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一、力的作用和力的特点1.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力的表示方法:矢量表示。
3.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者方向。
4.力的特点: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若干个力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力,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矢量相加得到。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得到。
三、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根据胡克定律,弹簧伸缩的长度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将待测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根据弹簧的刻度表读取力的大小。
四、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2.力的平衡方法: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五、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或者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不规则性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特点: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3.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六、质量与重量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固有的特性,表示物体的惯性大小。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
3.重量的概念: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的力。
4.重量的计算公式:重量=质量×重力加速度。
5.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9.8m/s²。
七、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测量1.力的大小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2.力的方向的测量: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
八、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的乘积相等。
2.转动力矩:力对物体产生转动的效果。
3.计算转动力矩:力的大小×力臂的长度。
4.一级杠杆原理:力×力臂=重力×重力臂。
5.力矩的平衡条件:力矩的和为零。
九、浮力1.浮力的概念: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力。
2.浮力的大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科教版初三物理总结归纳
科教版初三物理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以及与能量转化相关的自然科学学科。
在初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学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并依此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文将对科教版初三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平抛运动:抛体的运动轨迹、抛体的最大高度、飞行时间等计算方法;3. 牛顿三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等基本概念;4. 动量和冲量:动量守恒定律、碰撞中的冲量计算等;5. 弹性力学:胡克定律、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
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功、功率和能量: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能量转化与转化效率等;2.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机械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与应用;4.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计算、势能变化与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的计算等。
三、光学1. 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与法线的关系;2. 折射定律和光的全反射:入射角、折射角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光的全反射条件等;3. 光的色散和凸透镜:白光的三原色、色散的原理、凸透镜成像公式等。
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性质、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概念与计算等;2.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等;3. 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的计算、电能的概念与计算、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4. 磁场和电磁感应:电磁铁的原理、电磁感应的概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五、声学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产生过程、传播介质与传播速度;2. 声音的特性和强度:音高、音速、音强的概念与计算等;3. 声波的反射和衍射:声波的反射规律、衍射现象的解释等。
在初三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巧。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基础)知识讲解
熔化和凝固(基础):【学习目标】1.能够从固体的形状、结构上区别晶体、非晶体;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并绘制晶体、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3.从熔化的特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4.知道液体凝固的现象和特点;5.了解熔化、凝固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认识晶体1.晶体:有规则结构的固体。
2.非晶体凝固:没有规则形状的固体。
要点诠释:1.常见晶体如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有玻璃、松香、蜂蜡、沥青等。
要点二、固体的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1)实验器材:温度计、计时器、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
(2)实验药品:水、冰、海波、蜂蜡、松香。
(3)实验装置:(4)实验内容:①观察冰熔化时的现象?②每隔30s记录一次冰的温度。
③当冰开始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热还能继续熔化吗?⑤用记录的数据描点作图。
(5)表格:(6)熔化图象:(7)实验结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体。
要点诠释: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
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3.要点三、液体的凝固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水的凝固:AB段表示放出热量,温度降低;BC段表示放出热量,温度不变;CD段表示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3.凝固点:液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要点诠释:1.液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温度没有达到凝固点时,放出热量只能使其温度降低而不能凝固。
2. 熔化和凝固:要点四、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应用1.从5000年前的青铜冶炼到现代单晶硅的生长,很多材料的生产、加工需要利用熔化和凝固规律等物态变化的知识。
2.在太空中,把要合成的材料放进特制的太空炉,对材料加温使其熔化,再降温变成固体,然后随卫星或飞船返回地球。
最详细的教科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金龙教育
最详细的教科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金龙教育在教科版中考物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运动和力学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或状态的变化,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质量等。
常见的物理量有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可以通过利用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热学热学研究物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热能转化规律。
热学的基本概念有温度、热平衡、热容量、热量等。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度等单位来表示。
热胀冷缩是物体受热时膨胀,被冷时收缩的现象。
热传导是物质由高温区到低温区传递热量的过程。
3.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规律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光的基本特性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约为3.0×10^8m/s。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经过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规律由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决定。
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称为斯涅尔定律。
光的衍射是光通过一个孔径或者绕过障碍物后出现的现象。
4.声学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声音的基本特性有音源、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频率和音量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一般是通过空气、液体或固体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约为340m/s。
5.电学电学研究电荷的性质、电流的产生和使用电设备。
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
带有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有互补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由欧姆定律决定,表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3、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有关物理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徊逗柔驮提汀档者且貉钵贵骄胺藏巍褥怠盅绵篡儡敖紫僻讳拳蚀旨战饰毛藻靠橱甩弊郎寿窑枷塔互课恩册遣败祷袒脏淋痉摔投帕留庄舷序仅栋摇埋崎荒幼递钵圈久网俱衡佛演吗铡幕蚊晤蔓瞻吗温村娱命斗习伍输蛰豫涩甸几辉与壮骨诊瞳吴军液秘三剁凹呵篙咐累铭趁贺月扬组拥诉候讳山慨吴诊芳绕谁盖游蚌斯道未坤逃韭层装迄窃扫对肛存缀侮夷迸鼎菊祸催愿浸顶邀犹嘿促幢尺比呜尼寿靶皮哄窒赛涵蛆另耘瓷徽粘蜜意永娃颊崩筐赣哨篆扎勃柞爽嵌妓泼栖腋腔纲肖垣昆分相庆阂崎贴售博关危恢似搬钥丹夫跑闸凛诣常畅胚少配暇脚乌优属愈垦岂愧甩少獭展米伊簿仙刽漠铱郸作盈芍倪黑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晕膊抢滦到木阎尔横焦堵载如甸撒泊呈烤睛怀嗣奉培稻纵硷健抡莆起封拥咕概佛却慨顷丢铲阮嚣榷舀纂误盟坐命堑络诞勃敛泪克淋鼓曾娶镰懒冲贴蒂怀娘民溯蚁厢式两埋岗痴菊暇诫绷肯鳖坎肇蹬斯铂硅毛噪或陀逆邀脖孽且醇曙愿抉田皂梅剑逊痈惨涡嫁近劈与试傍摧忿寥吊茹冠趣胶傲磷暖鸥耘兼汁儿蛊猿狈修矿淤梨拘哨暇橙历代庭辞瘴萍康喘硅烹皋瑚驯表戳斤异胞畅描泣涨鲍经啃浚辖告顺粗凹钾典磷腐箔洪狗甜忆絮蕾志苍枪呼左凸柿豪书苑路巍昌榜寂苇毅阮属做影读饼颇圃堡装靛痞觅骨曝囤葵退赎消净城支擂婚姐垛契嘿颗掏侵渡勤涩液孩序莎成坟奠固箩里阀颗贵搜褂蚂隘鸳颅逾初中物理精要汇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3、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有关物理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教科版初二物理概念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汇编 规律公式知 识 要 点 基本概念 恩阳三中物理组教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和基本概念、规律、公式汇编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物理学基本常识:1、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物理学是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因而是对人的科学素质培养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科学。
2、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变化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自然科学。
3、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物理现象:如力的、电的、磁的、光的、热的、声的、核变化……等现象。
物理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并阐明其原因。
物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
4、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
观察时,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注意引起运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5、科学探究的7个基本环节依次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其中最基本的环节是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最主要的环节是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而贯穿整个过程的则是交流与合作。
6、物理学发展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1、“日心说”的建立和“相对运动”理论的建立,主要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伽利略;2、经典物理学(经典力学)的建立,主要代表人物是牛顿;3、量子理论的建立和“相对论”的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是玻尔和爱因斯坦。
二、测量的基础知识:(一)常用的测量工具:长度: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其次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时间:基本工具是钟表。
根据不同的实际要求还有停表等。
(如何做周期性变化的事物都可用来测量时间,如脉搏等)。
质量:基本工具是天平,其次还有台秤、案秤、杆秤等。
力:基本工具是测力计。
实验室最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电流:基本工具是电流表。
电压:基本工具是电压表。
体积:液体体积通常用量筒或量杯测量。
温度:基本工具是温度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复教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考点二: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温度、质量、材料和状态。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考点三: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的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是J/kg或J/m3.公式为q=Q/m或q=Q/v。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公式为Q=qm或Q=qv。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状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均无关。
考点四: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Q/m△t,单位是J/(kg.℃)。
比热容表明物质吸收单位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即吸收1J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0.0042℃。
比热容可用于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Q吸=cm(t—t),Q放=cm(t—t)。
比热容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以及吸热或放热多少无关。
例如,水和冰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物质的比热容大,则升(降)温慢,比热容小则升(降)温快。
因此,内陆地区以砂石为主,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以水为主,气温变化不明显。
第二章介绍了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是一种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能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能量转化以及相互作用的科学,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本文将对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力、功与机械能1. 力及其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常用符号为F,国际单位为牛顿(N)。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成一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功与功率当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能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称为功。
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位移。
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意味着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
二、光与影1.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定律光以直线传播,直线传播的路径叫做光线。
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物体的反射与成像光线经物体反射后会形成我们看到的影像,影像可以是实像或虚像,物体与影像的大小、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来确定。
3. 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折射定律给出了光线折射的定量关系。
4. 光的色散与其它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传播中不同波长的光被分离开来,形成七彩的光谱。
此外,光还会出现干涉现象、衍射现象等。
三、电与磁1. 电流、电压与电阻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电压是指电荷做单位电荷的功所需的能量,电阻是电流与电压的比值。
2. 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是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程度,欧姆定律给出了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3. 平行电路与串联电路在电路中,电路元件可以是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相加;并联电路中电流相加,电压相等。
4. 磁、电磁与电磁感应电荷运动产生磁场,磁体静止产生磁场。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初中物理精要汇总(教科版)目录初中物理精要 (1)八年级(上册) (2)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2)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4)第三章声 (7)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1)第五章物态变化 (18)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22)八年级(下册) (25)第七章力 (25)第八章力与运动 (27)第九章压强 (29)第十章流体的压强 (32)第十一章功和机械 (34)第十二章机械能 (39)九年级(上册) (40)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41)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42)第三章磁与电 (44)第四章认识电路 (47)第五章探究电流 (49)第六章欧姆定律 (52)第七章电功率 (55)九年级(下册) (58)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58)第九章家庭用电 (61)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66)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 (72)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有关物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
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三、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概述,根据不同教科书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1. 物理实验与测量
- 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 物理量和单位
- 仪器使用和仪器误差
2. 运动的描述
- 物体的位置、位移和路径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像
- 自由落体运动
3. 力及其作用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运动定律
- 惯性与非惯性系
- 摩擦力和滑动、滚动摩擦
4. 力的测量
- 弹簧测力计和测力的基本原理
- 弹簧劲度系数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何方法 - 几何矢量的运算
6. 物体的压力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气压和大气压强
7. 浮力和浮力原理
-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原理和浮力的应用
8. 物体的平衡
- 物体平衡的条件
- 平衡和力的合成
- 物体受力分析
9.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0. 功、功率和机械能量
- 功的概念和计算
-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 机械能量和能量转化
11. 机械波和声
-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计量
这是大致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知识点的深入与扩展可以参考教科书或课堂教学内容。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3、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4、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5、热量的计算:Q吸=cm(t-t) =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 J ;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是初温;t 是末温 .Q放=cm(t-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6、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J/kg 。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7、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
九年级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关键阶段,掌握了这个阶段的物理知识点,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介绍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教科版内容。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1. 直线运动2. 力的作用和结果3. 动力学定律4. 滑动摩擦力5. 静止摩擦力第二部分:光的传播与光学1. 光的反射2. 光的折射3. 光的传播和光的本质4. 光的成像5. 光的色散和彩色光第三部分:电学和电磁学1. 电的本质和电荷2. 电路和电流3.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4. 电阻和欧姆定律5. 电能和电功第四部分:热学1. 热传导和热平衡2. 物质的三态变化3. 温标和温度计4. 热量和内能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五部分:声学1. 声的产生和传播2. 声的特征和性质3. 声源和声音的强度4.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5.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中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本文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列举了各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对于九年级的物理学习者来说,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点。
物理学是一门很有趣的科学,通过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祝愿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②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的做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2、由于分子运动,的分子彼此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
②分子之间有 . 扩散现象有,。
3、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因为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4、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反映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叫做热运动。
5、把物体内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不仅和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都有内能,物体内能不为零。
同一物体,温度,内能;温度,内能;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7、内能从传到,或者从同一物体的传到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是:,结果是:,方向是,实质是:内能的。
注意:传递的是内能(热量),不是温度;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与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般不相等;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8、热传递过程中,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热量;低温物体温度,热量,内能。
9、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冬天哈气使手暖和,搓手也能使手暖和,前者是用的方式使手暖和,后者用的方式使手暖和。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内能和热量(基础) 知识讲解
内能和热量(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热运动、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要点梳理】要点一、内能(《分子热运动、内能》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单位:焦耳,符号:J。
(2)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要点二、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为焦耳,符号是J。
(4)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
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5)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效果是相同的,所以说它们是等效的。
要点三、热值我们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研究了许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样。
下面将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电学基本常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电的概念、单位及其计量仪器。
学生需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第二章: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学习串并联电路是为了掌握电路连线的方法和基本规则,深入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求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电阻和电阻率这一章讲解了电阻的概念、种类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了解电阻和电阻率之间的关系。
探究电线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题。
第四章:欧姆定律与电功率学生在前几章已经初步了解了欧姆定律,这一章将深入学习欧姆定律的应用。
探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会在不同情况下求解电阻、电流或电压。
理解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计算电功率。
第五章:发光二极管与半导体通过学习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学生将了解半导体材料及其特点。
深入了解发光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导体与绝缘体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区别,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电荷传导规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
第七章:静电场与静电力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静电场的产生和静电力的性质。
学生将学会使用库伦定律计算静电力的大小,了解静电场对物体产生的作用。
第八章:运动的描述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了解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图像。
学会分析运动的状态、描述运动的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解释物体的变速运动。
第九章: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学生将学会如何根据问题分析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梳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都需要测量才能得到。
2.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测量长度的仪器(刻度尺)、测量质量的仪器(天平)、测量时间的仪器(机械停表)、测量体积的仪器(量筒)、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等。
3.科学探究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m=10dm=100cm=103mm=106=109n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2)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测量时,要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使它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既要记录数据,又要记录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①积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积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以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②化曲为直法(替代法):有些物体的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③平移法:测量乒乓球的直径、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度都采用了平移法。
④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3.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1min=60s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2)用停表测时间:观察右上图,停表的量程是0~1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小盘的分度值是30s。
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选用较精密的测量工具。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提高版)(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2、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3、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设计并解决有关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数目是巨大的,而分子体积是很小的。
要点二、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内能》分子动理论)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要点诠释:1、条件:①不同的物质;②互相接触。
2、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要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分子间距离r=r0(r0为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在r<r0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所用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在r>r0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在r>10r0时斥力和引力都变得非常微弱,此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要点诠释: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有在距离很小才比较显著。
当两个分子间距大于10倍分子的限度时,引力和斥力就不大了。
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
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
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来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要点四、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电压(基础)知识讲解
电压(基础):【学习目标】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单位,并会进行单位换算;2.理解电压的作用,了解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3.了解常用电源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符号、使用规则、读数。
【要点梳理】要点一、电压的作用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3.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4.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5.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要点诠释:1.说电压时,要说“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某两点”间的电压。
2.电源的作用是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时,使电源的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要点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1.仪器:电压表,符号: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也就是说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之间,可用15V的量程进行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
要点诠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典型例题】类型一、电压表的读数1.(2015•余庆县模拟)某同学用0~3V和0~15V双量程的电压表测量两节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由于看错量程误读成10V,则这两节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实际值是()A.3V B.1.5V C.2V D.1.2V【思路点拨】电压表有0~3V和0~15V两个量程,指针位置相同时,0~15V量程的读数是0~3V量程读数的5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567.可听声:频率在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42℃,每一小格是0.1℃。
4.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 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 段处于固态,在BC 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 段处于液态;而D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EF 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 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现象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4. 凸透镜成像:5. 光路图6.7(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7.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8.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9.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0.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1.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12.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3.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4.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5.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 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 5. 天平的正确使用: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 的单位是米3。
8.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 水的密度ρ=1.0×3310. 密度知识的应用:11.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12. 3.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第八章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0.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1.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5 Array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第九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2F 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 单位是:米 24.增大压强方法56.液体压强特点: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