海2035”规划传导机制和实施框架体系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3.景德镇河东老城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系列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14.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15.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6.存量用地更新的新模式—深圳土地整备规划与政策系列研究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17.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8.北京韧性城市规划纲要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爱特拉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9.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编审中心20. 2017年度北京城市体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烟台市总体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市城市规划编研中心22.基于街区诊断的大栅栏地区城市更新模式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爱特拉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3.南中轴大红门地区详细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4.苏州河静安段一河两岸城市设计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5.杭州市总体城市设计(修编)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6.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规划建设导则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7.成都市新都区新桂东社区治理规划:“共享共治”的社区发展治理路径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正源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8.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详细规划研究要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29.“社区更新·共治共享”—广州老城社区治理实践与社区连片微更新实施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30.海口城市更新三角池示范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31.武汉市总体城市设计战略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2.基于风貌保护的南京老城城市设计高度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3.深圳2050城市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34.上海老北站地区城市更新规划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合伙)35.上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5)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6.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37.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38.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9.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及实践应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 40.中新广州知识城及协同发展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41.上海市河道规划设计导则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 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润咨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42.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城市设计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夏邦杰建筑设计事务所(法国)、苏伊士咨询公司(法国)城市规划城市勘察测量设计专业(5 项)43.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采集与应用系统建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44.城市管线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项目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45.倾斜三维测量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46.服务于城市安全的地下空间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武汉市测绘研究院47.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第三方监测与咨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等奖(143项)1.延安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延安市规划设计院2.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实施评估及城市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 .广州市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5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 .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5.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年度评估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6.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导则(规划管理版)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视域四维城市导向系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7.北京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导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广州社区生活圈及公共中心优化专项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9.成都市风道系统构建与规划建设管控研究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10.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7-2035)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11.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12.深圳市密度分区规划(2018)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13.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14.北京市旅游休闲步道规划及步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升级版武汉市规划研究院16.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朝阳分局17.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启动区详规及城市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8.深南大道景观设计暨空间规划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深南大道功能完善项目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SWA Group、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19.沙坪坝高铁枢纽TOD交通规划与实践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敦煌市沙州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1.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2.嘉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3.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4.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5.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武汉市测绘研究院26.西安昆明池片区综合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7.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近期建设详细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8.兰州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9.福州城市热环境与风道控制规划研究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州大学、武汉大学、福州市勘测院、福州市气象局30.杭州市“邻里中心”规划研究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1.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骑楼街保护规划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3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3.济南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体系及主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4.高新区产业迭代升级实践—中国·光谷移动互联创谷实施性规划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5.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存量更新的规划调控与实施政策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和诚智信咨询有限公司36.武汉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37.从泉水到泉城,遗产体系引领文化空间的保护管理实践: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研 究及保护管理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38.韶山冲毛主席旧居保护规划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9.大运河天津段总体城市设计(2017-2030年)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愿景城市开发与设计策划有限公司40.长春市总体城市设计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建筑大学41.景德镇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系列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院42.武汉市城市设计法定化的控规升级版应用与推广—武汉市中心城区控规升级城市设 计编制技术规程、武汉市青山滨江商务核心区控规升级城市设计试点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43.福州市传统老街巷保护与整治导则及实施计划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4.广州城市空间大数据构建与创新应用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城市规划技术开发服务部45.苏州河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规划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46.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47.成都市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8.广州南沙新区南沙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城市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意厦国际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49.重庆市渝中区社区更新总体思路研究与试点行动规划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50.沣西新城丝路科创谷 理想公社规划设计与实施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1.广州市交通“双微改造”精细化治理研究与实践—2017年广州市道路交通信号灯及 标志标线合理性评估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52.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立体绿化建设发展路径探索—深圳市立体绿化建设发展指引& 福 田区立体绿化建设发展规划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53.曲阜市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曲阜市名城设计院54.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城综合规划设计与整治提升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5.广州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56.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制度体系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57.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试点详细设计及实施方案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58.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9.济南“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规划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60.武汉市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研发与应用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61.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18-2035)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62.渝中区步行系统专项规划重庆市设计院63.安徽省空间规划(2017-2035 年)研究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4.深圳市污水系统专项规划修编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咨城建设计有限公司65.上海市浦东新区垃圾转运及处置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7-2035)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66.基于气象分析的北京城市规划策略及城市环境气候图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67.天津市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68.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威海市城乡规划编研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9.泉州古城“双修”中山路(庄府巷—涂门街)综合整治提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五合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70.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城市设计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1.武汉长江大保护滨江带空间规划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规划研究院72.北京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3.北京市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管理办法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4.杨浦滨江中北段城市设计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75.惠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古驿道活化利用一体化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76.顺德高质量发展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体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7.控规阶段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体系研究及其管理应用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78.生态为本、城海和谐—深圳湾污染治理战略研究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79.西安市色彩规划研究及管控导则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80.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郊野地区风貌设计导则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1.成都市天府绿道七河绿带总体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2.正定古城复兴实施系列规划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3.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84.渝中区山城巷及金汤门传统风貌区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5.武汉大都市区武鄂临界地区空间协同规划鄂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86.重庆市规划实施评估与城市运行监测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市勘测院87.济南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8.基于北京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规划治理改革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9.北京怀柔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PG Consultants Pte Ltd(新加坡)90.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施规划研究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1.“汉口早晨”—武汉市江岸区六合社区详细规划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92.深圳市城际轨道布局规划(2017-2035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93.大西安绿道体系规划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4.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 95.厦门市城市设计标准、准则与要素管控体系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6.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交通管理政策智慧研判—广州市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研究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97.澳门特别行政区滨海生态文化旅游“一带两湾”项目规划设计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98.《武汉市社区微改造规划试点及规划导则制定》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99.杭州市市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00.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地整体建设规划研究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01.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102.广州市岭南特色建筑设计指引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广州市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103.厦门市海绵城市系列规划(厦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湖里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湖 里区2020年重点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规划、海沧创新园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海 沧新城内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4.广东省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方法和管控机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05.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风貌区专项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106.济南市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07.南澳墟镇改造规划研究—以保护与发展共赢为价值导向的复合式更新探索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8.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格局下的深圳对外综合交通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会同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香港中心109.成都东安湖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0.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防涝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1.珠海市参与式社区规划试点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2.重庆市主城两江四岸景观照明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3.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14.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15.黄山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暨综合提升工程规划黄山市规划设计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116.丽江古城特色城镇转型提升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17.武汉市迎军运会城市综合环境整治规划武汉市规划研究院118.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纲要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119.粤港澳大湾区新型门户平台的规划策略: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 2035年)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20.宁波市中心城区货运系统规划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1.世博文化公园规划设计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AGENCETER [法国TER (岱禾)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122.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123.武汉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与实践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124.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超大城市区级国土 空间规划编制创新与实践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125.哈尔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126.张家口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规划(2017-2035年)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7.北京与临近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28.珠海市城市设计全过程研究:回顾与重构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珠海市自然资源与规划技术中心、广州城果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规划城市勘察测量设计专业(15 项)129.北京轨道交通西郊线工程测量与风险监测综合技术应用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30.基础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131.沈阳市地理市情监测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132. 2017年天津滨海新区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天津市测绘院133.杭州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立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134.青岛市城乡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平台开发和数据库建设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135.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建筑管理系统建设上海市测绘院136.广州东部城乡统筹地籍调查与规划辅助服务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137.简阳市1:2000数字线划图生产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138.秦岭北麓违建项目专项整治信息平台西安市勘察测绘院139.山地城市高精度步行空间数据库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重庆市勘测院。

连云港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站位选择的研究

连云港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站位选择的研究

连云港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站位选择的研究作者:尹成杨晓飞来源:《价值工程》2019年第32期Research on Station Selection of the Urban Transit Line 1 in LianyungangYIN Cheng; YANG Xiao-fei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站位选择属于线路规划部分,主要任务是确定线路车站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站间距的确认。

站位选择应充分考虑轨道交通沿线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客流情况及地质地貌等特征。

站位选择虽然不会非常明确车站的具体位置和建筑形式,但为将来车站具体位置及建筑形式的确定起到了确定范围的作用。

Abstract: Selecting the locations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s belongs to the part of line planning. The main task is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line stations and to confirm station spacing. Selection of station locations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urban planning, land use,passenger flow and geological features along rail transit. Although the selection of station locations will not be very clear about the specific locations and building forms of the stations, it will play a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cope of the specific locations and building forms of the stations in the future.關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位选择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station;selection of station location中图分类号:TU984.191;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2-0039-020;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交通拥堵已经很常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内河港口布局规划(2017-2035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内河港口布局规划(2017-2035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内河港口布局规划(2017-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9.21•【字号】苏政办发〔2018〕71号•【施行日期】2018.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港口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内河港口布局规划(2017-2035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8〕7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内河港口布局规划(2017-203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9月21日江苏省内河港口布局规划(2017-2035年)江苏内河航道资源丰富,水运条件优越。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江苏内河港口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家战略物资运输、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内河港口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内河港口发挥更大的服务支撑作用。

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等要求,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也要求内河港口加快转型步伐,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江苏水资源通江达海优势,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服务地区产业转型和推进绿色水运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交通运输部《港口规划管理规定》,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省干线航道上的内河港口。

省干线航道主要依据200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并吸收其修编成果。

规划基础年为2016年,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一览(附规划图)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一览(附规划图)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览(附规划图)导读史上最全轨道交通规划,全国41个城市尽情浏览,新规划的城市-绍兴,芜湖,⽼牌城市北京、上海、⼴州、深圳,接下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是什么?由于本⽂内容均整理⾃⽹络、发改委及地铁公司官⽅⽹站,如有数据纰漏,欢迎指正!华东地区1上海在新⼀轮轨道交通线⽹规划(2015—2040)中,上海将规划1000公⾥市郊铁路(包括国家⼤铁路)、1000公⾥城市轨道交通、1000公⾥中运量公交系统(包括有轨电车、BRT等),形成效率和运量并重的客运交通⾛廊。

⾄2025年上海将新增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

据了解,此次公⽰的9条线路并⾮都是地铁,还包括了连接上海两⼤机场的的城际铁路快线,以及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

据悉,到2025年为⽌,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城际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多种模式的轨交线路,共计39条,总长约1050公⾥。

2杭州2013年6⽉20⽇,《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期建设规划(2013-2019)》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根据批复,在⼀期⼯程长约84公⾥线路的基础上,2013-2019年间,杭州市将建设2号线⼆期、4号线⼀期、5号线⼀期和6号线⼀期⼯程共计106.6公⾥的地铁线路,2019年杭州将形成总长约190公⾥的轨道交通⽹络。

3宁波宁波市轨道交通线⽹规划以三江⽚为核⼼,跨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连三⽚(三江⽚、镇海⽚、北仑⽚),沿三轴(商业轴、⽔轴、公建轴)形成三主三辅6条线、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

线⽹全长247.5 km,共设换乘站20座。

线⽹规划同时还预留了向市域⽅向延伸的条件。

规划线⽹建成后,对缓解城市交通⽭盾、⽅便居民出⾏、引导城市按规划⽅向拓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城市综合竞争⼒都将发挥重要作⽤。

4温州推荐线⽹由6条线组成,线路总长361.8km,设站128座,其中换乘站14座。

推荐线⽹中市域线4条,线路长269.3km;市区线2条,线路长92.5km。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23•【字号】连政办发[2010]168号•【施行日期】2010.09.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连政办发〔2010〕16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九月二十三日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苏委〔2009〕569号)和《中共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连发〔2010〕2号),设立市交通运输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交通规费的管理职责。

(三)将原市交通局的职责、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航空产业管理和地方铁路建设的职责,整合划入市交通运输局。

(四)加强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职责。

加强交通安全生产监管和指导应急处置的职责。

加强全市公路、内河港口、内河航道、民用机场等交通工程建设监督管理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起草交通运输地方性行政措施草案,拟订交通运输行业有关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全市交通运输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二)组织编制全市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公路、内河港口、内河航道、地方铁路、民用航空和交通物流业等行业规划。

组织编制城市客运发展规划,参与城市客运有关设施的规划,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交运发〔2021〕236号 2021年12月03日【字号大中小】【我要打印】【我要纠错】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交通运输厅(局、委):为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64号)精神,我部组织编制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现将《指南》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依照执行。

交通运输部 2021年11月19日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为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推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64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所称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客运轮渡等方式。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一)编制目的。

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发展的先导。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统筹城市发展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在总结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研判发展形势、分析公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能力保障公众基本出行需求。

(二)编制原则。

1.协调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设施用地应当提请纳入城市详细规划。

2.系统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条件、公众出行需求和政策体系等内容,按照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和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的要求,系统规划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线网和场站,并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客运方式之间的衔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016-2030)的批复-宁政文〔2017〕191号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016-2030)的批复-宁政文〔2017〕191号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016-2030)的批复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016-2030)的批复宁政文〔2017〕191号市城乡规划局:你局关于《要求审批<宁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016-2030)>的请示》(宁规〔2017〕111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局组织编制的《宁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016-2030)》(包括两个子项《宁德市主城区道路红线规划》和《宁德市主城区停车系统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宁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016-2030)》)。

二、规划范围为《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1364 平方公里的骨架路网,规划重点对区域道路交通设施的统筹与对接;主城区范围总面积666平方公里的道路红线,规划重点对道路交通设施的布局与落实。

三、总体格局为中心城区形成“两高两快十联”的区域性骨架路网结构,实现“环三”区域半小时交通圈;主城区范围总体形成城市发展格局与由主干路和快速路构成“八纵十横”的骨架性路网。

四、你局要做好《宁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016-2030)》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工作,对规划提出的骨架路网通道用地做好控制与预留,公共停车场设施用地要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并在城市用地出让时予以落实。

五、住建、交通、铁路、国土等相关部门应及时落实《宁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016-2030)》确定的道路走向与用地,抓紧研究形成项目并尽快组织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Vol.16No.4July 2018城市交通二○一八年第十六卷第四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形势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做出部署。

《意见》指出,要科学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严格落实建设条件,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加强全过程监管,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建设节奏与支撑能力相适应。

《意见》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近年来发展总体有序,但部分城市也存在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有序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经济适用,衔接协调、集约高效,严控风险、持续发展”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政策措施落实。

1)完善规划管理规定。

严格建设申报条件,提高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

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由100亿元、1000亿元调整为300亿元、3000亿元。

提高建设规划质量,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融合,鼓励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严格建设规划报批和审核程序,确保建设规模同地方财力相匹配。

强化建设规划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已经国家批准的建设规划原则上不得变更,进一步明确了规划调整和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条件。

2)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未列入建设规划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已审批项目要合理把握建设节奏。

强化项目建设和运营资金保障,强化城市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支出责任,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3)强化项目风险管控。

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财政约束力度,严禁违规变相举债,对列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范围的城市,暂缓审批(核准)新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2第三章港城公交发展模式 4第四章公共交通客流预测 5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6第六章中运量系统规划 7第七章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9第八章公交枢纽体系规划 15第九章辅助公交系统规划 17第十章智能公交规划 18第十一章近期规划与建设规划 19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政策与保障措施 23总则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适应连云港市城市格局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连云港市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形成并完善"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出租车及慢行交通为辅助、社区公交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编制《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江苏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导则》(201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2014.12)《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2014-8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 99-104-1996)《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连云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行业监管,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以创建一体化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通过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改革和发展,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形成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中等发达城市公交发展典范。

规划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鼓励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坚持实事求是,服务城市特色化发展注重先进理念和交通技术的灵活运用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突出交通模型的技术支持作用兼顾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和近、远期分期建设安排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一致。

规划年限基年:2016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发展愿景与目标定位根据连云港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和职能定位,提出远景年连云港公共交通的战略目标为:构建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优质、畅达、绿色和智能公交系统,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促进城市功能有机组织,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交通地位。

发展愿景:畅行港城,畅享公交。

三大定位:国内一流、港城特色、群众满意;三大策略:公交优先、公交引领、公交支撑;六项目标:多元化、一体化、畅达公交、品质公交、智慧公交、绿色公交。

规划指标"国内一流"的目标定位是指:到2030年,连云港公交发展各项指标达到同类城市国内一流标准。

提出具体指标如下:表2-1规划指标体系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类型现状值目标值2016年2020年2030年1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考核指标23 30 352 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 考核指标92.6 98 1003 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 参考指标65 70 804 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标台/万人考核指标16.2 19 205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 考核指标92.7 96 986 公共汽电车进场率% 考核指标46 95 1007 公交运营补贴到位率% 考核指标53 100 1008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公里/100标台考核指标 3.4 6 79 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 考核指标80 87 9010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公里/小时考核指标16.8 20 2211 公共汽电车首末站发车准点率% 考核指标91 98 9912 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 考核指标100 100 100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 考核指标在编有有14 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平方米/标台考核指标105.4 200 25015 公共交通一卡通跨省市互联互通- 考核指标有有有16 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考核指标57 60 6517 公交乘车一卡通使用率% 参考指标50 81 8318 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次参考指标0.42 0.6 0.819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参考指标 2.72 2.8 3.020 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 参考指标25 30 3521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 参考指标62 70 7022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满载率% 考核指标75 80 8523 公交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 特色指标100 100 10024 公交车辆IC卡覆盖率% 特色指标100 100 10025 85%单程出行时耗分钟- 48 <40 <4026 平均换乘次数次- 1.51 <1.3 <1.3注1: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包含出租车出行量,特指主城区核心建成区内的统计结果;注2:公交车辆发展目标包含了轨道车辆折算的数量。

城市公交特色港城特色的公交系统分三个阶段:近期形成层次分明服务优质的公交体系,中期建设中运量公交系统发展示范城市,远期打造中等发达城市公交发展典范。

具体内容如下:打造品牌公交,体现滨海、旅游特色常规公交层次分明旅游公交特色鲜明,结合旅游发展空轨等新交通系统高端服务、多样服务,深入人心多样票制,便民优惠公交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构建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构建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公交系统。

一体化战略包括场站枢纽一体化、场站用地功能复合开发、票制票价一体化和运营调度一体化。

畅达公交,保障公交路权品质公交改善公交乘坐环境,提升乘客乘坐满意度;保障公交出行安全,提高公交安全性;完善换乘系统和慢行接驳环境。

智能化积极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研发公交电子运营调度,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调度、区域调度;增加交通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交通政策与规划体系。

6、绿色化提高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

公交发展策略落实公交优先策略加强保障,落实公交优先。

"推拉结合",提高公交竞争力:多方式多层次复合发展,提高公交品质,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实施分区差别化停车政策;发挥成本优势:适当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核心区较高的停车收费,甚至适时征收拥堵费;建立速度优势:保障公交专用路权、优先路权。

强化公交引领策略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布局,引导可持续的城市用地开发;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构建多元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健康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

完善公交支撑策略发展公交,应对城市化、机动化带来的各种交通及环境问题;强化公交走廊预留,及时新增公交线路,支撑连云港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支撑主城减负、新区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港城公交发展模式港城公交发展基本模式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中运量公交(BRT、新交通等)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公共交通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辅以重要枢纽间快速直达班线的模式。

市区公交系统构成建成以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网约车、社区巴士及公共自行车交通为辅助,多种公共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公共交通系统。

强化与步行、自行车衔接,完善接驳设施,将慢行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延伸,统一考虑,系统整合。

市域公共交通功能层次和组织模式市域公交分为城市公交、城乡客运班线、镇村公交三个层次。

城乡客运班线、镇村公交应覆盖市区各个乡镇并与区域轨道交通站点加强衔接和换乘。

组织模式:以综合客运枢纽、城乡客运枢纽为节点,沟通城市公交与市域城际联系需求,沟通城乡联系,实现城市、城乡、城际的高效便捷联系。

城市公交线网布局模式采用客流产生源直接连通式为主、客流接驳聚散式为辅的公交线网混合布局模式。

各层次公交系统与客流走廊、城市道路的关系如下表。

表3-1各层次公交系统与走廊、城市道路的关系主要客流走廊轨道、中运量公交系统次级客流走廊中运量公交系统枢纽集散点市域快轨(或借助国铁、城际铁路)、捷运线路对外通道尽可能避免干扰快速路捷运快线主次干道轨道、中运量公交、公交干线支路公交支线城市公交远期规划思路在公交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客流预测,以目标与需求双重驱动,综合考虑城市空间支撑要求、城市开发引领要求、公交分担率、覆盖率、便捷性、协调性以及硬件配套等要求和要素,进行各个子项规划,从而构建功能完善、衔接合理、规模合适的城市公交系统。

分区发展策略根据区位、用地功能、交通特征等,分别制定连云港不同交通分区的公交规划指引。

公交走廊区:以轨道交通强化走廊,引导用地开发。

商业区:以公交引导商业用地开发,强化公交枢纽建设,完善换乘系统和快速集散设计。

居住区:道路建设优先考虑慢行交通与公交服务。

文教区:以公共交通推进大学城内资源共享与校际交流。

交通区:完善综合换乘枢纽,实现一体化设计,微缝换乘甚至无缝换乘。

工业区:以轨道交通、跨组团快线公交枢纽为中心,组织深入工业区内部的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厂区巴士,定制公交。

物流区:以常规公交为主,强化与公交枢纽的接驳联系。

旅游区:建设旅游交通换乘枢纽,发展旅游公交。

公共交通客流预测预测模型1、交通规划预测理论预测采用交通规划预测理论,即四阶段法。

模型整体分为四大步骤:出行产生、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客流分配。

建立模型过程中主要基于交通规划宏观预测软件Transcad进行模型体系架构、具体模型计算及分析预测。

2、根据最新总体规划成果,规划区人口明确为260万人。

基于公交优先发展的考虑,考虑到市区公交需要服务周边城镇,轨道、中运量及公交客流需求以300万人口进行测算,规划区内的场站设施规模、车辆规模按照规划人口260万测算规模需求,车辆发展目标按照人均指标要求进行控制。

交通出行量203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人均出行次数约2.6次/人&middot;日,中心城区居民一日出行总量将达到780万人次左右。

流动人口的人均出行次数取3次/人&middot;日,流动人口一日出行总量约75万人次。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日均出行总量约为855万人次。

表4-1城市居民日均出行次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人口数量(万人)30025出行强度 2.63全日出行总量(万人次/日)78075交通方式划分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例见下表:表4-2居民出行方式结构预测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公交(轨道)出租车小汽车其他方式比例23.0%23.5%31.3% 2.3%18.8% 1.1%表4-3流动人口出行方式预测慢行出租车公交(轨道)小汽车其他工作、探亲15%22%31%30%2%旅游12%25%27%21%15%对外港站8%27%43%17%5%公交客流走廊规划客流走廊分为两个层级:主要(一级)客运走廊、次要(二级)客运走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