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智者幽默心孙燕华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
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做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
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
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
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
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有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
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
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
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
“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
“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
我们全都大笑起来。
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课后知识探究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卜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字词至死不懈xi仓鞠躬尽瘁cui 选聘pin无垠yin殷红ydn 萦带yingll»xfln铤而走险ti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裏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①在历史的背景I•.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1: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4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利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界业中所起到的挙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冇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冇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白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作者概述中国近 -仃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史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全册现代文课下注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现代文课下注释(说明:整理的这些资料,可以用于整理习题用。
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注释,已经用红色标出。
)第一单元1.《邓稼先》①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有改动。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①【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合并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胜利后,三校回迁复校。
②【于敏】1926年生于河北宁河(今属天津),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①【奥本海默】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②【玻恩】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获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①【“四人帮”】即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反革命集团。
②【工宣队】“文革”中“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
③【军宣队】“文革”中“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宜传队”的简称。
④【钱三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物理学家。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⑤【葛罗夫斯】美国陆军中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美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⑥【寒春】本名琼·辛顿,美国女物理学家。
1948年来华定居,长年投身于中国农业机械化建设。
⑦【费米】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
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2年领导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
①【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②【《吊古战场文》】唐代李华作。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课本重点课文内容与分析。
- 作者:鲁迅。
- 内容:- 描写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百草园中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充满生机的自然景物,还有雪地捕鸟等有趣的活动。
而三味书屋则是一个严肃但也有乐趣的读书场所,如先生读书时的陶醉神态和学生们的偷偷玩乐。
- 主题上,通过对两种不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一定束缚。
- 写作特色:- 描写细致入微,如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昆虫的活泼可爱,使百草园充满了生机和趣味。
- 叙事详略得当,百草园的生活描写较为详细,三味书屋的生活相对简略,重点突出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 作者:都德(法国)- 内容:- 故事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镇上的老人也来听课,大家都十分庄重。
韩麦尔先生在课上讲解语法、习字等内容时,充满了对法语的热爱和对失去国土的悲痛。
他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抗争。
- 主题上,通过小弗朗士的视角,反映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陷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 写作特色:- 以小见大,通过一堂课来反映重大的社会主题——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沦陷和人民的爱国情怀。
- 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小弗朗士从贪玩、不爱学习到对最后一课的珍惜,生动地展现了他内心的转变过程;还有外貌描写,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描写,如“他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烘托出了这堂课的庄重气氛。
- 文学常识: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 内容:- 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经过准备后奔赴战场,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凯旋回朝后,面对天子的赏赐,她不为所动,只求还乡。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解析
1.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
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
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全解及练习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全解及练习答案5 黄河颂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5年为抗战歌曲《五月的鲜花》填词,以深怀忧患与悲愤的文字以及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
二、字音词义巅diān:山顶。
劈pī: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
气魄pò:魄力;气势。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浊zhuó流:浑浊的水流。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榜bǎng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三、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节):朗诵词部分,是序曲。
歌颂黄河的“伟大而又坚强”。
第二部分(第2节):歌词部分,全诗的主体。
描写黄河的豪迈气势,歌颂黄河的英雄气概。
五、鉴赏品读1.序曲部分的黄河表现出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伟大而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歌颂黄河的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层标志性句子是哪句话?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分为三层;分层标志性的句子是:“啊!黄河!”①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15 驿路梨花/彭荆风16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17 短文两篇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二、字音词义修润:修改润色。
生疏shū:因长期不用而不熟练。
商酌zhuó:商量斟酌。
恳kěn切:诚恳而殷切。
譬pì如:比如。
朦méng胧:1.月光不明。
2.不清楚,模糊。
累léi赘zhuì:指拖累、麻烦。
别扭:(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tuǒ帖:恰当,十分合适。
诲huì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三、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写作治学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典型事例,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的两种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文章语言虽平实易懂,但其中对叶圣陶先生品行的刻画却感人至深。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我”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在品德方面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提倡人们思考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五、鉴赏品读1.第1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第2段中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语》上的话,将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课后习题详解(1-3单元)
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 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 ”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参考答案: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 不说”; 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 惧,是“说了就做”。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 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 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歌词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引 用 歌词暗示 邓稼先是这些人物中最闪亮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 为祖国献身 的崇高品质 。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 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三 课文最后一段写道: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 他 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 说说你 对这段话的理解。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把握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参考答案: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 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 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回答时,可围绕这些要点,结合 课文具体内容来谈。
积累拓展
四、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
有力。试找一些例子,反 复诵读, 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参考答案: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 用,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 课文分段较多, 有 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作者善用短句, 使 篇章显得简洁、明快,形成一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 在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作者用 了四个短句分段列举了1898 年中华民族 “任人宰割”的四个 例子,表现力强。
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及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棵小桃树(节选)贾平凹①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②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
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非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③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大的。
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④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
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
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有去想了。
⑤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
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家里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词句理解赏析(解析版)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古诗文阅读--词句的理解赏析【考点】:1炼字、虚词(新题型)2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知识梳理】:鉴赏古诗文中的字词(炼字)、名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炼字可以从字意、修辞的角度着手分析。
一般赏析的句子都有以下特点:情感积极向上,具有警示激励作用;蕴含哲理,发人深省;巧用修辞,意蕴深刻;融情(理)于景,情思幽深;用词精练传神等等。
名句赏析考察最多的角度是炼字、修辞,表现手法,其次还有写景、句式、哲理等。
【炼字】答题思路:1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如果该字(词)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要点明;2 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进行分析;3 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意为······,(在这里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地思想感情。
易失分点:①使用的修辞手法没有点明;②分析时表达的内容、情感、意境等空洞,泛泛而谈,应侧重于要求的字词来分析。
【句子理解与赏析】答题思路:1 判断该句是否使用了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若有,要先点明此修辞或表现手法。
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互文、设问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融情于景、用典、铺垫、衬托等等,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该修辞或表现手法;2 结合全诗或文本指出该句的作用,表达的情感等。
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或表现手法)手法,写出了······,表达了······(情感、哲理等)。
人教版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主要从 “说”和 “做”两方面来写闻
一多。闻一多一生中的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前期怎样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
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是 “卓越的学者”,是 “做了再说,做了不
自由畅达、灵活自然。在教学中,这些都是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的。再如, 《说和
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中,作者是诗人,很多语句富有诗意,精练含
蓄,意蕴丰富。课后练习题中列举出来了一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一些
语句进行揣摩。
重点三: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
︵︶七年级
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 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 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 《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90
《中国男儿歌》,引导读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
七年级教材解读
89
她细腻敏锐的心灵进行描绘,捕捉到鲁迅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另外一面,鲁迅形象在一 件件平常小事中站立起来,真切感人,微中传神。
对人物的准确把握,还需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无论邓稼先、闻一多、 鲁迅、孙权,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关于他们的资料非常多。课文中对这些人物的生平 经历也有所涉及,比如 《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中,教 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细读文本,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把握人物,补充介绍的资 料要适当,要恰到好处,比如,适当介绍当时我国研制两弹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于学 生理解邓稼先工作的艰辛、贡献的巨大有所帮助;适当介绍闻一多被暗杀前后的政治 环境,对于学生理解闻一多的 “大勇的革命烈士”形象有所帮助。要注意的是,不要 将课文阅读变成人物资料的介绍会,让学生记住一些干巴巴的知识,对人物的认识只 停留在概念性知识的层面。不要先行给出一个人物形象的 “标签”,让学生从文中或 补充的资料中去寻找 “依据”,“证实”所谓的理解。而是要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揣摩人物的思想心理,把握人物的情感,对人物 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加图文讲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加图文讲解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文化学科,是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
相信大部分同学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难点,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一下七年级下册语文的知识点,并辅以图文,在讲解的过程中更加形象生动,使大家更容易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修辞修辞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在写作中,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1.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用其他事物来形容某个对象,使读者更加能够理解和感受到某种感情或某种意境。
比如:“这位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太阳,永远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2. 拟人,指人格化,把无生命的事物形容成有生命的,能够使文章更加形象,更加有感染力。
比如:“那道小河在山脚下轻轻流淌,有如一个害羞的姑娘,不敢向前。
”3. 夸张,指在表达中夸大或者缩小,加强了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比如:“整条街上都是人,连蚂蚁都找不到路了。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往往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文章的认真阅读,认真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2. 注意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如有生词及时查阅字典。
3. 注意文章的上下文语境,理解文章之间的联系并推敲出文章的逻辑关系。
三、作文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写作,可以使学生练习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题要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
2. 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字句清晰,行文连贯,语言简练明了。
3. 要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4. 要有良好的句子结构和段落结构,合理切分段落,为文章划分主次,使文章更加条理清晰。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的知识点和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对于语文的学习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加强语文的学习,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第18课 紫藤萝瀑布-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七年级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宗璞学习目标诵读品味,体会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觉,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文题解读紫藤萝是一串串的花,在后面加瀑布二字,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感觉上,垂空而下的紫藤萝从形态上像飞流而下的瀑布,但把“紫藤萝”比作“瀑布”,给静态的“紫藤萝”赋予了动感。
给人的感觉是流动的、奔腾向前的。
从内容上,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写出紫藤萝开得繁盛、旺盛的特点。
从谋篇布局,文章多处使用这个比喻,以抒发情感。
也和文章多处相照应,结构严谨。
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一个这样的道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中心意义解析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中心意义解析第一单元:人与自然课文1:《春》中心意义解析:《春》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以春天为线索,从春天的景物特点出发,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了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课文2:《夏》中心意义解析:《夏》这篇课文以夏天为背景,描绘了夏天的热烈与活力。
课文通过对夏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夏天的独特魅力。
同时,作者通过夏天的热烈与活力,传达了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单元:人与社会课文3:《散步》中心意义解析:《散步》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家庭在田野间散步的故事,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与关爱。
课文以散步为载体,传递了和谐家庭、和睦相处的理念。
同时,作者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描绘,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课文4:《背影》中心意义解析:《背影》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孝道的重要性。
课文以背影为线索,展示了父亲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呼吁学生们学会感恩,珍惜亲情,传承孝道。
第三单元:人与自己课文5:《故宫博物院》中心意义解析:《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通过对故宫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辉煌。
课文以故宫为载体,传达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
同时,作者通过介绍故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课文6:《最后一课》中心意义解析:《最后一课》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生动讲解,激发了学生们对母语的热爱。
课文以最后一课为背景,强调了传承母语、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呼吁学生们珍惜母语,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第四单元:人与他人课文7:《风筝》中心意义解析:《风筝》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男孩放风筝的故事,传递了友谊、关爱他人的理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答案详解
附:教材答案详解第一单元1 邓稼先一、[答案]1.示例:课文“1985年8月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不能走’”这两段话最让我感动,这两段话叙述了邓稼先把发展我国核武器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不顾自身危险,艰苦奋斗。
2.奥本海默的词语是“锋芒毕露”,细节是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
描写邓稼先的词语有“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从没有小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细节是“文革”初期,他说服两派群众组织继续工作,从而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又去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通过对比,得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把握文意,梳理重要的段落。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去把握文章意思,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同时练习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答案]课文引用《吊古战场文》是为了说明科研环境的恶劣,突出邓稼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
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是用来歌颂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对他为祖国国防屡建奇功的赞赏,突出了他为中华民族摆脱任人宰割危机命运的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引用资料的作用,应结合课文前后内容具体分析。
三、[答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
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解析]这道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分析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
四、[示例]示例一: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这句话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第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含解析)
第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含解析)20 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瞬( )息伫( )立萋( )萋诱( )人忧郁( )2.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
作者是国诗人,史称“”。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等。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国诗人。
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星划过夜空,瞬息便消失了。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B.他久久地伫立在人生的交叉路口,思索着。
(孤独地站着)C.另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D.普希金用自己的诗句告诉我们,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忧伤愁闷)4.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诗人在严峻艰苦年代里的座右铭。
B.《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政治抒情诗。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D.《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给予了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5.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C.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6.按要求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国诗人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国诗人_____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的表现手法。
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
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给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8. 校文学社开展“诗歌朗诵大赛”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小宇选了舒婷的《双桅船》作为朗诵对象,下面是诗中的一个片段,小宇在朗诵中遇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
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
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二:整体感知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
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3.默读第三部分。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读第四部分。
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3.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
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教后记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导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