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茶叶及相关产品检测项目及标准

合集下载

茶叶含茶制品检验分级方法

茶叶含茶制品检验分级方法

杭州XXXXXX公司版本号:A/0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持有部门:持有人:茶叶、含茶制品和代用茶检验规范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1-8-10发布 2011-8-15实施目录绿茶原料入厂检验规范一、外观检查: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2.2绿茶感官要求:色绿、汤清、香高、味醇。

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绿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茶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DB33/T 733-2009对水分的要求。

(此检验项目为原料制定)三、检验合格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通知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

原料茉莉花茶入厂检验标规范一、外观检查: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2.2茉莉花茶感官要求:2.2.1烘青茉莉花茶感官:2.2.2炒青(含半烘炒)茉莉花茶感官: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茉莉花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毛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GB/T22292-2008对水分的要求。

(此检验项目为原料制定)三、检验合格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通知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

乌龙茶入厂检验规范一、外观检查: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2.2乌龙茶感官要求:2.2.1乌龙茶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以下的规定。

乌龙茶各等级的感官品质2.2.2铁观音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铁观音各等级的感官品质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乌龙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毛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标准Q/HMS0003S-2010对水分的要求。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茶叶国家强制标准是指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茶叶相关标准,旨在规范茶叶产业发展、保障茶叶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和相关参考内容:1. 茶叶质量标准:- 外观标准:要求茶叶外观整齐、条索紧结、色泽艳丽、叶片柔软有光泽等。

- 干燥度:要求茶叶的含水率符合标准,不得超过一定限度。

- 茶叶香气:规定茶叶的香气应清香持久,不得有异味或杂味。

- 茶叶口感:茶叶的口感应鲜爽、回甘、醇厚等。

- 茶汤色泽:要求茶汤色泽鲜亮透明,不得有混浊或异常色泽。

2. 茶叶安全标准:- 农药残留限量:限制茶叶中农药残留含量,保证茶叶的安全性。

- 重金属含量:规定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定限度,以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铅超标:规定茶叶中铅含量的限度,避免铅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黄曲霉毒素: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以防止黄曲霉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茶叶包装标准:- 包装材料:要求茶叶包装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料,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 标签标识:要求包装上应有清晰明了的茶叶品名、生产日期、产地、净含量等标识,方便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

- 批次编号:茶叶包装上应有批次编号,方便追溯茶叶的产地、生产过程等信息。

4. 茶叶生产标准:- 采摘标准:规定采摘茶叶的时机、茶叶叶龄、采摘方式等,确保茶叶的品质。

- 加工工艺:茶叶加工应符合一定的制作工艺,以确保茶叶的色、香、味和形态。

- 生产环境:要求茶叶生产环境符合卫生标准,避免污染茶叶。

5. 茶叶质量检测标准:- 检测方法:制定茶叶质量检测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茶叶质量检测准确可靠。

- 检测项目:规定茶叶质量检测的项目,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

- 检测限量:茶叶质量检测的限量要求,以保证茶叶质量和安全。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茶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统一茶叶市场规则,提高茶叶质量,保障茶叶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检测报告哪里做,茶叶检测执行标准有哪些

茶叶检测报告哪里做,茶叶检测执行标准有哪些

茶叶检测报告哪里做,茶叶检测执行标准有哪些茶叶,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也是人们接待客人的必不可少的饮品。

其中茶叶分为很多种,可以按照不同喜好进行选择。

其中就分为红茶、绿茶。

指的是茶叶泡出来的颜色色泽颜色。

那我们在选择茶叶时,除了自己喜好的茶叶时, 人们也要考虑它的质量问题。

市面上茶叶有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商家们在这方面应该也都知道。

要让消费者认可自己产品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办理一份茶叶的检测报告。

茶叶检测报告哪里做茶叶检测报告一般是由第三方CNAS/CMA检测机构出具。

什么是CNAS/CMA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英文缩写为:CNAS),是根据相关权威机构的规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

CMA :中国计量认证简称〃CMA〃,英文全称China Inspection Body and Laboratory Mandatory ApprovaL是根据国家计量法的规定,由省级以上人民zheng fu计量行政部门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及可靠性进行的一种全面的认证及评价。

这种认证对象是所有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及其它各类实验室;如各种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环境检测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O取得上面两个资质的机构说明此机构具备向公众出具公平、客观的报告,具备一定的falv效应的。

取得CNAS/CMA资质的报告,是可以被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以及线下实体市场监督认可的。

茶叶检测报告相关执行标准简介GB/T 5009.57-2003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509.176-2003茶叶、睡过、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螭醇残留量的测GB/T 8302-2013 茶取样GB/T 8303-2013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2013 茶水分测定GB/T 8305-2013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2013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7-2013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2013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13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 8310-2013 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2013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GB/T 8313-2008茶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测检方法GB/T 8314-2013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GB/T 18625-2002茶 茶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简易检验方法 酶抑制法GB/T 18798.1-2008固态速溶茶一部分:取样GB/T 18798.2-2008固态速溶茶第二部分GB/T 18798.3-2008固态速溶茶第三部分 GB/T 18798.4-2008固态速溶茶第四部分:规格测定GB/T 21727-2008固态速溶茶 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GB/T 21728-2008茶砖含氟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9-2008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3193-2008茶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204-2008茶茶叶中519种有害药物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5-2008茶茶叶中448种有害药品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376-2009茶叶中有害药物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379-2009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害虫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总灰分测定 :水分测定GB/T 18798.5-2008固态速溶茶 第五部分 :自由流动和紧密堆积密度的GB/T 30376-2013茶叶中有害物质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茶叶中茶黄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茶叶入驻电商需要检测报告吗答:需要的,任何产品在入驻电商时,都是需要至少一份关于产品的检测报告的。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也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料之一。

为了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茶叶检测国家标准,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对茶叶质量、安全和标识的要求。

在茶叶质量方面,国家标准规定了茶叶的外观、色泽、干燥度、杂质含量、香气和口感等指标,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在茶叶安全方面,国家标准规定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茶叶的包装、贮存和运输的要求,以确保茶叶在整个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是如何执行的呢?国家标准的执行主要由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

这些部门和机构会对茶叶进行抽检和监测,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同时,它们还会对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茶叶的整个生产流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相关部门和机构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责令停产、召回产品、处罚违规企业等,以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对于茶叶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执行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增强茶叶行业的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茶叶质量和安全问题,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产品,共同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总之,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是茶叶行业的重要规范和保障,对于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遵守国家标准,共同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希望茶叶行业能够不断完善国家标准,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茶叶产品。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用】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11年05月31日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产品标准 1 GB/T9172-88 花茶级型坯本栏均为国家和行业推荐性标准,适用于生产、流通、贸易活动中表列各类茶叶。

2 GB/T9833.1-88 紧压茶花砖茶 3 GB/T9833.2-88 紧压茶黑砖茶 4 GB/T9833.3-88 紧压茶茯砖茶 5 GB/T9833.4-88 紧压茶康砖茶 6 GB/T9833.5-88 紧压茶沱茶 7 GB/T9833.6-88 紧压茶紧茶 8 GB/T9833.7-88 紧压茶金尖茶 9GB/T9833.8-93 紧压茶米砖茶 10 GB/T9833.8-93 紧压茶青砖茶 11GB/T13738.1-97 第一套红碎茶 12 GB/T13738.2-92 第二套红碎茶 13GB/T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 14 GB/T14456-93 绿茶 15 SB/T10167-93 祁门红茶 16 SB/T10168-93 闽烘青绿茶 17 GH016-84 屯、婺、遂、舒、杭、温、平七套炒青绿茶原国家供销社发布 18 WMB48(1)-81 茶叶品质规格出口茶标准 19 ZBB35002-88 炒青绿茶技术条件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1 GB8302-87 茶取样根据需要或贸易双方的有关协定和进出口标准要求,确定检验项目。

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2 GB8303-87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3 GB8304-87 茶水分测定 4 GB8305-87 茶水浸出物测定 5 GB8306-87 茶总灰分测定 6 GB8307-8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7 GB8308-8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8 GB8309-87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9 GB8310-87 茶粗纤维测定 10 GB8311-87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11 GB8312-87 茶咖啡碱测定 12 GB8313-87 茶茶多酚测定 13 GB8314-87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14 ZBX50001-86 出口茶叶取样方法 15 ZBX50002-86 出口茶叶磨碎试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16ZBX50004-86 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17 ZBX50005-86 出口茶叶 18ZBX50006-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19 ZBX50007-86 出口茶叶酸性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20 ZBX50008-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方法 21 ZBX50009-86 出口茶叶水浸出物测定方法 22 ZBX50010-86 出口茶叶咖啡碱测定方法 23 ZBX50011-86 出口茶叶粗纤维测定方法 24 ZBX50012-86 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方法 25 ZBX55001-86 出口茶叶中硒的荧光测定方法 26 WMB48(3)-81 茶叶检验方法感官审评 1GB/T1448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适用于各类茶叶品质、规格的检验 2GB/T1015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3 ZBX50003-86 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 4 ZBX55003-88 出口茶叶感官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 1 GB9679-88 茶叶卫生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GB9679 代替GBn144《红、绿茶卫生标准》 2 GB5009.57-85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 GB5009.12-85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4 GB5009.13-85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5 GB5009.19-85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量的测定方法 6 ZBX50015-86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贸量检验方法水冲泡法 7 ZBX50016-86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检验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 8 GB4789.15-94 食品中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 9 GBB13107-91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 10 GB13108-91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测定方法 11 GB4809-84 食品中氟允许量标准 12 SN0497-95 出口茶叶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验方法 13 GB5009.18-85 食品中氟含量测定本栏标准为国家茶叶卫生标准的补充 14 GB8321.1~2-87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一)、(二) 15 GB8321.3-89 农药合理使用(三)茶叶包装运输贮藏标准 1 SB/T10035-92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本栏均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2 SB/T10036-92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 SB/T10037-92 红、绿、花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4 SB/T10094-93 毛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5 SB/T10095-93 茶叶贮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6 LY/T1170-95 茶叶包装箱用胶合板本栏均为出口茶叶强制性标准 7 WMB101-84 出口散茶运输包装瓦楞纸箱 8 WMB102-84 出口散茶运输包装牛皮卡纸板箱 9 ZBX50013-86 出口茶叶包装检验方法 10 ZBX50014-86 出口茶叶质量鉴定方法本栏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 11GB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12 GBn147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13GB9683-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14 GB13432-92 特殊营养食品标签适用于营养保健茶类 15 WMB48(2)-81 茶叶包装适用于出口茶叶。

茶叶出厂检验规范

茶叶出厂检验规范

茶叶出厂检验规范1概述出厂检验是产品出厂前对其质量状况所进行的全面检查,是全面考核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重要手段。

本厂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2目的规定茶叶出厂检验的项目、频率、方法和记录等,规范出厂检验活动,提高产品的出厂检验合格率。

3职责质检部是产品出厂检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产品的出厂检验实施和管理。

4、检验项目茶叶的出厂检验项目如下表,共18项,根据检验项目的易难程度和质量管理的需要,特将检验项目分为两类,以“√”和“*”为区别。

5、检验频率带“√”号的检验项目为常规检验项目,应按生产批次逐批检验;带“*”号的检验项目为一般检验项目,一年至少检验两次,一般安排在2月和8月。

6、检验方法带“√”号检验项目全部由本公司自行检验;带“*”号的检验项目定期委托省产品监督检验所完成。

检验方法如下:净含量检验按JJF1070的规定方法执行;感官品质按GB/T10157规定的方法执行;水分按GB/T8304规定的方法执行;碎茶和粉末按GB/T8311规定的方法执行;卫生指标按GB2762和GB2763中规定的方法执行。

检验员按产品标准或成品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检验,做好检验记录;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7.0%、碎末茶≤6.0%和净含量。

感官品质,审评如下五项因子:详见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GB/T14456.1-2008 绿茶第一部分:基本要求。

5质管科对各项检验记录、报告进行分析,确认规定的检验项目均已完成,且结果符合要求后,出具成品检验报告。

6对检验合格的产品,质管科签发产品合格证,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识,方可入库、出厂。

7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质管科会同生产技术科、车间确定需采取的措施,由车间组织实施。

8对经返工产品,质管科重新进行检验,并予以记录。

经重新检验合格产品,质管科签发产品合格证,方可入库、出厂。

检验不合格严禁出厂。

9每批成品加工完成后,生产车间或仓库填写申检单,交质管科。

茶叶出厂检验

茶叶出厂检验

茶叶出厂检验感官品质检验感官品质检验主要是确定茶叶产品的质量等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感官检验方法: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NY/T787-2004)和茶叶感官审评术语(1、绿茶GB/ 2、红茶NY/T780-2004 3、乌龙茶GB/)一、茶叶水分检验水分:在常压条件下,茶叶经规定的温度加热至恒重时的质量损失,称为水分。

茶叶中水分含量高低直接影响茶叶贮藏保鲜。

红茶NY/T780-2004 ≤绿茶GB/ ≤(晒青≤)乌龙茶GB/ ≤1、水分检验方法检验茶叶中水分含量的检验方法通常为103±2℃恒重法(GB ,茶水分测定)。

2、原理试样于103±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加热至恒重,称重。

3、仪器和用具铝制烘皿:具盖。

内径75~58mm。

鼓风点热恒温干燥箱,自动控制温度±2℃。

干燥器:内盛有效干燥剂。

分析天平:感量。

4、操作方法取样按GB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的测定)的规定。

制备试样。

铝制烘皿的准备将洁净的烘皿连同皿盖至于103±2℃的干燥箱中,加热1h,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

5、测定103±2℃恒重法(仲裁法)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5g(精确至)于已知质量的烘皿中,至于103±2℃干燥箱内(皿盖斜置皿上),加热4h。

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再置于干燥箱中加热1h,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量。

重复加热1h的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即为恒量,以最小称量为准。

120℃烘干法(快速法)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5g(精确至)于已知质量的烘皿中,置于120℃干燥箱内(皿盖斜置皿上),加热1h。

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

6、结果计算计算方法和公式茶叶水分以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水分(%)=(M1-M2/Mo)x100式中:M1:试样和铝制烘皿烘前的质量,g;M2:试样和铝制烘皿烘后的质量,g;Mo:试样的质量,g。

茶叶行业的检测项目及参考标准大汇总

茶叶行业的检测项目及参考标准大汇总

机构名称: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实验检测中心注册号:L3805地址:A: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路160号获准认可能力索引No. CNAS L3805 第1 页共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Name:Test Center of Xiamen Tea Import & Export Co., Ltd.Registration No.:L3805ADDRESS:A: No.160, Hubin Middle Road, Xiamen, Fujian, ChinaINDEX OF ACCREDITED SIGNATORIESNo. CNAS L3805 第2 页共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No. CNAS L3805 第 3 页 共 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 可 证 书 附 件(注册号:CNAS L3805)名称: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实验检测中心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路160号签发日期:2015年09月14日 有效期至:2018年07月14日附件1 认可的授权签字人及领域序号姓 名授权签字领域备 注1黄旭茶叶检测项目No. CNAS L3805 第 4 页 共 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APPENDIX OF ACCREDITATION CERTIFICATE(Registration No. CNAS L3805)NAME:Test Center of Xiamen Tea Import & Export Co., Ltd.ADDRESS:No.160, Hubin Middle Road, Xiamen, Fujian, ChinaDate of Issue:2015-09-14 Date of Expiry:2018-07-14№ Name Authorized Scope of SignatureNote 1 Huang XuAll testing itemsNo. CNAS L3805 第5 页共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附件(注册号:CNAS L3805)名称: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实验检测中心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路160号认可依据:ISO/IEC 17025以及CNAS特定认可要求签发日期:2015年07月15日有效期至:2018年07月14日附件2 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序号检测对象项目/参数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说明序号名称1 茶叶1 水分《茶水分测定》GB/T 8304-20132 总灰分《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6-20133 粉末和碎茶《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1-20134 六六六《出口茶叶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验方法》SN 0497-955 林丹6 滴滴涕No. CNAS L3805 第6 页共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No. CNAS L3805 第7 页共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No. CNAS L3805 第 8 页 共 12 页 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 accreditation,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APPENDIX OF ACCREDITATION CERTIFICATE(Registration No. CNAS L3805)NAME:Test Center of Xiamen Tea Import & Export Co., Ltd.ADDRESS:No.160, Hubin Middle Road, Xiamen, Fujian, ChinaAccreditation Criteria:ISO/IEC 17025 and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CNASDate of Issue:2015-07-15 Date of Expiry:2018-07-14№Test ObjectItem/ParameterTitle, Code of Standard or MethodLimitation Note№Item/ Parameter1 Tea 1Moisture contentTea-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ontent GB/T 8304-20132Total ash contentTea-Determination of total ash content GB/T 8306-20133Dust and broken tea contentTea-Determination of dust and broken tea contentGB/T 8311-2013No. CNAS L3805 第9 页共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 accreditation,No. CNAS L3805 第10 页共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 accreditation,No. CNAS L3805 第11 页共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 accreditation,No. CNAS L3805 第12 页共12 页Should there be any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cope of accreditation,。

茶叶检测的几个指标

茶叶检测的几个指标

茶叶检测的几个指标1. 引言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因此茶叶检测成为了保证茶叶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茶叶检测的几个指标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地探讨。

2. 外观指标外观是评判茶叶品质的首要指标之一,也是消费者最容易注意到的方面之一。

以下是茶叶外观指标的几个关键点:2.1 外形•条索形:茶叶条索的形状直接反映了茶叶的制作工艺和状况。

好的茶叶条索应该细长匀整。

•带毫比例:带毫的茶叶条索通常代表着鲜嫩的芽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叶的品质。

2.2 颜色•茶叶叶片颜色应鲜绿明亮,表示茶叶新鲜度好。

•乌龙茶和红茶叶片带有红褐色,属于正常茶叶色泽。

2.3 整体质量•茶叶叶片完整度:好的茶叶叶片应该完整,没有磨碎或断裂的情况。

•茶叶叶片的均匀性:茶叶叶片大小和形态均匀一致,体现了茶叶的制作工艺和水平。

3. 感官指标感官指标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准,包括茶叶的香气、滋味、回甘和口感等。

以下是感官指标的几个关键点:茶叶香气是茶叶的灵魂,也是消费者最直接感受到的特征之一。

茶叶香气的分类有花香、果香、草香等,好的茶叶香气应该纯正、持久且具有层次感。

3.2 滋味茶叶的滋味是茶叶的核心特征,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茶叶滋味分为鲜爽、细腻、甘甜、涩苦等,好的茶叶滋味应该醇厚、持久且回味悠长。

3.3 回甘回甘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饮用茶叶后口腔中残留的甘甜感。

好的茶叶应该具有明显的回甘感,回甘时间越长,茶叶品质越好。

3.4 口感茶叶的口感是由茶叶中的茶多酚、茶氨酸等物质所决定的。

好的茶叶口感应该柔滑细腻,不粗糙或涩口。

4. 化学指标茶叶检测中的化学指标主要有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等物质的含量。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化学指标:4.1 茶多酚茶多酚是茶叶中的重要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

茶多酚含量越高,茶叶的保健功能越显著。

4.2 咖啡碱咖啡碱是茶叶中的一种天然碱类物质,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茶叶检测方法

茶叶检测方法

茶叶的检验方法与包装特点第一、茶叶现行国际标准和检测方法为维护茶叶的信誉,促进茶叶市场繁荣,保护消费者利益,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业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推荐了茶叶国际标准和检测方法,将其罗列如下:1.红茶规格及检测方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ISO/TO34/SO8围绕组织制定红茶标准,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试验研究,在70年代中先后推荐出ISO1572等标准,现行标准如下:ISO1572-80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样品的制备;ISO1573-80茶-103时质量损耗的测定;ISO1574-80茶-水浸出物的测定;ISO1572-87茶-总灰分的测定;ISO1576-88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ISO1577-87茶-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ISO1578-80茶-水溶性灰分碱度的测定;ISO1839-79茶-取样;ISO3720-86红-规格;ISO3720-86(附录)茶粗纤维测定方法;ISO3103-80茶-用于感官检验的茶汤的制备;ISO6078-82红茶-术语。

红茶的品质要求集中反映在ISO3720中。

该标准在引言中肯定茶叶品质一般由茶师通过感官审评来评价,而标准的技术要求则是根据化学特定成分来确定品质规格的。

标准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可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和粗纤维作为红茶的特定的成分,规定了最高(低)限量指标:(1)水浸出物%(m/m)最小值32;(2)总灰分%(m/m)最大值8,最小值4;(3)水溶性灰分(总灰分的%)最小值45;(4)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m/m)最大值3,最小值1;(5)酸不溶性灰分%(m/m)最大值1;(6)粗纤维%(m/m)最大值16.6。

并且规定上述相应的国际标准为检测方法。

ISO3720的技术要求可以保证红茶不掺杂,不受泥土污染和叶子不地份粗老。

但由于尚未建立茶叶咖啡碱、茶多酚含量等红茶的重要化学特征成分的检测标准,尚未将茶叶的滋味、香气包含在内,因此,检测内容还有待充实。

有机茶叶检测标准

有机茶叶检测标准

有机茶叶检测标准一、原料要求1.有机茶叶的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经过认证机构的认证。

2.有机茶叶的原料不得含有任何化学农药、化肥、抗生素等有害物质。

二、感官要求1.有机茶叶应具有该品种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形状等特征,无异味、无异臭。

2.有机茶叶的净度应符合规定,不得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杂质。

3.有机茶叶的汤色应清澈透明,无沉淀物。

三、净含量1.有机茶叶的净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注真实、准确。

2.不同规格的有机茶叶应具有相应的净含量。

四、理化指标1.有机茶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水分、灰分、茶多酚、咖啡碱等指标。

2.有机茶叶的农药残留量应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五、卫生指标1.有机茶叶的卫生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指标。

2.有机茶叶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六、食品添加剂1.有机茶叶不得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2.如需添加天然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经过认证机构的认证。

七、营养强化剂1.有机茶叶可以添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2.添加的营养强化剂应在产品标签中标注。

八、标签1.有机茶叶的产品标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标注真实、准确。

2.产品标签应包括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等信息。

3.产品标签上应注明"有机茶叶"字样和相应的认证标志。

九、生产销售记录有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和销售记录,以便进行跟踪和管理。

记录应包括原料采购、加工生产、产品检验、仓储运输等信息,并保存至少两年以上备查。

同时,销售记录应真实、准确,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十、其他在有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机茶叶的生产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得使用任何有害健康的设备或材料。

2.有机茶叶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得使用任何有害健康的工艺或方法。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1. 引言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自古以来便备受人们喜爱。

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功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茶叶的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相关标准成为评价茶叶品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着重探讨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茶叶的品质和检验标准。

2. 茶叶的有效成分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香气成分等。

其中,茶多酚是茶叶的重要成分之一,不仅赋予茶叶独特的色泽和口感,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而咖啡碱则是茶叶中的另一重要成分,具有兴奋神经系统、增强心脏功能等作用。

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3.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是对茶叶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报告。

检验报告包括对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多个指标的检测结果及相关数据。

通过检验报告,可以清晰了解茶叶的有效成分含量,评价茶叶的品质,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4.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标准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标准是对茶叶有效成分含量的规定和要求。

目前,我国对茶叶有效成分的检验标准已经建立并得到广泛应用。

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标准主要包括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氨基酸含量等多个指标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依据。

5. 个人观点和理解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对于茶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检测和标准的规范,可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提升消费者对茶叶的信任度,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的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体系,是茶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6. 总结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及标准是评价茶叶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依据。

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对茶叶的品质和功效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茶叶有效成分检验报告和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可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2023茶叶检测报告

2023茶叶检测报告

2023茶叶检测报告1. 引言本文档为2023年茶叶检测的报告。

茶叶是一种广泛消费的饮品,对其质量和安全的检测尤为重要。

经过全面的测试和分析,本报告为茶叶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性提供了详细的评估和分析结果。

2. 方法茶叶的检测是基于国际标准方法进行的。

我们使用了以下方法来评估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性:1.外观检测:通过观察茶叶的外观来评估其鲜度、颜色和形状等特征。

2.水分含量测定:使用烘箱法测定茶叶中的水分含量,以评估其保存状态和质量。

3.残留农药检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4.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茶叶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以评估其安全性。

5.微生物检测:使用培养基和PCR等方法对茶叶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以评估其卫生状况。

3. 结果3.1 外观检测结果茶叶样品的外观检测结果如下:•鲜度:茶叶的外观呈现出鲜绿色,并且没有发黄或变质的迹象。

•颜色:茶叶的颜色均匀,没有明显的杂色。

•形状:茶叶的形状规整,没有明显的碎片。

3.2 水分含量测定结果茶叶样品的水分含量测定结果如下:•样品1: 水分含量为8.5%。

•样品2: 水分含量为9.2%。

•样品3: 水分含量为7.8%。

经过对比分析,茶叶样品的水分含量均在合理范围内,符合质量要求。

3.3 残留农药检测结果茶叶样品的残留农药检测结果如下:样品编号农药A残留量(mg/kg)农药B残留量(mg/kg)农药C残留量(mg/kg)样品1 0.02 0.03 0.01样品2 0.01 0.02 0.01样品3 0.03 0.02 0.02经过对比分析,茶叶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属于安全范围。

3.4 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茶叶样品的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如下:样品编号铅含量(mg/kg)镉含量(mg/kg)铬含量(mg/kg)样品1 0.05 0.01 0.02样品2 0.04 0.01 0.03样品3 0.03 0.02 0.02茶叶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属于安全范围。

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

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

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
注:①以上项目为茶叶卫生必检项目(<<茶叶卫生标准>>);
二.无公害-茶叶检测项目
注:①以上项目为绿色食品茶叶必检项目;
注:①以上项目为有机茶叶必检项目;
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2013年1月1日
五.边销茶检验项目
26 氟≦200
注:①以上项目为边销茶必检项目;指标执行新《茶叶卫生标准》GB 2762与GB 2763 及氟;
④其它检验项目为:标签、净含量、感官品质、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茶梗、
非茶类夹杂物。

执行标准规定的其它项目。

如:GB/T 9833.1〈〈紧压茶花砖茶〉〉,GB/T 9833.2〈〈紧压茶黑砖茶〉〉,GB/T 9833.3〈〈紧压茶茯砖茶〉〉,
GB/T 9833.4〈〈紧压茶康砖茶〉〉,GB/T 9833.5〈〈紧压茶沱茶〉〉,
GB/T 9833.6〈〈紧压茶,紧茶〉〉,GB/T 9833.7〈〈紧压茶金尖茶〉〉,
GB/T 9833.8〈〈紧压茶米砖茶〉〉,GB/T 9833.1〈〈紧压茶青砖茶〉〉,
GB 19965〈〈砖茶氟含量〉〉,
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2013年1月1日。

成品茶叶品质检验项目

成品茶叶品质检验项目

成品茶叶品质检验项目1:嫩度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

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

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

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

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

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

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

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

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 2.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

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 3.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

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

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

- 4.整碎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

茶叶食品抽检检验项目标准及检测方法

茶叶食品抽检检验项目标准及检测方法
GB/T5009.103
GB/T23376
9
联苯菊酯
GB2763
SNfr1969
SN/T1117
GB/T23204
10
草甘瞬
GB2763
SNfT1923
GB/T23750
NY/T1096
11
灭多威
GB2763
NY/T761
GB/T23205
12
氟氯翅菊酯
GB2763
SNZT1117
GB/T23204
C.视产品具体色泽而定。
d.砖茶不作检测。
e.仅限砖茶。
GB/T5009.146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或标准
检测方法
13
氟戊菊酯
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SNZT1117
GB/T23204
GB/T23376
14
三氯杀蜻醇
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GB/T5009.176
GB/T23204
15
铅b
GB2762-2005
GB2762-2012
GB5009.12
16
合成着色剂
总碑d
/
GB/T5009.11
23
铜d
/
GB/T5009.13
24
稀土
/
GB5009.94
25
/
GB19965
GB/T21728
注:a.序号1-17为抽检项目,18-23为地方监测项目,18-25为本级监测项目。
b.生产日期在2013年6月1日之前的产品按GB2762-2005判定;生产日期在2013年6月1日(含)之后的产品按GB2762-2012判定。
(柠檬黄、日落黄、范菜红、胭脂红、亮蓝)cd

茶叶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茶叶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茶叶质量检验操作规程1鲜叶检验1.1检验项目鲜叶检验项目包括:鲜叶新鲜度、鲜叶均匀度、鲜叶质量等级、鲜叶净杂度。

1.2检验方法在每批进厂鲜叶中抽取有代表性、适当数量的鲜叶,用感官检验方法对照鲜叶质量标准要求检验。

2过程检验2.1检验项目过程检验项目包括:杀青叶质量、揉捻叶质量、理条叶质量、整形叶质量、复火叶质量。

2.2检验方法在每道工序结束后,抽取有代表性、适当数量的茶样,用感官检验方法对照各工序质量标准要求检验。

3成品检验3.1检验项目成品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品质、水分。

3.2检验方法3.2.1抽样根据每批茶叶数量多少,按一定比例,在每件上、中、下各抽取有代表性茶样一把,并以对角取样法抽取500g左右作为审评样,再从500g茶样中抽取200g左右放入审评样盘,混合均匀后,准确称取3—5g茶样放入审评杯,作为审评茶叶内质用。

3.2.2感官审评程序取样—摇盘—干评外形—取样开汤—沥茶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

3.2.3感官审评项目感官审评项目包括:干看外形和湿看内质两大项。

3.2.3.1干看外形对照天台山云雾茶标准对干茶外形品质的要求,着重审评干茶外形的形状、色泽、整碎、净杂四个项目。

3.2.3.2湿看内质对照标准对内质品质的要求,着重审评汤色、香气(高低、持久、香型)、滋味(浓淡、厚薄、爽涩、纯异)、叶底(老嫩、匀度、色泽、完整)。

3.2.4定级按照外形定级,内质升降的原则,对照天台山云雾茶质量等级标准确定该批茶叶的质量等级。

4记录按照记录表,做好各个项目的检验结果记录,并签发检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及制品检测项目及标准--青岛科标生物检测
检测概述
茶叶质量检测是评审茶叶品质的重要方法,茶叶检测可从生产过程,茶叶色香味及添加剂,储藏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茶叶质量测试。

对于茶叶的品质评判,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由于茶叶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化中有最广泛流通性的农产品,从生产国到消费国,茶叶遍及了全球的每一个地区。

作为判定质量的依据,并有针对性地满足贸易的需要,各国及国际组织发布了一系列的生产规程、产品及检验方法标准
检测范围
绿茶类、红茶类、青茶(乌龙茶)类、白茶类、黄茶类、黑茶类、花草茶、其他等
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茶叶及茶制品理化成分检验
农药残留量检验
重金属、营养元素及稀土含量检验微生物指标检验
感官品质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