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整合练

主题一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济南期末,2)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制比作“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说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

A.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

B.消除了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

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

2.(2019广西南宁摸底,24)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

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3.(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3)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4.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

5.(2019山东济宁二模,27)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

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

6.(2019安徽淮南二模,27)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清代司法实践()

A.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

D.违背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

7.(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

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

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

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据罗志田等主编《地方的近代史:

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材料二传统社会,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

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

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这就是“乡绅”阶层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乡绅一方面被国家利用控制基

层社会,另一方面又作为乡族利益的代表或代言人与政府抗衡,并协调、组织乡族的各项活动。

——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传统“乡绅”阶层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主题整合练

主题一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

1.A解析材料认为西周分封制“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这说明分封

制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故A项正确;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使得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西周时期权

力结构的组成方式,只是述及了分封制强化了周王与各诸侯国的联系,故D项错误。

2.D解析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说明周朝的贵族都有宗庙,不

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和“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体现了对亲疏贵贱的维护,故D项正确。

3.A解析根据材料“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可知,这一时期,地

主绅士依旧是秦朝基层政权的根基,故A项正确;富庶家族仅仅是占据着乡、里、亭这

些基层而非各级政权,故B项错误;秦朝非常注重基层政权的建设和控制,故C项错误;秦

朝废除了之前的分封制而代之以全新的郡县制,故D项错误。

4.D解析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措施只能是一定程度上防止君主乾纲独断,故A项错误;由材料“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可知,能够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故B

项错误;由材料“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可知,最终由皇帝决断,权力并

没有下移,故C项错误;材料中“必集百官议之……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表明这一管理是为了集思广益,防止决策失误,故D项正确。

5.D解析“华夷”观念到近代以来才逐渐改变,故A项错误;题干未提及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如何尊重“蛮夷”,而是要威惠并施,故C项错误;题干中明太祖认为对于“蛮夷”要威惠并施,明成祖主张对于“蛮夷”要抵御与归服并用,两者都重视处理与“蛮夷”的关系,以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故D项正确。

6.B解析材料仅体现了清代司法实践中的例不断更新,是关于司法的内容,非立法问题,因而无法得出清代法律体系是否完整,故A项错误;由材料“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可知,清代司法实践中的例是不断更新的,因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清代司法中依据的例不断更新,与司法程序无关,故C项错误;清代司法实践中的例不断更新,是为了司法更公平公正,没有违背以人为本的精神,故D项错误。

7.参考答案(1)特点:县是最稳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管理;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原因:封建政权难以真正深入基层;管理范围太过广大;基层社会和地方政府缺少联系的通道。意义:弥补了传统社会地方政府管理的不足;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管理,维护了基层社会秩序;沟通了基层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