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绪论

1.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

要内容)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与纲领)三个基本组层部分。

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4.马克思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英法空想社

会主义。

5.全球传播最广泛的社会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6.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三卷。

7.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

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共产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8.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9.哲学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是同一性。

1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1.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1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具体可看13版课本P41)。

1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1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②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15.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②庄子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一句说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是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

16.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17.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相对静止。

18.辨析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错误。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存在和思维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③题中观点只提及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忽视了第二方面的回答。

因此结论错误。(注意:辨析题只有“正确”和“错误”两种说法,没有其他说法。)

19.辨析题: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错误。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反应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但将二者等同起来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资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及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20.辨析题: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世界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因为“存在”是什么并不明确;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21.规律的定义:事务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23.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永恒辩证法的总观点。

25.联系具有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多样性,④条件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条件性: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和制约作用;②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经过努力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③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6.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最普遍形式)、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27.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8.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①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不可避免的。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③在社会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