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_机械运动
九年级物理机械与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机械与人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机械与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主要研究有关机械运动和人体相关的力学问题。
下面将逐一介绍九年级物理机械与人的知识点。
一、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改变的过程。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其形状或者产生形变的原因。
可以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力。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作用方向有三种情况:平行、夹角以及正反方向。
如果力的作用力矩为零,力就平行。
如果力的作用力矩不为零,就会产生旋转现象。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二、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周围人目测来看发生的运动,例如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根据运动物体的路径,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路径运动,如一个盒子沿桌子滑动。
曲线运动是物体沿曲线路径运动,如一个球通过一个弧线向下落下。
机械运动还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相等的距离,速度保持不变。
而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距离,速度不断变化。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指当一个物体开始运动之前,受到的阻碍力。
例如,将一本书推在桌子上,需要继续施加力量,直到书开始滑动为止。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力。
例如,当车辆行驶时,地面和轮胎之间产生摩擦力,这是造成车辆减速和停止的原因。
四、弹力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到原始形状的力。
弹力可以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如弹簧的回弹力。
弹性势能是弹力的一种体现,也是物体在形变状态下储存的能量。
当形变取消时,弹性势能会转化为运动的动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五、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平行力的合成和垂直力的合成。
平行力的合成是指两个平行力叠加后形成一个结果力。
垂直力的合成是指两个垂直力叠加后形成一个结果力。
力的合成可以用向量图和三角法来表示和计算。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学习物理时学会运用数学学问,根据物理规律列出问题中物理量的关系式,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实现了物理过程的数学化。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物理机械运动学问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们有关怀!物理机械运动学问点总结归纳1物理机械运动学问点有哪些一、参照物1、定义:为商量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商量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商量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状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商量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商量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状况。
分三种状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转变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接受: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⑴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接受: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⑴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接受: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接受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果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机械运动》考点精讲(解析版)
第01讲—机械运动一、思维导图二、考点精讲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长度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3)常考长度估测:○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考点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3.使用(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量细钢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微小长度时,先测出n个相同长度的物体的总长度L,则有l=L/n。
(2)滚轮法:待测的长度是弯曲的,并且在长度很长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滚轮法.例如,测环形跑道的路程,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C,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n,则有s=nC。
(3)化曲为直法:用此方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具体做法:将柔软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物体的弯曲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被测物体弯曲部分的长度.考点3—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4.停表的读数方法: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 min,分度值为0.5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分度值为0.1s;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 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 s读数;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
物理九年级机械效率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机械效率知识点物理九年级机械效率知识点在我们上学期间,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物理九年级机械效率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九年级机械效率知识点1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物理九年级机械效率知识点21.机械效率公式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用符号η表示,计算公式为η=W有/W总_100%(或η=W有/W 有+W额)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W有/(W有+W额外)滑轮组(竖直方向提升物体的话):η=Gh/FS(h为物体提升高度,F 为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走的距离)滑轮组(水平方向拉动物体的话):η=f l/FS(f为摩擦力,l为物体移动距离,F为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走的距离)3.斜面的'机械效率η=Gh/FS(h为斜面高,s为斜面长G为物重,F为沿斜面对物体的拉力)物理这样学才能打高分学好物理要善于观察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
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所学的初中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生活中处处有初中物理,我们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观察水杯,从不同角度看,杯底深浅不同;杯中的茶叶大小不同,杯上的花大小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粗大而且数量多?为什么轮胎制有花纹?带着问题听物理课可以提高听初中物理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
2020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专题训练——专题二十三:机械运动【解析】
2020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专题训练——专题二十三:机械运动考点一:运动的描述1.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2.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地球B. 月亮C. 太阳D. 宇宙飞船3. 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快C.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慢D. 以上都不对考点二:运动的快慢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B. 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 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 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A. 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3.如图(a)、(b)所示是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A. 甲车运动快B. 乙车运动快C. 两车运动一样快D. 缺少条件,无法判断4.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则三个人中骑车速度最快的是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5.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C.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6.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第1s运动了5m的路程,第2s、第3s所通过的路程都是5m,那么该物体在3s内的运动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 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D.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7.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A. 与路程成正比B. 与时间成正比C. 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只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有关8.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100 ______ (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0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_ h.考点三:测量与误差1.小蒋同学参加立定跳远测试成绩合格,其立定跳远的距离最接近A. 2cmB. 2dmC. 2mD. 2km2.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A. 3.15cmB. 3.150cmC. 2.15cmD. 2.150cm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入肺颗粒,2.5μm合______ m.5.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cm,物体A长度为_____cm.(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cm,物体A长度为_____cm.6.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____ 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考点四:速度的测量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和秒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 (填“陡”或“缓”)些,目的是______ .(3)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做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考点五:速度的计算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路程之比为1:2,时间之比为2:3,则通过的速度之比是A. 1:1B. 1:2C. 4:3D. 3:42.一位运动员百米赛成绩是10s,测得前2s跑过17m,在最后一秒内跑过了12米,则该运动员在100m内的平均速度是A. 8.5m/sB. 10m/sC. 12m/sD. 11m/s3.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h,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则此人上下山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 4km/hB. 3.75km/hC. 3.5km/hD. 4.5km/h4.某运动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运动的速度是15m/s,后一半路程内运动的速度是30m/s,则该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 10m/sB. 15m/sC. 20m/sD. 25m/s5.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A. 50sB. 60sC. 40sD. 20s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m/s;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______;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7.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行驶了90m,该汽车的速度是______ km/h,途径一座大桥,从桥头驶到桥尾共用6min,这座桥长______ km.8.开车时使用电话,究竟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多大的隐患呢?我们看下面的实验,经测定,某试驾员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4s反应时间就是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的时间,在第一次试验中,该试驾员驾车以某速度v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33m,其中从发现情况后经过8m汽车才开始减速行驶,第二次实验中,该试驾员边打电话边驾车,仍以形同的速度v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39m,求:(1)制动前汽车行驶的速度;(2)试驾员边打电话边驾车的反应时间;(3)请你阐述开车打电话造成的危害且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9.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总共停留0.5h),在当日15: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1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m?2020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专题训练——专题二十三:机械运动参考答案考点一:运动的描述1.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答案】C【解析】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选C.2.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地球B. 月亮C. 太阳D. 宇宙飞船【答案】A【解析】因为同步卫星的转动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地球怎么转动卫星也怎么转动,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所以A正确.以太阳、月亮或宇宙飞船为参照物,卫星与太阳、月亮或宇宙飞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选项B、C、D错误.3. 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快C.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慢D. 以上都不对【答案】B在此题中先找到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然后在逐个分析.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楼房上升说明甲在下降,甲看到乙上升时,乙可能是相对地面静止,也可能是下降.乙看见楼房在上升,说明乙不是静止,那么乙就是下降的.乙也看到甲在下降.说明甲比乙下降快.所以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快.故选B.考点二:运动的快慢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B. 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 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 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答案】D【解析】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在时间相同,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错误;B.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t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故B错误;C.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 错误;D.由图知,0﹣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A. 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答案】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其运动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则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3.如图(a)、(b)所示是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A. 甲车运动快B. 乙车运动快C. 两车运动一样快D. 缺少条件,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甲车在8s内运动了0.8m,所以甲车的运动速度:0.8m==0.1m/s8ssvt=甲甲甲乙车在12s内运动了2.4m,所以乙车的运动速度:2.4m==0.2m/s1.2ssvt乙乙乙=所以乙车运动快.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4.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则三个人中骑车速度最快的是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顺风行驶,大于风速逆风行驶,感觉无风,等于风速,小于风速,感觉顺风.甲感觉顺风,所以甲速度小于风速;乙感觉逆风,所以乙速度大于风速;丙感觉无风,所以等于风速,所以乙速度最大.5.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C.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答案】D【解析】A. 在路程相同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路程相同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A错误;B.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选项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B错误;C. 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C错误;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故D正确.6.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第1s运动了5m的路程,第2s、第3s所通过的路程都是5m,那么该物体在3s内的运动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 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D.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物体在3s内的每一秒的路程都是5m,说明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在其中1s内的运动有可能是变速运动,即速度也有可能不是恒定的;考虑到物体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故不可能做曲线运动,故D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7.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A. 与路程成正比B. 与时间成正比C. 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只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有关【答案】D【解析】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跟路程无关,故A错误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跟时间无关.故B错误C.速度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但单独与路程无关,与时间也无关,故C错误D.速度等于路程和时间比值,但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所以不随路程或时间而变,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8.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100 ______ (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0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_ h.【答案】km/h;2.5【解析】解:机动车行驶速度一般用km/h作单位,小轿车行驶的速度为100km/h;已知汽车的速度v=100km/h,行驶的量程s=250km,根据公式v=可求,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2.5h.故答案为km/h;2.5.考点三:测量与误差1.小蒋同学参加立定跳远测试成绩合格,其立定跳远的距离最接近A. 2cmB. 2dmC. 2mD. 2km【答案】C【解析】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一般在2m左右,2m=200cm=20dm=0.002km,故ABD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为答案.2.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A. 3.15cmB. 3.150cmC. 2.15cmD. 2.150cm【答案】C【解析】(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15cm,物体长度为3.15cm−1.00cm=2.15cm.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答案】C【解析】A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跟错误不一样;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B错误;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正确;D. 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C。
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及其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在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和相关的物理量。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一、物体的平抛运动物体的平抛运动指的是物体在一个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被抛出后,受到重力的影响向前运动,并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影响向下运动的过程。
这一运动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1. 水平方向:S = Vx * t2. 垂直方向:h = Vy * t - 0.5 * g * t^2其中,S表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Vx表示水平方向上的初速度,t表示时间;h表示垂直方向上的高度,Vy表示垂直方向上的初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二、匀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中,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进行运动的过程。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1. 位移公式:S = v * t2. 速度公式:v = (S - S0) / t3. 时间公式:t = (S - S0) / v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0表示初始位移。
三、倾斜面上的滑动摩擦力倾斜面上的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倾斜面上滑动时,由于与倾斜面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所产生的阻力。
该阻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摩擦= μ * F垂直其中,F摩擦表示滑动摩擦力,μ表示摩擦系数,F垂直表示物体受到的垂直分量力。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这些力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成,得到它们的合力。
而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该力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解,得到它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用矢量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
它们分别是:1.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十八章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十八章十八章物体的机械运动物体的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本章将系统介绍九年级物理中关于物体的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一、位置、位移和路程1. 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点的位置,可以通过坐标系表示。
2.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3. 路程:物体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
二、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表示。
2.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可以用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表示。
三、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2. 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平均值。
3.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个瞬间的速度。
4.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为一条斜线,速度恒定。
四、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2.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3. 平均加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平均值。
4. 瞬时加速度:物体在某个瞬间的加速度。
5. 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为一条曲线,速度不断变化。
五、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
2. 重力:物体受地球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3. 自由落体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为一条抛物线,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六、简谐振动1. 定义:物体围绕平衡位置作往复振动的运动。
2. 振动周期:完成一个完整振动所需时间。
3. 振动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振动次数。
4. 振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为正弦曲线。
七、力与物体的机械平衡1. 力:物体受到的外力或内部相互作用力。
2. 力的合成:多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
3. 等效力:与一个力不改变物体平衡的力。
4. 物体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合成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通过学习本章的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的机械运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物理素养,还能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机械运动考点知识梳理+例题+满分必练
第6章机械运动考点·梳理考点1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考点2 运动的快慢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3、公式:v =st ,公式中的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
4、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 m/s =3.6 km/h 。
5、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量,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
6、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运动快慢,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即v =st ,式中s 表示总路程,t 表示总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有关。
平均速度只是大体上反映物体在一段路程中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情况。
考点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 =103m 1 dm =10-1m 1 cm =10-2m 1 mm =10-3m 1 μm=10-6m 1 nm =10-9m2、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分度值。
(2)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①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线平行,不能歪斜;②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③零刻度线磨损了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刻度线测起;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九年级机械运动物理复习
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或________;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两个速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m/s=________km/h。
11.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7.甲、乙两车分别从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 图像分别如图4( )、( )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 , 间的距离为 ,则()
A. , 米B. , 米
C. , 米D. , 米
8.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升空。如图3为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乘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固定在舱内的情景。
A.2.5mB.2.5 dm C.2.5cmD.2.5 mm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颗粒的直径越接近可见光的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颗粒对光的“消光”能力就越强.空气中PM2.5颗粒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若可见光的频率约为5×1014Hz.则可以推算出PM2.5中对能见度造成较大影响的颗粒直径与下列哪一个值最接近
典型例题
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8机械运动(解析版)
B. 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天问一号”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C. “嫦娥五号”比“天问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更远;
D. “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相对太阳都是运动的
【答案】BD。
【解析】A. “天问一号”的和“嫦娥五号”的都是利用电磁波信号传递信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A错误;
C. 春风十里扬州路D. 桃花潭水深千尺
【答案】B。
【解析】根据公式 可知,要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需要估计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ACD.“四万八千丈”、“十里”、“千尺”,分别表示的是“天台”的高度、“扬州路”的长度以及“桃花潭”水的深度,并没有运动的物体,即没有运动的时间,无法估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
B.运动的路程为“八万里”,所用的时间为“一日”,可以根据公式 估算出速度,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2.(2022·广东广州)小苏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测此过程小苏( )。
A. 步长约为2mB. 每分钟步行15km
C. 平均速度为4km/hD. 步行3km用时15min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步行3km步数为4718步,则步长
【答案】 ①. 电磁波 ②. 静止。
【解析】[1]太空中是真空环境,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地面工作人员与“天舟”四号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2]因为货运飞船与核心舱沿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所以核心舱相对于货运飞船没有位置和距离的改变,故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8.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1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总结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v):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速度的单位是:m/s;km/h 1 m/s =3.6km/h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s除以所用的总时间t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即v=s/t(在变速运动中,运用该公式求出来的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时间的单位:s min h1h=60min 1min=60s 1h=3600s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单位:光年;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光年=3×108m/s×(365×24×60×60)s=9.4608×1015m=9.4608×1012km1km=1000m1m=10dm 1dm=10cm1cm=10mm1mm=1000μm 1μm=1000nm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厚的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在被测物体上;(3)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c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广东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广东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能量、运动、电磁等各种现象。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广东版。
1. 机械运动1.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路径运动的过程。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常常关注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位置变化,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而加速度则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1.2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曲线路径运动的过程。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会随着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就需要我们使用向心加速度等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和运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在物理中,我们常常研究力对物体的作用和物体对力的反作用。
其中,牛顿三定律是研究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
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就是常说的“物体静止就静止,运动就继续运动”。
2.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改变的定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将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是物体进行运动和变化的重要来源。
在物理中,我们研究能量的传递和转化现象,并根据能量转化的特点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
3.1 功和功率功是衡量力对物体作用的大小和效果的物理量,它等于力沿着位移方向的大小乘以位移的大小。
功率是衡量力对物体作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3.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时。
6.速度的计算公式:$v = \frac{s}{t}$;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常用单位:千米/时、米/秒;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7.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二、力和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或惯性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3.二力平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4.力的单位:牛顿(N);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注意各个力和各个物理量的单位的由来)三、压强和浮力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压力属于弹力,压力有时指重力,有时指弹力,注意辨别。
2.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的定义式是$p =\frac{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固体对支撑面的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同一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气体和液体都有压强。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_机械运动(最新整理)
专题二 机械运动一、知识要点1.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于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跟选取什么样的参照物有关。
通常情况下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是选取地面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某一物体,如树木、房屋等为参照物。
2.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ts v = (4)单位:①基本单位:m/s ;②常用单位:km/h 、cm/s 等;③换算关系:1m/s=3.6km/h,1m/s=100cm/s 。
3.运动的分类(1)按运动快慢分: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按运动路线分: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 是不随s 与t 的改变而改变的恒量,即s 与t 的比值是恒定不变的。
ts 5.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变速运动的快慢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
(3)平均速度:⎪⎩⎪⎨⎧==⇒=s t t v s t s v 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①物体在前半段时间速度为v 1,后半段时间速度为v 2,则全程221v v v +=时②一物体在前半段路程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速度为v 2,则全程 可v v v v v 21212+=路以证明:v时≥v路。
(作差、通分、配方)(4)意义: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同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路程段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九年级初四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初四物理知识点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他们进一步探索世界本质和解释物理现象的一把钥匙。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物理知识点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和概述九年级初四物理的知识点,并对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探讨。
首先,九年级初四物理的知识点之一是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速度、加速度和位移这些关键概念。
在研究机械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观察并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实验,他们可以学到如何绘制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机械运动的规律。
其次,九年级初四物理的知识点之二是光学。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形式、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以及光的颜色以及与物体的关系。
在光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物体进行放大和缩小,并观察光在透镜中的传播情况。
了解光的特性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九年级初四物理的知识点之三是电学。
电学是研究电的产生、传输和应用的学科。
在电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情况,并探究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电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原理和电器的工作原理,为他们学习和应用电子设备打下基础。
此外,九年级初四物理的知识点之四是声学。
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效应的学科。
在学习声学时,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以及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耳的影响。
通过对声音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属性,如音调、音量和音色,并探索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最后,九年级初四物理的知识点之五是热学。
热学是研究热量和热能转化规律的学科。
在热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如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以及热量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 自行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骑车出行既健康又环保。
周末小华骑自行车去森林公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 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B. 上坡前, 小华用力蹬脚踏板, 是为了增大惯性C. 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 匀速转弯时, 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解答】A.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 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A不符合题意;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用力蹬车不能增大惯性, 是为了增大车的速度来增大动能, B不符合题意;C.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 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C符合题意;D.匀速转弯时,由于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2. 如图, 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 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答案】B【解析】【解答】解: A.行驶中, 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 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故A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 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 故B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 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 故C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参照物, 惯性, 力的相互性, 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能量的转化等知识,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 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3.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 甲比乙先运动4秒, 速度为0.4米/秒. 甲运动10秒时, 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 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 乙的s﹣t 图()A. 一定是aB. 一定是cC. 可能是bD. 可能是a或c【答案】B【解析】【解答】解: 由题知, v甲=0.4m/s, 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 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由a图线知, 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 甲比乙先运动4s, 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 由图知sa=4m, 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 故a不是乙的s﹣t图线;由c图线知, 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 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 符合题意, 故c一定是乙的s﹣t 图线,故选B.【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 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 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 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4.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 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 4km/h=4× m/s≈1.1m/s, 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 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 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选用的是薄透镜, 焦距为5cm或10cm, 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 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5. 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 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 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 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 “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 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 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 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 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 “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 所以是静止的, 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 真空不能传声, 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 D不符合题意。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九年级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九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由于受到某种力的作用而发生的移动或变化的过程。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力和功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速度与位移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常用速度的定义式为:速度(v)等于位移(s)与时间(t)的比值,即 v = s / t。
速度有正负之分,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正值表示正方向运动,负值表示反方向运动。
速度的单位为米/秒(m/s)。
位移是指物体由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距离与方向,通常使用小写字母 s 表示。
位移也有正负之分,正值表示正方向位移,负值表示反方向位移。
二、加速度与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常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量(Δv)与时间的比值,即 a = Δv / t。
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的平方(m/s^2)。
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力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常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若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 × a,其中 F 代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 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使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简化问题。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可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力的过程。
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得到力的分解式。
力的分解有助于我们研究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四、功与能量功是指力对物体作用所做的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36小题)10.(04连云港) 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为参照物B.我们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作为参照物的C.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以旗杆作为参照物的D.杨利伟在飞船中,感觉舱内物体均静止,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12.A 、B 两列火车同向并列停在车站上,当B 车起动时,A 车内的乘客感觉错误的是 ( ) A. 看车站自己是静止的. B. 看B 车自己在向前运动 C. 看B 车自己在向后运动. D. 看车站上流动售货车自己是运动的13.(04广西桂林) 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 A .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丙车15.在刮北风的日子里,一位骑车人却没有感到风,则说明骑车人 ( ) A. 正在向北骑. B. 正在向南骑. C. 正在向东骑. D. 正在向西骑16.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时甲看到地面的高楼和丙机都在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也在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在匀速下降.则甲、乙、丙所乘的三架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无法确定的 ( )A.甲飞机B. 乙飞机C. 丙飞机D. 都无法确定17.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一架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 ( ) A. 一定向上运动 B. 一定向下运动C. 一定是静止D.少判断的条件 20.(02河北荆州) 如果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单位可以是s/m 那么 ( )A.100s/m 比10s/m 快B.0.2s/m 比5m/s 快C.1m/s 与1s/m 一样快D.10m/s 比0.1s/m 快23.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一分钟内、第二分钟内、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距离都是300m.在这三分钟内物体做的是( ) A. 速度直线运动B. 变速运动C. 变速直线运动D. 不能确定24.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质量约50kg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3m/s 28.(04广州课程标准)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30m ,需40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min30s 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 .400m B .300m C .200m D .150m30.(01广洲市)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4米/秒B.4.8米/秒C.5米/秒D.6米/秒31.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4m/s32.一列客车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列长300米的货车,坐在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他跟前经过的时间是10秒,则货车的速度应为( )A.30米/秒B.10米/秒C.20米/秒D.无法确定 34.(05大连) 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上固定一块磁铁,人用木杆吊着一块磁铁,始终保持两块磁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且不变。
则小车的状态是( )A.向左运动,越来越快B.向右运动,越来越快C.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D.有时快有时慢的直线运动二、填空题(本题包含49小题)42.(04太原) 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州五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宇航员杨利伟手中拿着一支笔,当他松手后,笔"悬"在空中.这支笔相对于__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__是运动的.45.(05大连) 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左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
则"倒影"相对于__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_是静止的。
47.(00山东省) 一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沿着紧靠湖边的水平路面行驶,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48.某汽车驾驶员发现他的前方有一辆卡车,与他的距离总保持不变,因而他感觉卡车是静止的.这说明卡车与他的车_______相同,他之所以有上述的感觉,说明他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当他使自己的车减速行驶时,他感到自己的车在往后退,此时他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59.(05安徽省) 2004.12..26,印度洋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是s.62.(05毕节地区) 小明坐在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他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这个观察结果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如图是路途中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的情况,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__;若这辆车保持这个速度不变,从毕节驶向贵阳,毕节到贵阳的距离约为217km,这辆车从毕节到贵阳大约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
77.(00北京东城区) 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m/s.78.一条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米/秒,河水的流速为3米/秒.当小船顺流而下时,船对河岸的速度是_______.坐在船上的人相对船的速度是_________. 82.端午节举行龙舟大赛,开始阶段甲队落后于乙队,甲队急起直追,从甲队船头追上乙队船尾到甲队船尾超过乙队船头时,共历时80s,已知两队的船长均为10m,乙队划船速度保持为7m/s不变,甲队在超越乙队的过程中船速也不变,那么甲队超越乙队时船的速度为_______m/s.84.一列客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与它平行的另一轨道上迎面驶来一列长为300m的货车,坐在客车上的某一乘客注意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恰好是10s,则货车当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___m/s.三、简答题(本题包含1小题)四、信息收集题(本题包含4小题)87.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所示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 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8.(05福州课改区) 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_______________;(2)两物体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89.(04南京)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 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90.(05宿迁市)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
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⑴、 ; ⑵、 ; ⑶、 .五、实验设计题(本题包含9小题)91.(04山东潍坊)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估测、粗测是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测长度的方法.小伟同学的家距学校约1.5km 的路程.请你写出粗测这段路程的两种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4上海)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 .b 所示。
(1)观察图a 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__直线运动。
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____秒。
(2)观察图b 可知,在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米. (3)比较图a 、b 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3.(04太原) 右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起动过程国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起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卡车做___________运动;(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车的速度与时间t 的定量关系式v=_____________; (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相同的.94.在用小车和斜面、停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a. 应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b. 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大小关系是:v 1_______v 2.95.(04福建宁德) 宁德市某中学的同学在物理课做测量自行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测量活动所需的器材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先由小华骑自行车,小明在起点当发令员,计时员小丽在50m 处,测得小华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为10s ,则小华在50m 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96.在用刻度尺和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共采取了如下的步骤:a.小车离开斜木板顶端时记录时刻为t 1;b.取光滑的长木板一块,并在一端垫上两本书;c.将小车在木板上滚动几次;d.小车到达斜木板底部时记录时刻为t 2;e.用刻度尺量出斜木板的长度为s 1;f.用刻度尺量出小车的长度为s 2. ①正确的实验步骤应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字母)②小车在斜木板上运动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用实验测量的字母列式) ③设小车在木板上的平均速度为v 0,则小车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v 0.(填"小于"、"等于"、"大于")小车在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v 0;由此可见,小车的平均速度在不同的路程内是___________的. 97.(04武汉)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