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望天门山》说课稿
【课稿】望天门山说课稿
【课稿】望天门山说课稿《望天门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天门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壮观和江水的浩荡奔流。
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放洒脱的精神气质。
这首诗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也是培养学生语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良好素材。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形式和韵律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诗中意境的感悟和诗人情感的体会,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壮观和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豁达开阔的胸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中的美景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望天门山》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1、正确规范书写“断、楚、至、孤、帆”五个生字,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理解“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开、回”感受长江的汹涌澎湃及天门山的高大雄伟,通过理解“相对出、日边来”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的理解:本单元主题为“祖国的壮丽山河”,着重培养学生借助关键字词理解一句或者一段话的意思,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古诗三首》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美景。
在本组以“祖国壮丽山河”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开篇入题的作用。
四是基于对三年级学生学情的认识:(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表现)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能入情入境的朗读古诗,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
据此我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为读为主线,读中解意;层层深读,步步引入。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文言共生,体会诗情。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 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板块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整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的适当引导、 点拨,以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新课导入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 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3.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望天门山》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 中的其中一首,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 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 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 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本诗重在抒情,融情 于景,诗中有画,教材皆在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 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 《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老师:今天我解读教材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
从古至今,中国最灿烂的文化莫过文字,从古朴典雅的陶器到书生文文的字画,从悠悠含蓄的古诗到引人入胜的现代小说,这些都离不开文字的修饰推敲。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古诗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份量。
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的我们,诗,这种文学艺术似乎在被人们淡忘。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诗总有一种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不知从何解读这精辟的词句,不知该如何地去把握文本教授的尺度,那么,我就以《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一,文本解读:《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描写山川的气势。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行船的感受。
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气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乐观豪迈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现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学重点:能熟读诗句,理解诗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三,教法设计:新课标中指出“古诗教学中要注重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理解内容。
”根据这一标准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抓住了诗歌的两条主线,一条是静态的诗歌美,一条是静态的诗歌美,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吟唱诗歌,创设意境之美。
这首诗重在写景,融情于景。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在古代,诗人写诗常常配以动听的旋律之后唱出来,谓为吟唱。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把这首诗配以旋律唱出来,我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创设一种优美的意境。
《望天门山》(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望天门山(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文本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儿童文学作品《小兵张嘎》。
本文通过描写小兵张嘎向天门山发起攻击的情景,表达了中国人的爱国精神。
2.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能够了解天门山的地理及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 教材内容本课文描写了小兵张嘎在天门山前激昂的志气和对敌之勇,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人才的精神,表达了中国人爱国的情怀。
通过教材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到天门山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历史背景,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天门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2.理解小兵张嘎为什么要攻打天门山,以及他心中的爱国情怀;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1.讲解天门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2.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兵张嘎的爱国情怀;3.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祖国的感受和想法;4.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讲解天门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让学生了解天门山的来历及重要性。
第二步:朗读课文教师给学生展示课文《望天门山》,并要求学生先默读一遍,了解整个故事大意。
接着,教师进行朗读,让学生跟读。
第三步:深入了解小兵张嘎的爱国情怀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带领学生商讨张嘎为什么要攻打天门山,了解他心中的爱国情怀。
针对学生感受到的内容,进行讲解补充。
第四步: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我对祖国的感受和想法”进行思考,并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步: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暖场测试反馈,教师可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合适的评价方式包括以文字形式表达对于本堂课的感受、能够简述天门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是否规范等等。
2024《望天门山》说课稿范文
2024《望天门山》说课稿范文望天门山是一首著名的古风诗歌,它描绘了壮美的天门山和壮丽的自然景色。
下面我将就这首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望天门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诗歌篇目。
它以娓娓动听的语言描写了壮丽的天门山景色,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是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学习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艺术特点,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精美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艺术特点。
难点是: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感悟式教学法和激发兴趣教学法,通过欣赏诗歌作品和分析文学形式,引导学生从感受中领悟诗歌的美和人文内涵。
学法上,我将采用主动参与和合作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和理解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和交流。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望天门山》的诗歌图片、音频和视频将在课堂上出现。
我还准备了相关的注释和解读资料,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环节:1.导入与感知我会通过播放一段精选的天门山景色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借助观看和想象来感知天门山的壮丽景色,为后续欣赏诗歌作品做好准备。
2.诗歌赏析通过播放《望天门山》的音频,我将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诗歌的语言和节奏,并结合诗歌的注释和解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我将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体验诗歌的美和人文内涵。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说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说课
《望天门山》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望天门山》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
当时,李白年轻浪漫,充满天真,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生能正确认读“中断、楚江、至此回、相对、孤帆”等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至此回”,重点指导书写“楚”字;2.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通过想象,抓关键字的方法来品读古诗;
3. 学生能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划节奏再读,以想象画面来品味诗文,找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例如,对于“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的诗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天门山壮丽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抽读,老师范读,学生试读,展示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真正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
语文课《望天门山》一等奖说课稿
语文课《望天门山》一等奖说课稿《语文课《望天门山》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语文课《望天门山》一等奖说课稿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师板画天门山。
)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
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
《望天门山》优秀说课稿3篇
《望天门山》优秀说课稿3篇导读:《望天门山》优秀说课稿篇1一.紧扣特点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一首古诗《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情,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另外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基础,据此,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情感目标)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技能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是教学重点,难点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望天门山-说课稿
望天门山说课稿(1)《望天门山》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激发孩子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后两句写行船的感受。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这首诗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们组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二)培养对诗的初步感受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和默写这首古诗。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组认为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释字义,合理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应该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就是通过读懂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二、教学流程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从这一处入手,我们将教学流程设计如下:(2)1、看图猜古诗,了解诗人A:放幻灯片,讲我们回忆的古诗。
我们首先通过幻灯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李白的古诗,(按6张)再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导入,(幻灯出示2张)。
学生一定非常熟悉,这些首诗同是李白所著,又从“望”字着眼,(按1张)这样让学生结合回忆导入新的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当中,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
接着(板书课题),再通过幻灯片出示李白相关知识,(按两张)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李白的了解,对诗题的解释也自然明了。
2、小组合作学习,抓字眼明诗意。
(按一张)①小组合作通读全文,感知古诗。
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幻灯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讨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望天门山》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望天门山》说课稿说教材:《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在经过安微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
诗中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感悟李白此时内心的喜悦,同时懂得其他诗人也会借助山河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
说学情:学生对诗人李白并不陌生,之前就学过他的诗篇《望庐山瀑布》,了解到他这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在理解古诗上,借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来理解诗意。
由于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均衡,全班学生,大多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而有三四个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对欠点,但我我注重感情朗读,注重语言表达,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结合画面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以图为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图文结合理解诗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互助作用,用吟唱代替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说教学方法:以读促讲范读范写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吟唱说教学过程:1、从生活情景入手:欣赏我们出游时所看到的美丽画面(多姿多彩,雄伟壮观的瀑布),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诗来描绘画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诗——《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小学语文《望天门山》逐字说课稿
小学语文《望天门山》逐字说课稿一、说教材望天门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是脍炙人口的写景诗,作者以乐观、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1、认识“断、楚”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2.通过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
3,感受作者乐观、豪迈的性格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感受诗歌意境难点: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说教学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读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并且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按照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学习古诗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那么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词呢?教师引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词,从而引出课题望天门山。
(这样导入能直接切入课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形成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欲望)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首先,检查预习,教师出示重点生字词,采取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的方法反复读,并且交流记忆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对于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临写,同桌互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接着,整体感知,用课件出示全诗,引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读准节奏。
再播放示范录音诵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
(这一设计,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研读赏析做好铺垫)第三个环节,研读赏析引导学生,感悟重点,在此环节中我这样设置:教师再次播放示范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古诗带给我们的画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说课稿部编版
-意境深化:帮助学生从字面意义深入到诗歌的深层意境,理解诗人通过山水描绘所表达的情感。
-创作实践: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所学的诗歌元素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一景象的理解感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结合历史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起具体的景象,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说课稿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公开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望天门山》。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望天门山》,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诗歌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如描绘的景色、表达的情感等。
3.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诗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天门山”、“碧水”、“青山”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天门山》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诗歌,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通过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等具体描绘,了解诗人如何巧妙地运用词汇和句式,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我们一同学习了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律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在课堂上,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
首先,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色体验,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我发现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美丽有着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这对他们理解诗歌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今后,我还可以尝试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方式,让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望天门山 说课(课件)(共28张PPT)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幼小,生活经历浅薄,古诗阅读理解能力比
较薄弱,所以理解本诗的境域,有较大困难,所以可以借图画与诵 读来辅助理解。容易激发兴趣,教师应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 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
认识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古已有哉。爱国,爱河山的情感,已经 融入中华民族的诗词与血脉之中,源远流长。
一、说教材
单元分析
第六单元是赞颂祖国壮美河山单元,第一课 就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对长江大湖的赞 美,意义非常。可以说是自盛唐以来就掀开 的一幅幅经典画卷。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课分析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 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 湖游览,接着又兴趣勃勃乘舟顺江而东, 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 《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 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三、说教学目标
①认识5个字。会写13个字。了解诗句的 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 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 的感情。 2 满怀激情诵读古诗。
如 《铁杵磨针》 《李白和汪伦》 《李白名字的由来》-----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与结构
李白何许人 诵读需用心 翻译要大胆 课外找李白
爱祖国大好河山 爱古诗千年传唱
八、教学反思
1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对李白和诗歌充满热爱。 证明本节课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望天门山》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望天门山》说课稿一、说教材《望天门山》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能正确背诵和并试默写《望天门山》。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5个生字。
能正确背诵。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默写《望天门山》。
二、说教学法众所周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只有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让学生读通课文,才能理解课文内容。
所以本课教学我采用以读为主,以练习为辅的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练中读熟课文,能背诵课文,体会诗意,并达到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扎实,我以这一教学理念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背诵本首诗《望天门山》,因为之前在诵读古诗中已读过,有的学生也已会背诵。
当学生背之后,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组织学生再读古诗。
(二)以读为主,并结合练习题加强读和写。
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的时间会多些,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
同时交给学生任务去读,这样读书更有效。
因此我交给学生读书的目的是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顺每一句句子,遇到不懂的字圈一圈,画一画,做上记号。
学生读时,我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之后检查读书的情况。
采用师生互对诗句,生生互对诗句,男女生比赛背诵。
学生读时组织全班评价。
接着出示改正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清山相对出狐帆一片日边来诗句中少了标点符号和学生容易写错的同音字“清”和“青”,“狐”和“孤”。
让学生从中找出并改正,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在书写和默写容易犯的错误。
最后,指导学生背诵。
之后出示口答填空题,并试写出字来。
天门中( )( )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课稿望天门山说课稿
课稿望天门山说课稿课稿:望天门山说课稿为了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我选择了《望天门山》这首古代诗歌作为说课的内容。
本篇说课稿旨在通过讲解这首诗歌的背景、主题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了解《望天门山》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3. 学习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时间: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以一幅描绘中国山水景色的画作作为导入。
画中的山水景色将引发学生对自然美和文化美的探索,为之后学习《望天门山》奠定基础。
2. 课文解读(时间:15分钟)2.1 课文背景介绍在这部分,我将向学生讲解《望天门山》的背景信息。
我会讲述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同时,我会介绍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2.2 课文内容解读在这部分,我将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望天门山》的内容。
我会注重诗歌中的意象、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深意和表达方式。
3. 诗歌欣赏(时间:1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将给学生播放《望天门山》的音频,并配以精选的图片展示。
学生可以静心欣赏诗歌的朗读和背景音乐,同时通过图片更直观地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山水之美。
4. 理解与整理(时间:10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将提出几个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例如:“诗中的天门山是怎样的地方?”、“李白通过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考?”通过互动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5. 表达与创作(时间:20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望天门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情感表达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文章、绘制一幅画作、或用其他创意方式进行表达。
【课稿】望天门山说课稿
【关键字】课稿《望天门山》说课稿明德小学宋亚茸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
从古至今,中国最灿烂的文化莫过文字,从古朴典雅的陶器到书生文文的字画,从悠悠含蓄的古诗到引人入胜的现代小说,这些都离不开文字的修饰推敲。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古诗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份量。
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的我们,诗,这种文学艺术似乎在被人们淡忘。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诗总有一种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不知从何解读这精辟的词句,不知该如何地去把握文本教授的尺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说教学深思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描写山川的气势。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行船的感受。
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气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乐观豪迈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我要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我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为此我采用“朗读法”、“引导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经验。
四、说学法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让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品读古诗的方法,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深思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一同学习这首诗的: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天门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重点)
2.引导学生理解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
(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李白的古诗。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3.“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4.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5.“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6.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
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
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四)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五)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